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残酷的刑法是什么(今天没网了  明天继续编辑)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21662 回复:15

[宗教民俗] 历史上最残酷的刑法是什么(今天没网了  明天继续编辑)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依诺。

ZxID:12289234


等级: 热心会员
一切的一切都是浮云呐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7 0
历史上最残酷的刑法是什么(今天没网了  明天继续编辑)
— (灬千ヽ) 小诺,这个帖子还要编辑吗?已经很长时间了呢。 (2011-03-14 15:58) —
[backcolor=#6699cc][align=right][size=3][/size][color=#000000][/color]
[/align][table=533][tr][td]
[backcolor=#ffcccc][table=256][tr][td][align=center]历史上最残酷的刑法是什么[/align][/td][/tr][/table][/backcolor]
[backcolor=#ffffff][table=90%][tr][td][align=center]目录[/align]

[color=#0268cd]1 剥皮        [/color][color=#0268cd]2 腰斩[/color]
[color=#0268cd]3 车裂        [/color][color=#0268cd]4 俱五刑[/color]
[color=#0268cd]5 凌迟        [/color][color=#0268cd]6 缢首 [/color]
[color=#0268cd]7 宫刑        [/color][color=#0268cd]8 刖刑 [/color]
[color=#0268cd]9 插针        [/color][color=#0268cd]10活埋[/color]
[color=#0268cd]11 鸩毒      [/color][color=#0268cd]12 棍刑[/color]
[color=#0268cd]13 锯割      [/color][color=#0268cd]14 断椎 [/color]
[color=#0268cd]15 灌铅[/color]      [color=#0268cd]16 刷洗[/color]
[color=#0268cd]17 弹琵琶    [/color][color=#0268cd]18 抽肠[/color]
[color=#0268cd]19 骑木驴 [/color]
[/td][td]  中国古代的刑罚之残酷惨烈,是举世无双,
  无与伦比的。随便举个例[color=#000000]子“活剥人皮,[/color]
[color=#000000]  填草示众”、“腰斩” 另一个酷刑就是[/color]
[color=#000000]  著名的凌迟[/color]等等。
[align=center][img]http://a2.att.hudong.com/23/32/14300000309206129242327570266_950.jpg[/img][/align][align=left] 看了以上古人发明的严刑峻法,惨烈酷刑,[/align][align=left]  如果还要闭着眼声称:古人纯厚,充满仁爱[/align][align=left]  之心,对这种一级脑残,也是无理可讲的。[/align][/td][/tr][/table]

[/backcolor]
[backcolor=#ffffff][table=90%][tr][td][align=center][size=5][b][img]http://my.zixia.com/attachment/201012/17/12289234_1292583530iMP2.jpg[/img][/b][/size][/align][size=5][b]剥皮[/b][/size]
[size=2][font=新宋体]  剥的时候由脊椎下刀,一刀把背部皮肤分成两半,慢慢用刀分开皮肤跟肌肉,像蝴蝶展翅一样的撕开来..最难的是胖子,因为皮肤和肌肉之间还有一堆油,不好分开。
  另外还有一种剥法,不知道可信度多少。方法是把人埋在土里,只露出一颗脑袋,在头顶用刀割个十字, 把头皮拉开以后,向里面[color=#000000]灌水银下[/color]去。由于水银比重很重,会把肌肉跟皮肤拉扯开来,埋在土里的人会痛得不停扭动,又无法挣脱,最后身体会从从定的那个口「光溜溜」的跳出来,只剩下一张皮留在土里……
  皮剥下来之后制成两面鼓,挂在衙门口,以昭炯戒。最早的剥皮是死后才剥,后来发展成活剥。

简介:
      剥皮,其残酷程度并不亚于凌迟。这种刑罚不在官方规定的死刑处死方式之列。但在历史上确实被多次使用过,并见诸史籍记载。剥的时候由脊椎下刀,一刀把背部皮肤分成两半,慢慢用刀分开皮肤跟肌肉,像蝴蝶展翅一样的撕开来,最难的是胖子,因为皮肤和肌肉之间还有一堆油,不好分开。
[b]三国时期[/b]
[color=#000000]  汉景帝时,广川王刘就曾经“生割剥人”,但他怎么个剥法已难查考。[/color][/font][/size][url=http://baike.baidu.com/view/2328.htm][font=新宋体][color=#000000][size=2]三国[/size][/color][/font][/url][size=2][font=新宋体][color=#000000]时吴国末帝孙皓曾剥人脸上的皮。吴亡之后,孙皓降晋,有一天,晋武帝司马炎和侍中王济下棋,孙皓在旁边观战,王济问孙皓:“听说你在吴国时剥人面、刖人足,有这回事吗?”孙皓回答说:“作为人臣而失礼于君主,他就应当受这种刑罚。”这时,王济的腿正在棋桌下面伸着,两只脚伸到司马炎坐的一边去了,他听了孙皓的话,立即把腿缩回来。这件事说明,孙皓对自己曾使用过剥人面皮的刑罚毫不掩饰,也可以看出,想王济这样有地位的人,听到剥皮之刑也会不由得产生畏惧之感。十六国时期,前秦苻生曾经把一些死囚剥去面皮,让他们唱歌跳舞,借以观赏取乐。北齐统治者高氏也惯会剥人面皮。侯景从北齐南逃回梁时,高澄命令逮捕侯景的妻和儿子,先剥下他们的面皮,然后用大铁镬盛油把他们煎死。幼主高恒继承了他的祖父辈和父辈的残暴,经常剥人面皮,亲眼观看被剥者的痛苦之状来取乐。 [/color]
[b][color=#000000]元朝[/color][/b]
[color=#000000]  根据现在可见的史料,六朝以前的剥皮之刑只是剥人面皮,后来便进而剥人全身的皮了。元朝初年时,元祖忽必烈诛杀了阿合马籍没了他的家。阿合马有个爱妾名叫引柱,武士们搜查时从她的衣柜中搜出两张熟好的人皮,每张皮上都连着两只完整的耳朵。问她存放这人皮有什么用,引柱说,这是诅咒时用的,把它放在神座上,发咒语时人皮就会出现应声。世祖下令把引柱和画师陈某及阿合马的另外两名亲信曹震圭、王台判共四人,剥皮示众。[/color]

[b]明朝[/b]
  明朝时,剥皮之刑用得最多、最狠。从明初[color=#000000]的太祖皇帝朱元璋,到明末的张献忠,不少人都用过剥皮之刑。朱元璋开国之初,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而用法峻苛,“剥皮揎草”就是他的一项重要发明。据叶子奇《草[/color]木子》记载,朱元璋对各地官员责治甚严,若有官员贪污暴虐,准许百姓赴京诉冤。官员贪污的数额在六十两白银以上的,就要处以死刑,杀头后还要枭首示众,并且剥下他的皮,皮里填上草,把这“人皮草袋”置于衙门里官座旁边,让后任官员触目惊心,起警戒作用。府州县衙附近,都要设立一座厅堂,祭礼土地神,若需要对某人实行剥皮就在这里执行,因此这座厅堂便叫做“皮场庙”1。洪武年间,宫中的太监犯了死罪应当处死者,一般都不用斩首,而是凌迟或者剥皮。朱元璋的宫禁甚严,太监如果有娶妻者,也要处以剥皮之刑:明初开国[color=#000000]功臣蓝玉被处死之后也剥了皮,朱元璋还下令把他的皮传示各省。因为蓝玉的女儿是蜀王妃,蜀王朱椿就把蓝玉的皮保存下来。明末张献忠占领成都时,他看见端礼门楼上供着一尊人像,穿着公侯的华服,皮肤和手脚都是人的肉身,一打听,才知道这就是蓝玉。 [/color]
[color=#000000][/color][color=#000000]  朱元璋 [/color]
[color=#000000][/color][color=#000000]  朱元璋剥皮的手段传给了他的子孙。他的第四个儿子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赶走了侄子建文皇帝,占了南京,对忠于建文帝的朝臣进行了残酷镇压,景清和胡闰都是被剥了皮的。景清刺杀朱棣未遂,被捕后骂不绝口,朱棣命令剥了他的皮,“草椟之,械系长安门”。胡闰是被缢杀的,然后用灰蠡水脱他的皮,剥下来,揎上草,悬挂在武功坊示众。明武宗正德七年(1512),赵鐩(即赵疯子)谋反,兵败被俘,同时起事的陈翰、贾勉几、庞文宣、郭汉、宋禄、孙玉、朱仓、孙隆、张富、李隆、孙虎等共三十七人也先后被俘,一齐带到京师午门,朱厚照下令把他们全部处死,并将为首的六人剥皮。当时法司官员启奏说对剥皮之刑曾有祖训让禁止,正德皇帝不听,又下令把剥下来的六人的皮制作成马鞍镫,他有时出行,就骑坐这备有人皮鞍的马。 [/color]
  画师“笔下生花”的朱元璋
  若论谁是中国古代“首席屠夫”,我首选明太祖朱元璋。古代乱世争霸自然难免杀戮,秦始皇杀人不眨眼,[color=#000000]曹操杀人如麻;那创立新朝的功臣末路又可能是染血的断头台,如“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文种、韩信。而历代王朝中屠杀功臣最多、最残酷的莫过于明朝。朱元璋为让子孙后代坐稳大明江山,不惜血性屠杀随同自己打天下的那帮“铁哥们”。汉朝的刘邦杀功臣,是一个一个地杀,朱元璋则是一批一批地杀。他先后制造了胡惟庸、蓝玉两起“谋[/color]反”大案,大肆株连,残酷屠杀,两案共杀掉近五万人,明朝的开国元勋、文臣武将几乎屠杀殆尽。
  说朱元璋是“首席屠夫”,还体现在他用屠刀惩治贪官污吏,竟采用骇人听闻的“剥皮示众”酷刑。用重典严厉惩治贪官污吏,该杀的杀,该下大狱的下大狱,这本是一件让百姓拍手称快的事,但活剥人皮便是灭绝人性的“屠夫”所为了。
  朱元璋出身贫寒,体悟民间百姓疾苦,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明实录类纂·司法监察卷》有载:洪武四年,朱元璋针对元末贿赂买官成风、官场腐败的弊端,下令凡官吏犯受贿罪,严惩不贷。他还颁布有史以来最严厉的法令:贪污60两以上银子者,杀!据《中国全史·皇帝史》所载:朱元璋感到对贪官污吏光砍头、充军不足以惩戒后来者,便施行比那“千刀万剐”的凌迟处死更残酷的“剥皮”刑法,把贪赃官吏活生生地剥下皮,再在人皮中填满乱草,缝合起来依旧是个人形,挂在各级官衙内外“示众”,让每天上下班的官员见之心惊胆战,不敢贪赃枉法。

   那么,这“剥皮”酷刑是如何行刑的呢?或许是本人眼拙,翻遍《明史》、《明实录类纂》均未果,却在[color=#000000]《鲁迅全集》第六卷的《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中看到有具体描写,鲁迅则是引用屈大均《安龙逸史》所载,尽管说的是南明永历帝时的事,但其“剥皮”行刑之法应该是明朝历代所传承。永历帝御史李如月弹劾秦王孙可望未准奏,孙可望即命党羽李应科将李如月剥皮示众。应科使人先将李如月绑缚至朝外,搬来石灰一筐、稻草一捆。如月问:“如何用此?”答曰:“是揎你的草!”如月叱道:“瞎奴,此株株是文章,节节是忠肠也!”应科等把如月脸孔朝下死按在地上,用利刀剖开脊梁及臀部,如月大呼:“死得快活,浑身清凉!”对孙可望骂不绝口;等剖断手脚转至前胸,如月还微声恨骂;一直剖至颈部,才气绝而死。党羽就用石灰渍干剥下的皮,再用线缝合起来,塞上稻草,移至北城门通衢阁上高悬。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这“剥皮”酷刑是何等残忍!在“屠夫”朱元璋那儿做个贪官也有点可怜兮兮的。朱元璋之后,剥皮之刑就不仅仅是针对贪官[/color]了。朱棣夺取皇位后,便对建文帝的忠臣景清剥皮。景清行刺朱棣未能得手,被擒获后朱棣一怒之下命“剥其皮,草揎之,械系长安门,碎磔其骨肉。”明武宗朱厚照则对被俘的义军首领处以剥皮之刑,把剥下的皮制成马鞍,供自己骑马用。
  “大明一朝,以剥皮始,以剥皮终,可谓始终不变。”这话是鲁迅在《病后杂谈》中讲的,我觉得很精辟!
[b]嘉靖年间[/b]
[color=#000000]  嘉靖年间,著名抗倭将领汤克宽率兵平定海寇,将海寇首领王艮俘[/color]获处死,把他的皮剥下来蒙作鼓面,叫“人皮鼓”。这鼓放在北固山佛院内,后世不少人都见过它。它的声音不如牛皮鼓响亮,据说因为人皮比牛皮纹理厚而没有牛皮结实,所以它的声音不如牛皮。明初洪武时,韩观任两广提督,杀人成性,曾剥人皮作成坐褥,这人皮剥得非常完整,耳目口鼻俱全,把它铺在座椅上,人脸正好在椅背上,头发披散在椅后,韩观升帐就坐着这人皮,以示威严。
[b]天启年间[/b]
  天启年间,魏忠贤擅政时也常用剥皮的手段。当时,“民间偶语,或触忠贤,辄被擒戮,甚至剥皮刲舌,所杀不可胜数。”而且,魏忠贤剥皮的方法非常奇特。有一天,某旅店里有五个人在一起饮酒,其中一个人说魏忠贤作恶多端,不久肯定会倒台。另外四人有的沉默不语,有的感到害怕,有的劝他说话要慎重,不然会招来灾祸。那人大声说:“魏忠贤虽然专横,他总不能把我剥皮,我怕什么!”当天夜里,众人都在熟睡,忽然门被推开,闯进来几个人,举着火把照了照每人的面孔,把那位说大话的逮走了。不一会,又把一同饮酒的另外四个人也逮了去,带到一处[color=#000000]衙门,先捕的那人一丝不挂躺在那里,手和脚都钉在门板上,堂上高坐着一使衣装鲜丽的显官,正是魏忠贤。魏忠贤对四个人说:“这位说我不能剥他的皮,今天不妨试一试。”就命令手下入取来熔化的沥青浇在[/color]那人身上,过一会沥青冷却凝固,用锤子敲打,只见沥青和人皮一齐脱掉,形成一幅完整的人的皮壳。那四个人吓得半死,魏忠贤对他们每人赏给五两银子压惊,把他们放走了。
[b]明末时期[/b]
  明末张献忠将人剥皮的事例很多。他的所作所为,实际上是对明朝统治者的虐政实行农民式的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报复。他大概是因为亲眼看到了蓝玉被剥的人皮,所以他也对明朝的官员予以剥皮。他不仅使用了明朝皇帝曾经使用过的剥皮手段,而且还有不少独出心裁的花样。张献忠入蜀后动不动就拿人剥皮,而目大都是活剥。剥皮时,先从被剥者的后脖颈开刀,顺脊背往下到肛门割一道缝,然后把[color=#000000]皮肤问两侧撕裂,背部和两臂之间撕离开肉的皮肤连在一起,左右张开,就像两只蝙蝠翅膀似的。这样被剥的人要等到一天多才能断气。如果被剥的人当场致命,行刑的人就要被处死。3当时成都府彭县有个叫龚完敬的,本是崇祯十年(1637)进土,崇祯十六年(1643)因死了父亲回原籍守孝,张献忠占领成都后他表示降顺,被授予官职,但他心里不愿背叛明朝。张献忠想杀他,把他的仆人抓来问龚完敬每天在家中干什么。其中一个叫龚应登的仆人说,完敬每天五更时起床焚香祷告,不知祷告些什么,每天退朝回来只是叹气,不说一句话,过节时给祖宗绕纸后,记帐单下只写乙酉字样,不书大顺年号,等等。张献忠听到“不书大顺年号”这一句,勃然大怒,喝令刀斧手把龚完敬拿下,推出朝门,活活剥皮,并把剥下的人皮揎上草,晓谕四方。龚完敬的弟弟龚完淳、龚完敬熙及家属婢仆共一百余人同日处死。 [/color]
[color=#000000][/color][color=#000000]  张献忠的部下孙可望后来投降了南明,被永历帝朱由榔封为秦王。他也是个惯剥皮的能手。永历六年(即顺治九年,1652),孙可望杀了陈邦传,并剥下他的皮传示各地。御史李如月向[/color]永历帝弹劾他“擅杀勋将,无人臣礼”,永历帝不敢得罪孙可望,就打了李如月四十大板。孙可望的亲信张应科知道了,就向孙可望报告,孙可望大怒,立即命令张应科把李如月抓来剥皮。张应科遵命逮捕李如月,绑在朝门外,又准备了一筐石灰,一捆稻草,放在他面前。李如月问这是干什么用的,一个人告诉他:“这是揎你的草。”李月如叱骂道:“瞎眼的奴才!这草颗颗都是文章,节节都里忠肠!”不一会,张应科站住右边角门台阶上,传达孙可望的旨意,喝令李如月跪下,李如月又骂道:“我是朝廷命官,岂能跪听反贼的命令?”于是步行到中门,向永历帝居住的南宫行跪拜礼。张应科命令把李如月扒掉衣服,按倒在地上,用刀割开脊背的皮肤,直到臀部,李如月大叫道:“死得快活,浑身清凉!”又呼喊着孙可望的名字痛骂。剥皮剥到四肢时,把他的手和脚都砍断,再把他翻过来剥前胸的皮,这时李如月只能发出细微的声音了,仍能听得出是在骂人,直到最后砍断脖子时,李如月才死去。张应科又指使从人把李如月的皮用石灰渍干,用线缝好,中间塞满草,送到北城门通衢上悬挂起来。
[b]近代评论[/b]
  从这里描述的剥皮经过可见孙可望的残忍到了[color=#000000]登峰造极的地步。鲁迅在引述这段故事之后,评论说,张献忠的剥皮法是“流贼”式的,孙可望虽说也是流贼出身,但他既然是南明王朝的秦王,后来又降清被封为义王,因而他的剥皮法其实是官式的,这和当初永乐皇帝剥景清的皮的方法完全相同。又说:“大明一朝,以剥皮始,以剥皮终,可谓始终不变;至今在绍兴戏文里和乡下人的嘴上,还偶然可以听到‘剥皮揎草’的话,那皇泽之长也就可想而知了。”清朝没有剥皮之刑,在清代正史、野史及笔记中尚未见到这方面的记载。但是,剥皮这种酷刑并不能说已彻底绝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时,曾对反抗他们的中国人实行剥皮,电影《红高粱》所描写的剥皮情节,原来是取材于《高密县志[/color]》记载的真实的事件。
[/font][/size][/td][/tr][/table][/backcolor]
[backcolor=#ffffff][table=90%][tr][td][align=center][size=5][b][img]http://my.zixia.com/attachment/201012/17/12289234_1292583636qMtf.jpg[/img][/b][/size][/align][size=5][b]腰斩[/b][/size]
[font=新宋体][size=2]  由于腰斩是把人从中间切开,而主要的器官都在上半身,因此犯人不会一下子就死,斩完以后还会神智清醒,得过好一段时间才会断气。
  有人认为方孝[color=#000000]孺是被腰斩的,但事实上他是被凌迟处死[/color]的。

简介:
      腰斩刑具腰斩是用重斧从腰部将犯人砍作两截。鲁迅说过:中国人是“最能研究人体、顺其自然而用之的人民。脖子最细,发明了砍头;膝关节能弯,发明了下跪;臀部多肉,又不致命,就发明了打屁股……”至于坚韧挺拔的腰骨,构成了做“人”顶天立地的形象,向来关系着中国人的“气节”与“风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他们的腰板硬得多,宁可像玉一般碎成一把绝响,也不愿求瓦全苟且偷生。统治者也许是怕这些知识分子嶙峋的风骨,就杀气腾腾祭出了“腰斩”的酷刑来,妄图断了国人的“脊梁”,教化出奴性的顺民

  历史发展
 [color=#000000] 其实腰斩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历史的进步”。因为殷商时代的死刑,保留了不少原始部落享受人肉大餐的习俗,烧、烤、蒸、煮,无不围着口腹之欲打转。如“醢”是把人剁成肉酱,“脯”是把人做成肉干,“炮”是把人绑在大火炉的金属外壳上烤成熟肉,而“镬烹”则干脆把人扔到饭锅里煮成肉羹。 [/color]
[color=#000000][/color][color=#000000]  到了周代,“砍斫”逐渐取代“烹饪”,成为死刑的主流。周代的死刑有车裂、斩和杀三种。其中的“斩”就是腰斩,而“杀”才是后世所谓的斩首。 [/color]
[color=#000000][/color][color=#000000]  最[/color]初腰斩行刑时用斧或钺,因为青铜毕竟要软些,不够锋利,必须做成斧钺,砍下去才有力度。待铁器普及后,刀渐渐在斩刑中唱起了主角。不过刀虽然锋利,却容易磨损,用起来更要求技巧,得像庖丁解牛一样,谙熟腰椎骨空隙,否则,一刀下去不能砍断,场面自然尴尬,会遭围观的人群嘲笑其手艺不精,有损刽子手的“职业操守”。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腰斩开始启用更顺手的铡刀,不仅刃利背厚,不易磨损,而且对杀人技术要求比较低。包龙图那著名的三口铡刀,其实并非电视上演的那种用途:把人头塞进去,刀起头落,仿佛中国式的断头台,而是腰斩时用的,把人截成两段,“手足异处”。
  腰斩在行刑时,犯人必须脱光身上的衣服,使腰部裸露出来,伏在铡床或木、铁的砧板上,正是[color=#000000]刀俎[/color]之间“我为鱼肉”的架势。普通人至此怕早已魂飞魄散了,但总有那么个别不畏死的“牛人”。秦末楚汉相争,韩信离楚投汉,还是个无名小卒时,因犯军法当受腰斩。一同被处死的13个人被斩之后,轮到了韩信,他居然仰躺在砧板上直视将加诸于己身的刀刃,大呼:“刘邦那小子不是想夺天下吗?为何要斩杀壮士!”当时夏侯婴做监斩官,听闻此言,被他的勇气和豪壮折服,大呼“刀下留人”,不仅没有杀他,还将他推荐给刘邦,让他做了个管粮饷的都尉。
  汉代还有一个叫张苍的人,其命运更是让人叫绝。根据《史记》记载,张苍以宾客身份随刘邦攻打南阳时,因犯法被处腰斩。他脱掉衣服,往砧板上一伏,体格高大,肥白得像葫芦瓜一样,在普遍营养不良的囚犯中显得分外出众。当时的监斩官王陵看到后,十分惊异,认为他是个美男子,就禀告刘邦,赦免了他。此人以后立了大功,还当了丞相。
  人的主要器官都在上半身,因此犯人被从腰部砍作两截后,还会神志清醒,过好长一段时间才断气。犯人的家属往往会打点一下刽子手,让他行刑时从上面一点的部位动刀,可以使犯人死快点;如果有人想要犯人多受点罪,就贿赂刽子手从下面一点的部位动刀,甚至将被腰斩之人上半截移到一块桐油板上,使血不得出,可使犯人多延续两三个时辰不死,真是残忍至极。
  腰斩这一刑罚于雍正朝被废,当时雍正皇帝对俞鸿图实行腰斩的刑罚,俞鸿图被腰斩后在地上用自己的血连写七个“惨”字方自气绝身亡,雍正听说之后便觉残忍,命令废除这一刑罚。
  股票下跌至一半的价格时,被称作是腰斩。
[/size][/font][/td][/tr][/table][/backcolor]
[backcolor=#ffffff][table=90%][tr][td][align=center][size=5][b][img]http://my.zixia.com/attachment/201012/17/12289234_1292584035cQ6r.jpg[/img][/b][/size][/align][size=5][b]车裂[/b][/size]
[size=2][font=新宋体]  即五马分尸,很简单,就是把受刑人的头跟四肢套上绳子,由五匹快马拉着向五个方向急奔,把人撕成六块。记得商鞅就是受[color=#000000]五马分尸之[/color]刑。
  要把人的头跟四肢砍下来都得花不少力气,更何况是用拉扯的。而受刑人身受的苦处更可想而知。真到撕开的时候,恐怕受刑人已经不会觉得痛苦了。痛苦的是正在拉扯的时候。


简介:
      明清小说写到某人惨死时,爱用这样的一句套语:管教他“死得不如《五代史》李存孝,《汉书》中彭越。”李存孝是唐末晋王李克用的义子,原名安敬思,因受李存信谗害被迫反叛,李克用把他擒获,带到太原,“车裂于市”。彭越是汉初开国功臣,刘邦采纳吕后意见,以谋反罪把他车裂处死,并灭其宗族。一提及车裂之刑,令人谈虎色变,足见这是古代的一种极其残酷的刑罚。

 所谓车裂,就是把人的[color=#000000]头和四肢分别绑在五辆车上,套上马匹,分别向不同的方向拉,这样把人的身体硬撕裂为五块,所以名为车裂。有时,执行这种刑罚时不用车,而直接用五条牛或马来拉,所以车裂俗称五牛分尸或[b]五马分尸[/b]。 [/color]
[color=#000000][/color][color=#000000]  要把人的头跟四肢砍下来都得花不少力气,更何况是用拉扯的。[/color]而受刑人身受的苦处更可想而知。真到撕开的时候,恐怕受刑人已经不会觉得痛苦了。痛苦的是正在拉扯的时候。
  车裂古时称为辕[color=#000000]或车辕。《周礼·秋官·条狼氏》中云:“誓驭曰车轘。”前人注解说:“车轘,谓车裂也。”可见,早在周代就已实行车裂之刑。春秋时,诸侯混战,各国君主对那些弑君犯上的乱臣贼子加重处罚时,就采用车裂的办法。公元前694年,齐国“轘高渠弥”。公元前598年,楚国伐陈国,将夏征舒“轘之栗门”,公元前551年,楚国“轘观起于四竟”,等等,都是突出的例子。又,周敬王时的名臣[/color][/font][/size][url=http://baike.baidu.com/view/25676.htm][font=新宋体][color=#000000][size=2]苌弘[/size][/color][/font][/url][size=2][font=新宋体][color=#000000]含冤而死,《庄子·胠箧》篇和《韩非子·难言》篇都说他是被抽肠致死的,也有人说他是被车裂而死的。《淮南子·汜论训》云:“昔者苌弘,周室之执数者也,……然而不能自知车裂而死。”据此,苌弘很可能是先被车裂,之后又被抽出肚肠。战国时,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孝公死后,太子即位为秦惠文王,商鞅受到敌对势力的攻击,结果被擒获,车裂于咸阳。此事在《史记·商君列传》、《战国策·秦策》、《韩非子·和氏》等史籍中都有记述,《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九回“咸阳市五牛分商鞅”更作了详细的描写。当时,也有人是在死后其尸体又被车裂的,如吴起、苏秦及秦国的嫪毐等。[/color]
[b]春秋战国[/b]
  [color=#000000][b]春秋[/b]战国期间,车裂之刑使用得相当普遍,有些仁智之士已经认识到这种刑罚过于残酷,主张废除车 [/color]
[color=#000000]裂。周赧王时,齐王决定在本国实行车裂之刑,群臣纷纷进谏劝阻,齐王都不肯听从。子高(孔子的后人,名孔穿)来见齐王说:“车裂是无道之君的刑罚,而您却欲实行它,这都是您下属臣僚的过错啊!”齐王问为什么,子高说:“如今天下纷争,英雄豪杰都想选择一个有德的君主前去投靠他,打算干一番大事业。您如果滥用酷刑,就会失去声望,英雄豪杰们就不敢来了。本国的人民也将要背叛您了,这样下去,国家肯定会灭亡的。您的臣僚们面对这种关系国家前途的大事,不敢坚持正确的意见,怕违背了您的意旨,招来龙逢被断首、比干被剖心那样的惨祸,这只是为了保全自身而不惜使主上成为桀纣那样的昏[/color]暴之君。所以我说他们的过错太大了。”齐王听取了子高的意见,取消了使用车裂之刑的决定。
  遗憾的是,孔穿的正确主张和齐王的从善如流并没有使车裂之刑彻底终止,秦以后各代,车裂的做法仍然存在。
[b]秦末时期[/b]
  [color=#000000]秦末农民起义时,陈胜的都将宋留率兵攻占南阳,听说陈胜已死,不敢再向武关方向进军,而向东撤退到新蔡,投降了秦军。秦将派人把宋留送到咸阳,宋留这个农民军的叛徒并未能保全性命,被处以车裂之刑。黄巾起义时,马元义在洛阳谋划起义,响应张角,并且联络中常侍封谞、徐奉等为内应,定于三月五日动手,因叛徒唐周出卖,马元义被捕,车裂于洛阳。可见,古代统治者对农民起义这样的作乱者是深恶痛绝的,凡是捕获农民军的首领或骨干分子,不论他屈膝投降或宁折不弯,都要用凌迟或车裂这样最残酷的刑罚把他处死。 [/color]
[b]三国时期[/b]
  [color=#000000]三国时吴国末年,孙皓也使用过车裂之刑,当时民间传言,孙皓死后,齐王孙备和上虞候孙奉两人中当有一人继承帝位。孙备母亲的坟墓在豫章(今江西南昌),豫章太守张俊怀疑这样的传言事出有因,就主动给孙备的母亲扫墓,为自己预作打算。孙皓听了这件事,就命令逮捕张俊,将他车裂处死,并灭其三族。孙皓残暴,惯用酷刑,这只是其中的一例。[/color]
[b]十六国[/b]
  [color=#000000]十六国时,统治者多半秉性凶暴,爱用酷刑,当然也包括车裂在内。今天可以看到的记载,车裂常用 [/color]
[color=#000000]于惩治那些乱伦丧理、忤逆不孝之徒。前凉姑臧(在今[/color][/font][/size][url=http://baike.baidu.com/view/8461.htm][font=新宋体][color=#000000][size=2]甘肃[/size][/color][/font][/url][size=2][font=新宋体][color=#000000]武威)有个叫白兴的人把自己的女儿作妾,其妻妒忌,白兴大怒,就把妻当作婢女,伺候女儿。郡县把此事上奏,凉王张骏大惊道:“这真是自古没有听说过的怪事!”于是下令将白兴在姑臧闹市区车裂示众。前秦建元三年(367)有司奏报说,某人偷窃了他母亲的钱财而逃走在外,被官府抓获,打算把他流放到边远地区。太后(苻坚的母亲苟氏)听说此事,气愤地说:“罪款三千条,没有比不孝更大的了。应该把这不孝之子在市朝处死,为什么却要把他流放到远方去呢?难道中国外能有无父无母的地区吗?”于是苻坚下令将不孝子车裂处死。同年,池阳(今陕西泾阳西北)有个百姓听信了他的妻子的挑唆,打算害死自己的母亲,就让母亲坐上车子,说是去看望亲戚,一直拉到南山中。母亲问他:“[/color]儿呀,去亲戚家怎么走到这里来了呢?”儿子怒斥她说:“老丫头,不许多嘴!”就让母亲下了车,领她到溪谷之间。这个不孝子离家的时候,妻子悄悄嘱咐他,一定要把母亲身上穿的内衣带回来,因此他在杀母亲之前必须脱下母亲的内衣。但是,他不好意思亲自动手,就背朝着母亲,厉声命令
母亲自己脱衣。母亲哭着说:“我生你养你,想不到今天落个这样的下场。你既然听信媳妇的话,把我杀死就算了,不要逼索这件衣裳罢。”儿子又怒斥她不许多嘴,更严厉里命令她快脱。母亲悲愤之极,呼喊到:“天神,山神,你们都看见了吧!”话音未落,只见儿子手中的刀,忽然向着他自己的头顶砍下,身体栽倒在岩穴中。母亲见儿子已死,乘车返回,到家时天已经黑了。媳妇以为是丈夫回来了呢,迎上去问道:“我要的那件衣服拿回来了吗?”母亲大声呼唤邻居,人们抓住那位恶妇送到官府。官府把此事奏报朝廷,苻坚下令把恶妇车裂以示严惩。这是见于史籍记载的受车裂之刑的唯一的一位女性。此外,南燕慕容超即位时,左仆射封嵩派黄门[color=#000000]令牟裳对太后说,慕容超不是太后亲生,应该按照旧规,立慕容钟为帝。慕容超逮捕封嵩,要把他斩首,封嵩请求允许他回家和母亲告别,慕容超说:“你这样的人还知道有母亲,那么为什么要离间别人的母子关系呢?”于是又下令把封嵩的斩首改为车裂。西秦时,乞伏公府弑杀叔父乞伏乾归,乞伏乾归的长子乞伏炽磐讨伐公府,把他擒获,之后将乞伏公府和他的四个儿子同时车裂处死。北魏道武帝时,范阳卢溥聚众叛乱,道武帝拓跋珪擒获卢溥和他的儿子卢焕,都处以车裂之刑。 [/color]
[b]北齐时期[/b]
  [color=#000000]北齐时死刑分为四等,最重的要用车裂,北周时死刑分为五等,第五种为车裂。这都是朝廷明文规定 [/color]
[color=#000000]的法律。隋朝建国后,隋文帝杨坚于开皇元年(581)颁定新刑律,废除前代鞭扑、枭首、车裂等酷刑。过了不久,隋炀帝杨广又把各种酷刑都恢复起来。杨玄感谋反,兵败被擒,炀帝把他斩首,并诛灭九族,参与谋反的人当中罪恶大的,有的被车裂,有的被枭首,有的被截断手足又用乱箭射死,有的被处死之后又让文武百官脔割死者身上的肉而食之,残酷手段无所不用。隋炀帝不仅荒淫而且暴虐,这导致了他后来的灭亡。[/color]
[b]唐朝时期[/b]
  [color=#000000]唐朝废弃隋代苛政,也不再使用车裂。直到唐末,才偶尔又见。那是唐昭帝天佑二年(905)十二月,朝廷将守司空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柳灿贬为登州刺史,将太常卿张廷范贬为莱州司户,第二天,又下令将柳灿斩首,将张廷范车裂于都市。五代时的车裂之刑见李存孝一例。五代以后,只有辽曾规定“淫乱不轨者,五车轘杀之”。如保宁十年(978)九月,平王隆先子陈哥谋害其父,被车裂处死。其他各代正式规定的残酷的死刑虽然仍有凌迟、剥皮等[/color],但车裂基本上见不到了。
[/font][/size][/td][/tr][/table][/backcolor]
[backcolor=#ffffff][table=90%][tr][td][align=center][size=5][b][img]http://my.zixia.com/attachment/201012/17/12289234_12925847495CcT.jpg[/img][/b][/size][/align][size=5][b]俱五刑[/b][/size]
 [size=2][font=新宋体] 把砍头,刖,割手,挖眼,割耳和一,即[color=#000000]「大卸八块」,[/color]通常是把人杀死以后,才把人的头、手脚剁下来,再把躯干剁成三块。
  汉高祖死后,吕后把他的宠妾戚夫人抓来,剁去手脚,割掉鼻子耳朵舌头,眼睛挖出,丢在猪圈里喂养,取名「人彘」.结果吕后自己的儿子看到,给活活吓死...
简介:
      所谓俱五刑就是[color=#000000]指把砍头、刖、割手、挖眼、割耳和一,即“大卸八块”,通常是把人杀死以后,才把人的头、手脚剁下来,再把躯干剁成三块。这个方法与车裂颇为相似,但仍有细微差别。 [/color]
[color=#000000][/color][color=#000000]  车裂是找四五篇文各取一块进行装拼。俱五刑在使用时是找一篇文,把它大卸八块,需要重新修饰的重新修饰,需要换皮的换一下皮,需要移骨的也移一下骨。然后按新次序进行装拼。 五刑是五种刑罚的统称,可分为奴隶制五刑和封建制五刑。 [/color]
[color=#000000][/color][color=#000000]  奴隶制五刑是指墨、劓(音易)、刖(音月)、宫、大辟。 [/color]
[color=#000000][/color][color=#000000]  封建制五刑指笞、杖、徒、流、死。 [/color]
[color=#000000][/color][/font][/size][font=新宋体][color=#000000][size=2]  奴隶制五刑:在汉文帝之前通行,封建制五刑在隋唐之后通行。两种五刑制只是对古代刑罚的一种概括,不能完全包括古代的刑罚制度。 [/size][/color][/font][/td][/tr][/table][/backcolor]
[backcolor=#ffffff][table=90%][tr][td][align=center][size=5][b][img]http://my.zixia.com/attachment/201012/18/12289234_1292647311Vxvv.jpg[/img][/b][/size][/align][size=5][b]凌迟[/b][/size]
[font=新宋体][size=2]  最早是把人杀死之后再[/size][/font][size=2][font=新宋体][color=#000000]剁成肉酱,称为「醢」,受过此刑的记得有子路,还有周文王的长子伯邑考。
  后来发展更加精细,目的还是要让犯人受最大的痛苦,因此不但是活的时候施刑,还要求受刑人必须身受多少刀以后才死。
  据说发展到后来,每次凌迟要由两个人执行,从脚开始割,一共要割一千刀,也就是要割下一千片肉片才准犯人断气。而据说犯人若未割满一千刀就断了气,执行人也要受刑。发展成"死刑的艺术"
  而受此刑最有名的人就是大太监刘谨,听说一共割了三天才让他断气...
  这是明清的正式刑之一。
  明朝的方孝孺就是不尊崇朱棣的旨意,而被凌迟。(最终还是被灭十族!本来只有九族,朱棣就把方孝孺得一些学生和朋友一起杀了。)[/color]
[/font][/size]

[font=新宋体][color=#000000][size=2]凌迟也称陵迟,即民间所说的“千刀万剐”。陵迟原来指山陵的坡度是慢慢降低的,凌迟本意为:“缓缓的山丘”。用于死刑名称,则是指处死人时将人身上的肉一刀刀割去,使受刑人痛苦地慢慢死去。 凌迟刑最早出现在五代时期,正式定为刑名是在辽,此后,金、元、明、清都规定为法定刑,是最残忍的一种死刑。[/size][/color][/font]

[size=2][font=新宋体]  在[color=#000000]明朝以及明以前,这种刑法主要用于处罚那些十恶不赦的犯罪,如谋反、大逆等。到了清朝乾隆时期,如果打骂父母或公婆、儿子杀父亲、妻子杀丈夫,也[/color][color=#000000]是触犯伦理道德的重罪,要处凌迟刑。但后来为了镇压农民反抗,对于不按时交纳赋税的也要处以凌迟刑,这在清朝中前期尤为突出。 [/color][/font][/size][font=新宋体][color=#000000][size=2]  凌迟刑的处刑方式很残忍,一般记述是说将人身上的肉一块块割下来。而历代行刑方法也有区别,一般是切八刀,先切头面,然后是手足,再是胸腹,再是枭首,最后肢解。 [/size][/color][/font][font=新宋体][color=#000000][size=2]  明朝时期,凌迟一般比较精细,大多数凌迟都超过千刀,比较典型的是明朝作恶多端的太监刘瑾被割了三天,共三千三百五十七刀,据说第一天割完后,刘瑾还喝了一点粥,第二天继续。 [/size][/color][/font][size=2][font=新宋体][color=#000000]  到了清朝之后,凌迟的刀数大不如[/color]前。大致有二十四刀、三十六刀、七十二刀和一百二十刀的几类。其中,二十四刀是:一、二刀切双眉,三、四刀切双肩,五、六刀切双乳,七、八刀切双手和两肘间,九、十刀切去两肘和两肩之间部分,十一、十二刀切去两腿的肉,十三、十四刀切两腿肚,十五刀刺心脏,十六刀切头,十七、十八刀切双手,十九、二十刀切两腕,二十一、二十二刀切双脚,二十三、二十四刀切两腿。 [/font][/size][font=新宋体][size=2]  1905年4月24日的《陈情奏表》,终于得以正式废除凌迟。
[/size][/font]
[size=2][font=新宋体]  1910年代“凌迟”开[color=#000000]始在欧洲声名大[/color]噪,因为1904、1905年[color=#000000]法国士兵所拍摄的照片,当时藉由明信片形式编辑成册,开始大肆风行,然而酷刑早已在 1905年4月宣告废除。“凌迟””,在法国被视为“中国酷刑”的极致代表,引发无数的作家和艺术家的灵感,甚至一直延续到1960年乔治·巴岱耶的照片集发行出版,这些照片后来曾被陈界仁重新绘制。这些图像象征着中国及其历史、文明,类似的风格至今仍然持续影响着西方人。 [/color][/font][/size]
[font=新宋体][color=#000000][size=2][/size][/color][/font][size=2][font=新宋体][color=#000000]  自二十世纪初以来,“凌迟”俨然化为中国刑罚系统中最典型的惩罚。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凌迟与古代刑罚大相迳庭,它应该属近代的刑罚。虽然“凌迟”一词最早出现在第十世纪,直至十三或十四世纪才正式编入刑律。无论就刑罚的本身或其名称来看,很有可能不是起源自中国。此外,1905年法学史家沈家本奏请删除凌迟等极刑获准,也是以此作为论据之一。毕竟“凌迟”不合乎中国的法学精神、刑罚特性以及应用方法,看起来比较类似“特殊法”的惩戒类型。当然,这项特殊法是隶属于帝王的司法系统,《元律》有记载执行。不过,经[/color]过仔细观察之后,建立非刑之正的处罚,毕竟违反正常的法学精神,从建立到废除为止,文人始终称之为残酷、不人道的处罚。 [/font][/size]
[font=新宋体][size=2][/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  凌迟,[color=#000000]是一种肢解的惩罚,即包含身体四肢的切割、分离。清朝末年拍摄的照片,显示为真正的“八刀刑”处决。八刀刑,刽子手利用一篓编上号码的锋利刀具:第一刀,切胸口(一律从左侧开始,下列其他部位亦然);第二刀,切二头肌;第三刀,大腿;第四刀和第五刀,切手臂至肘部;第六刀和第七刀,切小腿至膝盖;第八刀,枭首。支解后的尸体残骸放入篓子里,头颅则公开示众,期限不定。这是清朝末年的做法,一般俗称为“十六刀”、“三十二刀”、“三百六十刀”……,不过我们不清楚是否真有这些数目,或只是虚构的数目。明朝时期的“刀”,有切伤和“多”之意,数目累加,行刑时间延长。1510年宦官刘瑾涉嫌阴谋叛变,被判处“剐刑”三日,不过第二天他便死去。这是一件特殊的案例,宦官为人憎恨而受极刑,被判处最重的大逆罪;《明史》未曾提过刘瑾遭受“凌迟”之刑,而是“磔于市”,属于“弃市”形式,明言必须公开行刑。[/color] [/size][/font]
[font=新宋体][size=2][/size][/font][size=2][font=新宋体]  若要区分“凌迟”和其他类似刑罚的差异,并了解清朝以前“凌迟”的做法,着实不容易。当我们益加深入探寻这种刑罚的起源时,较为清晰的相关资料愈显得不足。我们须先区分:一方面,这些刑罚做法包括肢解;而“凌迟”一词的出现,则指明支解刑法的合法性。[color=#000000] [/color][/font][/size]
[font=新宋体][color=#000000][size=2][/size][/color][/font][size=2][font=新宋体][color=#000000]  如果古代刑法志[/color],我们可以找到历史上诸多将帅、官吏被处以斩断的案例,最恐怖的细节可以联想到厨房的菜单。透过阅读这些历史的插曲,令我对“凌迟”的起源感到迷惑。当然肉体的切割有两种情况:所谓“脔”等极刑时,是将肉体割除殆尽,犯人变成食人者的肉,仇家可在自家厅堂饱食大餐;而“凌迟”之刑则相反,肉体被支解后,人形尚可辨识,事后悬挂街市展示。此外一项基本的差异为:“脔”刑案例极为罕见、独特,官[color=#000000]方史学家细[/color]心将此保留,作为残忍、可怕的暴君范例。这些案例固然恐怖,但都是轶事,甚至可能只是传言。相反地,从十一世纪末开始,“凌迟”即是确有其名且经常施行的刑罚,并非仅是轶事或传奇,而是真实的骇人史实。 [/font][/size]
[font=新宋体][size=2][/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  我们[color=#000000]同样也找到诸多类似惩治叛乱谋反的“凌迟”刑罚,例如613年隋炀帝判处谋反者肢解、穿箭与灭族,而同样地隋朝也曾删除《隋律》中的肉刑。这类刑罚除了运用在司法审判,战争时期也会采用,而且是真实存在的。[/color]几乎每个朝代都可以见到类似刑罚,通常称为“磔”或“支解”,所以经常会令人联想:“凌迟”一词并非应用于一种肢解的肉刑,而只用于法庭的法律裁决。所有的关键问题在于了解:如何于特殊案件使用极端的方法,而能在法典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成为一种法律上的完美“刑名”,法官经常得以藉此宣判。[/size][/font]
[font=新宋体][size=2][/size][/font]
[size=2][font=新宋体]起源与神秘之名  [/font][/size]
[size=2][font=新宋体][/font][/size]
[size=2][font=新宋体]    “凌迟”二字最早出现在《[/font][/size][font=新宋体][color=#000000][size=2]辽史[/size][/color][/font][font=新宋体][size=2][color=#000000]·刑[/color]法志》,指名为一种肉刑的名目。这个名词非常神秘,无疑的是汉人文字和草原民族契丹语的结合。 [/size][/font]
[font=新宋体][size=2][/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  我们可以在前几个朝代找到几乎相同的名词,不过第一个字最常出现为阜字旁的“陵”;“陵”的意思为土丘;“迟”字则不能解读为现代汉语的“迟到”,而是“逐渐铺平”或“刮平”的动词。具体而言,“陵迟”可以指为逐渐铺平或刮平土丘,意即一座坟堆,宗族的集体冢。不过,有些朝代的史篇记载具有象征意义:“陵”,斜坡或运河沿岸土堤,代表制度、律法,所有国体的划定界限;“迟”,代表界限的下沉与崩塌。所以“凌迟”意味着衰落的起始,此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以防制度的崩塌。因此,这个名词和刑罚系统没有直接关联,一直到辽代才用来指称一种肉刑。写法上有些差异(人们发现有写作“持”,而非“迟”),冰字旁的“凌”变得比阜字旁的“陵”常用[color=#000000]。《[/color][/size][/font][color=#000000][font=新宋体][size=2]宋史[/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中还同时采用两种写法, [/size][/font][/color]
[font=新宋体][color=#000000][size=2][/size][/color][/font][font=新宋体][color=#000000][size=2]   [/size][/color][/font]
[font=新宋体][color=#000000][size=2]不过从元朝开始,只能找到第二种写法,也就是冰字旁的“凌”,而且永远只作为刑的解释。古代的写法只有在古籍出现,后来的人不再采用。从此“凌迟”只是肉刑的名字,少数博学多闻的人才会记起它从前的意义。 [/size][/color][/font]
[font=新宋体][color=#000000][size=2][/size][/color][/font][color=#000000][font=新宋体][size=2]  事情的经过究竟如何?非常肯定地,它原本是[/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契丹[/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语的一种名词,发音非常接近汉字的“凌迟”,它是契丹辽代政权下所使用的一种肉刑,可能是利用小刀切割被缚的犯人。几经考量之后,这个名词就固定用来指称辽代统治中国所施行的此种肉刑。 [/size][/font][/color]
[font=新宋体][color=#000000][size=2][/size][/color][/font][color=#000000][font=新宋体][size=2]  对于研究刑罚系统改革的中国学者而言,这种刑罚具有蛮族的血性,它的名词晦涩难懂,虽然不属于为“[/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五刑[/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系统,但非常明确的具有汉人的字词。然而,将人缚在木桩上刮杀、切割,不仅是蛮族地区或异国朝代的处决,凌迟手段愈来愈频繁、系统化、萧规曹随,[/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宋朝[/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传至[/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元朝[/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明朝承续后,又传至清朝。这几个朝代的中国,如同草原民族建立的王朝一样,继续将之传承下去。施行各类凌迟之翘首,首推对抗[/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蒙古[/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大汗、后来成为[/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明太祖[/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的朱元璋,他颁布《[/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大诰[/size][/font][/color][font=新宋体][size=2][color=#000000]》,已以“凌迟”之刑惩罚各式犯罪,特别是官吏的贪污,甚至无论财物数字如[/color]何微小。[/size][/font]
[font=新宋体][size=2][/size][/font]
[size=2][font=新宋体]凌迟的发展  [/font][/size]
[size=2][font=新宋体]  [/font][/size]
[size=2][font=新宋体]      中国古代各种残酷的刑罚中,最惨无人道的莫过于凌迟。凌迟,原来写作“陵迟”,本意指山丘的[color=#000000]缓延的斜坡。[/color][/font][/size][color=#000000][font=新宋体][size=2]荀子[/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说:“三尺之岸,而虚车不能登也。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何则?陵迟故也。”意思是指,三尺高的陡坎,车子便拉不上去,但百仞高的大山因为有平缓的斜坡,车子可以一直拉到山顶。后世将陵迟用作刑罚的名称,仅取它的缓慢之义,即是说以很慢的速度把人处死。而要体现这种“慢”的意图,就是一刀一刀地割人身上的肉,直到差不多把肉割尽,才剖腹断首,使犯人毕命。所以,凌迟也叫脔割、剐、寸磔等,所谓“千刀万剐”指的就是凌迟。 [/size][/font][/color]
[font=新宋体][color=#000000][size=2][/size][/color][/font][color=#000000][font=新宋体][size=2]  这种把活人零刀割死的作法早就有了。[/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宋后废帝[/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刘昱曾亲手将人脔割。[/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北齐文宣帝[/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高洋也常常用脔割的手段来杀人。唐中期安史之乱时,[/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颜杲卿[/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抗击[/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安禄山[/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兵败被俘,与[/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袁履谦[/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等人同时被零割。但将凌迟作为正式的刑罚,人们大多认为始于[/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五代[/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陆游说:“五季多故,以常法为不足,于是始于法外特置凌迟一条。[/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肌肉[/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已尽,而气息未绝,肝心联络,而视听犹存。”但在五代时,已有人意识到凌迟之刑过于残酷,主张废弃不用,如[/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后晋[/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开运三年(946),[/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窦俨[/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奏称死刑宜只保留斩、绞二种,而“以短刀脔割人肌肤者”,应当禁止。[/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后晋出帝[/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石重贵准奏,不再使用凌迟之刑。 [/size][/font][/color]
[font=新宋体][color=#000000][size=2][/size][/color][/font][color=#000000][font=新宋体][size=2]  [/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北宋[/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开国之初,力纠五代弊政,仍然禁止凌迟之刑。[/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宋太祖[/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时颁行的《[/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刑统[/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规定重罪应使用斩或绞,没有凌迟。宋真宗时,内宦杨守珍巡察陕西,督捕盗贼,捕获贼首数人,他请示朝廷,拟将他们陵迟处死,用以惩戒凶恶的人。真宗下诏,命令将俘虏转送有司[/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衙门[/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依法论处,不准使用凌迟。到了神宗熙宁、元丰年间,才正式将凌迟列为死刑之一。《[/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通考[/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刑制考》说:“凌迟之法,[/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昭陵[/size][/font][/color][font=新宋体][size=2][color=#000000](宋仁宗陵号)以前,虽凶强杀人之盗,[/color]亦未尝轻用,熙丰间诏狱繁兴,口语狂悖者,皆遭此刑。”如熙宁八年(1075),沂州百[color=#000000]姓[/color][/size][/font][color=#000000][font=新宋体][size=2]朱唐[/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告越州余姚县主簿谋反,李逢在被捕后受审时,供词中又牵连了秀州团练使世居和医官刘育等,[/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朝廷诏令[/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有司审理此案,结果,李逢、刘育和河中府观察推官[/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徐革[/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都被凌迟处死。到了南宋,《庆元条法事例》更明确地把凌迟和斩、绞同列为死刑名目,这样的规定一直延续到明清。 [/size][/font][/color]
[font=新宋体][color=#000000][size=2][/size][/color][/font][color=#000000][font=新宋体][size=2]  凌迟在[/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宋代[/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通称为剐。景德年间,[/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御史台[/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曾审问杀人贼犯,定案之后,知杂王随请“脔剐之”。“剐”字原作“呙”即“骨”字去了“月”(肉),其形状也像人的头颅骨。《[/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说文解字[/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解释说,其以为“剔人肉,置其骨”,这正是零刀割人的意思。“剐”又作“卨”,明朱国帧《通幢小品》卷十八“字义字起”一节云:“贞元中,宣武兵变,执城将卨之”。并注解说,卨,即“剐”字也。可见,“剐”的含义早已明了,只是到了宋代它成了凌迟的代名词而更加为人所熟知而已。这种情形,也常见于小说中的描写。《[/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水浒传[/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第二十七回写教唆[/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潘金莲[/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害死[/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武大郎[/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的王婆被[/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东平[/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府尹陈文昭判为“拟合凌迟处死”,之后写道: [/size][/font][/color]
[font=新宋体][color=#000000][size=2][/size][/color][/font][color=#000000][font=新宋体][size=2]  大牢里取出王婆,当厅听命。读了朝廷明降,写了犯由牌,画了供状,便把这婆子推上[/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木驴[/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四道长钉,三条绑索,东平府尹判了一个“剐!”字,拥出长街,两声破鼓响,一棒碎锣鸣,犯由前引,混棍后催,两把尖刀举,一朵[/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纸花[/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摇,带去东平府市心里,吃了一剐。 [/size][/font][/color]
[font=新宋体][color=#000000][size=2][/size][/color][/font][font=新宋体][color=#000000][size=2]  由于宋代使用凌迟之刑较为常见,所以民间在对仇人进行[/size][/color][/font][url=http://baike.baidu.com/view/69591.htm][font=新宋体][color=#000000][size=2]报仇雪恨[/size][/color][/font][/url][font=新宋体][size=2][color=#000000],也仿照作为官刑的凌迟把人脔割至死。《水游传》中也有这样的情节,请看[/color]第四十一回[color=#000000]中[/color][/size][/font][color=#000000][font=新宋体][size=2]李逵[/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割[/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黄文炳[/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的一段描写: [/size][/font][/color]
[font=新宋体][color=#000000][size=2][/size][/color][/font][color=#000000][font=新宋体][size=2]  (李逵)说:“今日你要快死,老爷却要你慢死!”便把尖刀先从腿上割起,拣好的就当面炭火上炙来下酒。割一块,炙一块。无片时,割了黄文炳,李逵方把刀割开胸膛,取出心肝,把来与众头领做[/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醒酒汤[/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 [/size][/font][/color]
[font=新宋体][color=#000000][size=2][/size][/color][/font][font=新宋体][color=#000000][size=2]  以上所引用《水浒传》中的两段文字,可以看出宋代凌迟在执行时的大致情形,这和《宋史·刑法志》中所说的“凌迟者,先断其肢体,乃抉其吭”的做法是基本一致的。 [/size][/color][/font]
[font=新宋体][color=#000000][size=2][/size][/color][/font][color=#000000][font=新宋体][size=2]  元代法律规定的死刑有斩首而无绞刑,对那些恶逆大罪又规定可以凌迟处死。元代凌迟执行时的情形与宋代相似,如元杂剧《感天动地窦娥冤》中,窦娥的父亲窦天章复审冤案,宣判说:张驴儿“毒杀亲爷,奸占寡妇,合拟凌迟,押赴市曹中,钉上木驴,剐一百二十刀处死。”这和《水浒传》中王婆被凌迟的做法一样,都必须钉上木驴。这木驴大概是一个木架子,可以把犯人固定在上面,以便在零割的时候该犯人不能乱动,它和古代那种“勾结奸夫害本夫”的女犯受的“骑木驴”的刑罚不是一回事(参见本书《杂刑》)。杂剧《[/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窦娥冤[/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比《水浒传》更明确地指出了应割的刀数。试想,把人割一百二十刀才致命,其残忍的程度不能不叫人不寒而栗。 [/size][/font][/color]
[font=新宋体][color=#000000][size=2][/size][/color][/font][color=#000000][font=新宋体][size=2]  [/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明代[/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法律也明确规定凌迟为死刑之一。《[/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大明律[/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刑律》载:“谋反大逆:凡谋反,谓谋危社稷;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但共谋者,不分首从,皆凌迟处死。”凌迟之刑的设立,反映了封建专制政治的残酷,统治者为了镇压人民的反抗和各种犯上作乱的行为,不惜采用一切毒辣手段。明代各朝中,凡是捕获[/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农民起义[/size][/font][/color][font=新宋体][size=2][color=#000000]的首领[/color]及其他叛逆者,都用凌迟之刑将他们处死[color=#000000]。如[/color][/size][/font][color=#000000][font=新宋体][size=2]万历[/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三十四年(1606),刘天叙等谋反,兵败被擒,为首的七人被磔死。这里的“磔”即是凌迟。[/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嘉靖[/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二十一年(1542),宫婢[/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杨金英[/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等人谋害[/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明世宗[/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未遂,事发被捕,杨金英、杨莲香等十六名宫女不分首谋和协从,一律凌迟处死,并且锉尸枭首。万历七年(1579)五月,礼部侍郎[/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董传策[/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被府中的奴仆杀死,有司将凶手捕获,下狱审理,第二年把他们全都“剐于市”。 [/size][/font][/color]
[font=新宋体][color=#000000][size=2][/size][/color][/font][font=新宋体][color=#000000][size=2]  另外据民间传说:凌迟在中国并未真正实施,真正的凌迟是在明朝,一个太监犯了谋反罪,皇帝钦定3600刀,侩子手有严格的规定,一刀不能多,一道不能少,必须在第3600刀才能死去,而且要把所有的肉割掉,因为有内脏,人并不会立刻死去。3600刀后,要求出现一副完美的人体骨架。 [/size][/color][/font]
[font=新宋体][color=#000000][size=2][/size][/color][/font][color=#000000][font=新宋体][size=2]  实际上,明代的凌迟之刑并不仅仅施用于谋反大逆,有时对罪行情节较轻的犯人也加以凌迟。明初朱元璋亲自编定的《大诰》就记有不少这样的案例。如[/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金吾[/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后卫知事靳谦让妻子击鼓鸣冤,经审讯所诉不实,便判决靳谦犯了诽谤朝廷的罪,将他凌迟处死。崇德县民李付一任本县里甲时,因扰民而被人告发,县官传讯,他不予理采,公差王某前去拘捕他,他设计请王某饮酒,当王某喝醉时,李付一将王某绑缚起来,声称王某骗吃骗喝。李付一的行为虽然实属无赖,但还不至于构成死罪,结果他以诬诳罪被凌迟处死。又有[/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北平[/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道御史柯哲与都御史詹微有隙,于是[/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何哲[/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联合另外两名御史[/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任辉[/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齐肃及四川道御史魏卓等共十八人一同捏造事实,陷害詹微。当时[/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明太祖朱元璋[/size][/font][/color][font=新宋体][size=2][color=#000000]正信任詹微,因[/color]而授意有司将何哲等人治罪,结果何、任、齐、魏四人被判为凌迟示众。像上面三例这样不该凌迟而被凌迟的案子还有一些,朱元道用刑峻酷,从这些事实就可以看出来。 [/size][/font]
[font=新宋体][size=2][/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  元代执行凌迟,把犯人零割一百二十刀,已是够骇人听闻的了,明代执行凌迟时零[color=#000000]割的刀数更远远超过前代。明世有两次著名的凌迟处死案例,刀数有明确的记载,一是[/color][/size][/font][color=#000000][font=新宋体][size=2]正德[/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年间的宦官刘瑾,一是崇祯时进士郑鄤。[/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邓[/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骨董续记》卷二“寸磔”条云:“世俗言明代寸磔之刑,刘瑾四千二刀,郑鄤三千六百刀。[/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李慈铭[/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日记亦言之。”这里记刘瑾被剐的刀数可能是误传,实际上刘瑾被剐三千三百五十七刀。这样大的数目,实在惊人。民间妇女骂人时常说“你这个挨千刀的”,看来古代凌迟时将人割千刀以上并非虚词。 [/size][/font][/color]
[font=新宋体][color=#000000][size=2][/size][/color][/font][font=新宋体][color=#000000][size=2]  先说刘瑾。正德五年(1510),刘瑾以谋反罪被判死刑,圣旨特批,将他“凌迟三日”,然后还要锉尸枭首。执行时的情景,当时参与监刑的张文麟有详细的记述: [/size][/color][/font]
[font=新宋体][color=#000000][size=2][/size][/color][/font][color=#000000][font=新宋体][size=2]  是日,予同年陕西司主事[/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胡远[/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该监斩,错愕,告于上述刘先生璟曰:“我如何当得?”刘回言:“我叫本科帮你。”予因应之。过官寓早饭,即呼本吏随该司掌印正郎至西角头,刘瑾已开刀矣。凌迟刀数,例该三千三百五十七刀,每十刀一歇,一吆喝。头一日例该先剐三百五十七刀,如大指甲片,在胸膛左右起。初动刀,则有血流寸许,再动刀则无血矣。人言犯人受惊,血俱入小腹小腿肚,剐毕开膛,则血从此出,想应是矣。至晚,押瑾[/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顺天府[/size][/font][/color][font=新宋体][size=2][color=#000000]宛平县寄监,释缚,瑾尚食粥两碗。反贼乃如此。次日押至东角头。先日,瑾就刑,颇言内[/color]事,以麻核桃塞口,数十刀,气绝。时方日升,在彼与同监斩御史具本奏奉圣旨,刘瑾凌迟数足,锉尸,免枭首。受害之家,争取其肉以祭死者。锉尸,当胸一大斧,胸去数丈。逆贼之报亦惨矣。 [/size][/font]
[font=新宋体][size=2][/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  刘瑾把持朝政时,残害忠良,作恶多端,他落得如此下场固然使人解恨,但从他受刑的过程来看,凌迟这种刑罚不能不说它确实惨无人道。 [/size][/font]
[font=新宋体][size=2][/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  再[color=#000000]看[/color][/size][/font][color=#000000][font=新宋体][size=2]郑鄤[/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若说刘瑾被凌迟是罪有应得,而郑鄤受如此酷刑却使人感到惋惜。郑鄤是[/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常州[/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横林人,[/size][/font][/color][url=http://baike.baidu.com/view/341438.htm][font=新宋体][color=#000000][size=2]天启[/size][/color][/font][/url][color=#000000][font=新宋体][size=2]二年(1622)[/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进士及第[/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他的文才与声望曾名噪一时。[/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崇祯[/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初年,由于朝廷内部党派之争引起政治纠纷,郑鄤也被卷了进去,他被人告发说犯有“杖母”和“奸妹”两项大逆不道的罪款,罪后由崇祯皇帝[/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朱由检[/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亲自批示,予以凌迟处死。 [/size][/font][/color]
[font=新宋体][color=#000000][size=2][/size][/color][/font][color=#000000][font=新宋体][size=2]  关于郑鄤一案的详细背景与是非曲直,这里不作具体考述,我们只讲他受刑的大致经过。崇祯十二年(1639)八月二十六日黎明,圣旨下达让当日执行,有司官员立即下令传齐有关人役;押解犯人前往[/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西市[/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当时的西市在北京[/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皇城[/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西侧甘石桥下[/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四牌楼[/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后世简称[/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西四牌楼[/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即今北京[/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西四[/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处决死囚常在这里进行。按平常的惯例,斩首在西牌楼下,凌迟在东牌楼下,所以,那天早晨就有一伙人役在东牌楼旁边搭起一座棚子,里面供监斩官等人在此就座,棚子前面竖起一根上边有分叉的粗木杆。不一会,行刑的刽子手们也提前来到,他们每人带一只小筐,筐里放着铁钩和利刃。刽子手们取出铁钩利刃等,放在砂石上磨得非常锋利。辰、巳时分,监斩官带校尉、人役等押着郑鄤来到刑场。郑鄤被暂时停放在南牌楼下,他坐在一只大箩筐里,没有戴头巾也没有穿鞋袜,正在向一名书童絮絮不休地属咐家中后事。这时,围观的群众人山人海,把周围的道路、空场堵得水泄不通,附近的房顶上都爬满了人。有位吏役说,[/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西城[/size][/font][/color][font=新宋体][size=2][color=#000000]察院[/color]的官长还未到,必须稍停片刻,正说着,那位官长由随从前呼后拥,分开密集的人群向这里来了。就位之后,他高声宣读圣旨,由于周围人声嘈杂,他都念些什么,人们听不清楚,[color=#000000]只听他最后的一句是:“照律应剐三千六百刀。”刽子手齐声附和,声如[/color][/size][/font][color=#000000][font=新宋体][size=2]雷震[/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围观的群众莫不心惊胆颤,两腿发抖。只听得三声炮响,之后开始行刑。人群更加骚动起来,爬在房上的人有的站起身,伸长脖子,想看看刽子手怎样剐人。但由于近处的人围得密不透风,稍远一些就看不见行刑的场面。过了好大一会儿,只见那有分叉的粗木杆上垂了一条绳子,有人在木杆后面拉动绳子,绳子的另一端便吊起一件东西,[/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鲜血淋漓[/size][/font][/color][font=新宋体][size=2][color=#000000],原来是人的肺和肝,一直吊到木杆最高处。这说明犯人的肉已被割尽,开始[/color]剖腹取五脏了。又过了一会,木杆上的绳子放下来,卸下肝肺,又吊起一颗人头,这说明郑鄤已被砍了脑袋,悬挂示众。接着,又把郑鄤的躯体也挂了起来,使他的胸贴着木杆,背朝着众人,大家看见他背上的肌肉被割成一条一缕的,却没有割掉,千百条密麻丛集,就像刺猬似的。这时,凌迟之刑宣告结束,有两名校尉[color=#000000]手舞红旗,骑着快马同东飞驰,他们是去宫中把剐的刀数向皇帝报告。[/color][/size][/font][color=#000000][font=新宋体][size=2]后来[/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有刽子手把郑鄤的尸体取下,把他身上的肉一条条的出售,据说人们买这些人肉是作为配制疮疥药的原料。 [/size][/font][/color]
[font=新宋体][color=#000000][size=2][/size][/color][/font][color=#000000][font=新宋体][size=2]  [/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清代[/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仍有凌迟之刑。[/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统治者[/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对农民起义的首领一旦捕获,总是要凌迟处死。如太平天国北伐军失败,将领林凤翔、[/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李开芳[/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等八人被俘,都押解到北京凌迟示众。[/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捻军[/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首领张洛行、[/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赖文光[/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兵败被俘,也受了凌迟之刑。太平天国的著名领袖[/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石达开[/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在[/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大渡河[/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兵败,向[/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四川[/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总督[/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骆秉章[/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投诚,但没有受到宽大[/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处理[/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清廷传旨将石达开不必押送北京,在四川就地处决,骆秉章这个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竟残忍地对石达开等使用了凌迟之刑。那是同治二年(1862)六月二十五日,骆秉章[/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率领[/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清兵把石达开和宰辅曾仕和、中丞黄再忠等绑赴刑场。石、曾二人分别被面对面缚在两个十字木椿上。执行凌迟时,刽子手先对曾仕和割第一刀,曾仕和受疼不过,惨叫狂呼,石达开斥责他说:“为什么不能忍受此须臾时间?”曾仕和这才紧咬牙关,不再叫喊。石达开受刑时,被割一百多刀,他从始至终默然无声。石达开的[/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凛然正气[/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和坚强意志使清军官兵感到[/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震惊[/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四川布政使[/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刘蓉[/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说他“枭桀坚强之气溢于颜面,而词句不亢不卑,不作摇尾乞怜语。……临刑之际,神色怡然,实丑类之最悍者。” [/size][/font][/color]
[font=新宋体][color=#000000][size=2][/size][/color][/font][color=#000000][font=新宋体][size=2]  凌迟之刑一直延续到清末。[/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戊戌变法[/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后,清廷受内外各种矛盾的冲击,不得不顺应潮流对传统的弊政作些改革。光绪三十一年(1905)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奏请删除凌迟等重刑,清廷准奏,下令将凌迟和枭首、[/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戮尸[/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等法“[/size][/font][font=新宋体][size=2]永远[/size][/font][/color][font=新宋体][size=2][color=#000000]删除,俱改斩决”。从此,凌迟非人的酷刑才从法典中[/color]消失,被斩首代替了。[/size][/font]
[/td][/tr][/table][/backcolor]
[backcolor=#ffffff][table=90%][tr][td][size=5][b]缢首 [/b][/size]
[size=2]  在国外,绞刑是普遍使用的刑罚。
  中国人的绞刑是用弓弦缢杀……就是把弓套在受刑人脖子上,弓弦朝前,行刑人在后面开始旋转那张弓, 弓越转越紧,受刑人的气就越来越少,最后终于断气……
  岳飞父子就是这样死在风波亭,(因为他是功臣,不能斩首,要留全尸)而明末流亡的桂王也是这样给吴三桂亲手缢杀……
烹 煮>
  即[color=#000000]「请君入瓮」那是[/color]唐朝时代,武则天当皇帝的时候,朝中有位酷吏叫来俊臣,崇尚严刑峻法,对不肯招供的犯人往往以酷刑对待。方法是找个大瓮,把人塞进去,然后在瓮下面用柴火加热。温度越来越高,受刑人也越来越受不了,如果不肯招供的话,往往就被烧死在瓮里...后来武则天听说了这件事,就把来俊臣找来,问他犯人不肯招供要怎么办?来俊臣很得意的把这个方法说了出来,武则天就淡淡的说了句:「则请君入瓮」,把来俊臣烧死…… [/size][/td][/tr][/table][/backcolor]
[backcolor=#ffffff][table=90%][tr][td][align=center][b][size=2][img]http://my.zixia.com/attachment/201012/30/12289234_1293685254AWTV.jpg[/img][/size][/b][/align][size=2][b]宫刑[/b]
  司马迁就是受了[/size][size=2][color=#000000]宫刑,才会写出史记,也才会在「报任少卿书」里写出「身直为闺阁之臣」这样的句子。中国人的阉割可讲究了。首先要拿绳子把小弟弟绑起来(包括子孙袋)让血液不流通,自然坏死,后拿利刃一刀子割掉(全部喔!不是只有小弟弟)。割掉了以后拿香灰一盖,止血,还得拿根鹅毛插在尿道里。等过了几天把鹅毛拿掉,如果尿得出来,阉割就算成功了。要是尿不出来,那个人就算废了,大概最后会死于尿毒症吧. 所以如果是要阉来当宦官的话,最好趁年纪还小就阉掉,年纪大了危险性高很多。
  此刑常被贵族冲抵死刑。
  相对的女性为"幽闭"。[/color]


      在[color=#000000]古代中国,阉割术的渊源是相当久远的。有证据表明,至迟在殷商时代就有了阉割男性生殖器的意识与行为。当时的阉割术可能是将阴茎与睾丸一并割除的,秦汉时期的阉割技术已较为完备,并已经注意到阉割手术后的防风、保暖、静养等护理措施。当时施行阉割的场所称为"蚕室",《汉书*张安世传》颜师古注曰:"凡养蚕者,欲其温而早成,故为密室蓄火以置之。新腐刑亦有中风之患,需入密室乃得以全,因呼为蚕室耳。"大致相同的解释见于《后汉书*光武帝纪》李贤注,[/color]所谓"宫刑者畏风,须暖,作窨室蓄火如蚕室,因以名焉。

  “宫”,即“丈夫[color=#000000]割其势,女子闭于宫”,就是阉割男子生殖器、破坏女子生殖机能的一种肉刑。宫刑又称蚕室、腐刑、阴刑和椓刑,这些不同的名称都反映出这一刑罚的残酷。所谓蚕室,据唐人颜师古的解释:“凡养蚕者欲其温早成,故为蚕室,畜火以置之。而新腐刑亦有中风之患,须入密室(也许是最早的无菌室概念),乃得以全,因呼为蚕室耳。”这就是说,一般人在受宫刑以后,因创口极易感染中风,若要苟全一命,须留在似蚕室一般的密室中,在不见风与阳光的环境里蹲上百日,创口才能愈合。宫刑又称腐刑,这是因为,对受害者来说,不但肉体痛苦,而且心灵受辱,从此像一株腐朽之木,有杆但不能结实。另一种说法是,宫刑的人像腐朽的人不能开花一样。宫刑又称阴刑,是指对男子或女子的阴处施刑。称为椓刑,见于《尚书 吕刑篇》,“椓”据《说文》释是以棍击伐之意,据马国翰《同耕帖》载,古有椓窍之法,谓用木棍敲击女性下身,以破坏其生育机[/color]能。

宫刑的由来
  宫刑[color=#000000]的出现在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在《尚书》中有几处提到了五刑和宫刑,例如《尧典》中就有“五刑有服”语。今出土的周鼎金文字中有“仲宦父鼎”,文曰:“中宦父作宝鼎,子子孙孙永宝用。”《尚书·吕刑篇》中有“宫辟疑赥,吕刑篇罚六百锾,阅实其罪”语;又云:“爰始淫,为劓、刖,椓(即宫)、黥。”又云:“舜典五刑,宫。”《慎子》一书有:“虞五诛,以艾毕当宫。”《周礼》则云:“夏宫辟五百。”从以上记载看来,后世一般认为宫刑至少在夏禹以前就已出现。周朝时将受了宫刑的男子称为“寺人”。“寺”字为“士”与“寸”二字构成,在古代,“士”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形字,史书所称“士人”即男人,“士女”即男女;“寸”像一只手[/color]拿着一把小刀,“士”“寸”合在一起就是用刀割去男性生殖器[color=#000000]。男子受宫刑,一般理解是将阴茎连根割去,但据古籍记载,也有破坏阴囊与睾丸者。如《韵会》一书云:“外肾为势,宫刑男子割势。”外肾是指阴囊和睾丸,破坏了它,人的性腺即不再发育,阴茎不能勃起,从而丧失了[/color]性能力。

施宫刑的目的
  据考证,宫刑最初的作用是为了惩罚男女之间不正当的性关系,即“女子淫,执置宫中不得出;丈夫淫,割其势也”。《伏生书》传更云:“男女不以义交者,其刑宫。”由此可以推见,宫刑是在一夫一妻制出现后的事,否则就不可能存在什么对不正当的男女性关系的惩罚了。而且,再从五刑的排列来看,宫刑是肉刑中最重的,仅次[color=#000000]于大辟(斩首),显然当时人们思想中还残留着原始时代的初民对生殖器官崇拜的影响,生殖器官的价值仅次于头颅。传说中的[/color][/size][url=http://baike.baidu.com/view/21597.htm][color=#000000][size=2]尧[/size][/color][/url][size=2][color=#000000]舜,大致是中国的父系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时期,一夫一妻制逐渐确立,所以宫刑在那时开始出现是完全可能的。 [/color]
[color=#000000][/color][color=#000000]  宫刑的最初作用,只限于惩罚不正当的男女性关系,这在人类的婚姻制度刚刚跨入文明门槛的当时是现实的。但是,在奴隶主阶级和封建统治者残暴的统治下,宫刑的施刑范围扩大了,扩大到与初意完全不相干的地步,成为镇压平民和思想异己者的一种严酷手段。这种扩大始于何时,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但至迟到周穆王时,已规定“宫罪五百”,西周时受宫刑的罪名已相当多,而且受刑对象是广大奴隶和一般平民,至于奴隶主贵[/color]族是“公族无宫刑,不剪其类也[color=#000000]”。“不剪其类”就是不绝他们的后代,奴隶主贵族即使犯了当宫之罪,也只服椓刑,即将犯人剃光头发,锁住颈项服劳役,“而髡者,必王之同族不宫者”。可见,古代的刑罚带有多么鲜明的阶级性。宫刑施用的范围到了后世越来越大,如到了战国时期,《列子·说符篇》载有人曾劝秦王以仁义治国,秦王处以宫刑,罪名是“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这说明封建统治者已经用危害国家的罪名处人以宫刑了。《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造阿房宫筑骊山时竟发隐宫刑徒70余万人服劳役,这里的“隐宫”是指宫刑,这70余万人中已受过宫刑的[/color]人肯定是不少的。

宫刑[color=#000000]的发展[/color]
[color=#000000]  秦朝是由于残暴统治而迅速覆亡的,继之而起的汉王朝从本质上看也好不了多少。宫刑在汉朝更为普遍。[/color][/size][url=http://baike.baidu.com/view/19238.htm][color=#000000][size=2]汉景帝[/size][/color][/url][size=2][color=#000000]时,就虽规定某些死刑可由宫刑代替,汉武帝生性残酷,在他的统治时期,正史上有记载的大臣受宫刑的就有司马迁、张贺、李延年等人。司马迁因为汉武帝询问看法时说了真话,为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了几句,“上以迁为诬罔,欲沮贰师,为陵游说,下迁腐刑”,这就是被处以宫刑;张贺因幸于卫太子,太子败,张贺也受了宫刑。西汉昭帝也曾下诏:“大逆无道殊死者,一切募下蚕室”,从法令上又扩大了宫刑的范围。大臣、官吏稍微违背了最高统治者的意志就要受此酷刑,平民百姓受这种酷刑蹂躏的人肯定更多了。到了南北朝,宫刑仍在不断实施。特别是北魏对宫刑的施行更有明确规定,据《通志》卷十六载,北魏凡犯“大逆不道要斩,诛其同籍,年十四以下腐刑。”所以在北魏时宫刑一般多用于被认为是谋反大逆者的子孙。例如《魏书》卷九十[/color]四载平季被处宫刑,就是因为他的父亲与和尚一起企图谋反而被牵连的。受宫刑者的罪略次于死刑,即使对他们赦免也被作为奴隶送[color=#000000]交官府,例如北齐后主曾发恩一次,把原来当受宫刑的人,普免作为官奴。 [/color]
[color=#000000][/color][color=#000000]  从以上历史看来,宫刑的施行范围虽然扩大了,虽然不仅仅是惩罚被认为是男女不正当的性关系而作为镇压反抗者的一种残酷手段,但仍与性有一定的联系,就是使受刑者丧失性能力,从而断子绝孙。这在十分重视子嗣和后世香火的封建社会,确实是十分严酷!宫刑还有摧残受刑者的身体与精神的目的,受刑者终生受辱,生不如死。司马迁是个意志坚强、胸怀大志的人,可是他每当想起自己受宫刑这一耻辱,都仍然要发汗沾背,想“引决自裁”,不想再活下去了。施用这种酷刑,不能不引起历史上一些正直人士的反对。著名的如东汉时的陈忠、孔融,三国时魏国的王朗等,他们都力主废除宫刑以及其它一些残酷的肉刑。但是,也有一些人秉承最高统治者的旨意,死抱住宫刑不放,如和孔融、王朗同时代的钟繇、陈群就是如此。到了隋朝开皇[/color]时虽然正式废除了宫刑,在以后历代的刑制上不见这一条了,但有些皇帝及一些豪贵仍凭自己的旨意任意施[color=#000000]加,直到明、清。 [/color]
[color=#000000][/color][color=#000000]  例如,唐朝的安禄山曾阉一个叫猪儿的人,血流数升,差点致死;后来,安禄山也被猪儿切腹而死。“初,猪儿出契丹部落,十数岁事(安)禄山,甚慧黠。禄山持刃尽去其势,血流数升,欲死,禄山以灰火傅之,尽日而苏。因为阉人,禄山颇宠之,最见信用。禄山壮大(肥重三百三十斤),每著衣带,三四人助之,两人抬起肚,猪儿以头戴之,始取裙裤带及系腰带。玄宗宠禄山,赐华清宫汤浴,皆许猪儿等入助解著衣服。然终见刳,猪也。”又如明太祖朱元璋在他的《大诰》中就规定了许多严刑峻法,其中就有阉割为奴的内容。在明洪武九年,南京皇宫营建勤身殿,只因有关官员把中等工匠误奏为上等工匠,朱元璋大怒,竟然要把这2000多个工匠全部阉割,幸亏有人竭力谏止,才使这些工匠免遭惨祸。但由此也可以看出,封建统治者施用宫刑是多么任意、随便。在明朝,不仅朝廷用宫刑,某些高级将领也滥施淫威,据《万历野获记》记载,明英宗时,靖远伯[/color]王媪在征战某地时,竟将民间幼童阉割为奴,明英宗知道后并不干预,可见这种做法在当时是被允许的。到了清朝,有所谓“闺刑”,即一些在刑制上没有明确列出条目的酷刑,其中也难免没有宫刑了。

宫刑的操作
  阉割过程是相当残酷的,被阉割者会因失血过多或过于痛疼而长时间昏迷,止血消炎的措施也非常简单,只是“以灰火傅之”。 二是用利刃割开阴囊,剥出睾丸。用这一方法进行阉割显然并不需要完全割除生殖器官,但同样可以达到[color=#000000]目的。洪迈[/color]所著《夷坚志》卷八对这一方法有所记载。另据记载,古代还有所谓的“绳系法”与“揉捏法”。前者是在男童幼小时,用一根麻绳从生殖器的“睾丸”根部系死,虽不影响溺尿,却阻碍了生殖器的正常发育。久而久之,男童的生殖器便会失去功能。后者是在男童幼小时,由深谙此道之人每天轻轻揉捏其睾丸,渐渐适应后,再加大手劲,直至将睾丸捏碎。然而,专将睾丸割去或捏碎,如果是业已发育之人,[color=#000000]尽管能够完全避免授精,但其性欲及淫乱宫廷的能力在一定时期内会依然存在,甚至有的人反会因此而更加强劲耐久。所以,古代的宦官都是采用“尽去其势”之法,将生殖器全部割除。 [/color]
[color=#000000][/color][color=#000000]  在古代相对落后的医疗技术条件下,阉割手术的死亡率是相当高的。明代天顺年间,镇守湖广贵州的太监阮让,[/color]一次精选了虏获的苗族幼童1565人,将他们统统阉割,准备悉数送呈朝廷。但由于手术太残酷及医疗技术条件太差,在阮让自阉割幼童到奏闻朝廷这短短的时间内,幼童疼死、病死者竟达329人。后来,阮让又重新买了一批幼童加以阉割,以补上死亡之数,送呈朝廷。阮让前后共计阉割幼童[color=#000000]1894人,死亡率接近20%。如此集中而大量的死亡,显然同阉割手术失败或手术后的并发症有关。 [/color]
[color=#000000][/color][color=#000000]  历代古籍对阉割手术的具体情形大致上都记载得很是简略。清朝末年,一些来到中国的欧洲人对迥异于西方的中国宫廷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较为详细地描述了当时的阉割手术情形。但这些描述多为道听途说,远不及清末宫廷宦官以切身经历为基础的回忆详细,其可信性也值得怀疑。据清末宦官回忆,北京城有两个赫赫有名的阉割世家,号称“厂子”:一是南长街会计司胡同的毕家;另一是地安门外方砖胡同的“小刀刘”。主持其事者都是得到朝廷认可的家族世传,六品顶戴,称“刀子匠”。两家据说各有绝招,但技艺绝不外露,只是父子相传。 [/color]
[color=#000000][/color][color=#000000]  净身需要选好季节,最好在春末夏初,气温不高不低,没有苍蝇蚊子,因为手术后约一个月下身不能穿衣服。净身者在手术前都需履行必要的手续,其中关键是订立生死文书,[/color]并需请上三老四少作为证明人,写明系自愿净身,生死不论,免得将来出麻烦吃官司。费用自然是要收取的,但净身者多来自贫困之家,一时或许拿不出很多银子,因而可以待进宫发迹后再逐年交纳。这些也需要在文书上写明白。但有两样东西是必须带着的,一是送给刀子匠的礼物,一般是一个猪头或一只鸡,外加一瓶酒。二是手术所用的物品,包括三十斤米、几篓玉米棒、几担芝麻秸及半刀窗户纸。其中,米是净身者一个月的口粮,玉米棒烧炕保暖用,芝麻秸烧成灰后用来垫炕,窗户纸则用来糊窗子,以免手术后受风。刀子匠要准备两个新鲜的猪苦胆、臭大麻汤和麦秆。猪苦胆有消肿止痛的作用,手术后敷在伤口处;臭大麻汤的功用很多,手术前喝一碗让人迷糊,起麻醉作用,手术后再喝,让手术者泻肚,以减轻小便的排泄量,保证手术成功;麦秆的功用不言自明,即手术后插[color=#000000]入尿道[/color]。
  手术过程中,除了主刀者外,一般还需三四名助手。被阉割者都需采用半卧姿势仰倒在床位上,几位助手将他的下腹及双股上部用白布扎紧、固定,然后有人负责按住其腰腹部,另外的人则用“热胡椒汤”清洗阉割部位,加以消毒。用于阉割的手术刀是一种呈镰状弯曲的利刃,据说是用金与铜的合金制成,可防止手术后感染,但使用时通常并没有特别的消毒措施,在火上烤一下,便算是消毒了。这一切完成后,主刀者即用镰状弯曲的利刃,对被阉割者的阴茎连同阴囊进行切除,通常分两步:
  第一步是割睾丸。在球囊左右各横割开一个深口子,把筋络割断以便把睾丸挤出来。这需要阉割者身子打挺,小肚子使劲往外鼓。待用全身的力气把睾丸挤出来,刀子匠会把片好的猪苦胆贴到球囊左右两边。
  第二步是割阴茎。这需要相当高的技术,割浅了会留有余势,将来里面的脆骨会往外鼓出,就必须再挨第二刀,即宫里俗称的“刷茬”;如果割深了,将来痊愈后会往里塌陷,形成坑状,解小便时呈扇面状,一辈子不方便。宫里的太监十个有九个都有尿裆的毛病,这就是阉割的后遗症。阴茎割除后,要插上一根大麦秆,然后把另一个猪苦胆劈开,呈蝴蝶状地敷在创口上。据说也有的是用栓状白蜡针插入尿道,并用冷水浸湿的纸张,将伤口覆盖包扎。这大概是净身场所不同而出现的技术性差异。
  被阉割者在手术后必须由人架持搀扶着在室内遛二至三个小时,然后方可横卧休息。手术之后的三天,是被阉割者最难熬的时光。在这三天里,他们躺在特制的门板上,双手、双腿都被套锁牢牢地捆住,根本不能动,目的主要是避免触摸创口,以免感染。门板中间还留有带活板的小洞口,大小便时用。当时也没有太好的止痛消炎手段,为了避免伤口感染要严禁饮水,可谓是痛苦异常。待三天后白蜡针或麦秆拔除,尿液能够排出,手术即告成功。然而苦难并没有过去,最重要的是抻腿,每抻一次都痛得心肝碎裂、浑身发颤,但这对阉割者来说是必须的,否则可能导致腰佝偻,一生都不能伸直,所以只能忍受这种剧痛。此后的调养期仍需百日左右。
  每一个被阉割的男人,都毫无例外地经历过一番惨痛的折磨。这一过程是如此的残酷,如此的痛苦,以至于那些惨遭阉割者终其一生都对此记忆犹新。清[color=#000000]末太监马德清曾[/color]在晚年回忆道:
  那年头,没有麻药,没有什么注射针、止血药那一类东西……硬把一个活蹦乱跳的孩子按在那儿,把他要命的器官从他身上割下去,那孩子该多么疼啊!一根根脉通着心,心疼得简直要从嘴里跳出来了……手术后,要在尿道上安上一个管子,不然,肉芽长死了,尿就撒不出来啦,还得动第二次手术。我后来听懂得这个道道的人讲,割掉那个玩意儿以后,不能让伤口很快地结疤……所以要常常换药。说实在的,哪里是药呢,不过是涂着白腊、香油、花椒粉的棉纸儿。每一次换药,都把人疼得死去活来。
  被切下的阳具,称为“宝”,而在通常情况下刀子匠确实会把这东西像“宝”一样地藏起来,被净身者反而无权要回。经过刀子匠的加工之后,“宝”一般会放入“升”中,用大红布包好,小心地放置在室内高处,称“高升”,取升至高位之意,借以预祝净身者将[color=#000000]来走红运,步步[/color]高升。等到将来净身者发迹了,赎回自己的“宝”,刀子匠就可以趁机量财索讨。赎回自己的身上物,阉者称为“骨肉还家”。这在他们来说,是一生中最大的喜事,仪式非常隆重,就如同迎亲一般。也有由净身者的家人自己保存的情形。过去乡间贫苦人家,高处莫过于房梁,因而多将之垂吊于梁上,每过一年升高一截,以祝愿孩子能够在宫里“步步高升”。
  保存“宝”的原因大致有三:一是为了做宦官后升级时查验,以证明阉者身份,即通常所说的“验宝”;二是将来宦官死后,要将“宝”放进棺木里一起埋葬,因为宦官们希望自己到另一个世界或转胎之时能恢复男人的本色;三是中国传统中有身之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宦官[color=#000000]作为刑余之人已属不孝,不能传宗接代更属不孝之大者,所以将“宝”加以保存,死后随棺而葬,也是一种心理的补偿。 [/color]
[color=#000000][/color][color=#000000]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尽管阉割是成为宦官的必要前提,但并不是每一个被阉割的人都能够顺利地进入宫廷的,历朝都有严格的选用制度与程序。不过,无论进入宫廷与否,受阉之人自此就开始了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人生。也正因如此,他们普遍认为,人生的一切苦乐都是从受阉之日开始的,而受阉之日就成为其新的诞辰日,日后算命也是依据受阉之日的天干地支。 [/color]
[color=#000000][/color][color=#000000]  岳不群的挥刀自宫大约是古典宫刑的最高技艺,出那点血算不了什么,一点穴就成;而有紫霞神功真气内守,更不必担心什么感染。但现代宫刑却更人性化更科学。据说挪威丹[/color]麦等国家有所谓“化学宫刑”,专对那些丧心病狂而又诚心悔改的色魔而施,以化学的方法而阉掉其性欲。存其形而去其神,可谓宫刑之最高境界。
[/size][/td][/tr][/table][/backcolor]
[backcolor=#ffffff][table=90%][tr][td][align=center][size=5][b][img]http://my.zixia.com/attachment/201012/30/12289234_12936863233Ftf.jpg[/img][/b][/size][/align][size=5][b]刖刑 [/b][/size]
[size=2]  关于刖刑,大家的说法不太一样。
  有人说是把膝盖以下都砍掉,有人说是把脚砍掉,也有人说是把膝盖骨削掉,而第三个比较可信。
  总之,刖刑是一种类似截肢的酷刑。
  战国时代,孙膑受师兄陷害,受的就是刖刑。 听说他名字本来叫孙宾,受刑之后,才改为孙「膑」。
  如果是把膝盖骨削掉,大腿小腿之间失去了保护,这个人可能连站都站 不起来,所以稗官野史上说,孙膑受刑之后,上阵打仗连骑马都没办法,必须要坐车(马车或人力车)。

  刖刑在夏朝[color=#000000]称膑,周朝称刖,秦朝称斩趾。亦有指刖刑 [/color][/size]
[color=#000000][size=2]是削去膝盖骨(膑骨)使犯人不能站立的说法。刖刑乃隋朝以前的五刑之一,属肉刑;亦有指它是满清十大酷刑之一。 刖刑不同于膑刑。膑刑,指挖去膝盖骨。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膑正是受此刑而将名字“孙宾”改为“孙膑”。而刖刑指砍去双脚,春秋时和氏璧的发现者卞和即被施以刖刑。[/size][/color]
[size=2][/size]
[size=2]      在中国历史上 ,夏朝开始有肉刑,当包括刖足在内。到了周代,刖刑普遍施用[color=#000000],文献中有很多记载。春秋时诸侯各自为政,各国国君对臣下或百姓动辄使用刖足之刑,法律规定的应受刖刑的条款也相当繁多,如“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左传》记载,公元前六七八年郑国刖强鉏之足,公元前六三二年卫侯刖针庄子之足,公元前五七四年齐国刖鲍牵之足,等等。楚国还有和氏得玉璞,楚王以为狂,先刖其左足,又刖其右足。齐国在景公时,刑罚特别重,受刖足之刑的特别多。秦有刖刑,称断足或称斩趾。《秦简·法律答问》载:“五人盗,赃一钱以上,斩左趾”。 [/color][/size]
[color=#000000][size=2][/size][/color][size=2][color=#000000]  从西周开始,中国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关于犯罪和刑罚的文书。“刖”,断足,刖刑是古代社会仅次于死刑的一种刑罚,刖刑作为惩罚犯人的一种肉刑,被西周奴隶制社会所继承并沿用到春秋战国以后,直到汉文帝时,把应断右脚的改为死刑,应断左脚的改为笞五百。刖刑在夏朝称膑,周朝称刖,秦朝称斩[/color]趾。亦有指刖刑是削去膝盖骨(膑骨)[color=#000000]使犯人不能站立的说法。 [/color][/size]
[color=#000000][size=2][/size][/color][size=2][color=#000000]  春秋时将人判处刖刑时,视所犯罪行的轻重,有的刖去一只脚,有的要刖去双脚。战国时,刖足也是常见的刑罚。如战国时著名军事家孙膑的故事更是一桩典型的事例,孙膑受师兄陷害,受的就是刖刑。听说他名字本来叫孙宾,受刑之后,才改为孙膑。据《史记》记载,魏惠王时,庞涓仕魏为将军,他忌妒同学孙膑的才能,把他召来,设计“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所谓“刑断其两足”,显然是刖足的意思。《潜夫伦》记此事云[/color]:“孙膑修能于楚,庞涓自魏诱以刖之。”这更明言是刖足。但也有人说孙膑受的刑罚是被剔去双膝盖骨。历史上关于孙膑所受刑罚的两种说法,具体地证明了前面所谈到的关于刖、剕、膑的含义彼此混淆的情形。[/size]
[/td][/tr][/table][/backcolor]
[backcolor=#ffffff][table=90%][tr][td]
[size=5][b]插针[/b][/size]
[color=#000000][size=2]  用针插手指甲缝。常用于女囚。
[/size][/color]
[color=#000000][size=2] 插针就是用针插身体。用插针当酷刑?没错,人身上有几个地方,针插下去可是会哭爹喊娘的。 插哪里呢?插手指甲缝。 俗语说:“十指连心”,被针插进指甲缝可会痛得椎心刺骨,不信你试试看。

  这种酷刑很早以前就有人用了,很多笔记、小说里面都有提过。 而且现在还有人在用。 最近的例子是台湾白色恐怖时期,前一阵子在陈丰伟的文章里看到的 他有个病人,是以前党外的大老,十根指头的指甲缝永远有个无法愈合的空隙,据说就是当年给警备总部拘留时,被警察拿针给扎的。[/size][/color][/td][/tr][/table][/backcolor]
[backcolor=#ffffff][table=90%][tr][td][align=center][size=5][b][img]http://my.zixia.com/attachment/201012/30/12289234_1293688106hHv4.jpg[/img][/b][/size][/align][size=5][b]活埋 [/b][/size]
[size=2]  活埋是战争时常用的手段。因为省力,速度也快。
  战争里的活埋,都是叫战俘自己挖坑,有时会先杀死俘虏再把他们推下去,但时间不够的时候(或是要省子弹时),就直接把他们推进去以后盖土。中国的酷刑中,活埋古已有之。不过没听过有什么名人受过这种刑罚。比较狠一点的,会把人直挺挺的埋在土里,只露出一个头,然后开[/size][size=2][color=#000000]始凌虐..
[/color]  活埋应该是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时候常用的招数。
[/size]

[size=2]活埋指的是把活人埋起来使窒息致死,在古代各国,常对战败的俘虏进[color=#000000]行活埋。此外,《活埋》还是一部美国电影及一部瑞恩·雷诺兹饰演的西班牙恐怖电影的名称。[/color][/size]

[color=#000000][size=2]  活埋一般用于大规模屠杀。在中国的战国时期,秦将白起一次便活埋了赵国降卒四十万,秦始皇的坑儒行动只是小巫见大巫。 [/size][/color][color=#000000][size=2]  罗马人处罚犯法的女人时,也多采取"活埋"。 [/size][/color][color=#000000][size=2]   古波斯人在活埋实施前,会将犯人从高处掷入一大堆刻意烧成的灰尘之中,灰烬进入犯人肺 部所引起的窒息远比一般活埋所引起的单纯缺氧要可怕得多。 [/size][/color][color=#000000][size=2]  高卢人和日耳曼人用活埋对待叛徒和逃兵。哥特人则用之专门处理同性恋者。在中世纪的法国,为了"体面",女人是不会被吊死的,毕竟一个女人吊在半空中,在众人的眼皮下甩来扭去,晃动着双腿是极不合礼仪的事,所以必须活埋她。现代的活埋记载见于越战时期。 [/size][/color][color=#000000][size=2]  活埋是战争时常用的手段。因为省力,速度也快。战争时的活埋,都是叫战俘自己挖坑,有时会先杀死俘虏再把他们推下去,但时间不够的时候(或是要省子弹时),就直接把他们推进去以后盖土。中国的酷刑中,活埋古已有之。不过没听过有什么名人受过这种刑罚。比较狠一点的,会把人直挺挺的埋在土里,只露出一个头,然后开始凌虐。[/size]
[/color][/td][/tr][/table][/backcolor]
[backcolor=#ffffff][table=90%][tr][td][size=5][b]鸩毒 [/b][/size]
[size=2]  鸩毒大概算[/size][size=2][color=#000000]是酷刑之中唯一比较人道的方式……
  中国古代的毒药中,最有名的应该是「鸩」这种毒药,成语中的「饮鸩止渴」便是源自于此。
  常用于赐死情况[/color]。
[/size]

[size=2]  鸩是一种鸟,比鹰略大,与雕或猫头鹰的大小相似,羽毛紫黑色,长长的脖子,赤色的喙。雄鸟名叫运日,雌鸟名叫阴谐,江南人还把它叫做同力鸟。1 中国人在很古的时候,就认识到这种鸟有剧毒。据传说,鸩鸟专门吃毒蛇,毒蛇的毒性渗透到鸟体的各个器官,不仅肌肉、内脏有毒,连喙和羽毛都有毒。鸩的屎拉在石头上,石头也会腐烂如泥;鸩的巢下数十步之内寸草不生;鸩鸟饮水的小溪,各种虫类都会被毒死。鸩鸟的毒来自毒蛇,但又可以以毒攻毒,化解毒蛇的毒性[color=#000000]。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说,人如果被毒蛇咬了,就把鸩鸟的角质的喙刮下少许粉末,敷到伤口上,可以立即止毒,很快痊愈。而正常的人误食鸩鸟的肉或内脏,就要送命。如果把鸩鸟的羽毛在酒中浸泡一下,这酒便成为毒酒,就是人们常说的鸩酒,人饮少许这样的酒,就会很快被毒死。鸩毒大概算是酷刑之中唯一比较人道的方式,中国古代的毒药中,最有名的应该是「鸠」这种毒药,成语中的「饮鸩止渴」便是源自于此。常用于赐死情况。古代,用毒药致死人命是谋害人或惩罚人的重要手段,而常用的毒杀手段是鸩毒。 [/color][/size][size=2][color=#000000]  早在春秋时期,鸩毒就已被用作谋害人的手段。公元前656年,晋献公的宠妃骊姬企图谋杀太子申生,她把鸩毒下到酒里,把堇菜(一种毒草)放入肉中,让申生食用,申生[/color]还没有沾唇,献公先到了,他用这酒洒在地上祭奠祖先,地面上立即鼓起一个大包。申生发现了骊姬的阴谋,十分害怕,就离宫出走,不久自缢而死。申生虽然不是直接死于鸩毒,但从史籍的记载来看,鸩酒的毒性实在令人畏惧。 [/size][size=2]  从汉代起,用鸩毒杀人的方式[color=#000000]更为常见了。公元前195年,刘邦死,惠帝刘盈继位,吕后担心赵王如意成为帝位的威胁,就把他召到长安,用鸩酒毒死。之后,吕后又想害死齐王刘肥。刘肥是刘邦未发迹时讨的一房侧室生的儿子,吕后早把他视为眼中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刘肥入京朝见,惠帝刘盈热情设宴招待这位兄长,吕后突然来到宴会大厅,看见刘肥坐在上座,刘盈用家庭内部的礼节对待他,勃然大怒,就悄悄吩咐从人准备两杯鸩酒,命令刘肥为自己祝寿,饮那杯酒。刘盈不知吕后的用心,也端起另一杯鸩酒为吕后祝寿。吕后急忙夺下刘盈的杯子,把酒倒掉,把酒杯反扣在桌。刘肥感到奇怪,也不敢饮自己端的这杯酒了,他假装酒醉而离席。后来他得知吕后给他的是鸩酒,非常忧虑,担心自己不能离开长安,早晚有一天会死于吕后之手。吕后屡次用鸩毒谋害非亲生儿子,其心性狠毒可见一斑。 [/color][/size][size=2][color=#000000]  汉武帝死后,大将军霍光和卫尉王莽(字稚叔,不是篡汉的王莽)同辅政,武帝有遗诏封霍光、金日磾和上官桀三人[/color],没有王莽,王莽的儿子王忽怀疑遗诏是伪造的,霍光非常生气,严词责备王莽,王莽害怕得罪霍光会遭大祸,就鸩杀王忽。汉朝另一位王莽(字巨君,篡汉后自为皇帝)也惯用鸩毒,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他就产生了篡位的念头,在腊日进献椒酒时把鸩毒下到酒里,毒死[color=#000000]平帝,第二年立孺子婴为帝。公孙述占据四川称帝时,听说李业以才德负有声望,想聘用他为博士,李业坚决推辞,不肯从命。公孙述大怒,就派大鸿胪卿尹融带着鸩酒和诏书再去请李业,如果李业愿意奉诏,就封他公侯之位,如果仍然固辞不受,就赐他饮此毒酒。李业从容选择了后者,饮鸩而死。三国时,魏高贵乡公曹髦亲率侍卫讨伐司马昭,被司马昭部将杀死,皇太后(魏明帝曹睿皇后郭氏)下诏历数曹髦的罪恶,说曹髦曾经贿赂她左右的人,打算趁她服药的机会下鸩毒毒死她。这位郭太后所说的是否属实,姑且不论,但从此事可知,鸩毒一直是宫廷中施行阴谋诡计时常用的手段。 [/color][/size][size=2][color=#000000]  鸩毒之所以经常为人采用,是因为鸩毒的毒性大,人服毒后到致死所需时间短,正如东汉霍谞所言“未入肠胃,已绝咽喉”,中毒致死如此迅速,即使有解药也来不及救命。传说服鸩毒而死,七孔流血。死状恐怖。五代时,南唐烈祖李昪对老臣周本不放心,就在一次宴会时将杯中酒下了鸩毒,赐给周本,周本非常警[/color]觉,心中怀疑,假装醉而不饮,就另外找一只空杯子,把那杯有毒的酒分作两份,以其中的一杯递给烈祖,请求同饮,并且说:“我用这杯酒祝皇上千秋万岁。陛下若不饮,就不是君臣同心同德的意思了。”烈祖面色骤变,十分尴尬,无话可答,也不敢接酒,在座的臣僚们面面相顾,大惊失色,不知怎么办才好。这时,著名优人申渐高看见僵局,心中明白,就假借跳舞助兴的名义,进入宴会大厅,来到烈祖面前说:“[color=#000000]这杯酒让我先饮吧!”说着,就把两半杯酒合在一起干了,把杯子也揣在怀里,匆忙离去。烈祖暗地派亲信带着最好的解毒药去救申渐高,但未能见效,申渐高脑浆迸裂而死。2 [/color][/size][size=2][color=#000000]  由于鸩毒害人非常残酷,所以古代有人早就反对使用鸩毒。战国时,楚国的使者驸马共前往巴国,途中看见一个人挑着一担下了鸩毒的酒,问他担这毒酒干什么,那人说是用来鸩杀人的。驸马共请求买下他的毒酒,那人同意出卖,驸马共带的钱不够,就把车和马都给了他,买到这些酒之后全部倒到江里。原来驸马共买它就是为了销毁这些毒品。3 这个故事,被作为古代宣扬仁慈的例子广为流传。晋代,朝廷曾下令禁止鸩毒,并且规定鸩鸟不许过江。石任南中郎将、荆州刺史时,曾捕获一只鸩鸟雏,交给后军将军王养护,司隶校尉傅诋告发了这件事,朝廷下诏宽宥了石崇,命令把那只鸩鸟雏在街市当众烧死。东晋升平二年(358年),佽飞督王饶向朝廷进献鸩鸟,晋穆帝司马聃大怒,下[/color]令把王饶鞭打二百,另派中御史某把那只鸩鸟烧死在京城里的十字路口。但是,需要说明一点,晋代禁绝用鸩毒,并不是禁绝一切毒死人的做法,那时常用的杀毒人的方法是饮金屑酒[color=#000000]。晋惠帝皇后贾南风就是被赵王司马伦用金屑酒毒死的。 [/color][/size][color=#000000][size=2]  晋代以后,毒杀人的方法越来越多,更为常见的是使用信石(即砒霜)。由于鸩毒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的方法,所以即使使用其他毒品谋害人命,也习惯地称为鸩或鸩杀。如《水浒传》第二十五回“王婆计啜西门庆,淫妇药鸩武大郎”,说是鸩杀,其实潘金莲使用的是西门庆生药铺里的砒霜。当然,鸩毒这传统的方法也没有丢弃,直到清代仍有人使用。如明末著名奸臣阮大铖的女儿丽珍本来嫁给了杨龙友的儿子杨作霖,入清后她流落到某亲王府中,这位亲王的福晋(太太)非常妒忌,就用鸩酒把他毒死了。 [/size][/color][size=2][color=#000000]  鸩毒杀人无疑是非常残酷的,但让人中毒而不让人死,故意观看人在中毒时痛苦的惨状,更是丧失人性的暴虐行为。明太祖朱元璋就干过这样的事情。洪武年间,锦衣卫有个名叫王宗的厨师,犯了罪害怕杀头,让家里人向医生王允坚买了一包毒药。朱元璋得知此事,下令逮捕王允坚,让他把自己卖出的这包毒药当[/color]场吞下。王允坚手拿毒药,大惊失色,态度犹豫,不敢吞服,武士在旁边催逼,王允坚不得已把毒药吃下去,这时,朱元璋细细问他这毒药是怎么配制的,吃下去之后多长时间会死,如果中毒而死还有什么留恋等问题,王允坚一一作了回答。然后朱元璋又问他这毒药有没有办法消解,王允坚说,用凉水、生豆汁、熟豆清掺合在一起让服毒者饮下,可以解毒,若用“粪清插凉水”解毒更快。于是,朱元璋叫人取来凉水半碗,粪清少许,在旁边等待。不一会,王允坚出现中毒症状,眼神四顾,烦躁不安,两手不住往身上搔来搔去,朱元璋又喋喋不休地问他中毒后的感觉以及多长时间内可解、过了多长时间就不可解等问题,直到看到王允坚痛苦难耐、生命垂危的时候,才叫人给他灌下解毒的粪清和凉水。王允坚受尽折磨,奄奄一息,侥幸没有死,但是到了第二天,朱[color=#000000]元璋又下令把王允坚处以斩刑,并枭首示众。朱元璋这种凶残手段在中国历史上实属罕见。二十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和德国法西[/color]斯用活人进行灭绝人性的毒品试验,受到世界舆论的一致谴责,这种违背人道主义的做法,朱元璋早在几百年前就已经实践过了。王允坚的毒药是怎么配制的,其中有没有鸩毒的成分,现在已难以考证清楚。[/size] [/td][/tr][/table][/backcolor]
[backcolor=#ffffff][table=90%][tr][td]


[/td][/tr][/table][/backcolor]
[backcolor=#ffffff][table=90%][tr][td]


[/td][/tr][/table][/backcolor]
[backcolor=#ffffff][table=90%][tr][td]


[/td][/tr][/table][/backcolor]
[backcolor=#ffffff][table=90%][tr][td]


[/td][/tr][/table][/backcolor]
[backcolor=#ffffff][table=90%][tr][td]


[/td][/tr][/table][/backcolor]
[backcolor=#ffffff][table=90%][tr][td]


[/td][/tr][/table][/backcolor]
[backcolor=#ffffff][table=90%][tr][td]


[/td][/tr][/table][/backcolor]
[backcolor=#ffffff][table=90%][tr][td]


[/td][/tr][/table][/backcolor]
[backcolor=#ffffff][table=90%][tr][td]


[/td][/tr][/table][/backcolor][/td][/tr][/table][/backcolor]
[ 此贴被尛伊諾在2010-12-30 14:00重新编辑 ]


小银元

ZxID:18231854

等级: 脱颖而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12-12-03 0
Re:历史上最残酷的刑法是什么(今天没网了  明天继续编辑)
好可怕啊
superlk1

ZxID:20367731

等级: *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12-09-08 0
Re:历史上最残酷的刑法是什么(今天没网了  明天继续编辑)
顶楼主 楼主观点不错  

www.ZTSUN.COM  充气娃娃多少钱
www.szyuantaidz.com  脚气
www.yushenjt.com  阴茎短小
www.btdyj.com  脚臭
www.1tidc.com  蹭网器
www.cn-xyz.com  卡皇
www.hfloge.com  白发治疗
www.hnshiqi.com  英国卫裤
www.wzeas.com  治疗白发
www.qdzjzc.com  伟哥官网
www.szjczq.com  日本充气娃娃
宫小燕007

ZxID:18223047

等级: *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2-09-03 0
Re:历史上最残酷的刑法是什么(今天没网了  明天继续编辑)
幸亏没活着古代
tina8112161992

ZxID:14283007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1-05-24 0
Re:历史上最残酷的刑法是什么(今天没网了 明天继续编辑)
我活在現代真是太好了(哭奔)
ceveya

ZxID:12425341

等级: 脱颖而出
爱生活,爱漠漠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1-05-14 0
Re:历史上最残酷的刑法是什么(今天没网了 明天继续编辑)
其实,我们高二高三时候,语文课没事,大家就爱讨论古时候的刑法,而且,比这多得多,经常边吃边谈论,现在想想,那时候咋吃的下去啊
datou茵

ZxID:13881953

等级: 略有小成
现在安逸的日子过久了,只怕以后会很不安逸。。。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1-05-14 0
Re:历史上最残酷的刑法是什么(今天没网了 明天继续编辑)
好恐怖,看了一半看不下去了……
有块豆腐是姑娘

ZxID:14007106

等级: 热心会员
赚钱中
举报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1-05-02 0
Re:历史上最残酷的刑法是什么(今天没网了 明天继续编辑)
...好虐好虐 哎?难道翻页了
荼蘼白白

ZxID:10586668

等级: 脱颖而出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举报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0-12-22 0
Re:历史上最残酷的刑法是什么(今天没网了 明天继续编辑)
昂?就这么点?
有道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嘛意思?
意思就是,有福我独享,有难大家担。
星星点叮咛

ZxID:2574367

等级: 博览群书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0-12-21 0
Re:历史上最残酷的刑法是什么(今天没网了 明天继续编辑)
谢谢楼主  长见识了
四和七

ZxID:7304421


配偶: 八爷°
在机场等待一艘船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0-12-21 0
Re:历史上最残酷的刑法是什么(今天没网了 明天继续编辑)
这个话题不错,不过考虑到坛子里还有未成年的小朋友
小诺,我觉得你选图片还是偏手绘吧

那啥,其实我觉得车裂这种太残忍了
对于女性来说,绳刑也是让我鸡皮疙瘩起来的一种,看完想吐
男权社会啊

那啥,其实对人,或者东西
我很反对虐杀,这种太残忍了
真实的动物界都没有虐杀
其实出现了虐杀
犯罪心理学上说
那人已经有了成为连环杀手的隐形基因了

去翻阅很多历史上有名的连环杀手
你就会发现有很多相似的东西

好吧,我是犯罪心理学控,推理控

玉铃兰

ZxID:10112033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叮当。
郁结于心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0-12-21 0
Re:历史上最残酷的刑法是什么(今天没网了 明天继续编辑)
毛骨悚然,小诺,你还只写了一半
燕燕。

ZxID:12923549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笙歌醉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0-12-20 0
Re:历史上最残酷的刑法是什么(今天没网了 明天继续编辑)
很无语的问下

何时乃能编辑好。。。。。。。

?????????
鱼尺素。

ZxID:10090613


等级: 派派贵宾
闺阁里的苍凉暮年,心都要老了,做人还没开头似的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0-12-18 0
Re:历史上最残酷的刑法是什么(今天没网了 明天继续编辑)
老爹,乃写的太吓人鸟~

楼主留言:

⊙﹏⊙b汗  我也这么觉得  浑身起鸡皮疙瘩

燕燕。

ZxID:12923549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笙歌醉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12-18 0
Re:历史上最残酷的刑法是什么(今天没网了 明天继续编辑)
嗷嗷 来点积极向上的的素材吧
嬷嬷~

ZxID:10677999


等级: 热心会员
啊!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12-17 0
Re:历史上最残酷的刑法是什么(今天没网了 明天继续编辑)
额~~
真的好虐。。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