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写过所谓的书评,于睫的同名小说《牧神的午后》触动了我心中的某一根弦,淡淡的难过斥满胸臆,所以提笔记下这一刻的感受,其实该文结局是HE。
L'Apres-midid'un Faune,中文的翻译是牧神的午后。Claude Debussy一首很华丽梦幻的作品,私以为用法语念这个名字真的很好听。以前写过所谓的乐评,但是真的受知识所限,所能用文字描述的都是自己的一种感觉而已,即所谓的通感。不得不再次感慨,文字真是神奇的东西。或者说,但凡和艺术相关的东西,都有着共同的灵魂。
带着主观色彩听这首管弦乐序曲,不得不说,感到沉重的悲伤。古希腊神话传说,午后的灿烂阳光下,半人半兽的牧神在树下休憩,半梦半醒中邂逅美丽的水精灵。牧神醒来之后,却不知这一切是梦,还是一场真实的幻觉,细节在回忆中浸泡到模糊,一如水精灵的容颜。这个故事符合中世纪浪漫主义的一切萌点,神秘、梦幻,结局却是哀伤。
其实中国也有过这样的故事,例如庄周梦蝶。浪漫古情系列,不知是古人真的比今人浪漫,还是今人已经失却了那份热情,或是那份心境,只是静静的沉浸在梦里,游弋其间,不愿醒来。
一直很羡慕那些音乐学院的学生,可以背着各种各样的乐器来回。生活的全部只是反复的练习乐曲或是登台演出,简单而纯粹。如果这个世界上还剩下一种最纯粹的活法,那一定是活在音乐中。可惜现在能全身心投入音乐中的人少之又少,在门外的人想进去,陷在门内的人却想出来。
苏轼《行香子》云: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这首词最有名的是第一句,当初初见时,的确让我惊为天人,念叨了好久。但是好东西被引用的次数多了,本身的意境就消失了。像一件仙女的纱衣,一旦飘落到凡间,染上烟火气,便成了凡物,从此只能仰望天宫。而隙中驹,是我很喜欢的小椴的一个短篇,在此不做赘述。我最喜欢的,反而是最后一句。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这是一种最理想的生活状态,是生活,而不是生存。
L'Apres-midid'un Faune,其实是很偶然的遇见,却有着直达心灵的震撼。泪盈于睫,应该是哭累了,却还有一颗泪水,沾染在睫毛上,久久不肯落下。不是一种矫情的形容,所表达的只是一种状态。时间定格的,是一个清晰的剪影。印象太过深刻,以至于后来的回忆,所想的第一个画面,永远都是这一刻。交握得再紧的双手,也会有分开的那一刻。短暂的相聚过后是长久的分离。不知是故事启发了歌者,还是歌者成就了故事。
我固执的以为这是一个悲剧,为的是那份依恋却不可得的心境。从来没有得到过,得到过却失去了,哪一种更不幸?幸福是否真的不可得,又或者来到过,却在不经意间悄然溜走。命运最是喜欢捉弄人,谁都无法准确测算出下一秒的遇见。所有只能存在于童话中的臆想,却偏偏要经历现实残酷的考验。
记忆最后的定格,是半人半兽的牧神闭目倚树而坐,美丽的水精灵抱着牧神的肩,轻吻他的脸颊......
[ 此贴被麒麟伴月在2011-03-29 21:15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