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组任务】名人堂之安德海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5166 回复:2

[人文通史] 【发帖组任务】名人堂之安德海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半旬

ZxID:12064541


等级: 派派贵宾
配偶: °雙生丶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4-19 0
【发帖组任务】名人堂之安德海
— 本帖被 灬千ヽ 从 素材组工作区 移动到本区(2011-04-19) —
[backcolor=#ffffcc][table=500px][tr][td][size=2][font=微软雅黑][b]人精小安子[/b]

  安德海,祖籍河北省南皮县,其祖父时,迁居河北青县汤庄子村。

[align=center][img]http://cimg2.163.com/catchimg/20100421/7T4QRMCQ_1.jpg[/img][color=#0000ff]
[/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0000ff]安德海[/color][/align]
  他聪明伶俐,为人极狡猾。史书称他:能够讲读《论语》、《孟子》诸经;艺术精巧,知书能文。

  他最大的能耐就是善于察言观色,阿谀奉承不露一丝痕迹,以忠心获得咸丰皇帝的喜爱,以柔媚赢得西太后的欢心,一生深得西太后的宠爱和器重。

  最得西太后赏识之事,就是在安德海全力协助下,除掉了肃顺、载垣、端华,剥夺了顾命八大臣临政之权,将皇权牢牢地控制在手里,所以,祺祥政变之后,已经身为太后并执掌政权的西太后兰儿,就升安德海为大内总管。

  西太后宠爱安德海,戏称他为人精儿,爱称为小安子。

[align=center][img]http://www.sznews.com/culture/images/attachement/jpg/site3/20100610/00142246e9800d7a922d1f.jpg[/img][/align]

  宫里宫外,无论何人,都怕安德海,连太后的独子、年轻的同治皇帝也怕他三分。

  同治七年冬天,气焰熏天的安德海,竟然在北京最大的酒楼前门外天福堂大酒楼张灯结彩,大摆酒宴,正式娶徽班唱旦角的年方19岁的美人、艺名九岁红的马赛花为妻。

  西太后为了表示宠爱,特地赏赐白银一千两,绸缎一百匹。

  太监娶妻的新闻,在北京的大街小巷迅速传播,各种趣事艳闻,不胫而走。

[b]宫禁寻欢[/b]

  安德海最懂得西太后的心。太后20多岁守寡,那颗孤独寂寞的心,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只有她自己独自品味,也只有她自己独自承受。

  自从有了安德海,太后感觉好多了,感到在她最孤独、最寂寞的时候,终于有一个可以理解、可以倾诉而又值得依靠和信赖的人,这就是安德海!

  太后喜欢什么,安德海就说什么、安排什么,千方百计,不惜一切代价。

  太后一生好戏,特别是淫戏。安德海特地在太后一年之中大约有五个月的时光逗留的西苑,建造了一座精巧绝伦的大戏楼供太后看戏,并专门召集了一班一流梨园子弟,排演戏剧,尤其是在淫戏方面大下功夫,供太后享乐。

  太后在安德海的照料和陪伴下,吃、喝、玩、乐,样样舒服,高兴的时候还时不时地穿上戏衣,上台走几圈,哼几句,真正是不亦乐乎,忧烦全忘,乐不可支。

  每当这个时候,安德海常笑容满面地进言:太后像月宫里的嫦娥,真正是仙人儿啊!

  太后眉开眼笑。

  每当看见太后安然端坐的时候,安德海就会恰到好处地说:太后真像那南海观世音菩萨啊,救苦救难,功德无量!

  西太后离不开安德海,从饮食起居到休息就寝,安德海成了她身边上一刻也不能少的人物。安德海长得端正,身材也很标志,皮肤保养得也好,他每天恭恭敬敬、一丝不苟地侍候着太后,连太后就寝都不离左右,于是,太后私幸安德海、小安子是假太监之说,就甚嚣尘上。

  安德海娶妻,更助长了这一传闻。

  不过,太后确实是很爱小安子,无论什么好吃的,总要先给小安子留一份;无论有什么名贵的衣服,只要有可能,总要赏赐给小安子;如果有什么好玩的东西,常问小安子有吗?赏小安子!

  史书记载说:太后宠安德海,语无不纳。其后,遂干预政事,纳贿招权,肆无忌惮。

  有一次,西太后正与安德海闲谈,两人说得高兴,真是忘乎所以,闹成一团。这时,总理政务的恭亲王来了,有军国要事,请求太后召见。可是,太后为了和安德海玩乐,竟然推辞不见!

  一脸愠色的恭亲王无奈地退下,恼羞成怒,恨恨地对亲信侍从说:非杀安德海,不足以对祖宗,振朝纲!

  安德海得知以后,逮着机会,就进谗言,损毁恭亲王。不久,西太后就削掉了恭亲王议政王之职,亲王失宠。

  太后与小安子宫禁寻欢,传到了年轻的同治皇帝的耳朵里,皇帝气恨不已。有一次,皇帝也逮着个机会,狠狠地训斥了安德海一顿。安德海一肚子委曲,竟然向皇帝的母亲西太后倾诉,太后不仅不责骂太监安德海,反而还护着他,反过来却训斥自己的儿子即同治皇帝!

  年轻的皇帝真是气昏了头,跺着小脚,在宫殿内来回地走,气恨恨地骂,并特地做了一个小泥人,长得和安德海一模一样,然后,皇帝骂着安德海,骂一句,毁一只手,骂一句,去一条腿,最后恨恨地砍掉了小泥人的脑袋。

  近侍太监惶惶地问皇帝:这是怎么啦?

  皇帝气恨地说:杀小安子!

  机会真的来了。

  同治八年,不可一世的安德海觉得在北京呆烦了,想出去散散心,于是,就借口置办龙衣,在太后的许可下,大摇大摆地出京了!

[align=center][img]http://news.hainan.net/Editor/UploadFile08/2009w9r16f/20099168140901.jpg[/img][/align]
  西太后对同治皇帝说:皇帝大婚快到了,叫小安子到广东为皇帝大婚置办龙衣。

  同治皇帝表面上同意了,心里却说:好,机会终于来了!

  同治皇帝密谕山东巡抚丁宝桢:拘捕安德海。

  清廷对于太监的管理和约束,十分严厉。清顺治皇帝入关以后,宫内设立太监,但立下了严格的规矩,特地在后宫正宫之乾清宫后面的交泰殿内,立下铁牌,上书:

  太监但有犯法干政、窃权纳贿、嘱托内外衙门、交结满汉官员、越分擅奏外事、上言官吏贤否者,即行凌迟处死,定不姑贷。特立铁牌,世世遵守。

  安德海带一干男女,顺运河南下。他以女皇钦差自居,穿一身御赐龙衣,船上悬挂着迎风飘扬的日形三足乌旗,船边飘荡着五彩缤纷的龙凤旗帜。随行的官兵、苏拉、妻妾、太监、宫女、僧人等数十人,个个光鲜照人,分乘两条大船,浩浩荡荡,气势非凡。

  素以严刚有威著称的丁宝桢,深得山东巡抚阎敬铭的器重,阎氏退休前,推举丁宝桢接替自己。这样,丁宝桢出任山东巡抚。丁氏到北京拜见同治皇帝,同治皇帝觉得他遇事可为也敢为,就同慈安太后密商,两人都认为他是有肝胆之人,可以信赖。

[align=center][img]http://cimg2.163.com/catchimg/20100421/7T4PVQCF_0.jpg[/img][color=#0000ff]
[/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0000ff]丁宝桢[/color][/align]
  丁氏接皇帝密旨后,立即密嘱德州知州赵新:传闻安德海将过山东,如见有不法事,可一面擒捕,一面禀闻。赵知州是官场老手,特地以夹单禀报:如果丁氏不参奏,夹单非公事例行不存卷;如果参奏,丁氏祸福自当之。

  丁氏一面上奏,一面派遣东昌知府程绳武追赶。程氏尾追,三日三夜,不敢动。丁氏命令王正起追赶捉拿,到泰安才将安德海擒获,解往济南。

  一路上,安德海口出狂言:我奉皇太后命,谁敢犯者,徒自速死耳!

  许多官员真的不敢动他,但巡抚丁宝桢却敢,他毅然不之顾!认为朝旨未可知,先杀之!

  泰安知县何毓福一看要动真的,知道非同小可,长跪力谏,请求等候朝旨。

  丁宝桢凛然正色地说:宦竖私出,非祖制。且大臣未闻有命,必诈无疑!

  当天晚上,丁宝桢下令,杀了安德海,安氏随行的20余人,也一律处死。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30913] [/align]
  丁宝桢杀了安德海,许多官员真的吓破了胆。丁氏的奏章,也随之送到京师。

  西太后看到安德海被杀,大为惊诧,一时莫知所为。她阴沉着脸,同慈安太后一起,召集恭亲王、军机大臣和内务府大臣,商议对策。

  众大臣异口同声:太监,祖制不得出都门,犯者死无赦,当就地正法。

  史籍这么记述确有疑窦:前面说安德海的确是"奉旨差遣"的。即慈禧允他出京去制备同治皇帝的龙衣;慈禧也告诉了同治皇帝,同治也"阳为赞成之"了。这还不是"奉旨差遣"吗?那么,在接到丁宝桢的奏报时,慈禧为什么不加说明呢?同治小皇帝就在他的身边,为什么就不能让小皇帝证明是他同意了的呢?

  如果真是慈禧明知皇帝已经同意安德海出京为他制备龙衣,而又不说出,这就可疑了。如果慈禧真的不敢说出,那一定是有她的苦衷,是有口难言的苦衷,这个苦衷到底是什么?是否此事过于严重。太监除非是负有极重要的差遣才可出京,而制办龙衣并非极为重要,是慈禧当时未加深入思考,便同意安德海出京了。虽然口头告诉了小皇帝,但太监出京这么严重的事,为什么不通过亲王大臣、慈安太后等讨论?所以她是有苦难言,她如果让小皇帝出来证明,小皇帝要说不知道,那可怎么处理,那是要她娘儿俩在众臣和慈安太后面前争吵吗?

  她十分明白,这是恭亲王、慈安、小皇帝、丁宝桢等一起定的计谋,表面上是整死安德海,实质上是针对她来的。那么,她还怎么好说是自己派遣的,又是小皇帝同意了的呢?

  她可真是有口难辩,有口难言啊。

[align=center][img]http://i0.sinaimg.cn/book/2009/0317/2009317142016.jpg[/img][color=#0000ff]
[/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0000ff]慈禧[/color][/align]
  心爱之人惨死,西太后万分悲痛,上谕扣发了两天,在恭亲王的敦促下,才发下:

  丁宝桢奏,太监在外招摇煽惑一折。

  据德州知州赵新禀称,七月间,有安姓太监,乘坐太平船二只,声势炫赫,自称奉旨差遣织办龙衣。船上有日形三足乌旗一面,船旁有龙凤旗帜。带有男女多人,并有女乐,品竹调丝,两岸观者如堵。

  ……

  览奏深堪诧异。该太监擅自远出,并有种种不法情事,若不从严惩办,何以肃宫禁而儆效尤。

  蓍马新贻、张之万、丁日昌、丁宝桢,迅速派委干员,于所属地方,将六品蓝翎安姓太监,严密查拿;令随从人等,指证确实,无庸审讯,即行就地正法,不准任其狡饰。如该太监闻风折回直境,即著曾国藩饬属一体严拿正法!

  事实上,上谕到达的前五天,安德海就已经人头落地了,并且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将安氏暴尸三日。

  安德海所带的珍宝,也全部没收:翡翠朝珠1挂,碧霞朝珠1挂,真珠鼻烟壶1个,大珠5颗,元宝17枚,骏马30余匹,碧霞犀数十块,黄金1150两。其他珍宝、珍玩还有许多。带去这么多东西,尤其那骏马30多匹,带去干什么?制备龙衣带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一千多两黄金哪来的?是库藏支出买龙衣的还是安德海私人的?

  如果是库藏支出,那支出者、批准人又是谁?安德海是奉命出京制办龙衣的吗?这些问题都是可疑的。

  但是,事情又过8天,朝廷又一次连发两道谕旨,反复强调安德海私自出京,违制被杀,罪有应得。并令太监们以此为诫,益加儆惧。

  地方大员们闻之都拍案称快。曾国藩说,他的眼睛病了好几个月了,一闻此事,马上就好了,李鸿章闻讯高兴得跳了起来,向大家说:这下子丁宝桢可出名了!

  果然,丁宝桢因此名声大振。不是这件事,谁又知道有个丁宝桢呢?

  大家拍案称快,是高兴安德海的被杀,还是高兴慈禧太后在此事上的失败呢?[/font][/size]
[/td][/tr][/table][/backcolor]
[ 此贴被半旬在2011-04-20 18:02重新编辑 ]
xingdou阑干

ZxID:13718933


等级: 文学大师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04-19 0
安德海,乍一看以为是个外国人的名字
灬千ヽ

ZxID:264835


等级: 内阁元老
倾力而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04-19 0
— (天若舞) 发帖组任务不加分。。 (2011-04-19 21:22) —
这个太监也算有名了。。已审

楼主留言:

没有命根了,必然要有名,不然这辈子活的太窝囊了=。=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