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 作 素 材。||】————『长期活动之素材搜集』一月之历朝历代服饰谈(已评完)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856 回复:16

[活动专题] 【||。写 作 素 材。||】————『长期活动之素材搜集』一月之历朝历代服饰谈(已评完)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wj宝宝

ZxID:11619415


等级: 内阁元老
青春又回来了嘛(*^▽^*)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1 0
— 本帖被 wj宝宝 执行锁定操作(2015-02-01) —
═══════
═══════
█◤◢◤◢   历朝历代服饰谈 ◤◢◤◢█

【素材收集——历朝历代服饰篇】

三月三日天气新, 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 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 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 翠微盍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 珠压腰衱稳称身。


   活动主题:

   从原始社会茹毛饮血,人类开始用兽皮制衣,到人文社会进一步发展,从先秦时期到清朝、近现代社会,因历朝历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及服饰制度的不同,每个朝代都有其典型服饰特色,包括纺织服装材料的装饰纹样、加工工具,妆饰与服装配饰等都各有不同,本月搜集任务主题:历朝历代服饰谈,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选取某一朝代详细概述。

   活动方式:

    1、直接跟帖回复,基础奖励80PB
  1. ID:
  2. 时间:
  3. 服饰详谈:



     2、单独开贴,标题前注明[每月活动]字样,在此帖跟帖说明主题帖地址,基础奖励150PB

    注:主题帖可包含朝代背景,当时的风俗习惯、衣帽纹饰,涉及的诗句、成语、戏曲等其他知识,或根据自己想法延伸整理素材。除基础奖励外,主题帖视整理详略情况加分,该加分贴可参与申请“铁血搜集奖章”,参与活动主题帖额外加分满20分,即可兑换1个勋章申请加分贴,主题帖积分可累加。

  1. ID:
  2. 时间:
  3. 主题帖链接:


   主题帖加分标准::  

1、认真参与  5分

2、素材整理 10分

3、图文并茂 15分

4、延伸整理素材,或原创内容,额外加分5-10分

  
                
   活动时间:

   2015年1月1日-2015年1月31日


   活动说明:

    1、内容须符合活动主题,有意义文字字数达500字以上

    2、每个ID仅可回复一次
  
    3、无关内容回复在活动帖下版主将删除

    4、严禁单纯复制其他人的回复或抄袭他人整理内容,一旦发现,严惩不贷!


如有问题,请在本贴提出,或站短联系素材版主。



    




[ 此帖被wj宝宝在2015-02-01 10:06重新编辑 ]

卍ll喵喵

ZxID:58625589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15-01-30 0
— (wj宝宝) 素材搜集每月活动,每个ID仅可回复一次,多余回复无奖励,感谢参与。 (2015-02-01 09:46) —
ID:卍ll喵喵
时间:1.30
服饰详谈:中国各朝代服装特点4
.(有点长)
  明代皇帝常服


官员戴乌纱帽、幞头,身穿盘领窄袖大袍。“盘领”即一种加有圆形沿口的高领。这种袍服是明代男子的主要服式,不仅官宦可用,士庶也可穿着,只是颜色有所区别。明朝建国二十五年以后,凡文武官员,不论级别,都必须在袍服的胸前和后背缀一方补子,以示区别。这是明代官服中最有特色的装束

明代穿公服其制为盘领右衽,袖宽三尺。袍服所用的纹样及颜色,因级别而异。以上服饰,与展脚幞头搭配,多用于重大朝会。

清朝


清朝入关后,衣袖短窄,素朴肃穆的满族旗装在服饰中取得了统治地位。特点为用料节省、制作简便、穿着便利。,清朝旗袍多为圆领,衣扣均在右侧,一般为五粒。衣袖、衣身平直,在襟边、领边和袖边都饰有宽边花纹,整体看来较为保守。不同时期的旗袍个性特征的。

清代男子服装主要有袍服、褂、袄、衫、裤等。有一种为“马甲”或称“坎肩”,男女皆着。一般穿在里面, 样式较窄小。一种多钮扣的马甲,四周镶边,正胸钉一横排钮扣,共十三粒,俗称“一字襟”马甲,或称“十三太保”。



清代礼服一般无领,穿时需在袍服上另加一硬领。春秋用浅湖色缎,冬用绒或皮,称“领衣”,形似牛舌,俗称“牛舌头”。质料用布或绸缎,前为对襟,用钮扣系之,束在腰间。还有一种形似菱角,上面绣以纹样,多用于官员朝服。

民国时期


民国初年的男子服饰,主要采用马褂、长衫。用作礼服的马褂、长衫,在款式、质料、色彩及具体尺寸上都有一定的格式。在初春或深秋之季,常在长衫上加着一件无袖马甲,以代马褂。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喜欢穿一种简便的西服,被称为“学生装”。穿着这种服装,能给人以庄重、儒雅之感。孙中山先生当年十分喜欢穿着这种服装,稍作改制,后流传开来,被尊称为“中山装”。


妇女服饰的最大特点是普遍穿着旗袍。从20年代起,旗袍开始在上海普及并逐渐传到各地。但旗袍在款式上还没有从清末旗装中脱胎出来,至20年代末,受欧美服装影响,旗袍的式样明显变化。发展到30年代,旗袍款式在传统的基础上广泛吸取西服特点,不断创新,不断变化。旗袍变化先是流行高领,转而又流行低领,袖子的变化也是如此,时而流行长袖;时而又流行短袖,。至于旗袍的长度,更有许多变化,曾经流行长式,;后来又改为短式,。
卍ll喵喵

ZxID:58625589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15-01-30 0
— (wj宝宝) 素材搜集每月活动,每个ID仅可回复一次,多余回复无奖励,感谢参与。 (2015-02-01 09:46) —
ID:卍ll喵喵
时间:1.30
服饰详谈:中国各朝代服装特点3

宋朝
宋代服饰总体来说可分官服与民服两大类。官服又分朝服和公服。朝服用于朝会及祭祀等重要场合,皆朱衣朱裳,佩带和衬以不同颜色和质地的衣饰,还有相应的冠冕。公服是官员的常服,式样是圆领大袖,腰间束以革带,头戴幞头,脚穿革履或丝麻织造的鞋子。庶民百姓只许穿白色衣服,后又允许流外官、举人、庶人可穿黑色衣服。但实际生活中,民间服色五彩斑斓,根本不受约束 宋朝的男装大体上沿袭唐代样式,一般百姓多穿交领或圆领的长袍,做事的时候就把衣服往上塞在腰带上,衣服是黑白两种颜色


宋代一般妇女所穿服饰有袄、襦、衫、背子、半臂、裙子、裤等。妇女以裙装穿着为主,但也有长裤。妇女的穿着与汉代相似,都是瘦长、窄袖、交领,下穿各式的长裙,颜色淡雅。襦和袄形式比较短小,下身配裙子。颜色常以红、紫为主,黄次之。宋代的襦裙样式和唐代的襦裙大体相同。身上的装饰并不复杂,除披帛,只在腰间正中部位佩的飘带上增加一个玉制圆环饰物,主要是为了压住裙幅,使其在走路或活动时不至会随风飘舞而影响美观,史书所称的“玉环绶”,就是这种装饰。



宋朝流行褙子,长袖、长衣身,腋下开胯,即衣服前后襟不缝合,而在腋下和背后缀有带子的样式。腋下的双带本来可以把前后两片衣襟系住,宋代是垂挂着作装饰用。穿褙子时,在腰间用勒帛系住。领型有直领对襟式、斜领交襟式、盘领交襟式三种,以直领式为多。斜领和盘领二式只在男子穿在公服里面,妇女都穿直领对襟式。宋代女子所穿褙子,初期短小,后加长,发展为袖大于衫、长与裙齐。

元朝

以长袍为主。官员和士庶的日常服装多为窄袖长袍。大宴活动中,天子百官穿统一颜色的服装,称「质孙服」。
    
元代妇女服装分贵族和平民两种衣。贵族多为蒙古人,以皮衣皮帽为民族装,材料多为貂鼠皮和羊皮。多为宽大的袍式,衣袖形似灯笼,袖口窄小,袖身宽肥。这种袍式肩部装饰十分华美。面料质地十分考究,采用云锦、茸类及毛毡织物,颜色多为红色。


明朝

中国各朝代服装特点明代服饰仪态端庄,气度宏美,是华夏近古服饰艺术的典范,当今中国戏曲服装的款式纹彩,多采自明服饰。明代的章服衣冠更豪奢,织绣技艺迈向顶峰,文化内涵更丰富。棉花为服装的主要原料。明代女装上衣拉长,露裙缩短,以圆领为主。裙边有绣边,装饰作用。女子冠服制度更完备。有一种特殊式样的帔子,其形美如彩霞,名“霞帔”。与“凤冠”一起成为最具代表性的贵妇礼服,一般的平民女子,在出嫁时穿戴凤冠霞帔。



明代背子 宽袖背子的穿戴展示图

明代比甲大多为年轻妇女所穿,而且多流行在士庶妻女及奴婢之间。

明代上襦下裙的服装在年轻妇女中间,加一条短小的腰裙便活动。上襦为交领、长袖短衣。裙子的颜色,初尚浅淡。裙幅初为六幅,后八幅,腰间有很多细褶,行动辄如水纹。明末,腰间的褶裥变密,每褶有一种颜色,微风吹来,色如月华,故称“月华裙”。 腰带上挂一根以丝带编成的“宫绦”,中间打几个环结,然后下垂至地以压裙幅,作用与宋代的玉环绶相似。



卍ll喵喵

ZxID:58625589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15-01-30 0
— (wj宝宝) 素材搜集每月活动,每个ID仅可回复一次,多余回复无奖励,感谢参与。 (2015-02-01 09:29) —
ID:卍ll喵喵
时间:1.30
服饰详谈:中国各朝代服装特点2

魏晋南北朝



风流名士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这一时期男子都以宽衫大袖,褒衣博带为尚。衫和袍在样式上有明显的区别,照汉习俗,称为袍的袖端当收敛,并有祛口,袖口宽敞。  

妇女服装承袭秦汉的遗俗,并吸收少数民族服饰特色有所改进,特点为:对襟,束腰,衣袖宽大,并在袖口、衣襟、下摆缀有不同色的缘饰,下着条纹间色裙,腰间用一块帛带系扎。衣身部分紧身合体,袖口肥大,裙为多折裥裙,裙长曳地,下摆宽松。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杂裾服 :这种服装与汉代相比,已有较大的差异。在衣服的下摆部位,加一些饰物,通常以丝织物制成。其特点是上宽下尖形如三角,并层层相叠。另外,由于从围裳中伸出来的飘带比较长,走起路来,如燕飞舞。到南北朝时,这种服饰又有了变化,去掉了曳地的飘带,而将尖角的“燕尾”加长,使两者合为一体。


裤褶的基本款式为上身穿齐膝大袖衣,下身穿肥管裤。这种服装的面料,常用较粗厚的毛布来制作。穿裤和短上襦,合称襦裤,但封建贵族必须在襦裤外加穿袍裳,只有骑马者、厮徒等从事劳动的人为了行动方便,才直接把裤露在外面。封建贵族是不得穿短衣和裤外出的。到了晋代这种习惯才有所改变。南北朝的裤有大口裤和小口裤,以大口裤为时髦,穿大口裤行动不便,故用锦带将裤管缚住,又称缚裤。


隋唐

隋唐服装都表现其开放的思想、开拓的精神,反映鲜明的时代性和强烈的民族性,襦裙是唐代妇女的主要服式。在隋代及唐初,妇女的短襦小袖,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以丝带系扎。披帛,又称“画帛”,通常轻薄的纱罗制成,印画图纹,二米以上,用时将它披搭在肩上,并盘绕于两臂之间。唐代妇女,以体态丰腴为美。裙子的宽度比隋末唐初时要肥大的多。

圆领式样很早便出现,到隋唐才盛行为官式常服。延续了唐,五代,宋,明,并对日本,高丽等国产生很大的影响。唐代男子以幞头袍衫为尚。幞头称袱头,是在汉魏幅巾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首服。唐代后,人们在幞头里面增加了一个固定的饰物,名为“巾子”。其形状各个时期不同。除巾子,幞头的两脚有许多变化,晚唐五代,已由软脚改变成左右各一的硬脚


即便是在其最盛行的唐朝,也多局限于以长安为中心的地区,以及官员,皇室成员之中,而在如吴越地区以及普通百姓之间,则以大襟右衽交领这种汉服为主。唐代官吏,除穿圆领窄袖袍衫之外,在一些重要场合,仍穿礼服。礼服的样式,多承袭隋朝旧制。圆领汉服和交领汉服一样,是汉民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盛唐以后,胡服的影响减弱,女服的样式日趋宽大。中晚唐时期一般妇女袖宽四尺以上。中晚唐的贵族礼服,一般多在重要场合穿着。穿着这种礼服,发上簪有金翠花钿,又称“钿钗礼衣”。大袖衫裙样式为大袖、对襟,佩以长裙、披帛。以纱罗作女服的衣料,是唐代服饰中的一个特点,这和当时的思想开放有密切关系。

卍ll喵喵

ZxID:58625589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5-01-30 0
— (wj宝宝) 素材搜集每月活动,每个ID仅可回复一次,多余回复无奖励,感谢参与。 (2015-02-01 09:29) —
ID:卍ll喵喵
时间:1.30
服饰详谈:中国各朝代服装特点

神话及传说时代

    传说中的上古帝王轩辕氏黄帝统一华夏部落。在他治下,政治安定,文化进步,国势强盛,有很多的发明和创作。传说黄帝的正妃嫘祖首创养蚕制丝织绢,从而发明汉服。嫘祖衣被天下,丝美中华,西周以来,奉为中华母祖,尊为先蚕。


远古时期,服饰的起源出于实用。石器时代后,人们掌握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方法,发明骨锥和骨针.从而创造原始服装。约五千年前,人们的生活日趋稳定,产生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开始用织成的麻布做衣服,后又发明饲蚕和丝纺,人们的服饰日臻完备。

夏朝

夏朝是占木德成天下,尚青色,故服饰用青色夏代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其服饰带有鲜明的宗教信仰色彩,确立的上衣下裳的形制上衣代表天,因为天在未明时为玄色,故上衣用玄色,下裳象征地,因为土地为黄色,故下裳用黄色。夏朝建立了一套以帝王的祭服——冕服为中心的服饰制度,它的形式、色彩、纹样均源于对天地的尊崇和对乾坤秩序的追求。


商朝

商朝是中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

根据众多的考古发现,这一时期的汉服基本样式已经完全成型。这一时期的服装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上衣和下裳(裙)。袖口较窄,没有扣子,在腰部束着一条宽边的腰带,肚围前再加一条像裙一样的“蔽膝”,用来遮蔽膝盖。

这个时期的织物颜色,以暖色为多,尤其以黄红为主,间有棕色和褐色,但并不等于不存在篮、绿等冷色。只是以朱砂和石黄制成的红黄二色,比其他颜色更鲜艳,渗透力也较强,所以经久不变并一直保存至今。经现代科技分析,商周时期的染织方法往往染绘并用,尤其是红、黄等正色,常在织物织好之后,再用画笔添绘。

商代的服装形式,采用的上衣下裳制,一般以小袖为多,衣服的长度大多在膝盖上下。西周以前, 上衣下裳制, 一律做成上下两截:一截穿在上身,称衣,襦是短上衣,短衣有两种,一种齐腰,一种至膝盖,襦为一般人平时所穿;一截穿在下身,称裳.衣後的裤褶,襦裙等都是这种服装的遗制.民间女子着装大体上与男装相同,唯於腰下系一围裙,长不过膝, 称为襜.。


周朝


周朝以封建制度建国,以严密的阶级制度来巩固帝国,制定一套非常详尽周密的礼仪规范社会,安定天下。服装是每个人阶级的标志,因此服装制度是立政的基础之一,规定是非常严格的。

周代服饰大致沿袭商代服制而略有变化。样式比商代略为宽松。衣袖有大小两种样式,领子通用交领右衽。不使用钮扣,一般腰间系带。


春秋战国时期诞生了一种重要的汉服---深衣。深衣是直筒式的长衫,把衣、裳连在一起包住身子,分开裁但是上下缝合,因为“被体深邃”,因而得名。深衣延续了汉服交领右衽的特点,在社会上影响很大,不论贵贱男女、文武职别,都可以穿着。裙分为曲裾和直裾两种样式,外观区别在于下身是否有围绕的线条。这一时期纺织和染色技术已经非常发达,汉服上已经出现很多繁复华丽的图案。

秦朝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秦汉时期的服饰日益讲究,着装也渐趋华丽。女装方面有作为礼服的深衣和日常之用的襦裙。深衣一改战国时期的肥大,转而形成瘦且窄的特点。裙裾长可及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走时不会露出脚裸。    
衣袖有宽窄两种形式,袖口大多镶边。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常左右交叉,领口很低,可露出里衣。劳动女子总是上穿短襦,下着长裙,腰带长垂。
主要承前朝影响,仍以袍为典型服装样式,分为曲裾和直裾两种,袖也有长短两种样式。秦代男女日常生活中的服饰形制差别不大,都是大襟窄袖,不同之处是男子的腰间系有革带,带端装有带钩;而妇女腰间只以丝带系扎。秦汉以黑色为尊贵之色,衣饰也以黑色为时尚颜色。

汉朝

汉代曲裾深衣不仅男子可穿,也是女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服式。这种服装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衣袖有宽窄两式,袖口大多镶边。衣领部分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露出里衣。 汉代窄袖紧身的绕襟深衣几经转折绕至臀部,用绸带系束,绘有精美华丽的纹样。男女均可穿着。在西汉时就出现,不能作为正式的礼服。随着服饰的日益完备,裤子形式得到改进。由于内衣的改进,曲裾绕襟深衣已属多余,至东汉以后,直裾逐渐替代深衣。


卍ll喵喵

ZxID:58625589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5-01-30 0
— (wj宝宝) 感谢参加每月活动,额外补分满20积分可以兑换一个铁血搜集勋章申请加分贴,请去http://www.paipaitxt.com/r4827256/登记。 (2015-02-01 09:23) —
ID:卍ll喵喵
时间:2015.1.30
服饰详谈:历朝历代

一、    原始服饰及其特点
    《韩非子•五蠹》:“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因此,上古时期人类的服饰在原始经济基础的条件下,人们以毛皮围系于下腹部,或许为了御寒、或许为了遮羞和装饰。不论处于何种原因,原始服装已经开始出现。由此,揭开了中国服装史的序幕。
     原始服饰及其特点.
首先,原始社会的服饰表现出明显的对天地崇拜的文化特点。
     其次,原始社会的形成了较为典型的交领、右衽、系带,上衣下裳的服饰造型。
     第三,原始社会初步形成了以五色作服,以等级为核心的冕服制度。
     第四,原始社会的服饰制作原料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向。

二、夏商周服饰及其文化特点
周朝:始于商代的上衣下裳是中国最早的衣裳制度的基本形式。上衣象征天,天未明时是玄(黑)色;下裳象征地,地是黄色。上玄下黄的服制就来源于对天地的崇拜。
到了周代,中国的冠服制度也在这一时期出现。从此,衣冠等级在服饰中有了严格的区分。根据《周礼》等书的记载,夏商周时代把“礼”分为五大类,分为祭服、朝服、军服、婚丧之服等。
    夏商周时期服饰的文化特点:
1. 夏、商、西周时期的服饰,具有实用性和审美性相结合的鲜明特征。
2. 夏、商、西周时期的服饰具有明确的等级制特点。
3. 夏、商、西周时期形成的章服制度,明显地体现出当时统治阶级“礼”与“德”以及等级制的思想观念。

三、春秋战国服饰文化
    春秋战国服饰:
      春秋战国之际,又出现一种服装,将上衣下裳合并为一体,连为一件,这种服装被称为深衣。深衣是一种上下连属的服装,制作时上下分裁,然后在腰间缝合,衣式采用短领,衣长到跟,续衽钩边。随着诸侯国那时“百家争鸣”导致到列国服饰异俗。胡服第一次被汉族人民所接受,是在公元前三百多年的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吸收东湖族及搂烦人的军人服式,废弃传统的上衣下裳。
当时裤裆不缝缀的称为“穷绔”或“绲裆绔”;将两裆缝合的称为裈,即裆裤,用了尺不裁成的短裤,称为犊鼻裈。这类合裆裤能保护大腿和臀部肌肉皮肤在骑马时少受摩擦,且不用再在裤外加裳即可外出,在服装功能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同时,也采用了胡服的腰带形式,即以皮革制成,在皮带上扎有小孔,扣,并缀有扣针,使用时将皮带穿过环扣,收紧之后以扣针固定,不仅使用方便,而且十分牢固,称之为“师比”。这是华夏主体服饰文化吸收融合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进一步提高发展的重要史例,史称“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    春秋战国时期服饰文化的特点:
   首先,服饰用料的种类趋于多样化。
   其次,服装的款式有了明显的变化,出现了“深衣”。为汉服基本款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服装色彩也有重大的变革。
   第四,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服饰哲学观。
   第五,在服饰中体现出明显的民族融合趋势。

四、秦汉服饰文化及其特点:
    秦代服饰与战国时无大差别,保中国服饰持深衣的基本形制。西汉男女服装,仍沿袭深衣形式。
秦汉服装面料仍重锦绣。绣纹多有山云鸟兽或植物花样,织锦有各种复杂的几何菱纹。秦汉时代,将阴阳五行思想渗进服色思想中。

    汉代男子的曲裾深衣。汉代的男子的服装样式,大致分为曲裾、直裾两种。曲裾,即为战国时期流行的深衣。汉代仍然沿用,但多见于西汉早期。到东汉,男子穿深衣者已经少见,一般多为直裾之衣,但并不能作为正式礼服。
    汉代曲裾深衣不仅男子可穿,同时也是女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服式,形象资料中有很多反映。这种服装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衣袖有宽窄两式,袖口大多镶边。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如穿几件衣服,每层领子必露于外,最多的达三层以上,时称“三重衣”。
    
汉代规定,百姓一律不得穿各种带颜色的服装,只能穿本色麻布。直到西汉末年(公元前13年)才允许平民服青绿之衣。对商人的禁令更严。然而在服装的样式上,似乎没有严格的制度。从出土的汉代陶俑及画像砖石来看,劳动者或束发髻、或戴小帽、巾子,也有戴斗笠的,身上穿的服装,几乎全是交领,下长至膝,衣袖窄小,腰间系巾带,脚穿靴鞋,还有不少赤足者,反映了这个时期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

秦汉时期虽不是中国服饰演变史中最瑰丽的一页,但绝对是最有力度的一页,它的很多风格都给予后世以重要影响,而它本身又是吸收外来文化具有开拓精神的一代。只有从汉代开始,中国的民族交流才开始大规模发展。中国的服饰,包括服饰质料乃至图文,才更丰富更融入多民族的文化内蕴和艺术精神。概括起来,秦汉服饰的主要特点有:
第一,服饰的种类和式样更加丰富。如头衣主要有冠、巾、冕、筓、帻、胜等;体衣则有衣、裳、裙、深衣、袍、褐、中衣、小衣、衫子、裘、皮衣等。胫衣有袴、裹衣、履等。此外,礼服、祭服和佩饰也日趋增加。
      第二,在服饰中体现出了较为严格的等级制度。主要体现在服饰的样式、色彩和佩饰的规定上。
      第三,确立较为完备的服饰制度。
      第四,纺织印染业进一步发展,开始出现制衣官吏褐组织机构。  
          
五、魏晋
魏晋是政治和经济动荡的时期,士大夫阶层形成了消极的社会风气,追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享乐主义,沉沦于颓废的生活方式,以老庄、佛道思想为时尚,这种风气也直接反映在人们的衣冠服饰上。最有代表性的是当时的“竹林七贤”。宽衣博带是这时期的流行服饰。男子穿衣敞胸露臂,衣服披肩,追求轻松、自然、随意;女子服饰则长裙拖地,大袖翩翩,饰带层层叠叠,优雅而飘逸。

六、南北朝
十六国南北朝时期,中原出现了多民族杂居的生活状态。他们互相学习交流,另一方面也改变了单一的文化和生活习俗;汉族穿著胡服(特点是紧身、圆领、开叉)成为时尚。少数民族服饰受汉朝典章礼仪影响,穿起了汉族服装。鲜卑族北魏迁都洛阳后推行华化政策,使秦汉以来冠服旧制得以赓续。

七、隋唐五代
隋唐时期,唐代纹样不仅继承了传统,而且吸收了西方艺术形式。加上对外开放、丝绸之路重开,中西结合,使唐朝服饰华丽清新。隋代女子穿窄合身的圆领或交领短衣,高腰拖地的长裙,腰上还系着两条飘带。

八、唐朝服饰
唐高祖李渊于621年正式颁布东舆衣服之令,对皇帝、皇后、群臣百官、命妇、土庶等各级各等人士的衣着、色彩、佩带诸方面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唐朝的衣冠制度正式确立。
例如唐朝对服饰色彩规定:黄色只有皇帝和皇室亲臣、贵臣才可穿用,他人穿用则为犯罪,因此黄色为皇权的特殊象征。另外,还以服装的颜色区分官职品级:三品以上服紫色,五品以上服朱色,六品为绿色,七品为青色。
唐朝女子服饰:
唐代的妇女服饰,是历代中的佼佼者。衣料质地考究,造型雍容华贵,装扮配饰富丽堂皇。
唐都长安不仅是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与朝鲜、日本、波斯等国贸易、文化交流频繁。唐朝服饰形成了独特的开放浪漫风格。袒胸、裸臂、披纱、大袖、长裙是唐代妇女最典型着装形象
唐朝年轻女子不受保守传统的约束,她们不仅可以穿袒露胸臂的宽领服装,甚至穿上胡服男装,在街上策马扬鞭,政府和社会还允许女性享有选择配偶和离婚的自由。
      唐代的女装主要是衫、裙、帔,还有短袖半臂衫(套穿在长衫外面)。最时兴的女子衣着是襦裙,即短上衣加长裙,裙腰以绸带高系,几乎及腋下。

九、宋代服饰
宋朝统治者注重文治,竭力推崇程朱理学,把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作为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根据加以倡导,其目的在于去掉人们的任何反抗意识。这种理学观点影响到人们的着装,使宋朝的服装一改唐朝服饰旷达华贵,恢弘大气的特点,服装造型封闭,颜色严肃淡雅,色调趋于单一。
宋代的女装是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长裙,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对襟的长袖小褙子,很像现在的背心,褙子的领口和前襟,都绣上漂亮的花边。受封建礼教的影响,宋出现了缠足陋习,称“裹小脚”。
      宋代的男装大体上沿袭唐代样式,一般百姓多穿交领或圆领的长袍,做事的时候就把衣服往上塞在腰带上,衣服是黑白两种颜色。

十、元代服饰
元朝是蒙古族入关统治中原的时代,所以元朝的服饰也比较特别。蒙古人多把额上的头发弄成一小绺,像个桃子,其他的就编成两条辫子,再绕成两个大环垂在耳朵后面,头上戴笠子帽。元代人的衣服主要是「质孙服」是较短的长袍,比较紧、比较窄,在腰部有很多衣褶,这种衣服很方便骑射。元代的服饰既推行其本族制度又承袭汉制,如皇帝及高官的服饰仿照先秦时代的古制而成。
元代的贵族妇女,常戴着一顶高高长长,看起来很奇怪的帽子。她们穿的袍子,宽大而且长,走起路来很不方便,常常要两个婢女在后面帮她们拉着袍角,一般的平民妇女,多是穿黑色的袍子。

十一、明朝服饰
朱元璋称帝后,为了恢复汉族的礼仪,便制定了以周汉、唐宋为准则的新服饰制度。以袍衫为主要服饰,而官员则以补服为常服,头戴乌纱帽,身穿圆领衫。所谓补服,是指在袍衫前有一块方形刺绣图案的官服,文官图为飞禽,武官图为猛兽。用袍衫颜色和图案的分别来区分官阶品位。平常穿的圆领袍衫则凭衣服长短和袖子大小区分身份,长大者为尊。
明代官服中最具特点的是乌纱帽,乌纱帽翅因戴者官职、身份不同而各异。其形制前低后高,两旁各插一翅,通体皆圆。帽内另用网巾以束发。
      明朝的儒生文士男子服饰,大多穿圆领或斜领的青布直身的宽袖长衣,头戴四方平定巾。
明代的贵妇多是穿红色大袖的袍子,一般妇女只能穿一些浅淡的颜色。裙子宽大,样式很多。

十二、清朝服饰
满族入关后,强迫汉人穿满人服装,渐渐形成了一套有别于明代的服饰体系。清朝是我国服装史上改变最大的一个朝代,清代是个满汉文化交融的时代,尤其是服装文化,也是在进入中原后,保留原有服装传统最多的非汉族王朝。
满服改变了几千年来形成的中国古代服饰的基本形式,清服是中国古服与近代服的交接点,它的存在是以后发展到近代男士的马褂长袍、女士的旗袍的前提。  
     清朝男子服饰:
长袍马褂是清朝男子最常穿的服饰。马褂是穿在长袍外面的短褂子,长度只到腰际,袖仅掩肘,短衣短袖便于骑马,所以叫“马褂”。平日所戴的便帽就是瓜皮小帽,颜色是外面黑,里面红。
清朝女子服饰:
妇女服饰在清代可谓满、汉服饰并存。满族妇女以旗袍为主,旗袍衣身修长,衣袖短窄,与历时数千年的宽袍大袖拖裙盛冠,潇洒富丽,纤细柔弱的中国服装形成鲜明的对比。旗装以它用料节省,制作简便和穿着方便,取代了古代的衣裙,这是后人易于接受的主要原因。
清朝汉族妇女服饰:
清军入关后,清朝统治者强制推行其满族的发型和服装样式。这种民族压迫政策激起汉族人民的强烈反抗。为缓和汉族人民的反抗斗争,清朝不得不实行“男从女不从”等十从十不从的政策,即对汉族男子严格要求遵从满族服制,而汉族妇女服饰仍沿用明朝服装形制。



(我是不会告诉你这是抄的的)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2 条评分 派派币 +85
琴云

ZxID:10173820


等级: 派派文编
当神已无能为力,那便是魔渡众生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5-01-30 0
— (wj宝宝) 感谢参加每月活动,额外补分满20积分可以兑换一个加分贴,兑换加分贴后抵消,不能再算普通贴。 (2015-02-01 09:33) —
1.【每月活动】南宋服饰
http://www.paipai.fm/r5889911/
2.【每月活动】秦朝服饰谈
http://www.paipai.fm/r5889912/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2 条评分 派派币 +310

qq797c7

ZxID:51760365


等级: 热心会员
时间会冲刷一切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5-01-21 0
ID:qq797c7
时间:2015.1.21
服饰详谈:汉服
先说几句自己想说的话,许多人都以为汉族没有民族服装,甚至有人羡慕少数民族、日本民族、朝鲜民族拥有美丽的传统服装,曾一度,中山装、旗袍都曾做为国服,但不是所有国人都接受。这是一个现代社会,我们也是现代人,我希望国家能复兴汉服,不是为了回到过去,不是复古,是为了找回我们民族曾经美丽的东西。如果有一天我走在大街上,人们不会用奇怪地目光看着我,并且通过汉服,就能知道我们是中国人。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 ,源自黄帝制冕服 。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成为神道设教的一部分。 因此后来各个华夏朝代均宗周法汉以继承汉衣冠为国家大事 ,于是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舆服志。“黄帝、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 ,是说上衣下裳的形制是取天意而定,是神圣的 。汉服还通过华夏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2 条评分 派派币 +81
我爱贵贵

ZxID:10510582


等级: 热心会员
向往成为妖孽的人生
举报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5-01-20 0
— (wj宝宝) 感谢参加每月活动,额外补分满20积分可以兑换一个铁血搜集勋章申请加分贴,请去http://www.paipaitxt.com/r4827256/登记。 (2015-02-01 09:23) —
ID:我爱贵贵
时间:1.20
服饰详谈:春秋战国服饰
这时深衣和胡服开始推广。深衣将过去上下不相连的衣裳连属在一起,所以叫
深衣。它的下摆不开衩口,而是将衣襟接长,向后拥掩,即所谓“续衽钩边”。深衣在战国时相当流行,周王室及赵、中山、秦、齐等国的遗物中,均曾发现穿深衣的人物形象。楚墓出土木俑的深衣,细部结构表现得更为明确。短袖衣是楚服的一项特征。江陵马山 1号楚墓曾出短袖的“衣”,衣即衣,据《说文》的解释,这是一种短衣。根据曾侯乙编钟之钟金人的服装看,应即短袖之衣。

胡服主要指衣裤式的服装,尤以着长裤为特点,是中国北方草原民族的服装。为骑马方便,他们多穿较窄的上衣、长裤和靴。这种服制据《史记·赵世家》说,是赵武灵王首先用来装备赵国军队的。山西长治分水岭所出铜武士像,上身穿矩领直襟上衣,下身着长裤,腰系绦带,佩剑,正是采用胡服的赵国战士的形象。

“胡服之制,冠则惠文,带则贝带,履则靴,裤则上褶下裤....... 自战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裤褶传人中国,历代皆以为戎服,或用其冠,或用其履,或用其衣服及带,或三者全用,晋代民间,始偶用之。南北朝之世,北朝以胡服定为常服,南朝系汉族,仍为戎服,比及隋唐,帝王定为田猎之服,或上下公服,民间则为时服流风最盛。溯其由传人以至兴盛,由军用以至民服,历史悠长,变化复杂,王(国维)氏《胡服考》言之最详,不赘。唯唐代胡服,何以特盛,向来无人研究,王氏所考,亦未提及。依愚所见,不外以下三因:(1>唐代胡人,杂居内地,为数众多;(2)贵族阶级,废古之席坐,而为胡人倚坐;(3)朝臣侍从,弃车而尚骑马。


胡服之中,有所谓半臂者。古称半臂,今言马褂。《说文》无褂字,《玉篇》
亦无之,恐即卦字,褂卦皆从圭得声,俗作褂,但不能作“挂”或“挂”。无袖或半臂之衣,皆为胡服,《罪唯录·冠服志》云:“历朝挎褶,戎服也,袖短,或无袖而衣中断,下有横摺,又下有竖摺。若袖长,则为曳撒,或腰中间断,以一线道横之,谓之程子衣,无线道,谓之道袍。”

似此裤褶,又变为胡服总名。凡无袖、短袖、长袖之衣,与腰中间有线道横截或无线道横截之袍,皆可称为裤褶,因而今所论之半臂,其为胡服,决无问题。至其形制,宋曾三异《同话录》“貉袖”条述之最详:

“近岁衣制,有一种如旋袄,长不过腰,两袖仅掩肘,以最厚之帛为之,仍用夹裹,或其中用绵者,以紫皂缘之,名日貉袖,闻之起于御马苑圉人,短前后襟者,坐鞍上不妨脱,着短袖者以其便于控驭耳。”长不过腰,两袖仅掩肘,缘边用紫皂布,有夹衣,亦有绵衣,显然为半臂制度。以其短前后襟,坐鞍上不妨脱,故亦可称为马褂,马褂即对襟衣。明清之制犹然。《日知录》卷二十八《对襟衣》所谓:“太祖实录洪武二十六年三月禁,官民步卒人等,服对襟衣,唯骑马许服,以便于乘马故也。”是也。”(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2 条评分 派派币 +85
一个人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他计较的少!
天广、不如心宽!
沐君芊

ZxID:20542791


举报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5-01-17 0
— (wj宝宝) 感谢参加每月活动,额外补分满20积分可以兑换一个加分贴,兑换加分贴后抵消,不能再算普通贴。 (2015-01-18 21:18) —
ID:沐君芊
时间:117
主题帖链接:
【每月活动】清代服饰
http://www.paipai.fm/r5889910/
【每月活动】唐朝服饰谈
http://www.paipai.fm/r5889909/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3 条评分 派派币 +320
小驴280

ZxID:10510340


等级: 热心会员
若爱,请深爱;放弃,请彻底;等待,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微博,http://weibo.com/u/2106077695, ..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5-01-14 0
— (wj宝宝) 感谢参加每月活动,额外补分满20积分可以兑换一个铁血搜集勋章申请加分贴,请去http://www.paipaitxt.com/r4827256/登记。 (2015-02-01 09:23) —
ID:小驴280
时间:1-14
服饰详谈
清代满汉女子服饰特征
清代的满汉文化在冲突和融合中,妇女服装得到相对宽松的环境,“十从十不从”,中的“男从女不从”一款,使满汉两种妇女服饰并存了二百余年,期间也有过相互吸纳的过程,至后期则陶冶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典型服装。
  
中国地域广阔南北去万里,东西名族异趣。其中满族多居北方,汉族漫居全国,城乡有别,贫富悬殊,所以清代妇女服装尤为繁华。满族大体一致,汉族则相距甚远。

满族女子的服饰特征是:汉族妇女在康熙、雍正时期还保留明代款式,时兴小袖衣和长裙;乾隆以后,衣服渐肥渐短,袖口日宽,再加云肩,花样翻新无可底止;到晚清时都市妇女已去裙着裤,衣上镶花边、滚牙子,一衣之贵大都花在这上面。满足女子的发饰多为平发髻,又称一字头、两把头。法式实在头顶左右横梳二平髻,两髻中间有铁丝做的架子,头发盘与架子上。顶部平行为“一”字,两侧下垂不过额髻,之后在两髻之间横插一扁方;满族服装的袍为长袍,下可掩足,右衽,袖口平而博大、袖端、衣襟、衣裾镶有各色边缘,领有低又高,无领则以围巾绕颈。袍身处较宽大,后渐趋狭窄。袍外有时加坎肩或马褂,皆饰有多条彩色边缘。满族妇女有一种鞋叫做骑鞋,骑鞋是一种高跟鞋,高跟固定在交心部位,上大小小,高位两寸,状如马蹄的为马蹄鞋,花盆的称谓花盆鞋。木跟以白布包裹。其中满族旗袍,骑鞋和旗髻一起穿着。
清初汉族妇女服装承明代样式,后来受满族妇女服装影响,发生变化,吸引满族服装的优质因素,保留传统汉服样式,而形成清代汉族女子的服装特点。汉族女装服饰特征: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於其他民族的服饰。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
(襦,即短衣)等类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著。普
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著短衣,下穿长裤。 配饰  
头饰是汉族服饰的重要部分之一。古代汉族男女成年之后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以笄固定。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样。女子发髻也可梳成各种式样,并在发髻上佩带珠花、步摇等各种饰物。鬓发两侧饰博鬓,也有戴帷帽、盖头的。汉族女子以上身着袄、衫、下身束裙为主。袄有大袄小袄之分,小袄内穿,大袄外穿,袄多为右衽大襟,衣长至膝或更下,后渐大至清末有复短小,露出内衣。裙为长裙,系于上衣之内。清初尚百褶裙和月华群,前者用整幅缎子打折成百褶,后者为彩色衣料拼缝,一褶之内,五彩纷呈,如月光照映。后又有碳墨群,以浅色面料用弹墨工艺印上小花,淡雅而有风致。在往后则有凤尾裙,在缎带上绣花,两边绣金线,在拼合相连,宛如凤尾。还有不穿裙而着裤的。裤长齐足,裤脚宽大,裤口上镶边,裤口绣有花纹或镶彩条与袄相映衬。还有背心是汉女秋冬时常穿的,罩袄外,有夹、棉、皮三种,衣长至膝,可掩袄衫,衣边也有镶边,衣低多为深色衣料如深蓝,青等色.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2 条评分 派派币 +85
The more you give,the more you receive.微博,http://weibo.com/u/2106077695,求粉
titwu

ZxID:10879638


等级: 热心会员
人生苦短,无梦难活。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5-01-11 0
— (wj宝宝) 感谢参加每月活动,额外补分满20积分可以兑换一个铁血搜集勋章申请加分贴,请去http://www.paipaitxt.com/r4827256/登记。 (2015-02-01 09:23) —
ID:titwu
时间:1-11
服饰详谈:   
宋朝的服饰
宋朝,政治上虽然开放民主, "但由于程朱理学"的思想禁锢,和对外政策的妥协退让 --服饰文化不再艳丽奢华,而是简洁质朴。
一、宋朝服饰的特点: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
在服装的设计方面,襦衣、褙子的"遮掩"功能加强,一切的"张狂"刹时都收敛了许多。宋时不论权贵的皇亲国戚,还是一般的百姓,都爱穿着直领, 对襟的背子,因为既舒适得体,捷又显得典雅大方。
二、宋朝服饰的发展
宋代的服装,其服色、服式多承袭唐代。只是与传统的溶合做得更好、更自然,给人的感觉是恢复中国的风格。
宋朝时候的服饰宋朝的男装大体上沿袭唐代样式,一般百姓多穿交领或圆领的长袍,做事的时候就把衣服往上塞在腰带上,衣服是黑白两种颜色。
当时退休的官员、士大夫多穿一种叫做「直裰」的对襟长衫,袖子大大的,袖口、领口、衫角都镶有黑边,头上再戴一顶方桶形的帽子,叫做「东坡巾」。
三、宋朝服饰的种类:宋代服装分三种,一为自皇后、贵妃至各级命妇所用的"公服",一为平民百姓所用的吉凶服称"礼服";一为日常所用的常服。宋代官服大部分是沿袭初唐。在北宋初年因服饰没有定制,又受外来影响,所以曾出现过着"毡笠"、"钩(敦下+土)"(袜[衣旁+夸])的契丹服,人们称它为奇装异服。宋代官家服饰普遍十分奢侈,民家着装也很讲究。宋太祖三年(乾德年间)规定宫内妇女的服色要随大夫变化,还规定庶民百姓不得采用绫缣五色华衣。到仁宗、英宗、神宗直至政和七年时期,官府提倡改良服饰,而且更趋奢华。对于这些规定民间庶民置若罔闻,绫缣锦绣任意服用。一些京城的贵族闺阁们,还别出心裁地设计出许多种装扮方法,追求出新与别致。不但衣料选择考究,而且梳妆也很特别,有的梳大方额,有的扎发垂肩,有的云光巧额鬓撑金凤,贫者还有用剪纸装饰头发,身上抹香,足履绣花等。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2 条评分 派派币 +85
可爱喵

ZxID:8297523


等级: 热心会员
愿在乎的人平安幸福~~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5-01-06 0
— (wj宝宝) 感谢参加每月活动,额外补分满20积分可以兑换一个铁血搜集勋章申请加分贴,请去http://www.paipaitxt.com/r4827256/登记。 (2015-02-01 09:23) —
ID:可爱喵
时间:1-6
服饰详谈:
元朝服饰特点:
               元代是由蒙古人统治,所以元代的服饰也有些特别的。元代是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时代,服装服饰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蒙古人一般都把额上的头发弄成一小绺,像个桃子,其他的就编成两条辫子,再绕成两个大环垂在耳朵后面,头上戴笠子帽。元代人的衣服主要是“质孙服”是较短的长袍,比较紧、比较窄,在腰部有很多衣褶,这种衣服比较方便上马下马的。这个时代的服装以长袍为主。官员和士庶的日常服装多为窄袖长袍。另外,在元代大宴活动中,天子百官要穿统一颜色的服装,称为“质孙服”,据古籍记载,天子的质孙服款式繁多,冬服有11种,夏服有15种。元代的贵族妇女,常戴着一顶高高长长,看起来很奇怪的帽子,这种帽子叫做“罟罟冠”。她们穿的袍子,宽大而且长,走起路来很不方便,常常要两个婢女在后面帮她们拉着袍角,一般的平民妇女,多是穿黑色的袍子。
这是贵族妇女的服饰~~
    元朝的官服第一要讲究颜色,是清一色的,所以叫“一色服”。在元代,质孙衣初为皇帝专用,后成百官、侍卫礼服。《元史·舆服志一》:“质孙,汉言一色服也,内庭大宴则服之.冬夏之服不同,然无定制.凡勋戚大臣近侍,赐则服之。”在吸收汉族服制的同时,详尽制订等同国法的朝仪服色,从至元八年八月庆贺天寿圣节开始正式使用,“粲然其有章,秩然其有序.”冠服车舆“大抵参酌古今,随时损益,兼存国制,用备仪文。”自隋唐始,黄色与帝王服饰相关联,据《旧唐书·舆服志》载“禁士庶小得以赤黄为衣服杂饰”,元代曾明令“庶人不得服赭黄”(《元史 舆服志》)。看来,元朝蒙古皇帝也经常穿黄色御服,但并不是死穿黄色。所谓“一色服”,指的是一次赴宴穿一种颜色的服装,皇帝和百官有13种颜色的服饰元朝的官员服饰,基本依照汉族服装,"幞头,制以漆纱,展其双脚"就是我们常说的乌纱帽.貌似元代的服装也蛮多啊~~
这是官员的服饰~~
    元朝地域比较辽阔,种族混杂,各种文化交相辉映,既有农耕文化,也有草原文化,既有中土文化,又有西亚伊斯兰文化,欧洲基督教文化,这就造成了元朝服饰的多样化。
      元代服装,是长袍为主。男子的公服多从汉族习俗,“制以罗,大袖,盘领,右衽”。其职位级别,在服装的颜色及纹样上表示。公服之冠,皆用幞头,制以漆纱,展其双脚, 
      妇女梳髻,髻上插有发饰,耳垂挂有耳饰,身穿窄袖短襦,下穿曳地长裙,在腰的左侧,还垂有一条绶带,带上打有一结。  
元代平民百姓服饰 元代汉族平民百姓多用巾裹头,无一定格式。
这是老百姓的服饰图片~~
再来介绍一下元代杂剧,白朴的《墙头马上》全名《裴少俊墙头马上》,
,与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合称为“元代四大爱情剧”。
元朝白朴所著的《墙头马上》,是一部具有浓厚喜剧色彩的爱情戏。属于杂曲之中的言情。
此剧的素材,源于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一诗。白诗记述一个婚姻悲剧故事:一个女子爱上了一位男子,同居了五六年,但被家长认为“聘则为妻奔则妾”,逐出家门。在 “始乱终弃”的社会风气中,白居易对这不幸的女子给予同情,并对世人提出 “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的告诫。白朴在戏中所写的内容,大致与《井底引银瓶》一诗相同,但它表现的思想倾向,则与原诗迥异。整个剧本,
洋溢着火热的激情。它描绘女子大胆地追求爱情,勇敢地向封建家长挑战,成为一曲歌颂婚姻自由的赞歌。
关汉卿是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
【中吕】古调石榴花
朝代:元代
作者:关汉卿
原文:
闺思
颠狂柳絮扑帘飞,绿暗红稀。垂杨影里杜鹃啼,一弄儿断送了春归。牡丹亭畔人寂静,恼芳心似醉如痴。恹恹为他成病也,松金钏,褪罗衣。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2 条评分 派派币 +85

月华如昼。

ZxID:10434496

等级: 热心会员
不结伴的旅行者。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5-01-02 0
— (wj宝宝) 感谢参加每月活动,额外补分满20积分可以兑换一个铁血搜集勋章申请加分贴,请去http://www.paipaitxt.com/r4827256/登记。 (2015-02-01 09:23) —
ID:月华如昼。
时间:1.2
服饰详谈:
<明代服饰纹样中的吉祥图案>

    装饰纹样要求美与内容吉利的统一,是我国服饰艺术的特色。宋元以来,随着理学的发展,在装饰艺术领域反映意(天哪)识形态的倾向性越来越强化,社会的政(天哪)治伦理观念,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宗教观念都与装饰纹样的形象结合起来,表现某种特定的含义,几乎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后来图案界就把它们叫作"吉祥图案"。吉祥图案利用象征、寓意、比拟、表号、谐意、文字等方法,以表达它的思想含义。

1.象征

就是根据某些花草果木的生态、形状、色彩、功用等特点,表现特定的思想。例如石榴内多子实,象征多子。牡丹花型丰满色彩娇艳,被诗人称为"国色天香","花中之王","花中富贵",故象征富贵。葫芦和瓜瓞(小瓜为瓞)、葡萄、藤蔓不断生长,不断开花结果,象征长盛不衰子孙繁衍。灵芝可以配药,久服有健身作用,象征长寿。明嘉靖皇帝派人访寻灵芝,陕西户县人王金贡献一座由一百八十多颗灵芝装成的芝山,名仙应万年芝,受嘉靖皇帝恩赏,后来王金封官加爵,又继续进献灵芝,最后用灵芝配龙涎香放银器中献给嘉靖皇帝,嘉靖皇帝中毒身亡,王金也被砍头。明代丝绸纹样中灵芝纹用得很多,因灵芝形状像如意,又象征长寿。

2.寓意

借某些题材寄寓某种特定的含义,寓意必须使人理会,故多与民俗或文学典故有关。如莲花在佛教中是清净纯洁的象征,王茂叔爱莲,因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故莲花当做纯洁的象征。晋朝葛洪在《抱朴子》中说,"菊花长期服用能清心明目,可长寿"。《名山记》说,"道士朱孺子,在吴末入王笥山,服用菊花,后来升天"。故菊花也寓意长寿。晋陶渊明种菊东篱,故喻菊花为隐逸。传说王母种桃,三千年结果,吃了可以极寿,故桃子寓意长寿。《汉武内传》记载,汉武帝时,东方朔为了长寿,三次偷食王母的仙桃。

3.比拟

赋予某种题材以拟人化的性格。如梅花在一年中开花最早,被称为花中状元。梅花枝干孤高挺秀,不畏寒冷,故又把梅花比拟文人清高。南宋马远把梅花、松、竹与《论语·季氏》的"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联系起来,作松竹梅《岁寒三友图》,后三友图在装饰纹样中普遍流行。并蒂莲花则比拟爱情忠贞。明定陵孝靖皇后棺曾出土喜字并蒂莲织金妆花缎。

4.表号

以某些事物作某种特定意义的记号,如把萱草称为宜男草、忘忧草,是母亲的表号。佛教的八种法器宝轮、宝螺、宝伞、宝盖、宝花、宝罐、宝鱼、盘肠是吉祥的表号,称为"八吉祥"等。

5.谐音

借用某些事物的名称组合成同音词表达吉祥含义。如用玉兰、海棠、牡丹谐音玉棠富贵。灵芝、水仙、菊花谐音灵仙祝寿。用五个葫芦与四个海螺谐音五湖四海等等。

6.文字

如卍字、寿字、福字、喜字都是明代服饰纹样中常用,还有"百事大吉祥如意"七字作循环连续排列,可读成百事大吉,吉祥如意,百事如意,百事如意大吉祥等。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2 条评分 派派币 +85
不结伴的旅行者。
君唐

ZxID:11337967

等级: 热心会员
配偶: 包子瞳。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5-01-01 0
ID:君唐
时间:1.1
服饰详谈:
唐朝服饰由于唐朝采取开放政策,对西域、吐蕃的服饰兼收并蓄,因而“浑脱帽”、“时世妆”得以流行。这就是中国古代服饰史上的第三次大变革。与前两次服饰大变革所不同的是,这一次的服饰大交流是由南北走向向东西方向流动。冠服制度是封建社会权力等级的象征,作为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精神支柱的儒学,则把恪守祖先成法作为忠孝之本,强调衣冠制度必须遵循古法,特别是作为大礼服的祭服和朝服,不能背弃先王遗制,故称法服;它具有很大的保守性和封闭性。宫廷日常服装称为常服,常服具有时代的特征。唐高祖李渊(公元618年至636年)于武德七年(公元624年)颁布新律令,即著名的“武德令”,其中包括服装的律令,计有天子之服十四、皇后之服三、皇太子之服六、太子妃之服三、群臣之服二十二、命妇之服六。内容基本因袭隋朝旧制,天子的14种服装为大裘冕、衮冕、鷩冕、毳冕、絺冕、玄冕、通天冠、缁布冠、武弁、弁服、黑介帻、白纱帽、平巾帻、白恰。皇太子的六种服装有衮冕、远游冠、公服、乌纱帽、弁服、平巾帻。群臣的22种服装有衮冕、鷩冕、毳冕、絺冕、玄冕、平冕、爵冕、武弁、弁服、进贤冠、远游冠、法冠(獬豸冠)、高山冠(侧注冠)、委貌冠(与皮弁同制)、却非冠、平巾帻、黑介帻、介帻、平巾绿帻、具服(朝服)、从省服(公服)、婚服;皇后的三种服装有袆衣、鞠衣、钿钗襢衣;皇太子妃的三种服装有褕翟、鞠衣、钿钗礼衣。
唐朝服饰唐代服饰之所以绚丽多彩,有诸多因素,首先是在隋代奠定了基础。隋王朝统治年代虽短,但丝织业有长足的发展。文献中记隋炀帝“盛冠服以饰其奸”,他不仅使臣下嫔妃着华丽衣冠,甚至连出游运河时大船纤绳均传为丝绸所制,两岸树木以绿丝饰其柳,以彩丝绸扎其花,足以见丝绸产量之惊人。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80
[img]/img]
1314117

ZxID:10253513

等级: 热心会员
不忘初心。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5-01-01 0
— (wj宝宝) 感谢参加每月活动,额外补分满20积分可以兑换一个铁血搜集勋章申请加分贴,请去http://www.paipaitxt.com/r4827256/登记。 (2015-02-01 09:24) —
ID:1314117
时间:1.1
服饰详谈:唐朝服饰特点
由隋入唐,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到全盛时期,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达,生产和纺织技术的进步,对外交往的频繁等促使服饰空前繁荣,服装款式、色彩、图案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而这一时期的女子服饰,可谓中国服装中最为精彩的 篇章,其冠服之丰美华丽,妆饰之奇异纷繁,都令人目不暇接。大唐二百余年的女子服饰形象,可主要分为襦裙服、男装、胡服三种配套服饰。
唐朝服饰由于唐朝采取开放政策,对西域、吐蕃的服饰兼收并蓄,因而“浑脱帽”、“时世妆”得以流行。这就是中国古代服饰史上的第三次大变革。与前两次服饰大变革所不同的是,这一次的服饰大交流是由南北走向向东西方向流动。冠服制度是封建社会权力等级的象征,作为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精神支柱的儒学,则把恪守祖先成法作为忠孝之本,强调衣冠制度必须遵循古法,特别是作为大礼服的祭服和朝服,不能背弃先王遗制,故称法服;它具有很大的保守性和封闭性。宫廷日常服装称为常服,常服具有时代的特征。唐高祖李渊(公元618年至636年)于武德七年(公元624年)颁布新律令,即著名的“武德令”,其中包括服装的律令,计有天子之服十四、皇后之服三、皇太子之服六、太子妃之服三、群臣之服二十二、命妇之服六。内容基本因袭隋朝旧制,天子的14种服装为大裘冕、衮冕、鷩冕、毳冕、絺冕、玄冕、通天冠、缁布冠、武弁、弁服、黑介帻、白纱帽、平巾帻、白恰。皇太子的六种服装有衮冕、远游冠、公服、乌纱帽、弁服、平巾帻。群臣的22种服装有衮冕、鷩冕、毳冕、絺冕、玄冕、平冕、爵冕、武弁、弁服、进贤冠、远游冠、法冠(獬豸冠)、高山冠(侧注冠)、委貌冠(与皮弁同制)、却非冠、平巾帻、黑介帻、介帻、平巾绿帻、具服(朝服)、从省服(公服)、婚服;皇后的三种服装有袆衣、鞠衣、钿钗襢衣;皇太子妃的三种服装有褕翟、鞠衣、钿钗礼衣。
唐朝服饰唐代服饰之所以绚丽多彩,有诸多因素,首先是在隋代奠定了基础。隋王朝统治年代虽短,但丝织业有长足的发展。文献中记隋炀帝“盛冠服以饰其奸”,他不仅使臣下嫔妃着华丽衣冠,甚至连出游运河时大船纤绳均传为丝绸所制,两岸树木以绿丝饰其柳,以彩丝绸扎其花,足以见丝绸产量之惊人。
唐代官吏服装大致可分两类,一类为祭祀与重大政事活动的服装(祭服或朝服);一类为比较普通的工作与社交活动的服装(公服或常服)。
凡是从祭的祭服和参加重大政事活动的朝服(又称具服)、制度与隋朝基本相同,而形式上比隋朝更富丽华美;一般场合所穿的公服(又称从省服)和平时燕居的生活服装常服(又称讌服),则吸收了南北朝以来在华夏地区已经流行的胡服、特别是西北鲜卑民族服装以及中亚地区国家服装的某些成分,使之与华夏传统服装相结合,创制了具有唐代特色的服装新形式。其中像缺胯袍、〓裆、半臂、〓衣、大口裤等都是例子。缺胯袍就是直裾,左右开衩式的长袍,又称四〓(音撰,衣缘也)衫,它可以和幞头、革带、长靿靴配套,成为唐代男子的主要服装形式。
唐代官服发展了古代深衣制的传统形式,于领座、袖口、衣裾边缘加贴边,衣服前后身都是直裁的,在前后襟下缘各用一整幅布横接成横襕,腰部用革带紧束,衣袖分直袖式和宽袖式两种,窄紧直袖的称为〓衣,《释名》说它“言袖夹直,形如沟也。”这种款式便于活动。宽袖大裾的款式则可表现潇洒华贵的风度,称圆领衫、袍,上自帝皇、下至厮役都可以穿。幞头、圆领、革带、长靿靴配套的服式,一直流传到明代。
唐朝服饰襦裙服系指唐代女子上穿短襦或衫,下着长裙,佩披帛,加半臂(即短袖)的传统装束。唐女襦裙装在接受外来服饰影响下,取其神而保留了自我的原形,于是襦裙装成为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服装史中最为精彩而又动人的一种配套装束了。襦,一般只长到腰,很短,是唐代女服的特点。与此相近的衫,却长至胯或更长。唐女的襦、衫等上衣是各个阶层的常服。元稹诗句“藕丝衫子藕丝裙”,张佑诗句“鸳鸯绣带抛何处,孔雀罗衫付阿谁”,欧阳炯诗句“红袖女郎相引去”。从这些诗句看,唐代女子着襦、衫已非常普遍,而且喜欢红,浅红或淡赭,浅绿等色,并加上“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的金银彩绣为饰,外观更是美不可言。襦的领口常有变化,襦衫领型有:圆领、方领、直领和鸡心领等。
盛唐时代有袒领,即领口开得很低,早期只在宫廷嫔妃、歌舞伎者间流行,后来连豪门贵妇也予以垂青,从唐墓门石刻画和大量陶制女俑来看,袒领流行开来,或许已经遍及黎庶,因而当时艺术形象中出现的袒领女装形象为数实在不少。裙,唐代妇女下裳为裙。这是当时女子非常重视的下裳形式。制裙面料多为丝织品,但用料有多少之别,通常以多幅为佳。裙腰上提高度,有些可以掩胸,下身仅着抹胸,外披纱罗衫,致使上身肌肤隐隐显露。如周昉《簪花仕女图》,以及周濆“惯束罗衫半露胸”等诗、画即描绘这种装束,这是中国古代女装中最大胆的一种,足以想见当时思想开放的程度。唐代裙的质料、色彩和样式均大大超过前代,可谓群芳争艳,瑰丽多姿。如唐诗中所涉及的诸多裙式有:“上仙初着翠霞裙”,“荷叶罗裙一色裁”、“两人抬起隐花裙”、“竹叶裙”、“碧纱裙”、“新换霓裳月色裙”等。
  唐代裙色多彩,可以尽如人所好,多为深红、杏黄、绛紫、月青、青绿。其中尤以石榴色流行时间最长。李白有“眉欺杨柳叶,裙妒石榴花。”万楚五有“眉黛夺得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其流行范围之广,从《燕京五月歌》中可见,“石榴花开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云,千门万户买不尽,剩将女儿染红裙。”石榴裙最大的特点,是裙束较高,上披短小襦衣,两者宽窄长短形成鲜明对比。这种上衣下裙的“唐装”,是对前代服装的继承、发展和完善。从整体效果看,上衣短小而裙长曳地,使体态显得苗条和修长。
唐朝服饰唐朝还流行女子穿“胡服”。“胡服”就是西域人的服装。腰带形式也深受胡服影响。在此以前,人们的腰饰是以金银铜铁,这时候流行系“蹀躞带”,带上有金饰,并扣有短而小的小带以作系物之用。这种腰带服用最盛是在唐代,以后延用一直至北宋年代。盛唐以后,胡服的影响逐渐减弱,女服的样式日趋宽大。到了中晚唐时期,这种特点更加明显,一般妇女服装,袖宽往往四尺以上。中晚唐的贵族礼服,一般多在重要场合穿着,穿着这种礼服,发上还簪有金翠花钿,所以又称“钿钗礼衣”。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2 条评分 派派币 +85
沐觅谨。

ZxID:17938529


等级: 内阁元老
我是沐沐!(墓薏)番外不补。  生日:1.21,周年5.13,结拜6.20,结拜:8.18,结婚: ..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5-01-01 0
先占楼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