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550,#3f3f3f,#3f3f3f,1][tr][td]
[table=550,#ffffff,#3f3f3f,1][tr][td]文案:
若人生如烟花,江淑苇也还是觉得快活,因为她开在生命里最好的那一段日子里了。
那日子里,有佑书。
佑书走的那个早上,以手指在染了露水的窗玻璃上写了两个字给她——再见。
淑苇想,大约她等到年底,佑书就可以回来了。
等到花开了又榭了,大了一岁又一岁,佑书还是没有回来。
有人说,他是回不来了。
后来淑苇有了家,有了女儿微微,只是微微也如烟花,开了,又落了。
再后来,微微回来了。
艰难、痛楚、绝望、挣扎,日子越往下走,微微越明白了母亲。
爱情纵如烟花般短暂,也足够绚烂。
五十年,弹指间佑书回来了。
微微看着母亲与佑书,耳边好像听见有人在唱:“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
[color=#ff0000]新浪爱问下载地址[/color]:[url]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9359157.html[/url][/td][td]
[img]http://l.paipai.fm/p_w_upload/11/09/21/196_12377544_13bea27f667ce5d.jpg[/img][/td][/tr][/table]
[table=550,#ffffff,#3f3f3f,1][tr][td]
很多人都说写实类的小说最是虐人,因为它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现实的不堪和人性的丑恶,伤心怅惘的同时又无可奈何。我原本也是不喜这类文,觉得太过沉重,然,我最近却是迷上了写实类的小说,不知道是我比较乐观还是比较阿Q,现在这类小说给我感觉更多的是人性美,为爱坚持,坚强硬气。前前后后看了挺多写实类小说,觉得这本书是最特别的。
这本书的时间跨度很长,足有半个世纪,从1945年的抗日战争一直写到20世纪末。这50年正好是中国变化巨大的时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大跃进,饥荒,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看小说的时候仿佛回到了中学学习历史的时光,不同的是多了对人物命运的担忧。生长在那个年代的江淑苇,注定要面临充满坎坷的人生,逃不过命运翻云覆雨般的捉弄。
小说分了上下部来写,上部是母亲江淑苇的故事,下部是女儿顾微微的故事。两个故事都是从两人的少女时代开始写起,她们的成长史深深地被刻上她们那个年代的烙印,不一样的人生经历,却有着一样的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写的是两个人的故事,但是全文的主角始终是江淑苇,只是在下部时换了一个角度来刻画江淑苇。这本书里,并没有明显的男主角,纵观全文,写的更多的是江淑苇的一生,对沈佑书的着墨不算多,却始终令人念念不忘,形象丰满立体。
我对这本书的主题定义为“一段跨越半个世纪的纯爱之恋”,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很像早些时候看过的S.H.E《我爱你》的MV,那个MV讲述的是一对年轻恋人,女孩在1949年被迫与男孩分离,跟随家人逃往台湾避难,临行前留给了男孩一个木盒,让他等她,想她。然而再一次见面却已是几十年之后,两人青春早已不在,只有满头的白发和脸上纵横交错的皱纹,女孩眼看归期无望,早已嫁人生子,而男孩一直在大陆等候,孜然一身一辈子只为等待女孩的归来•••••当初看这个MV的时候就曾失声痛哭,今日再看仍让我不住落泪,江淑苇和沈佑书的爱情多像MV里的主人公,想了一辈子,念了一辈子,等了一辈子,盼了一辈子,才终于有了圆满的结局。
我向来不太喜欢把人的一生比作烟花,烟花虽美却稍纵即逝,而人生漫漫几十年,岂会如烟花只有一瞬间的美丽。可是这个比喻用在江淑苇身上一点也不过分。她本家境良好,在战乱之时仍能衣食无忧,却在日本投降的那一天失去了母爱,从那一天起,她的厄运接踵而至,后妈逼走了姐姐,父亲错手杀了出轨的后妈,被逮捕熗决,家中的房产被大伯霸占,只留下一间破屋让张妈还有年幼痴傻的小弟与她相依为命,然这都还不够,一场大火把父亲留下的房屋烧毁,她成了无处安身的孤儿。在她生命最惨淡的日子,沈佑书就像一道光温暖她的心扉,他把江淑苇和张妈接到家中,为避嫌他住进了自己动手盖的一间简陋小草屋,她、小弟、张妈、沈佑书和沈佑书的妈妈一家五口人相依为命,日子虽清贫却其乐融融,那是江淑苇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然而幸福的日子总是那样的短暂,沈佑书报名参加了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江淑苇日盼夜盼没想到最后竟传来了佑书的死讯``````
佑书“死”的时候全书才进行到三分之一,他和江淑苇生活的时光也不过短短几年,却影响了江淑苇的一生。他们之间,一直是佑书掌控着主动权,江淑苇都在被动接受,佑书珍藏这那颗刻有“苇”字的金花生,把得之不易的水果悄悄放在江淑苇的抽屉,帮她向黑心的大伯一家争取住处,收留无处安身的她,他对她的爱是毫无保留的,浓烈却不灼人。我看出江淑苇对佑书是有感情的,不过没有意料到她对他用情至深如斯!得知佑书“死讯”后,她时常会出现幻觉,看到佑书坐在树下对她微笑,甚至还出现了“假孕”现象,她一直以为她怀了佑书的孩子,然而这一切都只是她臆想出来的。心灰意冷的她嫁做人妇,辗转得知有佑书的遗物,不惜赔上全部积蓄也要换回那一颗破旧的金花生``````
其实往深处想想,这一切也合乎常理。江淑苇的父亲生性冷淡,难以接近,她自小生长在缺少男性关怀的环境中,内心对男性多多少少都会有些憧憬,而佑书不仅给了她爱情,也给了她亲情,还有他的才情,他的美德,他满足了她内心对男人的幻想,这样的他怎么不教淑苇铭记一生。
那个年代的爱情,是特别的,不像是在古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两个陌生人在同一个屋檐下平平淡淡柴米油盐过一辈子,也不像是现代自由恋爱,风气开放。那一辈的人,生逢乱世,在颠沛流离中长大,盼来了安稳日子,却又屡遭变故,这一切磨难都不是我们这一代人能够想象得到的。那是值得我们敬仰的一辈,他们用超乎寻常的坚韧与努力换来了和平与发展,却并没有得到爱神的眷顾,战争、动乱、分离这些使得爱情在那个年代来说是奢侈品。如果佑书不去参加志愿军多好,那样他们可以在小镇一起教书,一起幸福到老。可是这怎么可能呢,他的使命,责任感,还有他的出身都决定了他要去抗战,抛却爱情,抛却生死。
值得欣慰的是佑书最后回来了,分离50年后,两人终于在一起,我为佑书说的那句话数度落泪,微微对佑书说:“可惜我妈现在什么也不记得了。”沈佑书答道:“那个不要紧。我记得。”感谢命运让他们再次重逢,虽然当时的江淑苇患上了老年痴呆,有时认得出佑书,有时把佑书当做客人,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对于两人来说,彼此安好,就是最大的幸福。一直很萌这样的画面,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相互搀扶,在街道漫步,不是有首歌这样唱到“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能和心爱的人一起度过余生,真的很幸福。还好,江淑苇和佑书这样幸福着。
[/td][/tr][/table]
[align=right][color=#ffffff]欢迎加入有爱的虐组:[url]http://www.paipai.fm/r5897322/[/url]
[/color][/align][/td][/tr][/table]
[ 此帖被唯衍玦在2011-10-10 19:29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