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tachment=11375252]
1.《飘》(《乱世佳人》)
以美国南北战争为大背景,写一个女性的传奇故事。记得不久前和好友还就强女主的问题讨论,提及过此书。那位狮子般的郝思嘉当然魅力四射。可沉静如水的梅兰妮也别有力量。两种不同的类型,对强字做了不同的诠释。当然,还有关于爱情的探讨,我们究竟是爱那个被自我加诸的幻影阿什利,还是更爱有血有肉的白瑞德?PS:关于译名,我自己也想过,直译的话,我只有随风而逝这个说法。乱世佳人是同名电影的一种译法。此处借用为书名。但都没有一个飘字来的传神。
[attachment=11375253]
2.《简爱》
私心觉得其实可以做当下言情小说的范本。其实就主题而言,是简单的。一个孤女的爱情故事。可怎么做的让读者觉得别有洞天?看故事的复杂度,从幼时福利院写起,遭受的磨难。到做家庭教师,遇到罗切斯特。倾心相爱后,却揭破了他有个疯妻的秘密。看延伸的文意,简爱那句在上帝面前,我们都是平等的。则深化了小说的寓意。
[attachment=11375250]
3.《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之一
个人口味,一直对侦探小说情有独钟。就福尔摩斯来说,算得上是经典形象了。那个住在伦敦贝克街,戴顶黑礼帽、手持烟斗的精明侦探深入人心。他有着敏锐的观察力、缜密的推理能力,一追到底的精神。虽然后期柯南道尔在塑造上有点神化的倾向,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小说主人公的探案手法的确自成体系。
[attachment=11375251]
4.《张爱玲全集》之一
这是个太有魅力的作家。也是我最喜欢的女性作家之一。自身的经历和创作的作品都熠熠生辉。她笔下的女主人公既有个性,又有共性。都带着些机巧味。或可悲,或可叹,或可爱,或可敬。她的小说都带有世俗的精致化和人生的观照。用纪实和超我的写法,提供读者人生的体悟。带着女性独有的细腻,心理刻画极为成功。才与情融为一体。
[attachment=11375257]
5.《白痴》
俄国杰出的作家不少,陀思妥耶夫斯基榜上有名。这部小说,我初读时,就有了兴趣。读完后思索,到底是那个患有癫痫症的梅什金公爵,还是如此称呼他的众人才是真正的白痴呢?这一部作品是作者一贯主题“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发展。心理剖析极为深刻。作家对人肉体和精神双重痛苦的描写使得小说充满了戏剧性,矛盾重重。
[attachment=11375261]
6.《安娜卡列尼娜》下部
比起《战争与和平》来说,我自己觉得这本略简单些。当然,这是从作品框架和线索来说的。这是列夫托尔斯泰根据一个现实故事构思的小说。安娜是我记忆里最丰满的女性艺术形象。当她一袭黑色晚礼服,只佩戴着一串珍珠项链时,收服的不仅是小说里的众人,还有读者。可就是这样一个不甘于被无爱情的婚姻捆绑,企图冲出束缚的女性,却因为情人的欺骗,社会的不容而最终卧轨自杀。除了命运无常的感叹外,读者要思索的还有很多……
[attachment=11375260]
7.《傅雷家书》
我的家书类读物只有两本,除了曾国藩,就是这本了。作为著名翻译家的傅雷,在这本和钢琴家儿子傅聪的家信录里,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爱可谓是跃然纸上。在这本书里,不仅可以看到一个深刻朴素、率直睿智的父亲,也有傅雷对人生的感悟和儿子的交流。那个关于完美的话题探讨,我印象深刻。它的确是人生的追求,却又永无止境。当然,本书体现出的最大的课题自然是如何教导和育人。
[attachment=11375258]
8.《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黄仁宇的著作。他的《万历十五年》是最有名的一本了吧。这本还是延续了他一贯的治史手段,只是范围更加广泛。不再是一部历史的片段,而是整个中国历史的涵盖性范谈。对于想了解中国历史的读者来说。换一个观察角度和分析方法,的确有不一样的收获。所以我的习惯性做法是去搜集大陆地区以外甚至外国人的著作。从他们的眼睛里读到一个不一样的中国。
[attachment=11375255]
9.《吾国与吾民》
初中时读的是林语堂的《京华烟云》,《风声鹤唳》。到了大学才读到这本《吾国与吾民》。和情节类的小说相比,我更喜欢这本杂谈似的作品。如果你曾为柏杨那本《丑陋的中国人》而惊艳,那一定要去读此书。此书可谓是那本的老祖宗了。而且在涉及相关问题的看法上,范围更广泛,观点更深刻。并且我很喜欢林语堂的写法,不是旗帜式的尖刻,而是幽默和反讽。平和下见功力。
[attachment=11375254]
10.《杨绛散文集》
本来要晒的是她的《洗澡》。不过这本顺手,于是就它了。相比钱钟书老先生的《围城》,杨绛先生的文章则少了些辛辣味,多了些女性的柔软。用略带调侃的文法,去讲述自己有过磨难的生活。这一本散文集里,有对钱钟书创作围城的记叙,算是从一个侧面的解密,很有趣。还有对故人的回忆,比如钱穆。当然,最多的是生活的随笔。钱钟书和杨绛两位,真真是再合适不过的伴侣。
[attachment=11375259]
11.《文化苦旅》
余秋雨的作品。尽管他后来相继发表了《山居笔记》、《霜冷长河》、《行者无疆》。可于我而言,最有感觉的还是这本《文化苦旅》。用行走式的笔记去追忆和反思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文人命运。两者交相辉映。在作家自己的价值体系下,做出的种种解读。尽管可能有些人对作家有争议,也听过是否浅直的说法。但我依然为那一个个展现出的文人独立人格和精神内核而感佩不已。
[attachment=11375256]
12.《红楼梦教学参考资料》
其实这本书是在古籍类书店淘来的。所以卖相不是特别好。但是一直在书柜里从未被清理。因为前页里是某个时代特有的语录。所以,整个选集里难免收录了那些阶级观点鲜明的相关文章。不过,看他们生硬的套用这类分析方法来解读红楼梦,我个人觉得真真有趣。所有的观点里,我最重点关注的还是俞平伯。这一位的评价分析文章后面,不幸的被批判了。但却是最有价值的。应该说对当时我怎么去理解《红楼梦》提供了一个解析的方式。
[ 此帖被艾米栗在2012-01-23 16:34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