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古神话——各类大神的资料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1693 回复:19

[鬼神幻境] 关于上古神话——各类大神的资料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410403025

ZxID:384976


等级: 内阁元老
努力做好父母,不做有毒父母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7-04 0
关于上古神话——各类大神的资料
— 本帖被 灬千ヽ 执行合并操作(2010-04-10) —
大神,中国神话中对较高地位的神的尊称,可谓“神中之神”,例如:盘古大神,女娲大神,伏羲大神。另外日本神话中也有“大神”一词,如天照大神(天照大御神)。


盘古:
称元始天王,又名浮黎元始天尊。
有人认为,盘古是道教中元始天尊的化身。关于盘古的传说有很多版本,但都普遍认同盘 古是开天辟地的人物。
“天地初生时模糊一团,盘古就在这模糊一片的天地中诞生。经过18000年,盘古用一把利斧破开天地。清而轻的东西上升形成天;重而浊的东西下沉形成地。盘古怕天地重新合拢,于是顶天立地支撑其间。天每日升高1丈,盘谷也每日长高1丈。再经历18000年,盘古 死去,身上的器官变化成天地间的万物:身体变为高山,肌肉变成良田,血液成为江河,筋骨变成大路,牙齿变为玉石,皮毛变成草木...”
有人认为,盘古的传说,是古代先民吸收了南方少数民族中“盘瓠”或“盘古”传说,加以古代经典中的哲理成分和自己的想象,创造出来的用于填补鸿蒙时代空白的。盘古的故事,较早见于三国时候徐整作的《三五历记》。


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是中国在夏朝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现在看来,他们都是部落首领,由于实力强大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领导者。基本上,无论是按照神话传说,还是史书的记载,都认为三皇所处的年代早于五帝的年代。但是不同史家對“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義。三皇有五说,五帝也有五说。

三皇:
燧人、伏羲、神农
伏羲、女娲、神农
伏羲、祝融、神农
伏羲、神农、共工
伏羲、神农、黄帝
最后一种说法由于《尚书》的影响力而得到推广,伏羲、神农、黄帝成为中国最古的三位帝王。
此外,汉朝的纬书中称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是三位天神。后来在道教中又将三皇分初、中、后三组:初三皇具人形;中三皇则人面蛇身或龙身;后三皇中的后天皇人首蛇身,即伏羲,后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娲,后人皇牛首人身,即神农。
五帝: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宓戏(伏羲)、神农、黄帝、尧、舜
太昊(伏羲)、炎帝、黄帝、少昊、颛顼
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黄帝、少昊、颛顼、喾、尧
其中第三种说法最为流行,意指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的天神,東方太昊,南方炎帝,西方少昊,北方顓頊,中央黃帝。
另一種解釋為中國上古傳說中的五位聖王,以第一與第四種說法較為常見。女娲:女娲又称为女娲娘娘,凤姓,生于成纪,一说她的名字为风里希(可能是凤里牺)。传说中人类始祖,神话中说伏羲和女娲是兄妹,同时也是夫妻。在中国的图腾上更有女娲和伏羲交合的图像。(唐人李冗《独异志》载:“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仓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即与其妹上昆仓山,祝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是烟悉合,其妹即来就兄,乃结草为扇,以障其目.... ..”这就是后人用扇子的启源。据《春秋世谱》载:“华闶仙凶臃?女子为女娲。”以上所说的“兄妹二人”即指女娲和伏载。据传说:不久,女娲怀孕生产,由于“近亲结婚”,所生下来竟是一个巨大肉疱。伏羲负气之下,用石头把肉疱砸烂。但奇怪的是这些肉渣却一个个变成了人。正是由于二人的结合,才使地球上的人类得以生殖、繁衍。)。又传说她以黄土造人(据《风俗通》载:“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为人、剧务,人不暇供,乃引绳子纟亘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绗人也。"由于女娲“抟土为人',是在中华大地的黄土高原进行的,所以她乃是抟黄土为人,这是中华民族之所以称是“黄种人”的缘故。),炼五色石补天,折鳖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人类始得以安居。(据《淮南子·览冥训》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复,地不周载,火炼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顿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瑶水涸,冀州平,狡龙死,颛民生。")
传说她是人首蛇身,在中国神话中,她用泥土创造了人类,后来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仗,共工被祝融打败了,他气得用头去撞西方的世界支柱不周山,导致天塌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间。女娲不忍人类受灾,于是炼出五色石补好天空。除此之外,女娲还创造了瑟这样乐器。另外,女娲在死后,她的肠化作了十个神人,到了西方的大荒广粟之野守护去了。一说女娲后来升天,由白螭和腾蛇保护著去了天宫。在中国南部的苗族等民族尊其为大神,并建有庙宇供奉。
生殖崇拜是中国上古文化的重要表现之一。伏羲女娲名字本身,就是日月的意思。远古人以日为父,以月为母,因“伏”与“父",“娲”与“母”古音相近,故称‘父羲母娲’。就女娲“造人”之说,只不过是女娲进行的一场“用黄泥捏人”的原始雕塑游戏。它说明上古人当时还没有认识到男女只有交配才能进行生育,对人类的生育蒙上一层神化天生心理。因此,后代人建庙供奉女娲娘娘,都是祈求生男育女传宗接代愿望。此外,女娲还有“始作笙簧”,制订近亲不宜相婚配,为古代婚礼乐奠定基础。今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中,还保留着每年春三月三,男子吹笙簧向女子求爱的习俗。
至于女娲“杀黑龙以济冀州”和“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立极”,等法力之说,传说昔者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头触不周山,于是“天柱折,地维绝”女娲娘娘就炼了五色石补天,斩断鳌足作天柱。这无非是神话,以此歌颂中国上古这尊女神的神功神力是了。但不管怎么说,女娲娘娘仍被后人尊为“古之圣神,化万物者也。”“考其功烈,上际九天,下至黄垆,名声被后世,光辉重万物。”
伏羲:
伏羲或庖牺(史记中称伏牺)又称太昊。传说乃人类始祖,人类由他和女娲兄妹通婚而生。传说他教民结网,渔猎畜牧,制造八卦等。太昊伏羲定都于宛丘(今河南省淮阳县)。传说伏羲坐于方坛之上。听八风之气。乃画八卦。八卦演生易经。为中国占卜之始。通过某指定媒介(如艾草龟纹)以求神意。近代之求签或掷杯。实是易经之简化版。


燧人:
燧人(燧人氏)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火的发明者,有说法他为三皇之一。
《韩非子·五蠹》有记载:“民食果蓏蚌蛤,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燧人氏。”


祝融:
祝融传说中的古帝,以火施化,号赤帝,后人尊为火神。有人说祝融是古时三皇五帝三皇之一。
另外,三国时南蛮王孟获之妻亦叫祝融,相传是火神祝融之后裔。


共工:
共工氏,中国上古传说中人物。据说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后代。共工氏是神农氏以后,又一个为发展农业生产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人。他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关于他的传说,几乎全与水有关,最有名的故事是:共工怒触不周山。一说共工部落活动区域在今河南辉县。
共工怒触不周山
颛顼世系属黄帝,因此共工氏与颛顼由于农业方面的不同观点引发的帝位之争,也便可算作炎黄之战的继续。
颛顼不赞成共工氏在农业方面的做法。颛顼认为,他是部族中至高无上的权威,整个部族应当只听从他一个人的号令,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张的。他以如果按照共工氏的做法实施会惹怒上天为由,反对共工氏实行他的计划。于是,颛顼与共工氏之间发生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斗争,表面上是对治土、治水的争论,实际上是对部族领导权的争夺。
共工氏力气上比颛顼要强,但他却不如颛顼有智谋。颛顼利用鬼神的说法,鼓动部落民众,叫他们不要相信共工氏。当时的人对鬼神之事都极为相信,不少人相信颛顼,认为共工氏一平整土地,真的会触怒鬼神,引来灾难,因此颛顼得到了多数民众的支持。虽然共工氏没有得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但他依然坚信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坚决不肯妥协。他决心不惜牺牲自己,用生命去殉自己的事业。他来到不周山(今昆仑山),想把不周山的峰顶撞下来,来表示自己的坚强决心。共工氏驾起飞龙到半空,猛地一下撞向不周山。一声巨响后,不周山被共工氏猛然一撞,立即拦腰折断,整个山体轰隆隆地崩塌下来。

共工氏行为最后得到了人们的尊敬。在共工氏死后,人们奉他为水师 (司水利之神)。他的儿子后土也被人们奉为社神(即土地神),后来人们发誓时说“苍天后土在上”,就指的是他,由此可见人们对他们的敬重。


黄帝:
黄帝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根据记载,号轩辕氏、有熊氏,姬姓,一说姓公孙,姬姓部落首领,传说中上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的第一个。黄帝也被道教尊为道家之祖,在道教中有特殊的地位。
《史记·五帝本记》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黄帝居于轩辕之丘”。中国古都学会(中国七大古都确认机构)认为轩辕之丘在今日河南省郑州市轩辕丘,古为有熊国都城,其父少典为有熊国国君。黄帝出生于中国西北黄土高原的沮源关降龙峡,农历二月初二(参见二月二)。在传说中黄帝的母亲是黄土高原上的一名少女,一天傍晚(也有说是夜晚)突然看见北极光,然后就怀孕、生下了黄帝。根据中国史书的记载,他在炎帝之后,统一了中国各部落。建都在涿鹿。他推算历法;教导百姓播种五谷;发明指南车,造舟车弓矢;兴文字;作干支,制乐器,创医学。
今日在陕西省的桥山有黄帝陵,相传黄帝年老时铸鼎乘龙升天,臣子放箭阻拦,龙被射伤,飞过桥国时降下休息,黄帝被桥国人拉下一只靴子,埋葬于此。黄帝与炎帝都被看作是华夏民族的始祖,故中国人有时自称“炎黄子孙”。传说中黄帝的正妃是嫘祖,次妃为方雷氏,彤鱼氏和嫫母。
据《史记》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得其姓者十四人。”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都是黄帝的子孙。后世对黄帝的神化是逐渐进行的。《庄子》中提到黄帝得道成仙;《列仙传》中的黄帝还能够驱使群仙。
《史记》提到黄帝娶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妻,她发明了养蚕,为“嫘祖始蚕”。嫘祖是传说中的北方部落首领黄帝轩辕氏的元妃。她生了玄器,昌意二子。昌意娶蜀山氏女为妻,生高阳,继承天下,这就是五帝中的“颛顼帝”。
据《隋书·礼仪志》记载,北周尊嫘祖“先蚕”(即始蚕之神)。《通鉴外纪》记载:“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帝之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萝以供衣服。”


炎帝:
后来,由于神农氏服得太多种毒药,积毒太深,终于身亡。
神农氏(有说为神农后人),姜姓,因以火德王,故称炎帝,是中国传说时代(或称上古时代),约西元前三、四千年,今陕西、湖北一带姜氏族部落的共主,出生于烈山(今湖北省厲山镇),所以炎帝之后又称烈山氏。神农尝百草,教人医疗,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一说神农氏即炎帝,与黄帝为兄弟。
传说神农氏的样貌很奇特,身材瘦削,身体除四肢和脑袋外,都是透明的,因此内脏清晰可见。神农氏尝尽百草,只要药草是有毒的,服下后他的内脏就会呈现黑色,因此甚么药草对于人体哪一个部位有影响就可以轻易地知道了。
中国民间尊称神农氏为“五谷祖",因他在古代时,采选五谷种籽,始制耒耜,教先民种植五谷,民以食为天,故崇拜他为“五谷祖”。每年四月廿六日,是“五谷祖”诞辰,农民备以丰盛的五谷三牲果品,虔诚祭拜。
据史书记载:“神农氏,姜姓也,母日任姒,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 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起于烈山,又称烈山氏。在位时尝百药以疗疾病,立市廛以通货财,初都陈,又徙鲁,立一百二十年而崩,葬长沙。”神农氏可称是我国上古先民中的先知先觉者,在古荒山川大泽,“始教耕",还以“诸鞭鞭百药,尽知其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治百疾。”大胆探索尝试五谷百药,为民生殖治疾,立市廛以通百货。由于他“有功烈于民",后人才尊称他为“开天炎帝”,“五谷先帝",“药王大帝",“粟母王”“田祖”等尊号。立庙天下,塑其尊像,万代祭祀。
据史记载:古时在祭礼神农氏时,答作“蜡祭",也称“八蜡之祭”,或称“大蜡”。因古时民享万物,认为乃神为之,故田事告成,天子于每年十月必大祭万物,所祭皆与农事有关。据礼记谓八蜡:“先啬一也,司啬二也,农三也,邮表四也,猫虎五也,坊六也,水庸七也,昆虫八也。"按:先啬指神农,司啬指后稷,农指古之田地,邮为田间芦舍,表为田间道路,为田疆界,猫虎指田鼠野兽,坊即堤防,水庸指沟渠,昆虫指蝗螟等虫害,其祭之目的,祝其不为灾害也。

在民间传说中,说神农氏教先民耕种五谷,使古代“民享万物”后,先民开始懒惰起来,不耕不耜,随种随收随食,山川大地,一派荒野,到处惰人作歹。神农氏发恼火了,就将百草籽撒埋下一丈深的地层里,他说:谁锄土种谷生谷,谁不锄土地即生草,叫惰者饿死。就神农氏这么一说,天下农民才“勤耕力作”起来。

有关炎帝的传说:
姜氏族为西戎族一支,原为游牧民族,很早期便由西方进入中原。而当时在今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居住著以蚩尤为首的九黎族(有说独苗族),双方因部落发展而发生长期冲突,炎帝不敌而退至今河北省一带。据说因“炎帝欲侵淩诸侯”,后又与轩辕氏族姬姓之黄帝进行三次激烈的战役,此次被认为是华夏民族第一场大规模的战争,称为阪泉之战(阪泉,今京郊延庆境内的阪泉村)。面对著统领熊、罴、貔、貅、貙、虎为图腾部落的强大对手,炎帝终告不敌,与之结盟并归顺之,黄帝以胜利的姿态结束了这场战争。炎黄联盟不断扩展,归顺之部落越来越多,但蚩尤始终不服,大战一场在所难免。蚩尤带领著九黎,与联盟大战于涿鹿(今河北省涿鹿村),是为传说时代的第二场战争,称为涿
鹿之战,所谓涿鹿中原,源出于此。最后蚩尤被打败。从此姜氏族便与黄帝在中原安定下来了。“炎黄子孙”一词,则为人们对中华文明的始祖炎帝和黄帝的追溯和尊奉。


少昊:
少昊,亦作少嗥。五帝之一,黄帝之子。
少昊陵,山东省曲阜市城东


颛顼:
颛顼(拼音zhuān xū),相传是黄帝子昌意的后裔,居帝邱(今河南省濮阳东南),号高阳氏。颛顼曾命重任南正之官,掌管祭祀天神;命黎任火正(一作北正)之官,掌管民事。颛顼又进行了一次重要的宗教改革。被黄帝征服的九黎族,到颛顼时,仍信奉巫教,杂拜鬼神。颛顼禁绝巫教,强令他们顺从黄帝族的教化,促进了族与族之间的融合。传说楚王为其后裔,屈原在《离骚》中自称为帝颛顼之后,屈原与楚王为同族。


帝喾:
帝喾,中国上古历史的五帝之一,姬姓,名俊,号高辛氏,黄帝长子玄嚣之孙,颛顼是其伯父。
帝喾十五而佐颛顼,封于有辛(今河南商丘),实住帝丘(今濮阳),三十得颛顼帝位,都于亳(今河南偃师县西南),在位七十年,享寿百岁。葬于濮阳顿丘城南台阴野之秋山。许多古文献认为帝俊就是帝喾。《山海经·大荒南经》记载帝俊有中容、晏龙、黑齿、季厘等子族,“生十日”,“生月十有二”。
传说帝喾元妃姜原生弃,即后稷,为周之始祖;次妃简狄生契,为商之始祖;次妃庆都生放勋;次妃常仪生挚。帝挚承喾的帝位,九年后禅让给放勋,也就是帝尧。孔子认为帝喾“博施厚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仁以威,惠而信,以顺天地之义。知民所急,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抚教万民而诲利之,历日月之生朔而迎送之,明鬼神之义而敬事之。其色也和,其德也重,其动也时,其服也哀”。曹植作《帝喾赞》颂曰:“祖自轩辕,玄嚣之裔,生言其名。木德治世。抚宁天地,神圣灵宾,教讫四海,明并日明。”


堯:
堯,名放勛,又稱陶唐氏,中國上古傳說中的五帝之一。《史記·五帝本紀》記載:帝嚳有兩個兒子—摯和放勛;帝嚳死後傳位於摯,就是帝摯;帝摯不善,而讓位於放勛,也就是堯。堯在位時,他的仁德使百姓愛戴,萬國敬服。堯的都城在山西南部。《尚書·堯典》記載:堯命羲氏、和氏觀察天象,授時於百姓;委派禹的父親鯀治水,可惜不成功;堯認為自己的兒子丹朱暴虐凶惡,沒有傳位給丹朱;後來因為舜的德行而傳位與他。


舜:
舜是中国古代传说中三皇五帝之一。舜是否有其人史学家们争论不清。一般认为舜的时代中华文明开始进入农耕的时代,并是道德观的开始。传说舜受尧传位,自己则传位于禹。作家柏杨的观点认为:舜得王位并非由尧禅让,而是篡权,“除四凶,举十六相”培养自己的羽翼,架空尧的权力。而后由禹重蹈覆辙,所谓"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实际情况可能是被禹流放死于途中,因为中国的上古时代江南地区仍属蛮荒之地,舜已是高龄的老人,到蛮荒之地"巡狩"不符合逻辑。以下引用周时的一些关于舜的记载:

孟子: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
墨子: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滨,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
管子:舜非严刑罚,重禁令,而民归之矣。
司马迁史记中说: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又说: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

      ----------------------------由[color=#FF3366]风色谜烟[/color]提供-------------------------------
[ 此贴被灬千ヽ在2010-04-05 18:24重新编辑 ]
皆に!助言するように非常に頼む!
qq_1342436646

ZxID:18975891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12-08-12 0
顶!!!!!!!!!!
DahsaChance

ZxID:18414158

等级: *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12-06-15 0
咳咳,看着看着把自己看糊涂了……汗,是我的理解能力的问题吗。继续研究
狂樱

ZxID:733996

等级: 热心会员
狂雪袭春天愈寒    樱逝如风无迹寻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11-10-28 0
如果想闹明白就得穿回去啊。。。资料很全啊。
一入宅门深似海,今朝尽为耽美倾.
风_零

ZxID:15880274

等级: 牙牙学语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11-08-21 0
标记昂~
不存在的117

ZxID:14265585


等级: 禁止发言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11-07-28 0
长知识了
蓝暴龙

ZxID:12703272

等级: 读书识字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11-07-25 0

这个也是三皇 那个也是五帝
额滴神呐 分不清楚了
欧婧7812

ZxID:12707727


等级: 文学大师
故事已完结,而我终将会被你遗忘在岁月的流转中。。。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0-11-07 0
其实我所熟悉的只有蚩尤和共工的神话
都说蚩尤是坏人
可是我觉得他只是在达成他的理想而已
还有他那让人心疼的身世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
你丫闭嘴...

ZxID:10011132

等级: 禁止发言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0-05-14 0
学习了
mcc416948795

ZxID:10343142

等级: 家喻户晓
如果有来世,转世成Harry嫁给教授。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0-05-14 0
好多资料性的东西哦,很有用的
那一年
我磕长头拥抱尘埃
不为朝佛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我转山转水转佛塔呀
不为修来世
只为途中能与你相见
灬千ヽ

ZxID:264835


等级: 内阁元老
倾力而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0-04-10 0
咱只能说。。重复了吖。。╭(╯3╰)╮
朽木夜翼

ZxID:2448383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懿轩°
举报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0-04-10 0
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天地诸神(含四次天界大战)

资料(一)

混沌天神--较正式的说法,盘古为开天辟地之始神,但仍有部分传说中,混沌早于盘古而生。
  
盘古氏-又称元始天王,一名,浮黎元始天尊。



创世神:
   天吴、毕方、据比、竖亥、烛阴、女娲



上古四方天帝与辅神:
   

    中央天帝轩辕黄帝,辅神后土(黄帝乃天地雷电大神,掌领天地;后土手持长绳,执掌天地四方。


  东方天帝太阳神伏曦太昊,九河神女华胥氏及辅(春)神少昊子句芒治理天东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东方青色,故东帝也称青帝;句芒又名重,手持圆规,执掌春天和生命。另:苗族传说中,伏曦妻女娲。)


    南方天帝炎帝神农缙云,辅神玄孙祝融治理天南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南方赤色,故南帝也称赤帝,赤帝亦太阳神;祝融手持秤杆,执掌夏天。)


  西方天帝少昊,辅(秋)神子蓐收治理天西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西方白色,故西方天帝也称白帝,白帝住西方长留山;蓐收又名该,手持曲尺,执掌秋天,兼司察落日沉入汤谷时折向东方的余晖。)


  北方天帝颛顼,辅(海)神禺京/强(冬神玄冥)治理天北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北方黑色,谷北帝也称黑帝,北帝后来兼中央天帝;禺京手持秤砣,执掌冬天。



黄帝时代的诸神:

   陆吾、英招、离珠、金甲神(此神应是其它神的一种化身说,根据他我虚拟了狮驼国中的金甲雷神)

   蚩尤、风伯雨师、赤松子、力牧、神皇、风后、应龙、魃、夸父、大力神夸娥氏、

   大庭氏、五龙氏

    炎帝,又称为神农氏

   炎帝的女儿

   女娃(后化身精卫鸟)

   瑶姬,在《狮驼国》中又名婉华仙子。

   还有一个小女儿,其名不可考,(拙著《狮驼国》中为炎天圣母)

   少昊母为皇娥、长子春神句芒、次子秋神蓐收


颛顼的后代

   四子:虐鬼、魍魉、送穷鬼、梼杌

   后代:老童、太子长琴、黎、重、彭祖(孙)

   帝俊

   天上妻子:羲和、常羲

   人间妻子(省略)

   女丑、羿

   鲧妻女喜。

   尧又名:放勋,妻女皇;

   舜姓姚,名重华,妻娥皇,女英;

   禹父鲧,妻女娇,又名涂山氏,系九尾白狐精



  三皇:

   指天地人三皇,分别是伏羲、神农与女娲。

  五帝:

   通常指黄帝颛顼帝俊尧舜



  重要神仙表:

  三清:
   元始天尊
   灵宝天尊又名太上道君
   道德天尊又名太上老君(西游记里也称为太上道祖)


  六御
   中央玉皇大帝妻



资料(二)

  浑沌生盘古,开天辟地。天地生成而盘古死,化天地、神诋、精怪……

  远古大神有女娲、烛龙、九天玄女、二十八星宿……

  精怪有雷神、神龙、风伯飞廉、雨师屏翳(yi)、应龙

  雷神与华胥女生伏曦太昊,少典女和常羊山神龙生神农炎帝,少典女于青丘感北斗雷电生轩辕黄帝,黄帝女皇娥和太白星宿生金天少昊……女娲造人。

  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炎黄阪泉大战、轩辕黄帝封神。
  


其他天地诸神:

  东海之神禺号,居东海;
  北海之神兼风神禺京,居北海;
    南海之神不廷胡余,居南海;
  西海之神弇(yan)兹,居西海。


  钟山之神烛阴,居钟山;
  中山大神帝台,领中山之地;
  大神西王母,居西方之玉山(昆仑山西);


  火府之神祝融;
  水府之神共工;
  地府之神后土;


  时间之神噎鸣;


  木神句芒;
  金神蓐收;
  热神女魃


  冥府之神神荼、郁垒,居东海桃都山(后有后羿掌管冥府);
  


海内诸神

  西山:

  槐江山神英招;
  昆仑山神陆吾;
  昆仑山门神开明兽;
  昆仑山护树神离朱;
  赢母山神长乘;
  三危山神三青鸟(西王母的女官);
  天山神帝江;
  坳山神蓐收;


  北山:

  发鸠山,乃炎帝少女女娃溺东海之灵精卫鸟居处;
  河伯冯夷(洛水女神的丈夫,被后羿杀死),居从极渊;


 中山:

  青要山女神武罗;
  和山吉神泰逢;
  平逢山神骄虫;
  姑瑶山,乃炎帝少女瑶姬夭亡托身瑶草成神处,神瑶姬为江水之神(巫山云雨……^_^);
  骄山神驮围;
  光山神计蒙;
  岐山神涉驮;
  熊山为诸神的秘密会所;
  丰山神耕父;
  夫夫山神於儿;



封帝台领地:

  休与山,鼓钟山,高前山:
  休与山,有帝台之棋,此棋可祈祷天神;
  鼓钟山,是帝台敲钟击谷、宴会诸神处。
  高前山,有帝台之浆;
  落水女神宓妃,太昊女儿宓姬溺洛水而成神;(天之痕的女神白玉轮就是为了复活她吧,^_^)
  堵山神天愚;


  东方雷泽:雷神居处。
  西南若水:韩流居处。
  西南巴地:后照居处。
  西南部广野:青城山女神素女。



海外封神:

  海外男方的荒野,十六个神人为黄帝守夜。在十六神人的东边封神鸟毕方。
  海外北方的欧丝野东,封神蚕女于三桑;
  海外东方,封神奢比尸于大人国北;封神双重虹于君子国北。



大荒封神

 东方大荒:

    封神天吴于朝阳谷;
  封神折丹,居大地东极,掌管俊(东)风的出入;
  封神鸳,以控制日月的出入;
  封神兽夔(kui),居东海流波山;
  


  南方大荒:

    封黄鸟于巫山西,为黄帝看守八所仙药;
  封神因因乎,在大地的南极掌管南风的出入;
  封少昊之子倍伐于缗渊。
  


  北方大荒:

    封神九凤、京良于北极天柜山;
  封神夸父于成都载天山。(后追日而死)



 西方大荒:

    封神石夷,在大地西北角,掌管日月运行的时辰;
  封神吴回。



资料(三)

    第一次天界大战(阪泉大战),黄帝对炎帝

    黄帝军:神禺号,禺京,苗龙,骆明,应龙,帝台,始均,武罗,葆江,英招,陆吾,长乘,泰逢,计蒙,耕父,于儿,二八神人,神荼,郁垒,窳,离朱,殳,知,契诟,象罔,石夷。

炎帝军:神炎居,并节,戏器,祝融,吴回,共工,后土,术器,噎鸣,信,伯陵,鼓,延,夸父,刑天,蚩尤,钦丕,骄虫,贰负,驮围,涉驮,天愚,相柳,浮游,屏翳,飞廉,天吴。

    结果:黄帝是雷电神,炎帝是火神,听说是雷电克火。黄帝军胜。炎帝不再踏足中土。



    第二次天界大战(逐鹿大战),黄帝对蚩尤

    黄帝军:应龙,神荼,郁垒,六部神兽,后土,仓颉,女魃。

    蚩尤军:苗民,魑魅,神辉,魍魉,风伯飞廉,雨师屏翳。

    结果:蚩尤72兄弟战死,蚩尤被斩于冀中黎山之丘。应龙跟女魃身染邪气,永不得上天。



    第三次天界大战(战于建木),黄帝对刑天

    结果:刑天阵亡。



    第四次天界大战(于昆仑不周山),祝融对共工

    祝融军:禺京,神机,天威,天胜,御卫五营。

    共工军:相柳,浮游。

    战后,相柳,共工失踪。



    其他诸神:

    陆吾,英招,离珠,金甲雷神,

    赤松子,力牧,神皇,风后,魃,大力神夸娥氏,大庭氏,五龙氏,

    炎帝的女儿女娃【后化身精卫鸟】,瑶姬,

    少昊母为皇娥,长子春神句芒,次子秋神蓐收,

    颛顼四子【虐鬼,魍魉,送穷鬼,梼杌】,

    颛顼后代【老童,太子长琴,黎,重,彭祖(孙),帝俊】,天上妻子【羲和,常羲】,

    女丑,羿,鲧妻女喜。
姒沫

ZxID:10953170

等级: 自由撰稿
举报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0-03-01 0
额,俺理解错了,还以为是什么大神
天若舞

ZxID:789464


等级: 派派贵宾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0-01-13 0
眼熟,但暂时未搜索出相同帖,暂留、、、
燕歌既远。

ZxID:1509727


等级: 内阁元老
  掐死你这个小纤腰!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0-01-13 0
关于“三皇五帝”的详细资料集
中国古书上,把伏羲、女娲、神农称为“三皇”,把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称为“五帝”,其实“三皇五帝”都是象征性的人物,是想象中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领袖。关于“三皇五帝”的记载,虽然是一些美丽动人的神话,却能反映原始社会氏族和部落的历史。


传说伏羲、女娲、神农是远古时代的大圣人,各有一些了不起的功绩。

伏羲,又称庖羲。据说他是个大发明家,“始作八封”,“作结绳而为网罟”。这是两件大的发明创造。当然,社会出现这样的新事物,是由于人们集体劳动的结果,而不会是某个“圣人”的恩赐。但这个传说告诉我们,那个伏羲氏族开始使用一种记事符号,又懂得制网捕鱼了。
女娲的主要业绩是“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据说,在这以前,天塌地陷,灾害不息,经过她老人家的工作,一切就序了。她也就成了传说中整理天地的神。这个故事反映了远古人类与自然界的艰苦斗争。


神农是传说个主掌稼穑的土神。大概是指原始社会农业开始发展的氏族名称。据记载,当初人们吃生肉,喝兽血,穿兽皮。神农认为人们这样生活下去,是难以维持的。于是,他“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教民食五谷”。实际上农业生产知识是上古人类实践经验的积累。神农并无其人。后来人们推测,神农氏的事迹,大致反映相当子母系氏族制繁荣时期的社会情况。
传说中的五位上古帝王,文书记载很不一致。他们活动的时代可能已经进入父系氏族制,或原始社会末期了。


太皞,也称为太昊,姓风。相传他人头蛇身,或人头龙身,可能是以蛇或龙为图腾的氏族首领,居住在陈地(即现在河南淮阳县)。他应该是淮河流域氏族部落想象中的祖先。
炎帝,姓姜。相传他牛头人身,可能是以牛为图鹏的氏族首领。最初,这个氏族活动于渭河流域,后来进入黄河中游,与九黎族发生了长时期的冲突。九黎族的首领叫蚩尤,兽身人言,铜头铁脖子,头上有角,耳上生毛硬如剑戟,能吃砂石,可能是以某种猛兽为图腮的氏族。他有兄弟八十一人,即八十一个氏族,是勇悍善战的强大氏族部落。蚩尤把炎帝驱逐到涿鹿(今河北西北桑干河流域)。炎帝向黄帝求援,双方在涿鹿大战-场。蚩尤请风伯雨师兴风作雨,造了大雾使黄帝的士兵迷失方向,黄帝请旱神女魃,把天气放晴,造了“指南车”辨别方向。这场激烈战争的结果是蚩尤失败,被杀死了。黄帝取得了胜利,被推举为“天子”。


黄帝姓姬,号轩辕氏,又号有熊氏。传说黄帝族原先居住在西北方,过着不定居的游牧生活,打败蚩尤后又与炎帝族在阪泉发生三次大战。黄帝统率以熊、罴、貔、貅、虎等野兽为图腾的氏族参加战斗,打败了炎帝部落,进入黄河流域。从此,黄帝部落定居中原,并很快发展起来。史书记载“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说明这些部落形成了巨大的部落联盟。黄帝后代与其他部落共同融合,形成中华民族,黄帝轩辕氏被看成是华夏族的始祖。后来,中国人自称是“黄帝子孙”。


正是这个原因,后人把许多发明创造都传作是黄帝的功绩,说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车弓箭,染五色衣裳。他让妻子嫘祖教人民养蚕。他命令大臣仓颉造文字,大挠造干支,伶伦制作乐器等等。这些传说不大可靠,我们只能理解为黄帝时代生产工具大有进步。

少皞, 也叫少昊,姓己,名挚,号穷桑帝,传说是黄帝的后代,居住在山东曲阜一带。这个部落以鸟为图腾,有风鸟氏、玄乌氏、青乌氏,共二十四种。这可能是二十四个氏族合成的一个大的部落。少皞族是黄帝族向东发展的一支。


颛顼,号高阳氏,居住河南濮阳县一带,相传是黄帝的儿子昌意的后代。古书记载;“高阳氏有才子八人”,可能这是八个氏族。颛顼对九黎族信奉巫教,杂拜鬼神的风尚进行了治理,逼迫他们顺从黄帝族的教化。后来,有个部落的首领共工对颛顼非常不满,愤怒地用头撞倒了不周山。顿时,撑着天空的柱子斜了,拴者大地的绳子断了。于是天向西北倾斜,曰月星辰移动;地在东南洼陷,江河随之东流。这是说共工改造自然,成了胜利的英雄。
这些古代神话传说,形象地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和智慧的光荣传统,深刻地说明人类社会的最初文明是经过艰苦斗争创造出来的。

三皇五帝时代断代研究



现在写出这个题目,在学术界还嫌早一些。夏商周断代工程告一段落之后,中国文明探源的研究就摆上了曰程。本文对预研究提出几点浅见。
三皇五帝尚未被人们接受为历史上确实存在的人物,仍被普遍地看作是神话传说。但是,三皇五帝时代作为中国文明早期阶段的称呼,符合我国历来的认识,又大体符合考古发现的上古文化面貌,应当成为夏代以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标志性名称。
三皇五帝时代不只是3+5=8,其帝王人数应有几十位,其年代应从公元前6000年左右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对于文明的标准,不能一刀切。商代生产工具据考古发现主要是石器。以至曾有“商代为原始社会”的结论。相反,距今七、八千年前精美的有特别意义的玉器、陶器、骨器完全有充当祭祀和王权重器的可能。印加帝国采用结绳记事,没有通行的文字,但这丝毫不影响其国家的性质。中国地域广大,各地各部族进入文明时代的时间不同步,有5000年前确已建立国家的例子,也有50年前仍处在原始社会的例子。仰韶文化早期已出现父系社会萌芽,中、晚期为父系社会,与神农氏世系为父系传承一致,炎帝末期的轩辕仍处在母系社会末期,及迁到美洲保留母权制遗风,足证不同部族发展的不同步性。


文明的发展是渐进的过程。距今8000年左右太昊、伏羲时代应该是较低级的文明。据贾湖文化、老官台文化、兴隆洼文化、裴李岗文化、后李文化、彭头山文化、河姆渡文化等考古文化显示,各地文化面貌不一。兴隆洼文化有了世界最早的服饰,最早的玉器,最早的村落。兴隆重洼早期聚落约2.4万平方米,集中在近似圆形、周长约570米的环壕内。共8排房子,每排10座左右,一般房屋面积50-80平方米,中部两座房子各约140平方米。大房子是公共活动场所,这已体现出母系社会繁荣的情形。贾湖文化,有的仍称为裴李岗文化的一期,则更具体地揭示出当时社会生活的全貌,包括宗教活动的详细场景。这里已有了父系社会的萌芽。


距今6000年左右,各地考古文化出现了城址、铜器等符合国外文明标准的现象。大溪文化城头山遗址(在湖南澧县),有我国已知最早的城址,城内分区布局很明显,地面铺江陶土块,有水井,有专门的制陶作坊区。马家窑文化有铜渣和青铜刀,义井文化有铜渣,不论青铜的发现是否偶然,发现则是事实,应被称为原始八卦历的八角星图案在这一时期出现于华东一带,它们代表了中国的“河图”、“洛书”,是历法的表现形式,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扩展到非常广泛的区域,应是神农氏王天下的体现。房屋朝向中心广场的现象代表了人们对于部落(早期中国?)的向心力。
距今5000年左右,各地城址增多,许多地区进入国家阶段。大地湾的宫殿式建筑,尉迟寺的“豪华”房子,凌家滩、红山文化冶炼青铜的遗迹及青铜器,表明中国在5000年前确实出现了国家。但这种大范围的文化上的光辉,却不如仰韶文化的“大一统”来得广泛。《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未尝宁居”,征战不止,看来没有神农氏那样的统一文化的结果,这应归因于各地方文化大发展,个性更多地保存下来。

少昊未居帝位,《史记》、《竹书纪年》相同,但少昊把文化传到美洲,时间应按玛雅历起点公元前3114年。这个时间反过来可以说明黄帝生活在5000多年前,已有距今5000和5500年的观点。后者更可信。红山文化“女神庙”,供奉对象应是真人,并非虚构的神。母系社会实行图腾崇拜,即使崇拜妇祖先,也应是后来的事。王大有先生指出,红山文化玉器的造型均与黄帝族的图腾有关。这些图案、造型绝不是为艺术而艺术,而是宗教的产物。据纬书及《史记.封禅书》所引,黄帝应有十世,几百年。退居华北北部以后黄帝族衰落了。华北一带颛顼、帝喾、尧、舜相继为王。从考古学文化来看,这一时期,龙山文化有过繁盛的局面。当为尧舜禹的时代。文献记载关于这一时期相对丰富一些,但考古工作还不够充分。龙山文化有文字,可是没有当时留下的史事记录原件。作为年代框架,要做的事并不比夏代容易。要想分清各王的年代,如没有新的发现,就无法精确到年。


夏代的上限还悬而未决——我说的是考古工作。由于禹继舜为共主,双传子启“家天下”,没经过“革命”,考古文化不会有本质的剧变。龙山文化的年代被确定在公元前2600——2000年,尧舜禹三人合计在位时间不会超过200年,但一般把公元前2600——2200年看成尧舜时代,400年不可能只属于二三个王的纪年。二里头文化与龙山文化的过渡类型引发的争论不影响“先入为主”的研究结果,因为这一时期已有文献记载的资料供参考。尧舜之上,颛顼、帝喾活动中心在河南及周边地区,是否如纬书所称各为数世应予以关注。古人早已指出,《左传.文公十八年》说的“高阳氏有才子八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此十六族者,世济其美联社,不陨其名,以至于尧”。表示高辛至尧非一二世,若“八世”与尧同为帝喾之子,谈不上“族”,“世济其美,不陨其名”。夏、商、周始祖同处一个时代的事实体现了“国家联盟”下的格局。

一般认为黄帝元年为公元前2697年或2698年。这是据文献推算出来的。实际上晚了近一千年。正是这一结果,导致学术界把黄帝、尧、舜、禹都列入4000年前的传说之中。
三皇五帝时代断代研究,早期是文明肇始的阶段,考古发现应注重“异”,即最先表现较高的文化的东西。后期是文明高度发展的阶段,考古发现应注重“同”,即共性。目光不应只放在中原一带。辽西、四川等地的文明进程可以称作中国上古的特殊代表。文献表明上古时代各地的联系比人们想像的要密切。盘古王表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山海经》古史重点在三皇五帝时代,因其记述的范围很广大,未进行深入研究者很难相信。实际上《山海经》关于中国先民活动范围的记载是可信的。北亚、美洲、太平洋诸岛是中国先==要活动区域,考古、语言、民俗及对古今居民体质(现在可以加上基因)的研究,是增加我们对于上古史的认识的重要手段。带着先入为主的目的去研究古代美洲文明,方法对头,是全面研究中国上古史的必要组成部分。


图腾是有历史学价值的重要信息。《史记》中的“神话”大都是图腾崇拜的真实反映。《史记.秦本纪》:“大廉玄孙孟戏、中衍,鸟身人言。帝太戊闻而卜之使御,吉,遂致使御而妻之。......”商代初期还有鸟身的人为帝御?说不可信,但是其后代就是这么认识的。《山海经》的“怪”大都是图腾像的描述。这些成体系的记载可以称作中国上古史的图腾版本。尤其是炎帝、黄帝世系的记载,与其它文献不同。夸父猴图腾的分布,远达北亚和美洲,又有灵宝仰韶文化特大型聚落的考古学证据,说明夸父确有相当大的实力。黄帝一个支系叫韩流,猪图腾,《史记》等书无载,惟《竹纪年》有“乾荒”与之相应。考良渚文化、红山文化非同寻常的猪图腾,说明韩流是存在的,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尧时的“封豨”也是猪图腾。如果说文字证据可能找不到,那么图腾证据则保存下来了。这是中国上古史的一件幸事。盼望更多的专家像王大有先生一样把图腾形容融入古史寻证中,不可辜负了《山海经》啊!


对于三皇五帝时代的文化,考古未必能再现原貌。学者据贾湖遗址占卜实物考证伏羲作八卦是可信的。据《史记.天官书》和易洛魁人、玛雅人的实际,表明黄帝考定星历、羲和占曰、常羲占月、蚩尤明天道是史实。二十八宿产生很早,黄帝时已在应用是千真万确的。文献可以通过考古以外的途径验证,拘泥于出土物有时反而会低估上古文化的水平。
我们有责任弄清中国文明起源与发展的来龙去脉。中国上古史再也不能“一头雾水”,模糊下去了。那种怀疑中国文明早期阶段——三皇五帝时代的观点,必须被多学科、多角度的实证来说服,我有这个信心!

所谓三皇,即燧人氏时代(5万—1.5万—7724年BC),伏羲氏时代(7724—5008年BC),炎帝神农?尤时代(5000—4513年BC)。而五帝时代,即黄帝时代(4513—4050年BC),颛顼时代(4050—3380年BC),尧舜禹时代(3380—2073年BC)。这个三皇五帝,作者作出了各种年表,为三皇五帝的编年史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研究中国古代史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
根据作者的研究,认为炎帝时代,炎帝氏族已经进入农耕社会,而黄帝氏族尚是一个游牧民族,农耕民族英武不足,而游牧民族好勇善斗,因此黄帝战败了炎帝,入主中原,成为中华民族万世一系的源头。作者认为把黄帝当作正统,是一种封建史学观。今天我们称为“炎黄子孙”,实际是炎帝与黄帝的联合,也是中华民族团结的象征。作者要求清算《古史辩》之类的伪学派和西洋文化模式的民族教条主义,恢复我历史人物和历史文化的真相。



经过上述努力,自1978—1997年,我逐步理清了三皇五帝时代的历史序列大系:


(一)燧人氏时代(1.5万年~7724年B·C)。中国文明发祥于昆仑丘,燧人氏在昆仑山(今甘肃合黎山、龙首山,《山海经》载昆仑山在此)立天表,作为天齐,确立天北极,由?兹氏雷泽氏(时居龙首山、山丹河),创制结绳纪历的《河图》、《洛书》,为北斗九星悬朗时代,依章动岁差计算创制于1.48~1.47万年间。


(二)伏羲氏时代(7724~5008年B·C)。据《易》帝出乎震,建寅作孟春,28宿始于大角、角,依章动岁差计算7750~7675年B·C称帝,校正为7724年B·C。又据苗族古歌,伏羲称帝号“罗奉”,公元前7724年为罗奉元年,初都榆中,迁榜罗,再迁陈仓、华山牛鸠原、王屋山,崩鸡公山。汉湖南长沙楚帛书乙篇载伏羲氏族谱系。河南舞阳贾湖遗址为太昊遗址,自公元前7000~5800年,共1200年,发现文字25字,七声音阶骨笛25支,以及牙璋、白龟等,南传于淮河青莲岗文化龙虬庄,发展为大汶口文化。伏羲上元太初历年代为公元前104+4617=4721年,已进入神农氏时代。

[b
(三)
炎帝·神农·蚩尤时代(5000~4513年B·C)。大地湾—老官台文化—仰韶北首岭半坡文化是炎帝·神农氏文化;磁山·斐李岗·龙虬庄·北辛文化是蚩尤氏文化。贵州安顺关岭红崖丹书是炎帝族自六盘山南下四川—贵州—云南的共工支所留族谱,《山海经》载有炎帝九世的族谱,第九世为夸父,时居潼关至灵宝三百里桃林塞夸父八大社(营);神农氏第八代名榆罔(参庐),都河南卢氏县祁村湾、陈留、曲阜;蚩尤氏与共工氏据晋、冀、鲁。蚩尤死葬濮阳西水坡M45,时公元前4515~4510年。


(四)黄帝时代(4513~4050年B·C)。《黄帝四经》出土,记黄帝与蚩釉击战事及颛顼与共工(时称涅)征战事。河北涿鹿有黄帝城、蚩尤城、蚩釉化、阪泉之野张公泉(共工氏汉姓张)、釜山会盟石仰韶文化遗址。红山文化是黄帝族文化。


(五)少昊颛顼时代(4050~3380年B·C)。山东大汶口文化和江苏连云港云台山将军岩刻文字、天文历法历是少昊文化。河南仰韶文化大河村类型是颛顼·鹳兜族文化,始自4000年B·C,第三期3685±125年B·C。此期的文化特征在北美洲加利福尼亚圣塔·巴巴拉海湾地区原封不动地移植,时在3641~3113年B·C,为玛雅历起算年,即山东少昊颛顼裔民迁入美洲的年代。其后鹳兜氏迁入郑州西山古城。仰韶文化早期庙底沟文化是其文化。共工氏时居浊漳河上游涅水(今仍此名)。


(六)帝喾帝挚帝尧舜禹时代(3380~2073年B·C)。仰韶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和早期龙山文化是帝喾文化(3380~2799年B·C),典型龙山文化是帝挚尧舜禹文化。帝尧2357B·C即帝位,帝舜2136~2100年B·C(含摄政)即帝位,帝禹2103~2073年B·C,(含摄政)即帝位。夏启守孝三年,于2070年即帝位,为夏朝(代)开始。故公元前2070年为夏元年。



公元前2070年是如何推算出的呢?


1.秦灭西周于公元前256年,灭东周于公元前249年,以此为推算原点。
2.周积年867年,商积年496年(《竹书纪年》)、夏积年471年(《竹书纪年》),则三代相加为249+867+496+471=2083年(B·C)。
3.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商积年629年,夏积年432年(西汉刘歆《三统历》),三代相加则为249+867+629+432=2177年(B·C)。
4.取公元前2083年为三皇五帝时代的下限。   为什么不取2177年为下限呢?这涉及到五帝纪年与尧舜禹治水的洪水灾难的年代定位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是靠考古学文化的年代确定。   将考古学年代C14测定与树轮校正年代的谱系,从距今约一万年到距今四千年前后(公元前2000年前后)各相关的考古学年代数据,按时间先后、区域类型排出一个自然发展的连续谱系。我特别注意了同一个文化类型,例如龙山文化,不同地域不同遗址的年代数据,这些数据分期越细、数据越多、年代误差越小。当我把这些数据排成一个纵坐标时,发现同一个文化类型的起始和终止的年代几乎在同一个年代点上。又发现同一个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类型的起止年代,有同样的规律。这样就取在年代点上最近的一个年代,为绝对年代。这个绝对年代,去掉±值,作为历史年代的关键点。
于是:


1.据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的终止点,确定为尧遭洪水的始点,然后根据文献记载确定尧舜禹治水(含共工、鲧等治水)的大事记年代点。    2.龙山文化、良渚文化时代的洪水年代约在公元前2200~2208年之间,这同时参照水文考古数据可定。据此舍去刘歆、皇甫谧的2177年的帝禹下限。


3.据《尧典》四仲星的考古天文学的复原,推算其观测年代为公元前2357年,定尧登帝位的年代。


4.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等典籍中尧舜禹等五帝的寿数皆有百年,在位几十年到近百年不等,显然是把氏族在位与个人执政混而为一,因此我们尽量把氏族与个人相分离,给出其相对年代和大事记。但难以分得很细。所以禹、舜、尧、挚既作氏族又作氏族首领对待,沿袭了传统的“约定俗成”的说法,又做了与考古文化相对应的协调或调合。但从严格的史学意义上说,这可能是不彻底的,目前似乎只能做到这一步。这或许是一个“尾巴”,留待以后慢慢去割。   四、参加夏商周断代工程高研班取经  1998年2月,我为了全力以赴完成三皇五帝断代工程的写作,提前退休。7~8月参加了夏商周断代工程与中国古代文明的探索高级研讨班,想了解夏商周断代的方法,特别是考古学、天文学、文献学如何结合?历史关键年代如何定位?特别是夏的始点在何年?我的这个愿望没有实现。按照我的工作方法,我已完成了《三皇五帝时代》,我想进一步检核自己的成果是否与专家们的成果一致。我和许多学员发现三代断代工程名为“联合攻关”,实仍“各自为战”,缺少通才,没有美术考古专家参与,而恰恰在没有文字明确记载的情况下,美术考古可以确定族属。三代工程把二里头文化作为夏文化的坐标(但这可能是共工氏蚩尤氏在夏代的遗址,肥遗龙是其“虺”族徽),夏墟又没有挖掘出,夏代各王的考古学依据还没有找到,则夏依然只能按文献记载定出上限;殷墟甲骨文研究很充分,殷纪年年表可以解决,共和元年前的西周王位纪年也可解决。当时C14的系列标本还没有测出,而天文学家的知识陈旧,当时一位天文专家竟称28宿是春秋战国时的产物,濮阳西水坡M45蚌塑是冯时先生“摆”的。我还是学到了三条经验:1、制框架表;2、制王位承传年代表;3、考古文化C14系列数据表,把同一类型的标本按时序分出类,再测定其年代,反证考古学文化的实际历史年代,复原古史。   五、三皇五帝年代学研究  考古学文化系列C14数据分析,使我发现在相同的年代跨度里,在古中华大地上并列存在着不同的考古学区域类型,具有历时性的阶段性同一特征;而在上下各是不同的文化,这种文化的转变正与三皇五帝时代相始终。   考古年代表上所明显显示的龙山文化—良渚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大地湾文化—磁山文化—斐李岗文化等阶段性,均与古代同期的洪水天灾相终始。因此可以肯定不同文化类型的更替,是由于上古洪水和海洋进退引起,并同时引发三皇五帝时代的更替,也就是天灾导致了王族更迭,和居民迁出迁入的变换。这使我们理解为什么上古民族迁徙,时东时西、时南时北的往复进行,文化遗址俱在丘、墟、堆、墩、?阶地上。找到了一个合于生存环境生存时空的合理的历史的解释的前提。那么三皇五帝的诞生,就是面对天灾人祸挺身而出的驭世英雄;三皇五帝时代也就是战胜自然灾害后,又创造了更辉煌的人类文化与文明智慧的延续。所以我根据古气候学古海洋学古地质水文学所给出的年代数据,认知了考古学文化年代自然分期的实质,也就同时对文献上三皇五帝的时代跨度,给予定位。   我给出三皇五帝代系逐一承传的参考性年表,还列有各氏族文献学谱系、氏族世系年谱(参考)、综合年表、年表资料来源表、三皇五帝时代纪年简表、大事记年表、历史年代框架表、考古学文化年代表、三皇五帝时代考古学文化年代与海洋水文曲线及历史年代大事记综合年表……   研究中我认为自己发现了一个史学规律:中国考古学文化类型的转换与上古氏族文化的创生与地理迁徙同步发生、转换,与古星象、古气候、海洋水文曲线、洪水周期性相终始,根源于章动岁差25800年(26000)的周期性和宇宙大四季变化的周期性。这个规律的发现,为上古史研究解决了年代学与族属如何与文献典籍记载、考古学文化类型对接,还原上古史的难题。根据考古学文化的类型学、层位学、C14数据提供的年代坐标,图腾徽铭、图符、文字、星象名称、地名提供的确定的族属坐标,将历史文献、古气候、古海洋水位、洪水周期等作“殊途同归”、“同位一体”的综合研究,即可还原古史。   夏商周断代工程结束以后,五帝断代势在必然。那么中华三皇五帝上古史,不论由谁来写,都是势在必行的。我先走一步,权作是一个试验,一个尝试。我的写作在运用、整理历代学人集体劳动成果中的得与失,对于比我更优秀的人来说就是一种探索性的经验和教训。希望大家共同完成这一历史使命。



三皇五帝

《史记·始皇本纪》载有李斯奏议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这泰皇之所以最贵,是因为它所指系人皇。这个天、地、人三皇是个笼统的概念,给它具体化后,则出现了几种意见。 一种意见称三皇帝为伏羲、女娲、神农;另一种意见称三皇为伏羲、神农、燧人;第三种意见称三皇为伏羲、神农、祝融;还有一种意见认为三皇是伏羲、神农、共工。 这几种意见中,伏羲、神农为大家所公认,其余几位则看法不一。女娲因其补天,拯救了人类,其功不可没;燧人钻木取火,让人饱尝熟食美味,可谓恩重泰山;祝融“绝地通天”,能分人神之界,其功盖千秋;而共工一怒之下,撞断天柱,使天地曰月骤变,实在是神通广大。此四位都算得上造世的英雄,其功夫难分高下,谁能占据三皇之一的位置,很难定论。 再说五帝,也有不同看法。其一称五帝为炎帝、黄帝、颛顼、太¥、少¥;其二称五帝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这其中的炎、黄二帝已被大家公认,其余几位有待考证。颛顼是黄帝次子昌意的儿子,帝喾是黄帝和长子玄嚣的孙子,而帝尧则是黄帝孙子的孙子。他们都是黄帝派生出来的,似乎应该只占据五帝之一。舜是因尧禅让继位,与黄帝无血亲,应占一席之地。
君天行

ZxID:4109523

等级: 牛刀小试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9-10-15 0
都不瞧得有那么多神
Strawb.の樱

ZxID:6325701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07-05 0
哇~好东西哦~
iftodaycome

ZxID:6432753

等级: 读书识字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9-07-05 0
每次看到中国的古神话都觉得很奇怪,我们曾经也有过这么有体系的神话,跟希腊,埃及有很多共同之处,这标志着一种共同的文化构成跟共识。可是之后的几千年内却一下子乱得一塌糊涂。毫无理由-_-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
568568568

ZxID:1957888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9-07-05 0
呃 楼上的 那是人家补充的其他人物资料啦
幽掬曼华

ZxID:5763643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07-05 0
孟子也是神?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