做最成功的父母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860 回复:2

做最成功的父母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wangdegui

ZxID:219142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7-09-29 0
— 本帖被 堕落的恶魔 从 口-社区服务 移动到本区(2007-09-29) —
《做最成功的父母》



***************
*序言
***************

  一个10岁的男孩在一家工厂做工。他一直想当一名歌星,但是,他的第一位老师却说:“你五音不全,不能唱歌。你的歌简直就像是风在吹百叶窗。”回到家里后,他很伤心,并向他的母亲—一位贫穷的农妇哭诉这一切。                       

---------------
请多给孩子一些赏识
---------------


  一个10岁的男孩在一家工厂做工。他一直想当一名歌星,但是,他的第一位老师却说:“你五音不全,不能唱歌。你的歌简直就像是风在吹百叶窗。”
  回到家里后,他很伤心,并向他的母亲—一位贫穷的农妇哭诉这一切。
  母亲用手搂着他,轻轻地说:“孩子,其实你很有音乐才能。听一听吧,你今天唱歌时比昨天乐感好多了,妈妈相信你会成为一个出色的歌唱家的!”
  听了这些话,孩子的心情好多了。后来,这个孩子成了那个时代著名的歌剧演唱家。他的名字叫恩瑞哥·卡素罗。
  卡罗素回忆自己的成功之路时这样说:“是母亲那句肯定的话,让我有了今天的成绩。”
  也许,卡罗素的母亲从来都没有想到过她的儿子能成为一代名人,根本没有指望过靠那三言两语去改变她儿子的命运,然而,事实上,正是她那句赏识的话成就了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歌唱家。
  美国伟大的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小时候被认为是一个坏孩子,家人和邻居甚至认为他是一个应该下地狱的人。无论何时出了什么事,诸如牧场的母牛被放跑了,堤坝裂了,或者一棵树神秘地倒了,人人都会怀疑“这是小拿破仑·希尔干的”。在这种情况下,拿破仑·希尔破罐子破摔,一心想表现得比别人形容的更坏。他的母亲去世后,一位新母亲走进了他的家庭。拿破仑原本以为继母是不会给自己半点同情的,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
  继母发现了拿破仑·希尔人性中的优点。在继母的赏识和鼓励下,拿破仑·希尔开始改正自己的缺点,并发奋学习。继母用她深厚的爱和不可动摇的信心,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拿破仑·希尔。
  拿破仑·希尔在他的著作《人人都能成功》中这样形容继母对他的影响:
  这个陌生的女人第一次走进我们家的那天,我父亲站在她身后,让她独自应付这个场面。她走进每一个房间,很高兴地问候我们每一个人,直到她走到我面前。我倚墙站着,双手交叠在胸前,凝视着她,眼中没有丝毫欢迎的神色。我的父亲说:“这就是拿破仑,希尔兄弟中最差劲的一个。”
  我绝不会忘记我的继母是怎样回应他这句话的。她把双手放在我的双肩上,两眼中闪耀着光辉,凝视着我的眼,这使我意识到我将永远有一个亲爱的人。她说:“这是最差的孩子吗?完全不是。他恰好是这些孩子中最伶俐的一个。而我们所要做的,无非是帮他把自己所具有的好品质发挥出来。”
  一股暖流涌向我的心底。这一时刻是我生命历程的转折点。我的继母总是鼓励我依靠自身的力量,制订大胆的计划,坚毅地前进。后来证明这种计划就是我事业的支柱。我决不会忘记她教导过我的话:“当你去鼓励别人的时候,你要使他们有信心。”
  我的继母造就了我。因为她深厚的爱和不可动摇的信心激励着我,使我努力成为她相信我所能成为的那种孩子。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地方。”
  成功是每一个孩子都非常渴望的。运动员每一个细小的进步,都需要人们的喝彩和掌声,孩子在成长道路上也是如此。只有每一次小成功累积起来,才能渐渐铺就孩子的大成功。每一个细小的成功都能够带给孩子无限的信心和动力,孩子就是在不断的成功中不断学习、更上一层楼的。而赏识正是催人奋进的因子,它可以开拓失败者前进的空间,不断激励胜利者昂扬的斗志。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每个人、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间的。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赏识孩子。”
  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
  赏识教育的前提,首先应该对孩子具有真诚和科学的爱。这种爱是包藏着热爱、理解、尊重、依赖、鼓励、期望等在内的复杂情绪体验。赏识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至关重要。真心赞扬孩子,可以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及时激励孩子,可以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尊重和信任孩子,可以帮助他们自立自强;宽容和理解孩子,可以帮助他们重新振作。
  因此,请多给孩子一些赏识,哪怕所有人都看不起他,我们都应该眼含热泪地去欣赏他、赞扬他、信任他、鼓励他,努力挖掘孩子身上的亮点,为他们感到自豪和骄傲,帮助他们充分树立起自信,保持良好的心态,让他们在人生的长河中自信自强,脚踏实地,一步步迈入成功的殿堂。



***************
*第一章 赏识与赞扬
***************

  许多父母把赏识与赞扬等同起来,以为赏识孩子就是告诉孩子:“你真棒!”事实上,赏识教育远远不是说一句“你真棒”这么简单。赏识首先应该是一种心态,一种欣赏孩子的心态。而赞扬只是赏识的一种手段而已,只有把赏识的心态融入赞扬之中,孩子才会真正感受到赏识的力量。                       

---------------
细节1赏识孩子应该发自内心
---------------


  张莹10岁的女儿小梅,长得并不漂亮,小脸黑瘦,头发黄黄,个子也不高。而且,小梅的学习成绩也很一般,总在班上二十名左右徘徊,在任何一门功课上都没有表现出过人的天赋。
  在张莹的眼里,女儿太平凡了,平凡得让她没有夸奖女儿的机会。张莹对这个女儿几乎失去了信心。每当小梅不小心做错了什么,张莹总会生气地对她说:“我真怀疑你是不是我的女儿,怎么这么笨啊,长大了肯定没出息!”
  作为父母,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但是,在我们的眼里,自己的孩子总是不如别人的孩子好。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这源自于父母们望子成龙的心态。但是,每个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孩子也是一样。父母由于天天跟孩子生活在一起,眼中看到的似乎总是孩子的缺点,而忽视了他们的优点。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经常会把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甚至把别人的孩子过度地美化和夸张,本想给自己的孩子树立榜样,其实却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甚至会因此影响孩子的一生。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和优点,虽然孩子的天资有别,学习事物有快有慢,学习成绩也有高有低,但判断一个孩子的好坏,不能只取决于一个方面。
  作为家长,不能只凭长相、成绩等某个方面就认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没有出息,而是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要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要把赞美留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在你的赞美声中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杜鲁门当选美国总统后,有一天,一位客人来拜访他的母亲。
  客人笑着对杜鲁门的母亲说:“有哈里这样的儿子,你一定感到十分自豪吧!”
  杜鲁门的母亲微笑地回答:“是这样的。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他同样让我感到非常自豪。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地豆呢!”
  杜鲁门的弟弟是一位农夫,但是,母亲并没有认为这位做农夫的儿子是无能的。对她来说,每个孩子都令她感到自豪,无论儿子是总统还是农夫。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杜鲁门的弟弟是这样评价哥哥和自己的:“我为哥哥感到骄傲,他将是美国最优秀的总统之一。但我同时也为自己感到骄傲,我是一名农夫,用自己的双手养活了自己,照顾了父母。”
  这是何等的自信!而这种自信正来自于母亲的赏识。
  实际上,每一个孩子总是有优点的,只要父母真正从内心去赏识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值得父母自豪的。
  知心姐姐卢勤说:“小时候妈妈给我的鼓励是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我觉得妈妈给我的爱,就表现在对我的鼓励上。我做的每一件事情,妈妈并不是在刻意赞扬,而是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我5岁的时候,有一次一个人在家收拾屋子,妈妈一回来,就说:‘哇,是谁这么勤劳把屋子收拾得这么干净!’于是我就从门后边站出来。妈妈说:‘真想不到是你,你可真能干!’就这一句话,我便爱上了收拾屋子的活儿,总想给妈妈一个惊喜。”
  如果父母没有发自内心,那么,所有的赞扬都是虚伪的,孩子会觉得父母是假惺惺的,赞扬的目的就不可能达到。
  知心姐姐卢勤还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我的一个同事经常打孩子,后来听了我的话,觉得的确应该常夸夸自己的孩子。回家儿子正吃饭呢,她就跟儿子说:“儿子你太好了!你真棒!”儿子说:“妈,你生病了吧?我看你今天病得不轻,都说胡话了。”
  同事下午就来找我了,说儿子不相信她的赞扬。
  我说你假惺惺的谁信哪。赞美的话要发自内心地说才行。
  由此可见,赏识孩子应该发自内心,从孩子本身出发,不要把孩子与别的孩子做盲目的比较,尤其不要把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而应该看到自己孩子的长处,看到自己孩子的进步,让孩子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不管孩子是否优秀,做父母的都应该以平常心对待孩子。只有把孩子当作一个平凡的人,当你在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时,你才可能发自内心地去赏识他。
  当你要赏识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地注视着孩子,温和地对孩子说:“孩子,你是我的骄傲!”



---------------
细节2赏识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聪明
---------------


  有一位到北欧某国做访问学者的人曾经历过这样一件事:
  周末,她到当地的一位教授家中做客。
  一进门,她就看到了教授5岁的小女儿。小女孩满头金发,漂亮的蓝眼睛让人觉得特别清新。她不禁在心里称赞小女孩长得漂亮。
  当她把从中国带去的礼物送给小女孩的时候,小女孩微笑着向她道谢。这时,她禁不住夸奖道:“你长得这么漂亮,真是可爱极了!”
  这种夸奖是中国父母最喜欢的,但是,那位北欧教授却并不领情。在小女孩离开后,教授的脸色一下子就阴沉下来,并对中国访问学者说:“你伤害了我的女儿,你要向她道歉。”
  访问学者非常惊奇,说:“我只是夸奖了你女儿,并没有伤害她呀?”但是,教授坚决地摇了摇头,说:“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她。但漂亮这件事,不是她的功劳,这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与她个人基本上没有关系。但孩子还很小,不会分辨,你的夸奖就会让她认为这是她的本领。而且她一旦认为天生的漂亮是值得骄傲的资本,就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这就给她造成了误区。”
  “其实,你可以夸奖她的微笑和有礼貌,这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所以,”教授耸耸肩说,“请你为你刚才的夸奖道歉。”
  中国的访问学者只好很正式地向教授的小女儿道了歉,同时赞扬了她的微笑和礼貌。
  这件事让这位访问学者明白了一个道理:赏识孩子的时候,只能赏识孩子的努力,而不应该赏识孩子的聪明与漂亮。因为聪明与漂亮是先天的优势,而不是值得炫耀的资本和技能,但努力则不然,它是孩子后天的应该予以肯定。
  在人生的旅程中,聪明的人,常常在最后变笨了;而笨的人,却常常在最后变聪明了。
  遇到寒冷酷热,聪明的人逃开了;笨的人亲身尝试,却意外地在寒冷酷热中成长。笨的人逐渐认识到:“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成功却永远需要努力。”
  孩子的容貌也是如此,长得如何不能决定孩子以后生活得怎样。大多数情况下,努力才是决定孩子今后生存状态的重要因素。
  聪明是一种个人资源,从大人到孩子,人们都会为自己拥有这一资源而自信和自豪。所以,孩子都愿意别人夸他聪明,甚至有很多孩子为了得到聪明的“头衔”,常常在同伴面前常常装作不怎么努力的样子,但回到家里却拼命地学,从而保证好的成绩。这样一来,很多孩子都形成一种错觉,以为聪明就是一学就会,样样都会,不需要努力就能取得成绩,所以争相效尤,导致很多孩子都不努力学习。
  那些经常被称赞为聪明的孩子,往往把分数看成自己的聪明所得,把分数高低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一遇挫折就容易灰心,且不愿意也不敢接受新的挑战;而那些被夸奖为努力的孩子,则更愿意做出新的大胆尝试,会尽自己最大努力把它们做好。
  所以,家长若想激励孩子在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最好的办法不是赞扬他们聪明,而是鼓励他们刻苦学习。
  家家小的时候学东西比别的孩子慢半拍,为此,他的父母非常苦恼。家家上小学了,就当父母都认为家家不会有什么好成绩的时候,家家却带回了一张100分的试卷。这是一张数学测验的试卷,上面被老师画满了红色的勾勾。
  “这是你的卷子吗?”爸爸吃惊地问家家。
  “当然是我的,上面有我的名字啊!”家家自豪地对爸爸说。
  “家家真不错,告诉妈妈你是怎么考出这么好的成绩的?”妈妈问道。
  “老师讲课的时候我经常听不太懂,所以下课之后同学们都出去玩,我就把不懂的地方拿去问老师,老师再给我讲一遍,我就全懂了!做作业的时候如果有不会做的题,我就把老师讲的课再复习一遍,不会做的题也就会做了。所以考试的那些题目我都会做,就考了100分。”家家高兴地对妈妈说。
  听了家家的话,妈妈的眼圈一下子红了—虽然自己的孩子算不上聪明,却如此好学和努力。
  “家家真努力,是我们的好孩子!”妈妈含着泪说。
  有一个当老师的朋友曾经告诉我,在一个学校或者班级,通常有两种学生是最受老师喜爱的:一种是非常聪明又非常努力,从来都不因为自己的聪明而骄傲自满的;另一种是不算聪明却非常努力,从来都不为自己的不聪明而自卑的。由此可见,努力的孩子到哪里都是受欢迎的。
  作为父母,应该赏识孩子的勤奋和努力,对他们的努力给予最热情的支持和鼓励。不要因为自己孩子的不聪明而气馁,而应该为孩子的不努力而担心。始终记住一句话:“所谓天才,是百分之一的聪明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很多情况下,父母应该故意淡忘孩子的聪明,而重视孩子的努力,并把这种理念传递给孩子,让他们感觉到只有努力才能获得父母的认可和夸奖,进而逐步明白一个道理:聪明往往只能决定一时的成败,而努力则决定了一世的命运。
  当孩子在学习或其他方面取得优异成绩时,不要把这个成绩归功于孩子的先天优势,而是把观注点集中在孩子的后天努力上。应该告诉他:“成绩真不错,这都是你努力学习的结果!”
  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好了一件事情的时候,父母应该这样赏识和赞扬他:“真是个努力的好孩子!”



---------------
细节3及时赞扬孩子的成就
---------------


  “妈妈,今天跑步我得了第一名。”乐乐高兴地对妈妈说。
  “和谁跑步啊?为什么跑步啊?”妈妈淡淡地问了一句。
  “今天上体育课,老师让我们比赛跑步。我是跑得最快的,老师夸我很有运动天赋呢。”乐乐的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容。
  “哦,知道了。今天有作业吗?快去做作业吧!”妈妈好像没有听到乐乐说的话。
  听到妈妈这么说,乐乐非常失望,闷闷不乐地躲进了自己的房间。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跑了第一名,妈妈却一点都不高兴,更没有夸奖他。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们常常在孩子不需要关心的时候,给了孩子过分的呵护,而当孩子需要父母赞扬和鼓励的时候,却因为怕孩子骄傲而故作冷淡。
  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认同,孩子更是如此,尤其是来自父母的肯定。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习或者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这是多么值得父母赏识的事情!这时候,父母应该为孩子感到高兴,应该及时给予热情的赏识和赞扬。
  事实证明,及时赏识和赞扬孩子,比事后再给予赞扬所起到的作用要大得多。
  某小学的校长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期末考试之后,他分别在不同时间内对两个班级考试成绩差不多的两组孩子做出评价。
  对第一组孩子,校长在考试成绩出来的当天就表扬了他们:“成绩真不错,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继续努力吧。”
  对第二组孩子,校长一直等到下一个学期开始之后,才对他们说:“你们上学期考试成绩不错!”
  一个学期以后,第一组孩子因为受到了校长及时的赞扬和鼓励,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一致认为是校长的赞扬让自己对学习充满了信心,学习劲头也更足了。而第二组孩子的学习成绩却没有明显进步。虽然校长赞扬了他们,但时间已经相隔太久,所以他们根本没有察觉到这种表扬,所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没有太大的变化。
  这个实验证明,孩子是需要赏识和赞扬的,并且家长要正确把握赞扬的时机。一般来说,在孩子取得成就以后,及时给予赏识和赞扬的效果最好,这时候,最能激发出孩子的潜能,孩子最容易从父母的赞扬和鼓励中获得继续努力的动力。如果不是及时赞扬,而是在一段时间以后再赞扬,效果则会相差很多。那时候,孩子已经因为没有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赞扬而失望,即使后来再补也无济于事了。
  尽管案例中的妈妈没有意识到应该及时赞扬孩子取得的成绩,但是,孩子的爸爸意识到了。
  正当乐乐不理解妈妈的行为时,爸爸回来了。爸爸发现乐乐很不高兴,就问他:“怎么了孩子,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吗?”
  “爸爸,我今天跑步得了第一名,老师都夸奖我了,可是妈妈却一点都不高兴。”乐乐很委屈地对爸爸说。
  “是吗?第一名啊,真厉害!和爸爸说说,都是和谁跑的?”爸爸很高兴地问。
  “体育老师让我们分两组,男生一组,女生一组。男生里我跑得最快,他们都不如我,被我落下好大一截呢!”
  “真是好样的,等会儿吃饭的时候一定要多吃点,这样才能让身体更强壮,以后还要跑第一名,好吗?”
  “嗯,我以后还要跑第一名。”乐乐高兴地跑到饭桌旁边,等待吃饭了。
  作为父母,适时对孩子的成绩给予积极评价,告诉孩子你因他的成绩而自豪,这将是对孩子极大的鼓舞,促使孩子乘势而上,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因此,当孩子达到了某个既定目标,父母一定要把握机会,及时由衷地赞扬孩子;同时表现出你的喜悦心情,让孩子感受到是他的良好行为表现使父母感到高兴。这是简单而又能产生显著效果的一招,只要坚持去做,必有喜人的收获。
  有时候,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父母一句赞扬的话,他们也需要得到父母的重视和关心。如果父母没有对孩子的成绩表示出及时的关注,会让孩子感到失望,而这种失望很可能会让他们失去继续努力的动力。
  当看到孩子打扫房间时,应该及时称赞他:“你真能干,家里干净多了。”当看到孩子画了一幅画,应该及时称赞他:“画得真棒,很有想像力。”相信这些及时地赞扬会让孩子更加快乐和自信。
  不要给孩子设立周期太长的目标,让孩子长期等待父母的赏识和赞扬。孩子的意志力和耐力都是有限的,他们很可能会因为等待时间过长而放弃努力。因此,应该多给孩子设立一些短期的表扬目标,一旦孩子达到目标或取得进步,就及时赞扬他。
  及时赞赏孩子的成绩,表现出家长对孩子的真心赏识和热切期望,这能传递给孩子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不仅可以让孩子更加努力和自信,而且会促进孩子智能发展和身心健康,大大增强孩子对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从而激励孩子奋发向上,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赏识孩子,不仅仅表现在毫不吝惜地把自己的赞扬送给孩子,更要在第一时间把这种赞扬和肯定传递给孩子,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发自内心的赏识和期望,从而满怀自信地面对学习和生活。
  当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取得哪怕一点微小的成绩时,都不要置之不理,也不要等事后再赞扬孩子,而应该及时赞扬孩子所取得的进步。你可以说:“这次干得真不错,我真为你高兴,下次继续努力!”
  当孩子主动向父母展示自己取得的成绩时,父母一定要及时给予孩子关注,停下手中的工作,真诚地给孩子一些赞美和鼓励:“让我来看看,嗯,确实有进步!”
snaker225

ZxID:177182

等级: 寒窗墨者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7-09-29 0
 
sheila1113

ZxID:150648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7-09-29 0
怎么发这来了?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