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xID:6161539
关注Ta
爱情不是文学作品唯一的话题,但是却是永恒的话题。帕慕克说:“这是我最柔情的小说,是对众生显示出最大耐心与敬意的一部。”他描绘了一个闪着幸福泪光的爱情故事,一种平凡的、执着的爱情。 如果只看内容简介的话,长期奋战于各种言情小说的我甚至于产生了一种错觉,这是一部披着西曼外衣的蹩脚的琼瑶式狗血作品。讲的就是一个快要结婚的富家子,爱上了一个美丽的灰姑娘的故事。这不就是典型的小三上位吗,也许它唯一高明的地方在于最后灰姑娘死了。而且,还很俗套的加入了一些色欲的情节,这倒是与那些卖肉的言情小说有一曲同工之妙。 但是,这样一个故事来自于一个大师,有着这样一个文艺的无以复加的名字。事实上,我也正是因为作者才顶着天雷阵阵去看的这部小说。而后发现,这本可以称的上目前为止2010年上市的爱情小说不可错过的一部作品。一部小说最的成功在那里,我想就是把它要表达的东西表达到极致,让每一个阅读的人都体会到这种炙热的情感。帕慕克说:小说的作用就是解释人的行为的,不管主人公做了如何“不可理喻”的事情,我必须说服读者。所以无论男女主角的行为概括看来是多么的荒谬,至少在看这部小说的时候我是被说服了的,被感动了的。所以,即使是一个并无多大新意的故事脉络,再加上了不同的细节和背景之后,一样可以有打动人心的魅力。
国内的媒体并不是乐于接受每一个诺贝尔奖文学奖的获得者的。而目前来看,帕慕克是属于被称赞的那一种类型,这大概与其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文明碰撞中发展的文明古国的种种社会矛盾中多少有些当代中国发展的影子有关。而且,在我看来,帕慕克身上有着一种目前来说我们迫切需要的一种精神,那就是对自己的故土的一种深入骨髓的热爱,这种热爱不是源于一种由强大而产生的民族自豪感,而是那种对于历史文化的探索所深挖出的来自于对民族信仰的灵魂共鸣。 帕慕克总是写一些很有争议的作品,无论是《新人生》、《雪》还是《我的名字叫做红》。而这一部《纯真博物馆》有别于以往,他是感性的,他把那些七八十年代的陈年旧事放在了一个爱情框架之下,是的,这是一个十分俗套的爱情故事,但你所看到的不仅仅只是爱情。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曾无意间冒出一个古怪的想法,这里面是不是也还是有《我的名字叫做红》里曾经出现的那种盲人与非盲的理论的问题。那是一本太过于深奥的书,看的不懂所以很多都忘记了,只是对于这个理论记忆颇深。可能因为“盲人和非盲人不相等。”原本就是出自《古兰经》的缘故。当然在《纯真博物馆》里这一理论的含义比《我的名字叫做红》要简单的多。表面上来看,大概可以说成是爱与被爱不相等。具体来说,就是凯末尔与芙颂并不相等。站在纯粹言情的角度,女主角的作为是有些发指的,理想高于爱情,而男主是优质的,爱情高于一切。但是,事实上,这又不能当成一篇纯粹的言情小说来看,爱情不等于言情。于是引申来看,现实,梦想,道德,家庭与爱情相互牵扯之下的人们开始了一系列的平衡和突破,他们小心的维系一种平衡,知道维持不下去,突破它,然后再继续维系。城市是这样,市民也是这样。
作为推荐的话,我个人的感觉是其实这本书最大的看点其实并不在爱情上。它其中所穿插的一些对伊斯坦布尔社会人文的描写更有看头,那些不同阶层的人们在70年代所表现出的某些特质,可能会让人觉得似曾相识。这种风土人情的描写,更像是一本旅游指南,或者城市图鉴,把一个陌生的城市在那个特定的年代的种种状况清晰的展现出来,是一部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 西方媒体把这本书称为“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洛丽塔》”。这应该不只是因为一个是“恋童”一个是“恋物”。《洛丽塔》中曾经出现过这样一句话“人性中的道德感是一种义务,而我们则必须赋予灵魂以美感。”于是这两个男主角就把这种美感幻化成了爱情和执念。不过,《纯真博物馆》远比《洛丽塔》更加被接受,或者说凯末尔和芙颂的爱情只是背叛了人们的普遍认知,这里面所伤害的只是少数人,而亨伯特和洛丽塔却是挑战了大众的道德底线。 当然,凯末尔和芙颂的爱情虽然可歌可泣,但是这也是一段并不那么容易被接受的爱情。也许,真正的爱情和背叛本身就是一朵并蒂莲,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个人背叛的是他们的家族,比如温莎公爵和辛普森夫人,这两个人背叛的是家国责任。凯末尔和芙颂没有这么轰轰烈烈,不过一个在和未婚妻订婚之前爱上了别人,另一个却是坚持了多年之后终于和丈夫离婚。这多少还是亵渎了婚姻的神圣的。 可是,这部小说最独特的地方就在于,他不是在张显爱情高于一切的论调。男女主角都是在不断的挣扎着的。而且,这里面的男女主角是2个人,而不是2个圣人。于是便出现很多矛盾,这种矛盾的出现既有两个人巨大的社会差异问题,同时也有两个人的思想差异的问题。卢梭说:爱情无法以买卖衡量,金钱则是扼杀爱情的杀手。在小说里,爱情虽然没有被扼杀,但也是是折磨的七零八落,两个人都身心憔悴。知道小说的最后,男主角才找到了爱情的真谛,但是一切都已经为时已晚。
看完之后,我对这本书的感觉是复杂的,当然我仍然认为这是值得一读的一本书,描写是细腻的,感情是真挚的。但是书中的很多问题也许是出于阅历的问题,我是无法理解的。比如,作者说这部书中是有那么一些女权主义色彩的,我可以理解为这体现在芙颂对于理想的执着追求上,为此她牺牲了自己的爱情、婚姻甚至是生命,但是在和凯末尔的交往过程中,一直都在试凯末尔在做决定,无论是什么,似乎都不太考虑芙颂的想法,哪怕只是凯末尔自认为的妥协。我想女权主义的应该是尊重女性的自主意识的吧,那么作者这么写的用意到底是什么?只是源于站在一个宗教立场的对女权主义的理解,还是想表达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之下女性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社会阻力?我始终没有想明白。 泰戈尔说:远行的人感觉不出离别的痛楚,受苦的只是那个留下的人。全书最精彩的地方时79到83,文章的最后,芙颂在车祸中身亡,凯末尔的觉醒,纯真博物馆的建立。如果说此前我所看到的是爱情中,自私,情欲,猜忌甚至是相互伤害的一面的话,最后这部分我所看到的就是爱情中最纯真最幸福的一面,很矛盾是不是。女主角已经离去,可是爱情确实幸福的。 这个故事的深刻我尚无法理解,但是其故事本身我是感动的。于是我想,在伊斯坦布尔的小巷深处,有着这样一座私人博物馆,它因为一爱情故事而建立,里面收藏的都是一个人的东西。每一样东西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或者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博物馆的主人用这里的一切来缅怀那段已经离去的爱情,或者是一个时代。 于是,仅仅关于此书的爱情,我便有了一下感想:
有一种爱情叫做残忍,就是当人终于以为可以达到不求同生但求同死的境界的而含笑告别的时候,却在睁开眼睛后发现,爱人已逝去,而我独活。 有一种爱情叫做纯真,就是即使永失我爱,也会在看到那些镌刻着记忆的小物件的时候,对身边的人说:我要让所有的人知道,我的这一生,过的很幸福。 有一种爱情叫做执着,就是明知道爱情不能得到回报,明知道仅仅是回应也掺杂着杂质,却多年如一日的以看客的身份等在身边,只是觉得靠近就是美好的。 有一种爱情叫做永恒,就是哪怕时间淡去了你我生活过的痕迹,但是我也会留下一个不可磨灭的记忆,如果世事不能容忍爱情,那么就让她永远沉睡在博物馆中吧。
简介
帕穆克的这部新小说,讲述了古老的爱情与阶层的冲突故事,同时涉及土耳其当代社会依然隆重的“童贞”问题。但是作家帕穆克赋予这个故事最关键的主题是“纯真”一种与阶层、贫贱、门第、习俗、社会舆论、朋友社交等等因素“无关”的“纯真”的爱情。目前派派没有链接。
【书评组 米虫水岸 推荐】
ZxID:61346119
ZxID:14758100
ZxID:13878561
ZxID:6831004
对对对,我开始书评的名字叫做一则来自诺贝尔文学奖作者的广告,不过发现文不对题就改了。伊斯坦布尔那本书写的是挺好的,但是基于种种原因我没有看完,遗憾,有机会要重新看一遍。
ZxID:2342649
追风筝的人我只看过电影,小说还没看,有机会要去看看,谢谢亲的推荐。
ZxID:10215500
咱可以当言情看的(*^__^*) 嘻嘻……当故事看也挺好的。不想那么多呗。
ZxID:9365524
红那书貌似大家看过的都没看懂o(╯□╰)o
ZxID:11795028
纯真博物馆是挺长的,那书厚啊。
ZxID:11196115
多么悲伤的现实啊。我先看了结尾再看的小说,第一遍,哭死我了。
ZxID:6766824
ZxID:7118615
ZxID:9866481
又看到Happy那华丽丽的粉色了(*^__^*) 《我的名字叫做红》我也没弄明白,作者这几本书里面我大概就这本看的还可以。异国情调,要是纯言情的话可以去看景行的。
ZxID:4202719
这个算是比较新的书,中文版才上市半年
ZxID:8596186
大K你评的太好了。你咋也化身文艺先锋了哪,感动啊。。。眼泪哗哗的我看完第一遍的时候就挤出这么4句话,所以这评一直坑着,最近又看了一遍才填的。我也觉得我最近抽风,总是情啊爱啊的,这样不行。得改改。
我只是数据
啊哈求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