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的后半生&情人眼里出西施出处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3063 回复:6

[野史八卦] 西施的后半生&情人眼里出西施出处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yunaiyue

ZxID:1727285

等级: 脱颖而出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2-16 0
西施的后半生&情人眼里出西施出处
[color=#FF0000]西施的后半生[/color]

西施的结局有两种说法:

    一说是吴灭了以后,勾践夫人见到西施貌美,怕勾践看上她,且吴人认为西施是使得国破家亡的妖孽,于是就将她放进皮袋之中沉于江底。后来在江中发现了一些蛤蜊,人家说那是西施的舌头,故此使得蛤蜊也有西施舌之称。

    另一种说法是,西施与范蠡相恋,当吴国灭亡之后,范蠡不要越王的封赏,趁着夜色携西施悄然离去。从此避世太湖,逍遥余生。
至今,在浙江绍兴市诸暨市(旧称暨阳县),仍然有西施殿,越国古都城门等遗迹。

西湖亦称为西子湖。因北宋诗人苏东坡曾作七言绝句咏西湖: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在千百年流淌的史海里,能够为人们钩沉的,从来只是沧海一粟,并且,即便是那些凸现出来为人们所传诵的,也依然是一些扑朔迷离的故事。比如,美人西施的故事和她的结局。

    关于西施,民间流传的故事是,一个在浙溪里浣沙的美貌的女子,为复国,去到敌国的宫中“卧底”。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灭掉吴国,洗雪国耻。而西施则随同范蠡,书囊剑袋,驾一叶扁舟,消失在万重浪里。

最近看到的一出昆曲剧本,则将这个民间传说作了进一步演绎:

    西施的父亲和范蠡同在勾践军中,在与吴兵对阵时,范蠡战伤身危,西施之父为救范蠡而亡,临终前遗溪纱一缕,将女儿西施托付终身,范蠡携溪纱往寻西施,与结百年之好。洞房之夜,范蠡忧心忡忡,西施细询,方知吴王夫差逼越地进贡粉黛三千,西施为救越地姐妹,甘愿赴吴宫、作利刃。吴王耽于西施美色,国政荒嬉,伍子胥忠言直谏,竟遭赐死。勾践兵至,吴宫丧钟敲响。城破之时,夫差自刎而死。西施自羞今日身非昔日身,放舟于浩淼太湖之上,范蠡着扁舟一叶,追寻在万倾碧波之间......

      近日读金性尧先生的《夫差之亡和西施之沉》一文,才知道了另一个版本的西施故事。金先生对西施的最后结局有不同于寻常的诠释。

    《墨子.亲士篇》:“是故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 吴起之(车)裂,其事(功)也。” 原来西施竟是被沉水而死——这真是令人悚然而心惊!

      在后人的诗歌里,也多次提及了西施沉水的事,李商隐的《景阳井》诗云:“肠断吴王宫外水,浊泥犹得葬西施”;皮日休《馆娃宫怀古》诗:“不知水葬归何处,溪月湾湾欲效颦。”这说明在唐代,人们是认可了西施被沉水的说法的。

我关心的是,西施为什么被沉水?

    墨子的观点是“西施之沉,其美也。”美貌是被沉水的理由吗?似乎这理由也是成立的,只是理解起来比较费力,因为拐弯太多。 倒是孟老夫子在《孟子.离娄》里说了真话:“西子蒙不洁,人皆掩鼻而过之。”

      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信息,这说明,吴国灭亡后,西施并没有传说故事里那么幸运——随范蠡大夫放舟五湖西,而是陷入了“人皆掩鼻而过”的窘境,那么更甚一步,遭到沉水的厄运也就不出人意料了。一直到数十年前,国中犹有沉潭的族规,想必那是对于不洁女子数千年一以贯之的惩罚了。

      当范蠡进献西施给吴王时,伍子胥即反对曰:“臣闻贤士国之宝,美女国之咎。夏亡以妹喜,殷亡以妲己,周亡以褒姒。”其实早在西施被送进吴宫时,她的命运就已经注定,尽管她为国家而忍垢受辱,但在越人眼里,她同样是红颜祸水。

      西施未以“间谍”身份死于吴王之手,却以“不洁”之躯获罪于越人,竟遭沉水结局。其命运惨烈如此,更何以堪?


[color=#FF0000]情人眼里出西施出处[/color]

成语出处: 清·翟灏《能人编·妇女》:“情人眼里出西施,鄙语也。”

    西施,是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相传越王勾践采用谋臣范蠡的计策,将西施献与吴王夫差;致使夫差因而荒淫误国,西施的名声因此流传,成为后世“美女”的代称。“情人眼里出西施”意思是说,恋人之间产生了好感,就会觉得对方像西施一样美丽无比。正如古人诗云:“草茅多奇士,蓬荜有秀色,西施逐人眼,称心斯为得。”

    “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句话,在二定意义上说明了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道理。

    意识同客观世界的关系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既然意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那么,什么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人的头脑里会有不同的反映呢?这是因为,反映是被反映者和反映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反映不但为被反映者所决定,\又受到反映者的制约。不同的反映者,由于社会地位、思想修养、文化水平等不同,或者由于年龄、性别和心智的完善程度等;对于同一事物的反映会有差异。所以,“反映”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又具有主观的特征。一句话,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或者说,对于同一客观对象,由于主体的不同,所形成的映象也不完全相同。“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很典型的例子。一个女子,在素昧平生的人的眼里,可能是相貌平平,但在情人的眼里,就可能成为像西施一样的美丽佳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富有迷人的魅力。这正是由于反映者的主体因素对“反映”制约的结果。

      当然,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情人眼里出西施”虽然表现了意识中所具有的主观的特征,但这种特征的根源仍然是客观的,因为反映者的不同认识都是由于社会环境、实践经验、生活条件差异等原因造成的。而所有这些原因,归根到底都可以在物质的过程中得到解释。不认识到这一点,把认识的主观性绝对化,那就确实是主观主义地凭感情用事了

为什么情人眼里出西施?成语:情人眼里出西施

成语出处: 清·翟灏《能人编·妇女》:“情人眼里出西施,鄙语也。”

那个人当时就想起了西施,有什么办法啊。

还有,他为什么没有想起别人呢?原因如下:

    西施,是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相传越王勾践采用谋臣范蠡的计策,将西施献与吴王夫差;致使夫差因而荒淫误国,西施的名声因此流传,成为后世“美女”的代称。

那是因为西施比其他的三位生的早啊!要不然谁是美女的代称也说不定啊!
[ 此贴被天若舞在2010-10-25 13:56重新编辑 ]
xiuling2007

ZxID:14120599

等级: 寒窗墨者
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1-09-24 0
Re:西施的后半生&情人眼里出西施出处
婳溪

ZxID:13867232


等级: 派派贵宾
老友重逢,人生一乐事。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1-09-23 0
Re:西施的后半生&情人眼里出西施出处
超详细的蔬菜~~╭(╯3╰)╮~整理辛苦了~↖(^ω^)↗
blueserena

ZxID:3686872

等级: 寒窗墨者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02-16 0
自古红颜多薄命~~~~
冰落

ZxID:4230698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9-02-16 0
西施 美人 时代
冰落

ZxID:4230698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9-02-16 0
吗个时代 那个人
yaner9899

ZxID:4356883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02-16 0
可怜的西施。。。。。。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