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or=#00b050][size=5][font=楷体_GB2312]
[align=center]只当结局是结局[/align] ——读《再证红楼》
繁华落幕。
一时看完,只是备感凄凉。
很久之前就觉得《再证红楼》写得不错。然而,由于更新的关系,很久都没有看了。今天终于看完了。不得不说这本同人里面的黛玉是最像黛玉的一个,不过也仅仅是像而已。
看《红楼梦》这本书,其实更多的时候,我看的还只是里面的情感问题吧。诸如那些深层次的阴谋、大家庭的勾心斗角、草灰蛇线之类的东西,我是看不出什么来的。每每也只是看同人文或者其他的文章,才能理解其深层次的含义。也许世上的人就是这样,一件事情,有的人能够看透其所隐含的意义,并引以为鉴;有的人永远只能看到表面的东西,比如我。
看《再证红楼》的时候,一开始只是很欣赏能有这样的一本书。在这本书里面,黛玉还是那个黛玉,不因自己穿越而来而生生改变了原来黛玉的性格,而是依然依自己的性情做事;也不因已知红楼发展趋势而改变了贾府生活处境。她,还是那个明明知道所有却因为重情而不挑明的黛玉。
当然,这一切的未改变都是建立在黛玉有能力离开的基础之上的。正是因为能够离开,穿越过来的凤清才会也有可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说起来,写黛玉的红楼同人那么多,不管黛玉的性格有没有改变,在我看来大多数书的最终目的,只不过是想改变一下红楼众钗的凄凉结局,特别是黛玉的。
如果前几天,我能写完这篇文章的话,我肯定是接着写黛玉的。不过,人的思想总是变化很快。就像小孩子前一刻还想着做作业,后一刻就想着要看动画片了。今天早晨突然想到了《再证红楼》的结局。我很是不明白,作者,你为什么在抄家救出众姐妹来之后要添加上这么一个结局。这样一个结局是想表明什么呢?
如果说只是因为凤清是在经历红楼,既然经历,就要有一个完整的过程,所以凤清要去看到最后结局。这样子也无可厚非。但是,最后结局却是那样子一个比较悲哀的,不是物质上悲哀,而是精神上悲哀的结局。探春成一薄性之主妇,湘云沦为女学之教导,宝钗为家事所哀,等等诸如此类。且不说结局中各种人物的描写十分直白,那些情感之类的转变也太快了,感觉很生硬。给人狗尾续貂的感觉。
也由于这个结局,让我觉得作者想写出自己心目中的黛玉的这一目的反而被冲淡了。因为黛玉毕竟还是生活在尘世的,即使她前身是仙子。当她离开,贾家被抄没之后,故事也就结束了。二十年后,再去看故人的人只是凤清而已,不是黛玉。这样子,最后我记得的就只是凤清,而不是黛玉了。
要写黛玉,其实也不用抹黑宝钗、湘云、探春等人。虽说黛玉很好,但其他人也不是没有自己的可敬或可爱之处。失了能与其比肩的人,黛玉也便不再那样子好了。
总之,作者的结局落入了很多以前看过的小说的窠臼,让我对文章主旨非常迷惑,让文章失色不少。不由得我不问一句:作者,你为什么要加上这么一个结局……[/font][/size][/col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