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起1938》
文案:
梦醒1938,黑暗年代开始的地方
战争,生存
投奔谁,遇到谁,离开谁,失去谁
我欲归,归处狼烟四起
我欲留,此地战火纷飞
辗转经年,忽然发现
在这个年代,最安全的地方,不是北极,而是在你身边
父亲,我记着我是伟大军队伟大国家的普通一兵,世界在我们面前将会屏住呼吸,我们已经准备好决一死战,战争的正义性,在于德国要获得生存的空间,为此,我们已经做好准备。如果需要的话,我们将把整个世界,化为灰烬。
妈妈,我唯一光荣而善良的妈妈,我知道你比别人更痛苦,弟弟阿廖施塔已经差不多长大成人了,要照顾好妈妈,一辈子都要照顾好妈妈。父亲,我们还要参加阿廖施塔的婚礼呢,我好几次梦到你,我们大家向你起誓,我们一定和我们国土上最后一民法西斯分子血战到底,如果我有第二次生命,我也要把他献给祖国。
PS:信内容与正文无关,两封都是二战时期的家信,第一封德国士兵的,第二封苏联士兵的
PPS:非寻死觅活战地爱情文,本人不善言情,奈何JJ类别没战争故事选项,写着玩,更新看心情,估计会相当冷= =谢谢
【其实这个文章太出名了吧。我也不知道算不算推荐,花了一整天看完就直接写了,非常感触。】
《战起1938》确切地说是一部言情小说,可是全文900+K的内容属于男女主角感情戏份的大概只有5%。从1938年到1949中华人民政府成立,长达11年的故事娓娓道来。
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甚至贵族都食不果腹,一麻袋的钱都换不到一个小面包的国家,希特勒的存在无疑成为了拯救整个名族的上帝。无数的德国军官,在吃到第一口上等的事物时,说的第一句誓言都是——吾之荣誉即忠诚。后世对他的宣传总是更多地集中在他的野心和暴虐,法西斯联盟,集中营,或者世界大战,可是这个人,在最危难的时候拯救了德国,他不仅仅是国家元首,更是支撑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一场场的演讲,从他矮小身躯里迸发出的强大力量是这个民族的灵魂。所以,所有德国军人都认为,他们打的,是正义之战。
拉开二战序幕的是波兰的沦陷,第一把战火,波兰人民以骑兵对抗德意志的坦克大军,无数反抗者被熗决,肖邦响彻整个国家,战火逐渐蔓延到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然后,纳粹党人的暴虐,集中营里40万犹太人在德意志战败后还剩下7000人,巴黎的不设防以及法国人在战争中依然抹不去的来自骨子里的浪漫情结,还有那些著名的日袭珍珠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以及在遥远的东方战场上,我的家乡里,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这些事,分开来我都知道,可我从来没像现在一样,觉得他们离我是这么贴近,我清晰地触摸到战争的每一个脉络,那些军官,百姓,战俘,红十字,今天还是朋友,明天见到的可能就是尸体。
女主秦恬就是穿越到了这样的环境里,走过了欧洲的近十个国家,认识了德军少校奥古斯丁,他们之间的感情,与其说是矢志不渝的爱情,不如说的相濡以沫的依赖感。其实在男主的设定上,作者毫无疑问地戳中了我的也是大部分读者的雷区——男主是同穿。尽管在知道的那一刹那我甚至感动得想哭,但是之后就会产生各种血统不正的违和感。不过我们都明白,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两人走到一起的原因。
有关小说里的人物,我想说一下男2.
上校,海因茨。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他从小接受希特勒洗脑式的教育,这个人救了他一家,是他的神。每一场演讲必定参加,每一次战争必上前线,全身上下某一处都带着反犹情绪。奥古斯丁说,等到德意志战败的那一天,海因茨必定会选择自杀。因为他的信仰死了。就是这样一个人,在镇压集中营的一次大规模暴动后,变本加厉地开始逮捕和关押,却在黑暗处惶惶地问,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要这样。
海因茨是太多德军的缩影,这些人嚷嚷着这是正义之战,却不知是为了说服他人还是自己。但即使是这样,他们依然从未动摇过上战场的信念,最后一滴血也要为国家而洒,最后一口气也要呼吸在战场。就和现实中德国战败那天,柏林守军集体自杀,令人闻风丧胆的U型舰艇集体自沉一样,这些人为了信仰走向死亡。比起那些秘密警察,这些人我都不知该如何苛责。
流年斗转,物是人非,只有壁炉里一直散发着温暖。
故事结局,女主等到了男主奥古斯丁,也等到海因茨,用一句最俗的话说就是,他们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这一场战争,是世界的噩梦。
祷告吧。
=============================================
删掉了一部分
然后澄清 作者是个女生 ╮( ̄▽ ̄")╭
木有细查~骚睿
至于大三 也是她在'作者有话说'里面提到的
嗯~ o(* ̄▽ ̄*)o 应该是吧
[ 此帖被苏恬岸在2011-11-13 20:55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