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匾额文化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8677 回复:3

[物品器具] 中国匾额文化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孟客

ZxID:10083412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百草春生
仿佛自如。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5-08 0
中国匾额文化
[backcolor=#6699CC][table=100%][tr][td]

[backcolor=#FFFFCC][table=100%][tr][td]

[color=#6699CC]

[align=center][table=100%][tr][td] [attachment=11347848] [/td][td] [attachment=11347849] [/td][/tr][/table][/align]

[b]【简要概述】 [/b]
[hr]
  匾额是古建筑的必然组成部分,相当于古建筑的眼睛。匾额中的“匾”字古也作“扁”字,《说文解字》对“扁”作了如下解释:“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而“额”字,《说文解字》作“额”字。即是悬于门屏上的牌匾。也就是说,用以表达经义、感情之类的属于匾,而表达建筑物名称和性质之类的则属于额。

    因此合起来可以这样理解匾额的含义:悬挂于门屏上作装饰之用,反映建筑物名称和性质,表达人们义理、情感之类的文学艺术形式即为匾额。但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横着的叫匾,竖着的叫额。匾额一般挂在门上方、屋檐下。当建筑四面都有门时,四面都可以挂匾,但正面的门上是必须要有匾的,如皇家园林、殿宇以及一些名人府宅莫不如此。许多匾额的四周边框上,雕饰各种龙凤、花卉、图案花纹。有的镶嵌珠玉,极尽华丽之能事。


[b]【匾额历史介绍】 [/b]
[hr]
  匾额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精品。几千年来,它把中国古老文化流传中的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融为一体,集字、印、雕、色的大成,以其凝练的诗文、精湛的书法、深远的寓意、指点江山,评述人物,成为中华文化园地中的一朵奇葩。作为民族文化的一种标志,匾额过去在城市和乡村在都非常普遍地被使用,由于历史的变迁以及其它因素,如今在城市已经很难看到有文物价值的老匾额了。

    正因为如此,老匾额才显得弥足珍贵。匾额按其性质来说,比较常见的大致可以分为五类:

一类是[color=#FF3300]堂号匾[/color],像纪晓岚的阅薇草堂等;

一类是[color=#FF3300]牌坊匾[/color],这一类是通常是作为表彰的,如表彰富人守规范,表彰乡里老师等;

一类是[color=#FF3300]祝寿喜庆[/color]的,这类匾额数量非常大;

一类是[color=#FF3300]字号匾[/color]在商业发达地区,如北京的荣宝斋、同仁堂等;

再一类是[color=#FF3300]文人的题字匾额[/color],带有文学色彩的或是座右铭式的匾。

    目前,比较受人欢迎的是文人题字匾、字号匾和座右铭式的匾。历史上的匾额属于首当其冲被损毁的文物,因为它是明挂的,所以目前在城市里很少看到老匾额。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47850] [/align]

[b]【匾额的材料】 [/b]
[hr]
  匾额就其建筑材料来说,大致可分为[color=#FF3300]石刻匾额和木刻匾额及灰制匾额等[/color]。

  自有匾额以来,它就与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密不可分,与建筑、民俗、文学、艺术、书法相结合,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写景状物,言表抒情,寓意深邃,具有极大的文学艺术感染力。悬于宅门则端庄文雅,挂在厅堂则蓬荜生辉,装点名胜则古色古香,描绘江山则江山增色。虽片辞数语着墨不多,望之却巍然大观,令人肃然起敬。

  纵观的各种匾额,无论是屋舍的装饰,还是景观的装点,无不表达了劳动人民向往、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如民居屋舍匾额的内容大都为:芝兰入室、忠厚传家、安乐、桂馥等;反映自然景观的则如:山清水秀、碧水萦绕等。所有这些表示吉祥、安宁、祥和的字眼,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福瑞喜庆、诸事顺利的词句,充分表达了我国人民的吉祥愿望、幸福追求、美好观念和欣赏趣味。

  其次,我国的各种匾额,特别是祠堂府第、民居屋舍的匾额,虽然大多反映了传统的伦理观念和道德观念,但其中也有不少是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如“世德流馨”、“世德流芳”、“五马流芳”等,标榜了本家族先人的品习,继承前辈人的优秀品德、聪明才智、光荣传统,让家族美名世代相留,因而具有一定的教育和启迪作用。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47852]  [/align]

  另外,各种匾额文字多拜求名人或文人为之泼墨书写,这类老匾额如今在市场上已很难寻觅,这些匾额集字、印、雕、色于一体,大都辞藻华美、书法精湛、言简意赅、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民俗民风等,起到了补史正史的意义。“以匾研史,可以佐旺;以匾研涛,可得涛眼;以匾学书,可得笔髓”。匾额因其所具有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而成为今天我们研究民族文化发展的实物例证。如果把这些匾额拓片结集,无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书法精品,对于书法爱好者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欣赏价值,而且对于研究地方史者来说,也是一份十分珍贵的研究资料。令当初那些文人骚客想不到的是,他们有感而发,在不经意间留下的翰墨,竟会成为后人研究历史、观赏书法的文物而倍受宠爱。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无论是为歌功颂德,还是为标志记号;无沦是为装点们门面,还是为点缀江山,匾额作为一种化现象也将成为历史,匾额收藏便成为必需和必然。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47854] [/align]


[b]【匾额的题材】 [/b]
[hr]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47851] [/align]  

一般情况下,匾额的写作文字很少,也无复杂的结构款式,主要是讲求适情应境,文辞精粹。题书时要求高水平的书法艺术,上款下款的书写位置得当,字的大小适当。

  匾额大致分为以下几种题材:

  (1)楼堂殿阁的名称。如“滕王阁”“长生殿”、“望月亭”、“望江楼”等。

  (2)商家字号的名称。如“同仁堂”“内联升”“老凤祥”“荣宝斋”等。

  (3)歌功颂德的题词。如“桃李满园”“爱民如子”“高山仰止”等。

  (4)绘景抒情的题词。如“清风肃来”“山清水秀”“一碧万倾”“春和景明”等。

  (5)述志兴怀的题词。如“天道酬勤”、“海纳百川”、“与时俱进”等。

  (6)庆典开张的题词。如“大展鸿图”“生意兴隆”“财源广进”等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47853][/align]

[b]【匾额的款识与文字】[/b]

[hr]
一块完整的匾额上面应该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款识,一是匾文。

[b]1、匾额的款识 [/b]

所谓款识,主要是指匾额的上款、下款和印章。款识对匾额的解读和鉴定是非常重要的。款识由来已久,原先是指古代刻在钟鼎器上记载年代的文字。后来,被人们作为考证鉴别的标志之一,并且将其用到书画作品上,题写姓名、年、月等等,以表示郑重。尤其是自元、明、清以来,书画家们越来越重视署款的作用,所以,在一些正式赠送的匾额上,款识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1)款识的形式

通过我们对匾额的整理,上下款的内容主要包括:题匾者,受匾者,立匾者,年月日。

①上款为题匾者,下款为受匾者、年月日

这种款识的形式是在我们所整理的匾额中较多使用的一种。采用将题匾者放在上款的方式,多是因为题匾的人是比较有名望、地位的人,或是受匾者的长辈、上司等。

②上款为受匾者,下款为题匾者、年月日

这种款识的方式也是较为普遍的一种。将受匾者放于上款,主要是因为受匾者是题匾者的长辈、上级,或是当题匾者和受匾者地位相同时,有时为了表示尊敬和谦逊,也会将受匾者放在上款。而且通常将受匾者放在上款的匾额是题匾者制好之后送给受匾者的,也就是说,通常这种情况,题匾者与立匾者是同一人。但当送匾者是一群人的时候,也有可能是其中一人题,几人立。

③在上下款中带有叙述受匾者生平或事迹的序或跋

由于匾额尺寸的限制,一般匾额上的题字是不会太多的,但也有特殊情况。一些匾额为了表彰受匾者,往往会在写一段关于受匾者事迹的文字,这段文字根据匾额整体的形制以及之前所提得两种上下款的规则,或是放在上款作为序或是放在下款作为跋。

除了将叙述性文字放在上款或下款之外,由于布局不同,也有特别的匾额是将文字放在匾文的正上方的。

④上款为题匾者,下款为年月日上款为年月日,下款为题匾者

此类匾额有题匾者却没有受匾者,也就是单从上下款中无法得知匾额是送给何人的。所以这种类型的款识用在表赞贺颂匾中比较少,而在园林建筑匾及商铺招牌中比较多见。尤其是像皇帝、名人名士游览到一名胜景地时,兴致所至,信手拈来所题之匾,所是采用这种款识方式。

⑤无上款,下款为年月日

在馆藏藏品中,这类款识的匾额多数为堂匾,即名人雅士为自己的书斋或厅堂所题写的匾额。此类匾额多是用于主人明志、自勉、修身养性,所以多只留题写时间,当然,也有简单的留个字号的。而一些园林建筑和商号招牌的标示名称的匾额若非名人题写,一般是无上下款的。

款识的形式基本上有这几种,前三类匾额都是有受匾者,这些匾额主要是用来馈赠、奖赏的,所以要写清送给何人。而后两类匾额是没有受匾者的,没有受匾者的匾额多是一些园林建筑类等标示名称的匾额。不过这些制式有时会在一些因素的影响下有所变化。除了款识的形式之外,在题匾时,款识的字体、用语以及印章也是比较值得注意的地方。

(2)款识的用语

由于题匾者多是名人雅士,因此在落款时间上的用语也比较文雅、脱俗,有文化韵味。

①在年份使用上,有两种纪年方式:一是使用天干地支纪年。天干的数目共有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数目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把天干和地支相配就得到甲子、乙丑、丙寅等共有六十组,这六十位周而复始,一直排序下去,便可纪年;二是使用皇帝年号纪年法,史家多是通用以其年号纪年的方法。在匾额中,我们常看到的是:年号干支兼用的纪年法,如“乾隆五年庚申”、“光绪三十年岁在甲辰”、“光绪七年岁次辛巳”等。

②在月份使用上,也有几种常用的方法。一是时节纪月法:各季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称代。如春季,一月就是孟春,二月就是仲春,三月就是季春。二是用一些文学化的代称,多以当月有代表性的植物代称。如“二月”称为“杏月”,“三月”称为“桃月”等。还有一些从典籍中所出进而约定俗成的代称。三是用地支纪月法,以地支和十二个月相配。

③在日的使用上,一是采用“三浣记日”。即每个月的上、中、下三旬,即上、中、下三浣;二是采用二十四气记日。如“立春”、“雨水”、“谷雨”等。另外在匾额中最为常用的两个词是“谷旦”和“吉旦”。匾额中的“谷旦立”或“吉旦立”代表这块匾是良辰吉时刻立的,讨一个好兆头。

④在礼语使用上,题匾者自己一般用谦称,常给自己加一个愚字,如愚弟、愚兄、愚友等,以表示谦逊的态度。而对受匾者一般都会用敬称,一般有令、尊、贤、仁等。如题给对方的父亲称令尊,题给对方的母亲可称尊堂,若是同辈友人或长于自己者可称仁兄,而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在结尾处还会加上“顿首”、“拜顿”等谦辞。

(3)印章

在非常正式的匾额中或者题匾人的来头比较大时,都会有题匾人的印章。印章的位置一般是在题匾者名字的旁边或下面,但也有不少匾额的印章是在匾文正中央偏上方。像一些皇帝题写的匾额,没有上下款,只在匾文的正中央落下自己的印章作为标示。“乐寿堂”的匾额就在正中钤有“光绪御笔之宝”一方。印章往往也是鉴别一块匾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与上下款的内容遥相呼应,互为印证。尤其当匾额上的字受到岁月的蚕食而变得模糊不清时,这时印章往往就发挥了它释读的作用。

[b]2、匾额的文字 [/b]

作为匾额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匾额的文字,根据功能的不同,也是大有讲究的。园林中的匾额,它的题字就要与它周围的风景相呼应,做到情景交融,以景抒情。桂湖园林中升庵祠的“一半勾留”是摘自唐代诗人白居易《春题湖上》:“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之句。题匾之人借用西湖来赞美桂湖,表达了对西蜀名园桂湖的眷恋之情,引用恰切,文字简洁却很好的达到了点景抒情之作用。

而商匾则因其是面向大众的招牌,因此用典应忌生僻,避免晦涩难懂。店家的招牌常喜欢用吉利字眼,这是容易理解的。在朱彭寿的《安乐康平室随笔》[1]卷六中将商铺常用的字作了总结,商号多喜欢用,“顺裕兴隆瑞永昌,元亨万利复丰祥;泰和茂盛同乾德,谦吉公仁协鼎光。聚益中通全信义,久恒大美庆安康;新春正合生成广,润发洪源厚福长”所列举的五十六个字,对于牌匾用字,确实囊括几尽了。然而,这些字用来交叉组合,两字的,三字甚至四字五字的,再加上甲前乙后、乙前甲后的位置变化,是可以组合出成千上万个不同字号的。

与商匾刚好相反,一些文人墨士所题写的匾额往往多出于典故,有些就是需要有些文化的功底才能解其中意的。比如“陆橘孔梨”,若是不懂得其中的典故,便不懂得此匾为何而写,有何意图。陆橘,在《二十四孝·怀橘遗亲》中是写后汉陆绩六岁时,拜见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款待他,陆绩就将两个橘子揣在怀里。在拜辞袁术时,橘子堕地。袁术问他为什么怀揣橘子,陆绩跪答道,我的母亲很疼爱我,我想把橘子拿回去孝敬母亲。而孔梨,典出孔融让梨。此匾旨在赞颂受匾者孝顺父母,友爱兄弟。

不同类型的匾额,其在文字上的遣词造句往往要与匾额发挥的功能相互呼应。若是题字内容不能彰显匾额的作用,那匾额也就失去了很大一部分价值。比如官府、统治者要宣扬伦理道德,就会借助给贞节烈女、孝子义士颁发匾额的形式。这样的匾额用词就不能太过深奥,否则百姓不懂其意就达不到宣传的效果。因此,用很直接的词语,如“节孝”、“义士”等,简单而有力,使人对所要表彰宣扬的内容一目了然。

在匾额的文字中,还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忌讳。比如匾额上的“门”字的说法颇为有趣。清代《坚瓠壬集》引马愈《马氏日抄》,门字为两户相向,本应该有勾踢。南宋都城临安,玉牒殿火灾,殃及到殿门,宰臣因为“门”字最末一笔挑了钩,因此招火灾,于是把门上的匾额拿下投入火中,火势才息。于是,门匾上的门字再不敢信笔落墨,未一笔只可直直地坚在那。除火厄之说外,“门”字挑钩另有一说。据《骨董琐记》,明初年,詹希原写太学集贤门匾,门字有钩。朱元璋见后大怒,我这儿才要招贤纳士,你就要把大门关闭堵我贤才之路?这位明太祖读字,充分调动想象力,“门”一挑钩,如同大门关闭,堵塞广进贤之路。其实,有此“集贤”之心,还愁网罗人才无门路?倒不在门字笔画如何。北京前门的匾额“正阳门”,“门”字最末一笔不挑钩。民间就此编出故事,说是皇帝不让写匾的人挑钩,为什么呢?说是皇帝想:我去天坛祭天,要走正阳门,门若带钩,不是把我剐了吗?可见在门匾上写字还是极具学问的一件事。


[b]【慈禧题匾之谜】[/b]
[hr]

“在名人题匾里,慈禧的情况比较特殊,是否亲笔题写,争议非常大,书法界认为属于代笔……”篆刻家、西泠印社社员岐岖对于慈禧当年来陕行程颇多研究,他表示,慈禧一生赐匾题匾不可谓不多,但绝大多数属于代笔,遥想当年,这位老太太一声令下,早有饱学之士伏案铺纸,一番挥毫泼墨,然后,郑重地盖上一方大印,“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受赐者千恩万谢而去。

    最爱于清静之地题匾留名

    慈禧爱舞弄风雅,她留下了一些墨迹,特别是西安一些有名的庙堂古刹,流连于清静之地,但凡足迹所至,皆有感而题,或亲书,或代笔,题匾留名。

    就拿八仙阁来说,她来以前这里叫作八仙庵,她来之后呢,就变成了敕建万寿八仙宫,慈禧当年所题“洞天云笈”,现悬于“斗姥殿”外。慈禧还曾为寺院御笔画过一幅《牡丹图》,但已散失无踪了。站在八仙宫的西花园内,抬头端详“玉清至道”这块匾,古意盎然。“这个匾,是慈禧赐给当时的八仙宫住持李宗阳的”。
   
    慈禧在广仁寺题写了“法相庄严”四字,原匾毁于文革,此匾为依原样仿造,因是重制,看上去很是光鲜,没有岁月的沧桑感,倒多了些喜气盈门的味道,在小院中很是抢眼。

  不登华山也题匾

    有意思的是,慈禧给华山题了很多匾,但她并没有登上过华山。那是1901年,形势得以喘息,要“两宫回鸾”了,慈禧一行途经华山,据说她当时已做好了登华山的准备,又是喝药梳头,又是活动筋骨,但因为山路实在崎岖,为防不测,终于在周围人的力劝下,放弃登山,于山脚下“望岳”一番,留下赐墨而去。

    西岳庙灏灵殿的“仙掌凌云”与玉泉院上殿的“道崇清妙”,这两块匾庄重饱满,据称俱是随行的状元陆润庠代书。中峰的玉女祠原先还设有客堂,有慈禧赐的凤冠玉带等等,但时日推移,早已湮没无存。

[b]【中华名匾——留余匾】[/b]
[hr]
《留余匾》现存于河南省巩义市康百万庄园,为中华名匾之一,长1.65米,宽0.75米。造型犹如一面迎风招展的黄色旗帜,金底黑字。全匾共计174个字,除标题“留余”二字为篆书外,其余为字体流畅的行楷。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47847] [/align]

该匾是康家训示家中子弟的家训匾,是儒家“财不可露尽,势不可使尽”中庸思想的集中体现,至今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下面为《留余匾》全文:

留 余

    留耕道人《四留铭》云:“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盖造物忌盈,事太尽,未有不贻后悔者。高景逸所云:“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推之,凡事皆然。坦园老伯以“留余”二字颜其堂,盖取留耕道人之铭,以示其子孙者。为题数语,并取夏峰先生训其诸子之词以括之曰:“若辈知昌家之道乎?留余忌尽而已。”时同治辛未端月朔愚侄牛瑄敬题。[/color]

[/td][/tr][/table] [/backcolor]

[/td][/tr][/table] [/backcolor]
[ 此贴被天若舞在2010-10-25 12:38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0
  • 天若舞

    派派币 +10

    基础分+我很赞同


ranfeng

ZxID:617650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xsp8679556
年纪大了,肝不动了!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1-02-11 0
我对这方面的知识完全不知道  今天长见识了

Momonana~

ZxID:11039468


等级: 派派贵宾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05-12 0
好漂亮的帖子
好齐全的收集
楼主辛苦了
天若舞

ZxID:789464


等级: 派派贵宾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05-08 0
之前也找过相关内容O(∩_∩)O~

楼主留言:

其实我是无聊的时候想到“正大光明”“明镜高悬”什么的,觉得好玩。后来编着跟自己想象中的出入来挺大的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