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释引 偷懒用自己写的那篇从兔子那借鉴来的模板,从三个角度,细数八月活动中的众英雄之形象。
首先是,自我的概念。大家笔下的“英雄”在得到这个名号之前,便有很独立鲜明的自我意识。他们的坚持,不会随时光而逝,不会因利益动摇,不会人云亦云——
庄继华为国为民,在民国那个风雨飘摇的大时代中;简素言强大冷厉,一言一行不需要向人解释;陈萍萍苦心经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花满楼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爱,不会因为能否接触到光明与影像而改变;林耀的坚持于魄力,虽千万人吾往矣;迦若笑言魔渡众生,其实不需要别人的理解;莫子木经历爱恨屈辱,但内心的坚强一直不变;易天星游戏人生,但有着自己所坚信的原则;骆夕阳美丽强大聪慧,为了保护别人而付出最大的努力;萧峰重情重义,虽死而不悔;轩辕羿手捧绝望的爱恋,执手前生;陈阳于黑道中,建立自己所理解的秩序;阿萨坦然生死,坚信勇敢的力量;宇公子手执青丝,许你一次山呼海啸般的浪漫;一笑奈何年少秀杰,在同龄人群中独领风骚,却又温柔体贴;萧羌一生经营,赢得后世安乐太平;文则有过疑问困惑,但始终铭记着最初的坚持;拓桑漠视世俗与骂名,只为了给她最纯净的爱;馥雅不受欢迎,却以人所难及的勇敢,背负起一个国家命运……
八月涌现于大家笔下的人物,琉璃说:你是我的八月英雄……依米.说:英雄的故事永远不会陨落……
不是所有的坚持都会得到预期的结果,不是所有的坚定都会得到世人的认同。
英雄们在做什么事情之初,并没有想得到史书的赞誉和旁人的拥簇,他们只是在做自己。而很久以后,人们知道了那些故事,会觉得有些词汇放在他们身上很合适,譬如义无反顾、譬如百折不回、譬如力挽狂澜、譬如无愧于心。
其次,是爱的能力。爱而专注、爱且恪守,当这种爱作用于他所施予的对象,对于被爱的人而言,坚定的爱的施与者,便成了心中不可替代的英雄。
对于八月间浮现出的种种情节,咱们可以把这种爱的能力,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对他人的爱——人世间有百媚千红,我独爱爱你那一种。让人津津乐道的英雄美人的话题,一生一世一双人,为了心中的那个他(她),可以抛却荣华,苦心经营;可以走入世俗,举棋不定;可以放弃,可以离开;可以扼守绝望,可以忍耐悲伤……
可以谱一曲青丝婉转,可以行一场婚礼浪漫,可以于天下为敌,可以前所未有的勇敢。
爱是我们去世时惟一能够带走的东西,它使得死亡变得如此从容。
因为爱她(他),所以希望自己在爱人眼中的形象是顶天立地无所不能的。
第二类是对众生的爱——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对“侠客”一词的解释旧称急人之难、出言必信、抑弱扶强的豪侠之士。
侠客遵循的不是儒学思想中的“忠”,而是“仁”,这种差别单是从三者所用的武器上便可略窥一二。骑士用长矛,攻击半径大,将自己包围在一个大圆中,以自我为中心;武士用太刀,刃锋利无比,刀身刚硬不可摧,一刀杀一人,刀一出鞘不是你死便是我亡;侠客用剑,刚中带柔,舞时游刃有余,往往点到即止,处处留三分余地。正是这种特性使得侠客不可能在中华的正史上大放异彩,只在人们目光不可及的地方轻轻拔剑,悄悄改变着历史的走向。
金庸先生之前的豪侠,大多是仗剑江湖、锄强扶弱的那一类。金庸先生在书中提出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一概念,从此大家心中的英雄便多了一种方式,所谓的“民族英雄”大多来源于此。一些美式的英雄,同样喜欢以一己之力来力挽狂澜,这两者所达到的“爱”均是脱离了个体的。
有些爱,是无关风月的,在国家积弱的时候,对其不离不弃,仍时刻把“祖国”二字放在心中;当众生的生存受威胁的时候,用自己全部的力量,去抹除这种威胁……
这样的爱,不需要回馈,也许唯一所求的,就是个人的圆满。
所以,第三类是对自己的爱——在这个信仰缺失的年代,人们已经不再习惯去传诵英雄的故事。相比冷漠,我觉得“不相信”这个原因所占的缘由更多些。
英雄不再救人于水火,那个名字所代表的更多是传说而非希望。
当符号化的人物已经无法成为信仰,个人本身,便成了探寻答案的方向。
这一点在起点文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在人心浮躁的年代,学会爱自己,也是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