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500,#ffffff,#dddddd,3][tr][td] [/td][/tr][tr][td]
[size=2][b](一)抛砖引玉[/b]
看了篇挺有意思的博文,看完之后去搜作者“沈玎”,才发现他打的码是南都周刊记者。再找了几篇他的撰稿看过来,深深感叹记者不是谁都能当的啊。在“抛砖引玉”这个词里,我注定是铺天盖地的砖头,美玉啊美玉,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
[b](二)怀旧时代[/b]
现阶段看来,怀旧是一种美德,它让我们感觉到,曾经我们如此年轻。
小时候,一听到黑芝麻糊的叫喊声,我就再也坐不住了——以上是咱很喜欢的一个广告;放到“变形金刚”上来说,小时候看到商店里的变形金刚,就再也挪不开脚了。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拥有一个变形金刚的玩具绝对是让玩伴羡慕嫉妒恨的有效方式;而在我们走上了小康社会之后,变形金刚的身价依旧不低,并且从小屏幕走向了大荧屏。从这一点来说,我很佩服美国人,他们手中的梦想,很少贬责;并且在宣布一个梦想告一段落的时候,不会低落,反而很优质高效的赚出最后一桶金。
从《变1》到《变3》除了零散的镜头,我并没有认真看过。但《哈利波特》咱可是从头追到尾,只是目前HP的公映还没有提上日程,关注更多的是《变3》VS《建XX业》。
关于《变3》导演的“金熗不倒”或者威武霸道的“伊利舒化”都少谈,毕竟就在眼前的东西,春晚咱都忍了,一部电影没啥难接受的。
[b](三)名利场[/b]
有人很潇洒的总结自己的人生,说这一辈子,不外乎图名图利;而名利兼收,自然财源滚滚。当然,中国作为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名利也可以改为权利,有了权您就不愁名,同样不愁钱。
但钱这个东西,除了大家看到的银行里印出的纸之外。马克思跟我们说,它还有别的职能,而纸币只是一种虚拟货币,真正的价值在于社会劳动价值。
这里咱简单的理解为,银行里印出的钱直接拿来花是没成就感的,一定要在劳苦大众手里折腾一圈,附加了社会共有的劳动属性之后,它才是有价值的货币。
而国家之间的货币流动,则是每每让当权者绞尽脑汁而又热血沸腾的不受控制的经济行为,于是有了宏观调控。
从怀旧带来的价值上来看,《建XX业》与《变形金刚》都可创造价值,但同时又相互冲突。
[u]1989年,“上视版”95集《变形金刚》动画片受到胡德华等20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的批评,认为其思想内容荒谬,主要是宣传好战,对下一代有毒害作用。
2007年,第一部《变形金刚》电影在中国上映一周后票房过亿,并且成为一部国产电影票房失利的问责对象,“文化侵略说”喧嚣在一部分媒体的评论之中。当年7月17日,广电总局宣布将7月20日至8月31日划为国产片展映日。于是,一些所谓的“国产片保护卫士”借题发挥,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变形金刚》也成为了“敏感词”。个别长期开设票房榜的媒体,干脆将涉及《变形金刚》的信息部分开了天窗。
2011年,我们又要比国外观众晚近一个月的时间才能等到《变3》首映,这一次,它遭遇了《建党伟业》。此前有媒体爆出的新影联老总高军的一席话,也让影迷感到战栗,他说:“在《建党伟业》拿下8亿元票房以前,《变形金刚3》之类的进口片不能上映。”如果真是这样,会有多少《变3》的忠实影迷,被迫走进《建党伟业》的电影院呢?[/u]
影迷忠实与否不可定论,毕竟人这一辈子不可能只看一部电影。但周末假期,走进电影院,密密麻麻的都是《建党伟业》您没得选的时候,总觉得这钱花得憋屈。
于是《变3》成了和故事中一样正义而勇敢的斗士,解救民众于水火之中。喜欢《变3》的自然去看,不喜欢《建XX业》的也去捧《变3》的场,这样1+1大于2了。
中国总是标榜礼仪之邦,擅谦让、喜师出有名,但民众总有些小恶趣味。
您说,何苦呢?所谓政治不就是块遮羞布,还偏偏扯在手里最后扯成了皇帝的新衣。[/size]
[/td][/tr][tr][td] [/td][/tr][/table]
[ 此帖被淩轹。在2011-07-28 04:55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