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追过的经典】一半火焰,一半海水――谈《动物凶猛》和《阳光灿烂的日子》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4790 回复:11

[浪漫言情] 【那些年追过的经典】一半火焰,一半海水――谈《动物凶猛》和《阳光灿烂的日子》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Ptah0622

ZxID:14540031

等级: 文学大师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05-05 0
【那些年追过的经典】一半火焰,一半海水――谈《动物凶猛》和《阳光灿烂的日子》
— 本帖被 °○丶唐无语 从 品书评文 移动到本区(2013-03-18) —
[align=center][table=500,#F77825,#f3f8fd,1][tr][td][size=2][/size][/td][td][table=490,#ffffff,#F77825,1][tr][td][color=#7f7f7f][/color][align=center]
[size=2][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_1205/23570_8f1a133620954865f346788f53e6a.jpg[/img]
[/size][/align][align=center]
[table=480,#ffffff,#F77825,1][tr][td]
[img]http://l.paipai.fm/118851/10/03/29/104_3331904_7265853165aa563.gif[/img]


[size=2] [color=60B99A][size=3][b][align=center]一半火焰,一半海水――谈《动物凶猛》和《阳光灿烂的日子》[/align][/size][/b]
      
        一提到青春片的经典,我首先想起的是姜文拍摄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和这部影片的小说来源:王朔的《动物凶猛》。所有的改编都不会是仅仅是原著的拷贝,在这个意义上,聊聊他们之间的不同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align=center][color=554236]-、一半火焰――阳光灿烂的日子[/color][/align]

       王朔的《动物凶猛》写了一段生活,一段青春。在他笔下,青春是常态化的,而非符号化的。他曾经说他的文学初衷是“还原生活” ,于是,我们得以看到小主人公们的青春附着了许多不太“光彩”的东西。比如逃学、捉弄老师、不着家地成天在外晃荡、集体斗殴,拍女孩儿。之所以说“不光彩”是因为一向以来青春这个概念被神圣化了,禁欲主义化了,而70年代大院里的这一群孩子的生活却更真实,更恣意。就这点而言,姜文的电影表现得比原文的描写更有光彩。
      
       姜文说过:“我还说不清未来的影片会是什么样子,但那将是我少年时代一段最真切、难忘怀的生活感受,就像一场摇滚乐令人激荡。”已经有许多人谈过姜文的电影里是如何表现了青春激情,比如倪震提到“下楼梯一动就跳”、“两场武斗像盛大的节日”、“电影的空间非常高非常大,喜欢用屋顶,和‘宅院中国’形成对比”,“马小军拿望远镜找美人照片的朦胧和虚幻”,还有焦雄屏提到的“全片那种快速、冲击力强的节奏”、“聚拢了所有年轻的元素的开场白” 等等。我想从另一个方面讲讲影片中的青春:青春期的性冲动。

       影片中加了夏雨吹保险套和于北蓓闯澡堂两场戏。白色的保险套被吹得像气球一样大,飘过夏雨爸妈的合照前。夏雨汗湿了上身的镜头、紧张的呼吸、晕黄的灯光下对比分明的光影,很适合表达萌动的情欲和起伏的人物情绪。后来,夏雨戳破保险套导致弟弟的降生,是一个小幽默。

       闯澡堂那场戏里,于北蓓那假装强悍、无所谓又带点紧张、羞涩的神情让人印象深刻。这场戏充分表现了少男少女对对方和自己的身体陌生而好奇的反映。甚至刘忆苦(高洋)打那勃起的孩子透露出他们好奇的心理和隐隐的厌恶。
       这场戏原文中是这么表现的:[color=D3CE3D]
       “直了直了!”大家忽然一起指了半大的孩子。
       在倥偬悠高的手电光中,我看到一个骇人的勃起。
       犹如肚子被撞了一肘,我感到一阵恶心。就像人脑袋上突然长出一枝梅花鹿的角杈令我无法忍受,简直是活见鬼!
       “你怎么这么流氓!”方方抬手给了那孩子一个嘴巴。
       那孩子被打哭了,捂着下体委屈地申辩,“我是尿憋的。”
       “滚蛋!”高洋一脚丫踢在那孩子的屁股上。[/color]

       当时的少男少女大都经历过青春期对自己性征发育的恐惧与反感。这与“以‘文革’为巅峰期的近几十年的禁欲主义(即“一种世俗的出于意识形态纯洁化意图的禁欲主义”)社会氛围不无关系 。比如夏雨的爸爸居然把保险套藏在一本笔记本里还上了锁。
      
       少年们自然的需求和外在的氛围彻底矛盾,影片里姜文努力地表现健康的、自然的青春期,夏雨打开了父亲的锁,保险套飘过父母亲的合照,破了的保险套导致弟弟的诞生,其实都暗示着个人需求对外部环境的反抗。如果说一般人或多或少会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就像王朔在原文里写的:“犹如肚子被撞了一肘,我感到一阵恶心。”电影里的孩子们完全自然、健康地成长着,刘忆苦之所以打那个孩子,是出于觉得他冒犯了于北蓓而非其他。

        当时“中国与性别有关的穿着打扮的特点就是故意不渲染男女之间的区别。” 我们却发现电影里于北蓓和米兰自始至终都穿着裙子,有着极鲜明的女性特征。小说里于北蓓第一次出现是穿着时髦的“女军装”,而电影里却穿着红上衣和白裙子,并且保留了那“有着与众不同含义的两把长及肩头的‘刷子’”

        电影里对米兰魅力的展现也使人印象深刻,比如第一次见到米兰,是一张泳装照,小说里说:[color=D3CE3D]“为什么我会对她的肩膀、大腿及其皮肤润泽有如此切肤的感受?难道不是只有在夏日的海滩上的阳光下才会造成如此夺目、对比鲜明、高清晰度的强烈效果?”[/color]电影里通过马小军拿望远镜寻找照片的过程把那种期待、震撼表现得淋漓尽致,米兰那张鲜明的照片和暗淡的周围环境形成强烈的对比。另外,小说里只有一次特地写到米兰的裙摆:[color=D3CE3D]“第一次与米兰认识:她从木樨地地铁站口出来……她走路的姿态很勾人,各个关节的扭摆十分富有韵律,走动生风起伏飘飞的裙裾似在有意撩拨,给人以多情的暗示。”[/color]而电影里却多次表现了米兰的裙摆。有一场米兰回家换衣服,马小军躲在床下偷看她的戏,哒哒哒的凉鞋声和脚步声凸出了米兰脚步的轻快和跳动的裙摆。还有一场戏马小军在公安局里看到米兰的小腿和裙摆,冲出去米兰却消失了,他在碑林树木间穿梭的情景,配上《乡村骑士》那如梦似幻的旋律,充满了求之不得的怅惘之情。

[img]http://l.paipai.fm/118851/10/03/29/104_3331904_7265853165aa563.gif[/img]

[align=center][color=554236]二、一半海水――动物凶猛[/color][/align]

       《动物凶猛》可以称为一篇“元小说”,它在结构方面的特点是“打破框架” 。就像王朔有意告诉我们的,这个故事的框架其实有多种可能性,“我打了刘忆苦”或是“那天没有任何不快”,都不一定是真实的。

       元小说在意识方面的特点是“自反性”,即“小说必须不断地将自身显示为虚构作品,它们必须成为“对自身欺骗性的无止境的揭露” 。影片努力保留了元小说的特点,比如一开头的画外音:“我分不清幻觉和真实……那时候好像永远是夏天”就提醒观众影片的虚构性。但还是与原文有细微的差别。比如:

       后来打了刘忆苦后,影片的画外音是:[color=D3CE3D]“有时候一种声音或是一种味道可以把人带回真实的过去,现在我的头脑如皎洁的月亮一般清醒(这句话王朔是在跳出叙述的时候说的,而姜文是在回到叙述的时候说的,似乎暗示了接下来的记忆比之前那段真实),好吧,就此继续说我们的故事,先不管它是真是假,记得过生日那天,根本没发生过任何不快……”[/color]

       而重新回到叙述时,王朔说的是:[color=D3CE3D]“好了就这么决定了,忘掉真实吧。我将尽我所能把谎撒圆,撒得好看,要是再有点启巴和教育意义就更好了。我惟一能为你们做到的诚实就是通知你们:我又要撒谎了。不需要什么勘误表了吧?”[/color]王朔的否定无疑比姜文更有力度。姜文曾经说过“不通过细节给人一种强烈的真实感,我就无法在后面用画外音再否定它”,他希望能够让观众发现“人的情绪与实际记忆和真实之间是有距离的”,甚至体会“那个时代给人的感觉:你无法相信一个东西是真正真实的”,这些理解应该都是没有问题的,可问题在于他太投入那“摇滚乐一样令人激荡的青春”,以至于改变了原文冷峻的叙述调子。这或许就是原文和影片差别最大的地方。

       回到原文,“元小说”的意义何在?汉斯•伯顿斯说:“在这种新小说的背后……潜藏着一种真诚的努力。对一种新的真理的寻求。一种试图恢复事物、世界以及人类的适当位置(一种更为纯洁的状态)的真正努力。” 我们发现年轻的“我”、叙述者“我”、以及故事中的王朔其实都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状态中,这样的阅读体验也会投射回自身,使我们对自己的完整意识和独立性产生怀疑。有意思的是,当我们发现“我”的回忆和真实差距那么大时,自己也跟着产生了挫败感,而这种挫败感和迷惘恰恰是常态化的青春最动人、最真诚之处。这或许亦是这小说(电影)能够引起强烈共鸣的原因。

[color=554236]
       后记:这文其实是一年前写的,算是作业吧,但是现在还是很深地记得夏雨阳光的笑容,宁静丰腴的体态,以及顾长卫用黄绿色的光影营造出的那种毛茸茸的青春质感。王朔的小说有人评论是自慰式的青春幻想,其实不无道理,这小说和电影都还有太多可说的地方,无论褒贬,然而此文仅尽于此。[/color]
[/color][/size][/td][td]
[color=#F77825]●











































































































●[/color] [/td][/tr][/table][/align]
[/td][/tr][/table][/td][td]
[size=2][/size][/td][/tr][/table]
[size=2] [/size]
[size=2] [/size]
[size=2] [/size][/align]
[ 此帖被Ptah0622在2012-05-07 23:02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4 条评分 读书值 +15 派派币 +60 威望 +3
宁十七。

ZxID:10581855

等级: 热心会员
正是江南风景好,红英落尽青梅小。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2-05-21 0
亚酱,我才发现你的文笔这么好,还有你果然是中文系的啊。。。!
这部电影我还没看过啊,等假期一定抽时间看看【握爪
还有这背景音乐甚好听~

楼主留言:

啊哈哈我喜欢在写作业的时候听这个,感觉好有激情。

quyuyan

ZxID:7592720

等级: 热心会员
账号被盗了,密码也被改了,怎么找回来呀,怎么修改密码呀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2-05-08 0
哇哦,原来是科班出身,我说呢我说呢~~
我这种实际上学理的人飘过~

楼主留言:

嗷嗷我好喜欢你们理科生啊乃不知道么!!!抱住mua! (*╯3╰) 一个~~~

鱼尺素。

ZxID:10090613


等级: 派派贵宾
闺阁里的苍凉暮年,心都要老了,做人还没开头似的
举报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2-05-07 0
必须是科班出身撒~

不然肿么知道专业词汇昂~哈哈

楼主留言:

握爪爪~

艾米栗

ZxID:14092741


等级: 热心会员
A man is known by the silence he keeps.
举报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2-05-07 0
嗯,当年初看王朔的作品时很有眼前一亮的感觉。虽然文字有点糙感,但有股子劲头。这劲头,有人说是类青春的伤感、颓废,有人打上了痞子文学的标签,有人直接以“动物凶猛”命名,有人则拿美国”“垮掉的一代”做文学上的触类旁通。他自己说他是”无知者无畏“。

关于《动物凶猛》,我很同意楼主的观点,姜文用影像把青春期的带着些迷惘、叛逆、探索、激情诠释的淋漓尽致。又特别的是有着独特国情符号下的大院文化做情境前提。导演自身带着的那种霸气强烈又奇妙的和文学作品本身既融合又出挑的结合在了一起。

而作为小说本身,确实带着些自省式的冷调子。我看小说的时候,并不觉得那个谎撒的多好看,反而是不断的追问和反问:无论是被告知还是被自己记录下的,看似凝固了的,成理论或模式的东西。真的那么牢靠吗?甚至真的存在过吗?

我最感兴趣的点还有那一句”自慰式的青春幻想“。真心觉得这才是对王朔作品最真实的评价。因为视点、结构也许都能找准角度,却切入的不够刻骨。当然,你可以因为他的叙述风格喜欢他。也确实在某些程度上对死水般的八股气,呆气有破,但可惜只是一刀。没有除。

楼主留言:

嗯亲爱的你完全说到点上啦,“自慰式的青春幻想”我记得是看完另一篇评论后的感想,评论在此http://www.ideobook.com/398/in-the-heat-of-the-sun/。这文的切入点我觉得很有意思。其实他们同时代的一批男作家,例如冯唐的《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三部曲,其描写都给人以“自慰”感,或许与记忆本身不甚牢靠有关,以前看过一本记忆的七宗罪,把心理与小说结合起来分析的话应该很好玩~

[ 此帖被艾米栗在2012-05-07 17:39重新编辑 ]
 私人日志    

零的牙牙

ZxID:15397078


等级: 热心会员
勇敢的少年啊快去创造奇迹~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2-05-07 0
写得真好,很专业,文字很细腻,看LZ的评很有画面感。
《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也是好多年前看的了,好多细节都已经忘记,印象深刻的就是夏雨吹保险套的情节,还有宁静的裙摆。记得当年看的时候,我妈在旁边跟我感慨她的少女时代。我们这些新时代中长大的孩子是无法体会那个年代那些回忆对那辈人的特殊意义。

楼主留言:

嗯确实呢,那是一代人共同的记忆~

鱼尺素。

ZxID:10090613


等级: 派派贵宾
闺阁里的苍凉暮年,心都要老了,做人还没开头似的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2-05-07 0
姑娘学中文的吧?

我看到专业词汇了。

元叙事元小说......

好评。

楼主留言:

是呀是呀,被发现了~乃也是么?

takanokawa

ZxID:3687816

等级: 热心会员
为上无苟且之心,群下知胶固之义。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2-05-06 0
这片子当年是和老爸一起看的,他看完就跟我兴致勃勃的说起当年两个大院儿的孩子隔着护城河扔板砖打群架的童年旧事,也说起在片中一闪而过的“小混蛋”的事迹,当时的感觉是他特别怀念那个年代。

楼主留言:

嗯,不管那些宏观叙事,不管历史上那段时间发生过什么,每个人的青春都是美好而值得纪念的,我觉得这也是影片想表达的吧~

一只橘

ZxID:10723193


等级: 热心会员
扫文爱好者。长期书荒,耽美言情都欢迎推荐交流哇!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2-05-06 0
只看过《阳光灿烂的日子》很喜欢那年代和那些少年。(忽然想起《血色浪漫》的钟跃民来了 虽然不是一时代人...)
那片子看得我略惆怅啊

楼主留言:

嗯嗯,惆怅感!这种题材的,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像村上龙的《69》还有《戏梦巴黎》,最后都给人一种惆怅感,还是有种“不管你们怎么说我们都坚持自己的青春的最美好”死不悔改的坚定,真是很有意思的矛盾。


quyuyan

ZxID:7592720

等级: 热心会员
账号被盗了,密码也被改了,怎么找回来呀,怎么修改密码呀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2-05-06 0
你说的这个我都没看过~%>_<%
阳光灿烂的日子一直准备看的说
补充知识了~

楼主留言:

其实我也是上鉴赏课的时候看的……囧。嗯蛮好看的,姜文身上有股匪气,他拍的片子也是霸气侧漏……

楚腰纤细掌中轻

ZxID:14155686

等级: 牛刀小试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2-05-06 0
写的真好,阳光灿烂的日子一直还没看过,总觉得要静下心的时候才适合观看。

楼主留言:

嗯姜文这部拍得不错啊,有本书叫《汉子姜文》,就写的他这部戏的拍摄历程,如果看了电影也可以去把这本书找来看看~

Ptah0622

ZxID:14540031

等级: 文学大师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2-05-05 0

点击在新窗播放
[ 此帖被Ptah0622在2012-05-06 22:19重新编辑 ]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