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族简介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回收鲜花鸡蛋
银行
勋章中心
道具中心
天赐良缘
万年历
管理操作原因
工资领取
邀请码
基本信息
到访IP统计
管理团队
管理操作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大富豪3
清宫无间斗
皇上吉祥
魔灵军团
妖怪宝可梦
崩坏手游
派派小说
帖子
用户
版块
帖子
搜索
手机触屏版
关闭
选中
1
篇
全选
派派小说论坛
写作素材
鄂温克族简介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
最近浏览的版块
« 返回列表
新帖
阅读:6178 回复:
3
[宗教民俗]
鄂温克族简介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秋靖寒
ZxID:12190365
关注Ta
注册时间
2010-05-27
最后登录
2023-11-08
在线时间
5544小时
发帖
17918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派派币
1
威望
15346
鲜花
14111
鸡蛋
9
在线时间
5544 小时
访问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发消息
加好友
他的帖子
查看作者资料
对该用户使用道具
14111
鲜花
9
鸡蛋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竹伊哝哝
惜福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6-28
0
— 本帖被 瑶池碧落 从 素材组工作区 移动到本区(2011-06-28) —
鄂温克是民族自称,意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历史上异地而住的鄂温克族居民,曾分别被称为“索伦”、“通古斯”、“雅库特”等。1957年,根据本民族意愿,统一民族名称为鄂温克。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鄂温克族自治旗、陈巴尔虎旗、、阿荣旗、根河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及黑龙江省讷河等地。人口少而分布广,多与蒙古、达斡尔、汉、鄂伦春等族交错杂居。
概述
鄂温克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居住在萨马街的鄂温克族群众每逢喜庆佳节,就会穿起民族服装,跳起欢快粗犷的“努给勒”或“阿罕伯”舞。并涌现出一大批舞蹈、声乐、文学创作等各种人才。
(1)服饰
旧时扎兰屯地区鄂温克族猎民的服装主要以狍皮等兽皮制作的衣服为主,除此以外,桦树皮夏帽为该民族服饰的一大特点。桦树皮帽为一方块桦树皮卷成锥形,用麻线连缀起来,状如斗笠,主要用于遮阳御雨。
如今鄂温克族居民的服饰与汉族相同,但部分年长者仍愿穿着传统的皮袍,逢喜庆节日或重大场合,年轻人了着民族服装,但面料多为绸缎。
(2)饮食
鄂温克族猎民喜食肉食,主要是野兽肉,其中多为狍子肉,其次是鹿、犴、熊和野猪肉。食肉方法很多,如“达拉嘎兰”(烧肉),将肉扔在火炭上烧;“席拉兰”(烤肉),把肉切成大块或条放在锅里煮,“阿期根”(生吃),主要是生吃狍、鹿等的肝、肾;“库呼乐”(晒熟肉干),将熟肉切成块晒干。如今鄂温克族猎民的饮食同当地汉族居民渐趋相同,但仍喜欢食用野兽肉和野菜等。
(3)居住
扎兰屯市鄂温克族猎民旧时住山林和靠近江河的地方,主要以游猎为主,无固定场所,一般多住“木刻楞”。定居后,所住房屋与室内装饰等与当地汉族居民基本相同。
(4)礼仪
鄂温克民族十分讲究礼节。老年人普遍地受到社会的尊重,年轻人见到长辈,首先要施礼问安和敬烟。落座让长辈先坐,喝酒请长辈开怀,吃肉让长辈先动刀,起程让长者先走;如骑在马上则下马问安,然后侧身让老人先行。长幼之间恪守严格的礼节,见面相互问安,相互尊重,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为本民族所憎恶。
鄂温克人十分热情好客。他们常说:“外来的人不会背着自己的房子走”。因此,不论对本民族客人还是其他民族客人,来到自己的家,主人都认为是大喜事,热情地将客人让到屋里,让客人坐在贵宾座位,敬茶递烟。对远方的来客,还要用丰盛的肉食和好酒款待。
(5)姓氏
鄂温克族历史上曾分为三大部分,即从事游猎生产的“雅库特”、主要从事牧业生产的“通古斯”和嫩江流域从事农业生产的“索伦”。他们的姓氏根据本氏族的名称而来,又因居地不同有所区别。萨马街鄂温克人的主要姓氏有:俄格都涂格敦、尼格混涂格敦简姓涂;俄格都杜拉尔、尼苏混杜拉尔、谢盼杜拉尔、左然杜拉简姓杜;那哈塔、卜勒吉格勒简姓卜;萨马基尔简姓萨;蒙古勒达图、黑格特达图简称代;俄格都何音、依格吉日何音简姓何;伊格吉日简姓伊;白格日简姓白;瓜尔佳简姓郭等。
(6)传统艺术
>>>舞蹈
鄂温克语也称“额黑勒格”、“额黑勒仁”。鄂温克族的主要舞蹈有《鄂温克舞》、《哲辉楞舞》、《爱达哈喜楞舞》等。这些舞蹈节奏性强,动作有力,脚的动作和上身的姿态和谐优美,加上有节奏的呼号声,构成鄂温克舞蹈的特点。
还有一种被称作《努经勒》的舞蹈,多由鄂温克妇女参加。这种舞蹈动作有力,节奏性强,脚的动作比较突出,鄂温克风格比较浓厚。
>>>歌谣
鄂温克人长期生活在森林、草原、田野之中,创作大量反映狩猎、采集、种植以及社会交往、男女爱情、婚丧嫁娶、宗教仪式等歌谣——“扎恩达仁,其中包括猎歌、牧歌、情歌、酒歌、萨满歌等,此外还有逃婚歌、反抗征兵歌等,内容比较丰富。鄂温克歌谣比喻优美,抒情真挚感人,诗句朴实豪放。韵律以押头韵为主,双句一韵,每首歌谣韵律多变,易于即兴演唱。
(7)婚嫁
鄂温克族基本上沿袭一夫一妻制,所不同的是有“氏族外婚”和“姑舅表亲”现象。“姑舅表亲”就是姑表兄弟姐妹之间通婚,并且有优先婚配的权利。女子出嫁后,在婆家如生女孩,则喜欢嫁给舅舅家人,俗称“还骨头”。鄂温克族历史上的婚姻嫁娶习俗,实质上是两氏族之间的婚配,后来才逐步发展到与外族通婚。与外族通婚早已习惯化,萨马街的鄂温克族与外族通婚已一半以上。
鄂温克人有入赘的习惯。双方父母经过多次协商后,无需赠送礼物,由男方将新郎送到女方家,大家在新娘家尽情欢乐,婚事即算完毕。入赘者要至诚地奉养孝敬女方父母,同时和女方的兄弟姐妹一样有权使用和继承老人的财产,有权保留自己的姓氏。
鄂温克女子选择配偶,不以穷富为标准,而主要看劳动能力、社会名誉和人品是否端正,厌恶不忠不孝,反对言行不一。
鄂温克人历史上的婚姻程序大致分为求婚、订婚、结婚三个阶段。求婚时,必须聘请一位受人尊重的媒人出面,经过媒人的奔走说合,婚事即可确定;订婚,男方要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送牲畜、酒、生产工具、金银首饰等,并且置办酒席,共同欢庆,互祝订婚之喜;结婚礼仪比较繁琐,由于居住地域区别有所不同,萨马街鄂温克人同鄂温克自治旗南屯鄂温克人的结婚仪式大体相同,主要有修建新房、迎接新娘、善意刁难男方、新郎新娘共同就餐、招待宾客等主要仪式。
(8)丧葬
清代至民国初期,本市(旗)境内鄂温克族人死后,多放置在树上实行风葬,好将尸体挂在树枝上,落地后用火葬或者挖土掩埋。新中国成立后,境内鄂温克族丧葬习俗与汉族相同
族源与族称
一、族源
鄂温克族族源的研究与探讨,国内外学者有不少论著,他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看法,各叙已见,众说纷坛。根据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研究证实,鄂温克族的祖先大体分布于贝加尔湖周围以东直至黑龙江中游以北地区。早在公元前二千年前,即铜石器并用时代,鄂温克族的先人就居住在贝加尔湖沿岸地区。
从考古发掘的材料看,古代贝加尔湖沿岸地区居民的服装,例如在色楞格河左岸上班斯克衬对面的佛凡诺夫凶上发掘,发现一个死尸骨胳,其衣服上带着救十个闪闪发光的贝壳制做的小圆环,圆环所在位置与鄂温克人胸前所戴串珠以及萨满的神衣上缀饰的文。提础了向西发展说。1969—1972年,于黑龙江中游布拉戈维申斯克市东北约60公里,在注入结雅河的别拉亚河左岸的特罗伊茨科耶村发现古墓地.四年间共发掘了211座墓葬。各墓葬除出土武器、装饰品、生活用具外,每每发现马的头骨。米哈依陷夫卡城址和待罗伊茨科耶墓
的发掘者E.H·杰列维扬科推断其年代为六至八世纪,并认为是靶朗的遗存。……E.H·杰列维扬科指Q,“以特罗伊茨科耶为代表的革末革易文化墓葬的葬礼与通古斯——满洲诸民族,特别是那乃(赫哲)民族的风俗习惯相近,并强调革末革局乃,臣通古斯——满洲诸民族形成的基础”。俄罗斯学者杰列维扬科的论点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从考古学、人类学、地理学、民族学和民俗学考证,笔者认为:黑龙江流域是鄂温克族的发源地,而鄂伦春、赫哲族是同系同源,与黑水游革局——生女童是一脉相承的。鄂温克诸族的先世是生女真,他们是生女真的后裔。鄂温克族是操通古斯——满语族的东北古老的当地土著民脉与肃慎、5娄、勿吉、黑水琳胡和生女真极为密切的渊源关系。鄂温克族很可能起源于黑龙江中游一带,根据黑龙江省的黑河地区考古发现,在黑龙江中、上游右岸,东起库尔滨河,西至嫩江、北起呼玛尔河、南至通肯河、乌裕尔河7L游和泊莫尔河沿岸,共发现原始社会遗址30余处,金代遗址76处,其中包括金代城址六座,金代墓群七处。从上述考古史料中可以得到证实的,对鄂温克族起源的研究难度大,一时很难弄清,史学界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二、族称
鄂温克族是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民族。鄂温克语言届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北语文——鄂温克语文,分布持哈、莫尔格勒、敌鲁古雅等方言,没有文字。牧区通用蒙文,猎区、农区和山区通用汉解放前只有少数知识分子能懂满、蒙、汉、俄四种文字。
鄂温克族由于历史上的不断迁陡和居住分散,加之交通不便,互相来往少,处于隔绝,逐渐形成区域间的经济和生活略有差异;曾被其它民族分别称为“索伦”、“通古斯”、“雅库特”、“霍恩克尔”、“喀木尼堪”、“特格”等。事实上,这几部分人本是一个民族,他们有共同的语言和风俗习惯,只是在生产、生活上有某些差异。如被称“索伦”的人数最多,约有两万三干多人,分布在辉河、伊敏河、莫和尔图河、雅鲁河、济沁河、绰尔河、阿伦河、格尼河、诺敏河、甘河、油漠尔河流域。这部分鄂温克人从事狩猎业和畜牧业及半农半猎为生,一部分人曾一度搞过农业;被称“通古斯”的两干多人,居住在莫日格勒河,锡尼河中上游一带,他们主要从事畜牧业;被称为“雅库特”一部分人,居住在额尔古纳河和贝尔茨河(今激流河)流域的原始森林中狩猎和饲养驯鹿为生。
鄂温克族人民在历史上从不承认自己是“索伦”、“通古斯”、“雅库特”等,他们祖祖辈辈都自称是“鄂温克”。然而,他们恢复本民族自称的愿望,在历代统治阶级民族压迫的制度下,始终未能实现。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根据鄂温克族人民的愿望,在呼伦贝尔盟民族事务委员会(扩大)会议上,曾专门组织他们的代表人物座谈了“索伦”、“通古斯”、“雅库特”等民族名称问题,并组织鄂温克族的广大群众对族称问题广泛地进行酝酿、讨论。他们列举了大量’事实,证明三部分人本是一个民族——鄂温克族是无疑的。人民政府根据他们一致的要求,恢复了原来的真正族称——鄂温克。
“鄂温克”的含意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住在南山坡的人们”、“山岭上的人们”、“使用驯鹿的人们”、“上游人”和“下游人”以及“下来的人们”等等。历代不论什么样的称呼或叫法,都说明鄂温克族的祖先,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始终居住在大山林中的北方森林民族——“居住在大山林的人们”是较为贴切的称呼,更符合历史事实的。
综上所述,从考古学、人类学考证,古代鄂温克人分布于贝加尔湖闻围及其以东黑龙江上、中、下游广大地区繁衍生息的地方,(历代属于中国管辖区域)是无可争坦包i贝加尔湖的传说在贝加尔湖(鄂温克人称:“拉穆”即大海之意)附近和沿岸的原始森林中,居住着流动的森林猎人和渔人的许多部落。住在白秤树皮搭成的帐幕里,从事狩猎和捕渔生产,他们和鄂温克人早期的祖先紧密招联。这一结论,与我国鄂温克人传说亦是相符合的。
传说,他们的故乡是勒拿河,勒拿河宽得连啄木鸟想飞过去都不可能。勒章河上游一带有个“拉穆”湖(即贝加尔湖),有八条大河流都注入该湖。据说夏季湖里长着许多美丽的水草,水上漂着许多荷花。在湖夯看,离太阳似乎很近,太阳似乎从湖边升起的;那里气候很温暖,湖的周围山很高,鄂温克人的祖先是从“拉穆”湖高山上起源的。
另一传说,他们的故乡在黑龙江上游石勒克尔河一带。萨满每逢跳神之前,先要说一些关于民族根源的话,如“我们是从石勒克尔的发源地出发,顺着‘西沃哈特’山后的影子,经过黑龙江(阿穆尔),我们祖先的根子,是住在‘仙人柱’(撮罗子)里”。根据那妹塔氏族的萨满叙述,鄂温克人的故乡是在援浑泉水的那边,阿穆尔河(即黑龙江)的旁边,阿尔巴金(雅克萨)城的周围,石勒克河的旁边,在西沃哈特山的周围。总之,他们祖先活动地区是在贝加尔湖沿岸及其以东以北的广大山林之中。
摘自《鄂温克族筒史》
萨吉尔迪汗的传说
很久以前,“萨吉尔迪汗”与鄂温克人的传说是很密切的,传说萨吉尔迪汗是鄂温克人。因为他是“额金”(皇帝),而且穿的衣服是花花绿绿的皮子制做,象喜鹊一样,所以人们叫他为“萨吉尔迪汗”(意为喜鹊)。
萨吉尔迪汗领导鄂温克人反抗外敌,在黑龙江南岸“龙待勒哈达”山上,设有一尊大炮,传说这个大炮现在还有。后来他领一部分人过江了,一部分鄂温克人留在黑龙江南岸,他向北方向去了。所以,鄂温克人和达斡尔人投降“博格德”汗王。鄂温克人说:“我们的根子在那边(黑龙江彼岸)。”黑龙江上源从石勒喀河向东南伸展,直到精奇里江,亦称净溪里、精奇尼、锦依里等。精奇里水黄,俗称黄水河,“精奇里”鄂温克语黄色也。源出外兴安岭,即外兴安岭以南与黑龙江上游之间的广大地域,约占整个黑龙江上游以北的三分之一。这里的居民被称为索伦部,居住着以鄂温克为主的达斡尔、鄂伦春人等。
“索伦”这一名称,是满核对鄂温克人的称呼,有“射手;和“请来”之意。由于他们英勇善战,因此,周围诸部也都愿意称自己为“索伦”。明末清初,索伦鄂温克部落以博木博果尔为首形成了一个大的部落联盟。
独特的鄂温克驯鹿文化
鄂温克族是我国唯一饲养驯鹿的民族,在历史漫长的岁月里,驯鹿在鄂温克族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古鄂温克人从野生动物“索格召”捕抓之后,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驯养成为今日的驯鹿。鄂温克语驯鹿称为“奥伦”,驯鹿雄雌均有角。驯鹿角似鹿而非鹿,头似马而非马,蹄似牛而非牛,身似驴而非驴,因而俗称“四不像”。驯鹿善于穿越森林和沼泽地,是狩猎鄂温克猎人的主要生产和交通运输工具,驯鹿成为鄂温克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珍贵经济动物,被誉为“林海之舟”的美称,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驯鹿的特征是:其性情温和,易饲养放牧,觅食苔藓等野生植物,适应于大兴安岭(额格登)高寒地带繁衍生息。驯鹿的毛色有褐色、灰白色、花白色和白色。 狩猎为生的鄂温克人无论男女老少都非常喜爱和保护驯鹿,视为吉祥、幸福、进取的象征,也是追求美好和崇高理想的象征。因此,驯鹿具有民族特色,很有代表性,鄂温克人将驯鹿确定为鄂温克族的吉祥物。
宗教信仰
过去,鄂温克族多信萨满教,牧区的居民同时信喇嘛教。1945年前还保留有动物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等残余,部分氏族以鸟类和熊等为图腾崇拜对象。各氏族或大家族有巫师“萨满”,多由头人(酋长)担任。
婚丧习俗 鄂温克草原上鄂温克人的婚礼
“出嫁的姑娘啊,祝你终生幸福。”
第17和第18盅酒为上羊尾酒,敬酒时宣布主食的品种。第19和第20盅酒为送客礼酒,告知女方的贵客们“宝德”半头、活羊一只,宰羊一只,请他们收下礼物,客人接受礼物时将活羊放到女婿的羊群。
第21和第22盅酒为婚礼结尾酒,男方祝酒辞:
“从鹿鸣时饮的酒, 壶中的酒将要喝干, 从虎啸时饮的酒,瓶中的酒将要喝空。”
女方祝酒辞:
“您家壶中的酒永远喝不尽, 象贝尔湖的水一样澎湃, 您家瓶中的酒永远不干涸, 象伊敏河水一样川流不息。
第23和第24盅酒为“西勒日”(起程)酒,祝酒辞:
“拿起马鞭跨上马, 是否能回乡土哟? 登上马蹬,套上车,是否能回您的“莫昆”哟?”
喝完洒,送亲的客人们便要起程了。
最后是精彩的“争碗”游戏。此项活动是牧区鄂温克人喜爱的婚礼娱乐项目之一。
送亲队伍中挑几个骑术好、有力气的小伙子,等到喝完最后一轮酒时,趁机将碗揣起来,但男方早有戒备,早看准是谁揣的碗,待女方客人起程时,男方小伙子们各找自己的目标,去争碗,如果男方追不回碗,女方就算胜利,男方争回碗就算他们胜利。
当客人都离开后,婆婆领着新儿媳转炉台一周,然后新媳妇就亲手熬奶茶,意为敬重老人,也表示从此她就是这家人了。
上述为鄂温克草原上鄂温克人的婚礼。
由于鄂温克人居住地区分布较广,各地区的婚姻习俗也有些区别,如:逃婚的习俗,这也可以说是鄂温克族自由婚姻的一种表现形式。在陈已尔虎莫勒格尔河流域居住的鄂温克族中,青年男女如果恋爱订婚之后,男方即回家告诉父母。父母首先为之搭一新‘斡日阔柱”(即蒙古包),并请一位老太大在里面守着。结婚之日,男女双方先约好相会地点,等夜间狗一叫时,姑娘就偷偷从家中逃出,到约定地点与男子骑马逃到新搭的“斡日阔柱”内,由老太太把姑娘的八根小辫改成两根大辫,表示她已经成为少妇了。天亮前,他们共同到父母住的“斡日阔柱”里拜火神和祖先神。同时,男方还得派两个人到女方家的祖先神前献上“哈达”,叩头,并给女方父母斟酒,说好话,直到女方父母把酒喝了,表示同意为止。第二天,男方的族人、邻居还要到新搭的“斡日阔柱”里进行祝贺,唱歌跳舞、并举行宴会,通宵达旦,非常隆重。阿荣旗阿伦河一带有入赘婚。敖鲁古雅的驯鹿鄂温克人在举行婚礼时,由男方的“乌力楞”(即有血缘关系的氏族的一个部分)把通向女方家道路的森林两旁的树皮用刀刮下来,这意味着给新郎开道(鄂温克语叫“卑克特依,那给楞)等婚俗。
丧 俗
(—)
当一个鄂温克族老人走完了一生坎坎坷坷、风风雨雨的路程、合上混浊的双眼后,其子女们及全“莫昆”(家族)的人都聚集到一块,为死者换上丧服,祭上供物,烧纸、叩头,发葬前将遗体放进棺内(棺材呈长方形,头高足低,多为松木制,不涂颜色)。
夏季,多为当日发葬,春冬季节在家停灵数日。送葬时,用牛车拉,头向西北,面向日出方向。儿子牵着牛徒步走,侄子近亲等都走在后面,路途远近,都不能骑马,以轮换赶车献上孝心。如果过河, 则必须往河里扔纸钱,敬水神。
从前。是请萨满跳神发葬,请萨满引路。
坟地请萨满选好,并用一条新毡子(6.色)铺在选好的坟地上,用锹启土为记号,以便按记号埋葬。事后,这条毡子献给萨满。
葬时,将用金银锡铂纸做成的日、月埋在靠死者头顶前的地下,意为死者在另一个世界也有日、月照耀,充满光明。葬后第三天,还要在黄纸钱上写上亡者的姓名、日期以及祭者的身份,连同金银铂纸钱一起烧掉,烧时列坟地方向的数十米外,以后每年清明都要烧纸。
死者家的包在送葬三天后,要将“包”向前移动一下,同时在原址死者的铺位上放一块石头,撒一些稷子,认为这对子孙后代吉利。死过人的包址,决不能再用,如住土房,则要请萨满除污。
三年内,每逢“阿涅”(春节),将一红或黄色方形褥子(叫“特布兹”),放在老人在世时的铺位上,前面放上桌子,祭以供品,近亲及儿女们叩头行祭。
其他原因死亡的人,如被雷击死的人,请萨满跳神送葬。并用白布裹尸风葬,其原因,因为雷来之于天,应还雷回天,不能埋进地里。溢死的人,就地埋葬,不进行葬仪。如吊死在树上,要把那根树枝砍断,将另一物挂起来(羊羔或鸟雀),认为是命运注定溢死,为不违反天意,故挂一有生命的东西。
对疯病或难产而死的人,则火葬,认为其死者变鬼的多,所以一定要烧掉,让其化为灰烬。
下辈的人死后,如有子嗣的,也要装棺上供。送葬时,其晚辈或儿童牵牛。幼儿死后,用一白布袋装上扔掉,不埋葬。地点多选山坡的阳面,革长得旺盛的地方。
萨满死后,要话别的萨满跳神送葬,其葬地也由请来的萨满选择,认为这是在萨满跳神时死者的灵魂指示的,同时也是向山神求得获准的地点。·送葬时,若是本族萨满,葬时要装木棺,安放在葬地,不得埋葬,他的遗族与信徒,在葬地上堆集石头,以便进行礼拜。其法具,用木架撑起来存放,等新萨满出现后,法衣、法具等就交给他。
从前,双亲故去后,带孝期间,女子不结头绳,不穿艳服,男子不得理发、刮脸。同时,儿子还要扎白腰带,对母亲,白腰带的一端从腰问向上,通过右肩而夹到腰背上,意味着慈母是打开右襟的纽扣,用鲜美的乳汁喂大了自己,所以儿子要用此重孝来感恩。对父亲,腰带的一端由腰问通过左肩而夹到背面的腰带里,意味着感谢父亲用肩力负担了对自己的养育之思。儿媳和出嫁的姑娘,白腰带的扎法不通过肩上。
以上为鄂温克旗一带鄂温克人的丧俗。陈巴尔虎莫勒格尔河流域鄂温克人的丧俗也有所区别,由于他们受东正教的影响,发葬时由牧师念经引路,并用“刚嘎”(香篙)草煮水洗死者的躯体。
埋葬后,遗族要到教堂登记,证明死者的姓名,年龄和亡日,请牧师念经,意为给死去的亲人指路,引向光明大道。
无论死者是谁,他们没有戴孝的习馈。
敖鲁古雅的鄂温克人,在为死者装硷时,则在木棺里放一耶酥像和四块点心。送葬前,杀一只或两只黑色的驯鹿,在已经搭好的4个柱于的棚里,(鄂温克语叫“德利”),将驯鹿的头朝日落的方向
摆上,意为驯鹿驮着亡者走向另一世界。
他们没有固定的坟地,死在哪里,就葬在哪里,一般是在近处选择小山头埋葬,然后在坟前立一个十字架(十字架因死者的年龄、性别的不同也有所区别)。在离开坟地煎,送葬的人们在坟旁生姻,并绕着十字架走三团,意为洗污,否则打不到野兽。
他们认为人死后,灵魂并没有死去,只是离开这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去罢了,那个世界更幸福、更美好,但途中有一条很深很深的血河。生前行善的人路过时,有桥可安全通过。而曾行恶的人却无桥通过,河中只有一块石头,跳不过去就掉进无底的深渊中,再也出不来了,连灵魂也死掉了,这,才是人的彻底死亡。
缢死的、熗杀的、难产死去的、被熊咬死的人都到不了那个世界。小孩死后,不去这个世界。而是飞到“玛姆”去(上天的意思o)
(二)
鄂温克人认为人有灵,所以对死者特别重视祭典。当老人死后首先让死尸闭眼睛合嘴,认为眼嘴不合拢怕死灵不安于归天,惦记儿女,会给儿女带来病灾。其次是把手和脸洗净,男尸要由死者的大辈或者同辈人给理发,女尸要梳头。再次是穿戴一新,大多数死者部穿新衣服,戴帽子,用呈文纸蒙上脸和手,双脚拼拢。而后铺上褥子、枕头,安放在一人宽一人长的板子上。头前放一个供桌,供鸡和猪头以及各种糕点食品,烧香,晚问点燃长明灯。给死者点烟,把烟锅掖在枕头上。
烧化箔纸币的仪式叫“其萨拉仁”,由一名老辈人和同辈年长者唱说:“×××(叫名):明灵的话知道吧,明魂的话明白吧。你的儿女为你烧化着三把香和三包纸币,三杯酒,请收下吧。你来有时,去有期,已按期归去,不要留恋,不要回头;把你的福寿和财富留给你的儿女吧........”。
在停尸送葬之前,白天黑夜都有人伴尸守灵,儿女媳妇和晚辈人不能坐在炕上,都要铺上皮祷于席地而坐。姑娘和儿媳妇把发辫及挽的发髻放下来,用白布扎发,头上戴白巾,儿子可以戴帽子,但在帽子上缝一条白布,全身白孝衣,鞋上也缝块白布。
多数在死者逝世的第三天出殡,冬季也有的富贵人家要留五至七天,看气候而定。在夜间守灵时,请故事员讲故事,叫做“尼莫哈西仁”。是一种说唱形式,故事员讲一句,在一旁有人随唱。说是给死灵讲故事听,其实是守灵人听故事消磨时间。出灵要选吉日,在选定的吉日晨出殡。如果死者儿女双全,众人抬着棺材到坟地,儿子抬头和脚部位,中途可以换肩换人,但不能放在地上,不能停留。一个氏族(哈拉)一个坟地(莫安),老辈尸体在上首安葬,再按辈份以次往下坡延伸,配偶中有长寿人在世时,则给他在同辈葬地间留一块安葬地。姑娘嫁出前死在娘家的不能葬在莫安,难产死者不能入坟地,大部分火葬。说产妇是不洁不净之人,烧化以洁灵魂。婴、幼儿死尸随便扔掉,不能加入莫安。
萨满可以入莫安,但不能埋葬。把萨满鼓挂在村旁,饶箔纸银元,往火里扔各种食品,儿女在脚下跪磕、痛哭。
入殓也很讲究,在棺材里铺于草,棺壁贴上日月,东侧日,西侧月。放五谷(用帆布袋盛装),小船和小桨,放豁口的锅、筷和碗,烟和烟袋。*而后把死尸就着褥子抬到棺材里,不让死尸照着太阳,抬出门时用被子或毯子在死尸上方挡住日光。放到棺材里后揭开蒙面纸,叫儿女和所有亲人看死者一面,以示最后告别。如果是女尸,一定要等到娘家人到来才行人硷仪式。
死者入殆时穿的服装不能有毛制品和皮制品,认为皮和毛是有灵之物,怕这个有灵之物向死者讨还。就是毛布料子都不能用于随葬。
当安葬队伍回来进大门时,儿女辈一字排开跪迎送葬之人,在大门旁放几盆洗手水,每人必洗完手才能进院。然后摆宴招待送葬人们,儿女向每人敬酒跪下磕头。
第三天再到坟地饶化箔币,箔币都装在纸钱搭子里,注明数目,寄谁,哪年哪月生人,哪年哪月亡故等都要写清楚。
家里在死人躺过的位子上放一块石头压一些时间,不能空着。
死者的女儿嫁给远村,死后到时,要从三里地外,放声痛哭前来,远远地下车步行,全家放声大哭迎接姑娘。姑娘到罢将带来的供品供上、敬烟、烧纸……。
死尸不得过河安葬,在外地死者需移户过河时,在死尸脚下连上一根长杆儿,当作死尸灵魂过河当桥。异地亡故者不能进村和进屋,要在村外搞祭典,而后安葬到坟地。
每当逢年过节,都要上坟给死者烧化箔币和供食品。
如有远方亲友来吊丧时,也要重新铺设灵位,让吊丧者敬烟、敬酒,跪下磕头,这时做儿女的照样陪伴着跪下磕头。重孝在身之人要穿戴素色,上辈人死灵在位时不得笑闹和欢乐。儿女为老人戴孝衣为三年,或一年、一百天不等,根据各自的情况而定,媳妇为丈夫戴孝也是三年,戴孝期间不能改嫁。
脱孝衣也要搞一些简单的仪式,到“莫安”去脱掉孝服,还请近亲和老人吃喝一顿。
喜气洋洋的“阿涅”
随着腊月的分秒流逝,“阿涅”(即春节)的喜庆气氛步步临近。腊月23送“火神升天,”腊月27供北斗星。到了除歹,“阿涅”已卷着兴安岭晶莹的雪花,茫茫草原的朔风进入了鄂温克人的家庭。当晚五点钟左右,每个人家的大门外部燃起了一堆堆的茵火,这时,忌从院里往外拿东西,连拉圾也不许扔出去。原由是怕把一年的运气、财富扔掉或怕财富和运气让别人拣了去。
吃罢年饭,开始供佛,香烛的点点火星与香气,供佛的五颜六色的糖果与精致的糕点,更加造成了年夜气氛。佛台上为首的“敖卓日”神(祖宗)“玛鲁”神等,各种神佛像一字摆开。在厨房锅台上供火神,再次是供“卓勒”神(护畜神)。
供完神,跪拜篝火。篝火标志着一个家庭的存在与兴衰,谁家的篝火最旺,预示这一年家境兴旺。断了篝火就意味着要断香火,断子绝孙.所以,家里只要有男性,他就要年年燃起篝火,越睡越好。跪拜时,点香,投年食品,放鞭炮,跪拜的次序是先主翁,次按辈分年龄大小排列。如有的家庭没去祖坟烧纸,可在篝火前烧。这是认为家祖的亡故之灵,在年节时怀念子孙后代,前来团聚,但因是阴魂,门神不放行,只好在门外游荡。这时子孙们迎到门外,在篝火前烧纸和投食品,以奉迎家祖亡灵。
篝火从除夕夜一直到初五,不能断烟,待到正月十四晚重又燃到正月十五日。拜完篝火,拜神,然后全家人向老人磕头,为首者,举起酒杯敬老人,这时全家人都下跪,老人接过酒杯,右手中指蘸杯中酒,弹向右上首,以示神灵。后向晚辈们祝福,有的说,有的唱,一说或唱就是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其大意是祝晚辈们子孙满堂,家业兴旺,出门发财等。说唱的句子含有诗意,合辙押韵。说完祝词饮酒,晚辈们起身,为首者再敬一杯成双杯酒,老人唱完,才算拜完。全家人按辈份年龄层次互相敬酒,跪拜后,留下老人在家,其余的成群结队到近亲和家族去拜年。每到一家,先拜佛台,然后向长者按年龄次序一一磕头。
除夕午夜,全家走出大门,迎“玛音”(财神)神,放鞭炮吃饺子。这一夜谁也不能睡,说是:“谁要入睡,鬼进来给人过称,这一年就不太平。
初一,像一年没见面一样,互相之间一一问安,向佛台磕头,和除夕夜一样,向长辈和兄长再次跪拜,家族、近亲都重去拜一遍。
从“阿涅”初一到初五,媳妇和姑娘们不能拿针线,说是伯把佛爷扎穿了,男人们也不准去打猎或干活。
家中老人亡故未超三年者,则在家守空灵,不出去拜年。前来拜年的人,拜佛台后,便拜空灵,守候的儿女(主要是儿子),也跟着跪拜。
上述为萨马街一带鄂温克人的“阿涅”习馈。居住在鄂温克旗、阿荣旗的鄂温克人的“阿涅”习俗与上述基本相似,枝节上有些区别。
陈巴尔虎莫勒裕尔河一带的鄂温克人,原先过俄国的旧历年,迁到中国后,在当地人的影响下,已经改为过春节了。
“阿涅”是鄂温克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巧妙移植
欢欣的“米阔鲁”节
“米阅鲁”节是莫勒格尔流域鄂温克人的丰收节。
仲夏之际,绿草遍野,花香四通。鄂温克人喜气洋洋地聚集到一起,庆祝一年一度的丰收节日。
“米阔鲁”节主要是进行给马烙印,除坏牙,剪耳记,剪鬃毛及羊割势等一系列的生产劳动。首先从“尼莫尔”(即放牧小集团)的一头开始,先从马因里套出二岁子马,放倒,人们有的用剪子剪鬃、割尾梢,有人用刀子割耳为记号。这时马的主人把自家的畜印烧红,在马的右胯上烙印。其割下的鬃毛畜主收起,剪下的耳块由畜主点数保存。
对献给萨满的马进行剪耳时,由主人在一个木碗上盛满牛奶,从马的两耳中间直洒到尾根,一切处理完后,和别的马一起放走。
“米阔鲁”节上,老人们也赠给自己的亲人(如外甥、侄儿、女儿等)母羊羔之类,祝福晚辈们拥有更多的羊群。
最后,各家依次举行宴会,宴会一般是按照鄂温克人先茶后酒的习惯开始,敬酒时,按首席向上轮始,即由男女主人捧着一个木盘,盘里放两个酒杯,依次敬让。敬酒轮一周时,主人拿出一条“哈达”,向割势人致谢,同时郑重的向大家说明新的一年幼畜繁殖数,大家向主人道喜,祝他“牲畜旺盛,烙印割势的数字与岁俱增……”
这家结束后,酒兴正浓的人们又到另一家,第二个宴会上,原来在第一家做客的人变成了主人。当各家宴会结束后,所有参加宴席的人们都去赴“尼莫尔”的欢欣,载歌载舞庆丰收。
瑟宾节
“瑟宾”是鄂温克语,意为“欢乐祥和”。瑟宾节是鄂温克族的传统节日,每逢“瑟宾”节,鄂温克猎人都聚.会进行庆祝活动,各部落男女老少都宋参加,由部落酋长主持。纯朴的猎人们点燃篝火,围着篝火边歌边舞,祭祀"巴伊安奈"神,还举行盛大宴会。宴会结束后,猎人们继续跳舞,欢乐到第二天黎明。 据史料记载,“瑟宾节”是鄂温克族古老而传统的节日,意为欢乐祥和,在鄂温克猎民诸多传统民族节日中,对“瑟宾节”的重视程度就如汉族的春节。古代生活在大森林里的鄂温克猎民,每逢“瑟宾节”时都集会举行节日活动,猎民们在落叶松的间隙点燃篝火,煮着熊肉、熊脖子、熊头,猎人们围着篝火边歌、边舞,祭祀“巴依安奈”神,崇敬大森林的主人。晚间部落长举行盛大的宴会,召集族人们共进晚餐,宴会结束后猎民们载歌载舞。
在16世纪时,鄂温克人中兴起了“萨满教”,认为“萨满”是“通神者”,可以驱逐病人的邪恶鬼魂。萨满教普及到了各“乌力楞”(氏族),每个氏族都有了自己的“萨满”,从此鄂温克人开始信仰萨满教,以图腾为特征的“瑟宾节”也随之消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于1958年3月5日批准恢复了鄂温克族族称,废除了“索伦”、“通古斯”、“雅库特”等别称,鄂温克族实现了族称的统一。经国务院批准于1958年8月1日成立了鄂温克族自治旗。同时,散居在其他各地的鄂温克族分别成立了9个民族乡。1984年12月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研究会。根据鄂温克族群众的要求和愿望,自治区鄂温克族研究会广泛征求了对鄂温克族节日名称和时间的意见,黑龙江省鄂温克族研究会也参加了讨论。在自治区鄂温克族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上,一致通过了“瑟宾”为鄂温克族节日名称,节日时间定为每年的6月18日,暂定“彩虹”歌为鄂温克族节日歌,并号召鄂温克族聚居的旗、民族乡(苏木、民族村、嘎查)的干部和群众届时开展节日活动。
1994年6月18日,鄂温克族自治旗在巴彦胡硕敖包山,召开了首届“瑟宾”节庆祝活动。l000余人参加了庆祝活动。庆祝会上,表演了鄂温克族“彩虹”集体舞,中老年“努日给勒”舞,辉苏木牧民表演了“斡日切”舞(天鹅舞),中学少年跳起了热情活泼的舞蹈。庆祝会上还进行了赛马、摔跤、颈力、腕力、拉棍、拔河、跳棋、象棋等竞赛。下午一时,开始了别有民族风味野餐,野餐以烧狍子肉、炖柳蒿芽为主。此后,每年的6月18日各地的鄂温克族群众都以上述的活动方式,欢庆“瑟宾节”。
高跷
舞者双足踩着木跷(有套脚装置的木棍,高3至4尺),扮成各种人物,手持道具,在锣鼓大镲的强烈节奏下舞动。河套地区的高跷多由24人至36人组成。多数高跷队扮有白蛇、青蛇、许仙、法海、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唐僧、丑老板、二八小子、大姑娘、书生、工人、农民、士兵等角色。舞蹈套路有白菜心、剪子股、蒜辫子、蛇蜕皮、白马分鬃、单八字、双八字、跳桌子、扑蝴蝶、三打白骨精等。最后以齐唱社火调或码头调结束表演,歌词则随时灵活编成。高跷的表演时间多是春节和元宵节。
赛骆驼
素有“沙+漠之舟”的骆驼,在古代蒙古民族的经济生活和军事行动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被草原上以牧驼为主的牧民尊为“万牲之王”。据文献记载,当骆驼被驯化为交通工具时,赛骆驼也随继产生。每逢喜庆节日,居住在草原、沙漠戈壁的蒙古族牧民常举行赛骆驼比赛,它同赛马一样为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骆驼体型庞大魁梧,乘骑可日行百余里,奋蹄奔驰时可以跟飞奔的骏马相媲美,而且比马更有耐力。参赛骆驼是经过驯养和严格训练的,赛骆驼的赛程为5至40公里,以先到达终点为胜。
草原音韵马头琴
蒙古民族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音乐艺术遗产非常丰富。素有音乐民族之称。马头琴便是其中重要的文化艺术遗产之一。过去不叫马头琴而叫抄儿,大概在元代就叫这个名字,不然元朝政府不会以此琴之名称其掌礼乐官为“抄儿赤”。在科尔沁蒙古民间一直称“抄儿”,其琴首是兽面即螭(chi)首。察哈尔称“黑勒胡儿”。锡林郭勒称“胡尔真胡儿”,因其共鸣箱是枕形而得名。今已普遍称马头琴。因其琴杆上雕刻精美的马头为饰之故。关于马头琴的起源,有人也写过美丽的传说,但传说归传说,并不一定全是历史实事。追本溯源,它大概是由我国东北古代库莫奚族的奚琴发展而来。它历史悠久,音色音质极佳,风格独特,在蒙古族音乐中具有重要价值。
鄂温克的饮食
鄂温克族的饮食,居住在猎区、牧区和农业地区的鄂温克人虽然稍有差别,但他们的饮食中一般都有肉食和乳食,对捕获的野生动物肉和鱼类有多种吃法,还有用采集的野生植物做的各种特色的菜肴,也有各种野果作馅的面食等。
(一)肉食
从事牧(农)业的鄂温克人,在日常生活中食用羊肉和牛肉为最多,有时还要吃猪肉,有时在冬季还要吃马肉、骆驼肉等。一般家庭一年四季都要杀羊,到入冬时还要杀牛准备过冬的肉食。家养动物的肉有煮着吃、红烧、烤着吃、炖着吃、可以炒菜、熘肉段、做汤、做馅、做酱肉、做腊肉等多种吃法。
1、手把肉。手把肉是牧民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一种吃法。其制作方法是将生肉放入清水中煮,煮手把肉的汤中不放盐,但有时要放一些土豆。吃手把肉时需要配一些调味品,有韭菜花、菜末或辣酱等,也可以在肉汤中放盐蘸着吃。手把肉的吃法是用一只手拿着煮熟的带骨的肉,另一只手拿着小刀将肉割成小块,蘸调料吃。割肉时的刀法还有一定的讲究,不能把刀口向着别人,更不能用刀尖指着别人说话。每次牧民们在宰杀牛羊之后,都要吃一次手把肉和灌肠,就是杀猪后也要吃一顿手把肉。
2、灌肠。鄂温克人的灌肠有多种,用不同材料做成的灌肠其名称也不同。灌血肠,鄂温克语叫“色额其”,做法是把收集的血块用手捏碎,捏碎后的小碎块除掉,把一些牛或羊的油脂剁碎放入,再放一些葱花、盐等,灌入肥肠和大肠中煮熟,吃着非常香。还有把肝肺剁碎放入葱、盐和调味品做的灌肠,叫“额热尔吉”,这种灌肠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也有切肉条装入肥肠中做的灌肠。此外,也有把羊肉和羊肚切成条,用羊细肠编花纹包在肉肚外,这种叫“敖日耶木勒”。以上几种肉食都是和手把肉一起煮食的。
3、羊胸脯肉。羊胸脯肉被认为是羊身上最好吃的部分,杀羊剥皮时,要留下羊胸口上的一块毛皮,做法是反复用火烧毛再用刀子清理,再清洗干净后和手把肉一起煮,这样制作出来的羊胸脯肉别有一种风味。
4、牛羊蹄和牛羊头。牛羊蹄和牛羊头也都带毛皮,先用火把毛烧掉(有条件的人家用喷灯烧毛,和烧羊胸脯的方法一样),再清洗干净后放到锅里煮(煮牛羊蹄时要放调料,煮的时间稍长一些),其中煮好的牛蹄筋切成片后是下酒的
①《鄂温克族社会历史调查》第440、441页。
好菜。带有调料的煮牛羊蹄的汤,放凉凝固后可以切片做炖子。
5、牛羊的尾巴。牛尾巴一般用刀子从各个关节分开后,放调料炖着吃,也是一种好吃的肉食。大尾羊的尾巴可以和手把肉一起煮着吃;还可以把外面的油脂切块用于烤荤油,中间的带骨肉也在油中一起烤熟后吃。
6、马肉。马肉被认为火大,一般在“三九”天天气很冷的时候吃。马鬃下部位的肉,红烧后也是一种美食。
7、野生动物肉的食用。鄂温克族猎民以猎获的狍子、鹿、犭罕 、野猪、黄羊、飞龙、乌鸡、野鸡、沙半鸡的肉为主要肉食,烹饪方法有手把肉、烧、烤、炖、做汤等。烤肉的方法是把切成片的兽肉穿在木棍上,蘸一些盐在篝火旁烤,烤到外表金黄,“吱吱”冒油即可食用,这种肉外焦里嫩,越嚼越香,别有风味。用狍子肉或黄羊肉做干炸或熘肉段,肉质鲜嫩柔软。犭罕 鼻子和熊掌都是山珍之类。猎民们常用猎获的野禽类做汤。其中,飞龙肉质细嫩,呈白色,味道鲜美,是进国宴的一种美食。此外,把野禽类腿毛后剁碎,和剁碎的咸黄瓜一起炒过后放凉,也是下酒的一种菜。野禽类的肉还可以包饺子吃。
鄂温克人有生吃动物肝和肾的习惯,打到猎物后,一般先把猎物的肠肚等内脏从动物的腹腔清理出来,这时趁热切一小块肝和肾,蘸点盐吃。鄂温克人认为吃生肝对人的眼睛有好处,吃生肾能使人延年益寿。
8、肉类的储存。在春秋季多是晒肉干储存;在夏季多是做成腊肉储存,夏季除了苍蝇污染外,因为气温高,各种细菌繁殖也容易使肉变质;冬季在天然冰箱中冷冻保存。晒肉干有熟肉干和生肉干两种,鹿肉干和犭罕 肉干也属于山珍之类。
(二)乳食
鄂温克人对乳食特别喜爱,在他们看来乳汁是洁白的,是哺育和滋养我们人类的源泉,因此把乳汁看的特别圣洁和珍贵。在鄂温克人的各种祭祀活动中,也不可缺少乳汁和乳制品。牧区鄂温克人的乳食以牛奶为主;使鹿鄂温克人的乳食以驯鹿奶为主。
牛奶的食用方法有很多种,最普通的方式是把牛奶煮开后喝,也有人把刚挤出的牛奶趁温热给孩子喝。生鲜奶和熟鲜奶可以泡米饭吃;还可以煮稀奶粥和稠奶粥;把煮熟的土豆在熟鲜奶中捣碎吃;把去籽煮熟的倭瓜片在鲜奶中捣碎后,加芸豆煮粥吃;做鲜奶面片;用牛奶、黄油和面做酥饼。此外,常见的食用和制作乳制品方法有以下几种:
1、奶茶。牧区鄂温克人很爱喝奶茶,不但在一日三餐都喝奶茶,平常有空时也要喝奶茶。接待客人时,更是要先敬上一杯奶茶。在奶茶里放些奶皮、奶干、黄油、奶酪等,使奶茶变得更加醇香。也有人把带油脂的凉手把肉切成片,放入热奶茶中,使其香味更加浓厚。
奶茶的煮法是:把水烧温时,放入茶叶和少量带有碱性的“霍吉尔”(现在多数人不放“霍吉尔”),等水中达到需要的茶水浓度后把茶叶滤去,然后在锅中放入少量的油,把一碗稷子米放入锅中炒熟,再倒入茶水,放适量的盐,放入牛奶烧开即可。也可以把炒米、小米、大米、高粱米等当茶米。
2、酸奶。酸奶有两种,一种是酸性较少的半凝固体奶,索伦鄂温克语叫“额格德色乌洪”(有人叫“吉希勒东乌洪”),通古斯鄂温克人称其为“塔儒嘎”,这种呈半凝固体状的酸奶可直接饮用,也可以加入白糖饮用。另一种是酸性较大的,凝固体被捣碎的液体状奶,索伦鄂温克人叫“温格尔”,也有的地区叫“萨嘎”;通古斯鄂温克人称其为“阿义拉固”,其制作方法是把牛奶盛在缸里,用“呼隆”(引子)使奶发酵,然后每天继续往缸中加入鲜奶即可。这种酸奶在天气炎热时兑凉水加白糖饮用,特别清爽可口。此外还可以泡米饭吃;做煮烂糊的玉米叉子酸奶粥;肉汤酸奶大米粥或酸奶大米肉粥;用酸奶和面做面包、烙饼和炸果子等。
3、奶皮子“乌如木”。奶皮子的制法是:当锅中的牛奶烧开时,用水舀子将其舀起再从高处倒入锅中,使牛奶的表层起很多气泡,再把它放凉后奶的精华部分就凝固在表层了,第二天把表层重叠成半圆形取出晾干即可。奶皮子可以放入奶茶中吃,也可以和面包、馒头、饼等一起食用。奶皮子是贵重的乳制食品之一,常被当作馈赠的佳品用。
4、奶油。稀奶油“希恩格”(通古斯鄂温克人叫“西米坦恩”)一般用牛奶分离机分离鲜奶或从放置一夜以上的牛奶上部撇取获得。一般在早餐、午餐喝茶时,把稀奶油涂在面包、馒头、发面饼、点心上或拌炒米食用,其味美、营养丰富。奶油“给勒特仁依米其”一般把缸里的“温格尔”(酸奶)稍加热后搅拌获得,也可以把稀奶油搅拌获得。奶油的吃法和稀奶油基本相同。把奶油烧开后冷却就变成黄油“香仁依米其”,黄油比奶油更香。把黄油放在热奶茶中会增加奶茶的香味。吃稠粥“拉里”时要放黄油和白糖。黄油的其它吃法和奶油相同。
5、奶干、奶酪。奶干“阿日其”(通古斯鄂温克人叫“阿儒勒”)是把搅出奶油后的酸奶在锅中烧开后,把固形物挤出水,再用手捏让其从手指缝挤出细条晒干或把制酒后沉淀于锅底的固形物挤出水,再从手指缝挤出细条晒干获得。奶干通常用来泡在奶茶中吃,也可以抓在手中吃。奶酪“额吉格”(通古斯鄂温克人称其为“俄都木”)是把“额格德色乌洪”(酸性较少的酸奶,也有人叫“吉希勒东乌洪”)烧开后所得的固形物。喝奶茶时,把奶酪盛到盘子里,上面浇上一层稀奶油和糖,用匙子舀着吃,可代替面包、点心等主食,也是招待客人的美味乳品。也可以将其用模子做成各种形状晾干,储存起来在各个季节都可以食用。
6、奶糕。奶糕一般是把牛初乳倒入铁盆中,放在锅中蒸熟,形似鸡蛋糕。
7、奶酒。奶酒的制作方法是在盛满酸奶的锅上紧紧盖上一个叫“布鲁呼勒”的无底木桶——此桶有一个旁口,一流槽斜着从口伸到桶外,槽的上端宽约2-3寸在桶内的中心位置上。,生火煮到沸腾时,在木桶顶上放一盆凉水,因酸奶中奶酒的沸点和冷凝点要低于酸奶,故奶酒首先遇冷水盆凝为液体滴在流槽中流出。
(三)米面食
鄂温克人的面食有:“格列巴”或“列巴”即面包,把发好的面放在烤炉中烘烤而成,也有放“乌利特”(山丁子)、“音额特”(稠李子)、“吉特”(都柿现在叫蓝莓)、“固德格特”也叫“固主格讷”(草莓)等野生植物的果实做馅的面包;“别思期克”用动物的肺做馅烙的发面饼;“卡拉巴”用驯鹿奶和面发酵烙的发面饼;“阿拉吉”(使鹿鄂温克)或“卡拉索”(通古斯鄂温克)油炸馃子;“毕利尼”一种发面饼;“西木日其欧恩”用烤出荤油后的油脂加糖做馅烙的饼或包子;“巴乐其欧恩”把苏子炒熟压碎后加糖做馅烙的饼;“乌利其欧恩”山丁子加糖做馅的烙饼;“固主格讷其欧恩”草莓加糖做馅的烙饼;“扁西”也叫“扁其”(饺子),馅的肉可以是各种动物的肉(带油脂的肉),馅中的蔬菜可以有葱、圆白菜、长白菜、酸菜、韭菜、胡萝卜、大萝卜、西葫芦、芹菜、柳蒿芽等,拌馅时最好放一些白蘑或泡过白蘑的水,饺子的吃法有煮水饺、肉汤饺子、蒸饺子等;此外还有肉馅饼、鸡蛋韭菜合子、肉包子、白面豆包、黄黏米豆包、油炸糕、油炒面、酥饼、玉米面和白面混合饼、煎饼、荞面饸 、馒头、肉汤面条、肉汤挂面、肉汤面片、牛奶面片等吃法。还有玉米面大饼子、窝头、发糕等。还有用木炭烧面饼等。
据《鄂温克族社会历史调查》记载:燕麦是鄂温克人制“阿嘎”的原料。先把燕麦炒好,用木臼捣米之前,用石板(两块)压去皮,然后压成面子,放进奶茶里变成一种浓茶(或称面茶),是鄂温克人从很早就喜爱的食品(荞面也可这样吃)。①
米食有焖大米、焖小米、焖稷子米、稷子米掺大米和芸豆焖饭、小米掺大米和芸豆焖饭,一般吃各种米饭,喜欢加牛奶吃。此外还有大米粥、大米肉粥、大米奶粥、大米酸奶粥、小米粥、小米肉粥、小米奶粥、小米酸奶粥、玉米馇子粥、玉米馇子芸豆粥、玉米馇子芸豆酸奶粥、高粱米饭、高粱米粥、高粱米芸豆焖饭、高粱米芸豆粥、高粱米芸豆酸奶粥、煮玉米等。
鄂温克人对荞麦的一种吃法是,先将荞麦蒸熟,晒干后再上碾子去皮,成三角形的米粒,做成奶粥或肉粥,吃起来另有一种风味。荞麦半碎不碎的米粒另外分离出来,叫做“尼基”,做成“阿木松”(不干不稀糊状的饭),和奶油或奶皮拌着吃,是待客的好食品。还有用大麦碾成的米,叫“木热给勒哲格特”,也可按上述吃法做②。
(四)鱼。食鱼多以吃新鲜鱼为主,在江河边捕到鱼后,去鳞去内脏清洗干净,放入锅内倒上江水或河水,在放上盐、葱花、花椒、大料等清炖,也有的放些辣椒,其味道清香鲜美。清炖鱼的味道跟鱼的大小和肉质有关。在家中炖鱼,
有时把鱼用油炸一遍或在面粉上滚一圈油炸后放调料炖的。也有把鱼收拾干净,用适当的盐腌后,锅中放少量的油把鱼烤熟吃的,此种方法更适合于不宜炖着吃的鱼。对于花子等不宜炖着吃的鱼,先用油炸后,再用酱油、醋、淀粉、葱花、蒜、盐和调料等做成汁,做浇汁鱼为多。对于一些几十斤以上的大鱼,去掉大骨后,切成片后在面或浓淀粉水滚过后油炸,撒一些盐后可吃干炸鱼段;也可以用酱油、醋、淀粉、葱花、蒜、盐和调料等做成汁,把炸过的鱼段放入汁中熘,做熘鱼段。大鲇鱼可以和柳蒿菜一起炖着吃,还有鲇鱼炖茄子吃。也有把小鱼清洗干净后,用酱、盐、油等炸成鱼酱的吃法。加盐晒的鱼干,可以用火烤着吃,也可以生吃。盐腌后晒半干的鱼块,用油炸熟吃最好。无盐晒的鱼干,用水泡后,有炖、蒸、炸、熘等吃法。冻鱼需泡在水中解冻,食用方法基本和鲜鱼一样。
(五)蔬菜类
蔬菜类有:窝瓜,在蒸、煮熟后捣碎,和牛奶、芸豆一起熬菜汤吃;也可以蒸、煮熟后直接吃。豆角,和肉一起炒着吃;可以和肉、土豆一起炖菜吃。土豆,可以埋在炉膛下的余火中烧熟吃;可以切成片放在锅中烤熟吃;在各种蔬菜和肉一起炖菜时都可以放一些土豆;煮手把肉时也放一些土豆;此外还可以做炒土豆片、炒土豆丝、炝土豆丝等。卜留克,一般用于做咸菜为多,也可以和加肉炒着吃。西葫芦、黄瓜、大萝卜、胡萝卜、水萝卜、芹菜、西红柿、青椒、辣椒、葱、蒜、长白菜、圆白菜、茄子、菠菜、香菜等蔬菜的各种吃法其他民族的吃法一样。
(六)野菜野果和菌类植物
采食的野菜有:“昆比勒”(柳蒿芽)是鄂温克人采集最多的野菜,它除了食鲜外,还可以晒干储存,一年四季都可以食用。新鲜食用时,洗净后用开水焯一下,再用清水冲洗几遍挤出水分剁碎,剁碎后加芸豆、肥肉(也可以是肥肠、排骨或大鲇鱼等)炖做,味道可口鲜美,是鄂温克人最喜欢食用的菜肴。“昆比勒”还可以和肥肉剁馅包饺子,也可以用开水焯后蘸酱,当凉菜吃等。它具有清火解
①《鄂温克族社会历史调查》第92页。
②《查巴奇鄂温克族乡志》第69-70页,中共查巴奇鄂温克族乡委员会、查巴奇鄂温克族乡人民政府。
毒等药用功能,深得人们的喜爱。“满给特”(野韭菜的一种)可以加芸豆和肉熬菜汤,可以加盐做凉菜,也可以洗净后蘸酱吃。“海列日”野韭菜可以和肉馅包饺子,可以和鸡蛋做合子,可以和肉炒着吃,可以和鸡蛋炒着吃,可以加盐当凉菜吃,可以蘸酱吃。“索尔其”韭菜花加盐碾碎,是吃手把肉的主要调料之一,也可以当咸菜吃,还可以加入肉汤和炒菜中当调味品。“洪格日”或“鲁克”野葱的食用基本和葱一样。“松克日”野韭菜的一种,比普通野韭菜小,吃法和野韭菜一样。“杭古勒”山芹菜,一般和肉一起熬菜汤吃。“香仁给罗其”或“克鲁斯”黄花菜,和肉一起炒菜吃,也可以和肉一起做菜汤。“吉古额”一种带刺的菜可以和肉一起做菜汤吃。蕨菜可以和肉一起炒着吃,也可以做凉菜。“昭格特”山丹其根部像蒜,可以吃。“敖儒德”线菜。“沙藤”甘草有甜味,可吃食。“吉苏恩”、“哈活特”和驼尾草,可以当茶喝①。
采食的野果有:“乌利特”山丁子和“音额特”稠李子可以除了生吃外,捣碎的山丁子和稠李子还可以掺在做奶干的料中一起晒,做掺有山丁子和稠李子的奶干;还可以做带有山丁子和稠李子的面包;山丁子还可以夹在奶皮子中吃,还可以做山丁子加糖馅的馒头和烙饼;碾碎的稠李子晒干后,能够保存到春节,和点心等一起可以招待客人用。“吉特”或“讷日”都柿(现在叫蓝莓)和“固德格特”或“固主格讷”草莓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加糖做成酱,在面包、馒头、烙饼中做馅。“雅格达”红豆可以直接吃,现在多用于制酒。“吉苏额”一种发酸的山果,可以直接吃。“希色特”榛子一般炒熟吃。“桂勒孙”山杏,杏仁可以吃,还可以榨油。“哈卡特”灯笼果,可以直接吃。“扎列日”面果,一般直接吃,但不能多吃。“哈呼特”刺梅果(野玫瑰),一般在入冬后采着吃。松籽炒熟后吃。
采食的菌类有:白蘑、二白蘑、白花脸蘑、紫花脸蘑、猴头蘑、黑木耳、松
树蘑、桦树蘑、杨树蘑、灵芝等。猴头蘑主要和各种动物的肉炖菜汤吃,各种蘑菇和木耳除了做炖菜汤外,还可以和肉一起炒着吃。
(七)进餐礼俗
吃饭时要让老年人和长辈先吃,然后晚辈人才开始吃;吃肉、喝酒时要先祭火、祭神;吃手把肉时要用刀子,但禁止在别人面前晃动刀子,更不允许用刀尖指人;有客人在家吃饭时,当看到客人吃完碗里的饭时,主人主动盛饭给客人,直到客人谢绝为止。在以手把肉宴请客人时,羊胸脯、血肠是不可缺少的肉食,按一般规矩,主人要先从羊胸脯上切肉,送到客人的盘中;血肠上桌时,也要切成块送到客人的盘中,如此每一种不同做法的肉食上桌时,主人一般都要先切给客人。
鄂温克人吃熊肉时,有一些禁忌,吃时长者先把熬好的熊油用小匙倒进火堆祭火神。油遇火冒出光亮时,大家喊“火笑了,火笑了”。然后共同学乌鸦的叫声发出“嘎嘎”的声音,并说“是乌鸦在吃你的肉”。通常每人轮流三圈喝三勺熊油,三圈之后就可以随便吃。吃完后,还要对熊骨进行风葬。
[ 此贴被瑶池碧落在2011-06-28 21:28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1
条评分
派派币 +10
瑶池碧落
派派币
+10
素材整理。
隐藏
收藏
新鲜事
相关主题
中国古典园林简介
中国各朝各代官服图片和简介
中国古代门神的简介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介
春秋战国诸侯国家的简介
古代十八般兵器来源、发展及相关简介
回复
引用
新鲜事
顶端
瑶池碧落
ZxID:11335430
关注Ta
注册时间
2010-03-20
最后登录
2024-11-26
在线时间
4366小时
发帖
9289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派派币
1438331
威望
3415
鲜花
444
鸡蛋
0
在线时间
4366 小时
访问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发消息
加好友
他的帖子
查看作者资料
对该用户使用道具
qq
444
鲜花
0
鸡蛋
等级:
派派贵宾
配偶:
齐小憩
小憩哥哥。哪去了。。。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06-28
0
已审
这个名族太偏僻
人家都不知道审核搜索的时候输入什么关键字了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0
条评分
隐藏
回复
引用
新鲜事
顶端
天若舞
ZxID:789464
关注Ta
注册时间
2008-05-30
最后登录
2024-11-27
在线时间
5292小时
发帖
8273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派派币
55517
威望
2222
鲜花
402
鸡蛋
0
在线时间
5292 小时
访问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发消息
加好友
他的帖子
查看作者资料
对该用户使用道具
402
鲜花
0
鸡蛋
等级:
派派贵宾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07-01
0
素材有一些民族介绍帖,有兴趣可以搜索看看,了解一些民族知识。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0
条评分
隐藏
写作素材区,欢迎你,点击我吧
回复
引用
新鲜事
顶端
素净淡雅
ZxID:106429
关注Ta
注册时间
2007-06-14
最后登录
2019-07-20
在线时间
506小时
发帖
2354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派派币
16221
威望
2421
鲜花
0
鸡蛋
0
在线时间
506 小时
访问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发消息
加好友
他的帖子
查看作者资料
对该用户使用道具
0
鲜花
0
鸡蛋
等级:
热心会员
配偶:
唯衍玦
工作,潜中...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1-07-03
0
呃,还真是第一次听说过,就算以前见过,也是一扫而过,不会留意~~~
昭昭的帖子太好了,好详细啊~~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0
条评分
隐藏
回复
引用
新鲜事
顶端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隐藏
快速跳转
小说相关
品书推荐
广播剧Pai之声
书友联盟
写作素材
派派杂志区
TXT相关工具
手机资源下载
寻书求文
原创文学
原创小说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学习专区
学习&职场
English Corner
oversea
软硬兼施
娱乐生活
♥ 聊天&心情涂鸦
回忆纪念
生活家居
图片展示
体育沙龙
自曝区
音乐无极限
影视天地
趣味乐园
动漫剧场
旅游摄影
网购交流
站务专栏
派派活动区
勋章申请
问题反馈
派派周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