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
有狐绥绥,在彼淇梁。
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
心之忧矣,之子无带。
有狐绥绥,在彼淇侧。
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她,本是西凉国的九公主,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因为和亲踏上了中原之路。
他,乃是当今的太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储君,因为政治联姻不得已迎娶了异域公主。
他有自己的宠妃,赵良娣。
她有自己的生活,偷溜出宫拦惊马、打恶少、追小偷、送迷路的小孩回家,兼且喝酒、逛窑子。
本来是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然而东宫之中权位的争夺、无端的是非、暗藏的杀机,却将她一步一步卷入其中。
在一次死里逃生的大劫之后,她蓦然忆起了三年前的曾经:
他与她在沙漠里相亲,
他为她斩杀天亘山的白眼狼王,
他和她在草原上举办了一个盛大的婚礼,
然而,他亦给她带来了一场血流成河的灭族之灾……
忘川之水,在于忘情。
当一切又重返记忆,她该如何抉择?
一切开始之前我一定要讲——
啊~我最喜欢诗经了!←。←
以下正文><
- 缘起 -
算算《东宫》出书一年多了。我就下载了一直存在爱疯里没敢看。
我很喜欢匪,第一本是在初中时看的《寂寞空庭春欲晚》,然后一夜辗转反侧睡的很不安慰,梦里老看见皇爷爷提了个灯在城楼上一个人晃悠,那纸灯笼里的一撮苗在风雨中飘摇将灭不灭的,怪凄惨的……
但不管我再怎么喜欢匪,我从来不收她的实体书。我可以看电子书,可以去图书馆借,甚至可以蹲在新华书店的角落里在店员阿姨的白眼下忍受着双脚发麻颈椎酸痛呆一下午,我也不买。XX的,大部分都一路虐到底,虐到我自己都无力去看第二遍的书,买在家里真是太积灰了……
我本来一直不敢看《东宫》,期末那会儿从图书馆借了实体书然后愣是放在抽屉里让它过期了两次再还了回去(期末本来也很忙啊。。 )
然后那天我又再手机书城晃悠晃悠手,突然发现了《花颜》
………………
………………
千言万语难以形容啊……
原来不知不觉《东宫》已经不是新书了,再不看我都觉得对不起自己了!
然后我开始了一个新的不眠之夜…(←。←)
- 读后感 -
记得鲁迅爷爷评论向子期的《思旧赋》时,讲:不过了了数语,好像刚开了个头,就结了尾。
这大概也是我对《东宫》的感觉。
在这个网文泛滥的年代,所有的书都要去凑到30万字,愣是凑的比三国还要长。这样一个比较,《东宫》就显的格外的短。
在这个宫斗横行的年代,所有和后宫,东宫有关系的小说里,起码有个百分之四十在讲如何为夺得皇位明争暗斗,然后如何产出一个威胁皇权的家族,最终天下大治……
倒不是这些书不好,其中也有许多我喜欢的精品,但我之所以喜欢《东宫》,是因为它只是一个故事,一个悲剧。
好像刚开了个头,就结了尾。
没有任何冗长繁琐的情节。
所有阴谋都没有步步的铺陈,
所有人与人之间的猜度都与故事无关。
所有手段女主角都几乎不在其中。
她只是爱上了一个人,却最终不愿接受这份爱了。
全书感觉很精练,读完的感觉就像是读了几个人生的片段,发生与回忆先后叙述,用略带蒙太奇的手法串起来。然后很迅速的给了全书一个结尾。
当李承鄞在城楼上终于想起自己原来是顾小五时的绝望并没有让我觉得悲伤,当小枫伏在阿渡的尸体上,在李承鄞眼前将金错刀送进自己心脏的时候我不觉得悲伤。我知道这是一个悲剧,但在我眼里,当用荡气回肠的绝望与疼痛去描写一个悲剧的时候,悲剧就显得不那么壮烈了。
所以我一直不是很赞同鲁迅说:“悲剧就是把美毁灭给人看。”,毁灭这样的过程太过有活力了。
真正让我一阵难过的时候,是当我看到正文的最后一句——“原来那只狐狸,一直没能等到它要等的那位姑娘”。
这是一句无力的陈述。
这也是我最喜欢的悲剧结尾手法(喜欢…!?看来我有自虐倾向- -)——最终用一种沉寂的气息宣告落幕。如同铺天盖地的光迅速的收拢成一个奇点,最后一闪过后,世界归入沉沉无声的黑暗。
真正的悲不是直抒胸臆啊,委婉懂不懂!男女主你们之前互掐互虐啥的不挺好的干嘛最后非得逼死一个啊!还逼的如此戳到我的软肋!
匪的悲剧还有一大特色就是一般都会有个番外给你致命一击。我曾经被《寂寞空庭XX晚》的番外虐的死去活来,读完《东宫》番外我刚活来的小心肝就又死去了一次。。
番外安慰一下读者会死啊!
结果又来一次沉寂的悲痛。男主就那样一潭死水般的心死了。哀啊哀!
那句“她坟上的青草,都已经长满了……”,颇有归有光的《项脊轩志》里那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的感觉。
大悲无言啊!
- 话说 -
还没看又想看的同学我很推荐大家去看啊。
但是同学们要自求多福。
古人云:虐虐更健康!
还有。
看完一本虐死人的悲剧总是让人没有想继续看别的小说的欲望。有利于我们学习效率的提高。
比如昨天我看完东宫之后一口气做完了我的物理暑假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