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  《近月》作者: [美] 艾丽斯·西伯德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873 回复:0

[2011.05]  《近月》作者: [美] 艾丽斯·西伯德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浅笑晏晏

ZxID:13926533

等级: 文学之神
这世界哭声太多,你不懂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7-31 0
[2011.05]  《近月》作者: [美] 艾丽斯·西伯德
[attachment=11371707]







原作名: The Almost Moon

作者: [美] 艾丽斯·西伯德 / Alice Sebold

译者: 史宽克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年: 2011-5

页数: 272

定价: 25.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44253123


[b][color=#ff0000]内容简介[/color][/b]

很多时候,人们眼中的月亮其实不是月亮,只是月亮的影子。
  没有人能完全看穿月亮的影子。
  每个人都如一轮或残或圆的月,阴影里隐藏着更多真相。
  海伦非常清楚,母亲正在迈向生命的尽头;
  她也清楚,父亲的饮弹自杀背后藏着太多秘密;
  她更清楚,几十年的恐惧症和多年的老年痴呆,使母亲早已认不出她这个唯一的女儿……
海伦杀了母亲。
  随后漫长的一天,海伦凌乱的思绪竟逐渐拼凑出全家几十年的苍白图景,许多陈年秘密和可怕真相一一浮出水面。她禁不住喃喃自问:真相为何必须穿过如此残忍的炼狱?身上的绑缚松开了,我终于自由了,可为此付出了怎样的代价?我是该自尽、自首,还是亡命天涯?


[b][color=#7030a0]作者简介[/color][/b]

艾丽斯•西伯德(Alice Sebold)
  美国著名作家。1999年将自己大学时代遭受强暴的经历写成《幸运》出版,惨烈的回忆和尖锐的话题引起巨大反响,被媒体誉为“最具潜力的作家”。
  2002年初,长篇小说处女作《苏茜的世界》出版,迅速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第1名,并连续雄踞榜首位置近30周,成为美国新世纪第一部销量超过500万册的佳作。作品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获得媒体和读者的如潮好评;作者也以饱满的才情和惊人的想象力跻身国际畅销作家行列。
  本书为伏案多年的全新力作。




[b][color=#00b050]暂无目录[/color][/b]




[b][color=#c00000]卓越/当当:[/color][/b]


[url]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1083220[/url]

[b][color=#ff0000]引用“黑暗之刺”的书评:[/color][/b]

在家庭组成里,父母的地位可算是坚如磐石,一方面要尽到养育子女的责任,一方面又要辅助孩子成长让其慢慢适应社会;反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总归也有成人的一天,这时候无可避免又涉及到“反哺”这一角色互换的演变,在《初学记·鸟赋》篇中就有“雏既壮而能飞兮,乃衔食而反哺”这样明确的表达,以自己的能力去回馈父母的养育之恩似乎是最为正常不过的人类活动。
  
  父母与子女的角色互换无疑是社会发展必须的进程,这不但意味着家庭结构的完整,也显示出人性发展与人格健全对于社会组织的重要性。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提倡“百善孝为先”的观念,这一具有普世意义的伦理承接在东西方社会都是顺理成章的,哪怕步入现代社会之后也无法动摇这样的观念。但身而为人的复杂性,却并非能以传统观念去束缚的,在约定俗成的社会规则下,事态往往有出人意表的发展,例如非正常家庭生活造成人格扭曲或是现代社会节奏加快后不堪重压的异变。因此,意料之外的人性发展往往会打破这一规则,时而引发惨剧。
  
  美国作家艾丽斯·西伯德在沉寂多年后回归文坛,却以另类的故事冲击这一最具普世意义的传统,以一场弑母的家庭惨剧拉开故事帷幕,通过悲剧的发生来阐述人生缺失与人性幽暗,这就是她继《可爱的骨头》之后的长篇小说新作《近月》。
  
  中年妇女海伦是个身体模特,自从父亲去世之后就负责照顾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当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亲再一次挑战海伦的底限之后,她杀死了自己的母亲。在随后混乱而漫长的一天时间里,通过与家人、朋友的有限交流和无限回忆之后,海伦对所发生的一切有了全新的认识,而这场艰难且残酷的跨界之旅足以让世人为之震惊,随后又无限唏嘘。
  
  还记得在《苏茜的世界》一书里,艾丽斯·西伯德通过小女孩苏茜被害意指家庭关系的破裂,仿佛一副完整的躯体缺失了一块最为重要的骨头,带给读者无尽的哀愁。似乎她就喜欢以残酷的表达方式来揭示社会、家庭与个体的联系,而突发的事件让让给人以空间,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将悲剧演化成人生的再一次转机,哪怕这样的转机要付出惨痛的代价。《近月》亦是如此,在杀死母亲之后的时间里,海伦回忆起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母女、父女、夫妻以及朋友的形象交错出场,而事情发展到最后则显示出海伦个人生活其实始终是处于一团糟的境地,这样多线且零碎的表达方式让读者跟着海伦玩拼图游戏,最后的图象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即生命的残酷。
  
  你可以认为久病床前无孝子,也可以认为母亲精神病症引发冲突是事件发生的导火索。其实,小说显示在多年之前,这个家庭就失去欢声笑语,生活里充斥着难以挥散的阴霾,悲剧无可避免。因此,小说的第一句话尽管冷血,却道出了海伦的心里话,即:“当一切仁至义尽,杀掉我妈便是理所当然”,这句话无疑是种解脱,对于痴呆的母亲和不堪重负的海伦彼此都是。
  
  然而故事的发展并非如此,在杀死母亲之后的时间里,看似得到解脱的海伦并没有一身轻松,已经成年且步入中年的海伦仿佛再一次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她打电话企求前夫的帮助,在汽车后座与好友之子做爱,召唤自己的女儿前来却刻意躲避,世俗的网与母亲根深蒂固的影响将假似自由的她再度包围,但她已无处可去。你很难说海伦杀母完全是出于心里的恨,而那种爱与恨彼此纠结又无法割离的暗示才是人性最真实的表达。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说《苏茜的世界》是从被害者的视角去观察,那么《近月》则通过加害者的视角去探索,作者通过从不同事件与不同年龄的领悟去解析女性与暴力之间的关系,进而提示世人何为生命的真谛,个体又如何跨越那困境。小说所能带给读者的,除了阅读的快感之外,还有现实的思考意义,你不得不承认,爱与恨往往只是一线之隔。
  
  因此,当海伦压抑以久,压力积蓄到最后一刻的释放,让读者注意到,在《近月》一书中家庭关系中彼此影响所显示出的重要性,亲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与彼此做出的牺牲,当然,还有隐藏心底那可怕的幽暗一面。社会与家庭所制造出的压力犹如一道细红线,看似脆弱却又牢不可破,将人困在无法躲避的境地之中。
  
  书名为《近月》,在情节延伸的时候作者曾经做过解释,通过海伦父亲之口说出:生命中太多东西只是近似,而并非纯粹。这样的解释似乎意味着人们的生活无法达到圆满,所有的事与人都只能看到所愿意展示的那一面,在光亮之后的阴暗之处却始终无法触及,尽管如此,彼此却又不可或缺,所以又彼此影响,让残缺永远存在,并且越发扩散。故事情节固然如此,故事以外又何尝不是如此?作者艾丽斯·西伯德接受《出版者周刊》的采访时曾经说过,她之所以书写暴力,是因为她视暴力为生命的一部分,而且她认为暴力环顾下的世界是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这样的表达与小说的主旨又何其相近?事实上,作者本身的遭遇与犀利的笔锋往往是小说之外让读者试图了解又无法接近的,一如近月!

[b][color=#7030a0][font=微软雅黑][size=4]个人观点[/size][/font][/color][/b]

美国的很多女作家都擅长写家庭,伦理之类为主题的书~确实像书评所言,最终都是陷入道德困境的主人公的故事~




[b][size=7][color=#ff0000][font=微软雅黑]此帖只提供实体书讯![/font][/color][/size][/b]
[b][size=7][color=#ff0000][font=微软雅黑][/font][/color][/size][/b]
[b][size=7][color=#ff0000][font=微软雅黑]不提供txt等附件下载!~

如有需要,请到其他专栏!~[/font][/color][/size][/b]
[b][size=7][color=#ff0000][font=微软雅黑][/font][/color][/size][/b]
[b][size=7][color=#ff0000][font=微软雅黑]此处只有实体书讯!~至于此书完结与否,是否是悲剧喜剧之类的!~

有疑问请到其他专栏发帖询问![/font][/color][/size][/b]
[b][size=7][color=#ff0000][font=微软雅黑][/font][/color][/size][/b]
[b][size=7][color=#ff0000][font=微软雅黑]不要一直在此处跟帖重复询问类似这些DT的问题啊!!!亲![/font]

[/color][/size][/b]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0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