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审美意识制约着结尾要有余味抒情的艺术技巧
{例文精读}
我这双手
我这双手啊!
宽宽厚厚。
握——铁锤敲地,
起——幢幢高楼;
驾——犁牛耘田,
化——片片绿洲。
啊!
我这双——改天换地的——手啊!
敲出千里——喜兜兜,
耘出万里——歌悠悠……
我这双手啊!
长长瘦瘦。
捏——彩笔作画,
展——青石绿沟;
拿——花针编织,
现——雄虎烈牛。
啊!
我这双——描山绣水的——手啊!
描得百花——香溜溜,
织得春光——荡游游……
{技巧、创作、幻想、分析、审美}
一、技巧散说
(1)构思的新颖美,要求诗人对生活进行艺术构思时,要有一个余味无穷的结尾。诗的结尾,也是诗的结构内容之一。
(2)元朝人乔梦符认为,文章的结尾,要像豹的尾巴那样,响亮有力。
(3)所谓有余味的结尾抒情,就是诗的结尾,既是本诗主题思想的深化和延伸,又能给人们留下回味咀嚼的余地和广阔的想象空间的一种艺术技巧。
(4)古今中外的作家们,对文章的的结尾,多有论述。
(A)明朝人谢榛说:
结尾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B)现代诗人郭小川说:
结尾要有余音缭绕。
(C)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领袖恩格斯在谈到《不来梅会话报》对他的诗《不杜因人》的结尾修改时说:
这个家伙把我最后的一节给修改了,因而造成想象不到的混乱。……第一,结尾没有生气,因为这个结尾用的是早已用过的一般词句;第二,这个结尾取消了我的主要思想,而用次要的思想代替了它。
二、创作随笔
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就是一首运用结尾要有余味抒情的艺术技巧,写的好词。现将全词摘抄如下: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这首词的大意是:滂沱大雨倾泻在广阔的华北平原,渤海里掀起滔天巨浪,渔民们正驾驶着渔船,迎着风浪战斗在秦皇岛外的海面上。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那些打渔船都看不见了,它们现在驶向哪里去了?
曹操北征乌桓的事,已经过去千年了。那时他扬鞭策马,向东来到了碣石山,留下了《观沧海》的诗篇。虽然现在又是曹操描写过的“秋风萧瑟”的季节,但人世间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首词写于一九五四年的夏天。这一年正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胜利进行的第二个年头。自一九四九年建国以来,民主改革胜利进行,国民经济迅速发展;抗美援朝也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这时,国内外一派大好形势。
作者通过对大风大浪海洋面貌的描写和千年历史的回顾,热情地歌颂了“换了人间”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新气象。
词的上阙,主要写诗人在北戴河所见,通过对渔民战风斗浪和打鱼捕虾的描写,热情地歌颂了他们为社会主义新中国创造财富的无穷干劲和豪情壮志。
词的下阙,着重写诗人在北戴河所感,通过对曹操北征乌桓和“东临碣石”的回顾,为进一步突出“换了人间”的中心作了铺垫。而“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的结尾句,使本诗的意境更为开阔,思想更为深刻,余音更加缭绕。
千余年来,曹操描写的壮丽山河,仍然历历在目,并无明显变化,但社会却经历了几个时代。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难道这不是一个极其深刻的变化吗?曹操和他所描绘的那个“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黑暗社会,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而社会主义祖国,像一轮升起的红日一样,光芒四射,欣欣向荣。
结尾“换了人间”四个字,雄视千古,既是对几千年旧社会的批判,又是对新社会的热情地赞美。
结尾“换了人间”四个字,像一首思想延伸而又余味无穷的美妙歌曲一样,发人深思,令人遐想,言有尽而意无穷。这真是一个绝妙的难得的好结尾。
三、幻想飞旋
谚语说:
劳动是百宝之根。
谚语说:
劳动是获得成果的途径。
劳动改变了一切。
劳动创造了一切。
智慧的太阳,是在劳动中——灿烂辉煌地——照耀大地的。
才华的月亮,是在劳动中——皎洁明丽地——辉映大地的
劳动改变了江山的面貌,让不美的地方——美起来。
劳动改变了自己的面貌,让不美的心灵——美起来。
劳动让无人的沙漠,有了新的小城市。看!那是小城市中的工厂
——楼房——花园——小桥……
劳动让无人的荒原,有了新的居民区。看!那是居民区中的羊圈
——奶厂——商店——小路……
劳动者的双手,能把天上的——牛郎和织女相会的喜鹊桥——搬下来,移放在——长江上和黄河上,让那儿变成——驮着车马的——横跨江河两岸的——千座斜拉大桥。
劳动者的双手,能把天上的——吴刚和嫦娥身旁的桂花树——搬下来,栽种在——盐地上和碱地上,让那儿变成——鸟语花香的——春天永远不走的——万个江南水乡。
四、浅析课文
《我这双手》,就是一首运用结尾要有余味抒情的艺术技巧,写的诗。
这是一首赞美劳动人民的抒情小诗。
凡是生活在社会上的人,都要积极的劳动,顽强的劳动,拼命的劳动。这劳动,不管是体力劳动,也不管是脑力劳动;这劳动,不管是创造物质产品的劳动,也不管是创造精神产品的劳动;一个人的劳动,只要给人民带来更多更多的财富;一个人的劳动,只要能给人民带来最大最大的幸福;就是一种无愧于青春的劳动,就是一种无愧于生命的劳动,就是一种无愧于时代的劳动。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领袖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光辉地论证了人类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决定性的条件是劳动。他说: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是的,人不仅在劳动中创造了自己,而且也在劳动中,创造了客观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东西和主观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东西。我们且不说中国人民建造的万里长城,埃及人民建造的金字塔,法国人民建造的艾菲尔铁塔,美国人民建造的摩天大楼,是何等的雄伟壮观,就说当代的中国人民吧!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国劳动人民,让沙漠变绿洲,让荒山变良田,在江河架大桥,在戈壁铺铁路,就令人欢欣鼓舞,心潮不平。
中国劳动人民,那“宽宽厚厚”的大手,“握——铁锤敲地”,能盖起“幢幢高楼”;“驾——犁牛耘田”,能育出“片片绿洲”。
笔者运用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通过工人和农民这双手的描写,赞美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奉献青春和生命、奉献力量和智慧的亿万劳动人民。
最后两句,他们能“敲出千里——喜兜兜”,他们能“耘出万里
——歌悠悠”。这不仅是对工人和农民美化祖国、美化山河的赞美;同时,也是对工人和农民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主动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美化自己的灵魂,美化自己内心的赞美。
这最后两句的结尾,既是对本诗主题的深化,又给人们以回味和咀嚼的余地,难道不是有力的“豹尾”吗?
我们且不说中国教育家孔子,意大利画家达•芬奇,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给人民留下了怎样辉煌壮丽的精神产品,就说当代的中国吧!
中国的知识分子,像聂耳和冼星海的音乐作品,齐白石和徐悲鸿的绘画艺术,鲁迅和郭沫若的文学创作,梅兰芳和周信芳的京剧唱腔,是多么的令人陶醉与感奋。
跟他们同辈的,或稍后于他们的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都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和那双“长长瘦瘦”的细手,给祖国和人民留下了大量的宝贵的精神产品。有的人“捏——彩笔作画”,能展“青石绿沟”;有的人“拿——花针编织”,能现“雄虎烈牛”。
跟上一节一样,笔者运用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通过对知识分子这双手的描绘,赞美了在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奉献青春和生命、奉献力量和智慧的亿万知识分子。
最后两句,他们能“画得百花——香溜溜”,他们能“织得春光
——荡游游”。这不仅是对知识分子给祖国和人民带来美好精神产品的赞美;同时,也是对他们美的人格和美的思想的赞美。
这最后两句的结尾,既是对本诗主题思想的深化,又给人们以回味和咀嚼的余地。当然,这还是一个有力的“豹尾”。
不管是体力劳动者,也不管是脑力劳动者,均是劳动者,均属于无产阶级。
五、审美意识
笔者的美学思想,由于对结尾地强烈制约和熟练驾驭,才使本诗的结尾,既含蓄有味,又情深意长,给人一种美的冲击力和美的思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