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从落魄流浪到统一蒙古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2558 回复:4

[人文通史]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从落魄流浪到统一蒙古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偶颜單色

ZxID:8364475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展雯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6-13 0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从落魄流浪到统一蒙古
      [b]早期蒙古社会[/b]

      十二三世纪之交,蒙古仍是一个逐步凝聚的民族共同体,蒙古草原的新主人。几千年来,曾有无数的游牧民生息于蒙古草原上。按照近代民族学的分类,古来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分属于阿尔泰语系中的突厥语族及蒙古语族。匈奴、突厥、回鹘、黠戛斯属突厥语族,东胡、鲜卑、柔然、室韦、契丹、蒙古则属于蒙古语族。

      最早的蒙古人来源于东胡,唐代称“蒙兀室韦”,在俱伦泊(呼伦池)以北,傍望建河(额尔古纳河)而居。九世纪时,原来称霸蒙古草原的回鹘、黠戛斯相继败亡,种人迁离。大约在九世纪后期与十世纪初年蒙古各部向西渗透与发展,此后即与突厥遗民混居,蒙古语便是蒙兀室韦语与突厥语结合而成。十二世纪初年,西迁蒙古人中的一支,也就是成吉思汗所出自的蒙古部,游牧于斡难、客鲁连、土兀剌三河的源头。当时蒙古部周围尚有一些其他部落,主要为塔塔儿、克烈、蔑儿乞及乃蛮等部。这些部落的种族背景及文化水平不尽相同。有的是突厥化较深的蒙古人,有的是蒙古化较深的突厥人,有的是以游牧营生的“毡帐中百姓”,有的则是以采集、狩猎维生的“林木中百姓”。背景既多歧异,种族认同遂甚模糊,仅在成吉思汗统一各部以后,这些部落的人民始融合为一体,“蒙古族”始告出现。

      十二世纪时,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及突厥与畏兀儿(西迁后之回鹘)文化的影响,蒙古各部正跨越文明的门坎,而其社会组织也由氏族制向封建制转变。蒙古的氏族(obogh)原系一个父系外婚单位,其成员自认皆来自一共同祖先,具有共同祭祀、生产及战斗的功能。但是,由于频频战争与贫富分化,氏族遂演变为血缘成分不尽相同、阶级互异的复合组织。其中有世拥统治权的贵族--那颜(noyan),被统治的平民及俘自他族的奴隶,更有自他族投奔而来的“伴当”(那可儿,nokor)。这些伴当仅为主君个人的附庸,而不属于氏族全体。平日为主君操劳家务,战时则领军出征,相当于欧洲中古的骑士,具有魅力的主君,多拥有为数庞大的伴当,因而势力大增。发展至此,氏族(clan)与部族(tribe)已无可分辨。

      各氏族与部族之间为了掠夺财富、报复血仇或扩大权力,几个部族常结为联盟,共拥一汗为领袖。不过,这种“汗”仅为迎合战争需要而产生,并无长久的权力,算不上是一个国家的君主。而各氏族与部族领袖为壮大声势,又往往结为“安答”(anda,盟友),誓相扶持。十二世纪后期蒙古人这种合纵连横,通过战争而趋于统一的情形,和中国史上战国时代的情势有几分相似,真正的蒙古“国家”(state)仍在酝酿之中。

      [b]成吉思汗的兴[/b]起

      成吉思汗出身潢贵,却经历极为艰辛的少年时代。

      成吉思汗(1162-1227),原名帖木真,1162年出生于蒙古部族联盟中的贵族之家。当时蒙古部中最为强大者为乞颜部及泰亦赤乌部,两部同出一源,其领袖轮替担任联盟的统治者一一汗。成吉思汗的曾祖合不勒及其叔祖忽图剌都属于乞颜部,皆曾膺选为汗。其父也速该虽未被选为汗,却也拥有甚多部众,因作战勇猛而赢得“把阿秃儿”的美称,意即英雄。

      1171年,也速该携带年方九岁的成吉思汗往世代通婚的弘吉剌部德薛禅家求婚。定亲之后,也速该将儿子留在德薛禅处,独自返家。在途中却被与蒙古部有世仇的塔塔儿人毒死。不久,原与乞颜部共同游牧的泰亦赤乌部便抛弃也速该的孤儿寡妇而去,并带走原属也速该的家丁、属民及军队。曾经声势浩大的也速该家便立刻破落。他的寡妇--诃额仑--及几个年幼孩子只好飘荡在斡难河上游不儿罕山一带,靠拾野薤、挖草根、捕鱼抓鼠充饥,艰辛度日。

      成吉思汗家的灾难仍然接踵而至。先是几年之后,成吉思汗兄弟日益长大,其家力量也逐渐恢复,泰亦赤乌的首领为杜绝后患,便发动突袭,俘虏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幸而得以逃脱。继之而至的是蔑儿乞人为报复当年也速该劫走他们所娶的新妇(即诃额仑)的旧恨,乘成吉思汗羽翼未丰,突袭成吉思汗的营盘,成吉思汗及其诸弟虽然逃脱,但其妻子孛儿帖却因无马可乘而被俘虏。虽然以后在王汗协助下,得以归还,却在返家途中产下一子,即后来金帐汗国创始人朮赤(拙赤),朮赤的血统为人所怀疑。

      少年时代的种种苦难造就他坚毅不拔的性格,而他之所以能壮大实力,转弱为强,主要有赖于下列两项手段:

      一、广收伴当:成吉思汗凭其天生的魅力,吸引了大量的伴当,他最有名的伴当如四杰(木华黎、孛斡儿出、孛尔忽、赤老温)及四犬(哲别、忽必来、者勒蔑、速不台〔速别阿台〕)等人,对他的统一蒙古及以后的东征西讨都有很大贡献。

      二、善结盟友:成吉思汗早年之所以能克服种种困难,转弱为强,端赖两位盟友的帮助:一是王汗脱斡邻勒,另一是札木合。脱斡邻勒是实力强大的克烈(克列亦惕)部首领,金朝曾以王号加封,故称“王汗”。克烈部信奉景教(Nestorianism),文化水平高于一般蒙古部落。也速该生前曾屡次救他解脱困境,二人结为安答(盟友)。成吉思汗为获取他的支持,将其妻陪嫁的黑貂皮袄进献,王汗甚念故友旧情,对成吉思汗说:“你离了的百姓,我与你收拾;漫散了的百姓,我与你完聚,我心下好生记着”, 这一承诺对成吉思汗极为重要。以后很长时间王汗都是他的赞助者。札木合则为札答阑部首领,札答阑与乞颜部同出一源,原非一个大部落。札木合则是颇具才干、活动力甚强的豪杰。成吉思汗幼年时曾两度与他交换信物,结为安答。此时札木合已成为一位颇有实力的领袖,成吉思汗遂与他重申誓约。

      在与王汗、札木合结盟后,成吉思汗势力大增,遂摆脱早年的困局。先打败蔑儿乞部,继而攻灭蒙古部内实力强大的主儿乞氏和泰亦赤乌惕氏,击溃以札木合为首的各部贵族联盟,乘胜消灭塔塔儿部。1203年又攻灭他长期的赞助者王汗。1204年更击溃雄踞西蒙古的乃蛮塔阳汗部,完成蒙古高原的统一。这些战争的历史颇为繁复,不及一一备叙。以下仅着重叙述成吉思汗与札木合、王汗及乃蛮塔阳汗争斗的故事,这些争斗也构成《蒙古秘史》最有趣的内容。

      成吉思汗在王汗与札木合的支持下,击败蔑儿乞人后,与札木合在斡难河上共同宿营,重申盟誓,极为友爱。但在一年半之后,仍不得不分道扬镳,据《蒙古秘史》,札木合曾说:“成吉思汗,安答!安答!靠近山麓住下罢!我们放马的可以得到帐篷住啊。沿着涧边住下吧!我们放羊,放羊羔的可以得到东西吃呀 “。 成吉思汗不解其意,而其妻孛儿帖却解释说:“人说札木合'安答'好厌旧。如今到厌烦我们的时候了。方才札木合'安答'所说的,是要图谋我们的话罢。我们别住下,就这样一面移动,一面赶快分开,夜间兼程走吧!”札木合的一席话造成成吉思汗与他的分裂。过去俄国东方学前辈巴尔道(W. Barthold)及符拉基米尔佐夫(B.J. Vladimirtsov)赋予这席话以阶级意义,他们认为,成吉思汗代表牧马的贵族,札木合则代表牧羊者,是一种新兴民主力量。德国学者拉希纳斯基(Paul Ratchnevsky)则表示了相反的看法。这两种看法皆是捕风捉影。实际上,蒙古人采取混含游牧制,不以牧马为贵,放羊为贱。成吉思汗、札木合都出身贵族。他们皆有称霸草原的雄心,成吉思汗更不甘久居人下,这才是二人分道扬镳的真正原因。

      成吉思汗与札木合分手后,两人展开长达二十年之久的剧烈争雄。大约在1189年,成吉思汗被部分乞颜部贵族推举为可汗 。 虽然成吉思汗此时的实力仍不强大,但札木合不能坐视他日益高涨的声势,遂纠合泰亦赤乌惕等十三部,起兵三万进攻,成吉思汗乃动员部众和贵族支持者兵力,在克鲁仑河上游的答兰版朱思之野,布列十三翼(圈子)迎战。关于此役的结果,各种史料有不同的说法。实际情形可能是羽翼仍未丰满的成吉思汗无法抵御札木合方面的强大兵力,撤退至斡难河上游地区以避其锋芒。

      在成吉思汗并吞主儿勤、泰赤兀两部之后,1201年札木合纠合十一部不愿服属于成吉思汗及王汗的贵族,聚会于键河(今根河),组成一松散的联盟,会上推举札木合为“古儿汗”,并决定进攻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整军逆击于海剌儿河(今海拉尔河)流域帖尼义鲁罕之地,大破札木合联军,札木合的联盟乃告瓦解。以后札木合先后投奔克烈及乃蛮,继续利用王汗及塔阳汗的力量与成吉思汗争斗。乃蛮覆亡后,他在逃亡途中被部下出卖,沦为成吉思汗的阶下囚。成吉思汗应其所请,按照传统处死贵族的方法,赐其不流血而死,结束他这位最亲密的安答及主要竞争者的一生。

      王汗长期以来都是成吉思汗的赞助者,而成吉思汗对他也力守臣子之礼。成吉思汗实力壮大后,使他倍感威胁,加以其子桑昆及札木合的挑拨,王汗决计除去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为其长子向桑昆求婚,1203年春王汗伪许婚约,准备在成吉思汗赴许婚酒时杀之,但其麾下的两个牧马人却将这一计谋告知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乃得预作准备。及至王汗得知谋泄而发兵来攻,成吉思汗乃与之大战于哈兰真沙陀(今乌珠穆沁旗北境)之地。成吉思汗军因寡不敌众而败退。辗转逃至巴勒渚纳湖(班朱尼河,呼伦湖西南),其追随者仅剩十九人。成吉思汗在水边向天发誓说:“如果我建树大业,定与你们同甘共苦,违背这话,有如河水。”

      此时可以说是成吉思汗事业的另一个低点。幸而此时王汗阵营发生内汇,札木合等人密谋杀害王汗,谋泄,札木合逃往乃蛮。而王汗又因攻金不利,受到严重打击,给予成吉思汗可乘之机。1203年秋,成吉思汗乘王汗举行宴会时,发动奇袭。经过三天激战,击溃王汗主力。王汗在逃入乃蛮时为哨兵捕杀。强大的克烈部于是覆亡。 至此,成吉思汗已控制蒙古草原的东部与中部。
   
      成吉思汗剩下的强敌唯有乃蛮部。乃蛮部土大民众,声势最强。乃蛮人因受畏兀儿文化的影响,文化较高,人民多信奉景教。不过统治者塔阳汗生性懦弱,且与其家族失和,军纪涣散。但他却妄自尊大,在听到成吉思汗攻灭王汗,欲与他争夺霸权后,自恃强大的塔阳汗说:“如今那些人也想当大汗吗?天上有日、月两个照耀着,地上怎么可以有两个大汗呢?咱们去把那些蒙古人捉来吧!”于是他在1204年纠合被成吉思汗击败的各部残兵败将(包括札木合)出兵东讨。成吉思汗闻讯后,立即将其所属各部改组为一支纪律严明的武装力量,迎战乌合之众的塔阳汗军。双方在纳忽昆山鏖战一天,乃蛮军溃散。各种史料对塔阳汗本人的下场记载不一,或说伤重而死,或说被擒杀。

      未来两年,成吉思汗追剿各部残众,于是全蒙古乃告统一。

      [b]草原国家的规模[/b]

      完成统一蒙古后,成吉思汗乃于1206年召开大会,受推为大汗,“成吉思汗”的尊号即是采用于此时(成吉思“Chinggis”一词之意义,或云即海洋,含有普世之意,或云强大、坚强,仍无定论)。又采用大蒙古国(Yeke Mongghol Ulus,汉文简称“大朝”)为国号,并进一步改造蒙古社会,为国家建立制度。过去的游牧国家组织松散,缺乏持久性。成吉思汗则将其国家建立于强固的新基础之上。其主要措施有:

      (一)千户的编组:成吉思汗废除原有的氏族、部族组织,而将全部游牧民都编入九十五个千户之中,由贵戚、功臣(亦即其伴当)世袭统领。千户具有行政与军事双重功能,“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各千户所属百姓世代皆不得他投,于是全蒙古皆纳入严密军事组织之中。又根据氏族公产的原则,将各千户配属于“黄金氏族”(即孛儿只斤氏,亦即也速该之后裔)诸成员。

      (二)怯薛制的建立:“怯薛”(Kesig)为皇家的护卫军,兼具皇室家事机构、质子营、干部学校及国家中央行政机构等多种功能。怯薛共辖万人,皆由已出任千、百户的伴当之子弟以入为质子的方式充任,延续伴当与大汗之间的私属主从关系。因而,怯薛是凝聚整个贵族阶层的重要组织。

      (三)大札撒(Yeke Jasagh)的颁布:大札撒意即大法令,乃是成吉思汗陆续颁布,过去学者多认为大札撒是根据蒙古固有的习惯法而来。沃尔纳得斯基(George Vernadsky)则主张大札撒是成吉思汗为配合新国家需要而制定的帝国法典(Imperial law)。 此一法典要求各国对蒙古的臣服、保障使节及商旅安全、严格规定社会各阶层对国家应尽的义务,旨在巩固新帝国的国际、政治及社会秩序。

      总之,成吉思汗将蒙古从一个松散的部族社会改组为严密的国家,并加之以钢铁般的纪律。于是全蒙古游牧民皆凝聚于其旗帜之下。其国家组织与过去的游牧国家遂大不相同,巴菲尔德(Thomas J. Barfield)在其所著《险恶的边疆:游牧帝国与中国》一书中认为:成吉思汗的政治组织并非草原传统发展的顶点,而为其偏离⑩,确是不错。

      在统一蒙古草原、建立国家后,成吉思汗于1207至1218年间又陆续招降或征服了草原北方与西方的各突厥与蒙古民族,包括北方森林地区的吉利吉思、斡亦剌、秃马、不里牙惕、八儿忽等部。在同一期间又降服了居住于天山南北的畏兀儿国、巴尔喀什湖东南伊犁河和楚海一带的哈剌鲁部及叶密立(今新疆额敏河附近)一带的西辽。其中以畏兀儿之归附最为重要。畏兀儿为唐代回鹘之后裔,西迁之后,吸收了中亚的文明,畏兀儿人成为蒙古人文化的启蒙者,蒙古文字即是采用畏兀儿字母而创制。

   

前庭雪

ZxID:9537993


等级: 热心会员
病啊病的就习惯了~~~潜啊潜的会潜没的。。。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1-02-12 0
哪个开国君主没经历过一番颠沛流离

只不过成吉思汗所带领的蒙古族实在好战,所以开拓的疆土最广而已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

56pulliu

ZxID:12964086

等级: 文学俊才
重装了XP 我又活过来了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1-02-12 0
元朝时汉人的命运很悲惨 个人除了金庸的宋元交接的悲壮故事再就没什么兴趣了
执着是好事太执着就是背叛。背叛谁呢,你自己呗。。
shmily33

ZxID:10724094


等级: 热心会员
づ ̄ 3 ̄)づ❤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02-12 0
哈哈哈~终于有板凳坐了啊~
元朝时汉人的命运很悲哀的~

天若舞

ZxID:789464


等级: 派派贵宾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06-14 0
已审,元朝没撒感觉、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