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之浆洗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765 回复:3

[人文通史] 汉服之浆洗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哎呀呀~

ZxID:10318353

等级: 热心会员
生活就是一杯白开水,透明的。。。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7-08 0
汉服之浆洗
何谓浆洗?
洗涤并上浆
  浆洗其实是一个十分古老的名词。京剧《沙家浜》中,指导员郭建光说沙奶奶时就有这样一段唱词:“缝补浆洗不停手,一日三餐有鱼虾……”那么究竟什么是“浆洗“呢?
  “浆洗”就是洗净并浆挺衣物。古代就有浆洗房也就是洗衣店,有钱的大户人家人口众多,衣服被褥洗涤人手不够时,很喜欢把衣服送去浆洗房洗。浆洗房洗衣后要用浆粉(淀粉)浆过、熨斗(熨斗,在我国汉代时已是家庭的用具。)熨过,穿上身整洁庄重,显得富贵体面。浆洗过的衣物,有许多好处,除布料结实耐用板挺外,最大的好处就是一冬一春过后再拆洗的时候,很轻松就可以把一块被面上一些诸如油泥一类的很大的脏物不用费太大力气就能很快洗干净了。在奥运时,奥运场馆中的各国国旗就是京工红旗厂用人工浆洗的方法洗涤、熨烫、包装再送往各会场的。
  古代浆洗衣服:先将脏衣服用皂角洗干净一旁待用。在大锅中放入米汤水或淘米水小火煮开,(古代有钱人用淀粉稀释)再把衣服放入温浆水中,搅拌衣服让衣服吃透浆水,浸泡三五分钟,然后捞出用清水漂净,凉干。这样洗出的衣服清洁、干净,尤其是白色的衣服会显得更加洁白。衣服穿在身上服贴笔挺,看起来整洁更加有精神,而不是像皱巴巴的一团酸菜搭在身上。

  [b]浆的大致方法: [/b]
  使用米汤 1、将衣物洗净、漂洗后拧干。 2、将米汤加开水稀释。 3、将需要浆洗的衣物放入米汤中浸泡约3-5分。 4、取出浸泡好的衣物,轻漂洗。 5、抻平凉干。 
  使用淀粉 1、同上 2、将淀粉用滚开水稀释,待稍凉后将需要浆洗的衣物放入米汤中浸泡约2-3分。 3、取出浸泡好的衣物,抻平凉干。

    [b] 浆洗之肥皂 [/b]
        古代不像现代有肥皂、洗衣粉之类的洗涤用品,那么衣服脏了,用什么来洗呢?主要有天然碱、淀粉、胰子三大类。
  天然碱包括土碱和植物碱。天然碱俗称碱土,碱地经风化脱水,地表即有白粉状天然碱长出,扫去一层,隔几日复出一层,春秋干燥季节为扫土碱的好季节。碱土可食用,亦可做为洗涤剂去污。 没有土碱的地方就用植物碱。植物碱是含有碳酸钾的草木灰和碱性的皂角等。据《礼记·内则》记载:“冠带垢,和灰清漱;衣裳垢,和灰清。”古人洗涤衣裳冠带,所用的就是含有碳酸钾的草木灰水。皂角就是皂荚树的果实,在古代被普遍用于洗涤衣物。宋庄绰《鸡肋篇·皂荚》记载:“京师取皂荚子仁煮过,以糖水浸食,谓之‘水晶皂儿’。”皂荚树在我国许多地方都有生长,为落叶乔木,满身是刺,皂荚果实富含胰皂质,将其捣碎即可代替肥皂使用。但需要提醒的是,豆荚、种子、叶及茎皮有毒,人口服二百克皂角的水煎剂即可中毒死亡。
      还有一种叫无患子的一种落叶乔木,也叫肥珠子。据《鸡肋篇·皂荚》记载:“浙中少皂荚,澡面、烷衣皆用肥珠子。木亦高大,叶如槐而细,生角长者不过三数寸,子圆黑肥大,肉亦厚,膏润于皂荚,故一名肥皂,人皆蒸熟暴(河蟹)干乃收。”这可能是肥皂之名的由来。
  此外,明、清时期广泛运用茶麸(俗称茶籽饼)作为洗涤衣物。茶麸是油茶籽榨油后的副产品,将它捣烂用水浸出的液汁中含有皂素,也有良好的去垢效果。
  淀粉是吃的,用来洗衣物,实在是迫不得已。
  当然,无论是天然碱还是淀粉什么的,往往去污力有限,因此古人常常是采用洗涤物混合使用的方法,效果可能还不错。据先秦时期的手工艺专著《考工记》记载:“练帛,以栏为灰,渥淳其帛,实诸泽器,淫之蜃。”所谓蜃,就是蛤蜊,其壳中含有氢氧化钙,与“栏木灰”作用,可以生成氢氧化钾,用它的水溶液洗涤丝织品时,会与丝表面附着的油脂作用,生成钾肥皂,有清洁作用。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有载:“十月采荚,煮熟捣烂,和白面及诸香作丸,澡身面去垢而腻润胜于皂荚也。”《冷庐杂识·油污衣方》记载:“油污衣,面涂法最佳。用生麦粉入冷水调匀,厚涂患处,越宿干透,以百沸热汤和皂角洗之,油化无迹。”
  魏晋时期,产生了一种具有洗涤和护肤功效的——澡豆。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纰漏》记载:“王敦初尚主,如厕……既还,婢擎金澡盘盛水,琉璃碗盛澡豆,因倒著水中而饮之,谓是‘干饭’。群婢莫不掩口而笑之。”澡豆本来是用来洗手,王敦不知道其用途,把它当“干饭”吃了,闹出个大笑话。直到唐代,澡豆也是稀罕之物,一般只有王公贵族家才用。唐孙思邈《千金翼方·妇人面药》记载:“面脂手膏,衣香澡豆,仕人贵胜,皆是所要。”
  后来澡豆的使用逐渐普遍,但由于制作比较讲究且成本较高,因而一般都只用来净身或者洁面,而不用来洗衣物。宋彭乘《墨客挥犀》卷十记载:“(王荆公)面黧黑,门人忧之,以问医人,曰:‘此垢汗,非疾也。’进澡豆令公洗面。”元关汉卿杂剧《谢天香》第四折妇女有“送的那水护衣为头,先使了熬麸浆细香澡豆,暖的那温泔清手面轻揉”洗浴的场景。清闲斋氏《夜谭随录·陈宝祠》云:“先至一湢室(浴室),童子进澡豆。浴讫,更新衣,易冠履,始引之达广厅。”
  关于澡豆的做法,孙思邈《千金方》和《千金翼方》皆有所记载,将猪的胰腺的污血洗净,撕除脂肪后研磨成糊状,再加入豆粉、香料等,均匀地混合后,经过自然干燥便成可作洗涤用途的澡豆。后来,人们在制作“澡豆”的工艺基础上,于猪胰研磨过程中加入吵糖,并以纯碱代替豆粉,再加入熔融后的猪油及香料等,均匀后,压制成球或块状,即成“胰子”了,其化学组成与今天的香皂近似。

    [b]  浆洗之熨斗 [/b]
      熨斗汉时称“威斗”、唐时称“金斗”、宋时称“火斗”、明时称“焦斗”。熨斗,在我国汉代时已是家庭的用具。汉魏时期的熨斗,用青铜铸成,外型呈圜腹、宽口沿,有长柄。有的熨斗上,还镂有“熨斗直衣”的铭文。熨斗这个名称的来历,一是取象征北斗之意,二是熨斗的外形如同古代一种烹调用具“熨斗”,熨斗像一只没有脚的平底锅,熨衣前,把烧红的木炭放在熨斗里,待底部热得烫手了再使用,所以,又叫“火斗”。也有把熨斗叫做“北斗”、“金斗”的。“金斗”则是采用鎏金工艺精制的熨斗,那不是一般的民间用品。 各时期叫法不同,各地叫法也不同。富贵人家则用料华贵、制作精巧、雕龙刻凤,柄也考究。据说熨斗最早历史可追溯至商代,原作为刑具而发明,专门熨烫人的肌肤,到了汉代,其功能用于熨烫衣服并流行于明清。
  古称熨斗为钴鉧。柳宗元的《永州八记》里有两篇《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地名里面还可以看到熨斗陂、熨斗镇、熨斗台、西熨斗街,都是因为熨斗使用得早、用得广泛所致。
      梁·简文帝《和徐录事见内人作卧具》中记录的那只“熨斗金涂色,簪管白牙缠”也不错;或者《淮南王》里传说 “炮烙始于斗” 的那一只,该书又注:“斗,熨斗也。纣王见熨斗烂人手,遂作炮烙之刑。”宋高承《事物纪原·舟车帷幄部·熨斗》也引证皇甫谧(又是晋人,晋代大概是最注重穿衣的朝代了,从繁复到裸体两个极端都有)的《帝王世纪》“纣欲作重刑,乃先作大熨斗,以火熨之,使之举手辄烂,与妲己为戏笑。”看样子真有这样变态的东西存在,虽然不是用来熨烫衣服,但熨人皮的更少见,“今人以伸帛者”不过是纣王“其遗意也。”犹见珍贵。
  《隋书》记有李穆让自己的儿子李浑入京,拿了熨斗作为信物给隋文帝,说:“愿执威柄以熨安天下也。”表示自己不会叛变,估计这只熨斗也有刻度,那些不准确的刻度表示为尺,可以丈量天下的意思,算是一种权杖。拿着这么个玩意,高祖大悦。
========================转自百度贴吧=======================
鏡月兒

ZxID:14661571

等级: 禁止发言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2-02-25 0
果然古時人們都有洗衣的方式
雖然現在有是有方便些
不過過度可能沒些更仔細
哎呀呀~

ZxID:10318353

等级: 热心会员
生活就是一杯白开水,透明的。。。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07-11 0
回 1楼(灬千ヽ) 的帖子
即可以给宫女用⊙﹏⊙b汗
也可以加深对汉服的了解,以便需要的人创造更好的作品!
灬千ヽ

ZxID:264835


等级: 内阁元老
倾力而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07-10 0
这个。。难道写给宫女用o(╯□╰)o?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