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服饰文化比较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2759 回复:4

[人文通史] 中西服饰文化比较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暮夏°

ZxID:2905679


等级: 总版主
配偶: 貓夫人°
深深深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2-24 0
中西服饰文化比较
— 本帖被 灬千ヽ 从 素材组工作区 移动到本区(2011-02-25) —
[size=2][table=500][tr][td]
[color=#6633cc]人类的服饰,主要是为了满足遮体、避寒和美饰三个方面的需要。但是,服饰的前两项功能,实际上从一开始已得到了基本的解决。在人类服饰文化中,真正起到重要 推动作用的,还是那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极为复杂、极为抽象的美,它推动着几千年来人们服饰的 不断更新。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则为服饰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的动力,于是,人类的服饰天地,便成了一个神奇的多姿多彩的世界。每一种服饰,都给人们带来了一种 美的享受,产生了一种美的遐思。这就是说,服饰不仅是--种物质文化,也是一种美的文化。它既是人们生存的手段,又是生活中的 艺术。纵观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各个地区,文化不同,反映出来的服饰也大不相同。最突出的是,中国的服饰有浓厚的道德、礼仪色彩,以宽袍大袖为 基本特征,而西方的服饰则以实用性为主,多为窄衣小 袖。在女性服装上,中国一向比较保守,而西方相对比较 开放。照理说,“穿衣戴帽”,本是“各人所好”,但在中国文 化这里,穿衣戴帽并不是、至少不完全是个人小事,它首 先是文化的表征,既是有文化与无文化的表征,又是此种文化与他种文化的表征。中国人常说“衣食住行”、 “衣食父母”,“衣”排在“食”的前面,说明服饰的重要。据 说上古三代有一个相当于后世宰相职务的所谓“天官家宰”,事实上他就是王宫里的“总务长”,在他的下属官员 和职员中,归属于“服饰部”的编制就有主管帷、幕、幄、 帘、缓、首饰、旗帜、裘皮、皮革、丝织品、麻织品、缝纫、印染和鞋袜的人员共446人之多。 中国人注重服饰,首先不是要漂亮,也不是要舒服,而是要合礼。所谓“合礼”;一是“合身份”,二是“合场合”。古代的服饰制度,对于什么人用什么服饰,包括款式、面料、色彩、纹饰,都作了严格的规定。比如周制,上衣下裳的款式只能由一定地位的男子(天子、诸侯、大夫、士)服用,妇女及庶人只能穿衣与裳相连的“深衣”。又比如汉制,平民百姓均不得穿杂彩(各种颜色)之衣,只能穿本色麻布。唐以后,又规定明黄色为皇帝专用,登上帝位叫“黄袍加身”。明制,官民人等不得在衣服上用蟒龙、飞鱼、斗牛等图案,一定品级的官员可以用蟒,但不得用龙。所以官服又叫“蟒袍”、帝服则称为“龙袍”。身分低的人用了高于自己身份的服饰,便是“僭越”,犯了“大不敬”的罪。 [/color]
[color=#6633cc]
再让我们来看看西方服饰的文化特点。

从古希腊、罗马时代到文艺复兴时代,西方的服饰风格基本上经历了一个“肯定一否定一肯定”的 过程。古代西方的祖先们就崇尚自然,崇尚人体的美丽,在穿着上讲究自然、随便、暴露,并没有过多的约束。地中海式的温和气候,使人们不必套上严谨的服装去 抵御寒冷,而时常进行的战争也迫使人们进行经常的运动,宽松的服装,甚至裸露身体的服饰极为实用,使人们不必过多地注意服饰的道德功能。
中世纪时,随着日益森严的等级制度的建立,服饰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寒冬时代”。早先那些裸露胸腿的服装消失了,人们身上裹上了沉重的衣服,从拜占庭时期开始,女性就已穿上了一种带长袖的长外衣,甚至穿上了长长的基督教徒式的法衣,一直到14世纪文艺复兴 之时,妇女们就是这样浑身包裹得严严实实地生活着。

随着文艺复兴开始,西万资产阶级的先驱们,将人们的视线重新引向了古希腊和罗马时期,人们很自然地发现,自己祖先的服装竟是那样符合当代人的着装观念,宽松和裸露式的服装正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于是才逐渐开放。

美 国人的服饰观念是比较开放的,在这个年轻的国家中,人们的穿着较少受到传统的约束,美式服装从其自然,开放、无拘无束的特点,如牛仔服,是人们在美国西部 淘金热中,在极其艰苦的劳动环境中,偶尔想到用耐磨的原布料做成的,它表现了一种朴素、淳朴、自然、粗犷的内在气质的美。它不仅得到广大淘金者的青睐,也 迅速占领了世界市场。这种“牛仔文化”反映出不畏艰苦、坚强自立的精神。牛仔裤贴近了美国的现实生活,也反映了美国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是建立在,“天人合一”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天人合一”是说天就是人,人就是天,天人原是一样,天的本根与人的心性是相通的。就在中国人沉浸在宽衣大袍的氛围,让自身消融于天地之间时,西方人也在研究宇宙和人,但他们把两者区别开来。人就是人,宇宙自然就是宇宙自然。西方文化中“人”是一个独立而明确的概念,是以一个独立体而存在的,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人,一个自我意识很强的人。这种文化史观反映在服饰上,就以一个“个体”的人来考虑,从塑造“人体美”的 角度出发,它的服装形态是窄衣型的,服装与人的形体紧密结合具有很强的立体感。男子穿着极短的上衣,配上紧身的裤子,裤子织工紧密,富于弹性,能明显表现 出男子特征;女装裸露胸肩、柬腰、突乳,下身拖着绵绵的长裙。就连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人,他们用一块简单而宽大的布就能表现人体的形态,人们把布从人的 肩头和腋下穿过,在人体上进行包裹、缠绕,最后把布垂在脚面上。宽大无形的布沿着人体的起伏,使人体的曲线在缠绕中清晰地表现出来,显示出人体自然美和强 烈的个性感,表达了人们对个性和人性的尊重。

西 方人在强调人性,突出个性时,在服饰上则更加突出地体现和夸大了人的自然特征,强调人的第二特征。男装就突出肩、胸的宽阔和腿部的挺拔;上装的肩部塞进了 厚厚的布料,使其变得异常宽大,表现了男性风范。女装围绕女性的三围曲线变化作文章;胸的隆起,臀的扩张,腰的收紧,充分体现出“人体的魅力”。到18世 纪,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带来的一系列政治、经济的变革,西欧的男性开始较多地考虑政治上的事情,服饰上的装饰明显减少了,装饰性的花案和图案 逐渐消失,款式和类别已基本固定,三件式的西装,领结或领带的佩戴成为男性服饰的基本格局,从此点缀男子服装的领带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直至今日,笔挺的上 装加上线条简捷的裤装,配上绚丽的领带,仍是男性们着装的主要特点。

当西欧服饰在实用、审美的观念中不断发展时,中国人主张“中庸”、“中和”。春秋战国之后,传统的儒家精神就开始不断发展,到汉代,董仲舒提出“废黜默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文化就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重礼仪、重人伦”观念浸透到文化各领域中,在服饰上就体现出这种“不偏不倚”的精神。中国人自古就将人体视为洪水猛兽,从有可查的年代起,服装的遮体上一直是十分严谨,一丝不苟的,而对女性的服饰和打扮限制就更多。儒家《礼运》就劝诫女人“出必掩面,窥必藏形”;女性梳一个好看的发型,可能会被斥为“妖冶”,穿戴奇装异服,则可能触犯服饰规定,遭受下狱或杀头的危险。

中华服饰从最初形制“衣裳”到清末,虽然随着历史的沿革朝代的变迁,少数民族文化的浸入,服饰的具体内容有所变化,从春秋战国的曲裙深衣,魏晋时代的大袖袍衫,唐代的圆领窄袖袍,一直到宋代人的圆领大袖袍和清代的马褂长袍……总的形态体现了宽大的特点,与表现人的形体相去甚远。一些颇有见地的西方服饰大师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传统服装明显流露出“温顺”的精神。换句话,就是缺乏个性。从中国文化看,要在中国产生出这样个性鲜明,特别能显示男性色彩的领带,在当时几乎是不可能的。从文化的角度看,领带只能从外国传人。

不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服饰的文化史观总是鲜明地体现了时代的特点、民族的特色,总是充分地浸透了文化的主体特征。只有当一个民族从心理上开始思索反对旧的传统时,包括服饰在内的外在文化层面也随之改换面目,从而鲜明地反映出新的文化观念。

在近代中国,帝国主义列强打开中国的大门,许多有识之士走出国门,寻求国家发展之路,他们回国时,也带回了西方文化。从此伴随着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人的政治、思想文化观念也得到了改变,在服饰方面也开始向传统挑战,出现了西装革履、礼、帽、领带,短装长裙等等。但由于时代的局限和经济的贫穷,加上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中国西装、中国领带一直步履艰难,形不成气候。在西方文化影响下,中国人接受了中山装。这种服装具有近代西式男子服装的特点,它省去了个性鲜明的领带,体现着中国传统服饰的观念,服装的四个口袋象征“国之四维”,五个扣子表示“五权分立”,袖子的三粒扣表示“三民主义”,中山装与西服领带相比,透露出中国人含蓄、端庄、文雅的一面,又显示出封闭、保守的另一面,这一着装一直影响到本世纪80年代。
[/color][/td][/tr][/table][/size]
[ 此贴被夏恋天使在2011-02-26 18:30重新编辑 ]


lininxue

ZxID:14377668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23-07-11 0
又学到了新知识,感谢分享
婳溪

ZxID:13867232


等级: 派派贵宾
老友重逢,人生一乐事。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1-03-20 0
服饰文化
mylord

ZxID:3331904


等级: 热心会员
倦怠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03-19 0
小夏同志,图片啊图片
天若舞

ZxID:789464


等级: 派派贵宾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02-26 0
已审,内容有点小单薄。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