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派改版了,有点不习惯,不过若是大家没变,喜欢看书、品书的心情没有变,一样会在这里找到乐趣吧!
最近看书的劲头挺足,看了不少以前绝对不敢问津或者不太喜欢的作品,比如亦舒的《天堂一样》、《剪刀替针做媒人》,还有皎皎、东篱菊隐、夜惊鸿她们的《风起青萍》《爱情施工队》《不曾放纵的青春》等等,边看边又不断产生或深或浅的感触。
我一直对言情小说有着自己的偏爱,这种偏爱让我对书的选择相对有些狭窄,记得在租书店租书看的年代,一般的读者最多花半个钟头就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书了,而我通常花几个钟头都不一定能够找到一本满意的书,到最后竟然演变成常常在租书店待了一下午,最后空手而回。
不知道其他人在看书的喜好上是比较大众化,还是有自己的偏好。我说不准我到底属于哪一种,却很奇怪的,不太喜欢那些被人广为传颂的作家及其作品,倒不是否定大多数人的品位,而是我喜欢那种冷门的感觉,倒不见得是冷门的作品,而是喜欢那种在不经意或者完全没预料的心境下,发现一本让我眼前一亮的书。大概这种心态能降低对书本身的期待而后却大失所望的遗憾,提高欣赏一本书的精彩或亮点的愉悦度,或者该说惊喜。想当初自己就是在完全没有指望的情形下看了芃羽的《弟弟情人》,结果却爱不释手。表姐这个从不与书为伍的人曾问我喜欢谁的书,听我说了跟她的预期完全不同的答案后,她惊讶地大跌眼镜,说:“我以为你会说席绢的书,我总听见同学提起她的大名。”我倒是莞尔一笑:“你也知道席绢? ”后来她竟特意找来我谈起的几本书,看过之后说感觉不错,我那时有一种跟看书不一样的满足感,才发现原来推荐书而被人认可也是一种喜悦。
为什么说自己画地为牢呢?因为很多情感是我不认同的,无论它写得有多好,而有些情感是我从小到大的向往,所以即使文笔平平,也可能看得津津有味。这些天看的书,比如亦舒的《天堂一样》,讲的是一个妓女的爱情,这在过去我是绝对不会接受的。一个被人践踏的女人,怎么可能有干净动人的爱情?我一直追求的,是那种独立自我、自尊自爱、敢爱敢恨的女子,最反感的便是在爱情里太卑微、太懦弱、太委曲求全或太隐忍的人性。但是早已看透世情的亦舒怎么会不懂这一点?她一直提倡女性首先要自立,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独立,才可能获得幸福。所以《天堂一样》里的女子,即便是一名为生活所迫的妓女,一样活得潇洒自我。其后的几本书,女主角的身份都比这位好,看得也更轻松。我以为我的口味变广博了,开始接受其他类型的书了,其实不是。原来无论故事如何变,我能找到共鸣的,还是那些简单、恬淡,有着真实生活和情感的起伏的故事内涵,还是那些在世间变幻里懂得取舍、懂得坚守自我的主角。
也许在现实里缺少什么,就会不自觉地在虚幻里寻找什么,而自己的性格里有什么,就会不自觉地在书里认同什么,或者反对什么。这是不是一种画地为牢?在自己的世界画出一条界线,在里面演绎各种悲欢离合、爱恨嗔痴,出了这条界限,就是另一种与自己毫不相干也无法欣赏的风景,无论它有多美。
[ 此贴被沉蔹在2011-02-02 09:31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