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历史-汉初和亲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834 回复:3

[人文通史] 秦汉历史-汉初和亲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凤亦爱魅

ZxID:7281415


等级: 文学俊才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9-26 0
秦汉历史-汉初和亲
 苟安与羁縻政策的产物

  “汉匈和亲”,是西汉政府对匈奴的最主要策略,影响深远。中国历史上的和亲之举,最早始于西汉王朝。它是在美人计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西汉初年,刘汉王朝刚刚建立,历经了秦末农民战争和数年的楚汉相争之后,社会经济受到惨重破坏,人民嗷嗷待哺,国库已经空虚。而此时北方匈奴军事力量却日益强大起来,不断发兵南下汉境抢掠骚扰。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刘邦亲率33万大军北击匈奴,结果反被围困在白登达7天7 夜。刘邦和将士们无计可施,最后陈平施美人计,欲献美人给匈奴单于,匈奴阏氏怕汉美女与之争宠,遂劝冒顿单于撤兵,“白登之围”由是得以解脱。但是,强大的匈奴与虚弱的西汉力量鲜明的对比,使西汉统治者的威胁感并未减轻多少。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娄敬鉴于美人计的效用,便向刘邦提出与匈奴和亲的主张。他解释说:把汉朝公主嫁给匈奴的冒顿单于,并多多陪送嫁妆,匈奴必然慕汉钱财而立汉公主为阏氏。这样,生子必为太子,接替单于。

  冒顿单于只要活着,则即为汉女婿;冒顿死,则由外孙为单于。还没听说过外孙敢于外公分庭抗礼者。刘邦听从了娄敬的建议,乃派娄敬为使者与匈奴缔结和亲,并每年送给匈奴许多絮、缯、酒、米和食物等等。这就是西汉与匈奴的第一次和亲。娄敬也因此被刘邦赐姓刘氏。后来的惠帝、文帝、景帝继续执行这一政策,先后向匈奴单于冒顿、老上、军臣遣送公主,并奉送大批财物。从汉高帝九年至汉武帝元光二年(前133年),是属于西汉和亲政策的第一个阶段。这一时期的和亲,意在以汉匈姻亲关系和相当数目的财物来换取匈奴停止对汉边境的掠夺,以便争取时间休养生息,增强国力。然而,汉初的和亲政策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匈奴的南下入侵并没有停止。文帝三年(前177年)夏,匈奴入居河南地,侵上郡,杀掠人民。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匈奴14万人入朝那肖关,杀北地都尉,掳掠人民畜产甚多,其前锋部队甚至进至雍、甘泉附近,并烧毁回中宫。从公元前166—前162年间,匈奴日骄,每年入侵汉边境,杀戮人民畜产甚多,云中、辽东最甚,至代郡万余人。景帝时期,随着西汉国力的逐步强盛,匈奴经常小规模入侵,但无大规模的南下行动。

  汉武帝时期,经过汉初70余年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获得了很大发展,史称当时人民富足,国库充盈,社会安定。汉武帝加强了中央专制权力,军事力量也强大起来,已有足够的力量与匈奴抗衡,于是,汉武帝废和亲政策,而集中力量对匈奴进行军事打击,它意味着汉匈关系开始发生新的转变。

  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大行王恢建议以诈献马邑的办法,将匈奴主力诱至马邑包围歼灭,武帝准许,遂派30万大军在马邑周围设伏。然而被匈奴识破计谋,围歼计划破产。由此,汉匈关系恶化,双方激战开始。从元狩四年(前119年)开始,汉军与匈奴多次交战,而最关键的战役有三次:

  第一次是元朔二年(前127年),汉武帝派卫青率兵由云中郡出击,横扫河套南部直至陇西,赶走匈奴白羊、楼烦王,占领河套南部地区。汉军在与匈奴的历次交战中第一次取得大胜。

  第二次是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等两次由陇西、北地出击匈奴各部,深入河西走廊,捕斩匈奴混邪王子、相国、都尉等百余人,士兵4万多,大胜。第三次也是决定性的一次大战是在元狩四年(前119年),武帝派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率10万精骑及数十万步兵,辎重队伍,越沙漠寻歼匈奴主力。匈奴经过几次沉重打击,尤其是第三次打击,更加远离汉区,以至“漠南无王庭”,西汉建国以来近百年的匈奴边患问题基本解除了。

  汉匈力量对比的这种剧烈变化以至递转,使汉匈和亲的内容与形式也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匈奴经过连年的军事打击,人口增殖和畜群藩息皆大受影响,因而希望息战和平,重建和亲,即汉仍像以前那样向匈奴称臣纳贡,匈奴兵不南犯。汉武帝不反对和亲,但他希望的和亲则是要匈奴臣属于汉,遣子入侍为质,与其他藩国一样待遇,汉匈地位完全颠倒。双方为此僵持了数十年。

  汉宣帝时期,匈奴遭邻国多次攻击,“人民死者十三,畜产十五”,属国解体。又因内部五单于争立,战乱不已。呼韩邪单于战败穷困,为郅支单于所逼,乃决计归汉。宣帝甘露元年(前53年),呼韩邪遣子右贤王入汉作“质子”。甘露三年,呼韩邪亲自到长安入朝宣帝。宣帝对他优礼相加,仪节高于其他藩国和诸侯王。又从经济上和军事上给他以帮助,使呼韩邪部渐渐恢复发展,至元帝初年重返北庭,恢复故土,收集余民,政权开始安定下来。汉元帝建昭三年(前36年),西域副校尉陈汤等率屯田士兵与西域诸国联军攻杀远逃别康居的郅支单于。呼韩邪既欣喜又害怕,喜的是多年的对头已灭,怕的是汉王朝下一个消灭目标指向自己。思来想去,终于于汉元帝竟宁元年(前33年)入朝长安,提出愿与汉室通婚结为亲戚。元帝应允,即以宫女、待诏掖庭的王嫱(昭君)赐予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即以其为“宁胡阏氏”。又上书元帝,愿意承担为汉王朝守边的任务,建议撤除汉王朝边塞吏卒,以省减汉民徭役负担。虽然汉元帝没有答应呼韩邪的建议,但双方和平相处,史称汉朝“边域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西汉末。

  昭君和番,给汉匈双方都带来了边陲和平,生产发展、生活安定,经济文化交流加强的良好结果。但是应该注意到,这时的和亲已与汉初的和亲根本不同了。汉初是汉王朝向匈奴求和亲,以汉宗室女和大量财物奉献匈奴单于,意在以暂时的屈辱,换取宝贵的休养生息时间,是一种被动的、迫不得已的措施,即使如此,其后果仍然是阻不住匈奴历年的南下杀戮抢掠。而此时的和亲则是匈奴在自身虚弱,慑于汉王朝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情况下,主动向汉王朝臣服和求婚的。汉王朝已不是以庄重的对等婚姻形式嫁公主于匈奴单于,而是以高傲的姿态赐汉室宫女于匈奴单于。其目的则是要在其恩威的情况下,使匈奴永远臣服于汉朝。所以说,汉朝对匈奴的和亲基本上可以说是处理敌对国家间的一种政策。

  西汉的和亲关系除了匈奴以外,还有乌孙。而与乌孙的和亲可以说是汉王朝处理友好国家间关系的一种政策。乌孙地处西域,距汉地遥远,在今甘肃河西走廊的祁连山、敦煌一带,汉文帝时,才来到巴尔喀什湖东南、伊犁河流域一带从事游牧。起初乌孙曾依附于匈奴,后来逐渐强盛,乃远离匈奴,保持中立。匈奴击之,不胜。而乌孙与匈奴的矛盾,便成为西汉与乌孙和好的基础。在西域诸国中,有的充当匈奴耳目,攻击或刁难汉使,终于导致兵戎相见。而唯独乌孙没有与汉政权发生类似冲突。况且,乌孙乃西域大国,地广人众,兵力强大,国内物产丰富。西汉若与乌孙缔结友好,一则可以彻底制服匈奴,二则有利于西汉势力的向西发展。因此,汉武帝采纳张骞“遣公主为夫人,结昆弟”的建议,联络乌孙以断匈奴右臂。后来乌孙主动提出与汉王朝结亲,又以千匹马作聘礼以迎汉女。元封六年(前105年),汉遣宗室女细君妻于乌孙昆莫猎骄靡。她入乌孙时,汉王朝“赐乘舆服御物,为备官属,宦官待御数百人,赠送甚盛。”后来猎骄靡年老,细君从乌孙俗,改嫁其孙军顺靡。不久细君死,汉武帝又遣公主解忧续配军须靡。军须靡死后,解忧又作其堂兄弟翁归靡之妻。翁归靡死后,她又作前夫军须靡与匈奴妻所生的儿子泥靡之妻。

  西汉与乌孙的和亲,使乌孙由惧匈奴而疏汉逐渐变成叛匈奴而亲汉。当匈奴进攻乌孙时,西汉则对匈奴用兵,这就使西汉与乌孙由亲戚关系发展成为事实上的军事联盟。汉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西汉与乌孙联合对匈奴作战,汉发15万骑,五将军分道并出,由东而击匈奴。乌孙王翁归靡亲率翖侯下5万骑由西方直捣匈奴右谷蠡王庭,俘获匈奴单于叔父、嫂、公主以及各王、千长、骑将以下4万人,各种牲畜70余万头。匈奴在两面夹击下死伤甚重,从此走上衰亡的道路。和亲政策对西汉与乌孙的友好关系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它既相当成功地实现了断匈奴右臂的目的。同时,嫁于乌孙的汉公主所生子女后来多成为乌孙国家的重要军政人物,在维护和促进与汉朝友好的事业中起着推动作用。而且还把友好的种子撒向西域其他地区。汉王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在促进乌孙与西域一带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细细馍馍

ZxID:10275635

等级: 热心会员
相逢何必曾相识,奈何相识,你已是……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0-09-30 0
太长了~
跌倒了,爬起来再哭~~~
mmeileen

ZxID:2541879

等级: 博览群书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09-29 0
天若舞

ZxID:789464


等级: 派派贵宾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09-26 0
已审,抑或无奈,抑或工具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