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习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58 回复:1

[派友┇原创散文] 论学习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瀚海渔夫

ZxID:64149116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08-07 0
论学习
论  学  习
一,学习是人类进化的最根本的内因
人是从猿变化而来的,这个结论是确定的,没有异议,而促成猿向人进化的原因则是多方面的,大致有直立行走,火的应用,工具的使用,劳动等原因。这一定论是正确的,但简单地说“劳动”是猿变成人的最终原因就不够严谨。我以为,说“学习”是从猿到人的根本内因还比较贴切。因为不论是猿从树上来到地面,还是直立行走,以及对火的认识,工具的使用和制造,这些今天看来简单的事情,在猿的进化到人的过程中确是十分漫长的,需要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不知重复了N万次,才得以完成。这漫长的时间和反复,不能简单地说是“火”“工具”和“劳动”,它是一个完整而复杂的过程,是一个认识,理解,实践,再认识,再理解,再实践,从而得到积累和提高,如果用一个周延的词来概括从猿到人的过程和根本原因那就是“不断学习”。因为不论是从树上到地面还是直立行走,以及火和工具的使用都不是一蹴而就,一下子就实现了质的飞跃,一步到位的。这个逐渐的过程只能概括为学习。具体地说,如从树上到地面以及直立行走,它需要一个适应和漫长的身体进化过程。正如我们今天看到的猩猩,猴子,它们是灵长类,是我们的近亲,它们也可以到地面上来,也可以直起身子行走,但它们还是多栖,不能告别森林。由此可以想见和基本断定我们的祖先也是如此,从树上到地面直立行走是逐步适应和进化的不断学习的结果。再如关于对“火”的认识,直到现在火还有毁灭无情的灾害性一面,可以想见我们的祖先,当初也和其它动物一样,看到毁灭森林,烧死动物的大火,是何等的恐惧,然而随着不断地在过火林地里寻找到被火烤焦的果实和烧熟的动物的尸体,品尝到熟食滋味,以及火带来的温暖,加深了它们对火的认识,进而学会了保存火种,直至钻木取火采暖做饭,使火成为人类生活和生产不可或缺的元素。可以得出结论,人类对火的认识和利用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关于使用工具,也有个从树枝和石块到弓箭和长矛,是历经了漫长的狩猎的实践,逐步尝试,不断积累,不断完善,改进和提高的过程,这里不是所有的人同时提高,齐头并进的,有的早些,有的晚些,有的使用的好些,有的差些,和今天一样有好有差,有先有后,这就有个学习的过程。直到今日我们人类几乎到了无所不能的程度,这一切都是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提高的结果,这个过程就是学习。至于狩猎,打渔,驯养,种植,收藏,制造等生产劳动,那更是通过学习来实现的。结论应该是学习使人得以进化和进步,因此可以看出学习对我们人类是多么的重要。记得有位小学老师,在讲“劳动从猿到人”的时候,对孩子们说:“是劳动使我们从猴子变成了人,如果你们不好好值日,好好劳动,你们还会变成猴子”。这无疑是句戏言,但可以想见,一个人一生从来不学习那将会是个什么结果,也许还不如猴子。所以说:学习对我们人类是最重要的。
二, 学习是安身立命之本
关于“学习”是不是从猿进化到人的根本原因,这是个学术问题,认可与否无关紧要,但一定要对学习是做人之本有个明确而深刻的认识。有个数字,平时大家不太在意,但很值得重视。以公务员的最低学历来算,学习时间占一个人的有效社会服务时间的三分之一,按一个公务员的家庭收入计算,供养出一个学生其费用是其家庭收入的一半,是学生本人在有效服务年限中收入的三分之一。这是学习的基本的成本,如果更高学历那成本会更高,这是资本投入。还有时间投入,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的最为美好,最为宝贵的,无奈,这最美好最宝贵的时光只能用来学习,这不只是个时间问题,这问题是青春的消耗是无法计价的。如果把经济成本计入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一个大学学历就会使一个小康家庭回落到温饱水准,有些工人或农业家庭的情况会更加严重。尽管如此,人们对攻学历文凭热度不减,这是人才竞争造成的。另外,还有个就业和回报问题,实行市场经济后,由于地域和专业的差异,学历文凭的合金量差异逐渐拉大,同样的学历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薪金报酬相差几倍或者几十倍。在同一地区不同学历的工资待遇也相去甚远,同样的学历由于学校和专业不同,收入也不同,有的差异相当悬殊。这更加成为人们追求的热门和热点。特别是文凭成为就业和选择职位必备要件,如果没有最基本的学历和文凭你就没有可心工作和职位,同时,也很难溶入主流社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学毕业生,如果找不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和及时就业,有可能一生都挣不回学业投入。所以说学习是安身立命之本。
然而,现在对知识学习和人类进化的本能学习不同,就本能而言,学和不学不会有明显差异,如直立行走是几十万年进化完成的,不学基本也会,不能不会走路。而知识的学习则不同,它不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不学习绝对不能会的,在当今社会对人来说学习是不能缺失的,它几乎和吃饭喝水睡觉一样重要。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可能大家都听说过“狼孩”的故事,这是个很能说明问题的一个例子。一个正常的孩子,被狼收养并带大,后来又回到了人类中间,但他的行动和发音都和喂养带大他的狼一样,四肢俯伏爬行,卷曲睡觉,直着脖子嚎叫,虽有十几岁的年龄,其智商和与人的沟通的能力不如两岁儿童。经过人们的教导和训练,成效不太明显,连先天弱智儿童的智商都达不到。据资料介绍,回归的越晚情况就越差,几乎没有逆转的可能。前面说过“如果一生不学习,也许不如猴子”这就是个佐证。有资料说用科学的检测手段进行测试,狼孩的大脑结构及脑容量,与常人一样,一切正常。那为什么?答案就是没有进行学习和训练。也许这个例子有些另类,不足以说明问题。还有个有记载的的例子。北宋时有个叫方仲永的神童,五六岁时,显现出超人的聪慧,才思敏捷,能吟诗作对,常人不可比。当时引起极大的轰动,连王安石都在关注,多年后,他路过此地,探询这个孩子的结局,乡人告之,其父为近利,以展示才智为业,领赏和吃请,没有再读书,最终泯于常人,靠农桑度日,一个神童被葬送。王安石痛加惋惜,写下《伤仲永》,以戒后人。上述事例说明后天的学习是重要的。现在,在学习知识方面可说内因和先天条件只是个基础,后天学习才是决定的因素。这好像有悖常理,但许多事实都可说明这点。现在有些人对自己的知识匮乏和内涵浅薄认识不足,没有承认的勇气,看到别人提职和进步不服气,自我认为没有什么不同和差距,总感觉有些不正常。的确人的内涵和学识,能力和水平从外观上是无法看出和判断的。对此《于丹心语》中有个故事,很说明问题。一块做台阶踏步的花岗岩对一块被雕刻成佛像的花岗岩石抱怨说,咱俩产地和出身一样,质地和花纹相同,所处地理位置差不多,为什么你每天受到那么多的人供奉和膜拜,而我只有被千脚踩万脚踏的分,这世道太不公平了。被雕成佛像的花岗岩说,你有什么可抱怨的,你总共才挨几刀,上下六合,只有六刀,而我则是经了千刀万剐,才有今天。台阶石默然。言而总之,学习是我们做人立业之本,我们要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论你个人目标定的多大,都要从学习开始,学习是打基础,基础打得牢,人生的路才能长远,形象才能高大。
三, 学习是提升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人的欲望可分为五种需求,即生理的,安定安全的,社交爱情的,自我尊严和自我实现的五种,而自我实现是最高的需求。不论那行那业,那个层面的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都有自己的追求,当这一目标达到,这一追求实现时,就会得到最大的满足,快感和幸福。也就是“自我实现”,也叫实现了人生价值。为实现和达到目标和追求,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相应的代价,努力和付出的能量的来源就是学习。人生的学习分为三段,第一是上学读书打基础,第二是参加实践自我膨胀,使能量释放最大化,第三是自我反省,达到完美。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主要是在工作实践过程中完成。有一句老话“书到用时方恨少,学习而后知不足”。当我们怀揣文凭,带着学校和书本上的知识走上工作队岗位时的感觉是志得意满,恨不得包打天下,所有的工作自己都可以干,没有什么不行。但事实和实践会沉痛地告诉和教育你,不是那么回事,你会到处犯卡,四处碰壁,狼狈不堪。这时你才会感到学的太少,不够用,学校和书本上的东西不管用。在冲动之余渐渐地萌生出还要再学习的想法。这时的学习主要是学习做人,学习做事,学习做官。是向实践学习,适应环境,在实践中学习,学习实践。毛泽东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你会体会到:学校和书本上的知识以及从别人直接继承的知识,即使有发挥,开拓,创新也是有限的,只有自悟,理解和领会的东西,如果有创新,那将是不可限,是无量的。实践教育了我们,还要继续不断地学习。如果你实现了这个飞跃,再去努力实践,你将会受益终生。
学习是有益的,同时学习也是一项苦差事。有一副联“好学习不好学习,不好学习好学习”。上联说得是,青少年时期,头脑灵活有利于学习,但由于少不更事,无知幼稚,不知做人不易,读书的重要,没有好好读书。下联说的是,人到中老年记忆力减退,不利于读书,学习的效果也差,但由于生活的经历使其知道读书的重要,开始用功读书。这不单纯是客观现象,而且还说明了越老越应该重视学习的深刻人生哲理。老有所学,老有所得,那些大器晚成的人,那些高级专家学者,两院院士,都在高龄,在晚年,有优异的成果。历数那些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得奖年龄,大多比我们退休年龄还要大。这些说明年龄是影响学习的不利因素,但不是死结,用努力和勤奋是可以克服的。勤能补拙,功到自然成。韩愈在《进学解》中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只要努力和付出,一定会有回报,春华秋实,不施春风,那有秋雨,只要耕耘,必有收益。学习就比打牌强。
       我不迷信命运,但我看重机遇,而且深知机遇是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的,幸运总是光顾那些勤奋好学的人,天上不会掉馅饼,对偶然和侥幸的企盼同白日做梦一样不现实。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就看谁准备的更充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生活中常有一念之差,终生遗恨。现在困扰我们全局,关涉很多人的编制问题,就是很有代表性。同是“二十年的”,有的在80年代初,在文凭一文不值的时候就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解决了文凭,在干部和工人混岗时,工资待遇没有区别,干部卡只是一张档案记载时,含金量不高时候,在不引人注意的情况下,俏俏地完成了干部身份的自我修炼,成为一名国家干部,实现了在改革中的自然过度。还有一部分,是通过上干校取得了干部身份,也实现了自然过度。就我所知,有的同志,由于孩子小,家庭脱离不开,身体欠佳等原因,同时也有经济负担问题,本来有机会上学,应该上学,结果通过关系,走门路,说人情放弃了学习机会,结果在改革中错过了过度的机会,这就是一念之差,遗憾终生。还有的同志,通过平时的学习和积累,在考试中过关,被录取为公务员,这就是机会是属于有准备的人的。命运是靠机遇改变的,机遇是靠充分准备抓住的,我们要时刻准备不放过任何一次机会。人生的路是漫长的,可能迈多少步都没有成效,这没关系,一蹴而就的幸运不多,多踏几脚,不断探索,只要坚持面包总会有的。但关键时刻一脚踏空是致命的。有时机会只是一瞬间,转运就在一闪念。《知音》中有个故事,1949年9月,同村的两个小青年,被地方政府招用,通知当月报到,当时正置秋雨季节,阴雨加上秋涝,其中一个冒雨前往报到,另一个则是等到雨过天晴才去报到,前后只差几天时间,恰巧这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现在两人都已退休,冒雨报到的那位是建国前的,是离休,另外一位是退休,工资待遇差一半。退休的一位不服上访告状,认为报到只是前后脚,是同一批的,为什么工资差一半,差在那。工作人员被缠不过,说:“就差一脚泥”。王应麟在《三字经》结尾处说:人遗子,金满(英),我教子,惟一经。从字面上看,有些可怜巴巴,别人有财富留给后人,而自己只有一部《三字经》。其实一部三字经传承至今,而且还将继续流传下去,别人的财富,那怕是金山银山如今安在。用祖孙三代积累的财富留给后人,不如祖孙三代的智商传给后人,。留给后人百万千万,不如让孩子挣到年薪十万。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2
慕若涵

ZxID:14387487


等级: 总版主
配偶: 时不予
爱就像蓝天白云,晴空万里,突然暴风雨!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5-08-13 0
回 楼主(瀚海渔夫) 的帖子
说实话我比较想看楼主写一些唯美一点的散文,不需要这么长篇大论,而新颖一点的帖子,因为发表过的这些都能在别的网站看到,散文版块是支持大家发布原创首发的帖子,按道理转载和非首发的奖励都要减半的。而且这种篇幅长比较高深的东西很少有人来回复,只是建议,楼主可参考一下。也感谢楼主这么支持我们散文。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