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石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9925 回复:5

[鬼神幻境] 三生石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orlans

ZxID:415706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8-08-10 0
1#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7-12-8 19:48  只看该作者
三生石
 


传说中的三生石

听人说,世上有条路叫黄泉路,有条河叫忘川河,有座桥叫奈何桥,走过奈何桥有一个土台叫望乡台,望乡桥边有个老妇人在卖孟婆汤。孟婆汤叫你忘记一切。桥边有块青石叫三生石,它一直立在奈何桥边,张望着红尘中那些准备喝孟婆茶,准备轮回投胎的人们。

三生石记载着每个人的前世今生,石身鲜红如血,上面刻着四个字“早登彼岸”……

我们走过奈何桥,在望乡台上看最后一眼人间,喝一杯忘川水煮的孟婆汤,于是忘记了一切,忘却三生,重新转入轮回。

传说三生石能照出人前世的模样。前世的因,今生的果,宿命轮回,缘起缘灭,都重重地刻在了三生石上。

千百年来,它见证了芸芸众生的苦与乐、悲与欢、笑与泪。该了的债,该还的情,三生石前,一笔勾销。

据说,相爱的人都是曾经三生石上盟誓过的。

佛家有言: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  
婚姻也是这样。

爱是缘起,忘是缘灭,缘起缘灭,淡定超然。愿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都能珍惜生活,珍惜随缘。

现实中的三生石

三生石是一块状貌奇钦奇磊落的巨石,在与飞来峰相连接的莲花峰东麓,是“西湖十六遗迹”之一。该石高约10米,宽2米多,峭拔玲珑。石上刻有“三生石”三个碗口大小的篆书及《唐·圆泽和尚·三生石迹》的碑文,记述“三生石”之由来。石上多唐、宋时的题词石刻,大多已不可辨认,只有元至正元年(1341年)秋九月太史杨瑀、翰林张翥等人的题词仍清晰可见。

灵隐寺前那块写着“咫尺西天”的照壁,往前行去,入天竺,道旁有清可见底的小溪。行不多远,便见路边有一座小石桥,过桥,由小路上山。只五六分钟,三生石就到了,这里四处少有人迹,只有些形状各异的大石头散落在沉沉的绿色里。站在这里便想起一句话 '海枯石烂 '.

传说里代表了“前世、今世、后世”的三生石.石头其实是不起眼的,只是上面镌了字,便传奇了.

三生石,所指乃是友情而非爱情。

缘定三生的故事

僧 圆 泽 传 

宋朝的大诗人、大文学家苏东坡曾经写过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僧圆泽传》,这个故事发生于唐朝 ,距离苏东坡的年代并不远,而且人事时地物都记载得很详尽,相信是个真实的故事。 

原文是文言文,采故事体,文章也浅白,所以并不难懂,我把原文附在下面,加上我自己的分段标点: 

洛师惠林寺,故光禄卿李登居第。禄山陷东都,登以居守死之。 

子源,少时以贵游子,豪侈善歌闻于时,及登死,悲愤自誓,不仕、不娶、不食肉,居寺中五十余年。

寺有僧圆泽,富而知音,源与之游,甚密,促膝交语竟日,人莫能测。 

一日相约游青城峨嵋山,源欲自荆州沂峡,泽欲取长安斜谷路,源不可,曰:“行止固不由人。”遂自荆州路。 

舟次南浦,见妇人锦裆负瓮而汲者,泽望而泣:“吾不欲由此者,为是也。” 

源惊问之,泽曰:“妇人姓王氏,吾当为之子,孕三岁矣!吾不来,故不得乳。今既见,无可逃者,公当以符咒助我速生。三日浴儿时,愿公临我,以笑为信。后十三年,中秋月夜,杭州天竺寺外,当与公相见。” 

源悲悔,而为具沐浴易服,至暮,泽亡而妇乳。三日往视之,儿见源果笑,具以告王氏,出家财,葬泽山下。 

遂不果行,反寺中,问其徒,则既有治命矣! 

后十三年,自洛适吴,赴其约。至约所,闻葛洪川畔,有牧童,扣牛角而歌之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呼问:“泽公健否?” 

答曰:“李公真信士。然俗缘未尽,慎勿相近,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又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山川寻己遍,却回烟棹上瞿塘。” 

遂去不知所之。 

后三年,李德裕奏源忠臣子,笃孝。拜谏议大夫,不就。竟死寺中,年八十。 
 
译文

这真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它写朋友的真情、写人的本性、写生命的精魂,历经两朝而不改变,读来令人动容。 

它的大意是说,富家子弟李源,因为父亲在变乱中死去而体悟人生无常,发誓不做官、不娶妻、不吃肉食,把自己的家捐献出来改建惠林寺,并住在寺里修行。   

寺里的住持圆泽禅师,很会经营寺产,而且很懂音乐,李源和他成了要好的朋友,常常坐着谈心,一谈就是一整天,没有人知道他们在谈什么。 

有一天,他们相约共游四川的青城山和峨嵋山,李源想走水路从湖北沿江而上,圆泽却主张由陆路取道长安斜谷入川。李源不同意。圆泽只好依他,感叹地说:“一个人的命运真是由不得自己呀!” 

于是一起走水路,到了南浦,船靠在岸边,看到一个穿花缎衣裤的妇人正到河边取水,圆泽看着就流下了泪来,对李源说:“我不愿意走水路就是怕见到她呀!”李源吃惊地问他原因,他说:“她姓王,我注定要做她的儿子,因为我不肯来,所以她怀孕了三年还生不下来,现在既然遇到了,就不能再逃避。现在请你用符咒帮我速去投生,三天以后洗澡的时候,请你来王家看我,我以一笑作为证明。十三年后的中秋夜,你来杭州的天竺寺外,我一定来和你见面。” 

李源一方面悲痛后悔,一方面为他洗澡更衣,到黄昏的时候,圆泽就死了,河边看见的妇人也随之生产了。 

三天以后李源去看婴儿,婴儿见到李源果真微笑,李源便把一切告诉王氏,王家便拿钱把圆泽埋葬在山下。 

李源再也没有心思去游山,就回到惠林寺,寺里的徒弟才说出圆泽早就写好了遗书。 

十三年后,李源从洛阳到杭州西湖天竺寺,去赴圆泽的约会,到寺外忽然听到葛洪川畔传来牧童拍着牛角的歌声: 

我是过了三世的昔人的魂魄,
赏月吟风的往事早已过去了;
惭愧让你跑这么远来探访我,
我的身体虽变了心性却长在。 

李源听了,知道是旧人,忍不住问道: 

“泽公,你还好吗?” 

牧童说:“李公真守信约,可惜我的俗缘未了,不能和你再亲近,我们只有努力修行不堕落,将来还有会面的日子。”随即又唱了一首歌: 

身前身后的事情非常渺茫,
想说出因缘又怕心情忧伤;
吴越的山川我已经走遍了,
再把船头掉转到瞿塘去吧! 

牧童掉头而去,从此不知道他往哪里去了。 

再过三年,大臣李德裕启奏皇上,推荐李源是忠臣的儿子又很孝顺,请给予官职。于是皇帝封李源为谏议大夫,但这时的李源早已彻悟,看破了世情,不肯就职,后来在寺里死去,活到八十岁。

这个故事歌颂了人生最宝贵的东西——情义。圆泽禅师和李源的故事流传得很广,到了今天,在杭州西湖天竺寺外,还留下一块大石头,据说就是当年他们隔世相会的地方,称为 “三生石”。

真有「三生石」吗

“三生石”一直是中国极有名的石头,可以和女娲补天所剩下的那一块玩石相媲美,后来发展成中国人对生前与后世的信念,不但许多朋友以三生石作为肝胆相照的依据,更多的情侣则在三生石上写下他们的誓言,“缘订三生”的俗话就是这样来的。
 
前面说过,这个故事很可能是真实的,但不管它是不是真实,至少是反映了中国人对于生命永恒的看法、真性不朽的看法。透过了这种“轮回”与“转世”的观念,中国人建立了深刻的伦理、生命、哲学,乃至于整个宇宙的理念,而这正是佛教的一种入世观照和慧解。

我们常说“七世夫妻”,常说“不是冤家不聚头”,常说“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常说“缘订三生,永浴爱河”……甚至于在生气的时候咬牙说:“ 我死了也不会放过你!”在歉意的时候红着脸说:“我下辈子做牛做马来报答你!”在失败灰心丧志的时候会说:“前辈子造了什么孽呀!”看到别人夫妻失和时会说:“真是前世的冤家!”

这种观念在中国是无孔不入的,民间妇女杀鸡杀鸭时会念着:“做鸡做鸭无了时,希望你下辈子去做有钱人的儿子。”乃至连死刑犯临刑时也会大吼一声:“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所以,“三生石”应该是有的。

其实,轮回与转世都是佛教的基本观念,佛教里认为有生就有死,有情欲就有轮回,有因缘就有果报,所以生生世世做朋友是可能的,永生永世做爱侣也是可能的,当然,一再的做仇敌也是可能的……但生生世世,永生永世就永处缠缚,不得解脱,唯有放下一切才能超出轮回的束缚。

在《出曜经》里有一首谒,很能点出生死轮回的本质:

      伐树不尽根,虽伐犹复生;
      伐爱不尽本,数数复生苦。
      犹如自造箭,还自伤其身;
      内箭亦如是,爱箭伤众生。

在这里,爱作欲解,没有善恶之分,被仇恨的箭所射固然受伤,被爱情的箭射中也是痛苦的,一再的箭就带来不断的伤,生生世世地转下去。

另外,在《圆觉经》里有两段讲轮回,讲得更透彻:  "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且故能令生死相续。欲因爱生,命因欲有,众生爱命,还依欲本。爱欲为因,爱命为果。”

"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未出轮回,而辨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譬如动目,能摇湛水,又如定眼,犹回转火,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亦复如是。”

可见,轮回的不只是人,整个世界都在轮回。我们看不见云了,不表示云消失了,是因为云离开我们的视线;我们看不见月亮,不表示没有月亮,而是它运行到背面去了;同样的,我们的船一开动,两岸的风景就随着移动,世界的一切也就这样了。人的一生就像行船,出发、靠岸,船(本性) 是不变的,但岸(身体)在变,风景(经历)就随之不同了。

这种对轮回的譬喻,真是优美极了。

嘴里芹菜的香味 

谈过轮回,我再说一个故事,这是和苏东坡齐名的大诗人黄山谷的亲身经历。黄山谷是江西省修水县人,这故事就出自修水县志。 

黄山谷中了进士以后,被朝廷任命为黄州的知府,就任时才二十六岁。

有一天他午睡的时候做梦,梦见自己走出府衙到一个乡村里去,他看到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太婆,站在家门外的香案前,香案上供着一碗芹菜面,口中还叫着一个人的名字。黄山谷走向前去,看到那碗面热气腾腾好象很好吃,不自觉端起来吃,吃完了回到衙门,一觉睡醒,嘴里还留着芹菜的香味,梦境十分清晰,但黄山谷认为是做梦,并不以为意。 

到了第二天午睡,又梦到一样的情景,醒来嘴里又有芹菜的香味,因此感到非常奇怪,于是起身走出衙门,循着梦中的道路走去,一直走到老太婆的家门外,敲门进去,正是梦里见到的老妇,就问她有没有摆面在门外,喊人吃面的事。 

老太婆回答说:“昨天是我女儿的忌辰,因为她生前喜欢吃芹菜面,所以我在门外喊她吃面,我每年都是这样喊她。” 

“女儿死去多久了?” 

“已经二十六年了。” 

黄山谷心想自己正好二十六岁,昨天也正是自己的生日,于是再问她女儿生前的情形,家里还有什么人。

老太婆说:“我只有一个女儿,她以前喜欢读书,念佛吃素,非常孝顺,但是不肯嫁人,到二十六岁时生病死了,死的时候对我说她还要回来看我。” 

“她的闺房在哪里,我可以看看吗?”黄山谷问道。 

老太婆指着一间房间说:“就是这一间,你自己进去看,我给你倒茶去。” 

山谷走进房中,只见房里除了桌椅,靠墙有一个锁着的大柜。 

山谷问:“里面是些什么?” 

“全是我女儿的书。” 

“可以开吗?” 

“钥匙不知道她放在哪里,所以一直打不开。” 

山谷想了一下,记起放钥匙的地方,便告诉老太婆找出来打开书柜,发现许多文稿。他细看之下,发现他每次试卷写的文章竟然全在里面,而且一字不差。 

黄山谷这时才完全明白他已回到前生的老家,老太婆便是他前生的母亲,老家只剩下她孤独一人。于是黄山谷跪拜在地上,说明自己是她女儿转世,认她为母,然后回到府衙带人来迎接老母,奉养终身。 

后来,黄山谷在府衙后园植竹一丛,建亭一间,命名为“滴翠轩”,亭中有黄山谷的石碑刻像,他自题像赞曰: 

似僧有发,似俗脱尘;
作梦中梦,悟身外身。

为他自己的转世写下了感想,后来明朝的诗人袁枚读到这个故事曾写下"书到今生读已迟”的名句,意思是说像黄山谷这样的大文学家,诗书画三绝的人,并不是今生才开始读书的,前世已经读了很多书了。 

站在自己的三生石上

黄山谷体会了转世的道理,晚年参禅吃素,曾写过一首戒杀诗: 

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
元同一种性,只是别形躯。
苦恼从他受,肥甘为我须;
莫教阎老断,自揣看何如? 

苏轼和黄山谷的故事说完了,很玄是吗? 

也不是那么玄的,有时候我们走在一条巷子里,突然看见有一家特别的熟悉;有时候我们遇见一个陌生人,却有说不出的亲切;有时候做了一个遥远的梦,梦境清晰如见;有时候一首诗、一个古人,感觉上竟像相识很久的知己;甚至有时候偏爱一种颜色、一种花香、一种声音,却完全说不出理由…… 

人生,不就是这样偶然的吗?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三生石上,只是忘了自己的旧精魂罢了。

三生石实际上是三块石头,分别代表前世,今世,后世,苏东坡的《僧圆泽传》就刻在其中一块石上,这也算是三生石的传说中最官方的版本了:一老僧与一居士为好友,老僧一日忽对居士说,我将园寂,若干年后转世之我与友相见与天竺山下三生石;若干年后居士依约到三生石下,果遇一牧童,牧童言到:先生果信士也。三生有信一词也有此而来。这也算是一个比较有趣的故事了,尽管稍微有那么点神话色彩,不知道东坡先生写此文时心态如何,也许正在寻求一知交信士,人心变化莫测,知己好友难求啊!

相传东坡先生任杭州刺史时,常与友人相约与三生石旁谈古论今,顺便饮酒做赋,累了就在边上打个盹儿,于是就有传说在三生石旁睡一觉可以梦见前生和来世,三生石由此成为一名石,南宋时也是三生石最辉煌的时光,文人骚客访者众多;在以后,三生石逐渐从人们的视野里淡出,石头自己当然是不会动的,只不过人心在变,功利主义已经是生活的主流,所谓的三生有信也已经变成了三生有幸的客套话,三生石也逐渐湮没于古藤杂草之中。要是石头也会说话的话,真不知道有多少牢骚好发了。

于是有好事者又给三生石套了个情定三生的传说,也有道理,寻找三生石的过程不也就是爱情的写照,在飞来峰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穿过,从众多复杂的小路中寻找出最不起眼的那一条,在最偏僻的角落,一不小心就找到里你要找的,幸运的人一下子就找到了,有的人却还一次又一次的苦苦寻觅。在山路上讲讲典故,“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在山路上讲完典故可以用这句诗作为总结,虽然酸了点,但是会显得很有文化。同时,身边的她可能会觉得有点冷,立刻脱下外衣温柔地为她披上……

而在《红楼梦》中也有三生石的身影——“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仙草一株……”

不管三生石的典故是否真实,至少是反映了中国人对于生命永恒的看法、真性不朽的看法。透过了这种“轮回”与“转世”的观念,中国人建立了深刻的伦理、生命、哲学,乃至于整个宇宙的理念,而这正是佛教的一种入世观照和慧解。 其实,轮回与转世都是佛教的基本观念,佛教里认为有生就有死,有情欲就有轮回,有因缘就有果报,所以生生世世做朋友是可能的,永生永世做爱侣也是可能的,当然,一再的做仇敌也是可能的……但生生世世,永生永世就永处缠缚,不得解脱,唯有放下一切才能超出轮回的束缚.在《圆觉经》里有两段讲轮回,讲得透彻:"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诸欲,助发爱性,且故能令生死相续。欲因爱生,命因欲有,众生爱命,依欲本。爱欲为因,爱命为果。”

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止,
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
未出轮回,而辨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
若免轮回,无有是处。譬如动目,能摇湛水,
又如定眼,犹回转火,云驶月运,舟行岸移,
亦复如是.”
[ 此贴被qianwen在2008-12-06 16:03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3 条评分 派派币 +5
  • qianwen

    派派币 +3

    我很赞同~素材区有很多楼 ..

  • qianwen

    派派币 +1

    补分~

  • qianwen

    派派币 +1

    感谢支持素材区~欢迎参加 ..

海与看的C

ZxID:825543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01-15 0
让人哀怜的故事
710201

ZxID:2389222


等级: 禁止发言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9-01-15 0
三生石,可望而不可及啊……
风留

ZxID:3400855

等级: 博览群书
兰风梅骨 剑胆琴心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9-01-15 0
记得那句已经被用的很烂的话: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真的有前世今生吗?
那么地球的人口为什么还在不断增长。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2 条评分 派派币 +2
天长等世事化云烟
    地久待沧海变桑田
19880823

ZxID:3506980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01-15 0
关于三生石的传说超级多,但是每一个所描写的三生石的外贸都不一样啊、、、。。。。。。。。。。
婳溪

ZxID:13867232


等级: 派派贵宾
老友重逢,人生一乐事。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1-09-23 0
很详细的素材~!谢谢分享~~~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