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十大著名暴风雨~~~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6151 回复:7

[军事战争] 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十大著名暴风雨~~~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edith333

ZxID:8451377


等级: 热心会员
E?U?O | 忆你我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4 0
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十大著名暴风雨~~~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上,天气变化是如何多次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的。下面就是列举出的十大暴风雨的故事:

[color=#6699cc][size=2]第十名:海风拯救了西方文明 [/size]

  希腊文明,以及接下来整个的西方文明能够延续下来可以说离不开希波战争中的一场海风。当年,波斯帝国正处于鼎盛时期,完全有能力推翻希腊。在公元前480年的萨拉米斯海战中,尽管波斯舰队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但是希腊海军将领特米斯托克利斯利凭借对于风力知识的了解,轻而易举地扭转了战争的形势,为希腊文明赢得了发展繁荣的可能性。 [/color]
[attachment=11335434]

[color=#6699cc][size=2]萨拉米斯海战[/size][/color]
      萨拉米斯战役的起源要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那时波斯国王统治着东到印度河、西到爱琴海的广袤疆域,并最终征服了安纳托利亚沿岸的希腊城邦。到公元前500年,这些城邦的希腊人开始造反。希腊大陆也派出增援部队,但是叛乱没有成功。波斯国王大流士以此为借口出兵侵犯希腊。然而天公不作美,一场暴风雨摧毁了大流士国王的大半个舰队,他只好打道回府。

  公元前490年,波斯人再次入侵。这次由25万人组成的波斯军队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登上了马拉松平原。力量悬殊的雅典人向神祈祷,许诺每杀一个波斯人将向阿耳特弥斯贡上一头羊。希腊人的祷告似乎真的被神听到了,他们再次克服种种困难赢得了一场决定性的胜利。这样的胜利值得大肆欢庆。长跑运动员费迪?皮迪兹一路奔跑到雅典去传递这个好消息(直到1896年首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雅典召开,“马拉松”作为赛跑的意义才进入到我们的字典中。奥林匹克运动会举行这样的长跑比赛来纪念费迪?皮迪兹的这次长途奔跑)。战争中牺牲的士兵就埋在马拉松战场上,垒起的土墩至今清晰可见。战争结束后,雅典已没有足够的羊来满足雅典人对阿耳特弥斯欠下的承诺。他们贡上了500头羊,并且此后年年以牲畜祭奠,一直持续了近一个世纪。

  马拉松战役之后,雅典人淡忘了所有来自波斯的威胁。事实上,差不多又过了10年,忒米斯托克利斯才说服雅典人组建一支海军。即便他们在公元前483年真正着手此项任务时,也仅仅是为了防御邻近的希腊城邦埃伊那,而不是波斯帝国。波斯人当时也面临诸多问题,无暇顾及。公元前486年6月,埃及人和巴勒斯坦人起义反抗波斯帝国。只有这些事情处理完了,才轮到希腊。

  这样一拖就拖到大流士的继位者薛西斯来试图完成这个任务,将雅典收归波斯。薛西斯志在必得,他集合了一支前所未有的庞大海军舰队。历史学家就舰队的规模争论不休,但保守的估计约为战船1000艘,载员25万人(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数据,应该清楚当时整个地球上的人口约为162亿,相当于如今巴基斯坦一个国家的人口)。与波斯人同时出征的还有爱奥尼亚人、西里西亚人以及腓尼基人的小舰队。腓尼基人在航海方面绝非慵懒无能。凭借利用北斗星导航的知识,他们在公元前1200~公元前900年一直主导着地中海的水域,并且很可能是最早航海经过非洲南端的西方民族。

  波斯人毫不隐瞒他们的攻击计划。凭借无坚不摧的力量,薛西斯相信威慑是比突袭更有力的武器。他先派出先头部队去要水并且命令沿路的居民为国王和他的军队准备食物。雅典人知道了薛西斯的目的及其行动路线。他们知道居民要为多少人准备食物就有多少士兵。薛西斯的军事力量就如同在地平线上聚集的风暴,雅典人看得一清二楚。

  9月,波斯人焚毁了空城雅典,并准备击败希腊的海军。如果由380艘船组成的希腊舰队在外海正面迎击强大的波斯舰队,他们绝对没有任何获胜的机会。因此忒米斯托克利斯设计诱使入侵者恰好在有来自外海的海风吹入时进入萨拉米斯岛和比雷埃夫斯之间的海峡。

  首先,他派遣一个信使去“偶然”泄露希腊人正计划在夜幕掩护下撤离萨拉米斯的情报。薛西斯上钩了。他推想如果他能在希腊人试图逃跑的途中布下埋伏,他就可以一次性摧毁他们的整个海军舰队,而不必耗上几次战役。于是他命令舰队封锁萨拉米斯岛西部狭窄的迈加拉海峡,他认为这是忒米斯托克利斯逃跑的必经之地。

  在破晓前两个小时,忒米斯托克利斯把士兵集合起来。他们只有区区6万人,取胜的概率很小。元帅给士兵作动员,历史学家普鲁塔克记录的训话内容如下:

  “晨曦的白色使者用钻石光芒再次点亮了天空。勇敢的希腊子孙们:为了保卫你们的宗族,前进!你们的父辈垒起了祖先的坟墓和神圣的宗庙。我们只需要最后一击来结束这场贪婪的战争。今天,我们破釜沉舟。希腊的子孙们:出发!”

  天刚破晓,希腊人就开始航行了。他们并没有向南边撤退,而是绕过了萨拉米斯岛的北端。忒米斯托克利斯知道太阳升起后两小时,地中海的季风将使历经连续征战和长途航行的波斯舰队举步维艰。

  当波斯人追逐希腊三层桨座战船进入狭窄的海峡后,季风准时从海上咆哮而至。海面开始涌起巨浪,摇晃着头重脚轻的波斯舰船。而狭长、悬挂低的雅典战船此时就好受很多。他们扼守住海峡最为狭窄的地方,此地大约只有13716米宽。忒米斯托克利斯就想在这个地方进行战斗,他把薛西斯的人一直引到了这里。
[attachment=11335436]

  看着浩浩荡荡的波斯舰队逼近,他们守住阵地,毫不动摇。一千多艘船堵塞了水道。希腊人朝敌人冲过去,猛击对方的舰船。到半上午时,南风沿着海峡直朝北吹,波斯人背后受风,很难驾驭船只。而希腊人处于赛罗苏拉岬角的避风处,他们迎风航行,因此更容易操控。到正午时分,波斯人的阵形已经完全溃散。他们数量浩大的舰船反而使他们在狭窄的海峡中难以进退。即便前方的舰船已遭破坏,后面的舰船也不知道前面的危险,仍然继续向前航行。于是波斯人遭到希腊人正面和两侧的夹击,而后面则是自己冲撞自己。

  到了下午,破损的船体、桨橹以及水兵的尸体几乎填满了海峡。超过240艘船的残骸上及其周围漂浮着5万人的尸体。

  “萨拉米斯岛的海滩,以及所有邻近的海岸到处是惨死的尸体。”希腊剧作家埃斯库罗斯如此写道。

  战争结束后,波斯损失了三分之一的舰队,此后的几天都有尸体不断被海水冲上沙滩。尽管他们在数量上还是胜过希腊人,但这支队伍已经失去了纪律和约束,剩余的船只迅速返航。 他们把雅典烧成了废墟,但还是没有打败雅典人。

  然而天气还会给撤退的波斯人又一记沉重的打击。风暴频繁的秋季很快就要来临,之后还有冬季。波斯人必须尽快逃到小亚细亚水域。到10月,波斯军队撤退到帖萨尼亚(希腊北部的一个地区,位于马其顿的南部,伊庇鲁斯的东部,邻近爱琴海)。从这里他们必须在45天内赶在冬季来临前抵达达达尼尔海峡(加利波利半岛),否则以后的航行将变得十分困难。由于他们行动得如此迅速,补给根本跟不上,士兵们饥饿不已,有人因饮用污染水而致病,备受折磨。终于到达达达尼尔了。这些快被烘干和饿死的士兵立即找来食物和水狼吞虎咽,但这对他们却并没有好处。饮食的突然剧变足以令人死亡。薛西斯无敌舰队中最强大的小分队在萨拉米斯战役后抛弃了他。他此后再也无法借助这支队伍入侵希腊了。

  如果薛西斯在萨拉米斯取得了胜利,他无疑会逐一入侵沿海的城邦。这些城邦就不可能形成统一的抵抗联盟。这样一来,古希腊乃至其经典神话、哲学、民主概念等都可能被扼杀。[color=#6699cc]萨拉米斯战役是希腊海军保卫国家的一次重大胜利,它促使雅典成为海军强国。这次战役也使波斯海军十年不振,只能转为防御——首先要抵御雅典海军在地中海东部的行动,之后还要防备斯巴达人以及亚洲的马其顿人。大卫?萨克斯在《古希腊百科全书》中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公元前334~前323年)的结局起始于狭窄的萨拉米斯海峡。”[/color]


[color=#ff3300][size=2]第九名:神奇的台风拯救了日本 [/size]

  公元13世纪,蒙古帝国忽必烈可汗一心想征服日本,结果却由于两场神奇的季风遭到了挫败。据历史记载,公元1274年,蒙古大汗忽必烈曾派出一支900艘战舰组成的舰队东征日本,遭到日本武士的抵抗,后又因天气恶劣被迫撤退,最终遇到“神风”而全军覆没。1281年,忽必烈又组织了一支4400艘战舰组成的超大规模舰队再次东征日本。蒙古军队在高岛附近又一次遭到台风袭击,绝大多数船只沉入海底。日本神道教僧人一直相信这两场台风来自祈祷的力量,因此之后一直唤其为“神风”。[/color] 

        [size=2][color=#ff3300]忽必烈[/color][/size](1215年—1294年),名字全称孛儿只斤忽必烈,蒙古族,拖雷正妻唆鲁禾贴尼的第二子(总第四子)。元朝的创始皇帝,庙号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蒙古语尊称薛禅皇帝。

      蒙哥大汗在1259年去世后,忽必烈自立为大汗。其弟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被选作大汗,与忽必烈争夺汗位。虽然忽必烈在这场斗争中获胜,但西方的四大汗国则因他违背大汗选举传统以及他的“行汉法”主张而纷纷与他断绝了来往,脱离了他的统治范围。至此,他的政权只包括中原地区、西藏和蒙古本土。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正式即位为皇帝,并开始南下攻打南宋的计划。他的军队用了六年时间攻陷长江重镇襄阳,但以后的进展则相当顺利。1279年,在厓山海战中,陆秀夫背着8岁的小皇帝宋帝昺跳海而死,南宋亡,忽必烈统治全中国。 

        忽必烈后来亦有派遣军队进攻一些其它国家,其中以远征日本的战事最有名,也最惨烈。元军两次进攻均因台风(日本人称这两次风为“神风”)而失败。但最近有某些研究指出,他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使用的船不对:他使用了平底船,使军队在海上航行十分危险,而且船的木板也钉了太多钉子。

   

        我暗中唾弃一下这个神风,不仅是当初,还是近代~~~~令人讽刺是是当初这个神风勉强算是抵抗他人,而这个神风却是侵略别人。~~~~~~就是这只臭名远扬的神风特别攻击队
[attachment=11335433]

        海上巨大的台风使元朝的强大舰队毁损殆尽,日本民族认为是神武天皇的魂灵掀起的“神风”击退了元军,保全了日本列岛。600多年后,美国精锐的海空力量逼近日本本土防御圈的外围岛链,B-29超级空中堡垒投下的燃烧弹令无数日本城市化为灰烬,日本的失败已成定局,日本民族再次寄希望于神武天皇的烈风可以重振战局。于是便有了著名的神风飞行队。

     神风特别攻击队,简称神风特攻队(日语:特别攻撃队)假名 とくべつこうげきたい ,由日本海军中将大西泷治郎首倡,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日本在中途岛海战失败后,为了抵御美国空军强大的优势,挽救其战败的局面,利用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按照“一人、一机、一弹换一舰”的要求,对美国舰艇编队、登陆部队及固定的集群目标实施的自杀式袭击的特别攻击队。

  1944年,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连遭惨败,为阻滞美军的海上进攻,决心使用潜艇、快艇和飞机撞击敌舰以挽回败局。日本海军先后组建了8个“神风特攻队”,“神风”飞机多由轻型轰炸机或战斗机改装,设备简陋,但装有大量炸药。10月神风特攻队在菲律宾莱特湾海战中首次大规模出击,击沉、击伤多艘美军舰只。1945年4月,“神风特攻队”在冲绳战役中频繁出击。在莱特湾海战和冲绳战役中,“神风”飞机共出击2550次,其中475次命中目标,击沉美军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舰只43艘,击伤各型舰艇约370艘。盟军不得不抽调原本用于轰炸日本本土目标的B-29轰炸机用来打击九州的神风特攻队机场,从而使B-29轰炸机对日本本土目标的轰炸减少了2000多架次。

  神风特攻执行任务时,一般采取的措施有:担任特攻飞机是樱花机,没有或仅有有限动力,由轰炸机挂载(下图)至敌舰近处抛出,无返航希望。若特攻机是普通战机,则只提供单程油料。有史料显示,有些特攻队员被绑缚于特攻机或战机上,无伞具提供......

  大西泷治郎中将在日本宣布投降后,为对他推出的战术造成的约4000名日本青年的死难及其家属致歉,切腹自杀身亡。

  只能说,一报还一报


[color=#ff9900][size=2]第八名:西班牙无敌舰队遭遇风暴 [/size]

  如萨拉米斯海战之于波斯和希腊,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的失利一直被认为是西方文明史上最关键的战役之一。

  英西战争后期,剩下的西班牙舰只乘着风势向北逃窜,准备绕过苏格兰、爱尔兰回国。受损的舰队抵达苏格兰西北岸的拉斯角时,遇到猛烈的大西洋风暴掀起的巨浪。战舰漏水、损坏,船员饥饿、生病,他们孤立无援地在海上随风漂泊。许多战舰撞上了岩石;另一些战舰进水下沉,消失在浪涛之中。风暴狂吹了一个月。还有一些战舰在爱尔兰海岸外失踪,数千人淹死。许多好容易登上爱尔兰海岸的幸存者也被杀死或饿死。到1588年10月,“无敌舰队”仅剩43艘残破船只返回西班牙,近乎全军覆没。而英舰没有损失,阵亡海员水手只有百人左右。

  无敌舰队的惨败标志着西班牙海上霸权从此丧失,从此以后西班牙在海上的实力开始一蹶不振;英国开始走上海上霸主的位置。 [/color]
[attachment=11335435]

[color=#ff9900][size=2]西班牙无敌舰队 Invincible Armad[/size][/color]
     掠夺金银财宝,致使西班牙很快成为欧洲最富有的海上帝国。

  据统计,公元1545~1560年间,西班牙海军从海外运回的黄金即达5500公斤,白银达24.6万公斤。到16世纪末,世界贵重金属开采中的83%为西班牙所得。为了保障其海上交通线和其在海外的利益,西班牙建立了一支拥有100多艘战舰、3000余门大炮、数以万计士兵的强大海上舰队,最盛时舰队有千余艘舰船。这支舰队横行于地中海和大西洋,骄傲地自称为“无敌舰队”。

  那时,英国的资本主义处于萌芽状态。轻工业的发展,迫使它急于寻找海外商业市场;舰船制造和航海技术的革新,更加膨胀了英国夺取殖民地的勃勃野心。

  对于西班牙来说,自然不允许其他国家分占它来自殖民地的利益。英国的海上抢劫以及对美洲的掠夺严重地威胁着西班牙对殖民地的垄断地位,引起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的仇视。起先腓力二世不想诉诸武力,他勾结英国天主教势力,企图把信奉天主教的苏格兰女王玛丽扶上英国王位。为此,他在英国开始进行颠覆活动。

  玛丽早在1568年就因苏格兰政变而逃到英国,被伊丽莎白所囚禁。当英国的天主教徒在西班牙的怂恿下谋刺伊丽莎白而另立玛丽时,伊丽莎白乘机处死了玛丽。腓力二世谋杀不成,就决心用武力征服英国。

  当时,英国的海上实力并不强大,难以与西班牙海上舰队相匹敌,只能靠海盗头子德雷克、霍金斯和雷利等人组织的海盗集团在海上袭击、拦劫西班牙运载金银的船只,进行海盗活动。而腓力二世却拥有一支庞大的舰队——“无敌舰队”。


对战情况:
      为了争夺海上霸权,西班牙和英国于1588年8月在英吉利海峡进行了一场举世瞩目、激烈壮观的大海战。这次海战,西班牙实力强大,武器先进,战船威力巨大,且兵力达3万余人,号称为“最幸运的无敌舰队”。而当时英国军队规模不大,整个舰队的作战人员也只有9000人。两军相比,众寡悬殊,西班牙明显占据绝对优势。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这场海战的结局以西班牙惨遭毁灭性的失败而告终,“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从此以后西班牙急剧衰落,“海上霸主”的地位被英国取而代之。
[attachment=11335437]



[color=#6699cc][size=2]第七名:北方战争受气候影响 [/size]

  1700年,俄罗斯沙皇彼得一世发动与瑞典争夺波罗的海的“北方战争”。1709年7月,4.2万俄军同3.2万瑞军在波尔塔瓦展开激战。当时的瑞典国王查尔斯七世带领部队进入俄境内,由于俄国冬天寒冷,气候恶劣,瑞军在长途跋涉中就损失了数人,最终战败。波尔塔瓦之战是北方战争的转折点。1721年,俄瑞在芬兰尼施塔特签订和约,结束战争。俄国夺取了卡累利阿的一部分和英格曼兰、爱斯特兰、立夫兰等大片土地,得以自由进入波罗的海。战后,俄枢密院奉上彼得一世以“大帝”尊号,俄国正式称“俄罗斯帝国”,成为欧洲列强之一。 [/color]
[attachment=11335439]

[size=2][color=#6699cc]北方战争[/color][/size]
  Great Northern War
  1700年~ 1721年俄国为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而发动的对瑞典的战争。

      16~17世纪中期,波罗的海及其南岸地区为瑞典占据。彼得一世为从北方打开通向西欧的道路,争夺波罗的海霸权,于 1699年利用波罗的海沿岸诸国同瑞典的矛盾,和西欧各国正在准备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无暇东顾的有利时机,与萨克森、丹麦缔结了“北方同盟”,为发动反瑞典战争作了准备。1700年2~3月,萨克森和丹麦军队分别在里加和荷尔斯泰因被瑞典军队击败。8月,彼得一世亲率3.5万俄军进攻纳尔瓦,几至全军覆灭。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率主力侵入波兰,相继占领华沙、克拉科夫等城。
[attachment=11335438]

      1702~1704年,彼得一世乘瑞军主力入侵波兰之机,派兵占领了波罗的海沿岸诺特堡、尼恩尚茨、扬堡、科波里耶和纳尔瓦等要塞,开始建造新都圣彼得堡。1704年俄国同波兰签订《纳尔瓦条约》,允诺战后将利夫兰、埃斯特兰给波兰。波兰参战。1707年,瑞军从萨克森出发,在反俄哥萨克统领I.S.马泽帕军队配合下,于1708年初,进至格罗德诺。1709年7月 8日,俄军在波尔塔瓦击溃瑞军。1710年俄军占领里加、雷瓦尔、凯克斯霍尔姆、维堡、厄塞尔岛和波兰。同年俄土战争爆发,俄军对瑞典的进攻暂停。1713年,彼得一世被迫对土耳其妥协,转而进入芬兰作战,占领了其尔辛福斯(赫尔辛基)和奥布(图尔库)。1714年,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在汉科角海战中获胜,把瑞军赶出芬兰,迫使卡尔十二世向俄国求和。1718年两国开始和谈。

      1719年战端重启。俄国舰队在厄塞尔海战和克琅加姆岛附近的交战中相继获胜。1720年俄军进入瑞典,瑞典被迫同俄国恢复和谈。1721年8月 30日,缔结了《尼什塔特和约》。战争以俄国获得波罗的海沿岸广大地区和海口而告结束。


[color=#ff3300][size=2]第六名:一场大雾为华盛顿留下了活口 [/size]

  1776年乔治-华盛顿任美军统帅时,美国军队由志愿兵组成,既没有武器也没有制服。而相比之下,英军却装备齐全。1776年8月22日,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长岛战役中,华盛顿将军率领的美军本来可能遭到彻底的挫败,可是一场适时的大雾掩盖美军顺利撤退,为其以后的反攻埋下了伏笔。 [/color]

[size=2][color=#ff3300]长岛战役中的撤退[/color][/size]
      在战斗结束以后,当天夜晚对于美国军队来说是一个疲乏不堪、可是几乎又无法安眠的夜晚。他们疲惫、沮丧。许多人病倒了,受了伤。大多数人都没有帐篷或其他藏身之所。对华盛顿来说,这是一个焦虑不眠之夜。一切迹象都预示一场短兵相接、殊死拼杀的战斗即将来临。

  一清早,米夫林将军带着驻在华盛顿和国王大桥的一部分军队来到营地。他带来的是希伊的精锐和费城团和马戈的宾夕法尼亚团。这两个团都有严明的纪律,配备有得力的军官,习惯于联合作战。不过,由于病号多,人数大大减少,总共不过八百人。同米夫林一起来到的还有格洛弗上校指挥的马萨诸塞团,这个团主要由马布尔黑德的渔民和水手组成。他们体格健壮,做事干练,能吃苦耐劳,穿着整洁的蓝色夹克衫和长裤。这支部队总共约有一千三百人,全部生气勃勃,精神抖擞。看到他们步伐矫健、神情愉快地列队轻快地走过,人人眼睛里都现出欣喜之色。他们被部署在防御工事的极左翼,靠近沃拉鲍特湾。

  前沿哨所的步熗手和英国的“非正规军”整天都有小规模的接触。这些冲突有时相当激烈,但是敌人没有发现断然的进攻。敌军的主力始终呆在帐篷里。到了下午,他们开始在离美军工事大约五百码的地方挖掘壕沟,似乎准备用正规战法攻占美军工事。

  二十九日,浓雾笼罩了长岛。一切都陷人神秘莫测之中。上午,米夫林将军带着副官长里德和弗吉尼亚的格雷森上校(华盛顿的随从副官之一),骑马来到红角附近的西部前哨阵地。

  他们对这种很可能出现的危险局面感到惊恐,赶紧策马返回司令部,准备提出把美军立即撤走的主张。由于这一意见可能不为华盛顿所接受,里德自告奋勇地表示,可以由他向总司令提出这一建议。里德所以有这样的勇气,是因为他同总司令关系十分亲密的缘故。华盛顿立即召集了一次军事会议。这时,军队疲惫不堪,情绪低落,天气十分恶劣,工事又分布在如此广阔的地面,坚守阵地的困难本来就很明显。现在又出现了新的危险。美军同纽约的联系很有可能被外面开来的英国舰队切断。已经有一些别的舰只绕过长岛,停泊在海峡一侧的弗拉申湾。这些舰只很有可能派部队在哈莱姆河东岸登陆,从而控制曼哈顿岛的咽喉——国王大桥。考虑到这种种情况,会议决定当晚就命令军队渡河撤到纽约。

  这次撤退比任何一次撤退都更加要求严格保密和周密安排。因为这几千名军队需要带着全部武器弹药,从一支胜利的敌军面前撤走。这支敌军的营地近在咫尺,连他们战壕里铁锨和镐头的每一声响动都听得清清楚楚。此外,撤退的军队还要乘船渡过一条有四分之三英里宽、水流又十分喘急的海峡。只要他们在行动中露出一点惊慌失措的样子,敌人都会向他们猛扑过来,在登船地点造成一片混乱和杀戮的可怕景象。

  华盛顿把准备工作做得非常精细而又十分机密。他向担任军需长官的休斯上校发出口头命令,责成他在哈得孙河的斯皮登杜伊维到海峡的赫尔门一带征用一切大小船只,并要求这些船只在傍晚时分驶到纽约市东侧。这项命令在中午发出,立即付诸执行。虽然有一些船只需要行驶十五英里的路程,但到晚上八点钟,全部船只都集中到布鲁克林,交给格洛弗上校的马布尔黑德两栖团调度。

  为了使全军在思想上对这次大调动有所准备而又不泄露机密,司令部向全军发出命令,要求他们作好夜袭敌人的准备。这一命令引起了惊异,因为这些可怜的士兵已经精疲力竭,他们的武器也被雨水淋得几乎无法使用。可是人人都准备服从命令,也有一些人立下了口头遗嘱。在突如其来的血战的前夕,这是士兵们常有的情况。

  按照华盛顿的撤退计划,为了不让敌人在美军主力登上船只并驶离海岸以前发现美军的撤退,米夫林将军要带着他手下的宾夕法尼亚军队以及哈斯利特、斯莫尔伍德和汉德三个团的英勇善战的残部留在防线上,照常布设岗哨,守卫警戒,好像没有发生任何不平常的情况似的。在主力登船完毕以后,他们自己也就悄悄撤退,立即开往渡口登船。万一出现打乱这种安排的意外情况,布鲁克林教堂就是集合地点。大家都应赶赴教堂以便协力抵抗任何进攻。

  在这一期间,部队在华盛顿警惕的眼光监视下尽快登上渡船。华盛顿亲自站在渡口,监督着每一个行动。他急于迅速完成撤,退,派了他的随从副官斯卡梅尔上校回去催促所有还在途中的军队加快步伐。斯卡梅尔在执行这项使命时犯了一个大错误,给米夫林也下了这道命令。米夫林将军听到命令以后立即召集哨兵和站岗的士兵回营,动身前往渡口。

  这时潮流已经转向了。东北风强劲地刮着。木桨船数量太少不够军队使用。帆船又无法顶风逆流前进。渡口的情况有些混乱。正在这个当口,米夫林将军带着全部掩护部队来到,使局面更加困难,人声更加嘈杂。

  华盛顿喊道:“天啊!米夫林将军!你这样毫无道理地撤下防线上的军队,恐怕把我们都毁啦。”
  米夫林有点不快地回答说:“我是奉你的命令撤退的。”
  华盛顿叫道:“不可能!”
  米夫林直率地还口说:“我确确实实是按你的命令撤退的!斯卡梅尔不是今天的值班的副官吗,是不是这样?”
  “是的。”
  米夫林说:“我就是从他那里接到命令的。”
  华盛顿回答说:“这是一个可怕的错误。如果这批军队不能在敌人发现以前重新回到防线,后果不堪设想。”

  米夫林又把他的部队带回防线。防线上空无一人已经历时三刻钟。幸亏,由于大雾,敌人没有能发现防线无人防守。

  在整个这段时间里,浓雾始终聚集不散,看来几乎是出于天意,在浓雾笼罩着长岛,掩护美军撤退的时候,河道的纽约一侧,却是万里晴空。逆风也渐渐停息下来,河面变得十分平静,木桨船几乎可以满载航行,同时又吹来了一阵顺风,把帆船逆向对岸。全部军队、大炮、弹药、粮草、牛只、马匹和马车都顺利地登上了船,靠了格洛弗的马布尔黑德团的协助,到天明时,大部分都安全地到达纽约。除了几门重炮之外,几乎没有把什么东西遗弃给敌人。米夫林也在适当时刻率领掩护部队撤离防线,悄然无声地撤到了渡口。有人一再恳请华盛顿上船过河,但是他坚决不肯。直到所有的军队都登上了船,他才乘最后一艘船渡过河去。

   [color=#ff3300] 这次非凡的撤退,在悄然无声和迅捷神速两方面,堪与半夜在般克山建筑工事的奇迹相比美。这是独立战争中意义最重大的成就之一,使华盛顿名声大振。我们听说,华盛顿在军队安然摆脱危险处境以前的四十八小时里,几乎没有合过眼,而且大半时间是在马上度过的。可是,考虑到当时美军营地面临的种种风险和危险,考虑到帮助美军—一渡过难关的、显然带有偶然性的环境,也有很多人把这支爱国军队的安全撤退归功于天意。[/color]


[color=#ff9900][size=2]第五名:冰雹加速了法国大革命 [/size]

  18世纪的法国经济危机四伏,国家负债累累,一场春旱使得食品价格飞涨,而接下来的一场冰雹彻底砸坏了地里的庄稼,使得农田完全作废,这也成为法国大革命前沉重的打击。饥饿的人民终于忍无可忍,拿起了武器,法国大革命很快拉开了序幕。 [/color]
[attachment=11335440]

[size=2][color=#FF9900]冰雹和干旱是引发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索 [/color][/size]
      在大革命爆发前,法兰西是欧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中近90%的人口为第三等级,也就是比前面两等级——贵族和教士——地位低的平民。他们耕种的田地都很小,绝大多数人只有不到1公顷的地。他们的食物几乎全部靠面包。田里不产粮食,面包也没法做。

  1788年,各处乡村的庄稼收成都不好,面包价格也开始飞涨。以前花一半多一点的收入来买面包的佃户如今要花85%的收入才能买到。与此同时,他们还要负担贵族地主的封建税、教堂的十一税以及维持国王和王后奢华生活的税种。似乎还嫌不够糟糕,神职人员和贵族却可以豁免大部分税费。作家伏尔泰忍不住嘲弄说:“通常,政府的艺术在于从一部分公民身上获取尽可能多的钱财来供给另一部分公民。”

  随后,对农作物的最终打击呼啸着从天而至。1788年7月13日,周长达40 厘米的冰雹连续敲打着农田。英国驻法国特派大使多塞特勋爵在给英国外交大臣的一系列书信中,描述了这场风暴。《历史:1789年的革命与气象》一书的作者德特维莱说,多塞特勋爵的报告可能是外交史上最长的气象报告:据说在巨大的冰雹降落前,空中传来的轰响可怕得无法形容……降落的冰雹之大和重量之重在这个国家以前闻所未闻……离圣杰曼斯不远,有两个人被发现死在路上;一匹马被冰雹打得血肉模糊,以至于主人出于人道主义决定杀死它以结束它的痛苦;很难详细描述所遭到的破坏……一片周长至少30里格(注:1里格约等于48千米)的乡村变得完全荒芜。可以肯定地说,遭受如此巨大破坏的四五百个村庄的村民们如果得不到政府的及时救助,死亡将不可避免;不幸的受害者损失的不仅仅是今年,而且是未来3~4年的收成。葡萄藤全部被打断……

  饥饿难耐的法兰西民众如今只害怕一件事——那年的冬天会变得出奇的寒冷难熬。而它却偏偏发生了。

  在1788年,正如托马斯?杰斐逊在自传中所写的那样:“一个特别寒冷的冬天来了,如此严寒的冬季在记忆中或人类有记载的历史中还未曾有过。有时候水银温度计显示华氏冰点以下50°和列氏冰点以下22°(列氏温度计是由法国科学家列奥弥尔于1731年发明的。在列奥弥尔刻度上,水的冰点是0°,沸点是80°。列氏冰点以下22°等于华氏冰点以下45°)。所有户外劳作都被迫中止。那些穷人没有收入也就自然没有面包或食物。”

  严寒导致河水结起厚厚的冰,水磨无法运转,粮食无法运输。法国政府被迫采取紧急措施,在巴黎建造人力磨坊来磨面粉。天气如此寒冷以至于储藏在酒窑里的葡萄酒都结了冰,酒桶爆裂。本来冰雹就导致葡萄收成减少,加之经济不景气,葡萄酒的销售也很缓慢。如此一来,葡萄酒商更是雪上加霜、苦不堪言。

  随着面包变得越来越稀罕,饥饿的民众也越来越愤怒,暴力倾向也越来越明显。从1788年的冬季一直到1789年的夏天,他们抨击固定不变的粮食价格,强行打开粮仓,毁坏记录农民封建义务的档案文书。因为害怕遭到破坏、抢劫、偷盗以及其他更可怕的后果,部分面包店被迫关门。有时还必须派士兵来保护面包师的人身安全。不过,最大的爆发还没到来。

  资产阶级从农民动乱中觉察到一种可以加以利用从而实现他们政治目的的力量。正是那些律师、医生、艺术家以及银行家等中产阶级渴望废除贵族和教会享有的某些特权。他们分发传单《论战与讽刺》,传播有关国王和王后的恶意谣言——玛丽?安托瓦内特因为其过分行为而遭漫画大肆讽刺。英语单词“libel(诽谤)”就来自这些革命小报。

  “他们说,阅读政治传单的热情迅速蔓延至各省,结果法国所有的新闻出版机构都参与进去。”亚瑟?扬在1789年6月写道,“20家出版社中有19家支持自由,一致对神职人员和贵族发起猛烈的声讨……在探寻问题的另一面时,我很惊讶地发现只有两到三个值得公之于众。”

  即便对玛丽?安托瓦内特其他方面一无所知的人,大多也知道她对于面包短缺所说的那句臭名昭著的话:“让他们吃蛋糕好了。”不过事实上她却从未说过这样的话。在《忏悔录》中,法国政治作家卢梭提及此事,并说这句话出自“一位伟大的公主”。《忏悔录》写于1767年,也就是玛丽?安托瓦内特来到法国的3年前,尽管它直到玛丽?安托瓦内特统治时期的最后一年才出版。然而因为这句话十分符合《论战与讽刺》中所画的女王形象,人们就把两者联系起来了。

  1789年5月,神职人员、贵族以及第三等级召集三级会议,探讨国家债务以及内乱等问题的解决方案,结果无果而终。选民在如何投票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如果每人一票,这样就对平民有利;但如果根据财产投票,这样神职人员和贵族就会在票数上胜过平民。第三等级厌烦了无谓的争吵,他们决定组建一个新的政府机构挑战国王。人们聚集在罗浮宫,发誓直到法国制定新宪法之前不会离开。国王无可奈何,只能勉强同意第三等级组建一个有代表性的立法机构——国民议会。不过路易十六打算等召集了足够的军队之后就立即解散议会。

  到了7月,对贵族统治的不信任以及面包短缺引起的愤怒达到了顶峰,运动开始带有明显的政治意味。它被称为“大恐怖”,因为贵族阴谋的谣言使饥饿的农民陷入恐慌。

  “收成差的灾年之后的一年中最糟糕的时候总是出现在初夏。”科班在1957年版的《现代法国历史》中写道,“上年收获的粮食消耗殆尽,而今年的新收成尚未进仓。”

  毁灭性的雹暴之后的一年里,面包的价格涨到最高。在1789年7月14日巴士底狱被攻占的那一天,面包的价格也达到最高点。法国人找到一种新的方式来浇灌他们的庄稼,这反映在法国国歌《马赛曲》中充满血腥的字眼——“前进!前进!用肮脏的血做肥田的粪料!”

  随着象征皇室暴政的巴士底狱的陷落,动乱演变成彻底的革命。路易十六的王权乃至所有欧洲国王的神秘开始终结。



[color=#6699cc][size=2]第四名:奴隶起义沦为泡影 [/size] 

  美国历史上很少发生大规模奴隶起义,1800年8月30日,弗吉尼亚州里士满附近由加布里埃尔-普罗泽和丹马克-维齐号召当地数千奴隶站起来反抗主人,拿起武器解放全城的奴隶。但是,一场奇大的暴风雨使得阴谋分子没法长时间聚集在一起商量计划,于是一场可能改变美国历史的奴隶起义就此化为泡影。[/color]
[attachment=11335441]


[color=#ff3300][size=2]第三名:拿破仑败在了寒冬手下 [/size]

  1812年5月9日,在欧洲大陆上取得了一系列辉煌胜利的拿破仑离开巴黎,率领浩浩荡荡的60万大军远征俄罗斯。法军凭借先进的战法、猛烈的炮火长驱直入,在短短的几个月内直捣莫斯科城。几周后,寒冷的空气给拿破仑大军带来了致命的诅咒。在饥寒交迫下,1812年冬天,拿破仑大军被迫从莫斯科撤退,沿途60万士兵被活活冻死,到12月初,60万拿破仑大军只剩下了不到1万人。这次失败标志着拿破仑帝国灭亡的开始,也使得俄罗斯作为一个欧洲强国的地位逐渐树立起来。 [/color]
[attachment=11335442]

        [size=2][color=#ff3300]拿破仑[/color][/size](1769年—1821年)法兰西帝国缔造者,卓越的军事家,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先后多次打垮了欧洲各个封建君主国组织的“反法同盟”,保卫了由法国资产阶级进行的法国大革命胜利果实,并在欧、非、北美各战场上,进行了对欧洲各封建国家的战争,削弱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重要功绩还有他颁布了《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至今还发挥着重要作用。

        1769年8月15日,出生于法国科西嘉岛阿雅克修城。10岁,接受法国教育。15岁,进入炮兵学校学习指挥。17岁,以少尉衔毕业,成绩平平。24岁,参加收复土伦堡战役,显露其军事才能。1795年10月,在巴黎平定保王党人的暴乱。27岁,越过阿尔卑斯山,挥师意大利,打败反法同盟重要国家奥地利。1798年5月,远征埃及打击英国势力。不久法国陷于第二次“反法同盟”国家重重包围之中。1799年8月,擅离职守,非法潜回国内。10月达巴黎,暗中组织夺权,11月9日,发动雾月政变(共和历雾月18日),任首席执政官,攫取政权。1800年5月,开始第二次意大利战役,再次打击奥地利。1802年8月,由首席执政变为终身执政,确立独裁统治。1804年3月,颁布《拿破仑法典》。5月,强迫元老院封他为帝。12月2日,令教皇为其加冕,即皇帝位,建立第一帝国。1805年5月底,成为意大利国王。12月,大败联军,赢得奥斯特里茨大捷。1806年横扫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解体,进入普京,颁柏林敕令(即大陆封锁令)。1807年弗里德兰之战打败俄国军队。占领葡萄牙国都里斯本。1808年,侵入西班牙,占其国都马德里。1809年,攻奥国,进入首都维也纳。攻占教皇国,软禁教皇,从此,教皇地位一落千丈。年底,废黜皇后约瑟芬。1810年4月,立奥地利公主玛丽亚·路易莎为后,吞并荷兰。封贝尔纳多特元帅为瑞典王太子,控制瑞典。1811年得子罗马王。加紧对俄战争准备。


[color=#ff9900][size=2]第二名:希特勒重蹈拿破仑覆辙 [/size]
  9月30日,德军对莫斯科发动了代号“台风”的大规模攻势,妄图在十天之内攻占它。但是,形势远远没有预想的乐观。12月初,莫斯科的气温已下降到零下二十至三十度,德军没有棉衣,飞机和坦克的马达无法发动,坦克上的光学窥镜失去作用。而苏军,他们习惯寒带生活,而且穿上了棉衣、皮靴和护耳冬帽。12月6日,苏军从莫斯科南面和北面展开大反攻。1942年初,苏军击溃了进攻莫斯科的德军,毙伤十六万八千人,把德军赶离莫斯科一百到二百五十公里,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的失败,标志着希特勒闪电战的彻底破产。这是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次大失败。苏军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苏联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信心。 而这,远远离不开冬天的功劳。[/color]
[attachment=11335443]

        [color=#ff9900][size=2]  阿道夫·希特勒[/size][/color](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生于巴伐利亚和奥地利的边界城市博劳瑙(Braunau am Inn,林茨,茵河上的Braunau),卒于柏林。希特勒是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即纳粹党的总裁和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元首。1933年1月30日出任德国总理;1934年8月1日德国总统兴登堡病逝,希特勒兼任德国总统,并将总统与总理两个职务合二为一,拥有无限的权力,并命令所有军队以及法官和政府官员向他宣誓效忠。

        作为元首和总理,他成为国家政权的单独执掌者即独裁者,把军队和教会之外的所有政治社会机构都一体化。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兼任德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他执政期间的德国被称为纳粹德国或德意志第三帝国。在第三帝国初期阶段,他的某些经济措施一度使得德国经济走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泥潭,也因此以及富有煽动性的群众运动而获得下层民众的支持。不过在政治体制上,希特勒领导下的德国相对魏玛共和国时期是倾向于极端民族保守主义的。他和墨索里尼领导的意大利、东条英机领导的日本联盟结成轴心国,这直接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

        德国军队在他的领导下干涉西班牙内战,扶持佛郎哥政权,并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入侵波兰、法国、苏联等国家。国内方面,他实行法西斯式的一党恐怖专政,仇视且排斥其它非纳粹政党和思想,包括共产主义运动,他建立的第一个集中营即为关押共产党之用,他还鼓吹民族优越,仇视其它民族。在国内建立冲锋队、党卫军、盖世太保等独立于国防军外的纳粹军事组织。实行种族灭绝政策,在希特勒的领导下的第三帝国期间,德国以及其占领国领土上大量建造死亡集中营,犹太人以及其他人种的遭到了大屠杀。根据粗略估计,期间总共有约600万犹太人、数千万其它人种因为希特勒的种族灭绝政策而被屠杀。在战争方面,希特勒在军事上摒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模式,创立了并且实践了闪电战、空军支援等新型战争模式,改变了战争的形态。



[color=#6699cc][size=2]第一名:广岛的天气决定了它成为原子弹目标 [/size]

  1945年8月6日,广岛上空晴空万里。7点09分,一架气象侦察机飞过广岛上空,发回报告,“云层覆盖小于十分之三,建议投放原子弹”。这意味着,广岛的晴朗天气适合投放第一颗原子弹。8月8日,第二颗原子弹载入B-29轰炸机,但是作为原定投放目标的北九州市上空乌云密布,不适合原子弹投放,因此备选的长崎市就不幸成为了第二颗原子弹的目标。 [/color]
[attachment=11335444]

[size=2][color=#6699CC]广岛的天气[/color][/size] 
  “云层覆盖度小于30%。建议:轰炸主要目标。”

  广岛是坐落在日本最大的岛屿——本州岛西南海岸的一座城市,1945年8月6日,这里是一个晴朗的夏天。当时的天气湿热,不过天空晴朗且阳光普照。燃烧弹已经毀掉了日本许多城市,但是广岛至今仍然幸免于难,因为太田川的几条支流穿越这座城市,阻碍了火势的漫延。那天早晨,8900名当地学生出来帮忙清理及拓宽街道,作为战争劳动的一部分。

  7点9分,空袭警报声响起,警报的发布是因为地面发现这座城市的高空中有一架飞机。这架飞机飞过上空并消失,没有投下任何炸弹。大约7点45分,解除警报声响起,广岛市民离开了防空洞,回到日常工作的岗位上。他们不知道的是:刚才平静飞过去的那架小飞机,其实已经决定了他们的命运,同时促成了一项决策,使得广岛这个城市的名字永远成为原子弹爆炸的同义词。

  “曼哈顿计划”的负责人莱斯利?格罗夫斯将军,考虑到轰炸京都所带来的心理冲击是其他可能的地点所无法比拟的,原本想要以日本古都京都作为第一颗战争用原子弹的目标。不过战争部长亨利?斯廷森否决了格罗夫斯的提议,他认为京都城中有数百年历史价值的文化及宗教文物应当保存。

  7月30日,斯廷森拍电报给正在参加波茨坦会议的杜鲁门总统,请求下令投掷原子弹。杜鲁门亲笔回复:“建议批准,准备好立刻投掷。”

  8月1日,一场正在接近的台风短暂拖延了这次攻击,不过几天后,天空便放晴了。8月5日,飞行员已准备动身,而取名为“小男孩”的原子弹被装载到一架B-29轰炸机的弹仓内,这架轰炸机的指挥官以他母亲的名字安诺拉?盖伊替自己的轰炸机命名。

  陆军航空队的保罗?提贝兹上校坐在“安诺拉?盖伊号”的驾驶舱内写下历史之前,目标清单已经筛选到剩下4个地点:广岛、小仓、新潟和长崎。人口约35万的工业城广岛被选定为主要攻击目标。广岛四周环山,会凝聚核爆炸的冲击波的威力,达到最大效果。不过最后的决定则将交给天气。如果广岛上空布满云层,那么天气最晴朗的地点会成为新的主要目标。

  “安诺拉?盖伊号”并非唯一参与轰炸任务的飞机,在这架轰炸机出发之前,已先派遣了3架气象飞机。在广岛引发空袭警报的飞机是“同花顺号”,由克劳德?伊特里少校指挥。伊特里见到目标上空天气晴朗,便送出电报并返航。“安诺拉?盖伊号”的领航员西奥多?“荷兰”范柯克上尉将航道设定朝向广岛。当轰炸机接近广岛时,空袭警报不再响起。或许民防监视人员因为先前那架飞机造成防御上的错觉,以至于没有针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发出警告。

  当炸弹投下时,“安诺拉?盖伊号”轰炸机因为重量减轻而弹升。提贝兹做了一个急转弯,这个动作他已经练习了许多次。逃脱的动作会保护飞机免于原子弹爆炸的冲击波。43秒过后,原子弹在地面上空576米处引爆。

  爆炸产生了一道眩目的白色闪光。一阵相当于2万吨TNT炸药爆炸的冲击波释放出一团火球,热到足以熔化钢铁和花岗岩。冲击波将48千米范围内的所有东西夷为平地。接着蘑菇云出现并升上天空,扬起灰尘及残砾的漩涡状气流。旋风撕裂整座城市并降下黑雨。周围几千米的玻璃和镜子都被震波给震碎,碎片遍洒在路径上。

  死亡人数无法精确地估计,因为市政府的所有记录已经随原子弹爆炸蒸发,但是估计有10万人瞬间死于大爆炸中,而没有死亡的人也被烧得面目全非。有些人五官尽失,走起路来形同僵尸,他们将手臂伸展开来,以免烧焦的皮肤和身体摩擦。有些人的眼球在眼眶中熔化了,因此盲目地摸索着。因为淡色衣物会反射热量而深色会吸收热量,有些受难者的肌肉上烙印着自己衣服的图样。另有14万人因为核辐射,注定将慢性死亡。

  如果不是另一桩气象事件,或许东京会有时间接收并消化有关广岛命运的消息。由于日本并未立即宣布投降,美国开始准备第二次原子弹示威。这次轰炸预计在8月11日进行,但是气象报告指出,到时候坏天气会袭击日本。这项行动因此提前至8月9日。

  8月8日,第二颗名叫“胖子”的原子弹被放入了一架名为“伯克之车”的B-29轰炸机弹仓内。8月9日凌晨3点47分,驾驶员查尔斯?史维尼少校驾机起飞,飞往拥有重要武器兵工厂和日本钢铁大厂的小仓市。史维尼少校在第二次大战期间还不曾针对敌军目标区投掷过炸弹,而且事实上,他一生也只投过一颗炸弹。不过,他曾经参与广岛任务。当 “安诺拉?盖伊号”投下第一颗原子弹时,史维尼少校的飞机“伟大艺人号”尾随其后,投下了一系列被设计用来搜集科学资料的感应器。

  在前一天,小仓市已经遭过传统武器攻击。居民没有料到这次造成了2000人丧生的攻击,实际上却挽救了这座城市免于更大的梦魇。

  一架飞在“伯克之车”前方的气象侦察机回报,可以看见目标了。不过,轰炸机到达时,前一天攻击所造成的火灾仍旧冒着烟,加上大量云层覆盖,无法看清目标。云层密布的天空让史维尼无法看见目标。“伯克之车”开着炸弹门,在小仓市上空盘旋了3次。飞机的燃料快要用尽,因此史维尼决定转向备用目标——长崎。

  在这个时间点上,史维尼的燃料储备量非常重要,他只有一次投弹的机会。仿佛这次任务可能必须流产似的,因为当天长崎上空也是云层密布。然后,10点58分,投弹手在云层中的裂隙中找到了目标,然后投下了那颗原子弹。

  《纽约时报》的威廉?劳伦斯亲眼目睹蘑菇云升空。同行飞机上的观察家“看见了巨大的火球仿佛从地球的内部升起,向前喷出一圈圈巨大的白烟……我们看见它朝上射出,像来自地球而不是外太空的流星”。

  “胖子”这颗原子弹的威力胜过“小男孩”,而且它对这座城市造成的破坏性更大。浦上河两侧的山丘使得这座港口及历史区免受原子弹爆炸的冲击波的影响,但是爆炸中心点的山丘却对浦上河谷造成极大的破坏。估计12万栋建筑因为这次爆炸及后续引发的火灾摧毁。“胖子”释出难以置信的热量,大约3982℃。大爆炸所产生的闪光投射出阴影,而极度的热量将那些阴影蚀刻在墙壁和建筑物上。烧焦的尸体漂浮在河流里。

  官方公布的长崎的死亡人数大约是7万人。每年的这一天,小仓市市民都会聚会,颂扬使那么多人逃过一劫的云层。
[ 此贴被edith333在2009-11-24 22:47重新编辑 ]
藩华落墓

ZxID:11875190


等级: 热心会员
所谓事实的真相,往往就来自于一个让所有的表象都顺理成章的假设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3-06-25 0
打战不能缺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全不缺大概就完胜了
得之泰然~~~
失之淡然……
争其必然~~~
顺其自然……
ilovrette

ZxID:10200435

等级: 职业撰稿
明天是新的一天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2-01-10 0
神奇的大自然啊
dizzy2009

ZxID:6729447


等级: 文学俊才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9-11-28 0
花了好多功夫整理吧,小E姐,辛苦了!
rainlxsh

ZxID:3206502


等级: 素材组
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11-28 0
这也许是天意吧,某迷信的人飘过





温、未凉

ZxID:4866702


等级: 职业撰稿
        &n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9-11-25 0
涨见识了。。

天时地利。。

这么重要啊。。
       
霜天晓角22

ZxID:8002388

等级: 热心会员
止戈为武,天下太平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9-11-25 0
天道酬勤,道法自然
涼緖°

ZxID:3698990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流螢°
积善之家有余庆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11-25 0
现在会喜欢这些题材,但是上学时真是痛苦啊哇哇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