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浓,胭脂乱》内容简介:从粗野泼辣的名门遗孤,到十里洋场最负盛名的交际花,她是明艳动人的亡命之徒,受尽委屈只因爱上了一个人,唐茉喜活到十五岁,眼里和心里素来没装过男人,甚至她看天下男人都是一个模样,区别无非是有的老一点,有的少一点,然而眼前这个男人肯定是与众不同的,以至于茉喜睁大眼睛定定地望着他,等到很久以后,唐茉喜回忆的时候,才知道这一眼原来叫做的一见钟情,从此心里住了一个叫万嘉桂的男人。十五岁的唐茉喜也是在这年初春的夜里,突然长大的。
当当网链接(直接点击即可)《风雨浓,胭脂乱》是尼罗一部相对成熟的作品。还是读者熟悉的民国时代背景,换到BG向后仍然延续了她一贯的明媚笔触,主角人物形象鲜明,结构清晰。最难得的是她拂去了女性故事中虚无的面纱,走向了趋于真实自由的存在。
正如尼罗在小说后记中自述的那样,她想写的是一对少女的传奇故事。她所追求的是故事有趣,人物既刚且美。看完全篇,相信读者会对此得出自己的结论。我正是据此,并依小说的真实性、可信度、完成值给出了“相对成熟的作品”的判断。
读者很容易看出尼罗是熟谙商业作品的作业流程的,无论是背景设定、人物设定、结构布局都是如此。
开头三两笔就点清了矛盾,单刀直入式的快速进入故事主线。读者自然很期待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一切。但同时,又用经济的笔墨着力营造了女主角茉喜所处的背景和其他人物的关系,着重强调了她的心理需求。在接下来的一幕幕场景中,引入婚配、逃亡等等一系列具有冲突的事件线索,使得故事的节奏逐步增强,结构也相对稳定。读者很容易理清故事并获得共鸣。
民国题材类的小说在背景上具有先天的优势。这是因为它对当今的读者来说具有两面性。它是距离我们最近的时代,又是距离我们最远的时代。前有军阀割据,后有外敌入侵。时代人物的风貌又如烟如幻,既有我们不可复制的优雅,又有我们未来尚可追的蓬勃。这给了创作者太好的先机,借力打力是讨巧的选择。所有的风云激荡都可以作为剧情的推进器,人物也自然得以在这样的模板上演绎一出出风化雪月的戏码。
但尼罗这个故事最有价值之处恰恰是她利用了这个背景设定,却没有完全依赖它,而是在人物设定上下了一番功夫,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因而故事与人物的奇与趣得以保证。
小说的主角是一对姐妹花。两个人的个性完全可以看做是一体两面。姐姐凤瑶外柔内刚,像朵水仙花。妹妹茉喜棱角分明,是丛恣意开放的野蔷薇。显然,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大概都是偏爱也偏重后者的吧。
茉喜不堪的出身和暗淡的童年经历使得她的性格中有创伤型人格,同时又有自我存在感的极大需求。这表现在行为模式上,就变成了一个机会主义者和实用主义者。小说也正是在人物设定上用茉喜对爱情强烈的表层欲望这一设定,决定了故事走向。但与此同时,来自姐姐凤瑶给予的人间唯一一点温暖又使得她保留了个性中的良善。能和她所爱的人一起好好存活下去是茉喜潜在的真实欲望。这就决定了她在关键事件中每一次做出的选择。两个女性人物因为真和善,都占据了美的立足空间。
奇与趣的故事,不仅仅是关于美的故事,也是关于力量的故事。
可以说,整个故事都依托在女主角的情感欲望之上,关键在于尼罗写出了女主角富有层次的心理历程。故事在大背景的载浮载沉之下,也自内向外的避免了直线发展。
一开始,茉喜在遭遇巨变之下并没有像姐姐凤瑶有明确的独立意识。她惧怕孤独,所以急迫的需要伴侣做人世间的浮木。这样内外矛盾的女孩子对男人无疑具有致命的吸引力,能激发他们狩猎的天性与征服的本能。
我在猜想,当读者行进到故事中段会不会情不自禁的比较着凤瑶和茉喜,想起张爱玲对两种类型女人的定义:“红玫瑰”与“白玫瑰”。但显然,凤瑶并不木讷无趣,她是有自己的风骨的。同时,这个故事里茉喜的情感历程读者又会不会想起《飘》中的郝思嘉。少女时用人为幻想加持了初恋对象理想型,最终还是遇到了价值取向一致的更适合型。
当故事经过2次戏剧冲突后,来到末尾。茉喜已经脱胎换骨,她的改变使得人生目标最终确立在有存在感的自我建立上。从被忽视到被关注,到自我内省。这条完整的进化轨迹终于使得茉喜挣脱了情感束缚。当终章时她用自我意志自主行事时,是她魅力光环的最大衍射。属于少女那种青春特有的执着与狠厉,当然值得关注,那个独自行走不屈服的女性故事更值得击节赞叹。也许那是另一段可以遐想的人生传奇了。
在这个故事里因为有了一个如此的女性形象,我们有理由期待尼罗会带来下一个盛放的故事。
[ 此帖被艾米栗在2014-01-11 00:14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