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太监文化”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1040 回复:6

[人文通史] 中国的“太监文化”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mylord

ZxID:3331904


等级: 热心会员
倦怠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4-13 0
中国的“太监文化”
— 本帖被 瑶池碧落 从 素材组工作区 移动到本区(2011-04-16) —
我看坛子里没有一个系统完善的帖子关于太监的,那我就发一个吧。


[backcolor=#FFFFFF][table=90%][tr][td][size=2]


[align=center][b][size=4][color=#000000]太监[/color][/size][/b][/align]


[b]           太监(tài jiàn)也称宦官,通常是指中国古代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而成为不男不女的中性人,他们是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又称寺人、阉(奄)人、阉官、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等。[/b]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30804][/align]

        太监的原意通常是指中国古代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的男性,他们是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

  [color=#FF3366]宦官称“太监”,是隋唐以后的事,地位较高的内监就被称为“太监”。[/color]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后宦官亦通称为太监。 到了明代,宦官权势日增,人们就把所有宦官都尊称“太监”,太监也就称为宦官代名词了。

  [color=#FF3366]据记载,我国先秦和西汉时期的宦官并非全是阉人;自东汉开始,才全部用阉人[/color](“宦官悉用阉人,不复杂调他士”,出自《后汉书 宦者列传序》)。这是由于在皇宫内廷,上自皇太后、太妃,本朝后、妃以及宫女等,女眷较多,如果允许男侍出入,难免会发生秽乱宫帷的事。所以绝不允许有其他成年男性在宫内当差。

  [color=#669900]太监,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名称很多,诸如中宦、宦官、宦者、内侍、内宦、阉人、中涓、内竖、中贵人等。[/color]

  在中国历史上,在封建社会消亡之前,没有宦官的时代不多。太监,作为帝王与后妃的奴仆,支撑着皇家宫殿那广厦高台的金碧辉煌,成就了皇宫内统治者舒适优裕的生活条件。

  常人想成为太监必先去势,即割掉生殖器。这称为[color=#669900]“净身”,[/color]使他们成为[color=#669900]“六根不全”[/color]的人。太监如为自幼阉割,未经青春期第二性征发育,即没有胡须、喉结和变声过程,故声音较普通男子尖锐。

  其实,太监并不是中国的特产。[color=#FF3366]在古代埃及、希腊、罗马、土耳其、朝鲜,乃至整个亚洲都有太监。[/color]但是,中国的太监制度是在历史上占有相当分量的。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中,太监不仅涉足王公贵族、高官显爵的生活中,而且还涉足于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在辛亥革命以前的中国,历朝的衰亡大都与太监作乱有关,[color=#669900]汉、唐、明三朝的覆灭与太监的专横暴虐有直接关系。[/color]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30805] [/align]


[color=#FF0066]【历朝太监制式】[/color]

  唐代设内侍省,其长官为监及少监。《辽史·百官志》载,辽代南面官诸“监”职名中,有“太监”之称,但在具体称呼上,仅称监,如太府监。元代的太府和各监,多有“太监”一官(如仪文监、典牧监、典室监、太府监等均设太监)。明代诸监不设此官,但在宦官所领的二十四衙门,各专设掌印太监等,在宫廷内专门侍奉皇帝及其家族。明中叶以后,太监的权力扩大,拥有出使、监军、镇守、侦察臣民等大权。清代相沿,太监成为宦官的专称,设总管太监等为首领,隶属于[color=#669900]内务府[/color]。

  [color=#669900]我国历代宦官的人数以明朝为最多,号称10万。[/color]清朝改革了明代臃肿的太监机构,并制定了一套管理制度即宫规宫法,将明崇祯末年的9万多太监,削减为9000人。清朝太监的等级极其严格,清朝宫廷内设有管理太监的机构称“[color=#669900]敬事房[/color]”,又谓“[color=#669900]宫殿监办事处[/color]”。规定在[color=#FF0000]督领侍[/color]下面,有[color=#669900]大总管、副总管、带班首领、御前太监、殿上太监、一般太监和下层打扫处小太监之分[/color]。发展至清代末期,太监等级更加复杂。在宫殿监中,就有[color=#669900]总管、首领、掌案、回事和小太监之分[/color];在各处所中又有[color=#669900]首领、大师父、师父、带班、陈人、徒弟之别[/color]等等。如此层层节制,一级管一级,一级压一级,统治得非常严密。
 
  封建帝王是世袭的,皇帝唯恐他人篡夺自己的皇位。一般情况下,皇帝猜忌朝廷的文武外官,总防着他们有外心:但却认为朝夕侍候在自己身边百依百顺、出身低下而又没有后代的内官员可靠。而宦官则往往利用在宫廷中的这种特殊地位,攫取极大的权力,甚至操纵帝上。这些人数量不多,但[color=#FF6600]奴性十足,狡黠阴险、残忍狠毒[/color]。一旦成为皇帝的心腹,更是谗谄佞邪,毫无顾忌。他们结成死党,挟持  皇帝,假传圣旨,卖官鬻爵,贪赃枉法,陷害忠良,甚至可以废立以至杀死皇帝。而一旦皇帝没有威信或过于幼小,便会去依靠从小跟他在一起生活的太监,就会变成太监专权,与想要争夺皇位的大臣对抗。一旦有太监专权的情况发生,便代表此时的朝廷是处在黑暗时期。[color=#FF6600]在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宦官专权曾演出了一幕幕祸国殃民的惨剧,其中以东汉、唐、明三代为最。秦朝的赵高,东汉的侯览、张让,唐代的仇士良、田令孜,明朝的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以及清代末年的李莲英,都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宦官。[/color]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30811]
[color=#6699CC]  第一个出名的太监秦朝赵高[/color][/align]


[color=#FF3366]【先秦时期】[/color]

  [color=#669900]宦官制度起源于先秦时期[/color],《诗经》、《周礼》、《礼记》中都有关于宦官的记载。[color=#669900]周王朝及各诸侯国大都设置了宦官[/color]。秦国宦官[color=#FF0000][b]嫪毐[/b][/color]受太后宠幸,权势显赫,封为[color=#FF6600]长信侯[/color]。宦官一般由身份卑贱的人充当。其来源或由处以宫刑的罪人充任,或从民间百姓的年幼子弟中挑选。秦汉以后,宦官制度更加详备,宦官作为一种特殊政治势力,对许多朝代政局产生重大影响。




[color=#FF3366]【秦汉时期】[/color]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宦官由[color=#669900]少府[/color]管辖。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鉴于秦亡教训,间用文士充中常侍,以抑制宦官势力。元帝以后,宦官势力复萌。东汉时,侍从皇帝的中常侍专由宦官充任。他们[color=#FF6600]传达诏令,掌理文书,左右皇帝视听[/color]。其时,外戚势大,皇帝常利用宦官牵制外戚,往往造成宦官集团专政局面。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30806]
[color=#6666CC]  明朝深受皇帝信任的大太监冯保[/color][/align]





[color=#FF3366]【唐宋时期】[/color]

  [color=#669900]唐代,宦官由内侍省、掖廷局、宫闱局、奚官局、内仆局、内府局管理。[/color]掌管宫内的[color=#669900]簿册、门卫、病丧、仓库供应[/color]等事项。各局长官称[color=#FF6600]令[/color]或[color=#FF6600]丞[/color]。唐太宗时,对宦官限制较严格,规定内侍省宦官[color=#669900]最高官阶为三品[/color],数额亦有限制。太宗死后,制度渐弛。中宗时,宦官总数增至3000名,被授七品以上者多达千人,玄宗时,宦官多而滥,仅四、五品者就在千人以上。授予三品左(右)监门将军衔者大有人在。安史之乱后,宦官势力膨胀,有的甚至封王爵,位列三公。部分宦官还染指军权。肃宗时,设[color=#FF6600]观军容使[/color],专以宦官中的掌权者充任,作为监视出征将帅的最高军职。从德宗朝开始,宦官掌握了神策军、天威军等禁兵的兵权。军中的护军中尉、中护军等要职均由宦官担任。因军政大权被宦官集团把持,不仅文武百官出于其下,甚至连皇帝的废立也由他们决定。[color=#FF6600]在宪宗到昭宗期间登基的9个皇帝中有7个是由宦官所拥立,两个被他们所杀。[/color]宦官专政成为中、晚唐社会的一大痼疾。宋代也设内侍省,由宦官主管。但宋代宦官干政的现象不如外戚专权严重。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30807]
[color=#6699CC]唐朝大太监李辅国[/color][/align]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30808]
[color=#6699CC]唐朝大太监高力士[/color][/align]





[color=#FF3366]【明清时期】[/color]

  明太祖朱元璋对宦官管理较严,规定宦官[color=#FF6600]不得识字[/color],压低其官阶,[color=#FF6600]禁止其兼外臣的文武职衔[/color],并[color=#FF9900]悬铁牌于宫门上[/color],[color=#FF6600]明示不许干政的警戒[/color]。从永乐朝始,宦官渐受重用。皇帝亲信的太监经常被派[color=#669900]出巡出洋[/color],担任[color=#669900]监军[/color]。永乐十八年(1420)设东厂,由宦官执掌,从事特务活动,诸事直接报告皇帝。宣宗时,改太监不得识字的祖制,在宫内设内书堂。令学官教授小太监识字。成化十三年(1477)在[color=#669900]东厂[/color]外另设[color=#669900]西厂[/color],以宦官任提督,加强特务统治。此外,宦官任职机构膨胀,宫廷中设有司礼、内官、御用、司设、御马等12监。惜薪、钟鼓、宝钞、混堂等4司及兵仗、银作等8局,总称为[color=#FF0000]二十四衙门[/color],各设专职掌印太监。宦官人数激增,至明末多达数万之众。英宗时,掌权宦官王振网罗部分官僚为党羽,形成阉党,开明代宦官专政先声。此后,宦官之祸迭起。成化年间的[b][color=#FF0000]汪直[/color][/b]、武宗时期的[b][color=#FF0000]刘瑾[/color][/b]、熹宗时期的[color=#FF0000][b]魏忠贤[/b][/color]等,都是权倾朝野、势力显赫的权宦。他们专横跋扈,排斥异己,巧取豪夺,屡兴大狱,加剧了明朝政治上的腐败,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

  鉴于明朝宦官为害之烈,清朝统治者采取了一些限制措施。[color=#FF0000]清初规定:宦官归内务府管辖,具体由敬事房管理。敬事房亦称宫殿监办处,设总管、副总管等职。康熙时总管宦官为五品,雍正时改成四品。裁明代“二十四衙门”为“十三衙门”,人数大幅度缩减。 [/color]顺治时设置宦官千余人,乾隆年间增至3000人,直至清末未过此数。宦官升迁降调由内务府移文吏部决定。宦官犯法,内务府可先拿后奏。尤禁其干政。[color=#669900]顺治帝仿朱元璋旧制,铸铁碑立于交泰殿,明文规定凡有不法行为,均凌迟处死。[/color]这些措施得到较好贯彻。虽在清末有慈禧太后宠宦[color=#FF0000][b]安德海[/b][/color]、[b][color=#FF0000]李莲英[/color][/b]等屡犯例禁,朝臣为之侧目,终未出现汉、唐、明宦官的专权现象。

  [color=#669900]清代末年,河北省的[color=#FF0000]宛平[/color],还有山东省的[color=#FF3366]乐陵[/color],都是出太监的地方。[/color]太监都是劳苦人出身,被生活所迫,指望把孩子送进宫里,有条活路,将来也得些好处。当时有的只有10岁左右就阉割净了身,李莲英就是8岁净身,9岁进宫的。民国初年。一个13岁的小太监马德清就被送进了溥仪的逊清皇室小朝廷当差。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30809]
[color=#6699CC]明朝大太监魏忠贤[/color][/align]

  说到[color=#FF3366]净身[/color],清光绪年间,北京有专门干这种营生的,南长街会计司胡同的“[color=#FF3366]毕五[/color]”和地安门内方砖胡同的“[color=#FF3366]小刀刘[/color]”,就是专干这一行当的。有的说这两家的家主都是[color=#FF3366]清朝的七品官[/color],还有的说小刀刘是六品顶戴。[color=#FF6600]他们每年分4次,即每个季度给总管内务府送净好身的孩子,这是他们的职业。[/color]净身的“手续”则全由他们两家包办了。[color=#FF6600]在清初,对净身还有个规定,不能私自行事,按刑律规定,违者问斩  。[/color]到了晚清就不那么严格了,也有个别人是父亲亲自给儿子净身的,上面提到的[color=#FF0000][b]马德清[/b][/color]就是在他9岁那年,被他父亲亲自切除了生殖器。解放后,据马德清老先生回忆,净身是他一辈子最伤心的事,是一场难忘的酷刑。

  太监入宫后,其中有少数人靠着奉承和钻营的手段,慢慢爬上有权有势的地位,慈禧太后宠信的[b][color=#FF0000]李莲英[/color][/b]和[b][color=#FF0000]小德张[/color][/b],便是其中突出的两个。一代权监李莲英,曾与[b][color=#FF0000]袁世凯[/color][/b]互相勾结,藉以大发横财,仅一次就接受袁的贿赂20万两白银。据说李莲英临死时,不仅有大量的地产,还有无数的玉器珠宝,4个继子分得了大量银钱财物,就连2个继女,也每人各得白银17万两。当时李莲英得罪了不少人,慈禧死后,他于宣统元年(1909年)正月底即向隆裕太后告老出宫,悄悄地离开了紫禁城,然而他终于在宣统三年正月归天了,有说是得痢疾死的,有说是被人害死的,“文化大革命”中,他葬在海淀区恩济庄的坟墓被人挖开,竞只有人头,无身子,弄得人首异地,被人害死的可能性更大,结局归宿也够惨的!出时的小德张效法李莲英,一面讨好慈禧,同时又和光绪皇后后来的隆裕太后沆瀣一气,狼狈为奸,终于爬上了大总管的地位。他的财产也无法计数,在河北省静海县以及京畿南苑都有他的地产,天津英租界里他曾置楼房12座,北京永康胡同有他宏伟的大宅第,此外还有当铺、绸缎店等多处。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30810]
[color=#6699CC]清朝大太监李莲英[/color][/align]

  但是,紫禁城内不少下层小太监,终日辛苦劳动,到暮年离开皇宫,也没见过皇帝一面;太监  受污辱被损害乃至折磨而死的事,亦时有发生。例如晚清宫廷中被慈禧派往光绪身边的太监[b][color=#FF0000]寇连材[/color][/b],因他深明大义,斗胆违例向慈禧上奏折凡10条,劝慈禧归政,并言不宜去忠直人而专用阿谀者。最后被慈禧以内监有言事者斩,按清朝成例,送交刑部命处斩勿论。据说寇连材问斩时镇定自若,死而无憾。

  紫禁城内责打太监的事,屡屡发生,他们只要稍有“不规”或偶有“犯错”,慈禧即下令动辄责打和处罚。刑罚之残酷,无以复加,实在骇人听闻,有的还要株连他人。光绪末年,慈禧曾用“气毙”之刑,竟把珍纪宫中30来个太监活活处死,造成迫害太监的一大惨案。[color=#FF6600]所谓“气毙”,是用七层白棉纸沾水后,将受刑人的口鼻耳封闭,再用杖刑责打而死[/color]。

  另外,那些下层小太监一旦失掉服役能力之后,都要被逐出紫禁城。不少太监晚年[color=#FF3366]以寺庙栖身[/color]。据调查,在北京城郊,共有明清时期的太监寺庙约20多座。




[color=#FF3366]【辛亥革命至今】[/color]

  1911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退位。1922年,宫外的中国正在出现大变化,而17岁的溥仪仍在紫禁城内过着平淡的生活。许多太妃心生歹意,联合太监对越发成熟的溥仪进行打击。一次,溥仪打开了自嘉庆年间就被封起来的建福宫宫殿群,里面全是乾隆的收藏品,嘉庆是为了怕子孙玩物丧志,所以把这些书画、瓷器、金佛都封在了这里。当时“小朝廷”经济很窘迫,溥仪准备用这些来换钱。但发现没过几天的一个晚上,建福宫宫殿群在晚上10点燃起了熊熊大火,直到次日正午才被扑灭。这一场大火烧毁了乾隆所收藏的自夏商以来的许多名人字画、青铜器、金佛、瓷器上百万件,最后经调查为人为纵火!没过几日,溥仪所居住的养心殿东院又着起了火但被迅速扑灭,这次找到了一个还未烧完的被煤油泡过的棉絮,这更说明了是人为纵火。溥仪为了自己的安全,于几日后命令:每位王爷、太妃身边(不包括溥仪)各留20名太监,其余所有太监一律驱逐出宫。这一决策虽然是为了溥仪自己的私利,虽然使成百上千的人失了业,但象征着再也不会有社会底层人物被阉割。

  1959年,溥仪出狱。他直接去探望了住在庙里的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的太监,向他们连连道歉,但太监们仍在叫他“万岁爷”,真是令人感叹不已。溥仪也在《我的前半生》中忏悔道:“他们陪我玩,哄我睡觉,喂我吃饭;他们领我的赏,也挨我的打;别人可能有时会离开我,但他们却日夜陪着我;他们是我的奴隶,也是我的老师。”





[color=#FF3366]【代表人物】[/color]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30812][/align]

[b]宦官宰相第一人——秦·赵高[/b]

  指鹿为马

  赵高本赵国贵族后裔,春和灭时被掠入秦,父子先后被阉,少年赵高饱尝人间辛酸。入宫后暗立复仇之志,忍辱负重悉心侍侯少公子胡亥深得秦始皇赏识。

  公元210年,秦始皇病死沙丘,赵高策划阴谋,巧言厉色拉李斯下水,瞒天过海,矫诏逼杀公子扶苏,将大将军蒙恬兄弟下狱,成功帮助胡亥篡位。事后升为郎中令,控制朝纲。接着赵高充分施展其凶残手段,诛杀异己腰斩同盟者李斯,他指鹿为马,玩秦二世股掌之上,最后发动政变,逼杀二世。千古一帝秦始皇在天之灵他怎能明白,铁打的大秦江山竟然毁于一阉人赵高之手?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30813][/align]

[b]罗马名将——纳尔西斯[/b]

  纳尔西斯(478-573),全名不详,太监,[color=#FF3366]东罗马帝国名将[/color]。著名的军事统帅。

  [color=#FF3366]纳尔西斯原为东罗马皇后狄奥多拉的宠信。[/color]532年参加镇压反抗查士丁尼皇帝的尼卡起义。538年,随贝利撒留对东哥特人作战。550年接替贝利撒留为统帅,在552年的塔吉奈战役中获胜,东哥特国王托提拉重伤而死。随后在554年的卡西里纽姆战役中,打败了法兰克人和阿勒曼尼人,征服了意大利。  

 纳尔西斯的胜利并不代表他的才能胜过了贝利撒留,因为他带来了数万蛮族雇佣军,其投入的军力远大于贝利撒留。纳尔西斯无论在军事理论还是实战都很有造诣,是拜占庭名将。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30814][/align]
[b]敛财弄权乱汉宫——东汉·张让[/b]

  汉灵帝的昏暗时代

  东汉末,以张让为首的十常侍宦官集团独霸朝纲,权倾天下。张让颍州(今河南禹州)人。他从宫中一杂役太监,逐步爬上太监首领中常侍。他怂恿昏君刘灵帝刘宏设立“四园卖官所”,公开卖官敛财。又在汉宫西苑设“裸游馆”,专供灵帝淫乐,哄得灵帝喜笑言开。他“僭越”朝制,把自家庄园建得皇宫还高,又怕灵帝发现,挖空心思拿“天子不可登高,登高必遭大祸”来蒙骗灵帝,这个昏君竟然确信,还口口声声称张让为父,真是昏君奸臣,一路货色。

  张让率领十常侍,颠倒黑白除异己,捏造罪名杀朝臣,终于引起以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不满。张让又先下手为强,诱杀何进,导致京师卫军变乱,杀尽宫中几千太监,张让也走上绝路,投身黄河。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30815] [/align]
[b]太监军师——唐·高力士[/b]

  曾经权倾朝野的宦官高力士之墓

  高力士是大唐一代最有权谋的太监之一。他从一流浪少年,遭阉入宫侍奉女皇帝武则天,目睹深宫中种种险恶和残酷,逐渐领会了一套处绝学。“神龙革命”中他随机应变,择主而事,投靠李隆基,将主子武则天拉下马。后又出谋划策,助李隆基诛杀韦后和太平公主,终成唐明皇最忠实的心腹奴才。不过,高力士在创造唐朝“开元盛世”的过程中出过不少力,献过不少良策,这在中国历届太监中,算是出类拔萃的高人了。

  高力士在历史舞台上演出最精彩一出戏,是他一手撮合了杨玉环和唐玄宗的旷世姻缘。是他成就了杨贵妃,也是他在马嵬坡缢死了杨贵妃。成也力士,败也力士。真是美人一笑媚千古,空留长恨在人间。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30816] [/align]
[b]阉海权宦 厚黑高手——唐·李辅国[/b]

  影视中的李辅国向太子献妙计

  从夏朝到清代上下五千年,历朝历代宫中太监,成千上万,且不去说好坏忠奸,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印迹者不多,象李辅国这样的太监宰相,只赵高和他两人其后再无来者。

  大凡乱国枭雄,都有一套超乎常人的厚黑心术,李辅国是此中圣手。阿谀奉迎,溜须拍马,他不学就会。翻云覆雨,落井下石,他无所不能。谋害同类,残杀异己,他从不手软。从亲王、宰相到皇后、皇帝,有用时可成为手中权杖,无用了则手起刀落,痛杀干净。李辅国一生忙碌,谋权固位,巧取豪夺,拥城国之富,最后落了个身首异处,尸弃荒野。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30817] [/align]
[b]监军误国 流毒四海——宋·童贯[/b]

  童贯,少年净身入宫,投于大太监李宪门下。他为人乖巧,揣摩功夫十分了得,精于媚术。徽宗即位后,他如鱼得水,使出浑身解数,献古玩,弄字画,用尽心思讨得这位风流天子的欢心,从此平步青云。他与蔡京联手,排挤朝臣。公(即蔡京)媪(即童贯)二相,朝内朝外,互相勾结,独霸北宋军政大权,朝野百官,尽出其门,童太监成了“童大王”。童贯独领兵权二十年,北宋在与辽、金的战争中屡战屡败,国力日虚,他却兵权永固,足见他保权固位手段之高。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30818] [/align]
[b]自阉走向富贵路——明·王 振[/b]

  (山西蔚州(治今河北蔚县)人)

  王振本是一介失意文人,他从历史上不胜枚举的宦官发迹擅权事例中,找到了一条代天行事,富甲天下的捷径,获得了自我阉割的精神力量。于是他像赌徒一样,把肉体和人格作为赌注,用自我阉割的代价,铺就一条飞黄腾达之路。他置传统观念与社会议论于不顾,排斥辅政大臣;盗毁朱元璋严禁宦官干政的铁牌,使宦官公开地走上政治舞台;大权独揽后,疯狂敛财,打着皇权的旗号干预财政,贪赃受贿,把发财的主意打到了和尚尼姑头上;翦除政敌手段,阴险毒辣,肢解残杀刘球,为明英宗时期最为骇人听闻的惨案。王振专权乱政,导使英宗被俘,自己也送上绝路,被护卫将军樊忠一锤砸死,魂归黄泉。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30819][/align]
[b]八虎之首“立皇帝” ——明·刘瑾[/b]

  (陕西兴平人)   刘瑾(红太监脸),《法门寺》一剧中的主角。

  刘瑾,明史上最有名的太监之一,人称“立皇帝”。他少年入宫,凭借好用的头脑,学会一身钻营功夫,得到大太监李广赏识推荐入东宫侍奉太子朱厚燳。他倾心尽力讨太子欢心,不久成为太子心腹内臣。太子继位后,刘瑾连连升迁,很快当上了司礼太监,代皇帝批答天下奏章。他把贪淫乐的明武宗哄入豹房,炮制“奸党”名单,把56位正直朝臣一网打尽。朝廷的一切决断独揽,成了无名有实的“刘皇帝。他还依靠东西厂和锦衣卫等机构大搞**,使天下人人自危。又妄改朝制趁机广纳赂贿,朝臣纷纷仿效,贪风四起,明王朝由是江河日下。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30820] [/align]
[b]阉海第一枭淫——明·魏忠贤[/b]

  (北直隶肃宁(今属河北)人)

  不可一世的魏忠贤

  魏忠贤,本是一市井恶少,目不识丁,却谙熟拍马绝技,入宫不久,得太监王安提拔,又与皇孙奶娘客印月打得火热,并接近万历皇帝,地位和权势与日俱进。明熹宗朱由校即位后,他和客印月开始揽权干政。他恩将仇报除王安,逼走魏朝,杖杀朝臣,大兴冤狱,捕杀东林党,私植党羽,自称“九千岁”,为历代阉官专权乱国的最高峰。他不仅献春药怂恿皇帝淫逸,自己娶妻纳妾,抢夺天下民女,害死多少薄命红颜。崇祯皇帝继位后,魏忠贤被除。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30821] [/align]
[b]恃功骄横终伏诛——清·安德海[/b]

  (直隶(今河北省)青县人)

  安德海,10岁入宫当太监,由于办事灵巧,颇有眼色,深得主子欢心,称他“小安子”。1861年,他遇到了一个机会,就一步登天。是年,咸丰帝临终密诏,由其独子载淳继位,肃顺等八臣摄政,并密令:如那拉氏弄权,可除之。安德海把遗诏密报那拉氏。咸丰死后,他充当那拉氏和恭亲王的密使,奔走于热河和北京间,使辛酉政变一举成功。“小安子”劳苦功高,慈禧太后破格提拔他为总管大太监。

  安德海成为慈禧心腹后,恃功自大,干预朝政,打压恭亲王,挑拨两宫皇太后,树敌众多,他疯狂敛财,骄横处世最后落个伏诛济南,身首异处的下场。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30822] [/align]
[b]清代厚黑第一阉——李莲英[/b]

  (今河北大城县臧屯乡李甲村人)

  李莲英从咸丰六年(1856)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出宫,在清宫长达五十二年。是慈禧太后最宠爱的贴自太监,也是清代品位最高、权势最大、财富最多、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大宦官。他对主子的奴才嘴脸,和对同类的凶狠残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他狐假虎威,有恃无恐,置诸侯于脑后,视军机大臣为等闲,;朝中大员及外省督抚,无不对其巴结奉承,仰其鼻息。举凡国政朝纲、清廷要务,无不与闻,无不参预。






[color=#FF3366]【有所成就的宦官】[/color]

  [color=#669900]1.蔡伦 发明了造纸术。[/color]

  蔡伦,永平末年(75)入宫为宦官。历任小黄门、中常侍兼尚方令、长乐太仆等职。元初元年(114),安帝封其为龙亭侯(封地在今陕西省洋县龙亭铺镇),食邑三百户。

  蔡伦为人敦厚谨慎,关心国家利益,曾“数犯严颜”,匡弼时政。勤奋好学,办事专心尽力。窦皇后随葬宝剑及其它物品,亦由其设计、监制,“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

  永元四年(92),蔡伦任尚方令后,利用供职之便,常到乡间作坊察看,见蚕妇缫丝漂絮后,竹簟上尚留下一层短毛丝絮,揭下似缣帛,可以用来书写,从而得到启发,便收集树皮、废麻、破布、旧鱼网等原料,在宫廷作坊施以锉、煮、浸、捣、抄等法,试用植物纤维造纸,终于造出植物纤维纸。元兴元年(105),他将造纸过程、方法写成奏章,连同造出来的植物纤维纸,呈报汉和帝,和帝大加赞赏,蔡伦造纸术很快传开。人们把这种纸称为“蔡侯纸”,全国“莫不从用焉”。

  蔡伦这一发明,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美国人麦克·哈特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将蔡伦排在第七位。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特别展示了蔡伦发明的造纸术。


  [color=#669900]2.郑和 七次下西洋。 [/color]


  [color=#669900]中国历史上唯一被追认为皇帝的宦官——曹腾 [/color]

  曹操的祖父曹腾,为东汉中常侍大长秋,自幼入宫。后与女子吴氏结为“对食”夫妻,并收养曹家少年为子,即曹操父亲曹嵩。魏明帝曹睿即位后,追尊其高祖曹腾为高皇帝,其夫人吴氏为高皇后,直到西晋代魏,这个称号都一直保存着。曹腾也成为曹魏王朝五个拥有帝号的人物之一(魏高皇帝曹腾,魏太皇帝曹嵩,魏武皇帝曹操,魏文皇帝曹丕,魏明皇帝曹睿,因司马专权,曹睿的后继者皆不得享有帝号。)在中国历史上,被授予正统王朝皇帝称号的宦官,仅此一人。





[color=#FF3366]【太监理论】[/color]

     关于太监的起源,中国早在[color=#FF3366]殷商[/color]就有“寺人”,据专家考证,甲骨文中已有相关的记载,历  史自然比西方要悠久。

  唐甄在《潜书》中这样描绘太监:“望之不似人身,相之不似人面,听之不似人声,察之不近人情。”为什么这样说呢?唐甄解释道:他们长得臃肿,弯曲,好似长了瘿结,鼻子里呼呼作响,如同牛和猪一样,因此不像人的身体;他们长着男人的颊骨却不是男人,没有胡须却不是女人,虽然面如美玉却没有一点生气,因此不像人的面容;他们的声音好像儿童一样稚细却不清脆,好像女人一样尖细却不柔媚,你说它嘶哑但又能成声,你说它如猩叫但又能成人语,因此不像人的声音;他们可以很爱人,也能下毒手害人,当他们怜悯你时流涕而语,而当他们憎恶你时,则斩杀如草,因此不像人的感情。

  [color=#FF3366]生理的变态必然导致心理的变态,[/color]鲁迅在《寡妇主义》中说:“中国历代的宦官,那冷酷险狠,都超出常人许多倍。”在那被贾元春称为“见不得天日”的地方,太监们肆意发泄着他们变态的性欲、权力欲、贪欲。仅以贪污而论,据明人赵士锦在《甲申记事》中载,明末李自成进京前,偌大一个明帝国的国库存银竟不到四千两!而魏忠贤被抄时,居然抄出白银千万两,珍宝无算,以致崇祯多次痛心疾首地怒斥太监们:“将我祖宗积蓄贮库传国异宝金银等,明比盗窃一空。”

  崇祯的“痛心疾首”既让人同情,又不让人同情。让人同情,是因为他贵为天子,却拿太监没办法;不让人同情,是因为他自己就是太监头子,他是棵大树,太监是在树上筑巢的鸟,倘若同情皇帝,谁来同情太监呢?

  然而,君主们依然坚持太监制。既然自诩为“天子”,就得龟缩在宫廷里,跟一般百姓保持距离――让百姓知道皇上也是吃喝拉撒睡的凡人,那还了得!迷宫一样的宫廷内便需要“绝对安全”的奴仆,怕戴绿帽子的皇帝便与不能人事的太监“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共同成为庞大的帝国大厦中的两块最重要的基石。

  在有的皇帝那里,[color=#FF3366]太监理论[/color]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公元十世纪,正逢五代十国乱哄哄,南方有一个小朝廷史称南汉。那是唐末封州刺史刘岩割据一方,自称皇帝,建都广州,称兴王府。他有一套神奇的治国理论,认为一般人都有妻儿老小,既有妻儿老小,便有私心,便不能无私奉献自己于皇上,而太监“无鸟一身轻”,故只有太监最无私,没有后顾之忧,必死命效力。传位到他的孙子南汉王刘伥,更下了一纸文件,曰:凡是朝廷任用的人,不管他是进士还是状元出身,一律要阉割,达到“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化境之态,方能当官。刘氏父子的思维方式与船山先生截然相反,于是中国历史上蔚为壮观的太监王朝产生了。王船山反复渲染太监的可怜可悲,这却是他的书生之见。羡慕太监的人比羡慕他这位大学问家的多着呢。

  [color=#FF3366]然而,太监得势的时代,民间往往相应掀起“自宫潮”,[/color]许多小康之家的儿子也忍痛自宫,以图仕进,这确实是一条终南捷径:读书须受十年寒窗苦,自宫却是一时痛终身富贵。据《<山堂别集>中官考十》记载:“南海户净身男九百七十余人复乞收入。”一个小村子,居然有如此之多的童男自宫。整个国家呢?天启三年,征募宦官缺额3000人,结果应征者多达2万人。政府竟想不到会有如此多人,一时无措,不得不增加1500人,剩下的人,安置在京郊南苑的收容所。即使如此,收容所也容纳不下这么多人,许多人不得不沦为乞丐和偷盗者。下有自宫之风,上有体制的膨胀,有明一朝,太监机构的编制不断扩大,太监们组成了“大朝廷中的小朝廷”。

  人们赞美太和殿的精美绝伦,其实,太和殿与净身房相比,只是小巫见大巫,一座纸扎的房子而已。在皇城中,[color=#FF3366]净身房的地位远远比太和殿重要[/color]。对于万历这样的皇帝来说,在位数十年,在太和殿举行的朝会不过数次而已,有没有太和殿并不重要,没有净身房就了不得了――皇帝没有太监的服侍,就连一天的吃喝拉撒睡都没办法维持。所以,净身房才是紫禁城的精髓所在。紫禁城是建立在净身房之上的,正如帝王制是建立在太监制基础上的。

  [color=#669900]阉割是一种古典之极。[/color]公元前一百多年的司马迁只不过帮李陵说了几句话,就被皇帝将卵蛋刨了去了,英明神武的“皇上”的价值观可能跟法国思想家狄德罗所估计的相同。狄德罗在评价法国波旁王朝时说:“在宫廷,‘狂欢的工具’从来与政治媲美。”那么犯了政治错误的司马迁一生岂非只好以失去“狂欢的工具”,悲苦耻辱而告终?不然,他完成了《史记》。

  中国不愧为文明古国,[color=#FF3366]汉朝人将处宫刑的地方称为“蚕室。”[/color]一个诗意十足的名字,一个丑陋的蚕变作美丽的蝴蝶的地方。阉割是文化的死敌,也是文化的一部分,阉割侵蚀着文化、吞咽着文化、改造着文化,当阉割内化为文化的本质的时候,文化便消除了被阉割的焦虑,而在特别的快感之中陶醉。正如黄永玉先生所说:“一部文化史几乎就是无数身体的局部或全部被刨去的行为史,是由阉割与被阉割两种不同性质的快感写成的。”

  从被阉到自宫只有一步之遥,从身体的残疾到心灵的残疾也只有一步之遥。当“去势”成为奴隶们的义务时,那么口口声声说“连受之于父母的毛发也不应该损伤”的圣人们只好装作没看见。装在瓶子里的太监们的“命根子”是保证皇帝的妻妾们的贞操的“证件”;而大大小小的圣人们对“命根子”的沉默,则是保证皇帝们的权力畅通无阻的“证件”。

  太监的数量,最鼎盛时期也不过10万,在天朝大国只算沧海一粟。然而,太监的灵魂却像乌云一样笼罩在天朝大国的每一寸土地上。帝国需要充当“守护床铺的人”的太监,更需要一大批守护一整套纲常理论的太监。前者是显现的太监,后者是隐形的太监,亦即“知识太监”。如果说“刀子匠”们的阉割手术只能一个个地做,那么“[color=#FF3366]知识太监[/color]”们则能按自己的模式批量生产成千上万的太监。那些状元们,学士们,道士们,和尚们,都是清一色的“知识太监”。

  “太监化”是中国的知识者最大的特点。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确实是力量,知识如熗炮,关键熗炮口对准谁。中国温文尔雅的士人们熗炮口对准他们脚下如汪洋的人群。用文化为帝制大厦添砖加瓦,这神圣的工作他们干得津津有味。多劳者必多得,他们获得了如桃花般灿烂的封诰,例如张居正为“太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谥文史,赠上柱国”,简直令人目不暇接。

  [color=#FF3366]“知识太监”建构了东方专制主义大厦的牢固根基[/color]。高蹈如李白,却汲汲于功业,自以为“我辈岂是蓬蒿人”,在玄宗眼里,他却是个连高力士也比不上的玩物。学术大师王国维,当过几天“南书房行走”,便被帝王师的身份压死在昆明湖底。当不当太监,与道德的优劣、人格的高低无关,一种体制的向心力、一种文化的惯性、并不是哪一个人所能抗拒的。艾森斯塔德在《知识分子――开创性、改革性及其冲击》中指出:“中国知识分子缺乏自己的组织,因而他们的组织架构几乎等同国家官僚体系。在行政上,愈是接近权力核心,则用以反抗皇帝的自主的权力基础与资源就愈少。当教育愈趋专精时,教育的具体活动往往是朝政治――行政制度设计而行。”看来,从教育到行政的设置不过是“净身房”的延伸、变形与扩大。孜孜不倦地注释古书、考证典故,研究音韵、填写骈文,这一切不过是被阉割了的“知识太监”们的拙劣的射精行为。读书是为了做官,做官是为了发财;做不了官便隐逸,隐逸是为了成名――无论在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士人都以现存体制为价值参照系,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反体制”的力量。

  “知识太监”所创造的知识便只能是“太监知识”。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无不是围绕皇权作向心运动,仅仅是有的轨道离中心近、有的略远些罢了,没有质的区别。无论学术内容怎么变,士人的终极理想仍未超越升官发财、为帝王师的模式。“史”的目的是“资治”,“文”的目的是“助兴”,两千年的人文传统是畸形的、单一的、片面的。所谓学富五车、德行高尚者,“礼乐兵农不务,即当世之刑名钱谷,亦懵然惘识,而搦管呻吟,自矜有学”。这种毫无用处的“学”,不是“太监知识”又是什么?

  许多人都读过《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一个个被阉割的读书人的形象栩栩如生,令人不知是哀其不争好,还是怜其不幸好。龚自珍在《乙丙之际著议第五》中愤怒地谴责统治者对士人的无形杀戮:“戮之非刀、非锯、非水火;文亦戮之,名亦戮之,声音笑貌亦戮之……戮其能忧心,能愤心,能思虑心,能作为心,能有廉耻心,能无渣滓心。”那时整个中国,就是一个病梅馆,就是一个畸人馆。

  然而,龚自珍深味了外在暴力的阉割的可怕,而忽视了更为可怕的内在化的自我阉割。无数读书人羡慕的状元郎,是否具有健全的人格呢?我在《状元图考》中看到明朝状元丁士美所撰的谢恩表。由华美的文辞可想见其才情,由古雅的典故可想见其渊博。而当时的皇帝是谁呢?是以荒淫昏庸著称的明世宗,即嘉靖帝。状元郎却不管三七二十一,马屁拍得震天响,简直就像一只哈巴狗向它主人撒娇。如果说阉割阳具是太监入官的通行证,那么阉割精神则是士人入仕的通行证。《明史》中记载,丁士美为廪生时,年龄尚小。依据当时规定,凡为廪生者,官府皆每月供给廪米六斗。一些年龄较大的廪生欺丁年少,把他的廪米全部分掉。他依然和颜悦色,没有一丝不乐意。《明史》据此称赞丁士美为人“缜密端重,以道义自持”。我弄不清楚他持的是什么样的“道义”――一个不懂得保护自己的权利的人,必不会保护他人的权利;一个以忍辱来获取令名的人,必不知人格尊严的可贵;一个对黑暗安之若素甚至与之共谋的人,必不会期望光明的到来。

  “太监知识”是没有生命力的,“太监人格”是没有感召力的。当“太监知识”被顶礼膜拜,“太监人格”内化为民族集体无意识时,就更可怕了――穿皮袍的人、穿丝绸的人、穿麻布的人以及没有东西可以穿的人,他们的生存状态千差万别,却有一点是相同的:全是半人半鬼、半阴半阳、半截子在地上半截子已经入土的太监。自我阉割与被阉割是一枚金币的两面,中国人只有这两种选择之一,不管你是帝王将相,还是文豪大师。

  没有纯粹的知识,便没有纯粹的知识者的人格。中国哲学玄之又玄,归结到一点都是自阉与自慰之术而已,无论是读《老子》还是《论语》,都让我觉得阴风惨惨、透体生凉。   记得父亲讲过一个小故事,文革开始的时候,父亲还是一名大学生。午膳时,十几个同学围着一张大桌子进餐。值日生端来一盘白菜汤,同学们都注意到汤里例外地漂着一片肥猪肉。尽管人人都直咽唾沫,但在瓢汤的当儿,大家都格外小心,提防着不要瓢上那片肉。一个同学一不留神,把猪肉片盛到自己的碗里了。就在他把肉片倒进碗里的一刹那,他发现了自己的错误,他两眼瞪着那块小肉片,脸色顿时苍白无人色。当天下午,团支部书记找他谈话,他痛心疾首地检讨了自己贪吃猪肉的资产阶级思想。这个同学本来是班上的积极分子,党组织发展的对象,因为错瓢了一片肉,往后每次积极分子的活动都没了他的份。他自己则沉溺于贪吃猪肉的深刻内疚中,郁郁寡欢,一蹶不振,性情大变。一个一片猪肉便可以改变一个人性格的环境,是过分控制的环境,按照弗洛姆在《当代人的困境》中的说法,这样的环境“削弱臣服者的独立性、人格的完整性,批判性的思想和创造生产性。这并不是说它不会供给人们种种娱乐与刺激,而是以限制人格发展的那些娱乐与刺激为限,它尽量少提供有助于人格发展的东西”。文革中为什么会产生那么多疯狂的虐待行为?根本原因在于,精神的极度贫乏产生致命的无能感,而无能感却是虐待狂症发生的一个主要来源。丧失了性欲的太监便发展其攻击性的性欲,而丧失了精神愉悦的大众往往把恐怖的惩罚作为快乐。

  整个民族的内倾性、自虐性的病态人格,主体性与独立精神的空缺,与千百年来以性压抑为根基的伦理机制紧紧相连。杰出的生理学家赖希认为,性压抑产生僵化的性格,导致病态的荣誉、义务和自制的观念,磨灭了人因经济压迫而产生的造反欲望。赖希研究的对象是法西斯主义群众心理,但他的理论同样适应于东方专制主义。就整个人类来说:“经历了几千年的机械发展过程,机械的生活观已经一代接一代地在人的生物系统中越来越根深蒂固。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人的职能实际上已按一种机械的方式改变。人在扼杀自己的生殖职能的过程中已在血浆上僵化了。”赖希的观点可以用一句粗俗的话来概括:生殖器就是自由的源泉,这一真理,中国的皇帝们再昏庸也明白,再不懂得治国也会抓住这一法宝。最后,层层积淀下来的中国文化便成为了一种强大的障碍,即“个人和社会中的自然的、有生命的力量的自发作用的障碍”。人人都太监化之后,也就没有人觉察到障碍的存融端。




[color=#FF3366]【阉割的方法】[/color]

  国太监的历史记载,2000年前就开始有太监,明朝要亡国之前后有七、八万多的太监,光吃就被吃倒,七、八万的太监,需要多少阉割的师父大家想想看?

  农业社会有人专门替人阉猪,古代有那么多太监,当然阉人的师父很多,阉人的行业,古代与一般行业相同,非常竞争,[color=#669900]分南派北派[/color],一样做广告「功夫一流刀一流,快刀斩断是非常安全可靠,祖传功夫,哈~不痛、不痛苦、不发炎、不会意外、没副作用……」,阉割不是阉掉那根而已,连那二粒也要割掉。

  过去北京城内有二个出名的专家,一个叫[color=#FF3366]毕五[/color],一个叫[color=#FF3366]小刀刘[/color]的,这二家名声最大,也最大牌,二家都代代相传,都自称一刀下去保证没麻烦。

  这二家光是操阉割业就变得有钱,又得到皇帝封赐做到[color=#FF3366]六品官[/color],比县太爷县长高一级。

  [color=#669900]听说,这二家每一季都要向清朝后宫内务府供奉30个太监,一季30个,一年4季,总共120个,所以说到这两户人家,一年有固定240个生意,简直是总包工程![/color]

  古人贫穷,生计较难,穷人家子弟做太监最多,阉割的师父,人家叫他[color=#FF3366]净身师[/color],据说净身师都是父传子子传孙,有传自己后代,没传给别人,净身师与宗教的点传师,受戒师父是同一个人,你要阉割要先拜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你被净身师阉掉后,入宫做太监,你享受荣华富贵的时候,你的恩人便是净身师,必须孝敬他,然后才轮到你自己享受 。

  要拜师要先照礼数行,最简单的见面礼是一颗猪头或一只鸡,一罐白酒,没钱人起码也要准备这三项,有钱人当然另外谈,有钱人花比较多,要阉割以前先打契约,签合同,当时古代叫文书,像医院要手术动刀,家属要写切结书,欢喜甘愿阉死不赔,避免阉死人被人告,吃官司闪避法律问题其实不是重点,重点在那大家知道吗?

  重点是净身师要保障自己的利益,怎么说呢?人家说凡事应变,你看李莲英做太监做到权势那么大,签这张合约就是说西牛望月,,或许有一天太监大发展,有出息了,师父可以得到报答,赚到利头。

  合约的用意第一是阉死不赔;第二用意是师父像做投资,希望阉过的人,将来有出息时,师父有回收,因为遇到没钱人,师父是做白工,望以后回收,阉割遇到有钱人有二种价钱,一种是保证会活的价钱,一种是不保证会活的价钱,保证会活较贵,不保证当然便宜,价钱讲好后,合约也签好,要做太监的人必须准备一些东西,

      第一、30斤米,准备一个月要吃的米。

  第二、晒干的玉米骨,要做火柴用。

  第三、麻叶,麻叶烧成灰,要洒在下体割掉部位,因为麻叶灰不会烧到皮肤。

  第四、准备半打的窗纸(大约50张,将窗户糊起来糊到密不通风,要阉要挑日子,最好是春天,一月至三月左右,不热、没蚊虫、苍蝇

  因为阉割后不能穿衣服,净身房是一间单独的房间,不大间,四边没人住,因为阉割之后很可怜,至少痛三、四天,哀叫得很凄惨,像杀猪一样,凄厉得叫声没人敢听,所以净身房附近没人住,单独一间,做太监自己在房里叫整天,可比人间炼狱!惨…

  一个男人要阉掉做太监,真是可怜无奈,这么残酷的事情,要阉割的前一天,不准吃东西。手术后,至少一、二不能小解,不管大便小便都不可以,这时要准备一支玉米骨,用剪刀修一修,修得圆圆滑溜,玉米骨软而且有水分,要插进去尿道,像装一条塑胶管似的,忍不住便从这玉米骨的管出来,有够凄惨,若没插管进去,光是尿水泄出来,会让尿水把伤口刺痛得唉唉叫。

  太监要阉割因为很痛苦,脚与手都要绑起来,像捆猪一样捆起来,手术时不可乱动,手术后不可乱摸,手上的细菌很毒,摸到会浮脓,病毒感染,甚至会丧命!手术前,下身要消毒洗清,要先喝臭大麻与中药的水臭大麻水,至于臭大麻汤就是石灰水熬得汤,止血和止痛。

  煮臭大麻汤之时,要放二粒蛋下去煮,滚愈久愈好,滚愈久蛋愈硬,净身师父再准备二粒新鲜的猪胆,这碗臭大麻水喝下,头壳就茫茫渺渺,身体麻木,身上的肉会抖,像蛇吸到烟油一般,一直抖…

  这时手脚绑着,腰身也固定起来,绑得很紧,一动也不能动!

  这时被人阉的人眼睛被蒙起来,全身起寒颤,净身师要动刀了…..

  太监动手术由哪里开始动手?

  虽然听起来很残忍,但是不用怕,因为这个时代,没人会逼你去

  阉掉做太监,除非你男人要变女体,变性也不像古代那么恐怖,手术的过程如下所述:

  第一,先阉睾 丸,隂囊先切二个洞,将筋割断,然后将睾丸挤出来,喔!光听就好痛,被人挤的人一定比死更痛苦,挤出来的时候鸡蛋也有用,鸡蛋拿来,从太监嘴巴塞进去,一粒一嘴,要叫都叫不出声,鸡蛋在嘴内塞到差点无气,这时会出力,丹田一出力全部的力道往腹肚去,净身师一个出力,二粒睾丸就挤出来。

  然后苦猪胆拿来,把伤口糊一糊,粘搭搭,听说苦猪胆糊下去会消肿止血,睾丸挤掉,再下去就是全套阉掉,北京话叫去势,要阉这个地方,要准要切完整平面,不能留任何突起的肉,怎么说呢?因为割不够平,不够平贴,改天这块软骨会再跑出来,出来便要再手术一次,阉太深也不可以,太深改天伤口好了,那里会凸一块,倒下去又变一个洞,尿尿会用洒的,很麻烦,会将裤子洒的湿漉漉,太监大部分阉了后,都有后遗症,尿尿开叉,像扇子形状!整组阉起来,另外一粒鸡蛋再从嘴巴塞进去,痛到都没声音了,但是痛得要命,下面被火红红的火钳子夹住,沸烫的让人昏迷不醒,痛到昏厥!

  男人下体被阉起来,变成男不男,女不女,这便是可怜的太监,这比死刑更痛苦,太监大多六、七岁孩子,为了生活,年纪轻轻便要受这种酷刑,而且是自己甘愿的,实在有勇气亦可怜!

  前段我讲到阉起来时,人痛到昏去,到醒来还要喝大麻水,大麻水喝下去会让人失去意识,迷迷糊糊像吃麻药、吃四号的、吃安非他命,所以应该是毒品,大麻也是泻药,喝了大麻水,一直漏尿,漏到肚子都空无一物。补充一下,阉割之后,伤口是用苦猪胆糊起来,猪胆粘粘的,糊起来血会止,也会消炎,糊好要留一个小小的洞要插麦子管,这条玉米骨做的管像尿管,让他小便用的。

  手术好的第二天,可以喝粥,不可吃硬的食物,粥是用破去的球装着,放一支管子,吸起来让太监吃,床的下面,放一个破的盒子,那是要放屎用的

  经过第三天才下床,这时下面的伤口还没好但已结疤,这时还要痛苦一下,会抽筋,一天三次,腿痛得要命,混身发抖,据说不抽筋会佝偻,龙骨从此不直,所以壹天要抽筋三次。




[color=#FF3366]【太监的赎兰】[/color]

  [color=#FF3366]割起来的那话儿怎样处理呢?净身师父当做宝贝收起来保管,太监无权利将这东西拿回去,净身师父有权保留它。[/color]

  净身师父会准备一盆子,里面参杂石灰,将二粒睾丸摆好,以便让石灰作用吸水分,睾丸才不会烂去,手术的契约书用油纸包好,放在盆中,用大红布将盆子包起来,绳子绑好然后吊在中质梁,古代房子大厅都有一支中梁,这有意思呢!这叫做[color=#FF3366]红布高升[/color],意思是预祝太监以后福气一直来,步步高升!中国人有一个传统,死了一定落叶归根,埋在自己的乡土。不管你到天边海角,不管最后死在哪里,都想要落叶归根,人如果死在他乡外里,不能回到故乡埋葬,一定会掬一把故乡的土掩上,这叫做[color=#FF3366]落叶为根[/color]。

  做太监一生的愿望便是将他被切割的下体要回来,人是叫赎身,他叫“[color=#FF3366]赎兰[/color]”(台)所以太监都很省,赚钱舍不得用,目的是为了这古人观念,一定要留一个全尸,少自身那话儿,便没资格埋在祖墓,不能与父母埋在同一个墓园,这叫[color=#FF3366]骨肉还家[/color],不赎回来,据说阎王也不收,因为不男不女六根不全,阎王不收,所以太监若有出头天,一定想尽办法找净身师赎回,往生才能留一个全尸。

  上次我们说到,一个人死后,不可六根不全,所以大家的观念,都认为人死要留一个全尸,少一根骨,少一支手,阎罗王不收留,因为这种错误观念,没人喜欢死后捐献器官。

  [color=#FF3366]因为古人这种观念重,所以太监老来,一定要将阉下来的男人那话儿赎回,死才能全尸埋葬[/color]。[color=#669900]通常赎回是做太监的人一生最大的喜事,一般在五十岁前要办理,[/color]古人活到50算长寿,50不办,有时会来不及,之前我讲过,做太监为了后代,当然太监是不可能有后代[color=#FF6600],所说的后代就是认义子替他赎回那副牲礼,是由义子出面,不是太监出面,太监出面感觉不体面,所以由义子去[/color]。

  [color=#FF3366]要迎接时像一般嫁娶仪式,非常隆重![/color]太监义子,坐回到净身师他家,红笼中放一堆银两当作喜钱,喜事的钱叫[color=#FF0000]喜钱[/color],这像喜事红包,不在赎回那话儿的价钱中,那话儿的钱另外讲,事先便要讲好的,不能没说好就来,如聘金一样,先谈好,红包另外包,这时,净身师门口要放炮,鼓声响天,这时有一个接斗的仪式,捧斗接斗非常隆重,净身师摆香案、香桌铺红布。

  净身师将那话儿的斗捧出来放在桌上中央,这时客人满座,由族中长辈辈份高的人主持,老族长先向净身师行一个礼,然后打开斗上面的红布,里面是当初签约的合约书,老族长展开,内容念一次并且表示今日要将斗内的契约书以及阉下来的下 体赎回,[color=#669900]太监义子要三拜九叨头,谢净身师、谢族长、谢所有贵宾,[/color]然后将这装下 体的斗,放在红笼双手捧着,坐上轿顶,往坟场去,所有的人跟在后面来到墓地,太监本人已经在墓地等,墓地早摆好香案,墓地是太监的父母的坟,这时啰鼓喧天,炮声降降!老族长在香案前再念一次契约书内容,说明今日要将太监下 体赎回,主要是表达给墓中的人听。

  太监的义子以及一些晚辈像我们出山的仪式差不多,都在地上爬,就在契约书要点火烧掉的一刹那,突然吹一声长号,像师公吹的,又像一支长长的那种喇叭,像古代犯人要杀头的声音,太监边爬边哭的叫着阿爹阿娘说:爹;娘,你生给儿子的骨肉,今天全部赎回来。





[color=#FF3366]【史籍中记载的净身其它方法】[/color]

  “二是用利刃割开阴囊,剥出睾丸。用这一方法进行阉割显然并不需要完全割除生殖器官,但同样可以达到目的。洪迈所著《夷坚志》卷八对这一方法有所记载。另据记载,古代还有所谓的“绳系法”与“揉捏法”。前者是在男童幼小时,用一根麻绳从生殖器的“睾丸”根部系死,既不影响溺尿,却阻碍了生殖器的正常发育。久而久之,男童的生殖器便会失去功能。后者是在男童幼小时,由深谙此道之人每天轻轻揉捏其睾丸,渐渐适应后,再加大手劲,直至将睾丸捏碎。然而,专将睾丸割去或捏碎,如果是业已发育之人,尽管能够完全避免授精,但其性欲及淫乱宫廷的能力在一定时期内会依然存在,甚至有的人反会因此而更加强劲耐久。”

  又见:

  男子受宫刑,一般理解是将阴茎连根割去,但据古籍记载,也有破坏阴囊与睾丸者。如《韵会》一书云:“外肾为势,宫刑男子割势。。外肾是指阴囊和睾丸,破坏了它,人的性腺即不再发育,阴茎不能勃起,从而丧失了性能力。





[color=#FF3366]【太监丑闻】[/color]


  “[color=#669900]除了公开的娶妻、纳妾、结对食之外,太监和宫女、太监和后妃之间的淫乱行为也屡见不鲜。[/color]北魏孝文帝时,皇后冯氏性情淫荡,孝文帝元宏率军南征时,冯氏就和中官高菩萨淫乱。北齐武成帝高湛的皇后胡氏也曾和内监狎亵。这些都载入正史。明代嘉靖年间,宦官刘荣和宫女多人淫乱,事情暴露,他被黜退。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赵进敬、徐应元三人结为嫖友,淫乱宫廷。魏忠贤又和另一位太监魏朝同时与熹宗朱由校的乳母客氏私通,这更是人所共知的秽闻。

  [color=#669900]明代,太监奸污妇女的事件也时有发生。[/color]洪武末年,石允常任河南按察佥事时,有一次他微服到民间私访,听见一户人家传出悲哀的哭声,一打听,原来这户人家的女儿被一名阉宦逼奸,因羞辱而自尽。石允常将此事奏闻朝廷,朱元璋准奏,把这名阉宦逮捕,定为死罪。景泰元年(1450),大同右参将许贵奏称,监军宦官韦力转仗势强奸某军官的妻子,其妻不从,韦力转就把这位军官杖责致死。代宗朱祁钰让巡按御史查问,未有结果。天顺元年(1457),工部右侍郎霍瑄又奏称,韦力转每当举行宴会时,都要找来妓女陪酒,还强娶部下军官的女儿作妾。英宗十分恼怒,这才派人逮捕韦力转,依法惩处。

  [color=#669900]能够娶妻、纳妻、结对食以及与妃嫔私通或仗势强奸妇女的,大多是有一定地位的宦官和有一定权势的太监。[/color]那些地位较低的宦官或在宫中执持下等差役的太监,则常常到外面嫖妓宿娼。[color=#FF6600]明代,京师的青楼教坊有个叫“西院”的地方,专门接待宫中的宦官和一般太监。这样的妓女,都受到烟花同行们的鄙弃。[/color]来这里走动的多是被斥退不用的太监或者太监中的年轻者,有一定身份的宦官不但不肯去“西院”,而且如果听说哪个太监去嫖妓,还要严加惩治,有的竟然被拷打致死。宫中结[color=#FF3300]对食[/color]的风气盛行以后,还有个别的太监在外面与某妓女相好,就把她正式娶回家中。万历年间,有一天宫中发现一名女扮男装的女子,形迹可疑,抓住一审问,原来是一名妓女。有个宦官包占了她,但欠她的夜度之费没有如数给她,在宫中不敢再出去,妓女只好改装偷偷混入宫中找这个宦官要账。神宗朱翊钧知道此事,传旨把那位宦官交司礼监处治,把妓女交付法司审究,但不知后来结果如何。崇祯年间,朝廷曾颁布过禁止内监娶妻及在外宿娼的诏令,但终于没有能够禁绝。

  [color=#669900]还有的太监,行为更加淫秽龌龊,竟然和别的男子进行肛交 [/color]。明朝太监在入宫之前的净身时,都只是剔除睾丸,并不割掉阴茎。万历时,有个太监和一个唱曲的男孩子淫乱,戏将不能勃起的阴茎塞进那男孩的肛门里,谁知竟然拔不出来了,阴茎在里面越胀越大,男孩疼痛至极而送了命,那个太监也被判了死罪。清代接受明代的教训,选中的太监在入宫前净身时,就将阴茎和睾丸同时割去。乾隆时,有一位官员向高宗弘历报告说,太监的阴茎虽然被割去,但在很多情况下它还会长到一定的长度。因此他建议立刻普遍检查一次对又长出阴茎的太监再度斩草除根。高宗同意了他的建议,[color=#FF6600]因而有不少太监被迫受了第二次宫刑[/color]。据说,这位提建议的官员是因为宦官得罪了他,他才想出这个办法进行报复。”







[color=#FF3366]【太监的俸禄】[/color]

  在等级的社会里,人们有着不同等级的身份和地位,承担和享受不同等级的义务和权利,付出不同等级的劳动,也要换来相应等级的回报。宦官虽然是一个特殊的全体,但也是社会成员的一部分。正常人能够从社会得到的一切,宦官也能够得到。为皇家效命,无论皇室贵胄,亦是公卿大员,都能领带俸禄,那么,服务于内廷的宦官们应该也不会例外。宦官们辛劳的为皇室奉献着服务,不会都是“义务劳动”吧?

  作为宦官,即使生在等级社会,即使身份比较尴尬,但也是凭劳动吃饭,出卖劳动,换取报酬,拿取俸禄,是非常自然的事。无论是在明代,还是清代,太监都是由品级的,这就意味着太监可以依照自己的品级领取俸禄。

  但是,尽管太监是有品级的,但是在朝廷发放俸禄时,太监领到的俸禄与同级官员领到的数量是不一样的。例如,按照明朝当时的职官俸禄惯例,正四品官员每年俸禄约合白银144两,而太监由于不用养家荫子,所得俸禄按规定不及正四品官员的1/10。由此可见,从数量上来说,宦官们的俸银还是比较少的。

  但是,尽管太监的俸禄少,但是明朝的很多手握重权的太监非常富有,例如明英宗时期的大太监王振,死后炒家时,查出“金银六十余库,与盘白,珊瑚高二十余尺者二十余株”,另有数处装潢富丽、重檐深阁的宅第,数万匹马和田地万顷。此外,武宗时期的太监刘谨、熹宗时期的太监魏忠贤等也都是家财万贯的大富豪,如果这些人只是按月领取朝廷的俸禄,根本无法积攒如此硕大的财富。由此可见,贪污受贿等不法手段是太监们积累财富的方式,他们也不会在意每月领取的微薄的俸银。

  到了清代,在宫中服役的太监,同样也要领取俸银。按照规定,[color=#FF3366]太监的俸禄有:月例、月米、公费钱和恩加银。[/color]其中恩加银是赏给服役年久而勤劳的太监的,服役年限短的没有。[color=#FF3366]俸禄按太监官衔品级发放。[/color]


        首先太监们入宫后,生活水平确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他们在入宫时,每个人都得到了一笔可观的[color=#FF3366]安家费[/color]。入宫后,每月还可以按品级得到相应的“[color=#FF3366]月薪[/color]”,按季领取一份“[color=#FF3366]口粮[/color]”。根据《钦定宫中现行则例》规定:四品宫殿监督领侍、正侍,即敬事房大总管和总管太监,他们每月能得到银八两,米八斛(清制,一斛为五斗)。而刚刚入宫的小太监,每月也能得银二两,米一斛半。如果单从月薪这一点来比较的话,可以说清宫太监的生活水平已经不算很低了。拿一个月薪银三两的普通一等太监来比较,他折合年薪为三十六两,要比当时朝廷的九品文官的俸禄每年三十三两还要多一些。至于皇帝身边内殿、奏事处的太监,他们的年薪已达四十八两,竟然超过了七品知县。

  除了按月领取月薪银米外,太监们每年还能得到名目繁多、数量不等的赏赐银两及各种物品,如果把太监一年中所得到赏赐粗略统计的话,有时甚至能远远超过他们的月薪和年薪。比如,遇到皇帝登基、亲政、大婚、万寿以及皇太后、皇后千秋寿辰、皇子公主诞生等喜庆日子,宫中都要大大庆贺一番,宫内上下包括妈妈女子及太监等,都能得到一份赏赐。但赏赐的多少,要由当时国家的经济形势的好坏以及皇帝和各宫主子的情绪好坏来决定。如果太监把自己的主子侍候得非常满意,那他随时都有可能得好处,包括升官(太监中的官)和发财。不过,宫中太监的升补有严格规定,普通太监要想升补首领太监一般得有在宫里服役三十年的资历,破格提拔的机会并不是人人可求的,除非像安得海、李连英那样有在慈禧太后身边又深受宠信的特别机会。因此,在宫里遇到的好处绝大多数是皇帝及后妃各宫主子的赏赐。赏赐的东西也不尽相同,小到几块点心、一个荷包,大到价值千八百两银子的皮袍或漂亮的住宅等等,全在皇帝或主子们的一点头、一摆手之间了。

  从一无所有的乡下穷孩子,到现在的衣食锦贵,这生活简直是天上地下之分了。但是,在清朝皇室看来,太监不过是一群奴才,之所以给他们较高的生活待遇,是为了换取他们对皇室绝对忠诚、绝对听话的服务,因此对太监的管理必须严格,不容出现半点差错。在这个问题上,清朝的几个皇帝都有过明确的指示。康熙皇帝玄烨说,太监算什么,太监不过是“最为下贱,虫蚁一般之人”,把太监当成了虫子蚂蚁;乾隆皇帝也说,太监是“乡野愚民,至微极贱,得入宫闱,叨赐品秩,已属非分隆恩”,就是说太监这样卑贱的人,能够让他们进入宫中服务,还授给官职品级,已经是恩惠得很过分了。这些话,作为圣训,已经把太监是卑贱的奴才这个定位,列入了皇室的祖宗家法之中,子孙后代都要严格地遵循执行,这正是有清一朝太监管理最严格、宫廷秩序最稳定的重要原因吧。



  [color=#669900]四品督领侍[/color]每月月银8两,米8斗,公费制钱一贯300;[color=#669900]五品宫殿正侍[/color]每月月银7两,米7斗,公费制钱一贯200;[color=#669900]六品宫殿监正侍[/color]每月月银6两,米6斗,公费制钱一贯100;[color=#669900]六品副宫殿监侍[/color]每月月银5两,米5斗,公费制钱—贯;[color=#669900]七品正执守侍[/color]每月月银5两,米5斗,公费制钱一贯;[color=#669900]七品副执守侍[/color]每月月银4两,米4斗,公费制钱一贯;[color=#669900]八品侍监[/color]每月月银4两,米4斗,公费制钱700文;[color=#669900]八品副侍监[/color]每月月银3两,米3斗,公费制钱300文。[color=#FF3366]如果太监没有官衔品级,其俸禄按三等发[/color]:[color=#669900]一等[/color]每月月银3两,米3斗,公费制钱600文;[color=#669900]二等[/color]每月月银2.5两,米2.5斗,公费制钱600文;[color=#669900]三等[/color]每月月银2两,米2斗,公费制钱600文。除正式俸禄外,每年还有节赏、寿赏、加班赏等多种多样的赏赐。

  [color=#FF6600]特别是遇到生皇子和皇帝大婚时,赏赐更多[/color]。在赏赐中除银钱之外,还按着季节赏赐各种绸缎、绫罗、锦纱、皮毛和珠宝、玉器以及各种名贵的书画等物。如端午节,除银钱之外,还赏有大叶蟒、多罗麻等名贵锦纱;中秋和年节赏宁绸、江绸、川绸、织锦缎、闪缎和各种洋绉与名贵的皮毛。每年所得的赏赐,都超过所得的俸禄。除了宫廷中的太监,在各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外府也有服役的太监。这些外府太监虽然和在宫中服役的太监一样,也有官衔品级,但他们的俸禄不是由皇室发,而是由外府自出,而且很少。此外,京城里的外府又有大府、小府之分,穷府、阔府之别,所以即使是同官衔品级的太监,俸禄也会是千差万别。







[color=#FF3366]【太监娶妻的秘密】[/color]

      太监,是在少年时被阉割掉睾丸而充任宫廷奴仆的。

      他们即使步入成年,也不完全具备男性第二性征:不长胡须,喉结不突出,肌肉欠发达,声调较高,阴茎短小如童而不能勃起,因此,是皇帝为了保持他所拥有的三宫六院后妃宫女“贞洁”的理想“工具”。



     [color=#6666CC]常在宫外“金屋藏娇”[/color]

       按理,这些不男不女,既不能行房事,也无生育能力的太监,对女色是不会感“性”趣的。

       其实不然,清代有钱的太监,常在宫外“金屋藏娇”,如清末大太监“小德张”,他在天津租界的居住处,曾先后娶纳四房妻妾。



    [color=#6666CC]为抬高身价吗[/color]

      太监为何娶妻妾?过去一直认为:其一,碍于体面,既为炫耀门庭,抬高身价,又为享受家庭之“乐趣”。

       其二,可借助“夫人外交”,进一步攀高附贵。

       如清末太监古玉秀,就是利用其秀色可餐的“名誉老婆”为其活动,从而使他爬上了御膳房大总管的宝座。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30823] [/align]

      太监一般出身贫苦,很多是生活无着、不能活命才被阉割送进宫里去的。到宫里还要进行验证和选拔,真正能当上皇帝和太后的贴身太监的,是为不易。

  从理论上讲,由于失去睾丸,太监一般都无性 欲,对女子不感“性”趣,但也不尽然,由于内分泌的异常,他们中的不少人发生性变态,因而也会有所谓的婚恋问题。

  在清代,颐和园后山上建起了一条小街,起名叫[color=#669900]苏州街[/color],那是因为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看到苏杭闹市中人来人往,热闹异常,回京后命人兴建的,在当时也确实热闹过一阵子。到了慈禧时,就变得十分冷落了。由于远离北京城(指当时),人烟稀少、渐渐荒凉,这里倒成为太监和宫中绣工幽会的地方。[color=#FF6600]绣工很多是从南方招过来的,刺绣技术高超,长年在宫中服役,红颜渐老,出嫁不成,为了搭伴生活,也只好和太监姘居度日[/color]。

  由于太监是经过选拔的,他们大都相貌堂堂,再加上在宫中除了伺候主子外,别无他事,有功夫[color=#FF6600]讲究穿戴[/color],经常[color=#FF6600]打扮得风流惆傥[/color]。一旦被宫外哪个不懂事又未谙风月的姑娘看上了,感情相投,硬是出了宫,就找个职事,领赏结婚,结婚当夜女子便发觉上当,但生米已做成熟饭,后悔也来不及了。

  地位高有身份的太监大多有钱。[color=#669900]有钱之后要办三件事。第一是在宫外买房子买地;第二是在宫外秘密地娶妻纳妾;第三是过继一个儿子,以承祖宗香火,他们信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color]太监娶妻又是一种富贵的炫耀。若哪一个有头脸的太监未娶老婆,会被别的太监瞧不起,更多的是一种性心理的自我安慰而已。

  封建礼教认为,男为上,女为下,称男子为大男子,而女子则与小人并称。孔子都说过,“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种男尊女卑的思想在太监头脑中是根深蒂固的,他们并不甘于当太监,而仍然以男子自居。怎样证明自己是男子呢?那就是娶妻纳妾。

  就性心理学讲,太监早已丧失了性能力,然而越是这样,他们越渴望性交,这正是一种逆反心理——越是得不到的,就越想得到。太监的心灵深处还有一种占有欲,受皇帝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的影响,他们也想占有女性。据历史记载,晚清的太监[color=#FF0000][b]小德张[/b][/color],出宫后在天津的英租界购得一座豪华大楼,娶了几房妻妾,雇了一批奴仆伺候他。[color=#FF6600]据传说,有位姨太太与别人通奸,小德张将她打死,大卸八块埋于地下,这也是一种心理变态——性报复。[/color]太监的狠毒由此可见一斑。

  有的太监则成为性虐待狂,用香烟头烫妻妾,吊打、针刺、皮鞭抽打,甚至专门虐待她们的隐秘器官,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而太监从中得到一些乐趣,这就是心理学上称的“[color=#669900]性虐待狂[/color]”,是心理变态的一种表现。

  缺乏性激素的人,性情异常,执拗、猜疑、阴险歹毒,缺乏人们常有的同情心和怜悯心,是一种病态人格。鲁迅先生对此有深刻的认识,他曾说:“欧洲中世纪的教士,日本维新前的御殿女中(女内侍),中国历代的宦官,那冷酷险狠,都超出常人许多倍。”

  令人欣慰的是,辛亥革命后,太监已在中国历史上消失了,由阉割造成的性心理变态也正消失,这是历史的进步。




[color=#FF3366]【小德张的婚姻故事】[/color]

  太监娶妻作甚?有人解释说,太监虽然已被阉割,正常夫妻间的生活已经没有文章可做,但作为一个富有的人,他总希望能享受一下家庭的"乐趣",希望生活得更舒适些,需要有个女人在身边侍候,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讨一房老婆。这种解释有些道理,但不完整。它只回答了问题的一个方面,而且不是主要的方面。小德张的故事可以启发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深思。

  在晚清慈禧太后专政的年代里,比较有名的太监,除老奸巨滑的总管李莲英外,要算总管小德张了。小德张姓张,河北青县人。当时,小德张的家乡有位大财主,拥有一辆华丽的双套大马车。一天,那辆双套大车正要出行,十二岁的小德张在旁呆呆地看着,心中着实羡慕,以致忘记躲开,给大车让路。

  "你既然这样爱大车,光看人家的没有用,有本事自己也买一辆……"赶车的人嘲弄他说,"得拉,还是走开吧,走开吧!"

  这句话逗得在场的人哈哈大笑,同时也深深发戳痛了小德张的心。他回到村里,见人便问:"我怎样才能发财,也能买一辆大套车?"有人向他开玩笑:"要想发财还不容易,只要舍得把那话割掉,当太监,不要说买辆大车,每开还能陪龙伴驾哩!"小德张听在耳里,记在心头。一天,他暗下决心,来到后院,一狠心把自己的那话割了下来,登时鲜血直流,昏倒在地。家人见状大惊,赶紧把他护送到北京一家专门干"净身"营生的"毕五家"治疗、养伤。小德张养好伤之后,就被送到慎刑司学习宫中的规矩、礼仪;不久就被送入宫中当差。

  由于他容貌清秀,聪明乖巧,善于逢迎,不久便在西太后宫中当上了小太监,取名张兰德。从此,小德张一帆风顺,平步青云,先是成了慈禧太后耒又成了隆裕太后的心腹,地位仅次于李莲英。

  然而,据说随着年龄的增大,那小德张表现有些异常,常常流露出对女性感兴趣,有些不老实。当时小德张正在走红,权势显赫,风头正健,自然不会有谁敢于对他说三道四。直到隆裕太后死后,小德张才离开清宫。此时的小德张早已家资巨万,富比王侯。他在天津、北京都有宏伟的公馆,有厨师七、八名,另有老妈、丫头、杂役和小太监等十余人供他使唤。值得一提的是,据说小德张未出宫前,就讨过一房妻子,姓唐,早逝。又纳过两个妾,都因不堪受虐而先后自尽。出宫后,在天津某妓院以重金购得雏妓一人,名张小仙,这是他最后一位夫人。

  小德张是自幼净身的阉人,何以到了青春期忽然对女性感起兴趣来?以致后来陆续讨了几个老婆?有人解释说,小德张净身不彻底,留了些根蒂,致有日后之变。真是天晓得!又有谁请法医对他进行过检查?!还不是那些写野史的文人笔底的"合理猜测"。由于似乎言之有理,也就被人信以为真!





[color=#FF3366]【太监淫乱后宫】[/color]


  宦官虽然经过阉割而丧失了正常的“性”能力,但有许多迹象表明,他们仍有一定的“性”要求。从生理的角度讲,宦官的阳具虽被阉割,但性腺犹在,性激素仍有分泌,这就可能导致性要求的存在;从心理的角度讲,宫廷中皇帝与后妃之间的性事因宦官的特殊身份而并不避讳,这也可能对其形成刺激,进而诱发性的欲望。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心理的畸形发展反而会使其产生较常人更强烈的性欲望。

  历代史籍对宦官生活方面的记载都较为罕见,但见于史载的宫廷性错乱行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都与宦官有关。[color=#669900]这一方面表现为君主与宦官的同性恋关系;另一方面表现为后妃与宦官的通奸关系。[/color]

  无论是与君主的同性恋关系,还是与后妃的通奸关系,这在数以千万计的宦官中都是极少数。从历史资料分析,[color=#669900]宦官性欲的宣泄对象主要有三类:一是教坊歌妓;二是宫女;三是奸掠他人妻女[/color]。

  客观地说,宦官是古代宫廷中处境最为悲惨的一群。他们虽已惨遭阉割,却仍然具有男人的性意识与相应的性要求,其满足方式尽管在常人看来有偏激或畸形的一面,然而这种心理与生理上的需要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并理应受到人们的同情。

  宦官和女人如何满足性欲求?这一直是一谜。但首先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对于众多的宦官而言,由于阳具不存而显然不可能过正常的性生活,因而其性欲的满足方式必然是畸形的乃至是病态的,然而究其根本,也不过是通过视觉与触觉的刺激来满足心理、生理上的需要而已。从可见的史料分析,大致有两种:[color=#FF6600]一是抚慰与口 交[/color]。清人笔记《浪迹丛谈》云:“阉人近女,每喜手抚口啮,紧张移时,至汗出即止。盖性欲至此已发泄净尽,亦变态也。”[color=#FF6600]二是借助狎具进行[/color]。清人查慎行《人海记》记载:明末崇祯皇帝的宠妃田贵妃利用宦官与宫女淫戏之事,以挑拨崇祯帝与周皇后的关系。某一日,田贵妃故意让宫女抬轿去见崇祯皇帝。崇祯见是宫女抬轿,而不是如往常一样由宦官抬轿,感到非常奇怪。田贵妃趁机解释说:“宦官们恣肆无状,尤其是周皇后宫中的小太监狎宫婢,故远之耳。”崇祯本是生性多疑之人,立即下令搜查周皇后居住的坤宁宫,果然查获了宦官使用的多种狎具,周皇后气得当场吐血。此刻有个老宫人提醒崇祯:“田妃宫中独无对儿乎?亦可搜也。”崇祯一不做二不休,果然也搜出了一批狎具。

  在历史也确有一些宦官淫乱宫廷的记载。[color=#669900]除了人们所熟知的嫪毐之外,明末权阉魏忠贤与明熹宗的乳母客氏以及清末安德海与慈禧太后都是较著名的例子。[/color]定兴人侯二的妻子客氏,十八岁时由奶子府选送入宫,成为后来的熹宗朱由检的乳母。朱即位后奉客氏为奉圣夫人,位极尊贵。客氏是一个性欲旺盛的女人。她先和宦官首领魏朝交好,后来听说魏忠贤的性能力比魏朝强,便转向魏忠贤求欢。二魏成为情敌,魏忠贤本来拜在魏朝名下,魏朝当然受不了,于是二魏在乾清宫暖阁竟为了争宠而使性殴斗,并惊醒了入睡的熹宗。熹宗问明情况,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听凭客氏决断。客氏倾向于魏忠贤,熹宗把魏忠贤判给了客氏,魏朝则发落到宫外,在苑囿当差。客氏和魏忠贤求欢火热,奸情甚浓。魏忠贤在客氏的帮助下,很快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权倾后宫。






[color=#FF3366]【宫女与太监的对食】[/color]


  因为宫里太监和宫女很多,为了寂寞而互相安慰,大家私下恋爱,意思说不能同床,只不过相对吃饭,互慰孤寂而已。[color=#669900]这称“对食”或“菜户”;[/color]明朝那位臭名昭著的魏忠贤便玩过这一手!

  [color=#669900]宫女与宫女对食 指宫女与宫女之间,或太监与宫女之间结为“夫妇”,搭伙共食。[/color]这是宫女、太监被长期幽禁在宫廷,不能过正常的家庭生活,怨旷无聊,因而产生的一种子畸形现象。自汉代至明代,史籍及笔记记载不绝。《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官婢曹晓、道房、张弃,故赵昭仪御者于客子、王偏、臧兼等,皆曰宫(曹宫)即晓子女,前属中宫,为学事史,通《诗》,授皇后。房与宫对食。”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宫人自相与为夫妇名对食,甚相妒忌也。”明沈德符《野获编.内监.对食》:“今中贵授室者甚众,亦有与娼妇交好,因而娶妇者。至于配耦宫人,则无人不然。凡宫人市一菜蔬,博一线帛,无不藉手,而费亦不资。然皆宫掖之中,怨旷无聊,解馋止渴,出此下策耳......按宫女配合,起于汉之对食,犹之今菜户也。武帝时,陈皇后宠衰,使女巫着男子衣冠帻带,与后寝居,相爱若夫妇。上闻穷治,谓女而男淫,废后处长门宫。”又《内监.镟匠》:“贵珰近侍者俱有直房,然密迩、乾清等各宫不敢设庖畗,仅于外室移飧入内,用木炭再温,以供饔飧。唯宫婢各有爨室自炊,旋调旋供。贵珰辈反甘之,托为中馈,此结好中之吃紧事也。”清徐鼐《小腆纪传》:“常中郭氏名良璞,故阉夏国祥之对食也。”《随园诗话》卷二引清罗天尺《南汉宫词》:“莫怪宫人夸对食,尚衣多半状元郎。”按,《十国春秋》载:“刘龑定例,作状元者,必先受宫刑。”

  [color=#669900]宦官与宫女对食 宦官无妻儿,宫女无夫,两者由此而结成临时伴侣,以慰深宫之寂寞,这种关系称为“对食”。[/color][color=#FF3366]对食最早见于汉代[/color],从这一称呼本身来分析,可能是宦官、宫女在一起吃饭,还不含有共寝之意。隋唐五代时期的《宫词》有云:莫怪宫人夸对食,尚衣多半状元郎。这大致反映出此时宫中也有对食的现象。迨至明代,宦官与宫女因相互抚慰而结为对食的情形已相当普遍,[color=#FF6600]甚至于一个宫女入宫很久而无对食,会遭同伴取笑为"弃物"。[/color]一旦宦官与宫女两情相悦,还有热心而甘当媒妁的人为之撮合。究其缘由,则在于宫中低级宦官无力娶妻纳妾,宫女又很少有机会被皇上临幸,宦官和宫女便只有自己寻求安慰,所谓“宫掖之中,怨旷无聊,解馋止渴,出此下策耳。” 

  [color=#669900]明代宦官与宫女之间的伴侣关系,又有“菜户”之称[/color]。从史料分析,菜户与对食应是有区别的。[color=#FF6600]对食可以是宦官、宫女之间,也可以是同性之间,且大多具有[color=#6633CC]临时性[/color][/color];[color=#FF6600]而可称为"菜户"的宫女与宦官,多共同生活,如同夫妻,具有相当的[color=#6633CC]稳定性[/color][/color]。明朝初年,朱元璋对宦官与宫女之间的这种行为深恶痛绝并严加取缔,对娶妻成家的宦官更处以十分残酷的[color=#FF3366]剥皮之刑[/color]。但自永乐而后,宦官地位上升,这一禁令随之烟消云散,史载:“宫人无子者,各择内监为侣,谓菜户。其财产相通如一家,相爱如夫妇。既而嫔妃以下,亦颇有之,虽天子亦不之禁,以其宦者,不之嫌也。”大致类似的史料也见于野史。据《万历野获编》所载,最初因值房宦官和司房宫女接触较多,便逐渐产生感情。宦官以此为基础,往往主动替宫女采办衣食、首饰及日用杂物,以表达追慕之情。宫女若相中此宦官,即可结成伴侣,称为菜户。菜户在明代宫中是公然允许的,即使是皇帝、皇后有时也会问宦官“汝菜户为谁?”宦官只据实回答即可。

  宦官与宫女成为“菜户”后,唱随往还,形如夫妻。宦官对所爱的宫女固然是任劳任怨,听凭驱使,宫女也会心疼宦官,不让他干太多的活儿,而是支使别的宦官去干。宫中有些地位低贱、相貌丑陋且又年岁较大的宦官自知不可能被宫女看上,便甘心做菜户之仆役,为其执炊、搬运、浆洗,宫女每月付给他们一定的银两。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善烹饪的宦官便成为追逐的对象,所得的报酬也较多,最多的一月可赚到四五两银子。这些宦官身着沾满尘土和油渍的衣服,背着菜筐,出入宫廷,购买一应所需杂物。

  结为"菜户"的宫女、宦官,多在花前月下彼此盟誓,终生彼此相爱,不再与别人发生感情。宦官如果发现他所爱的宫女移情别恋,往往万分痛苦,但不会对宫女如何,却常常与其情敌发生尖锐的冲突。[color=#669900]万历年间郑贵妃宫中的宫女吴氏,曾和宦官[color=#FF0000][b]宋保[/b][/color]相爱,后来又移情于宦官张进朝。宋保不胜愤怒,终至万念俱灰,出宫削发为僧,一去不返。[/color]宫中的宦官对宋保评价极高。如吴氏移情别恋的情形在明宫中较为少见,宫女和宦官结为"菜户"后大多能终身相守,并且彼此都以守节相尚。如果其中一方死去,另一方则终身不再选配。《万历野获编》曾记载,有一个读书人寓居于城外寺庙中,见寺中有一室平日紧锁,甚觉奇怪。趁寺庙中人打扫的机会,他进去看了一下,竟发现里面全是宫中宦官奉祀的已亡宫女的牌位。牌位上都写有宫女的姓名。寺庙中人告诉这位读书人,每逢宫女的忌日,与其结为菜户的宦官便会前来致祭,其悲伤号恸,情逾寻常夫妻。

  宦官娶妻、夺妻的记载历代都有,可谓史不绝书。宦官娶妻当然并不意味着能过正常的性生活,但宦官有男人的性意识,也当然有相应的性要求,性 欲的强弱虽然各有不同,心理上的需要应该是相同的。况且宦官本来就不承认自己是非正常的男人,无时无刻不想证明自己有男人的本色,让人忽略他们受过宫刑,娶妻便成了他们最大的安慰,可以说,心理上的慰藉和潜在的性要求是宦官娶妻成家的两大动力。

  [color=#669900]宦官娶妻成家,见于史载的较早例证当是秦、汉时期的赵高。《[/color]史记·李斯列传》曾提及赵高有女婿阎乐,官任咸阳令。有女婿必有女儿,但据史籍有关记载,赵高系自幼阉割,显然不具备生育能力,此女当为赵高养女无疑。赵高既能收养子女,娶妻成家应该是可能的。由此而后,宦官娶妻成家的记载越来越多。至东汉时期,宦官势力急剧膨胀,乃出现了"[color=#FF3366]常侍黄门亦广妻娶[/color]"的情形,桓帝时单超等"五侯",更"多娶良人美女以为姬妾,皆珍饰华侈,拟则宫人。"这表明娶妻纳妾至晚在东汉时期已成为宦官的合法权利。进入唐代之后,宦官娶妻更为普遍。[color=#FF6600]玄宗时的大宦官高力士偶然见到刀笔吏吕玄晤的女儿,见其容貌秀美,举止娴雅,惊为天人,遂娶之为妻。吕玄晤随即被擢为少卿,后出任刺史。隶宗时权阉李辅国娶元擢的女儿为妻,元擢也因此当上了梁州刺史。[/color]曾历仕顺、宪、穆、敬、文、武六朝的大宦官仇世良娶妻胡氏,乃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子宾客兼御史大夫、赠户部尚书胡承恩之女。胡氏嫁给仇世良后,妻以夫贵,得封鲁国夫人。明太祖朱元璋时,曾严禁宦官娶妻,但收效甚微,不久便成为一纸空文。明宣宗时,宦官陈芜备受宠信,宣宗先赐名"王瑾",又将宫女两人,赐之为夫人。后世由皇帝亲自赐赏妻室者尽管已不多见,但明代宦官娶妻成家相沿成俗。

  清代对宦官管束极严,但娶妻成家之事仍很多见。清末著名权阉[b][color=#FF0000]小德张[/color][/b]曾在妓馆中结识了一个叫[color=#FF0000][b]方金翠[/b][/color]的妓女,两人情投意合,娼主也极力奉迎。方金翠对小德张伺候十分周到,小德张吐痰时总要方金翠以口承接,然后再由方吐入痰盂,所以一时传闻很多,称[color=#669900]"过笼痰筒"。[/color]小德张对其相当满意,便想买方金翠从良。娼主见此良机,拼命抬高价格,小德张也准备同意。殊料方金翠却坚决不同意,理由是她还是处女。小德张一气之下,在另一家买了一个名为[b][color=#FF0000]张小仙[/color][/b]的处女为妻。

  宦官娶妻当然是有其婚但不能行其实,所谓[color=#FF6600]"竖宦之人,亦复虚有形势,威逼良家,取女闭之,至有白首殁无配偶,逆于天心。"[/color]但历史上也有一些可耻可卑的宦官,利用妻子谋取官位。五代时蜀主王衍曾与宦官王承休的妻子私通。王承休得知后,非但不加阻止,反而怂恿其妻继续与皇上私通以求宠幸,结果当上了天雄军节度使。清末发了大财的宦官娶的妻妾都很漂亮,一些人还倚仗年轻漂亮的老婆为其联络权贵、拉拢同行。御膳房首领太监古玉秀,没有哪点出众的地方,就凭着他年轻漂亮的老婆替他奔走,结果爬上了御膳房大总管的地位。当然更多的是女性家中父兄因贪图富贵而将其嫁与宦官,如吕玄晤将女儿嫁与高力士、元擢将女儿嫁与李辅国都属这种情形。






[color=#FF3366]【清朝太监赏罚制度】[/color]


 鉴于明朝太监干预朝政的历史教训,清朝皇室从一开始就不能容忍太监有一丝一毫地干预朝政的行为。开国之初,顺治皇帝福临在顺治十年(1653)就颁布了一道上谕,对太监做出了六条严厉的规定:

  一、非经差遣,不许擅出皇城;

  二、职司之外,不许干涉一事;

  三、不许招引外人;

  四、不许交接外官;

  五、不许使弟侄亲戚暗相交接;

  六、不许假弟侄名色置买田产,因而把持官府,扰害民人。

  [color=#FF0000]两年后,顺治皇帝福临又命工部铸成一块高一百三十四厘米、宽七十厘米、厚六点五厘米的铁牌矗立在宫内交泰殿门前,上面镌刻着他的另一道严禁太监干政的上谕,其全文如下:[/color]

  “皇帝敕曰:中官之设,虽自古不废,然任使失宜,遂贻祸乱。近如明朝王振、汪直、曹吉祥、刘瑾、魏忠贤等,专擅威权,干预朝政;开厂缉事,枉杀无辜;出镇典兵,流毒边境;甚至谋为不轨,陷害忠良,煽引党类,称功诵德。以至国事日非,覆败相寻,足为鉴戒。朕今裁定内官衙门及员数职掌,法制甚明。以后但有犯法干政,窃权纳贿,嘱托内外衙门,交接满、汉官员,越分擅奏外事,上言官吏贤否者,即行凌迟处死,定不姑贷。特立铁牌,世世遵守。

  顺治十二年六月二十八日”

  [color=#669900]这道敕谕后来也成为清朝皇室的祖宗家法,但有触犯,多会被处以极刑[/color]。康熙元年被斩首的太监吴良辅,就是第一个被祭刀的太监。吴良辅是顺治皇帝身边的亲信太监,他的其他事迹档案及文献资料中均鲜有记载,但是顺治十五年(1658)时发生了一件震动朝野的外官贿结太监案,当事人涉及许多重要的官员包括一位被革职的大学士陈之璘,另一个主要当事人就是太监吴良辅。如果按顺治皇帝钦定的法律以及审实的案情,上述人员均应处以极刑。可是,顺治皇帝却以“若俱按迹穷究,犯罪株连甚多”为理由,免除了犯罪官员的死罪,只把他们分别革职罢官、抄家流放了事;而对此案的罪魁祸首之一的太监吴良辅,更是百般庇护,留在宫中。直到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顺治皇帝在临死前五天,并且自知已患绝症的情况下,依然抱病送吴良辅到悯忠寺落发出家,希冀能保全吴良辅的性命。但是,在他死后的第三天,朝廷就正式公布了据说已被纂改的遗诏。随后,就把那个已经成为皇帝“替身”的佛门弟子吴良辅绑赴刑场斩首示众,理由就是“变易祖宗制度,把持朝政”。

  乾隆三十九年(1774),清宫内又发生奏事处太监高云从泄露职官任免档案的案件,为此乾隆皇帝异常震怒,凡牵涉此案的大学士于敏中、军机大臣舒赫德、尚书蔡新、总管内务府大臣英廉等高官都受到了严厉申斥,左都御史观保、侍郎蒋赐棨、吴坛受到了革职处分。随后又查出高云从交接外官、嘱托外官安排其亲戚案,当即将案犯粤海关监督李文照、参将王普等革职并解京严审,同时,两案并发,其主犯奏事处太监高云从立即被处斩。

  可以说,由于清朝统治者严格遵循了严禁太监干政的制度,因此在其二百多年执政历史中,基本上没有出现太监干预朝政的现象。但是,史学界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传统看法,认为在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时期,她大权独揽,实行**统治,并且重用包括太监在内的亲信,诸如十分有名的太监安得海、李连英等人,打击异己,这就使宫廷制度发生相应的变化,太监不许干政的祖宗家法也由此而废弛。这种传统说法并不十分准确。当时的实际情况是,虽然政治制度废弛,太监也确有结党营私之辈,公然敲诈勒索、贪污纳贿的现象比比皆是,慈禧太后对此也是一眼睁、一眼闭,听之任之。但是说到李连英、安得海之辈干预朝政,则多为传闻之言,并无实据。关于李连英的情况,在《总管太监李连英的宠辱一生》中将做详细的介绍,而关于太监安得海,则是在同治八年(1869)的时候,由于“捏称钦差织办龙衣”的罪名,并违反了“非经差遣,不许擅出皇城”的祖宗家法,在山东泰安地方被山东巡抚丁宝桢拿获并奉旨就地正法的。由于安得海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比较有名的慈禧太后身边的宠监,因此这个案子在民间也留下了许多绘声绘色的传说。不过安得海被杀时才二十六岁,是宫中的六品蓝翎太监,并不是传说中的权威赫赫的敬事房大总管。从清宫档案中可以看到,在一段时间里,安得海确实以他的年轻伶俐,深得慈禧太后的宠爱,但由此就得出他能够干预朝政的结论,就显得过于牵强了。

  倒是光绪朝发生的两桩案例,是比较典型涉及朝政的案例。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储秀宫慈禧太后身边年仅二十岁的小太监寇连材因甲午战败,国势日危而上书慈禧太后,死谏国事,随即就被以“犯法干政”和“越分擅奏外事”等罪名,押赴菜市口斩首示众。维新派领袖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一文中曾为寇连材立传,称赞他是“烈宦”,把他的名字归到维新志士的行列之中。其实,寇连材光绪十九年(1893)入宫做太监,分配到奏事处做小太监,二十一年九月调到储秀宫慈禧太后身边当差,四个月后上书被杀,无论从时间还是从职掌上都不可能与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以及帝党、维新派之间的斗争有什么瓜葛,从寇连材上书的内容上也能看出,这纯属个人的行为。但是,寇连材确实是清宫太监中忧国爱民的第一人,他冒死上书的行为也给暗淡无光的晚清历史添抹了一笔亮色。

  光绪二十四年(1898),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及珍妃分别被幽禁,他们身边的太监也都因为这场政治斗争受到株连,据清宫档案载,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十九日敬事房就奉到慈禧太后的懿旨:

  内殿太监杨瑞珍、杨昌恩,内殿司房太监张得明及珍妃下太监戴恩如,此四名干预国政,搅乱大内,往来串通是非,情节较重,实属胆大妄为,著交内务府大臣即日板责处死。


  这就是奴才的命运,在复杂激烈、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中,做主子的失败了,那么做奴才的当然不能幸免,而且许多时候是首当其冲的给主子当替死鬼。

  当然,因干预朝政而遭到惩罚的毕竟是少数,太监们一般都深知这里的厉害,不会轻易地去触犯这一条。对于大多数太监来说,防不胜防的是宫内多如牛毛的清规戒律,稍不留神,就有危险。

  乾隆皇帝弘历,曾是历史上有远见、有作为的封建君主,同时也是一个对太监“立法峻厉”的典范。乾隆十六年(1751)夏季,弘历在换穿夏衣时,由于太监未曾认真检查,被藏在袖口处的一根缝衣针划伤了手臂,于是龙颜大怒,立将太监张玉、蔡勋枷号一个月、鞭一百,刑满之后罚做苦役。乾隆四十三年(1778)的一个夜晚,弘历在睡梦中醒来询问时刻,发现在寝宫内值夜坐更的小太监常宁、霍集撒徕由于困倦正在打瞌睡,立即下令将他们拖出去重责四十板。类似的事例是不胜枚举的。到了晚清时期,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俨然是一个喜怒无常的女君主。高兴的时候,可以赏给太监成百上千两的银子,但是心烦的时候,太监们就成了她出气的对象。据太监们回忆,慈禧太后是一个心毒手辣的人。她责打太监几乎是家常便饭,有时一天内被她责罚的太监不下百人,而且一个太监犯错,全宫的太监都要连坐。光绪十二年(1886),江宁织造(内务府派驻南京负责为皇宫织办绸缎的机构)派驻北京的办事人员密报本主说:

  “近闻皇太后驻跸南海,……闻节前忽奉懿旨将首领赵老爷、王掌案等五人全行摘去顶戴,带罪当差,并罚钱粮数目。且以刘总管等当差滑懒革去总管名目。昨日又将新派之海内总管高老爷连捷革去总管,送交慎刑司审讯,并因此事召见总管内务府大臣。传闻系细事致招佛爷生气,是以如此震怒。刻下海内外太监俱怀畏惧,逃走甚多,实为近来未有之事。”

  清朝初期,宫廷典制并不完备,许多事情是按世代沿袭下来的祖宗家法和惯例办理的。直到乾隆时期,政局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宫廷内也已经积累了近百年的管理经验,在这个前提下,乾隆皇帝下令编纂了[color=#FF0000][b]“宫廷法典”——《钦定宫中现行则例》和《国朝宫史》。[/b][/color]在[color=#669900]《则例》[/color]和[color=#669900]《宫史》[/color]中[color=#FF6600],除了详细规定了太监的等级、职掌和待遇外,还对太监的管理及处分做了详细而严格的规定。[/color]

[color=#FF3366]  这个太监管理和处罚条例首先就明确了管理权限,其中凡太监在宫外犯法的,应由司法机关依国家法律审理治罪;凡太监在宫内犯法违纪、情节较重的交由总管内务府审理治罪,情节较轻的由敬事房自行审理处分。再者,属内务府管理权限下共规定了二十六条太监的行为规范,经过历朝增补最后达到了五十多条,太监但有违犯上述规定者,要分别受到“刑”与“罚”的处分。总管、首领等管理人员要被罚三个月到一年的月薪的处分,严重者还要受到革职降级的处分;一般的普通太监,违犯上述规定者,则要被重责二十到六十大板,重者还要受到枷号、罚做苦役、流放以至处以死刑的处分。[/color]

  [color=#FF3366]根据这个条例规定:太监口角斗殴、酗酒闹事、聚众赌博要被重责六十板;太监不慎火烛、大声喧哗、贪睡误班、失误损物则要被重责四十板;请假逾期、当班迟到则要被重责二十板。打板子,或者叫“杖责”,是清宫中对普通太监最常用的刑法。责打太监的刑杖、刑板,都是用竹子做的,其中刑杖是长五尺、圆五分的实心青竹,刑板是长五尺、宽五分的青毛竹板。行刑的规矩是:先将受刑太监按伏在地,臀部突起,然后一人按头,二人按手,二人按腿,一人行刑,一人报数,行刑的同时要报出数字来,受刑的太监,还要一面挨打一面求饶,否则还得加倍重打,刑毕,还要由刑监二人架起被打得血肉模糊的太监到主子那里去叩头谢恩,行刑才算完结。[/color]

  [color=#FF3366]罚做苦役,也是刑的一种补充。如果太监犯罪或过失较重,还要被罚做苦役,主要是发配到瓮山的马棚去铡草。瓮山也就是今天的颐和园万寿山,过去曾经是关押宫中太监的一个重要场所,从康熙三十年(1691)开始,犯罪太监多被发往这里铡草,期限少则一年,多则五年,甚至更长。[/color]由于这里的生活条件及待遇与皇宫内有天壤之别,对太监来说又是一种难以忍受的苦刑。从乾隆十二年(1747)总管内务府的一份报告中可以看到:当时瓮山关押着十四名罚做铡草苦役的太监,其中带有锁链刑具的太监就有七人之多。到了清朝中后期,更多的太监是关在景山或南苑的吴甸做铡草苦役。

  在清宫之中,太监的上层人物,如总管、首领太监,还是比较幸运的,他们不仅生活待遇较高,行动比较自由,而且在犯有错误过失之时,所受的处分相对来说也是比较轻的。至于那些普通太监就完全不同了,皇帝及其他主子从来就未曾拿他们当人看待,他们只有循规蹈矩,老老实实地侍候主子,在严厉的宫规家法面前,不能有半点的逾越和反抗。在这种长期的精神压抑和桎梏下,他们的思想渐渐变得麻木、空虚,甚至出现了种种的**行为。这种悲惨的命运,并不为世人所知晓和理解,只有他们自己默默地吞咽这永无天日的痛苦。


  一般来说,总管太监、首领太监及一部分御前有品级的小太监,可以算得上是清宫太监中的“贵族”阶层了。他们在皇帝等主子面前是奴才,而在其他一般太监面前则是“老爷”。他们有权有势,可以根据宫中的制度和条例管理和役使一般太监,同时他们的生活待遇也相当优厚,随时都可能得到皇帝等主子的恩宠赏赐,而且还经常能够得到生财进宝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这些上层太监常常在皇帝的特许下,程度不同地获得了部分的人身自由。根据清宫档案记载,许多敬事房的总管太监在宫外都有自己的住宅,其中有些是皇上赏赐的,也有一些是自己攒钱购置的。尽管他们大部分时间要在宫中值宿,但是仍有一定的时间,可以回到自己的私宅并和家人团聚。这种情况到了晚期更为普遍,像储秀宫的总管太监李连英在北京内外城的宅院就有四所之多。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30825][/align]


 [color=#6633CC] 他们之所以能得到皇帝主子的格外恩宠眷顾,主要有以下原因[/color]:

  [color=#669900]第一,他们在长期为皇帝及其他主子服务的过程中,对其性格、脾气、爱好、习惯等等都已经揣摸得清清楚楚,主子交办的事情,无需多费口舌,都能办得妥妥贴贴[/color]。他们聪明而不失于稳重,机智中又夹杂着几分狡诈,是一些善解人意的奴才。因此他们已经成为皇帝及其他主子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color=#669900] 第二,根据祖制,为防止太监干政,清朝皇室并不要求他们有多高的文化程度[/color]。因此,宫中的太监许多都是文盲,其余的也仅仅是粗通文墨而已。但是,皇宫中藏有大量金银珠宝、服装衣饰、陈设家具、珍奇古玩、书籍字画等等,都属于皇帝一人所有,这就需要有一批安全可靠并且具有一定专门技艺和知识的太监来管理这笔巨额财富。实际上,皇帝的物质享受及精神文化生活的各种需求都要通过他们来体现和执行,这就使这批有技艺和知识的太监获得比较特殊的地位。

  [color=#669900]第三,他们在服役过程中,凡出现错误过失,也同样要遭到严厉处罚,但他们每每都能习惯地接受下来。[/color]从他们多年积累的经验得知,处罚只是蒙受一时的屈辱和痛苦,而忍耐却能给他们带来一生一世的好处。他们所遵奉的信条就是“忍耐”。在清宫历史上,由于忍受不了非人的痛苦折磨,每年都有许多太监逃跑,或因生活空虚而赌博、吸毒、偷盗、斗殴的现象层出不穷,甚至由于对生活彻底绝望而走上自残自尽之路。这些采取各种方式消极反抗的众生相之中,极少有上层太监迹身其间,据统计,这种现象连百分之一都不到。相反,他们始终能保持着心理上的稳定和平衡,在行为上循规蹈矩,绝对忠实于他们的主子,并且自觉地和不遗余力地帮助皇帝及其他主子们维持宫中的正常秩序,充当封建制度的忠实卫道者。因此,清宫内一般中下层太监对他们这些人,除了敬畏之外,就只有反感厌恶,甚至于痛恨了。以至于嘉庆年间天理教徒起义,在起义军攻入紫禁城后,带路的太监首先要杀死的人竟是敬事房大总管常永贵,由此看来,这也是毫不奇怪的。

  尽管上层太监与一般普通太监之间有这样那样的区别,却无法回避一个事实,他们同样都是被阉割而丧失了做人的权利与尊严的男性奴仆。因此,上层太监纵然权势再大、待遇再优厚,他们也同样饱尝着人类难以忍受的生理上和精神上的痛苦折磨。[color=#FF9900]一位晚清时期的宫女曾经回忆说[/color]:

  可怜的老太监,已经过了五月节了,上身已经穿得很单薄了,可下身还是鼓鼓囊囊的。据说他们因为生理上缺陷,多有淋尿的病,腰里不论冬夏,都要围着大毛巾,越到年老越厉害。……最明显的是膝盖上的护膝,常年缝在裤筒里,到了夏天显露得最清楚了。他们随时随地都有跪在地下的可能,不论在什么地方,假山石上,沙岸旁边,该跪一定要跪,丝毫不能犹豫,所以裤筒里常年缝着护膝。阔太监秋冬的裤筒子要用最好的皮子,李连英就用金丝猴皮作裤里子,又柔软又轻松又治关节炎。

  从上述回忆中可以看到这些上层太监的另一面,没有了往日飞扬跋扈的气势,而恢复了让人感到悲惨凄凉的一个普通太监的本来面目。





[color=#FF3366]【太监的心理演变】[/color]

  前面所说的上层太监,充其量不过占全部清宫太监的10%左右。就拿晚清宫中最典型的慈禧太后身边的太监来说,[color=#FF6600]据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的统计表明,她身边总共有四百七十六名太监,其中有官职品级的总管、首领及小太监六十七名,也不过占14%而已[/color]。那么,占清宫太监百分之八十几的一般太监呢?他们则始终处于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地位,从被阉割入宫的那天起,他们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在此后几十年的漫长岁月里,他们将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严厉的宫规下毫无选择地从事着简单、枯燥的工作。稍有不慎,就可能遭到皇帝及其他主子的呵斥和打骂,重者就要受到刑罚惩处。

  这些太监绝大多数是穷人家的孩子,是出于生活所迫并且希冀通过这个途径改善自身及家庭的生活状况而进入宫廷的。他们文化素质极差,进宫后在师傅那里所学到的仅仅是宫中的礼仪、规矩和如何侍候好主子,除此之外,他们就没有什么可学的、可想的了。实际上,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他们不仅不敢想,就是让他们去想也是无从想起。几位晚清时的清宫太监赵荣升、张修德、魏子卿都曾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己当时的心理状态,他们回忆说:

  旧社会,行行有行行的苦处,最要紧的是忍耐。我们在做徒弟的时候,什么都是逆来顺受,为了自己的前程,什么委屈只有压在心里。说一句不好听的话,就是别把自己当人看。可是千千万万干这一行的人,真的“出息”的有几个呢?真的“出息”了的人,回想自己当年的委屈,就要捞本,好好地享受一番,把当年自己受的,转给下一辈子。

  [color=#6633CC]由此可见,清宫太监的心理是有一个发展演变过程的,归纳起来,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color]。

  [color=#669900]第一阶段,是太监初入宫阶段[/color]。作为贫穷人家的孩子,之所以卖身入宫,或是养家或是糊口,总是要有所图的。皇家宫廷,对于他们来说是十分神秘而又充满苦涩希望的地方。进宫伊始,富丽豪华的皇室生活的表面现象使这些穷孩子惶恐、惊叹、新奇,再加上内心原有的企盼,就构成了最初阶段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因此,他们情绪稳定,驯服听话,努力学习和掌握宫中的一切礼仪和规章制度。但是,这个阶段的时间非常短暂。

  [color=#669900]第二阶段,是清宫太监心理最不稳定的阶段[/color]。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太监逐步了解了皇家宫廷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也渐渐明白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而对着无情的生活现实,最初稳定的心理状态迅即被打破了,并且分化为不同的心理状态。其中一部分人,由于比较聪明和灵巧,很快得到了皇帝及其他主子的赏识和提拔,这使他们对未来重新燃起了希望。但这仅仅是一小部分人。另外一部分人,在最初的希望完全破灭以后,并不甘心就这样了此一生。于是,他们以各种方式同命运进行抗争。其中逃亡是清宫太监最普遍的一种主动积极的抗争方式。但是,自清初以来在全国已经建立起十分完备的保甲户籍制度,对这些有着明显特征的太监来说,犹如天罗地网一般,没有内务府颁发的路引和执照,他们寸步难行,因此,许多逃出宫的太监东躲西藏,最终还是因为走投无路而自行投回领罪。可是在这种高压政策下,太监们依然不断地逃亡,一次被抓回,第二次照样还跑,有的太监逃跑竟达七次之多。再有就是造反,嘉庆十八年(1813年)九月十五日,林清、李文成领导的天理教起义,曾一度攻进了清王朝统治者的大本营——紫禁城,在这次起义斗争中,数十名太监参与了天理教组织,其中刘得财、刘金等五名太监做为内应,直接参与了攻打紫禁城的战斗。尽管在清宫档案中看到后来这些太监在被捕后表现都十分低劣,但这次事件在整个清代宫廷史中寥若晨星,是绝无仅有的一次。更多的太监是有意无意地采取了被动消极的抗争方式,如许多人参予赌博、斗殴、偷盗、吸毒甚至自残、自尽等违反宫规破坏宫内秩序的活动,虽然也表明了这些太监自身素质的低下,但同时更应该看到这是一般太监心理失衡的一种表现形式。这一部分敢于与命运抗争的太监人数不少,可是,在强大的皇权和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面前,太监无疑是太渺小了,命运已经注定他们永远是输家而无法取胜。实际上,多数太监在这种情况下,依然保持着消极的忍耐态度,正如前面几位晚清太监回忆中所说的那样逆来顺受,因为他们总是抱着一线希望,等待着命运中的奇迹出现。

  [color=#669900]第三阶段,是清宫太监的心理状态重新趋于稳定的阶段[/color]。在这个阶段,那些敢于抗争的太监经过多次失败后已感到筋疲力尽和麻木,而那些本来就安心忍耐的太监这时就更加习惯于命运的安排了,更何况他们已经“多年的媳妇熬成了婆”,完全把心理上的不平衡转嫁发泄到那些做徒弟的新太监身上了。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绵延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根据民国的《优待皇室条例》,清朝的最后一个退位皇帝溥仪在紫禁城继续盘桓了十三年。1924年,北洋直系将领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并把溥仪驱逐出宫,直到此时,伴随着封建的宫廷制度而产生的畸型怪胎——太监制度也最后寿终正寝了。

  几千年来,帝王将相、文人骚客、才子佳人,无一不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自己的印迹与位置。但是作为太监这样一个身体被摧残、人格被侮辱、地位卑贱的奴仆群体,却无法享受到同等的待遇。根深蒂固的封建正统文化根本不屑于表现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是







[color=#FF3366][b]【太监的美差:奉旨骂人】[/b][/color]


       清末有两位很著名的人,一位是清末的大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张百熙,另一位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外交家唐绍仪。这两位大人物都做过邮传部的尚书。清末邮传部初立时,张百熙和唐绍仪不和。两人经常互递奏章攻击对方,闹得不可开交,朝廷被他们俩惹烦了,就不偏不倚来个各打四十大板,——两人[color=#669900]“均着传旨申斥”。[/color]

  [color=#FF3366]所谓申斥,就是官员违纪了或者触犯了皇帝、太后,却也没够着触犯法律被判刑的地步,于是皇帝谕旨申斥违纪官员。[/color]皇帝或皇太后将要训斥的内容先大致说一遍,然后由太监去“代言”。京官由太监传宣,外官违纪由督抚代宣,加以申斥。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严厉批评。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30824]
[color=#6666CC]清朝时的皇宫太监[/color][/align]

   被申斥者,往往需要跪聆宣旨毕,然后还要接受叱责,拿京官来说,不管职位高低,如果遭到“申斥”,就要受到太监诸如“混帐王八蛋”之类的破口辱骂,情状以至不堪。

   [color=#FF3366]奉旨去骂人,对太监来说其实是美差、肥差。[/color]捞到此等美差的太监,在斥骂时,可以“酌情处理”,是骂得重还是轻,骂还是不骂,都有很大的余地。如果花的钱够多,事先贿通了太监的话,免去辱骂的可能都有。张百熙和唐绍仪遭到“传旨申斥”后,两人受领的四十大板的轻重就有很大的区别。

  [color=#FF6600]唐绍仪得知消息后,事先送了400两银子给代皇帝来申斥自己的太监,因而宣旨毕,太监只不过轻描淡写地说了句官场上的话,然后就让唐绍仪“下去”,根本等于没挨骂。虽然花了点血本,但终是未被骂,留住了面子。[/color]

[color=#FF6600]  而张百熙就完全不一样,他倚仗自己怎么这也是朝廷的重臣,是老资格,觉得怎么着太监也会给自己留点面子,因而没有行贿。结果,跪听宣旨毕,太监开口大骂,骂完后不忘喝一声“混帐王八旦滚下去”。张百熙何日受过此等耻辱,遭此一顿骂,心中始终不能舒畅,据说张百熙被羞辱得当场痛哭,叩首“谢恩”时浑身战栗,“面无人色”,未几,“忧愤成疾,一命归天”。[/color]

  同样是受申斥,内容、态度和被骂轻重却可以有如此大的变化。当然,不仅仅是张百熙和唐绍仪遇到过这样的事。还有比张百熙遭到的咒骂更严重,清朝末年一名叫胜保的将军,也受过一次“恶骂申斥”。胜保是满洲镶白旗人,自恃身份高贵,又曾任大学士协办军务,因而根本没把传旨的太监放在眼里,自然也就没想过打点。

  据说太监把胜保祖宗的一些陈年旧事翻出来羞辱了胜保一顿,把胜保骂得“干吃哑巴亏”,气得七窍生烟,却敢怒不敢言,因为太监一口一个“皇上说”。遭到如此申斥后,胜保又被发配新疆,又羞又气,也几乎送命。

  另有李乔在《清代官场如市场》一文中言:“翰林刘廷荣因破例递折,传旨申斥。刘知道交四百两银子可免,但因穷只交了二百两,便又请人找太监说情,想以此二百两免骂。结果[color=#669900],太监收下二百两银后,申斥时仍骂了刘,但只骂了‘混帐下去’,免去了‘王八蛋滚’,这算是对二百两银的报偿。这种骂法被称为‘半骂’[/color]。”

  如此看来这个“申斥”的名堂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不管你是官大还是官小,身份是高贵还是不高贵,只要银子够分量了,就可无骂,否则就得半骂、全骂或者恶骂了,要何种方式受屈辱,可以自己选择,[color=#FF3366]被骂程度的深浅却必须由银子来决定[/color]。




[/size][/td][/tr][/table][/backcolor]
[ 此贴被瑶池碧落在2011-04-16 21:08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0
琳兒来也

ZxID:2336036

等级: 略知一二
配偶: 苏小末灬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1-06-20 0
这个素材牛。
abaabb1987

ZxID:14924913

等级: 略知一二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1-06-20 0
原来太监是个这么大的官啊 真讽刺
想你就写信

ZxID:11881487


等级: 明星作家
下学期,可要好好振作~~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1-06-20 0
很同情
囝囝、

ZxID:4707084


等级: 热心会员
配偶: 团团、
此号已换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1-04-16 0
额……
太监啊……制度真是害死人啊
]
天若舞

ZxID:789464


等级: 派派贵宾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04-16 0
扭曲的制度,残忍。
瑶池碧落

ZxID:11335430


等级: 派派贵宾
配偶: 齐小憩
小憩哥哥。哪去了。。。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04-16 0
Re:中国的“太监文化”
已审
菲菲的帖子真是保质保量~~
竟然还包括心理变化,(^o^)/~
想想有的坏太监也是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 o ⊙ )啊!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