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SimSun]舞台剧版的《茶馆》使当时强权剥削更普遍化,有更多空间给予观众想象。(建议看过原著再看下文,因为涉及两者比较)[/font][font=Verdana, sans-serif][/font]
[font=SimSun]
[/font]
[font=SimSun]因为舞台剧中,以三位老人为己祭奠、王利发自杀为结局,所以造成了整套剧里,沈处长没有出场,而作为第三幕中最大得益者[/font][font=Verdana, sans-serif]——[/font][font=SimSun]打算将茶馆变成个人俱乐部的沈处长,因为没有出场,只是有小刘麻子做代表帮他把事都做好,更加可以看出当时对社会低层人士的剥削,因为这每个剥削者下都有一群「爪牙」,帮助他去剥削。而沈处长没有在剧中出现,只是透过人物的口头交代,更有普遍性的代表,因为这个沈处长就不单只代表他一个人,还代表了当时有权有势的军官们,代表了当时有这么一群人在剥削百姓的事实。使当时这种情况更加普遍化。[/font][font=Verdana, sans-serif][/font]
[font=SimSun]
[/font]
[font=SimSun]除此之外,舞台剧版虽然剧情没有原著完整,但留给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以三位老人为己祭奠、王利发自杀为结局,而删去了剧本中沈处长与小刘麻子占据茶馆的情节,会让观众想象结局,在最终茶馆是不是没有被霸占?就是因为王利发自杀,也许有人会觉得不吉利而放弃对茶馆的改造,毕竟当时的人还是蛮迷信的,又也许这个沈处长会因为死人的大动肝火?这一切都是未知的,全凭观众个人想象和发挥,更有思考与反思的空间。[/font][font=Verdana, sans-serif][/font]
[font=Verdana, sans-serif] [/font]
[font=SimSun]原著《茶馆》剧本的情节较完整,更具有讽刺力度。[/font][font=Verdana, sans-serif][/font]
[font=SimSun]
[/font]
[font=SimSun]如丁宝在开始是帮助王利发,告诉王利发小刘麻子打他茶馆的主意,若没有了后面沈处长与小刘麻子占据茶馆的情节,那就不知道丁宝是出于什么原因帮助王利发的,而有了后面部份,就知道原来丁宝认为「这儿的老掌柜怪可怜的」使之前她做的一切都有了道理。其次就是沈处长的出现,借用沈处长与小刘麻子占据茶馆的情节来带出王利发的自杀,从这里更可以知道当面对百姓被逼死,当权者是如何冷漠,帮凶们是如何冷漠的图画就这样铺展在大家面前。使剧本比较完整,但削弱了读者对茶馆的想象度。[/font][font=Verdana, sans-serif][/font]
[font=SimSun]
[/font]
[font=SimSun]除此之外,原著也比舞台剧更具有讽刺力。因为删去的情节小刘麻子交代了原来茶馆修理完后,会变成小舞厅、布置几间卧室,算是「处长个人的小俱乐部」,可见讽刺的意味,有权有势的人可以抢占被人靠以生存的物业,只为了为自己纸醉金迷的生活锦上添花,可见当时「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残酷社会现实,除此之外,对于王利发的自杀,沈处长一些怜悯内疚都没有,反而说「好(蒿)!好(蒿)!」可见但是社会上低层百姓的性命被视为草芥,人的死对于沈处长这群权贵来说就像捏死一只蚂蚁一样简单与无所谓,更讽刺出当时社会的黑暗腐朽。[/font][font=Verdana, sans-serif][/font]
[font=Verdana, sans-serif] [/font]
[font=SimSun]总而言之,舞台剧的茶馆使当时强权剥削更普遍化,有更多空间给予观众想象而相反,在原著中虽然保证了剧情的完整,但缺乏想象空间,不过正是这种完整性更带出了作者的讽刺力度。[/font][font=Verdana, sans-serif][/font]
[font=Verdana, sans-serif] [/font]
[font=Verdana, sans-serif] [/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