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华胥引是我的最爱,浮生尽宋凝篇是最爱中的最爱。我先说明一下为什么觉得这本书写得好。
方文山给这本书写序,序当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读者几乎觉得自己不是在看一本书,而是在看一场纸面上的电影,读者在文字阅读行进间,仿佛观看了一幕幕影像化的历史剧。。。。。”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在这,那就是文字的画面感很强。什么是文字的画面感?我的理解就是当你看到一段文字描述时,眼前能够立即展现出这段文字所描写的画面时,那么就表示这段话很有画面感。一般词曲创作的人很在意这种画面感,举个例子说,方文山写的《伽蓝雨》: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城郊牧笛声。。。斑驳的城门,盘踞着老树根 。。。这些歌词简洁凝练,让人一看就能联想到一幅非常凄冷的画面,那这就是方文山歌词创作优于别人的地方。《华胥引》这本书在很多方面都展现这种文字美。比如“柸中雪”中公仪斐同卿酒酒首次相遇的场景描写。具体的大家可以去看看原文,我这边就不多说了。事实上柸中雪这个故事我不是非常喜欢,但那句“永安,卿酒酒。”实在是点睛之笔,让人无法不喜欢。
《华胥引》这本书还有一个让人无法忽略的地方,那就是语言的表述非常到位,能够把很抽象的哲学思维具体化。大家都知道五月天,主唱阿信写的词就有这样的特点,比如大家很熟悉的《天使》:“像孩子依赖着肩膀,像眼泪依赖着脸庞。。。像诗人依赖着月亮,像海豚依赖远洋。。。”这些都是非常具象的描述,通过这种很强烈的画面感,让人去体会这种很抽象的感情,也就是“天使所带来的温暖”。《华胥引》也是如此,有心看这本书的童鞋应该能够感受到,里面有大段的哲学言论,但并不会让人觉得晦涩难懂,很多地方反而用非常诙谐幽默的语言来陈述一个非常严肃的观点。
好了,现在我来说说我最爱的宋凝篇。
很多人为宋凝感到不值(有这种感觉的人占大多数),也有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沈岸没有爱上宋凝,还有人疑惑为什么宋凝不好好解释清楚,承着前文“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的求知精神,宋凝也可以不停地“你听我解释你听我解释你听我解释。。。”,这样一直说下去,沈岸最后总会知道真相的。我看了几遍“浮生尽”后突然就联想到司汤达写的《红与黑》,这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里面的男主于连纠结的要死,简直可以把他当做心理学主要研究对象。《华胥引》是玄幻文,它不是现实主义文学,按道理没必要进行深入的人物性格分析。但我觉得“宋凝篇”这里面的人物还是很有研究的价值,主要是我觉得宋凝和沈岸也纠结的要死。
宋凝爱上沈岸,这个很好理解。沈岸年轻有为,有车有房有钱养老婆,还长的很帅,更重要的是他满足了很大一部分女性的英雄主义情结,那就是打败了宋凝。唐七的原文是这么描述的:“宋凝爱上沈岸,因他打败了她。这也是后来比武招亲不得不流行的原因——世上强大的姑娘越来越多,强大的姑娘们在寻找夫君时基本上都用的一颗独孤求败的心。你想得到她,就先打倒她。你若打倒她,就必须得到她。”所以,宋凝一下子就爱上沈岸。但问题是,沈岸没有爱上宋凝。与宋凝单打独斗的过程中沈岸始终把她当做一个敌手,即使最后发现自己交手的对象是个女子,也没有另眼相看,只是稍微觉得吃惊。宋凝是个美女,按道理来说沈岸应该对她的外貌稍微存在好感,哪怕一点点也好。但也许有沉鱼落雁之姿的美女上了战场后也都变成土包子,最终沈岸只记得宋凝是个敌对分子。
宋凝拯救沈岸场景很多人看了以后都表示很感动。一个女人能为自己的心上人做到不怕死不怕累的地步,那这份爱实在是让人难以为报。我觉得沈岸大概也是这么觉得,九州的规矩是,无以为报时,就以身相许。于是沈岸决定迎娶不知名的恩人。这时候的宋凝激动的不行,潜意识里已经认定沈岸就是能给她幸福的良人。但,那时沈岸是个瞎子,他连对方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就能把婚姻大事给决定了。可见在沈岸的眼里,婚姻只是一种责任,有没有爱情并不重要。所以大家可以联想一下,如果宋凝是个丑八怪,沈岸也会毫不犹豫的把她给娶了。。。。
这中间出现了一个碍事的柳萋萋,这个人物是导致这出悲剧的导火线。很多读者都很讨厌她,包括我在内。但回头想想,其实这个人本身也是一出悲剧。柳萋萋天生就是个聋哑人,没爹没娘的,只有一个爷爷相依为命。她本性应该是比较纯良的,除了宋凝看她不顺眼外,大家都看她挺顺眼。也许有人会说因为这人很会装,但我想说,一个人装的了一时,装不了一世。整篇文章的路人甲乙丙丁。。。都说她好,我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所以,我也愿意相信这个女子是善良的。只是在对待爱情上,这个柳萋萋显得很不厚道。也许这个世上痴情的女子在对待自己的爱情都显得不那么厚道,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柳萋萋这样做也无可厚非。她的欺骗赢得了沈岸的爱情,其实我怀疑一开始沈岸对她的同情心会更多一些,但后来,这个萋萋显示她贤妻良母的弱女子形象,所以沈岸爱上她也很正常。要一个男人爱上只会花拳绣腿不干家务的女人,其实更有难度。当然,最后萋萋自杀了,也许从沈岸知道真相的那一刻起,她就在谋划着怎么自杀。因为沈岸是个重情义的人,他是那种受人滴水之恩定当舍命相报的那种人。在他眼里,责任永远大于感情,这感情不只是爱情,还包括亲情友情。不管他后来对萋萋是否存在爱情的成分,一旦这种恩情消失掉,那么即使是爱情,最后也会灰飞烟灭。因为沈岸,永远不会把爱情排在第一位。懂得这一点,就比较容易理解后来他们之间必然出现的悲剧性结局。
宋凝嫁给沈岸之前,沈岸就对她心存不满。但在洞房花烛夜的时候,在沈岸掀开红盖头的那一刻,他心动了。男人一般是很难拒绝美女的,更何况宋凝还是大家公认的绝色美女,洞房花烛时肯定打扮得更美,美上加美,终于把沈岸给愣住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人的本能反应。但下一秒,人类的道德情感开始占据上风,沈岸为自己找一堆借口:她是敌国将军的妹妹,她破坏了我和萋萋的恋情。。。所以我的理解是,沈岸爱上了宋凝,但前面也说了,爱情对他而言永远不会排第一,因此沈岸对宋凝的感觉是想爱而不能爱。这种感觉很让人纠结,沈岸不愿意这么纠结,所以他选择逃避。见一次宋凝,心就动摇一次;见一次萋萋,心就坚定一次;所以沈岸天天见萋萋,不见心就慌。
这里有一个大家很迷惑的问题,就是宋凝在尝试着向沈岸道出真相而沈岸却极力的否定乃至于根本不听她的任何解释,以及宋凝解释一次后便不再解释任其误会的问题。我觉得人都有一种先入为主的下意识。比如我们80后都喜欢看旧版的《还珠格格》,看到新版的《还》就想吐。但是很多90后是先看新版再看旧版,他们就认为新《还》比旧《还》好看。能解释这种现象的大概就是先入为主。沈岸的逻辑思维非常正确:不说话,只比划,那肯定是哑巴;懂得医治生病的人,那肯定是学过医的;能这么辛苦的救人,那一定是非常善良的人。而且睁眼看见照顾自己的人是萋萋,那肯定错不了。反观宋凝,没一样沾的上边的,不温柔不懂医术,还是战场上的敌手,怎么看也不像是自己的恩人。从一开始沈岸就按着自己的逻辑思维推断这一切,所以这个想法已经根深蒂固,谁都动摇不了。即使沈岸想选择相信,最后还是难以置信。宋凝也不是脑残,她也能推断出沈岸的想法,一时半会儿沈岸肯定接受不了事情的真相。按道理来说,只要宋凝一直跟沈岸磨,慢慢解释清楚,一切还都可以挽回的。但宋凝是个有自尊的人。她是将军的妹妹,从小就高人一等,而且经常在战场上拼杀,这就造就她绝不服软的性格。更何况她身处异国他乡,更不可能委屈自己,给敌国的人以轻视自己的机会。她也没有任何感情经历,沈岸是她的初恋,也是她的绝恋,处理感情关系只好借鉴处理战场关系,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所以她和沈岸短暂的相处过程基本都是血淋淋的。
孩子死的时候,沈岸终于跑过来看她,这也是基于责任感,顺带一些个人情感。前面说了,沈岸对宋凝是想爱而不敢爱。比如说,宋凝诅咒他死在战场,沈岸很痛心,说:“宋凝,天下没有哪个女子,一心盼着丈夫死在战场上。”如果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没有任何情感的话,是说不出这样的话的。这种情感在沈岸得知宋凝死去的那一刻终于爆发了。在得知真相之前,沈岸就已经表现出惊慌的神色。文中这样描述:他一把搂住她,动作凶狠的指尖都发白,声音却放得轻轻的:“你不是说,死也要看着我先在你面前咽气么?你不是说,我对不起你,你要看着老天爷怎么来报应我么?你这么恨我,我还没死,你怎么能先死了?”听到君拂说宋凝爱他的时候他咬牙切齿:“她爱我?你怎么敢这样说。她没有爱过我。她恨不得我死在战场上。”从沈岸的神情和话语中,难道还看不出他对宋凝的爱?
得知真相后,沈岸是彻底的绝望了。因为宋凝对他绝望了,他对自己也绝望了,曾经坚定不移的信念瞬间土崩瓦解。他一心求死,但不是死在自家床上,而是死在与黎国对峙的战场上。从感情上来讲,这是对宋凝爱而不得的回报;从道义上来讲,他没能回报自己的恩人,反而陷她于危难中,因此死亡是最好的补偿。当感情和责任感终于统一在一起的时候,沈岸就没有理由不选择死亡。
这也许是沈岸能选择的最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