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素材专题】之气象篇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7405 回复:3

[禁止使用] 【古代文学素材专题】之气象篇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琳儿来也

ZxID:1497904


等级: 总版主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1-15 0
【古代文学素材专题】之气象篇
[backcolor=#666666]
[align=left][img]http://l.paipai.fm/118851/Mon_0905/15_1497904_17eb3675bd256ed.gif[/img][/align]

[img]http://l.paipai.fm/118851/Mon_0905/15_1497904_e5615498fb89a97.gif[/img]


[align=center][table=100%][tr][td]
[align=center][b][color=#ff0000]【古代文学素材专题】关于“雨”的写作[/color][/b][/align][align=center][b][color=#ff0000][/color][/b][/align]
[align=center][color=#ff0000][b]
[/b][color=#000000][attachment=11334858] [/color][/color][/align][color=#ff0000][color=#000000][/color][/color][align=left]
[color=#ff0000]
[color=#cccccc][size=2]●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诗经·卫风·伯兮》其:该要。杲杲(gǎo):明亮的样子。该要下雨,却出太阳,变化无定,表现妇人盼夫归期怕不能如愿的心态。后人用来比喻事情之变幻无常。
●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狖夜鸣。
战国·楚·屈原《九歌·山鬼》填填:雷声。猨:猿。狖(yòu):长尾猿。写深山黑夜的雷声、雨声、猿声,烘托了山鬼失恋的痛苦心情。
●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
南朝·梁·何逊《相送》描绘江阴浪涌,风乍起,雨将至的气氛,预示旅途的艰苦。
●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
唐·王勃《郊兴》去:停。光湿:光洁湿润。归:去。写雨停风过后花润叶稀的情态。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唐·杜甫《兵车行》渲染一个凄风苦雨的阴暗环境,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年年征战尸骸遍野的惨状。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唐·杜甫《春夜喜雨》描写春夜普降喜雨,滋润万物的情景。前两句,后人用来比喻雪中及时送炭的可贵行动;后两句,用来比喻潜移默化、和风细雨的教育方法。
●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
唐·杜甫《可叹》濡:滋润。甘苦:甜果和苦果。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唐·刘长卿《别严士元》以衣湿不见显细雨之蒙蒙,以花落无声见和风之轻拂,写境界轻柔,描写细腻。
●东风洒雨露,会入天地春。
唐·李白《送郗昂谪巴中》东风:春风。会:汇。平淡之中情味盎然。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支子肥。
唐·韩愈《山石》支子:即栀(zhī)子,花名。肥:壮,形容长势迅速。这是诗人登佛寺之堂所见到的雨后一派清新茂盛的初夏之景。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刘禹锡《竹枝词二首》晴:因谐声又指“情”。却:还是。结合前两句“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可知以“东边日出”喻“郎”之“有情(晴),”以“西边雨”喻“郎”之“无情(晴)”。两句描写对恋人的半信半疑的复杂心理,反映一个热恋中的少女对男方的盼望、忐忑期待和焦急,用语双关,通俗流畅,具有民歌风味。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里花。
唐·王驾《晴景》初:刚。通过下雨前后的骤变,表现诗人对摧残美好事物风风雨雨的憎恶。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唐·温庭筠《处士卢岵山居》径:小道。入云斜:即斜入云,形容小道的漫长。无数山峰随着烟雨迷濛而显得幽暗,一条小路伸入云霭深处,曲曲弯弯。构图奇妙,意境深邃。描写重山烟雨中的远景,宛然如画。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唐·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纤:形容细长的样子 。回:旋。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五代·南唐·李煜《浪淘沙》潺潺:形容雨下不断。阑珊:衰残。罗衾(qín):丝绸做的被子。写春寒景致,可见作者失去皇位后过的俘虏生活的感受。
●乾坤一夕雨,草木万方春。
唐·李中《春日作》甘霖普降,整个大地的草木都欣欣向荣。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宋·柳永《八声甘州》潇潇:细雨降下的样子。“洗”是个精选字眼,一场凉沁沁的暮雨,把一个清爽的秋天给洗出来了。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翻墨:泼翻的墨汁,形容黑云。跳珠:形容暴雨雨点之大之猛。望湖楼:在杭州西湖的昭庆寺前。前两句,描写夏日西湖受到骤雨的袭击;后两句描写雨过天晴西湖水面清湛。湖光水色随风雨而突变,刻画得如在目前。全诗笔直意曲,气韵流畅,“翻墨”、“跳珠”两词极为形象、熨贴。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宋·苏轼《有美堂暴雨》有美堂:在杭州的吴山高峰处。满座顽云:指乌云笼罩着有美堂,可见山峰之高。满座,指全体游客。吹海立:将海浪掀起。江:指钱塘江。描写夏季暴雨骤至的壮观,写境奇特,用词精警,使人如临其境。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
宋·黄庭坚《定风波》黔中:郡名,在四川的彭水。漏天:阴雨连绵,形容天象漏了一样。
●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
宋·陈与义《雨晴》语:啼叫。衣:指鸟鹊的羽毛。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空·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淞作》清苦:形容冬天山峰的冷落。商略:商议、计略。作者以感时伤事之情,写寒山寥落之境,“清”、“苦”二字用拟人手法,气氛苍凉。以“商略”一词写出雨意浓酣,垂垂欲下,形象生动。
●白晓惨成夜,瓦口生飞涛。
宋·李觏《雨中作》白晓:白天。惨:通“黪”,形容阴暗。瓦口:指屋顶的瓦边。从侧面写暴雨,从远景写到近景,形象生动。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宋·曾几《苏秀道中自七月廿五日夜大雨之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一反雨打梧桐添惆怅的俗套,写大雨后庄稼复苏的生机,突出了“喜”字,体现了诗人的劳动人民感情。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宋·翁卷《乡村四月》山原:山丘、平原。川:河。子规:杜鹃鸟。写江南乡村的山原新绿,白水茫茫,梅雨烟笼,子规声彻的初夏景象,语言明丽,风格轻快。
●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
宋·史达祖《绮罗香·春雨》一场春雨制造了寒冷,侵袭着花儿;烟雨蒙蒙,笼罩柳树;无边无际,偷偷地把春天打发走了。整首词咏春雨,这是开篇的几句,先摄住了春雨之魂。
●惊粉重蝶宿西园,喜泥润燕归南浦。
宋·史达祖《绮罗香·春雨》粉重蝶:微细的春雨使粉蝶觉得双翅沉重。泥润燕:燕子趁泥土润湿,衔泥营巢。从侧面烘托春雨,蝶“惊”而“宿”,燕“喜”而“归”,用字准确、细腻,紧扣春雨特点。
●江山重复争供眼,风雨纵横乱入楼。
宋·陆游《南定楼遇急雨》境界开阔雄浑,较“山雨欲来风满楼”更胜一筹。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宋·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江南地区农历五月黄梅成熟的季节,雨下不停,俗称黄梅雨。“家家雨”未必好,“处处蛙”却很可爱。两句通常被形容夏初景色。
●溟蒙小雨来无际,云与青山淡不分。
金·周昂《西城道中》蒙蒙细雨无边无际飘来,淡淡云彩几乎和青山分不开。
●清风破暑连三日,好雨依时抵万金。
元·王恽《过沙沟店》难得依时好雨,破暑清风。
●恨残霞不近人情,截断玉虹南去。望人间三尺甘霖,看一片闲云起处。
元·冯子振《鹦鹉曲·农夫渴雨》玉虹:彩虹。甘霖:久旱后下的雨。闲云:不成雨的云。前两句写残霞截断彩虹而下不成雨,后两句写盼望下雨的急切心情,连闲云也死死盯住,可见盼雨心切。
●拂虹霓,模糊老眼,还当作上天梯。
明·金銮《黄莺儿·新霁》江南水乡雨后初晴,作者因老眼昏花,用手拂拭彩虹。语意相关,用虹霓比作虚幻的仕途,熨贴生动。
●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
明·李攀龙《广阴山道中》雷声如千座高山崩落,暴雨象万个高峰移来。写山中雷暴,蔚为壮观。
●燕子巢边泥带水,鹁鸠声里雨如烟。
明·沈明臣《萧皋别业竹枝词》鹁鸠:鹁鸪。描绘江南梅雨季节的潮湿景致,写得有声有态。这也是一种物候记录,具有农业气象价值。
●斑竹一枝千点泪,湘江烟雨不知春。
清·洪升《黄式序出其祖母顾太君诗集见示》斑竹:有斑纹的竹,又称湘妃竹。传说舜崩,湘夫人啼泪挥竹,泪痕如斑,故说千点泪。千点泪又状烟雨连绵,使湘江不见春天。
●连夜深山雨,春光应未多。晓看洲上草,绿到洞庭波。
清·恽格《晓起》未多:不会增多。洲:水中的陆地。前两句,写夜雨时诗人的心理揣测;后两句,写拂晓时见到的出乎意料的草绿连波春意盎然的景象。虚实结合,跌宕生姿。
●独坐西窗下,萧萧雨不成。芭蕉三两叶,多半作秋声。
清·钱林《偶成》这是作者十五岁时之作。写风动芭蕉,以表秋怨,颇有意境。
●一雁投下天尽处,万山浮动雨来初。
清·查慎行《登宝婺楼》上句写大雁向天边疾飞避雨,下句写暴雨骤来万山如在雨中浮动。
●飞来山雨,满船凉翠吹入。
清·陈澧《百字令》写夏日风雨,把山峦葱翠清爽之气,写得极为生动。
●晚来新霁,一星云外犹湿。
清·陈澧《百字令》新霁:刚好雨止。雨后云水之气弥漫,天星似仍为雨沾湿,想象奇特。
●一雨纵横亘二洲,浪淘天地入东流。
清·梁启超《太平洋遇雨》亘:连绵不断。二洲:亚洲、美洲。太平洋东接美洲,西接亚洲。浪淘天地:形容雨和浪将天地淘洗干净。作者在变法失败后流亡美洲,诗句依然表现其继续奋斗的精神。[/size][/color][/color]
[color=#ff0000][color=#cccccc][size=2]


[/size][/color][/color]
[/align][align=center][size=3][b][color=#ff0000]【古代文学素材专题】关于“雪”的写作[/color][/b]
[/size][/align][align=center][b][color=#ff0000][/color][/b][/align][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4859] [/align][align=left]

[color=#ff0000][color=#cccccc][size=2]●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庭霰:落在庭院的小雪花。林花:白梅花。
●雪罢冰复开,春潭千丈绿。
唐·孟浩然《初春汉中漾舟》罢:完。复:又。开:裂、融。写出冰融荡舟,深潭涨绿,雪罢春临,初萌生意的景象。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忽然。梨花:因梨花白色,这里指作雪花。写风停雪止后的一片雪景,以春拟冬,比喻新颖,想象奇特,境界壮阔,情调昂扬。东晋才女谢道蕴以“柳絮因风起”写雪,非不工巧,但比之岑参句,境界就显得小,笔力就显得弱了。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唐·韩愈《春雪》庭:庭院。写雪等不及春天的到来,穿树而至,巧作飞花。以“嫌”、“故”二字写出雪也有感情,作为迎春使者,将给人间带来春色,想象新奇,用词精警。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唐·白居易《夜雪》讶:惊讶。衾:被子。复:又。折竹:竹被雪压折。不从正面写夜雪,而从感觉(衾枕冷)、视觉(窗户明)、听觉(折竹声)形容雪越下越重。旁敲侧击,意象更为鲜明,妙甚。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度琼枝。
唐·高骈《对雪》六出:指雪花,因呈六角形。琼枝:因雪盖而变成白玉般的竹枝。
●东风气力尽,不减阴山雪。
唐·于濆《戍卒伤春》不减:吹不开。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写边塞春天的苦寒和戍卒的艰苦。“气力尽”一语双关,既写积雪的深重,又喻边塞的萧条。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唐·东方虬《春雪》触:指雪点缀在枝头上。若个:哪个。以花状雪,形象逼真。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宋·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消:融。二月晴:指春天的晴朗日子。
●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
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明灭:时隐时现。这是寒冬腊月天欲下雪云罩西湖时的一片朦胧景色。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空飞。
宋·张元《雪》玉龙:比喻飞雪。败鳞残甲:比喻狂飞乱舞的满天雪花。
●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
宋·张耒《春日》冰笋:冰棱。偷向:形容静悄悄的样子。写初春物的细微变化。以“暗”、“偷”两字见意。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宋·卢梅坡《雪梅》无雪:指没有雪作衬托。不精神:不够神韵。两句说:梅花白雪,相映成趣。对雪吟诗,高雅宜人。如果不把三者结合起来,就俗而无韵了。
●风卷寒江浪湿天,斜吹乱雪忽平船。
宋·杨万里《十二月二十七日大雪中过吉水小盘渡西归》浪湿天:大浪排空。平船:填平船舱。用夸张手法写风雪之大。
●雪含欲下不下意,梅带将开未开色。
宋·曾几《探梅》色:颜色。雪欲下而未下,梅将开而未开,察态观色,刻画入微。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宋·周弼《夜深》不知门外春雪已融,残月还挂在半山上, 溪里仍结着冰。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宋·黄庚《咏雪》以“玉万家”喻大雪纷飞,家家户户的屋顶都盖上厚厚的雪。
●一天云暗玉楼台,万顷光摇银世界。卷帘初见阑干外,恰似梅花满树开。
元·马九皋《雪》用“万顷光摇银世界”喻雪后景,气魄何等雄伟。继又以“梅花满树开”为喻,何等形象。
●一夜青山失色。晓来门外,珠宫贝阙瑶台。
明·朱有燉《天净沙·咏山水憬》珠宫贝阙:水神河伯居住的水晶宫。瑶台:神仙的幽居地。写一夜大雪后的奇景--青山失色,大地皆白,人们如到了仙境一般。
●狂飙,三冬任尔飘;休骄,一春看尔消!
明·薛论道《古山坡羊·冰山》狂飙:暴风雪。三冬:冬季的三个月份。暴风雪,任你在整个冬季刮吧;休得骄横无忌,春天一到,你就消融了!
●雪花似掌难遮眼,风力如刀不断愁。
清·钱谦益《雪夜次刘敬仲韵》雪花虽大却遮不住诗人怨恨的眼光,风力似刀也割不断诗人的愁思,那么愁之大且长可想而知。
●欲向东蒙看霁雪,青天乱插玉莲花。
清·厉鹗《蒙阴》蒙阴:在今山东省。东蒙:即蒙山。霁雪:停止下的雪。玉莲花:比喻积雪的山峰,形象十分生动。 [/size][/color][/color][/align][align=left][color=#cccccc][size=2][/size][/color]
[/align][align=center]
[color=#ff0000][color=#cccccc][size=2][/size][/color][/color]
[color=#ff0000][color=#cccccc][size=2][/size][/color]
[/color][color=#ff0000][size=3][b]【古代文学素材专题】关于“云”的写作[/b][/size][/color]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b][color=#ff0000][size=3][/size][/color][/b][/align][align=center][b][color=#ff0000][size=3][/size][/color][/b][/align][align=center][b][color=#ff0000][size=3][/size][/color][/b][/align][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4860] [/align]
[align=left]
[color=#ff0000][size=3][color=#cccccc][size=2]●览冀州兮有余,横田海兮焉穷。
战国·楚·屈原《九歌·云中君》冀州:九州之首,代指中国。穷:尽。称誉云彩照临九州、飘浮四海的品格。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游子被迷恋后久不归家,象白日被浮云所遮蔽。每被比喻一个人在外沉溺不顾家,象男人有外遇一类。
●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
晋·张协《杂诗》以涌烟散丝比喻秋天的腾云密雨,十分形象。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南朝·齐·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绮:彩色的丝织品。练:素白的绸子。描绘余晖飞散,绚丽如绮;澄江清澈,幽静如练。比喻新颖,用词贴切,色彩明丽,境界优美。
●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
南朝·宋·谢灵运《过始宁墅》筱(xiǎo):小竹子。媚:妍美。涟:有微波的水面。
●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南朝·宋·谢灵运《登江中孤屿》云日:彩云与红日。空水:长空与江水。澄鲜:清新。描写在孤屿上见到的色彩鲜明清新的自然景色。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南朝·梁·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诗句回答齐高帝所问,显示隐居山间怡然自乐,悠然无尽的境界,一问一答,饶有意趣。“多白云”这词语是诗中之眼。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唐·孟浩然《断句》天上的银河,飘着淡淡的云丝;冷清的梧桐,滴着疏疏的小雨。两句写秋夜的恬淡清丽。
●览云测变化,弄水穷清幽。
唐·李白《与从侄杭州剌良游天竺寺》观赏云头的变幻,怡乐泉水的清幽。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唐·杜甫《对雪》薄暮:时近黄昏。回风:旋风。描写雪前、雪落时的纷乱急促的情景,隐喻时局的恶劣。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唐·张旭《山行留客》纵使:即使。晴明:晴朗明亮。入云:形容山的高。沾衣:指潮湿的水气沾湿衣服。
●云归万壑暗,雪罢千岩春。
唐·储光羲《终南幽居献》壑(hè):山沟。罢:止。两句可见天气对环境的影响。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唐·崔颢《黄鹤楼》黄鹤:指仙人骑着黄鹤离去的传说。这是怀念远去的人或感慨人事的变迁,唯有大自然中的白云,千古悠悠常在。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唐·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比喻兵临城下。甲光:军士盔甲的闪光。金鳞:形容盔甲象鳞片一样闪闪发光。两句写局势的危急,为后人所常用。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唐·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纤:细、微。河:银河。波:光。这是写八月十五夜空的景象。
●天涯浮云生,争蔽日月光。穷巷秋风起,先摧兰蕙芳。
唐·刘禹锡《萋兮吟》蔽:遮。穷:指僻陋、阴暗。兰蕙:两种香草。借云蔽天暗秋风肃杀的自然景色,喻昏庸统治者迫害忠良的行径。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唐·许浑《咸阳城东楼》溪云:溪流上空的云。沉阁:降落于楼阁之后。阁,指慈佛寺阁。楼:指咸阳城楼。形象地写出暴风雨来临前的征兆。今人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来临前的气氛。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唐·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太华:华山。中条:中条山。地处太行山与华山中间,故称中条。诗人在潼关一带见到的秋雨刚过天将放晴的清新景色。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唐·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借景抒情,日间望白云无际而思念,入夜观皓月照溪而寄情,景美情浓。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宋·秦观《鹊桥仙》纤云:轻盈的流云。弄巧:变幻巧妙的花样。飞星:指牵牛、织女二星。传:表达。银汉:银河。迢迢(tiáo):遥远的样子。暗渡:悄悄渡过天河相会。从纤云弄出巧妙的花样,想到织女灵活的双手,从飞星闪烁看出他们的离恨,如今双星暗渡迢迢的银河,然而匆匆一会又要分别,多么难过。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宋·晏几道《临江仙》彩云:比喻美人,这里指歌女小蘋,象一朵彩云似地飘走了。作者追忆当年一见倾心的歌女,委婉深沉。
●采芝何处未归来,白云满地无人扫。
宋·魏野《寻隐者不遇》描写一个深山人家遍地白云的美丽仙境,趣意盎然。
●千机云锦重,一片银河东。
元·张可久《普天乐》两句形容彩霞映在湖面上,象织女机上织出的千重云锦,映在一片银河上。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元·张养浩《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晦:隐。共:与。高下;云高山下,互相依存,互相映衬。以山托云,以云衬山,写出云与山,彼此相因而变化,衬托手法甚高。
[/size][/color]
[/size][/color]
[/align][align=center]
[color=#ff0000][size=3][b]【古代文学素材专题】关于“风”的写作[/b][/size][/color][/align][color=#ff0000][size=3][/size][/color]
[align=center][color=#ff0000][size=3][b][attachment=11334861] [/b][/size][/color][/align]
[align=left][color=#ff0000][size=3][color=#cccccc][size=2]●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
战国·楚·宋玉《风赋》气:流动的气体。溥(pǔ)畅:广大而畅通。溥,同“普”,普遍。不择:不分。加:施加。
●风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
战国·楚·宋玉《风赋》青蘋(píng):浮萍。末:末梢。侵淫:渐进的样子。侵,即“浸”。盛怒:形容风势猛烈。土囊:大山洞。写风形成发展的过程,刻画细微。
●芳兰之芬烈者,清风之功也。
晋·葛洪《抱朴子·外篇》兰草芬芳浓烈的香味,全靠清风的功劳。赞誉那些助人成事者。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三国·魏·曹植《泰山梁甫吟》八方:东、南、西、北为四方,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为四隅,合称八方。异气:不同的气候。殊风雨:天气相差很悬殊。诗句影射当时社会的动乱。
●风下松而含曲,泉潆石而生文。
南朝·梁·陶弘景《寻山志》曲:乐曲。潆(yíng):水流回旋的样子。文:纹。描写松声和水流。
●风雨急而不辍其音,霜雪零而不渝其色。
南朝·梁·刘峻《广绝交论》辍:停。零:落。渝:变。咏风霜而言理志,赞美忠贞不渝的友情。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唐·王勃《咏风》固:都。息:止。赋风以人性:没有踪迹,却有情意。
●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
唐·王维《戏题盘石》解:理解。用反跌法,形象地写出春风实解人意。
●春风不相识,何事人罗帏。
唐·李白《春思》罗帏:罗帐。此诗写思念伊人,这两句隐示闺中贞洁自守,不为外界(春风)所动摇。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唐·杜甫《天末怀李白》杜甫很惦含被流放中的李白:“凉风已从天边刮起,亲爱的朋友,你现在如何呢?”感情真挚。前一句每被用于表示秋天已到。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颠沛流离,好不容易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一座茅屋,定居不久,却被秋风一层又一层地卷走。一个“怒”字,极富感情色彩。
●大声吹地转,高浪蹴天浮。
唐·杜甫《江涨》大声:大风声。蹴(cù):踢。用夸张手法,极状大风之狂与巨浪之高。
●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
唐·令狐楚《春游曲三首》好风:信人喜爱的春风。用词工巧而晓畅,渲染春游气氛。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唐·钱起《春郊》东风:春风。好:喜好,喜欢。阳和:春天的和暖之气。使:天使、使臣。发生:发芽、生长。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
唐·岑参《暮秋山行》空:空寂。飒飒(sà):风吹树叶沙沙响声。写作者独步山林的感觉,以嘈杂声反衬山林的空寂。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如远。
唐·柳宗元《石渠记》描写山风的声韵,造语入妙。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唐·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开门:指风吹开虚掩的门。复:又。故人:朋友。句中无一“风”字,却通过门开竹动之声把风写得细腻动人,这是巧用侧写法。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
五代·南唐·冯延巳《谒金门》绉:衣绉般的水纹。绉,亦同“皱”。乍:突然。巧思全出于“绉”字,似写春水,实则写风,风轻而均匀有致,所以波纹细起。两句比喻心情的波动。
●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宋·欧阳修《秋声赋》淅沥:形容雨声。以:而。萧飒:形容风声。砰湃:澎湃。以风雨波涛之声形容雄浑肃杀的秋声。
●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宋·欧阳修《秋声赋》 鏦鏦铮铮:金属相撞声。衔枚:古代行军时,让士兵口中衔着象筷子似的东西,以免说话。以两种生动的比喻写秋声的铿锵巨响和沙沙细响。
●春风自恨无情水,吹得东流竟日西。
宋·苏轼《往年宿瓜步梦中得小诗录示民师》无情水:因春水一去不复返,故称。东流:指无情水。竟日西:尽日向西流。
●龙卷鱼虾并雨落,人随鸡犬上墙眠。
宋·苏轼《连雨江涨》并:一起。以鱼虾、人畜的动态描写龙卷风,极为生动。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来一味凉。
宋·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并作南来:一同从南面送来。描写仲夏夜色,月白风清,南风送爽,流露出作者屡遭新党打击渴望自由的情绪。
●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宋·辛弃疾《汉宫春》写立春时的天气。“无端风雨”,暗喻占据北方的外族侵略者,依然威胁着人间。
●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宋·黄庶《探春》源出贺知章《咏柳》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但气魄更大。
●可恨狂风空自恶。晓来一阵,晚来一阵,难道都吹落。
元·顾德辉《青玉案》以狂风之早晚袭击,比喻人间的丑恶势力的凶狂。
●恨苍穹,妒花风雨,偏在月明中。
明·汤显祖《牡丹亭·闹殇》妒:这里是摧残的意思。这是中秋之夜杜丽娘死前与母亲合唱的词。象征性的事物--妒花风雨,偏出现在典型的月明环境之中,通过反衬,情感倍加凄楚。
●叶枯红藕,条疏青柳。淅剌剌,满处西风,都送与愁人消受。
清·洪升《长生殿·得信》淅剌剌:形容风声。这是剧中唐明皇的唱词,以“叶枯”、“条疏”、“满处西风”的景象,写尽愁苦之状。
●夜来几阵西风,匆匆偷换人间世。
清·陈维崧《水龙吟·秋感》西风:秋风。以自然界季节更换之感,寓人世间突然事变之痛。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清·纳兰性德《长相思》聒:刮。乡心:思乡之心。故园:家园。此声:指风雨声。写塞外风雪交加了梦难成之夜的乡愁。[/size][/color][/size][/color][/align][color=#ff0000][size=3][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b]【古代文学素材专题】关于“霜露雾”的写作[/b]
[attachment=11334862]
[/align][align=left]
[color=#cccccc][size=2]●盈盈荷上露,灼灼如明珠。
晋·陆云《芙蓉诗》盈盈:美好貌。灼灼:明亮貌。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南朝·梁·范云《别诗》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与青海之间。木下:叶落。玉门: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写边塞的雾,风所到之处,草木凋零。
●霜夺茎上紫,风销叶中绿。
南朝·梁·沈约《愍衰草赋》紫:茎上苍劲的颜色。销;取、夺。写风霜对枝叶的摧残,寓意深长。
●断雾时通日,残云尚作雷。
隋·杨广《悲秋》断:断续、飘散。描写雨后刚晴的有特征性的景象。
●草堂不闭石床静,叶间坠露声重重。
唐·张籍《秋山》不闭:指草堂门户敝开。坠露:露珠落地。“坠露声重重”,体物入微,稍作夸张,衬托出晚秋山村的幽静气氛。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唐·李白《玉阶怨》侵:浸、湿。写一女子夜深对月久立期待归人,可是庭寒露重。伫候不来的情景,不明言怨,而幽怨之深自可想见,妙绝。
●秋露白如玉。
唐·李白《古风》秋露多洁白,它就象白玉那样纯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唐·杜甫《倦夜》竹上露重,积成滑滴;月中星稀,乍觉有无。这是作者因干戈不断,长夜无眠,极度困倦中的感觉。
●犹疑波底鲛人泪,滴在衣裳半欲零。
唐·陈标《句》以鲛人眼泪比喻露珠,别具一格。
●天仙醉把珍珠掷,荷翻泻入玻璃碧。
宋·向子諲《菩萨蛮》把荷叶上的水珠、露珠喻作珍珠,把湖水喻作玻璃碧白澄明。
●长林远树,出没烟霏,聚者如悦,散者如别,整者如戟,乱者如发。
宋·王质《游东林山水记》霏:雾。形容山林中的雾霭,簇聚着的好象是喜悦的拥抱,飘散着的好象是离别的游子,整齐的好象是成排的大戟,纷乱的好象是蓬松的头发。想象丰富,惟妙惟肖。
●雾里看花,终隔一层。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一种赏花的特殊效果。原是对南宋诗人姜夔作品的评语,被后人引用说明朦胧隐约,也是一种文艺创作和欣赏的手法。
[/size][/color][/align][/size][/color]

[/td][/tr][/table][/align][/backcolor]
[ 此贴被琳儿来也在2010-01-15 11:32重新编辑 ]

长闲日和

ZxID:10152627

等级: 略知一二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0-01-26 0
我很需要,抱走
泳尔

ZxID:10231675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01-16 0
好棒
灬千ヽ

ZxID:264835


等级: 内阁元老
倾力而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01-15 0
已审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