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笙箫默》
内容简介:再次见到他,是在七年之后,一家拥挤的超市,到处挤满了周末采购的人潮。赵默笙独自推着购物车,艰难地在人群中走走停停。刚刚从国外回来的她,还不太适应这样的拥挤,然而这样热闹而亲切的场面,却使她不自觉地带着微笑,几乎是用感激的心情聆听这嘈杂的乡音。她不知道别人刚刚回国是不是也和她一样,心里的激动和喜悦几乎无法抑制。
七年!久违了啊!
http://www.paipai.fm/r3812/七年的时光,可以让人成熟,可以让人淡忘过去。可是,当赵默笙成为何太太时,我不禁感慨,也许,真的有这样的感情,可以跨越时间的摧残和消磨,达到完满。
也许是羡慕,可是真的是感慨。他们怎么可以这样坚持,这么固执的守候着,那一点点的希望。但是,还好他们等到了,如果他们没能等到,我想,那将是怎样的一种悲哀。有情人不能眷属,不吝于最大的悲哀。
文章的开始,就没有波澜壮阔的场景,顾漫使用了最生活化的一幕作为开篇,却使读者立刻进入了此情此景。正因为更加生活化,所以更打动人心。何以琛的刻意淡漠,更是一种欲盖弥彰的掩饰。读者初读,便感觉,这个男子冷漠的情绪下,涌动的是怎样浓烈的热情。可是,想必,最初的何以琛是激动难抑的。即使后来的道路并非顺遂。
中间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但是,也没有撕心裂肺的狗血情节。呵呵,也许大家会认为这样的情节太过平淡,但是,少了撕心裂肺的呐喊,其中的温馨,反而更能让人读后唇齿留香。也许是看过了太多了虐文,更渴望手中拿上这样的一篇温馨的文章,静静品味。
结局,如果不是完满,想必反而使人觉得做作吧。《何》就是这样一篇水到渠成,温柔牵手的文章。从中,也不得不看出,以及佩服顾漫驾驭文字的功力。
说起文字的驾驭,顾漫也许不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吸引读者的。因为顾漫的文字,始终会让人感受到淡淡的幸福和平静。在这样一个忙碌和冷漠的社会中,这样的文字,仿佛就是一抹新绿,在人的心底静静发芽、成长。
文章中,有多处的出彩点。
例:过了两天她果然找到他,献宝似的掏出照片,照片上的他在夕阳下沉思:“你看你看,我第一次把光影效果处理得这么好呢!你看到阳光穿过树叶了吗?”
而他却是一抬头,在她的脸上看到了跳跃着的阳光,那样蛮不讲理,连个招呼都不打的穿过重重阴霾照进他心底,他甚至来不及拒绝。这段文字让人读后觉得很解气,很畅快。爱情的来临,就是这样的蛮不讲理,毫无预兆。正符合了青春期中的孩子对爱情的憧憬。
当然,顾漫的文字不光是温馨,还有着逗趣和幽默。
例:周教授上课是从来不看点名册的,叫人回答问题也是随手乱指,有一次默笙就不幸命中,她还记得当时他的问题是“你觉得甲乙丙丁四个人应该怎么判?”
她一头雾水。什么甲乙丙丁?还戊己庚辛呢!
手在桌子底下扯以琛的衣服,不料他居然硬邦邦地回了她一句:“我没听。”
哦!对了,他们不久前才吵架,以琛正生她的气。可是见死不救,也太小气了吧。
结果她一急,居然说:“把他们都关进牢里。”
整个教室静默一秒后,哄堂大笑,底下有男生大声喊:“教授,她不是我们系的。”
“哦?”周教授感动地说,“同学,你对我教的刑法很有兴趣吗?”
学生又是一阵大笑,起哄叫道:“教授,人家是跟男朋友来上课的!”
老头儿思想开通得很,居然兴致勃勃地追问:“这是谁的女朋友?”口气活像失物招领。
以琛认命地站起来,丢脸死了。“我的。”
何以琛周教授自然是认识的,生性诙谐的老头儿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何同学,光自己念好书是不够的,家庭教育也很重要。堂堂法学院大才子的女朋友居然是法盲,我们走出去也很没面子啊。” 初读这里,简直忍俊不禁。这样可爱的赵默笙,这样别扭的何以琛。不过一想,若不是这样的二人,又怎能使大家牵牵念念这么久的时光。很多文章,在阅读后的初期便已经让人遗忘。可是,这样一篇没有激烈情绪的文章,却让人一遍又一遍的回味。
文中有这样唯二句话,深深的震撼着我:
(一)“嗯。”他点头接过,神色平静,一如那年赵默笙刚刚走时。
我却在此刻恍然大悟了他这种表情的含义。
平静是因为已经有所决定。
决定了要等下去。
有些人的伤口是在时间中慢慢痊愈,如我。
有些人的伤口是在时间中慢慢溃烂,如他。
原来这些年,他痊愈的只是外表,有一种伤,它深入骨髓,在人看不见的地方肆虐。
(二) 等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何时是个尽头。
这样的两句话,以一种近乎死寂的平静写出,更加令人难忘。
读了《何》一文,我总是喜欢静静的回忆着文中的内容,总会感觉到文中场景在眼前流过。也许,正是因为不能拥有,才让人羡慕。有时,会从心底渴盼着,有一天,可以拥有这样一段幸福,可以与相爱的人这样慢慢终老。
总觉得,这样的一段感情,明明如此不现实,可是在顾漫的笔下,却让人甘愿的沉沦,让人甘愿的渴盼。
我想,我喜欢这样,端一杯水,摊开《何》一书,静静的品味,淡淡的羡慕。看着这样最纯粹的一段爱情。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