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言一句三春暖——写給评论者、写给着自己、写给有才者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233 回复:0

[『赋』] 良言一句三春暖——写給评论者、写给着自己、写给有才者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竹林书屋

ZxID:13843168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7-09 0
                                    良言一句三春暖
——写给评论者、写给自己、写给有才者,共勉

(三)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那是间接生活,行路,那是直接生活。评论者和有才者,既要读书,又要行路,只要做到了这两点,我们就可能创作出和书写出更新、更美的诗歌作品来与文章来。
宋代诗人陆游写了一首《示子遹》的诗,子遹,即陆游的幼子陆子聿。示,是知道的意思。“示子遹”,就是告诉他的儿子。诗中有两句名言,就是“汝果欲学诗歌,功夫在诗外”。全诗的大体意思是说:我在最初学习诗歌的时候,只知道追求文词的华丽;至中年以后,才逐渐向李白杜甫学习。并且认为诗歌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反对对诗歌的儿戏态度;你如果在诗歌上有所造诣,必须在多方面下功夫。“功夫在诗外”,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是直接生活,一个是间接生活。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

    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直接生活,就是评论者和有才者,抽出点滴时间,走向现实生活,观察和体验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景、物;去用自己的眼睛和智慧,发现人物之美、事物之美、景物之美。
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
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折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
评论者(评论者本身就是诗人)和有才者!只要深入到“源泉”中去,就会发现: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多姿多容的,生活是壮丽美好的,生活是光辉灿烂的。
评论者和有才者!只要深入到“源泉”中去,就会发现:生活中有诗的沃土,生活中有诗的矿藏,生活中有诗的养料,生活中有诗的元素。
蜜蜂酿蜜,诗人“酿”诗。蜜蜂采过百花,才能酿成好蜜;
诗人让生活“发酵 ”,才能“酿”成好诗。
“发酵”的生活,是诗人对客观生活的观察、感受、体验、分折、研究之后的生活。
“发酵”的生活,是诗人对客观生活的集中、概括、提炼、加工、虚构之后的生活。
“发酵”的生活里,有诗人深刻的思想认识。“发酵”的生活里,有诗人成熟的艺术技巧。
间接生活,就是评论者和有才者,去阅读大量的书,特别是好书。

(四)实际上,过去的文艺作品不是源而是流,是古代人和外国人根据他们彼时彼地所得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出来的东西。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作为我们从此时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作品时候的借鉴。
学者孙洙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回吟。”
杜甫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过去的书是“流”,从“流”里,吟出我们需要的金子。
过去的书是“流”,从“流”里,吟出我们需要的银子。
我们从“阅读”大量的诗词歌赋的“流”中,能“阅读”出不少的关于写诗的艺术技巧。

我们读唐代诗人骆宾王的《咏鹅》诗: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诗人在这首诗中,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很美的自然风景画。在这幅风景画中,我们看到了春水绿波,白毛红掌,鹅声阵阵,真乃情趣盎然,妙意横生,给人一种自然风景画美的感觉。
我们应该从这首诗中,学习描写美的自然风景画。

我们读唐代诗人李白的《赠汪伦》诗: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诗人在这首诗中,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很美的社会风俗画。在这幅风俗画中,我们看到了汪伦深情地为李白送行的情景,真乃人间只有真情在,给人一种社会风俗画美的感觉。
我们应该从这首诗中,学习描写美的社会风俗画。

我们读唐代诗人王之焕的《登鹳雀楼》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在夕阳西下时,诗人登上了雄伟的鹳雀楼。他看到了白日衔山,大河奔流的壮观景象;同时,他也获得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独特感受。
这后两句诗具有了朴素的哲理美,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读唐代诗人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一诗的其中两句: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农民和地主这两大阶级的对立、斗争,压迫与反压迫,一直在不断地持续着、延缓着……诗人用对比的手法,把农民和地主这两大阶级的矛盾,予以高度的形象的概括。
这两句诗具有了高度的概括性,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读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四首》之三一诗的其中两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大地的翠柳树上,有两个黄鹂鸟,在欢快地鸣叫着;而蓝天上有一行白鹭,正展翅高飞。这两行诗,倘若用叙述的文字,最少也得写30 多个字,而诗人仅仅用了14个子,就勾勒了禽鸟生动活泼的诗情画意的画面。
这两句诗具有了语言的精炼美,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读唐代诗人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的其中两句: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在长流夜郎(今贵州省西部)途中,行至夔州白帝城(今四川省奉节县东)遇赦得释,乘舟东返,回到江陵一带。这首诗是诗人归途上写的,表现了他轻快的心情。“两岸”、“猿”、“舟”、“山”,这些具有形象性的字眼,不仅给人们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而且好像一下子跳入了人们的眼帘,让人们终生难忘。
这两句诗具有形象的独特美,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读唐代诗人金昌绪的《春怨》诗: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山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唐代,边疆地带多战争。许多征夫离开妻子儿女,前去边疆打仗。战争把夫妻分割两地。一个少妇,要把黄莺儿赶走,怕的是它的啼叫声,惊破了自己的美梦,不能到辽西与丈夫相会。诗中含蓄地表达了战争的持久,战争的残酷,少妇思念丈夫,少妇渴望早日与丈夫团聚的欢快心情,等等。
这首诗具有了含蓄美,值得我们学习。
评论者和有才者,我们从过去书籍的“流”中,汲取知识和技巧,共勉。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5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