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毛我吐槽的文都是粉丝狂多,很少有人吐槽的文???看来我注定人缘不会太好了。[s:300]
在吐槽正式开始之前呢,还是提醒一下这文的粉丝们。我没有想要说服你们,也没有想要故意破坏大家对这文的阅读意愿。您不同意我的观点这很正常。如果您想要和我讨论,不妨说说您的观点,您说的有道理,我也不会胡搅蛮缠。但是如果您想说的只是什么“作者很辛苦”,“你不写小说,凭什么这么说”,“我就是喜欢。”之类,请恕我不能保持礼节,认真回复您的留言了。至于没有看过的亲们,你们不妨亲自看看这文,我说的仅仅是我个人的看法,也许你们看了会有自己的感受也不一定。
闲话少说,正式开始。
话说看到这文的第一章里“大周王朝”几个字,我就清楚地明白,这是一篇架空的穿越文,因为基本上历史上几个国号为“周”的王朝,穿越者似乎都不是很感兴趣。而架空是一种很好的手段,因为它可以让作者避免很多因为历史描写不谨慎引起的吐槽,而且也不会因为改变历史引起反感。作者至少很聪明。然而接着看下去,只见一堆一堆的熟悉或者不太熟悉的地名:山东、扬州、宜兴、四川、太仓、福建、甘肃、哈密、贵州等等等等。好吧,既然人家架空了,谁规定架空不能用这些地名呢?忍了。所以看到“元蒙”之类的字眼,我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反正是架空嘛。谁料到后面文中华丽丽滴出现了这样的话:
[color=#FF0000]“在周这个以农耕为主的古代社会”
“不过,古代的士子更有诤骨,也许这个余姚知府真的是有问题。”[/color]
古代!!!架空能叫古代么?这也许不是我是第一次从架空文里看到有人称这是古代,但却是我第一次注意到这个问题。为什么呢?因为作者搞出了架空的大周,然后却复制了我们常见的地理、历史背景。接下来又称一个架空的时空为古代。看到这里,有人会说我求全责备,鸡蛋里挑骨头,那么我们看看其他的架空文是怎么处理架空与历史的。
通常架空文都会尽量避免出现现实的地名和历史,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历史已经深入人心,你在一个架空的背景里塞入一堆现实的地名,会让人产生一种错乱感,而且也可能束缚自己的发挥。所以,很多架空文里即使出现现实的地名,也通常是一些听起来相对远古、疏离的地名,比如青州、沧州、幽州之类,而那些带有鲜明时代色彩的地名,比如大都之类,大家都很有默契地避开。
而这篇文我看到了什么?盛京!沈阳的旧称,满清在关外的旧都城!这搞得我一度以为这是披着架空外衣的清穿。只是文章后面又有一堆颇具明朝色彩的官职,像阁老之类。接下来居然还有这个:
[color=#FF0000]
内务府却没人通知我们去领春祭的恩赏
册封之前,内务府和吏部都会来要名字的。[/color]
内务府。。。这是清朝管理宫廷事务的机构。为清代特有,始设于顺治初年。且不说女主的父亲只是个赋闲的官员不归内务府管,这玩意儿是清朝独有的啊。这让我一度迷茫,架空就可以百无禁忌的这样搞么?很多其他的架空文作者用到现实地名的时候可是还会不好意思啊,以至于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里居然也叫**”之类的话。而架空穿越之中,这种地名疯狂使用的例子不是没有。《庆余年》就是其中一例。可是猫大在介绍这些地名的时候可是感慨过的,而且《庆余年》出现这些地名是有历史背景原因的。
如果说背景设置与文章细节带来的纠结可能还只是我个人的兴趣,那么再说说作者的描写带来的纠结。
且看这个:
[color=#FF0000]惊诧在李氏眼中一闪而过。
章婆子眼中闪过一丝伤感
碧就很紧张地望着沈穆清,见她眼中含着笑意
杜姑姑含泪点头,眼中有愧色闪过
萧飒眼角轻挑,眼中流露出了沈穆清非常熟的讥讽
长公主笑盈盈打量着她,眼中流着她看不懂的奇异光采
冯氏眼中地打量渐渐散去。
蒋双瑞继续望着她,可眼中的锐利一点点的褪去
太夫人微眯的眼中闪过刀锋般的锐利
大太太猛地抬眼朝门口望去,眼中的锋芒一闪。[/color]
“我可以不知道 你的名和姓,我~不能不看见 你的大眼睛”[s:298]眼睛真是个好东西啊。可以理解,作者很用心的想要用细节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心理变化。只是不知道作者有没有想到一点,人的情绪不是只有眼睛,和握紧的拳头可以表现出来的,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微不可查的颤抖,都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情绪波动。而且,作者想要表现这个人很厉害,那么她一定会放出刀一般锋利的眼神。。。这个我只能说,樱木花道,你徒弟不少啊。
而作者对人物的刻画呢,实际上有些单薄。个人觉得这文的配角们反倒比主角更加生动一些。沈箴的老谋深算,梁幼惠的天真都能给人很深的影响,倒是男主和女主有些让人纠结。刚开始男主在女主面前显得很矛盾,十足就是没长大的样子,而后面却被说成是懂得钻营,这当然可以说成是人成熟了,可是两种情况之间过渡似乎不够,所以似乎有些双重人格的范儿。而让他心仪的女主呢?个人觉得不是什么好的对象。作为穿越者,她似乎除了现代的平等独立意识,并没有什么出彩的穿越者的特质。当然,在这个玛丽苏金手指满地都是的时代,这一点很可贵。然而如果她没有带点什么特别的,又何必写成穿越呢?直接写种田就好。倒是很多人讨厌的梁季敏,个人觉得他作为一个炮灰倒是比男女主更生动一些。有人说着文作者文笔好。看看这个:
[color=#FF0000]
“三叔、三弟妹,祖母让你们进屋说话。”
王温不高不低、稳重平和的声音突然响起,让沈穆清一震,忙打起精神来转身朝着王温蕙福了福了一声“嫂”。
梁季敏则把孩子交给了妈妈、丫鬟,对王温蕙笑道:“有劳嫂嫂出来通禀。”[/color]
禀,指下对上报告。如果说是王温蕙进屋告诉太夫人梁季敏来了,他说有劳通禀倒还合理。可是出来通禀,很显然对象是梁季敏。他如果这么说,就是把自己当了上级,原来会元也就这水平,他考不上状元是应该的啊。
当然我们不能从一处错漏就说作者文笔一定不好。但是也许是我太严苛,我个人不认为作者的文笔非常好。这个作者写的很用心。然而在描写上,大的设计不够鲜活,小的描写又不够生动、细致严谨。作者的描写有些局限在一个追求所谓的细节体现人物的层面,通过事件、环境来烘托人物的描写不够,而细节有些的不够细不过好。
最后说说情节。我不知道是否有人和我有共同的感受,反正我看到皇帝被太监蛊惑出征然后被俘的时候,心中不停地大喊:“土木堡,这货就是赤裸裸的土木堡啊。”我只看到70%左右,这时候旧皇帝刚被换回来。不过我猜他应该K掉了新皇帝,重新登基吧。因为历史就是这样子的。不知道我有没有猜错。
但是我要说的情节,并不是这个,而是女主轰轰烈烈的“离婚”事件。女主和男炮灰并不相爱,但是他们结婚了。然后了,男炮灰有自己的青梅竹马。女主呢,由于对大宅院的内幕的憎恶,她婆家功利的表现,男炮灰身上的书呆子气息和不够体贴,策划了一起轰轰烈烈的离婚。具体措施是,(怕剧透的tx不要看),一面暗中转移嫁妆用假货换掉真的,一面放任男炮灰和他的青梅竹马XXOO,然后故意找机会在长辈们面前诬陷青梅竹马怀了孕,并且拉拢大嫂配合她。最后在父亲的配合下顺利和离。并且还“大度”地不计较“婆家换了她的嫁妆”!当然,按照作者的描写女主最开始是想好好过的。这一切的是非就不讨论了,作者想要这么设计是她的自由。我还挺佩服她敢把女主写成二婚的。只是那个眼神像菜刀一样的太夫人,居然在女主设计揭露时,不顾二孙媳的反常表现,坚持找了大夫,然后有了结果之后,又眼睁睁地看着女主表演,叫来第二个大夫,并传递出消息,这实在是太辜负作者之前对她的手段眼力的刻意抬高了。别说女主动作太快来不及阻止,这根本不是理由,她只要一句话,那个消息就只能困在院子里。至于后来夫家被女主父女牵着鼻子走,我只能说:“不是炮灰们无能,而是作者太强大啊”。而事实上,更反常的是,女主的手段并不高明,最后她的手段夫家应该一清二楚,而他们居然没包袱。难道这文是圣女文?反正事情已经闹大,只要他们暗暗把女主的手段泄露出去,女主的后半辈子还能过的那么安稳?唉,他们真是圣人啊。
另外,当女主的堂姐出现的时候,我很激动,因为我以为她就算不是大boss,起码也是小boss,结果我华丽丽滴错了。而男炮灰的大嫂二嫂还有那个青梅竹马出现的时候,我以为小boss终于来了,结果我又华丽丽滴错了。当我看到杜姑姑的情节的时候,我以为这事情最终会是大伏笔,结果我看到70%的时候,还是华丽丽滴错着。这个作者的情节设计很不走寻常路啊。
基本上,就我看到70%的程度来说,我就只想吐槽这些了。因为我不知道后面会不会有什么大转折,说得多了可能出错。但是男炮灰的悲惨命运,和男主女主的幸福生活想必是可以预见的吧。
这文看了70%,我一直在是否弃文之间纠结。也许有很多人喜欢这文,但是我个人不很喜欢这文。个人意见,不吐不快,仅此而已。
补充吐槽一个,这个昨天忘了说。
[color=#FF0000]沈穆清点头:“我从白纸坊取了二百根金条,少不少?”
沈箴想了想,道:“在取一百五十根出来吧!一百根给欧阳先生,说起来,这分家当当初也多亏了他。另外五十根,换成小面额的银票,我们做盘缠,送太太的棺椁回象山。”[/color]
这是沈箴的幕僚回家,他们送的程仪。送了三百根金条!!!虽然说人的感情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但是三百根啊,即使是五两一根的小金条也是一千五百两黄金啊。既然是架空,我们也就不拿现实的比例去算。看看文中自己怎么说的。
[color=#FF0000]珠玑满腹疑,却不敢多,接过英纷递过来的五根金条装到荷包里。
“三少奶奶还有什么话要我带过去。”
沈穆清笑道:“跟你公公说一声,要是这五根金不够,就让他暂时帮着贴一点,以后等江南铺子的银子回来了,我再还给他。”
“在那旁边两间铺子多少钱?你知道吗?”周秉为恼火,“她这算盘打得比太太还精。五根条金,也就刚好是两间铺子的钱。我连个跑腿的茶钱都没有落下”[/color]
也就是说五根金条相当于两间京城商业区的铺子,而人家一送就是三百根,也就是一百二十间。王府井的一百二十间商铺。。。这个很强大。而且再看这个:
[color=#FF0000]沈家虽然世代官,但没有在官场里混的人是不知道官场里的艰辛……如果不贪不刮,拿正常的俸禄和火耗银子,积积攒攒的,致仕的时候能回家乡买几亩良田养老,那就是好的了。更何况沈一向清廉……这次嫁女儿,沈家只怕把老本都拿出来了……
“沈老爷是什么人?那个陶学勤是什么人?”大太太气氛地打断萧诏的话,“能这样比喻吗?人家沈老爷以前在四川做知府的时候,是有名的清廉……”[/color]
文中还说沈箴所谓的贪墨是为皇帝捞的。也就是说送出商铺一百二十间的还是一个清官。。。而按作者的描写,这个清官自己家虽然世代为官,但是好像也没有一百二十间。而沈家的主要经济来源是这个:
[color=#FF0000]他给李氏和沈穆清请过安后,把毡包递给翠缕:“太太,这是江南十八家绸缎铺子今年的帐册,还有调回来过年的银票。”
沈家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江南的这些绸缎生意。[/color]
这个要怎么说呢?作者没开金手指,但是似乎用了点金术啊。
[ 此贴被倚楼听风起在2011-06-22 09:46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