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文里,红地毯表示一种尊贵。国家元首互访,会铺红地毯。奥斯卡发奖大会,门口铺红地毯。哪家饭店开什么会,如果门口铺上红地毯,就表示把与会客人当作帝王国君看待,极度尊敬。 印度裔美国作家拉瓦尼亚·桑卡兰(Lavanya Sankaran)把自己的短篇小说集,叫做“红地毯”,喻意亦在于此。被用做集名的短篇小说《红地毯》,去年初发表在美国《大西洋月刊》上,很受欢迎,所以才有这一个集子问世。 集子里的短篇小说,描绘出现代化和全球化潮流对于古老东方世界所造成的巨大文化冲击。故事都发生在印度南部的班加罗里,被称为印度硅谷的一个小镇。电脑,手机,互联网,iPod,以及美国流行文化,在给那贫穷落后而闭塞的东方古国带入新鲜空气的同时,也伤害着当地纯朴和优秀的文化传统。那是我读这部小说时,最受震撼的地方,因为那种种畸形而痛苦的状况,也正是中国社会目前所经历着的文化阵痛。 短篇小说《红地毯》最动人之处,是穷困的主人公兰加帕,为了让妻子和孩子能过上像样的生活,而不屈不挠的努力。他被一个受过良好英国教育而富有的已婚妇人雇做司机,并马上被那妇人改了个洋派的名字。他忍受了侮辱,努力工作,薪水也颇丰厚。兰加帕虽然出身贫穷,但自认是个正直和诚实的男子汉,自尊心也很强。有一次他发现自己的洋派女老板,竟然会下流地同男人们调情,抽烟,说黄段子,穿的衣服也很暴露,兰加帕很吃惊,也相当恐惧。 后来一天,女老板突然提出要去拜访兰加帕的家,并且表示愿意替他的女儿支付学费,让她进学校读书。兰加帕又惊又喜,于是展开了故事:为了精心准备接待女老板,兰加帕必须修理残破的房屋,全家购买新衣服,以及向人借一些家具来充塞房间。 同时兰加帕又十分恐慌,怕女老板会穿着那种现代派的暴露服装,做些出格的行为,让他在街坊邻居中间丢脸。故事的精彩在于,当那女老板来到他家时,她表现了出色的贵夫人气派,高贵,典雅,言行举止都极有分寸,让整个区的人都十分赞赏而崇拜。那场景典型地表现了在英国殖民统治下,古老印度传统地区的变化。 这个故事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表现出东西两种文化的存在和冲突。小说的成功则在于其不是单一的平铺直叙,而是多层面的描绘,所以很难用某一标签来总结。骄狂色情的女老板,到访时居高临下做作谦虚,正直自尊的贫穷司机,为给女儿赢的学费,不顾一切做假相的虚伪,把人性中的弱点都暴露出来。但同时,作者又抛弃了政治正确的压力,在结尾处告诫读者:人们必须清楚地懂得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那样才有取得幸福的可能。 除这篇杰作之外,小说集里其他几个短篇,也都在反复地揭示第三世界地区中文化冲突。比如小说《字母汤》(Alphabet Soup),写一个印度女青年,出生美国,由其父供养在美国东岸读贵族学校。但是她却为失去自己祖宗的根而伤心,最后决定回到真正的印度,去寻找自己的文化源头。然而很不幸,当她踏上自己的家乡,她才发现自己被同胞们看作外人,被叫做ABCD(American Born Confused Desi.)Desi是印度人对乡下佬的称呼,相当于中国人说的ABC(American Born Chinese)。于是处于强烈的文化冲突的环境里,那个可怜的美国生印度女孩,拼命地模仿当地文化和行为举止乃至思维方式,努力把自己装扮成一个合格的印度人。 短篇《苦咖啡》(MySore Coffee)也触及到性别问题。一个穷姑娘,保持着古老的文化传统。她有个同事,是个典型的美国雅皮花花公子,盗窃了那姑娘的想法,谋取利益。那姑娘开始只能忍受,甚至想到自杀,但最后决定反击,运用自己的智慧,把那美国佬气死。 在短篇《二四六八》中,一个英国风格的印度小保姆,使用性的手段,控制被她照顾的小女孩。故事是通过那受虐待的小女孩对同学讲述的方法叙述,表达了对英国文化的愤懑。 桑卡兰的小说,总是处在一种模糊不清的灰色状态里,难以界定是色情小说还是文学小说,而习惯于用非白即黑的标准来判断作品的中国读者,就更难给这些小说贴上哪个标签。虽然这些小说,不是朝着普利策奖去的,因为大多在美国获奖的文学作品,能够满足学院派的喜好,却很难赢的大众的欢迎,并不流行。 但是很显然,桑卡兰的小说却是极畅销的。经过大力推广,这本《红地毯》居然已经卖到上百万美元的成绩,对于一部短篇小说集来说,真可谓惊人的成功。除了作品充满智慧,文字通畅等等,小说所表现的主题,东西文化的冲突,吸引着美国广大读者的兴趣,也是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