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要知道的北京故宫十大镇宫之宝~~~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7391 回复:16

[其他] 你所要知道的北京故宫十大镇宫之宝~~~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edith333

ZxID:8451377


等级: 热心会员
E?U?O | 忆你我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9 0
你所要知道的北京故宫十大镇宫之宝~~~
[color=#FF9900][size=3]宫廷之宝乾隆款金瓯永固杯[/size][/color]
      乾隆款金瓯永固杯为故宫宫廷文物的代表作。高12.5厘米,口径8厘米,足高5厘米,口边刻有回纹。根据清“内务府活计档”记载,乾隆皇帝对此杯的制作十分重视,不仅调用内库黄金、珍珠、宝石等珍贵材料,而且精工细作,曾多次修改,直至皇帝满意为止。因此,该杯一直被清代皇帝视为珍贵的祖传法宝。 
 
    “金瓯”寓意国家政权,取名“金瓯永固”则反映永远巩固地保持政权的一种愿望。它是清代皇帝每年元旦举行开笔仪式时专用的酒杯。每当元旦子时,皇帝在养心殿,把“金瓯永固杯”放在紫檀长案上,倒入屠苏酒,亲燃蜡烛,提起毛笔写下祈求江山社稷平安永固的吉语。

[attachment=11340102]

   [color=#FF9900]【名称】清乾隆金嵌宝金瓯永固杯
  【类别】故宫金器
  【年代】清代乾隆时期
  【文物原属】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乾隆年间,清宫造办处制造了各式酒杯,其中不乏龙耳作品,且式样颇多,但这种以象鼻为足的作品却很少。这件金杯的设计及加工皆属上乘,是皇帝专用的酒杯。

  “金瓯永固杯”高12.5cm,口径8cm,足高5cm,用八成金制成;杯为圆形口,口边刻有回纹。杯口边铸有“金瓯永固” 、“乾隆年制”篆书款;通体錾刻缠枝花卉,其上镶嵌数十颗硕大珍珠,红、蓝宝石和粉色碧玺。杯两侧为双立夔耳,夔龙头各嵌珍珠一颗;底部以三象首为足,外形呈鼎式,“金瓯永固杯”是清宫内不多见的皇帝专用饮酒器。

  “金瓯永固杯”寓意大清的疆土、政权永固。“金瓯永固杯”是清代皇帝每年元旦举行开笔仪式时专用的酒杯。每当元旦凌晨子时,清帝在养心殿明窗,把“金瓯永固杯”放在紫檀长案上,把屠苏酒注入杯内,亲燃蜡烛,提起毛笔,书写祈求江山社稷平安永固的吉语,所以“金瓯永固杯”被清代皇帝视为珍贵的祖传器物。

  根据清“内务府活计档”记载,乾隆对“金瓯永固杯”的制作十分重视,不仅要领用内库的黄金、珍珠、宝石等珍贵材料,而且在制作过程中的每道工序之前都要先精细地画图样呈览,直至皇帝十分满意方可。

  为庆贺故宫博物院建院80周年,北京白孔雀艺术世界与故宫博物院合作并由故宫博物院监制,白孔雀艺术世界聘请工艺大师制作“金瓯永固杯”的高仿真品80尊。[/color]


[color=#660000][size=3]漆器之宝张成造款雕漆云纹盘[/size][/color]
        张成是元代雕漆大家,其传世作品被一致认为是雕漆作品里的珍品。张成造款雕漆云纹盘为故宫漆器的代表作品。高3.3cm,口径19.2cm.盘木胎黑漆,内外均雕云纹。堆漆甚厚,晶莹照人,刻工圆润。从此件具款的剔犀圆盘可知张成不仅是剔红高手,剔犀技巧也精湛至极,此盘为研究元代剔犀工艺提供了可靠而精美的实例。

      元代是中国漆器工艺史上的辉煌阶段,雕漆工艺能人大量出现,他们均以刀法精细,风格瑰丽著称于世。尤其是张成和杨茂的漆器传到日本后,对该国木漆品工艺产生巨大影响,他俩创作的漆器精品,被日本美术史专家称赞是“诚无上之作品”。

[attachment=11340103]

        [color=#660000] 盘木胎黑漆,内外均雕云纹,堆漆甚厚,晶莹照人,刻工圆润,在黝黑峻深的刀口断面露出朱漆四道,是《髹饰录》中所谓“乌间朱线”的作法。盘底黑漆浮躁,显然曾经重髹饰,正中署楷书填金“乾隆年制”四字款,为后髹底漆时所加刻。近足边缘处有针划“张成造”三字细款,此为张成惯用的署款方法。此盘漆色和刀工均与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的“张成造”剔犀云纹盒如出一辙,系张成作品无疑,原款应为后髹底漆时所覆盖。

  “张成造”剔犀云纹盘,元,高3.3cm,口径19.2cm。 [/color]


[color=#66CC00][size=3]玉器之宝青玉云龙纹炉[/size][/color]
        青玉云龙纹炉为故宫玉器的代表作品。宋代出品,高7.9cm,口径12.8cm.炉青玉质。通体以“工”字纹为底,上饰游龙、祥云和海水纹。器内底阴刻乾隆七言诗一首:“何年庙器赞天经,刻作飞龙殿四灵。毛伯邢侯异周制,祖丁父癸似商形。依然韫匵阅桑海,所惜从薪遇丙叮土气羊脂胥变幻,只余云水淡拖青。”末署“乾隆戊戌孟秋御题”。
[attachment=11340104]
        [color=#66CC00]宋时,受理学“格物致知”思想的影响,文玩鉴赏成为时尚,对三代青铜器的研究也颇有成果。于是宋代的玉器形制便又多出了一个类别,那就是仿古青铜器玉器,简称仿古玉器。本器即以青铜簋为蓝本,但在器型和纹饰上多有增损变化,玉料也不是黄色[/color]

  
[color=#FF00CC][size=3]珐琅之宝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size][/color]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元,通高13.9cm,口径16cm,足径13.5cm。清宫旧藏。 炉铜胎,圆形,鼓腹,象首卷鼻耳,圈足。炉颈部浅蓝釉地,饰黄、白、红、紫四色菊花12朵。腹部宝蓝釉地,饰红、白、黄三色掐丝珐琅缠枝莲花6朵。其下饰莲瓣纹一周。此器釉质莹润,有的部分釉质呈玻璃般的透明状,珐琅色泽浑厚谐调,富丽典雅,是一件高水平的元代掐丝珐琅作品。唯其铜胆、象耳和圈足为后配。
 
[attachment=11340105]

  [color=#FF00CC]【名称】元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
  【类别】珐琅器
  【年代】元代
  【文物原属】宫廷御用,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故宫博物院
  【简介】
  通高:13.9cm,口径:16cm,足径:13.5cm。
  炉铜胎,圆形,鼓腹,象首卷鼻耳,圈足。炉颈部浅蓝釉地,饰黄、白、红、紫四色菊花12朵。腹部宝蓝釉地,饰红、白、黄三色掐丝珐琅缠枝莲花6朵。其下饰莲瓣纹一周。
  此器釉质莹润,有的部分釉质呈玻璃般的透明状,珐琅色泽浑厚谐调,富丽典雅,是一件高水平的元代掐丝珐琅作品。唯其铜胆和象耳为后配。 [/color]


[color=#6699CC][size=3]书画之宝《清明上河图》[/size][/color]
      《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 筑和民生。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 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5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 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全图分为 三个段落。 

        作者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宋徽宗时为宫廷画家。少年时到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游学,后习绘画,尤喜画舟车、市桥、郭径,自成一家。《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的代表作,曾经为北宋宣和内府所收藏。绢本、淡设色,高24.8厘米,长528.7厘米,原作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

[attachment=11340106]

        [color=#6699CC]【名称】清明上河图
     【类别】类别:纸类文物、书画
     【年代】北宋
  【文物原属】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
  【文物现状】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现存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一级国宝。《清明上河图》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卷中,画中主要分开两部分,一部份是农村,另一部是市集。画中有814人,牲畜83匹,船只29艘,房屋楼宇30多栋,车13辆,轿14顶,桥17座,树木约180棵,往来衣着不同,神情各异,栩栩如生,其间还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情节,构图疏密有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颇见功底。

  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通过这幅画,可以了解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总之,《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清明上河图》的中心是由一座虹形大桥和桥头大街的街面组成。粗粗一看,人头攒动,杂乱无章;细细一瞧,这些人是不同行业的人,从事着各种活动。大桥西侧有一些摊贩和许多游客。货摊上摆有刀、剪、杂货。有卖茶水的,有看相算命的。许多游客凭着桥侧的栏杆,或指指点点,或在观看河中往来的船只。大桥中间的人行道上,是一条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坐轿的,有骑马的,有挑担的,有赶毛驴运货的,有推独轮车的……大桥南面和大街相连。街道两边是茶楼,酒馆,当铺,作坊。街道两旁的空地上还有不少张着大伞的小商贩。街道向东西两边延伸,一直延伸到城外较宁静的郊区,可是街上还是行人不断:有挑担赶路的,有驾牛车送货的,有赶着毛驴拉货车的,有驻足观赏汴河景色的。

  汴河上来往船只很多,可谓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有的停泊在码头附近,有的正在河中行驶。有的大船由于负载过重,船主雇了很多纤夫在拉船行进。有只载货的大船已驶进大桥下面,很快就要穿过桥洞了。这时,这只大船上的船夫显得十分忙乱。有的站在船篷顶上,落下风帆;有的在船舷上使劲撑篙;有的用长篙顶住桥洞的洞顶,使船顺水势安全通过。这一紧张场面,引起了桥上游客和邻近船夫的关注,他们站在一旁呐喊助威。《清明上河图》将汴河上繁忙、紧张的运输场面,描绘得栩栩如生,更增添了画作的生活气息。

  张择端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使《清明上河图》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清明上河图》丰富的内容,众多的人物,规模的宏大,都是空前的。《清明上河图》的画面疏密相间,有条不紊,从宁静的郊区一直画到热闹的城内街市,处处引人入胜。

  据齐藤谦所撰《拙堂文话•卷八》统计,《清明上河图》上共有各色人物1659人,动物209头(只),比古典小说《三国演义》(1195人)、《红楼梦》(975人)、《水浒传》(785人)中任何一部描绘的人物都要多。北京故宫博物院[/color]


[size=3][color=#FF9900]法帖之宝西晋陆机的《平复帖》[/color][/size]
      西晋陆机的《平复帖》是故宫法帖的代表作品,也是目前[color=#FF0000]存世最早的名人墨迹[/color],内容为陆机向朋友问候疾病的书札。
 
      《平复帖》本为清宫旧藏,嘉庆帝将其当作珍玩稀品赏给亲王,遂流出内府。民国期间,为恭亲王后人珍藏。1937年,为了给母亲治病筹措费用,恭亲王后人意欲出卖,几经转手落入英国。张伯驹以4万大洋购入,并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平复堂”。不料日寇大举侵华,张伯驹携家人避祸到陕西,随身将《平复帖》缝入随身衣被,从而使文物得以保全。

[attachment=11340107]

      [color=#FF9900]《平复帖》其实是陆机写给朋友的一封信,文章内容说到病体“恐难平复”等内容,所以后人称之为《平复帖》。

    《平复帖》共9行84字,是草书演变过程中的典型书作。表现出浓厚的隶草风意,但又没有隶书那样波磔分明,字体介与章草、今草之间。细观此帖,书风古拙,刚劲质朴,字间虽不连属,却洋洋洒洒,令人赏心悦目。《平复帖》从文词到草法都有点古幻难识。用笔则使用秃笔、燥墨,有如有些书画家所追求的“万岁枯藤”的味道,与甜俗一路大异其趣,可见秃笔枯锋的独特面貌。 

  《平复帖》为纸本,纵23.8厘米,横20.5厘米。乍看此帖,书法起笔大多圆浑,竖、撇往往斜侧出锋;字体左高右低,既无蚕头凤尾,也无银钩虿尾之状,然而全文形散而神不散,笔划使转自如,带有隶书的波磔笔法;线条短小丰腴,笔划简练朴实,字与字之间不像今草那样连绵不断,但也不完全独立,笔意紧紧相连,上下呼应贯通。这幅作品融合了章草与今草两种字体的特征,结构自然而轻松,具有朴质雄厚、古雅自然的风格,大概是当时吴国一带的地域书风,它在汉字发展史上有着特殊地位,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作者高深的书法艺术修养。 

  《平复帖》作为中国书法的珍宝,在旧中国险遭帝国主义的掠夺。那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不仅疯狂掠夺我国的财富,还把目光对准了我国的古代珍宝。国难当头,有人想把《平复帖》献给日本人。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大书法家、大收藏家张伯驹先生知道了此事,他非常愤怒、焦急,担心这件名帖流出国门。情急之下,他变卖了自己的全部家产,用巨款买回了《平复帖》以及其他一些古代书画珍品,仅《平复帖》就花去4万大洋。解放后,张伯驹夫妇把这件流传1700年的无价之宝及自己所藏的古代字画全部无偿地献给了国家,当时的文化部部长茅盾亲笔为他签发了褒扬状。

    “纸寿八百,绢寿一千”,其实《平复帖》的作者是谁至今是个疑问,只是根据北宋徽宗的瘦金书“陆平原”题签而定为陆机所书。然而,《平复帖》作为西晋珍贵法书名迹毫无疑问,无愧于“墨皇”之称。

    《平复帖》内容涉及三个人物,贺循,字彦先,是陆机的朋友,身体多病,难以痊愈。陆机说他能够维持现状,已经可庆,又有子侍奉,可以无忧了。吴子杨,以前曾到过陆家,但未受到重视。如今将西行,复来相见,其威仪举动,自有一种较前不同的气宇轩昂之美。最后说到夏伯荣,他因寇乱阻隔,没有消息。

      根据尾纸董其昌、溥伟、傅增湘、赵椿年题跋,可得知《平复帖》历代递藏情况。此帖宋代入宣和内府,明万历间归韩世能、韩逢禧父子,再归张丑。清初递经葛君常、王济、冯铨、梁清标、安岐等人之手归入乾隆内府,再赐给皇十一子成亲王永瑆。光绪年间为恭亲王奕欣所有,并由其孙溥伟、溥儒继承。后溥儒为筹集亲丧费用,将此帖待价而沽,经傅增湘从中斡旋,最终由张伯驹以巨金购得。张氏夫妇于1956年将《平复帖》捐献国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lor]


[size=3][color=#6600CC]钟表之宝彩漆描金楼阁式自开门群仙祝寿御制钟  [/color][/size]
      彩漆描金楼阁式自开门群仙祝寿御制钟为故宫钟表的代表作。高185cm,面宽102cm,侧宽70cm.此钟共有7套机械系统,分别控制走时、报时、景箱内的活动装置等,技术水准相当高。根据记录,从乾隆八年接旨着手设计到十四年完工,历时五年多。17世纪前,中国皇宫一直以铜壶滴漏计时。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带着两个西洋自鸣钟叩开了中国宫廷的大门
[attachment=11340108]


[size=3][color=#FF00CC]绣之宝沈子蕃缂丝《梅鹊图》[/color] [/size]
      沈子蕃缂丝《梅鹊图》轴为故宫织绣的代表作品。图轴纵104cm,宽36cm.中国古代缂丝被认为是丝织工艺中最为高贵的品种,古人以“一寸缂丝一寸金”言缂丝作品之珍贵。缂丝之高贵,首先因其耗费工时巨大,以万缕千丝成其工巧,“如妇人一衣,终岁方成”。其次,缂技易学难精,虽摹缂书画,并非简单的照葫芦画瓢,而需要纯熟的工艺技巧和相当的书画艺术修养,许多缂丝书画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attachment=11340109]


[size=3][color=#FF0000]陶瓷之宝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color][/size]
        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清康熙,高20.8cm,口径6.1cm,足径9.1cm。 瓶直口,长颈,垂腹,圈足外撇。足外墙两侧各有一长方形穿孔,可穿系绳带。在容器上系带是对无梁、无系、无扳手的器物进行提拿的传统方法,拆卸容易而又非常实用,也可以使器物在摆放位置上固定,不致被损坏。明高廉《遵生八笺》中记载:“故官哥古瓶,下有二方眼者,为穿皮条,缚于几足,不令失损。” 
[attachment=11340110]

        该器通体施红釉,因釉质在高温烧造时垂流而使口部显露出白色胎体,底部红釉凝聚,釉色浓重。外底施白釉并镌刻乾隆御制诗:“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插花应使花羞色,比尽翻嗤画是空。数典宣窑斯最古,谁知皇祜德尤崇。乾隆乙未仲春月御题。”由此可见乾隆皇帝对郎窑红瓷器的喜爱和推崇。


[color=#669900][size=3]青铜之宝酗亚方樽  [/size][/color]
      亚方尊,高45.5cm,宽38cm,口径33.6×33.4cm,重21.5kg。尊方形,侈口,肩上四角各饰一象首,象首间夹饰兽头,颈、腹、足均饰八条棱脊。兽面纹和夔纹是其主体纹饰,以雷纹作地。口内侧铸铭文2行9字:亚(音酗)者(音司)以大子尊彞。铭文大意:亚族祭祀诸位王后和太子的宝器。 
[attachment=11340111]

      尊是盛酒器,流行于商早期至春秋战国时期。方尊传世较少。传世的亚器有50件上下,器型不一,有方簋、方尊、方罍、方爵和兕觥等,仅台北故宫博物院就藏有15件。70年代在山东益都苏埠屯出土了几件带有亚铭文的青铜器,从挖掘的墓穴来看,规模都不小,其中一座还是有四个墓道的大墓。加上众多的带有亚铭记的器物,说明它们所代表的可能是一个大族。再从本器铭文看,能祭祀诸王后和太子的,也不会是一般的部族。此外,早年间苏埠屯还曾出土过一些“亚器”,也有学者就此推测苏埠屯是亚族的墓葬区。


看以上宝物不得不感叹其他文物何在,请看这一帖。~~~

[color=#FF0000]《我们所要知道的台湾故宫十大稀世珍宝~~~叹一声》[/color]
[url]http://www.paipai.fm/r5888768/[/url]
[ 此贴被edith333在2009-10-30 00:08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0
  • 天若舞

    派派币 +10

    基础分+我很赞同

6233109

ZxID:390628


等级: 热心会员
每一个成功的奥特曼背后,都有无数个默默挨打的小怪兽。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10-29 0
这是我去陕西博物馆拍的。第一个金杯好刺眼啊,我每到一个博物馆,拍的最多的就是金器了。我觉得那个漆器和耳炉如果批量做成仿品的话,肯定卖的挺好,有市场。

楼主留言:

哇,你的也很不错哦~~~
这个造型真独特

[ 此贴被6233109在2009-10-29 21:52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5
没完结的我不看,等待……
灬千ヽ

ZxID:264835


等级: 内阁元老
倾力而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9-10-29 0
好像小e还在编辑哦。。嘿嘿。。

咱要去睡了。。明天起来再审核吧。。O(∩_∩)O~

1楼的金器也好漂亮。。谢谢你的分享。。

这些宝贝可真耀眼。。都是我的那就好了。。

楼主留言:

其实编完了哈~~
就是忘了结尾了~~汗

PS:偷偷告诉你其实我也想要

1264の不二

ZxID:6614926


等级: 派派版主
坠入960331の星河     09520周年&19529上任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9-10-30 0
故宫里的每件宝物都是可以让人为之惊叹``
不过...古人的技术真的太高超了``
在工具匮乏的时代能有这样的技术太神了``
yinyun7

ZxID:5701978

等级: 读书识字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10-30 0
帅气。。。。。。。。。。。
elisazhang

ZxID:779305

等级: 文坛鼻祖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0-03-03 0
好多宝贝啊
yiweijia

ZxID:750187

等级: 略有小成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0-03-03 0
不粗偶错啊 !谢谢楼主分享 !!!!!1
素逝

ZxID:11577744

等级: 略有小成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0-08-05 0
( ^_^ )不错嘛
去故宫都能看到吗?
深情即是一桩悲剧,必得以死来句读。
linzhongzhou

ZxID:11755815

等级: 略有小成
举报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0-08-05 0
很好。图文并茂的。很有价值。谢谢分享。
生死边缘独徘徊

ZxID:10038372


等级: 小有名气
玫瑰啊玫瑰~~~~~~~~
举报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0-08-05 0
这辈子除了小说动漫,最爱古董~~~~~~~~~~
无敌大旋风

ZxID:12022330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0-08-07 0
挺漂亮的,大气
三月清华

ZxID:12286611

等级: 略有小成
千金难买姐喜欢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0-08-07 0
漂亮
青小青

ZxID:14114401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1-06-09 0
有一样  我都心满意足了
marrisa6000

ZxID:8201567

等级: 热心会员
故我今我同为一人并不使我难为情、在我身上没有痛苦、直起腰来,我望见蓝色的大海和帆影。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1-06-10 0
怎么都是清朝的
韩晴天

ZxID:14418490


等级: 明星作家
吼吼.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11-06-10 0
好可爱的宝贝们。
小新寻蜡笔°

ZxID:10262996


等级: 热心会员
你破碎的梦的碎片刺进了我的胸膛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11-08-13 0
引用
引用第1楼6233109于2009-10-29 21:43发表的  :
[attachment=463489] 这是我去陕西博物馆拍的。第一个金杯好刺眼啊,我每到一个博物馆,拍的最多的就是金器了。我觉得那个漆器和耳炉如果批量做成仿品的话,肯定卖的挺好,有市场。

好喜欢
shero---苡诺

ZxID:16010623

等级: 牙牙学语
年轻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只有勇气。还好正年轻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11-12-06 0
很漂亮 很精致 不能想象古代工艺怎么达到的 不过好像现在一些古代工艺我们现代水平好像还做不到
爱小说 爱匪大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