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的书多,慢慢的感觉脑子杂乱了。头绪很多又毫无头绪。上百度、Google看看别人是怎么看书,没有结果。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方法,但是却没有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看过的书像是面粉在脑袋中发酵、存储。时间过久了留下的就寥寥无几了,完全没有了刚看完时的明朗。虽然自己还不知道书到底要怎么看但是书评觉的是很好的一个方法。或许写的会稚嫩,但那时自己真正的体会。
有的书籍看完后是兴奋、有的是昏昏沉沉、有的是豁然、有的是满足、有的是幸福、有的是遗憾……
贾平凹写的书我一直很喜欢,接触他的第一本书好像是《商州》慢慢《秦腔》《废都》《怀念狼》《高老庄》这些都是在大学就已经接触过的了。贾平凹的书看完后内心深处总有一种隐隐触动的感觉。他的小说看上去好像并没有太过激烈、高潮的部分,然而总是让你不知不觉翻到了书的后记。完了后还久久没能放下,总会在某些偶然的时候想起书中的某些故事。
很久没有看到贾平凹出新书了,因为参加了工作也关注的少了。前不久在当当看到了他的新著——《古炉》。买回来看了。感觉他的书有些变化:一、书带有一些明显哲理特别是宋明理学的痕迹,可能是他受了《王凤仪讲人生》的影响,也可能到了知天命的年龄了。反思着人生的道了。他在书中对于“善人”的观点应该是得到他认可并且觉得应该是人生的真正大道的。二、他在书中借用可很多的伏笔,始终暗示着以后的发展、隐射着人物的命运。那四只红嘴鸟、六畜的对话。看上去很多内容很像是童话故事然而却都有他的意义,暗示着很多内容、也揭示了作者的一些人生观点。三、写作上在冬季部上有一种明显的暴风骤雨的紧凑感或许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同时也明显增强了故事的激烈感,始终绷紧了读者的脑弦。
《古炉》反应的是文革期间的故事,然而这段往事所表现出来的却是人的真实本性。在特殊时期一种疯狂、夸张的人性表现。把不同环境、不同地位、不同性格的人在这一时期行为刻画出来。
狗尿苔身份不好又长不高,没人记得他叫“平安”。一直受着村里人有意无意的欺辱、调侃。婆总是教他忍耐,不惹事。伴着少年的哪些幼稚。希望得到村人的认可。他也是善良的,天性淳朴的。他见不得别人受苦,哪怕是曾经对他多么坏的人,当看他受苦时心中便有一种不忍心。在这个疯狂的运动中体现着劳动人民的善良、淳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