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 竹 青 青
“竹子是什么‘树’”,我不知道。
在翻阅查找资料时,不经意间,从书中滑落下一张卡片,是女儿小时的启蒙物件,辨识植物图片中的《竹子》,背面写着“竹子是什么树”和一个大大的“?”。还清晰地记得,那是一组深受孩子喜欢的图片,有谷子,麦子,稻子,有杨树,柳树,榆树等。图画特征鲜明,宜认宜记。孩子很快就记认无误了,有一天在指认时,孩子突然检出那张《竹子》问,竹子是什么树,我不假思索的说,竹子不是树,孩子指着杨柳榆说,这不都一样吗,怎么不是树?。我的家乡不产竹子,不能直观地启发,理论上也解说不清,只能敷衍,以爸爸的权威证明了“竹子不是树”。图片在手,往事历历,钩唤出对竹的认知和记忆。
我认识竹子要比认识“竹”字早。小时候,家中的扁担,雨伞的骨和柄,扫帚都是竹子的,特别是筷子,从能自己吃饭就认识,还经常从扫帚上拆下竹条制作“弓”,做钓竿的稍子,但看见鲜活的竹子那还是当兵以后的事。我驻守的海岛有竹子,房前屋后,路边沟旁,或高或矮,或粗或细,有歪有斜,姿态各异。水兵楼后的山坳中有十数亩一大片竹林,是毛竹,粗的如碗口,细的比茶杯,高可三五丈,葱茏苍郁,挺拔俊秀,枝浓叶密,如云如雾朵朵,如烟如霞团团。
在这里我认识了竹子。竹子是一种很特殊的物种,和动物在孕育期间就五体四肢发育健全一样,笋芽的大小决定了竹干的粗细和竹节的多少,成长只是长高,粗细没有变化。笋芽里的小横隔是竹的节,生长只是把节拉长,其节数是不变的,所以“见笋知竹”。上岛第二年的二三月间,竹林的小径上,隆起一个的土包,上面有几条裂缝,用力踏踏未见异样,很快土包中钻出粗壮的尖角,把干燥坚硬的泥土顶翻到周边,竹笋破土而出。看过“竹笋”,吃过竹笋,但见到破土而出竹笋,还是惊喜且兴奋。竹子成长也很奇特(先长干,然后长枝,最后长叶),一棵没枝没叶光秃秃的锥柱,像把利剑刺向青天,一直窜上两三丈高,与其父兄齐肩高时才抽出枝条,长出嫩叶。笔直的干,袅袅的枝,翠绿的叶,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妖娆动人。
在南方竹子很寻常,品种众多,生长迅速,用途广泛,是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民以食为天”,大凡美味都令人难忘。竹荪,竹肉(竹菇或竹蓐)和竹笋就是不可多得的珍稀美味。竹荪竹肉熬汤味极鲜美,开胃健脾,养气生津,笋芽嫩而鲜,汁饱而味鱻,可炒,可烧,可蒸,可凉拌,可煲汤,不论如何饪烹,都溢漫着林莽之风情和山野之格调。“药食同源”,竹有清热除烦,和胃止呕,阻痰络窍,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功效。
竹可食更宜用。“四川伟大”,竹乡农家乐之新雅奇特,堪为观止矣。成都平原边缘的山坳中有“竹韵”焉,幽雅而清静。“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在竹林深处,有小小居舍,竹篱笆小院内,有竹楼,阶级,槛栏,门户均为竹。楼内有竹床竹席,有竹桌竹椅竹案竹几,桌上摆着竹编的杯盘瓶壶,案头有文房四宝,竹砚台竹笔架竹镇纸均雕成飞禽走兽,刻着诗词歌赋,案上展有“薛涛笺”和夹江邛州的宣纸,几上的插摆着自贡的龚扇,扇面上的侍女花卉,梅兰竹菊,唐诗宋词精巧瑰丽。床上垂罩着宜宾的竹帐,细如丝,薄如翼,儒雅而高贵,奢侈而华美。壁上的平面竹编字画,栩栩逼真,俨然大师遗墨。凝视明察,无处不竹,无物不竹,精妙绝伦,巧夺天工,竹艺博览。宋朝《黄冈竹楼记》云,“竹楼厦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无缘竹楼天籁之妙,但“丝竹”的分贝却萦绕耳畔。“吹箫能引凤”。竹管上钻几个洞,就具有了超凡的艺术表现力和神妙的音乐感染力。《月光下的凤尾竹》,《百鸟朝凤》,《苗岭的早晨》等,就是简而陋的葫芦丝,横笛和芦苼吹奏出的奇妙旋律和谐悦声韵。特别月夜赤壁下的“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嫋嫋,不绝如缕”,能“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的洞箫,承载着厚重的文明,从历史深处走来。
历史记载着竹子,竹子也记载着历史。李冰父子用“竹笼”筑堰分洪泻流,锁住了桀骜不驯的泯江的功绩,是记载竹子的历史。从春秋沿用到魏晋的“竹简”,则是记载着历史的竹子。在纸张发明前,竹子伴随诸子百家一路走来,成为留驻思想史和争鸣史的重要载体,把丰富思想和瑰丽文字记录传承下来,“汗牛充栋”“学富五车”。竹简是中华民族丰富多彩光辉灿烂的瑰宝。
历代的文人墨客在花草木石中负载了自己的一片真情,使其脱离或拓展了原有的意义,成为人格襟怀的指代和载体,其中犹以竹更受追捧和青睐。梅兰竹菊“四君子”,竹以虚心有节,清雅淡泊的品质为世人所钟爱。松竹梅“岁寒三友”,竹因经冬不凋,不同流俗的高雅备受青睐。梅竹“双清”,竹以清秀于外,雅逸于心的洁身自好而受追捧。人们把那些高风.劲节.虚心.凌云.清雅.脱俗文人雅士冠之以竹,加以赞美和颂扬,尤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竹林七贤”和“竹溪六逸”,盛名最隆,影响深远。
古往今来,赞颂竹子的诗词浩如烟海,我最推崇《武候竹赋》:“俊美.葱茏.英武,一竿翩翩风度。沉着.坚韧.和睦,一身嶙嶙傲骨。有节不计出土,风流一身朴素。莫说笑上云天,依旧虚怀若谷。义薄云天,又人情味儿十足。是烈性丈夫,又似哀哀慈母。泣谢先人,择得如此形象,明心遗志,鲜明,生动,这才是我民族”。
竹是君子,梅兰竹菊。
竹是隐士,七贤六逸。
竹是梦,轶者梦竹。
翠 竹 青 青
大凡入得诗的,上得画的,原物也令人喜爱,竹子就让我钟情。我的家乡不出产竹子,是通过诗文字画语言文字认识了解喜欢上竹子,但看见鲜活的竹子那还是当兵以后的事。我驻守的海岛有竹子,房前屋后,路边沟旁,或高或矮,或粗或细,有歪有斜,姿态各异。水兵楼后的山坳中有十数亩一大片竹林,是毛竹,粗的如碗口,细的比茶杯,高可三五丈,葱茏苍郁,挺拔俊秀,枝浓叶密,如云如雾朵朵,如烟如霞团团。
在这里我认识了竹子。竹子是一种很特殊的物种,和动物在孕育期间就五体四肢发育健全一样,笋芽的大小决定了竹干的粗细和竹节的多少,成长只是长高,粗细没有变化。笋芽里的小横隔是竹的节,生长只是把节拉长,其节数是不变的,所以“见笋知竹”。上岛第二年的二三月间,竹林的小径上,隆起一个的土包,上面有几条裂缝,用力踏踏未见异样,很快土包中钻出粗壮的尖角,把干燥坚硬的泥土顶翻到周边,竹笋破土而出。看过“竹笋”,吃过竹笋,但见到破土而出竹笋,还是惊喜且兴奋。竹子成长也很奇特(先长干,然后长枝,最后长叶),一棵没枝没叶光秃秃的锥柱,像把利剑刺向青天,一直窜上两三丈高,与其父兄齐肩高时才抽出枝条,长出嫩叶。笔直的干,袅袅的枝,翠绿的叶,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妖娆动人。
在南方竹子很寻常,品种众多,生长迅速,用途广泛,是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民以食为天”,大凡美味都令人难忘。竹荪,竹肉(竹菇或竹蓐)和竹笋就是不可多得的珍稀美味。竹荪竹肉熬汤味极鲜美,开胃健脾,养气生津。笋芽嫩而鲜,汁饱而味鱻,可炒,可烧,可蒸,可凉拌,可煲汤,不论如何饪烹,都溢漫着林莽之风情和山野之格调。“药食同源”,竹有清热除烦,和胃止呕,阻痰络窍,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功效。
竹可食更宜用。“四川伟大”,竹乡农家乐之新雅奇特,堪为观止矣。成都平原边缘的山坳中有“竹韵”焉,幽雅而清静。“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在竹林深处,有小小居舍,竹篱笆小院内,有竹楼,阶级,槛栏,门户均为竹。楼内有竹床竹席,有竹桌竹椅竹案竹几,桌上摆着竹编的杯盘瓶壶,案头有文房四宝,竹砚台竹笔架竹镇纸均雕成飞禽走兽,刻着诗词歌赋,案上展有“薛涛笺”和夹江邛州的宣纸,几上的插摆着自贡的龚扇,扇面上的侍女花卉,梅兰竹菊,唐诗宋词精巧瑰丽。床上垂罩着宜宾的竹帐,细如丝,薄如翼,儒雅而高贵,奢侈而华美。壁上的平面竹编字画,栩栩逼真,俨然大师遗墨。凝视明察,无处不竹,无物不竹,精妙绝伦,巧夺天工,竹艺博览。宋朝《黄冈竹楼记》云,“竹楼厦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无缘竹楼天籁之妙,但“丝竹”的分贝却萦绕耳畔。“吹箫能引凤”。竹管上钻几个洞,就具有了超凡的艺术表现力和神妙的音乐感染力。《月光下的凤尾竹》,《百鸟朝凤》,《苗岭的早晨》等,就是简而陋的葫芦丝,横笛和芦苼吹奏出的奇妙旋律和谐悦声韵。特别月夜赤壁下的“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嫋嫋,不绝如缕”,能“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的洞箫,承载着厚重的文明,从历史深处走来。
历史记载着竹子,竹子也记载着历史。李冰父子用“竹笼”筑堰分洪泻流,锁住了桀骜不驯的泯江的功绩,是记载竹子的历史。从春秋沿用到魏晋的“竹简”,则是记载着历史的竹子。在纸张发明前,竹子伴随诸子百家一路走来,成为留驻思想史和争鸣史的重要载体,把丰富思想和瑰丽文字记录传承下来,“汗牛充栋”“学富五车”。竹简是中华民族丰富多彩光辉灿烂的瑰宝。
历代的文人墨客在花草木石中负载了自己的一片真情,使其脱离或拓展了原有的意义,成为人格襟怀的指代和载体,其中犹以竹更受追捧和青睐。梅兰竹菊“四君子”,竹以虚心有节,清雅淡泊的品质为世人所钟爱。松竹梅“岁寒三友”,竹因经冬不凋,不同流俗的高雅备受青睐。梅竹“双清”,竹以清秀于外,雅逸于心的洁身自好而受追捧。人们把那些高风.劲节.虚心.凌云.清雅.脱俗文人雅士冠之以竹,加以赞美和颂扬,尤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竹林七贤”和“竹溪六逸”,盛名最隆,影响深远。
古往今来,赞颂竹子的诗词浩如烟海,我最推崇《武候竹赋》:“俊美.葱茏.英武,一竿翩翩风度。沉着.坚韧.和睦,一身嶙嶙傲骨。有节不计出土,风流一身朴素。莫说笑上云天,依旧虚怀若谷。义薄云天,又人情味儿十足。是烈性丈夫,又似哀哀慈母。泣谢先人,择得如此形象,明心遗志,鲜明,生动,这才是我民族”。
竹是君子,梅兰竹菊。
竹是隐士,七贤六逸。
竹是梦,轶者梦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