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100%,#ffffff,#00b050,1][tr][td]
自古偷情都是悲多欢少,离多合少。偷情成功后,男子由于兴奋过度而亡的事情有不少,这叫牡丹花下死,乐极生悲。
古代有精尽而亡的隐喻,比较早记载精尽而亡的故事是汉成帝,他就是吃春药过多,精尽而亡;后世《金瓶梅》中的西门庆也是死于精尽而亡。隐喻的对纵欲者的惩戒。
那么,偷情意外死亡呢?摘自大智若的着作
精尽而亡的书生死而复生
南北朝刘义庆写过《世说新语》,他在《幽明录》中讲一个诡异的事件,叫《买粉儿》。
说有一户人家,家里十分富裕,有个独生儿子,平日娇生惯养。孩子长大了,常到街道游逛,看到有个卖粉的女子长相美丽,便喜欢上了她,因为无法向对方表达,便假装去买粉,天天去店里,买完粉就走。开头谁也不说什么,时间久了,女子十分怀疑起来。
有一天,他再来时,姑娘便问道:“先生买了这粉,要往什么地方用?”答道:“心里喜爱你,自己不敢说;但又总想见到你,所以借着买粉的机会天天来看你的好模样儿而已。”女子听了很不好意思,但心里很受感动,于是私下相许,说定明晚相会。
那天夜晚,男的睡在正屋,耐心等待姑娘的到来。姑娘果然到了,这公子哥欢喜过度,抓住对方的胳臂说: “多日的愿望如今终于实现了!”
由于狂欢,过度激动,居然死了过去。女的极为惶恐,不知所措,便跑了,天亮时回到了粉店。
吃早饭的时候,父母见儿子还没起来,感到奇怪,过去一看,已经死了。入敛的时候,在儿子的一只箱子里发现一百余包粉,每包的大小都一样,母亲便说:“一定是这些粉杀死了我儿子!”
于是到市场上逐个店铺地买粉,买到这个女儿家时,拿来一比照,与儿子的粉完全一样,于是抓着她问道:“你为什么杀了我儿子?”女儿听了,呜呜咽咽地哭起来,并把真实经过叙说了一遍。父母不相信她的话,便把此事告到了官府。
公堂对审时,女儿说:“他既然已经死了,我难道还舍不得一死吗?只求让我到尸首前而尽尽哀悼之情。”县令答应了她的请求。女儿来到死者面前,抚摸着尸体放声恸哭道:“想不到竟有如此的不幸!如果死魂有灵,知道我不曾害你,我死了有什么遗憾呢!”男儿豁然苏醒过来,叙说了事情的原委。两人便结为恩爱夫妻,后来子孙满堂。摘自大智若的着作
偷情而亡留下遗腹子
明代冯梦龙《情史》记载过一则故事,故事起初和《买粉儿》大致类似,说福建有一个姓林的读书人,已经20岁了,林书生所住的市镇有一个孙翁,专门经营扇子店,孙翁的女儿很漂亮,曾经住在扇子店里,林书生十分喜欢,天天去买扇子,时间一长,卖扇女便奇怪了,问林书生,你买这些扇子做什么用呢。
林书生实话实说,是思念心切,欲借买扇子,一睹芳容啊。卖扇女一听,很受用,一看林书生是文质彬彬的帅哥,也动心了,就给林书生赠送了香囊、汗巾、簪子等女用物,香囊、汗巾、簪子可不是一般随便赠送之物,乃是女子对钟情男子暗许之意。还告诉林书生,某日相会。
林书生扳着手指头算日子,其内心焦灼可想而知了。到了日期,林书生如约而至,但很久都没有看见卖扇女的身影,本来林书生焦虑的等待,已经很虚弱了,再加上寒风刺骨,实在熬不住,可又不甘心。
一直等到半夜,卖扇女才来。林书生顾不上身体虚弱,勉强交欢,最终欢尽而亡。
卖扇女吓坏了,喊了半天也没有回应,卖扇女怕家人知道,就把林书生的尸体扶到墙下,自己赶紧跑回家了。
第二天,林书生的尸体被人发现,家人不知道死因,就埋葬了。
可是,卖扇女却出事了,由于短时的风流,她怀孕了,后来生下来一个儿子。
儿子长到十多岁时候,被林书生的家人发现,这个孩子很像林书生,要知道,当时林书生的家人并不知道卖扇女的存在,卖扇女也不知道林书生是谁家的公子。
卖扇女的父亲便去寻访林书生家,打开了林书生的遗物,有很多扇子都是自己店里的,而且还有女儿的香囊、汗巾等物。于是两家相认,共同抚养这个偷情而生下来的孩子。摘自大智若的着作
欣喜过度命丧鸳鸯枕
明朝的冯梦龙《情史》还有类似欢尽而亡的故事。
宋朝淳熙年间,有书生阮华,人们都叫他阮三郎,三郎风流倜傥,性情又很温和,多才多艺,擅长弹琴吹箫。有一年中秋节,有精通音律的朋友前来欢聚,他唱起了歌,而阮华也用紫玉箫应和着他的节拍吹奏起来;那声音真是美妙极了,路人听了也都站着不肯离去。
陈太常之女玉兰也来观灯,忽然听到这美妙箫声,便叫侍女去看看究竟是谁在吹箫,回来说是阮三郎。玉兰便不禁低声吟诗道:
夜色沉沉月满庭,是谁吹彻绕云声。
呜呜只管翻新调,那顾愁人泪眼倾?
吟毕,她就回家去了。而此后的几个夜晚,阮华他们却一再去干着这种使他们兴高采烈的事儿。
其中一个晚上,朋友都还没到来。觉得干坐着也有些无聊的阮华,遂在星月之下吹起了玉箫自娱自乐。一曲还没吹完,他忽然发现一个小姑娘来到跟前说:“我家小姐早些时候就听到过您这箫声,很为陶醉;现在便想请您去相会,可以吗?”阮说:“小姐深居大宅院里,又有门卫把守着,我怎么进得去?况且,万一有个什么,我又怎能说得清?”三郎就这样婉谢了她的好意。侍女去了一会儿又拐了回来,她手里正拿着一块用金丝镶嵌着的玉指环,说:“恐怕先生怀疑,我现在就是奉小姐之命拿这给您作凭证的。”这样,心中委实高兴的阮遂跟随着她进去了。
一连进入宅院三道门后,阮见里头装饰非常华美,真是赏心悦目极了。正要跟玉兰把臂言欢,外面忽然有叫唤玉兰的声音,这刚出来的玉兰便只得惊慌地往小跑去了;而阮则惊慌失措地往外夺路而逃。
狼狈而归的阮再也睡不着了,遂起来填了一首《菩萨蛮》词:
玉箫一曲无心度,谁知引入桃源路。邂逅曲栏边,匆忙欲并肩。
一时风雨急,忽尔分双翼。回首洛川人,翻疑化作云。
此后,阮竟每天徘徊于陈家附近,但他却丝毫没有办法进去。这样一折腾,他就日渐消瘦了;而父母及朋友过来问候时,他也不说。一天,好友张远过来探望,便叫其他人退出去。他俩便亲密无间地说起了别后的一些情况,但阮仍没有说出眼下的心事。蓦然间,张远瞥见阮手指上多了个玉环,心中顿时就明白了,并笑着问道:“莫非老兄您近来遇见佳人了?如果小弟能够帮忙,那就一定要尽力的。”阮开始还支支吾吾着,但终于受不过张的盘问,遂感叹道:“哎,好事多磨呀!”接着,他便把前事跟张远说了。张远说他有办法,只要把这玉环交给他就可以了。
张远来到了附近的尼姑庵,拿出一锭白银给师太,说友人阮郎钟情于陈太常的女儿,而且彼此之间非常相爱,希望师太从中撮合,事成之后必定重谢。尼姑开始还面有难色,但经不起张远的一再恳求,就暂时收起了玉环,答应说“试试看”。
第二天凌晨,尼姑便到陈太常家拜访。见玉兰正跟着她母亲在花下摘玫瑰,就不由得笑了笑。母女俩回头一见尼姑,不觉大吃一惊,说,您老人家这么早来干吗?尼姑说:“庵里新造了一尊观音大士的塑像,明天就要开光,请夫人和小姐去随喜,为莲花生色。”母亲说,小女孩还小,那就别去了。而玉兰当时由于爱情受阻,心情很不好,见母亲如此说,虽然不快但也绝不敢说出来。而此时老尼则再三说小姐若去,正可受到观音大士的保佑,母亲便也同意了。
然后,母亲就请师太过去吃早点。师太见一时还没有机会跟小姐单独说话,遂对玉兰使了个颜色,推说自己上厕所;这样,玉兰便跟在了她的身后,师太乘机把玉环露出来给她看。看到这玉环,她就禁不住流泪了,并问师太这是从哪儿得来的。
师太假意说是有施主施舍的。玉兰一再询问此事的前因后果,并激动地流着眼泪。师太却故意说,莫非小姐跟这个有所关联?玉兰便把自己的遭遇跟师太一五一十说了。师太说:“既然小姐如此关情,二位何不见上一面呢!”见她情真意切,老尼就说出了她自己这次来陈府的真实目的。陈小姐喜不自禁,当即写了四首诗给她捎去。然后,老尼便跟夫人道别了。
阮华得到这一绝好消息,他的病便豁然而愈了。第二天按约到庵里跟玉兰相见,并最终成就了好事。只是阮华当下却因狂喜过度而暴亡。
而此这次之后,陈玉兰就怀有身孕了,竟也不再另嫁。近十个月过去,她只是专心致志地给已死的阮华抚育他们俩的爱情结晶——儿子。
[/td][/t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