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评《报任安书》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3528 回复:7

[原创评论]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评《报任安书》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haicong1000

ZxID:80418


等级: 文坛巨匠
2011年我在战斗的一年~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1-07 0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评《报任安书》
— 本帖被 °○丶唐无语 从 品书评文 移动到本区(2013-03-18) —
[font=黑体][size=5][b]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读《报任安书》后感[/b][/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4]生,还是死。也许在他入狱后的无数日月里,他脑海中萦绕的始终是这个问题。最终,他得出了结果。也许他即使理智上明白却仍无法释怀,也许他怕后人误会他的忍辱偷生,于是他提起笔,写下了《报任安书》。夹叙夹议,排比铺成,气势如虹,排山倒海。说是答复任安来信,其实他真正抒发的是自己那一腔的怨怼。他写起自己在监狱中所受的不堪,写起出狱后背负耻辱的生活,他写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写道自己愿“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明白这些事,这些情“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所以他选择用文字记录下他此刻的辛酸与激愤。幸而有这篇文章,让我们从中明白了是什么让一位普通史官创作出了一部旷世之作,是什么让激洋文字的太史公诞生了。是什么孕育了《史记》的千古盛大!
此志,与日月争光可也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司马迁在文中这样感慨着。这是他激励自己带着残破之身完成《史记》的动力。在司马迁看来,自古迄今的圣贤君子和志士仁人之所以要著书立说,就是因为他们在建功立业的奋斗过程中遭受到各种黑暗势力的打击和无端的迫害,使他们倍受艰难困苦和压抑,精神上承受了巨大的折磨;而这种难言的隐衷和哀痛又无法为人所理解,于是只有通过为文论述来抒发他们内心强烈的悲愤,阐明他们的思想主张,并凭借往事的兴衰成败的轨迹,总结历史的规律,寄希望于来者。这引起了司马迁的共鸣。
他只是一个文弱书生,却在遭受如此的屈辱之后,毅然决然的坚守着他的志向。他年少英俊,才华横溢,本因坐于堂上,饱读诗书。然为了搜集史料,他却行遍三山五岳 ,为了开阔眼界,他游历祖国各地。他到过浙江会稽,看到了传说中大禹召集部落首领开会的地方;他到过星城,在汨罗江边凭吊爱国诗人屈原;他到过曲阜,考察孔子讲学的遗址;他到过汉高祖的故乡,听取沛县父老讲述刘邦起兵的情况……我想正是因为他走过了这么广阔的山河,看到了,听说了那么多圣贤英雄的事迹。因为从他的父辈起就一直有编写一部空前规模的史书的志向,所以他的志向才如此坚不可摧。他被囚于蚕室中百日,饿得三尺肠闲着二尺半,即使“自宫”之后,坐在家里精神恍惚,外出常常不知道该去哪里,一想到“自宫”的耻辱,背上的汗立刻将衣服浸透,一切的一切,都阻挡不住他坚持创作的决心。我深深敬佩着这样的司马迁。是怎样的一种坚韧不拔,坚不可摧,让他即使在孤立无援,饱受嘲笑的境地依旧坚挺的向前进。
  “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曾这么说过。当我们遇到挫折,遇到失败的时候,当才华与命运相背离的时候,不妨回头看看那个在黑暗中挺立的男人,我以为,选择了隐忍发愤,创作了史家之绝唱的司马迁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的品格,与日月争光亦毫不逊色。
  千古绝唱,一家之言
  本来,一个史学家面对历史,应该客观公正地记述,不惨杂个人感情。但是司马迁独一无二的人生经历,让《史记》饱含自己强烈的爱憎之情,一如他写《报任安书》的豪放激扬,慷慨悲壮,极富感染力。他在《报任安书》中指出自己因为对皇帝说话不谨慎而遭到这桩祸事,深深地被邻里同乡所耻笑,以致先人蒙受污辱,无颜面再为父母扫墓,这其中的心酸,愤恨成就了《史记》的千古绝唱。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这样写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他在人生最黑暗无望之际对生死作出的感悟。是不是无畏赴死就一定是伟大的,是不是苟且偷生就一定要被苛责,司马迁的答案是否定的。吴王姬夫差攻破越都,越王勾践被迫屈膝投降,是何等屈辱,他却没有选择自刎,而是卧薪尝胆,伺机复国灭吴,最终他成功了。司马迁认为如果他受到法律制裁被处死刑,就像九头牛身上失去一根毛一样,跟蝼蚁之死没有不同。他的心愿没有完成,他不愿默默无闻的死去。生与死是否具有价值在于是否完成了对人生的追求,对自我的超越。在《季布列传》结尾,太史公赞曰:“以项羽之气,而季布以勇显名楚,身履军搴旗者数矣,可谓壮士。及至困厄奴,苟活而不变,何也?彼自负其材,受辱不羞,欲有所用其未足也,故终为汉名将。”从一个“赞”字我们就可以看出司马迁对季布忍辱负重的认可。
司马迁屈辱的人生经历让他真正做到了“成一家之言”,他以自己在跌宕起伏中对人生产生的理解,用自己在经历巨大变故时看到的人情冷暖,诠释着每一段历史,在真实记录历史的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感情,这让《史记》不单单成为一本厚重的史书,让那些历史上的英雄小人,生动鲜明起来,让你觉得那些人是如此的真实,他们的喜怒可以牵动起读者的喜怒。他不再像以往般写些野史,提起笔,他写帝王,写王朝的兴衰,也写游侠,写世家, 他首创了以人载事,始终叙述一个人生平事迹的写法。着重写其"为人",并注意其"为人"的复杂性,是司马迁的笔法。他在作传时,把自己的看法寓于客观的事实叙述之中,来表示自己对人物的爱憎态度。我始终记得《项羽本纪》中,四面楚歌时项羽的慷慨悲歌,拒绝渡江时的感慨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一个个历史任务在太史公的笔下不再只是单薄的印象,而是有血有肉,有缺点有苦闷的人。一段段历史在太史公的笔下曲折惊心,波澜壮阔。

   他写得洋洋洒洒,荡气回肠,一气呵成了一篇《报任安书》。这是他遭遇巨变后思想的代表,是我们解读《史记》的线索。
   《史记》中有大量的在生死关头及重大凌辱面前如何抉择的事迹。如陈胜起义前的“等死,死国可乎”,起义时的“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的宣言;管仲“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而幽囚受辱终建大功的自白;伍子胥兄弟一人随父就死,一人忍辱负重活下来报仇的过程;蔺相如敢于冒生命危险叱责秦王,却不愿意与廉颇发生冲突伤害国家元气的思考;韩信为了日后建功立业甘愿忍受胯下之辱的事迹;等等。由于司马迁本人对这类抉择及场面有切身的体会,所以当这些事迹从他笔下流出,就宛如发生在眼前,令人血脉贲张,精神振奋,欲有所为。萧伯纳说过“生使人站在同一地平线上,死却使人崭露锋芒。”他写下《报任安书》,也许就是希望即使现在无人理解他的痛苦,在以后的日子里,在他功成死后,能觅到知音,能被认同,能让世人知道,他,司马迁,并不贪生怕死,并不卑微,完成《史记》,死得其所,无愧于心。 [/size][/font]
[ 此贴被以撒、西露达在2010-01-07 14:17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2 条评分 派派币 +20
★男男生子耽美完结文★男男生子交流会:55015041
我的新浪微薄:http://t.sina.com.cn/haicong1000
和我一起相亲相爱的老婆
书有容

ZxID:472806


等级: 内阁元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0-10-28 0
Re: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评《报任安书》
评很强大...
曾经背这篇课文背的很痛苦
夜雨茅屋

ZxID:8041247

等级: 明星作家
my little black ache....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0-07-27 0
Re: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评《报任安书》
不同人面对相同的事有不同的选择,每个人的价值观都不一样,这无可厚非。当时学这篇文时只是觉得很钦佩他的勇气,对,他不过一介书生,却偏偏是最重名节声誉的书生,面对这种事,似乎选择死才是正常的,可他不甘心,不甘心就如此屈辱默默无闻的死去,或许每个有大志向的人都会不甘心吧,可是生命总是自己的,选择生或者死,最终还在自己,虽然活着从来不易,可是真要像一只蚂蚁一样悄无声息死去,谁又甘心呢?
甚日还来,同领略,夜雨空阶滋味?
Momonana~

ZxID:11039468


等级: 派派贵宾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0-07-25 0
Re: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评《报任安书》
一千强大了
竟然是读 报任安书 有感
佩服
 空城。

ZxID:8556837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琳兒来也
明儿帖子。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0-07-22 0
Re: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评《报任安书》
记得当时背的很辛苦。

因为专注于那段了。所以其实没什么大印象

已调春秋

ZxID:10000940


等级: 热心会员
放假是一件极其无聊的事情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0-02-22 0
Re: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评《报任安书》
太好了,很感动
夜凉了

ZxID:10583137

等级: 自由撰稿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02-20 0
只有感动
烟白

ZxID:9894616


配偶: 桉树zone
依然活在穿越中……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01-07 0
鼓掌
楼主的书评有情有理有例
不过感觉标题有点和内容不太符合啊
O(∩_∩)O~一点小小意见~
记得这貌似是高中学的。呵呵,大一的时候还打印出来读过
透过纸面和文字,仍可触碰到他的痛苦悲愤和一种昂扬的斗志。
不知道为什么总会想到海明威的那句
人可以被回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楼主留言:

这是我这学期选修课的作业= =偶是理工科学生,写出来不容易,还拿了91的高分,所以拿出来秀秀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3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