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者的世界
沈从文是写小说的大师,我是极为敬重的,而且他的散文也不错,我在网上看了一些,毕竟是大师中的大师,文字无与伦比。要说我最喜欢读的,倒不是他的小说,而是他写自己的部分,还有写给别人的信,真真切切,十分感人。文学的形式简直多种多样,长篇小说是最要时间的,是需要攻读的,一个是长,另一个是宏大,若只是闲的时候翻一番,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看完四大名著。不过文学也算是最通俗的艺术,语文是最大众化的学科,所以还是很容易入门的,只是各人的爱好不同,比方说沈从文的小说,明知是好东西,就是读不下去。每一种独特的艺术,总有它的特色,而我们不喜欢的,不一定就不好,特别喜欢的,也可能并不怎么样。既然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倒不如个人吃个人的饭,互不干涉。
我对许多长篇小说是很隔膜的,看的时候断断续续,也没有那种热情,要么是情节太缓和,要么是平淡而乏味,没有一种思想和语言的穿透力,反正就是平平淡淡而已。当然,武侠小说和三国演义不在其中。简短而有分量的就常常的拿来咀嚼,也似有所悟。这种看书的做派是不怎么好的,有一位作家说:读经典的时候,你不能抱着有所得的目的,而应该仅仅是爱好、是一种生活方式。我想,要是达到了这种境界,也算是地道的文人的,可见修养之高。庸俗的审美力和高等的审美力常常是天壤之别,而任何高级的审美力,都不是轻易得来的。
在古人写的诗句中,有一些通俗易懂的篇章,比方说陶渊明的诗,他是真正的平实、写出了真实的乐趣和生活,不需要用高深的观念和文字,这是一种很好的文风,可惜这样做的人不多。有的人是为虚构而写作的,这道不妨他尽情尽意的发挥,只是我总觉得纯粹虚构的太虚无缥缈,或者只是以为的宣传自己,没有多少真实的东西。
但是,在虚构的世界里,却是也有许多的奇观,只要是达到了高超的艺术的境界,这样的境界,恰恰是需要超越于现实的。比方说李白,到处寻仙云游,赏月、舞剑、喝酒、写诗……诗情就是这样来的。但是若没有一等的本事,只是寻仙、云游、赏月、舞剑,也是一句诗也写不出来的。李白的偶像司马相如也是一个大才子,特别能写赋,认识的汉字比一般人多很多,一篇赋里有大量的生僻字,光这一点,就知道他下的功夫有多么深厚。越是高超的本领,越需要相当程度的努力和天赋,而且也常常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古人成诗,厚积而薄发,联系到现在的情形,看来不管做什么事,积累都是很重要的。天赋,有时候就是存户一些,比别人多走一步,多想一点儿。如果没有这些准备工作,即使是巧取,也还不如拙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