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那个年代,农村的孩子多数是和爷爷奶奶生活,父母出外谋生。临河而居,自小她便看惯了船来船往。她不记得当时是谁发现了垃圾是宝,只记得自己的父母也成了其中的一员,开着自家好不容易凑钱买的船,到她不认识的地方去收人家不要的东西。奶奶跟她说过,河对面的谁家收的最多,可赚了。她当时并不十分懂,只知道每次父母回来,她就可以寻宝,半旧的练习簿、用剩的胶水什么什么的,还要和邻居家小孩比。平均每周见一面的父母,对她而言更像是客人。她不喜欢他们,甚至排斥。妈妈要和她一起睡,她哭闹着躲在奶奶身后,所以在她的童年里,父母只是一个名词,很陌生。
收旧货的营生干了好几年,村上好多人家翻新了楼房,很幸运,其中就有她家。她也到了上中学的年纪,第一次离家心里是兴奋的。她始终记得,第一晚住在宿舍的时候,全宿舍的女生都激动的睡不着,凌晨两点就醒了。初中三年,她觉得英语跟自己不对盘,但是从小倔强好强,她不喜欢被冠上“差生”这样的字眼,于是用尽力气挣扎了三年,却也只是差强人意罢了。对于中考,考的时候她没有感觉,从来没有意识到,老师成天挂在嘴上的转折点是什么意思,可是等到分数出来,她却躲在奶奶的床上哭的很伤心。父母不怎么管她,只要有学上就好,其他他们也不懂的。只有奶奶,仍旧慈祥的笑,安慰着她,当然她也不懂这些,只是那份关心深深的印在她的心里。
高中的时候,她家的条件好了很多。她仍旧住宿,不再是一周一归了。第一天报到,爸爸帮忙把东西送到宿舍,妈妈是不来的,看着他离开,她突然觉得心里空荡荡的很害怕,幸好,认识了宿舍那么多朋友。高中永远是忙碌而充实,教室、宿舍、食堂,永恒的三点一线。她很少回家,所以并不清楚家里的情况,只是偶尔的回家,遇上一些邻居,或暗示或玩笑的说她爸爸晚上没回家什么的,她只是错愕,不知道怎么回应,也不敢问,只当全没这回事。
凭着不好不坏的成绩上了大学,她没有计划,把她丢哪个专业她就上哪个,四年一晃而过,浑浑噩噩的她,不知道以后怎么走。从小到大,好像走的是一条千万人都在走的道,如今要独自一人上路,她迷茫、不知所措。无果,还是回了家,这么些年来,还是第一次和父母认真住在一起,她才发现自己的父母是那么不和谐,三句话不对盘就吵架。现在,她家的辉煌期已经过去,爸爸做着一份小工,还不够他的日常开销,妈妈一直很忙碌,而她破灭了对社会的美好幻想,在现实中碰碰撞撞。
父母的矛盾终在某一天爆发了。就像夏天的雷雨,憋足了劲,石破天惊。父亲生病住院,母亲辛勤照料。本来应该和谐的两人,偏就能够擦出火花,吵的中气十足。父亲确诊的那天,她在家装睡,不是不想知道,只是心里面一种奇怪的念头,她担心,可是拿不出那种痛哭流涕的态度,所以她宁可冷漠。后来,父亲出院,她想可以安静的生活了,可是事事不如人愿。父亲明里暗里骂母亲,有些话她都听得心寒。连她一向敬爱的爷爷奶奶也不谅解母亲,不想回家面对,她心里面邪恶的想,为什么不离婚呢?混乱的局面,鸵鸟的躲着,她越来越累。她看着朋友的父母、亲戚的爸妈都是相处和睦,不见得多爱,至少是亲人,可是这么多年下来,为什么父母愈演愈烈?如此简单的幸福,在她的生活里,却是弥足珍贵,可望不可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