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瞒史实塑造忠臣 揭开诸葛亮被神化之迷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647 回复:5

[人文通史] 隐瞒史实塑造忠臣 揭开诸葛亮被神化之迷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暮夏°

ZxID:2905679


等级: 总版主
配偶: 貓夫人°
深深深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02-07 0
隐瞒史实塑造忠臣 揭开诸葛亮被神化之迷
[align=center][table=550,#ffffff,#ea8c75,5][tr][td][align=center][table=478,#ea8c75,#ffffff,1][tr][td][align=center][table=430,#ea8c75,#ffffff,2][tr][td][align=center][table=426,#ffffff,#ffffff,1][tr][td][align=center][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_1309/36194_351e137940106372fcfc3172a70e2.gif[/img][/align] [/td][/tr][/table][/align] [/td][/tr][/table][/align] [/td][/tr][/table][/align] [/td][/tr][/table][align=center][table=550,#ffffff,#ea8c75,5][tr][td]  [color=#ea8c75][align=center][font=微软雅黑][b]隐瞒史实塑造忠臣 揭开诸葛亮被神化之迷[/b][/font][/align][align=center]♥▂﹎▂﹎▂﹎▂﹎▂﹎▂﹎◈◈﹎▂﹎▂﹎▂﹎▂﹎▂﹎▂♥[/align][/color][align=center][table=510,#ea8c75,#ffffff,2][tr][td][align=center][table=476,#ffffff,#ffffff,1][tr][td][align=center][table=450,#ea8c75,#feedf0,2][tr][td][align=center][table=436,#ffffff,#ea8c75,2][tr][td]
[color=#ea8c75][size=2]

    民间传说中的诸葛亮,呼风唤雨,神乎其技。

    鲁迅先生曾说,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无限夸大诸葛亮的智慧与能力,把他描写成"多智而近妖"。而历史学家胡觉照认为,从树立、拔高诸葛亮个人形象,直到将他塑造成一个完人而推上神坛,是《三国志》、历代政治家、史学家、《三国演义》等集体力量的结晶。

    崇拜的发端

    诸葛亮其所以能登上神坛,首先归功于本人的资质,即贤相、廉吏二者兼有的身份。这不仅是统治阶级需要的,也是整个社会需要的,它是社会各种矛盾的润滑剂,是使社会保持相对稳定的支撑点,这种官员十分罕见,因之也就更可贵。

    刘备死后,诸葛亮集军、政、财、文大权于一身达九年之久,必然会形成个人崇拜,另有三个因素使个人崇拜得以深化:一是庞大的国家机器对民众的严密控制,只有九十四万人口的蜀国,官吏竟有四万多,军队十五万,平均27.5人养一个官,并负担近五个士兵,在后方生产第一线的,已只能是妇孺老幼了。民众供养了庞大的国家机器,庞大的国家机器反过来又成为悬在民众头上的利剑,以妇孺老幼为主体的西蜀举国,就难以形成反抗的力量。

    二是对外战争转移了民众视线,不满情绪容易转化为同仇敌忾,原本就不能代表自己的民众,更将战争的胜利结束,丈夫、儿子荣归故里的希望,一股脑寄托在诸葛亮身上。

    三是严刑峻法的威胁。这是诸葛亮治蜀的基本思路,将严刑峻法贯彻始终,使得百姓不满情绪只能藏匿于胸腹无法沟通,高压之下出舆论一律,出赞词颂歌。久而久之,这些虚假的赞词颂歌就成了全体国民普遍的思维模式。

    诸葛亮五伐中原时,形势远远恶劣于夷陵之战前,丞相身份远逊于唯我独尊的皇帝,但同僚们却无人敢讲不同的意见。这说明,诸葛亮的个人崇拜已经形成,人与神之间已不能交流而只能顺从。

《三国志》

    拔高、隐瞒史实塑忠臣

    陈寿出生于益州巴西安汉县(今四川南充市),生于公元233年,诸葛亮死时年仅两岁,从学于蜀国典学从事谯周(教育部副部长或部长助理),出仕后任观阁令史。

    他父亲曾是马谡参军,身份当是高级军官,军人的思维较为单纯,以建功立业封妻荫子为目标,故崇尚战争,不可能认识到诸葛亮治国方略的错误,其父的认识必然影响到陈寿;优越的家庭环境,使陈寿无法了解到战争带给下层民众的深重苦难;陈寿的后辈身份和低微的官职,自然生活在诸葛亮的阴影之下;更加之诸葛亮死后,蒋琬、费、姜维等解决不了宦官黄皓的专权与胡作非为,陈寿也因不肯曲意阿附而屡遭贬黜,从而对诸葛亮就有了更多的崇拜与怀念,容易忽视其过失而追念功勋。所以在传记中发生了诸多偏颇,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诸葛亮时代,西蜀是典型的战时经济体制,它的特点是一切服务于前线,一切都为了战争,民众的疾苦生死当然会无暇顾及。然而在所有人的传记中,却只字不提民众遭受的战争苦难,只字未提蜀国人口急骤下降的事实及原因,对北伐中前方将士的叛变,《晋书·宣帝本纪》中记述得十分明白,而《三国志》却加以隐瞒。

    其二,在记述诸葛亮治蜀德政时候,结论性语言过多也过于抽象,并没有实例作支撑。这同书写其他人传记的手法颇为不同,也违背了治史的证据原则。

    其三,为了塑造诸葛亮的忠臣形象,陈寿立传有曲笔。在诸葛亮、诸葛均兄弟二人何以去隆中躬耕一节,陈寿曲笔下写了:叔父诸葛玄带着他二人去豫章(今南昌)接任太守职务,后来朝廷改派了朱皓,诸葛玄就带他二人去荆州投靠故旧刘表。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兄弟二人躬耕陇亩。这是难圆其说的。《献帝春秋》记述的事实是:豫章太守周术死后,刘表推荐并经袁术同意(属袁术辖区),诸葛玄带着两个侄儿前往豫章就任太守。但朝廷没有批准刘表的推荐,而派朱皓前去接任,大概是诸葛玄不肯移交的原故,朱皓从扬州刺史刘繇处借兵攻打了进去。诸葛玄兵败后退居西城,西域百姓蜂拥而起杀了他。那末,诸葛亮兄弟二人的去荆州,只能是自己的选择。

    其四,为塑造忠臣形象,陈寿对诸葛亮有亏臣节的内容都隐瞒不书。

    南征回成都之后,仅以不足挂齿的功劳,诸葛亮已欣然接受了五锡,即:"金斧钺一具,曲盖一,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六十人"。同曹操比较,诸葛亮显得性急了许多,这些有亏忠臣形象的重大内容,陈寿一概隐瞒了。

    陈寿对诸葛亮的拔高和隐瞒,已将传主推到了近似完人的地步。关于后人指斥陈寿因家父被诸葛亮剃光头发而挟嫌报复事,是不攻自破的恶意中伤。陈寿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将街亭失败的责任分剖得十分明白:"马谡背离诸葛亮的调度安排,作出了一系列错误的决定和部署(原文为"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其父是马谡参军,马谡的错误,同其父自然联系在一起。此段史料已证明,陈寿不仅无报复之嫌,而且有自认父亲之短的美德。

历代政治家、史学家是二级火箭推进器

    有五个原因,促使诸葛亮的忠臣形象已树立起来,其一,刘备永安宫托孤时曾明确表示:"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类诏书是历史上难得一见或绝无仅有的。有此诏书在,诸葛亮已有了取刘禅而代之的口实。

    其二,刘备病逝后,诸葛亮已掌握了政治、财政等大权,通过南征,又将李严兵马大元帅(统内外军事)这一至关重要的权力拿了过来,已集军、政、才、文于一身,成了没有皇帝名号的皇帝,皇帝刘禅只剩下一具招牌。

    其三,《出师表》中那句 "此诚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的表白,虽在政治上愚昧可笑,但很符合普通中国人知恩图报的美德标准。

    其四,病死五丈原的悲剧结局,原是诸葛亮追求人格完善的策略,借以掩盖五次失败的责任。后世不察,从而使他获得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殊荣。

    其五,陈寿在本人传记中有意隐瞒了诸葛亮与李严之间的倡答"九锡"、"十锡"的内容,隐瞒使忠臣形象高大突出。

    刘禅是一位玉玺皇帝,军权异化为皇权不仅已有了可能,刘备的临终遗嘱,又成为诸葛亮顺理成章登上皇帝宝座的铺路石。然而,诸葛亮不敢贸然行事,而是谨慎地、隐蔽地逐渐推进。凑巧的是,取代意图尚未彰显,他已命终五丈原,从而完善了自己的人格。

    再与同时代人曹丕、司马炎相比,当他们握有军政大权后,就立即使军权异化并最终篡位。其先祖曹操、司马懿、司马昭等虽持重一些,也都有逼宫、杀弑及宫廷政变,这使诸葛亮完善人格的魅力更相得益彰。

    在忠贞标准上,诸葛亮几成完人,而其子孙亦无瑕疵,其子诸葛瞻虽然不是将帅才具,率兵到涪城抵御邓艾时,不能采纳黄崇依山拒险、"无令敌得入平地"的正确意见,致使邓艾部长驱直入包围了绵竹,但是这只是才具。

    更重要的是,他继承了乃父的"忠贞"衣钵,曾经拒绝了邓艾表封"琅邪王"等高官厚禄的引诱,斩了来使以示决绝,并为蜀国战死于绵竹,以壮烈成仁为先父名节画上了完满句号。其孙诸葛尚是带着负罪心情踏上战场的,"乃驰赴魏军而死"。诸葛尚之死,又为祖父"忠贞"名节锦上添花。有如是不贰忠臣及后代,后世当然要大加推崇。诸葛亮成为统治阶级标榜推崇的一面旗帜。

    然而,陈寿写《诸葛亮传》时,虽有拔高之虞,仍将传主作凡人看待。所以也写了缺失,在评及诸葛亮的才能时,曾写了"于治戍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这是对五次北伐的考评,唯见其轻,不见其过。在论及其子诸葛瞻时,也有瞻工书画,名过其实的判词,这也是有根据的。然而,统治阶级既然要高举诸葛亮这面旗帜。就必须洗刷掉旗帜上面的污点;要洗污点,就得推翻陈寿的结论。

    此后,虽有众多的史学家如崔浩、朱彝尊、钱大晰,赵翼等为陈寿辩巫,且证据充分有力,但仅限于被动地洗刷其罪名,已无力也没有胆量再次确认诸葛亮的缺失了。房玄令及其他史学家、政治家树立这面忠臣旗帜的政治目的已经达到。

《三国演义》

    更将诸葛亮推上九霄

    诸葛亮能登上神坛,实得力于《三国演义》。

    不是罗贯中老先生蓄意造神,而是他反映了那个时代华夏民众的心理诉求,这得从十分复杂的历史大背景说起。

    罗贯中生活于南宋王朝统治下,当时,为了使南宋这一被蒙古铁骑所逼而流亡的政权具有合法地位,文化人从历史上找到了依据,即通过"化妆"三国时期蜀汉割据政权来证明,福建南宋小朝廷仍然是正统政权;既然是正统政权,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拿出来作为旗帜,文化人宁可篡改历史!正是这一背景下,各种《三国评话》版本陆续出现,并最终发展为历史宏著《三国演义》。它有几个显著特点:

    其一,《三国演义》反说历史,它以蜀汉割据政权为正统,将曹魏说成篡汉的奸贼;无视曹操统一国家的大业,而极力歌颂诸葛亮、鲁肃两个《隆中对》,以及造成国家在即将统一时重新分裂的一系列活动。这不是缘于历史而缘于现实。当时,中原民众渴望一个"正统政权"并企图以此为根据展开反攻,最终赶走蒙古铁骑,一统河山。各种《三国评话》版本的得以出现,江南民众的百听不厌,都是为难以宣泄出来的万千思绪寻找寄托。

    其二,诸葛亮成为民众呼唤的人物。当时,蒙古人摧枯拉朽般地向南奔袭,腐败的南宋小朝庭已没有德高望重、一呼百诺的领袖人物,小皇帝只是个傀儡,左丞相文天祥原没有军事才干,且被俘身死;右丞相陈宜中在人品才具上可称道的并不多,他曾因与黄镛等上书攻击奸臣丁大全获得六君子美誉,然登入仕途之后,又因依附奸臣贾似道而声名狼藉。

    当元朝大将伯颜迫近临安,他出面讲和未果时,不能担负道义责任的此公,竟置国家危亡不顾而逃回家乡。在南宋流亡政府灭亡前夕,身担宰辅重任的陈宜中,又一次放弃责任,逃往越南南部的占城。这就是当时南宋王朝的政治形势。在节节失败之中,中原广大民众呼唤着,呼唤着"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英雄伟人,希望他能顶天立地地站出来改变历史!去哪里寻找这样的人物?现实中既然没有,那就只能从梦幻中寻求,既然已经选中了蜀汉政权做旗帜,诸葛亮当然成了民众心目中唯一的人选。

    在《三国演义》中,神化拔高诸葛亮有几个手法。一是移花接木,即将发生在别人身上的妙事嫁接在诸葛亮身上,如草船借箭,原是孙权夜晚乘船窥视曹军水寨时的被动应急,却演义成了诸葛亮的主动立功;黄盖放火烧曹营战船的建议,也移到诸葛亮的功劳簿上。二是无中生有,如刘备三顾后,就将军事指挥权全盘移交等。三是捕风捉影,如赤壁之战前,东吴原有统一与分裂两种意见的争论,所以演绎出舌战群儒。四是褒贬参照,如反长沙一节,借贬低魏延以褒赞诸葛亮识人之明,以鲁肃之愚陪衬诸葛亮聪明机智等。五是装神弄鬼。为把诸葛亮之智推向绝顶,遂虚构出八阵图、泸水祭鬼、禳天乞寿等,不可思议。

    诸葛亮因为一本小说而遨游九霄并吞噬民众的灵魂,怕是罗贯中老先生始料不及的。
[/color][/size]
[/td][/tr][/table][/align] [/td][/tr][/table][/align] [/td][/tr][/table][/align] [/td][/tr][/table][/align]
[/td][/tr][/table][/align][table=550,#ffffff,#ea8c75,5][tr][td][align=center][table=478,#ea8c75,#ffffff,1][tr][td][align=center][table=430,#ea8c75,#ffffff,2][tr][td][align=center][table=426,#ffffff,#ffffff,1][tr][td][align=center][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_1309/36194_351e137940106372fcfc3172a70e2.gif[/img][/align] [/td][/tr][/table][/align] [/td][/tr][/table][/align] [/td][/tr][/table][/align] [/td][/tr][/table][/align]


落雪听雨2014

ZxID:58146089

等级: *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5-03-06 0
恩 ,虽然这样,但是觉的 还是好厉害!!
宸章

ZxID:48395933


等级: 派派版主
配偶: 月昭
2023.6.24回归;2019.08.28转正;2019.06.21【影视天地】实习;2016.05.21结婚;2014.05.08注册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5-03-06 0
把很多人发生的事情放在一人身上体现倒是很多文艺作品采用的手法,不过那通常是虚拟人物。这个却是放在了真实历史人物身上。《三国演义》作为小说话本也就罢了,《三国志》这种人物传记,属于正史类的就不应该采用文艺修饰夸张的手法了。
不看这个还不知道这些故事,不过原来也知道孔明肯定是被神化了。
禛惜黛玉

ZxID:13699390

等级: 文学之神
☆鳳凰於飛,翙翙其羽☆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5-03-06 0
文学作品中移花接木把好多人的事情集中在一个人身上的做法 还有其他的塑造手段有很多吧 没想到诸葛孔明也是被罗贯中老先生无意中神话了的一员哦 张知识了 分享辛苦了 谢谢



☆鳳凰於飛瀟瀟江湖百折歸!雁字囬時雲中點點离人淚!
斷崖驚魂已是前世不堪追!天涯路遙明月如霜永相隨!☆
chiguoxin

ZxID:8363528

等级: 牙牙学语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5-02-12 0
啦来看看咯。。。
wj宝宝

ZxID:11619415


等级: 内阁元老
青春又回来了嘛(*^▽^*)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5-02-07 0
已审核。

就是从《三国演义》知道的诸葛亮,历史上的诸葛亮只是从出师表有过那么一点点了解,看三国的时候,对诸葛亮真的很崇拜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