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楷体_GB2312][size=4][color=#0000FF][img]http://img4.ddimg.cn/00016/book_shop/hysx_110117_01.jpg[/img]
我想,在每个喜欢文字的人的心里,总有那么一两部的作品,会让你在某个睡不着的深夜,或是某个下雨天的早上,想拿起来细细地重读一番。它在你眼里不仅仅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而是一份你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却又渴望的温暖。你总是会在某个季节,某个时段,不停地遗憾,遗憾自己无法拥有故事里的纯粹感情,遗憾自己遇不到故事里那样天生一对的那个人·····
于是,那么多的遗憾构成了你对这个故事最深的执念。
《何以笙箫默》便是这样一本书,在某个层面上讲,它接近我心底的灵魂。
我是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从同学那里知道它的。借来实体书的当晚,十一点多的深夜开始读,读以琛和默笙的七年后的重逢,读他们的大学回忆,读他们别扭又固执的个性·········合上书的时候已经深夜两点多了,可是我却发现深夜单薄的空气里弥漫着感动和幸福。是的,是幸福这个字眼。因为一本小说,而感到生活的美好。
室友们在我的影响下,也开始读了这本书。而后各自买了再版的《何以笙箫默》珍藏着。晚上寝室的座谈会里,何以会成为我们感慨的对象,默笙是我们羡慕又学不来的女孩儿,以琛成为我们每个人心目中近乎完美的prince形象。我们开始热烈讨论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开始希冀能够窥视作者顾漫的感情生活,希望她就是那个默笙。现在想来,这些都是小女孩没有理性的矫情,呵呵。
在论坛里看到有人写评问道你会不会如何以中的主角一般等一个人七年?楼主说她自己做不到。
而我在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却是想到,如果有那么一段深刻隽永的感情,你愿意付出你青春岁月中最珍贵的七年吗?
我想,这个问题,应该会有更多的人回答:I do!
因为知道能得到回报,所以才愿意;因为害怕未知,所以才不愿意付出。
我们大多数人在面对感情的时候,都是自私,自我的。考虑的最多的是自己,而后是对方。我们计较着这份感情中谁爱得多,谁受得伤害多,谁付出得多?我们害怕未知,深怕付出之后得不到回报。可是换位一想,正是因为有像以琛和默笙这样愿意等,愿意付出的人才配得到最后的happy ending啊。
《何以笙箫默》七年了,也感动了我们七年。默笙和以琛的故事,我相信,会让更多的人,相信爱,相信生活。
附上我最喜欢的几句台词:
“从此以后,任何一个终点,都不再有以琛。”
“以琛,我都数了好几个九百九十九了。”
而这七年来,他有多少次数到九百九十九?
不是没型啊过放弃,只是十种没办法数到一千。
“其实等待与时间无关,它是一种习惯,它自由生长,而他无法抑制。”
“我不准备在大学里找女朋友。”
她那时候单纯得连接口都听不出,一鼓作气地问:“那我现在先排队,等你大学毕业了,可不可以有优先录取权?”
[/color][/size][/font]
[ 此贴被月姝然在2011-01-21 22:23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