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艳声 风月秦淮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9285 回复:11

[人文通史] 千载艳声 风月秦淮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mylord

ZxID:3331904


等级: 热心会员
倦怠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6-03 0
千载艳声 风月秦淮
[color=#6699cc][table=60%][tr][td][align=left][color=#ff0000][size=2][b]秦淮河[/b][/size][/color][/align][align=left][color=#666666][size=2]历史[/size][/color][/align][align=left][color=#666666][size=2]地位[/size][/color][/align][align=left][color=#666666][size=2]景观[/size][/color][/align][align=left][color=#666666][size=2]秦淮八艳[/size][/color][/align][align=left][color=#666666][size=2]秦淮八绝[/size][/color][/align][align=left][color=#666666][size=2]秦淮文学[/size][/color][/align][align=left][color=#669900][size=2][/size][/color][/align][align=left][color=#669900][size=2]夫子庙[/size][/color][/align][align=left][color=#669900][size=2]江南贡院[/size][/color][/align][align=left][color=#669900][size=2]乌衣巷[/size][/color][/align][align=left][color=#669900][size=2]媚香楼[/size][/color][/align][align=left][color=#669900][size=2]古典园林 瞻园[/size][/color][/align][align=left][color=#669900][size=2]古典园林 煦园[/size][/color][/align][align=left][color=#669900][size=2][/size][/color][/align][/td][td][align=left][color=#669900][size=2]秦淮诗词摘录[/size][/color][/align][align=left][color=#669900][size=2][/size][/color][/align][align=left][color=#669900][size=2]秦淮八艳诗词[/size][/color][/align][/td][td][align=left][color=#669900][size=2]秦淮画舫船宴[/size][/color][/align][/td][/tr][/table][table=90%][tr][td][size=2]


[align=center][size=5][b][color=#ff0000]秦淮河[/color][/b][/size][/align]


[color=#6633cc]秦淮河(qín huái hé)是南京第一大河,秦淮河分内河和外河,内河在南京城中,是十里秦淮最繁华之地。秦淮河的源头有两处,东部源头出自句容市宝华山,南部源头出自溧水县东庐山(天生桥下胭脂河),两个源头在江宁区的方山埭交汇,从东水关流入南京城。秦淮河由东向西横贯市区,南部从西水关流出,注入长江。[/color]


[color=#6666cc] 秦淮河古称淮水,本名“龙藏浦”,全长约110公里,流域面积2600多平方公里,是南京地区主要河道,历史上极有名气。相传秦始皇东巡时,望金陵上空紫气升腾,以为王气,于是凿方山,断长垅为渎,入于江,后人误认为此水是秦时所开,所以称为“秦淮”。 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远在石器时代,流域内就有人类活动。从东水关至西水关的沿河两岸,东吴以来一直是繁华的商业区的居民地。六朝时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隋唐以后,渐趋衰落,却引来无数文人骚客来此凭吊,咏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到了宋代逐渐复苏为江南文化中心。明清两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时期。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浆声灯影构成一幅如梦如幻的美景奇观。但到了近代,由于战乱等原因,河水日渐污浊,两岸建筑多被毁坏,昔日繁华景象已不复存在。1985年以后,江苏省、南京市拨出巨款对这一风光带进行修复,秦淮河又再度成为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color]


[table=80%][tr][td][align=center][attachment=11327710] [/align][/td][td][align=center][attachment=11327711] [/align][/td][td][align=center][attachment=11327712] [/align][/td][/tr][/table]


[color=#ff0000]历史[/color]

  在远古时代,秦淮河就是扬子江的一条支流,新石器时代,沿岸就人烟稠密,经济发达,这里孕育了南京的古老文化,被称为“南京的母亲河”。 秦淮风光,以灯船最为著名。河上之船一律彩灯悬挂,游秦淮河之人,以必乘灯船为快。朱自清名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可领略灯船丰采。现在 经过修复的秦淮河风光带,以夫子庙为中心,秦淮河为纽带,包括瞻园、夫子庙、白鹭洲、中华门、以及从桃叶渡至镇淮桥一带的秦淮水上游船和沿河楼阁景观,可谓集古迹、园林、画舫、市街、楼阁和民俗民风于一体的旅游线,极富情和魅力。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远在石器时代,流域内就有人类活动。从东水关至西水关的沿河两岸,东吴以来一直是繁华的商业区的居民地。

  从南朝开始,秦淮河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两岸酒家林立,浓酒笙歌,无数商船昼夜往来河上,许多歌女寄身其中,轻歌曼舞,丝竹飘渺,文人才子流连其间,佳人故事留传千古。

  六朝时,秦淮河及夫子庙一带更成为文人墨客聚会的胜地,两岸的乌衣巷、朱雀桥、桃叶渡纷纷化作诗酒风流,千百年来传于后世。乌衣巷更是六朝秦淮风流的中心,东晋时曾经聚居了王导、谢安两大望族而名满天下。

  隋唐以后,秦淮河渐趋衰落,却引来无数文人骚客来此凭吊,儒学鼎盛,南宋始建的江南贡院,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于是秦淮逐渐复苏为江南文化中心。

  明清两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时期,富贾云集,青楼林立,画舫凌波,成江南佳丽之地。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元宵节时在秦淮河上燃放小灯万盏,秦淮两岸,华灯灿烂,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

  在清代江南贡院考区高中状元者达58名,占清代状元总数的52%。明清两代名人,吴承恩、唐伯虎、郑板桥、吴敬梓、翁同龢、张謇等均出于此。


[table=80%][tr][td][align=center][attachment=11327717] [/align][/td][td][align=center][attachment=11327718] [/align][/td][/tr][/table]



[color=#ff0000]地位[/color]

  流入城里的内秦淮河东西水关之间的河段,素有“十里秦淮”、“六朝金粉”之誉。两岸全部是古色古香的建筑群,飞檐漏窗,雕梁画栋,画舫凌波,桨声灯影,加之人文荟萃、市井繁华,构成了集中体现金陵古都风貌的游览胜地——秦淮风光带。

  在众多的南京人和外地人心目中,秦淮似乎是个永恒的话题。她是古城金陵的起源,又是南京文化的摇篮。这里素为“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更兼十代繁华之地,被称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




[color=#ff0000]景观[/color]

          秦淮风光,以灯船最为著名。河上之船一律彩灯悬挂,游秦淮河之人,以必乘灯船为快。由朱自清名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可领略灯船丰采一、二。

  游客云集之处。“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采风流,甲于海内”。因其得天独厚的地域人文优势,古往今来,星移斗转,在这“江南锦绣之邦,金陵风雅之薮”,美称“十里珠帘”的秦淮风光带上,点缀着数不尽的名胜佳景,汇集着说不完的轶闻掌故;曾涌现了多少可歌可泣的人物,又留下了多少可纪可述的史迹!它既有历史上的繁华盛况,更有现代再创的灿烂美景,历代名人为它击节吟咏,当代志士为它慷慨放歌!

  经过修复的秦淮河风光带,以夫子庙为中心,秦淮河为纽带,包括瞻园、夫子庙、白鹭洲、中华门、以及从桃叶渡至镇淮桥一带的秦淮水上游船和沿河楼阁景观,可谓集古迹、园林、画舫、市街、楼阁和民俗民风于一体的旅游线,极富情和魅力。

  [color=#ff3366]夫子庙 是孔庙的俗称[/color],原来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始建于1034年,位于秦淮河北岸贡院街。它利用秦淮河作它的泮池,南岸有照壁,北岸庙前有聚星亭、思乐亭;中轴线上建有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等建筑;另外庙东还有魁星阁。由于时代要求,孔庙现已成为群众文化活动场所。1985年修复夫子庙古建筑群,周围茶肆、酒楼、店铺等建筑也都改建成明清风格,这里供应的传统食品和风味小吃不下200种。



[table=80%][tr][td][align=center][attachment=11327713] [/align][/td][td][align=center][attachment=11327714] [/align][/td][/tr][/table]


        临河的贡院街一带则为古色古香的旅游文化商业街。同时按历史上形成的庙市会的格局,复建了东市场、西市场。明远楼 高三层,为四方形,飞檐出甍,四面皆窗,是用以监视应试士子入贡院考试情况的栋宇。明远楼为[color=#ff3366]江南贡院[/color]的中心建筑,据《贡院碑刻》所载:此楼修建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虽距今已有460多年历史,但仍保存完好,它是我国目前所保留的最古老的一座贡院考场建筑。“明远”二字,取自于《大学》中“慎终追远,明德归厚矣”的含意。此楼高三层,底层四面为门,楼上两层四面皆窗,站在楼上 可以一览贡院,它当时起着号令和指挥全考场的作用。此外,每逢中秋佳节,监临、提调、巡察等官员还可登楼赏月,品茗行吟,凭窗眺望那名闻遐迩的秦淮灯火。

[color=#ff3366]乌衣巷[/color] 在夫子庙文德桥南,三国时孙吴的卫戍部队驻此,因官兵皆身穿黑色军服,所以其驻地被称为乌衣巷。乌衣巷地处秦淮河畔,是六朝有名的商业区和王公贵族的住宅区。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现为民间工艺品的汇集之地。媚香楼 是李香君的故居。李香君是名著《桃花扇》中的秦淮名妓,传说实有其人。


[table=80%][tr][td][align=center][attachment=11327729] [/align][/td][td][align=center][attachment=11327730] [/align][/td][/tr][/table]

[color=#ff3366]媚香楼[/color]位于南京秦淮河南岸,左牵文德桥,右携来燕桥,南望乌衣巷,北依夫子庙。瞻园 曾为明功臣中山王徐达之府邸花园,太平天国时为东王杨秀清王府。[color=#ff3366]瞻园[/color]是江南名园,布局典雅精致,小巧玲珑,曲折幽深。瞻园素以假山著称,全园面积仅八亩,假山就占了3.7亩。园中有三座各具风姿的假山,为明代遗物。

      瞻园位于夫子庙西,是南京现存两个[color=#ff3366]古典园林[/color]之一(另一个是天王府中的[color=#ff3366]煦园[/color]),建于明初。当时这里是徐达的府邸花园。后来乾隆南巡时曾驻跸于此,并题“瞻望玉堂”,遂名瞻园。走进雅致的回廊,数步后,便可见到一玲拢的奇石“仙人峰”,相传为宋徽宗时“花石纲”遗物。石高约丈余,颇具瘦、皱、透、漏、秀五个特点。 该园分东西两个部分,大门在东半部,大门对面有照壁,照壁 前是一块太平天国起义浮雕。大门上悬一大匾书“金陵第一园”,字系赵朴初所题。进门正中是一尊洪秀全半身铜像,院中两边排列 着当年太平天国用过的大炮20门。二进大厅上有郭沫若题写的“太平天国历史陈列”匾额,主要陈列文物有天父上帝玉垄、天王皇袍、 忠王金冠、大旗、宝剑、石槽等300 多件,总陈列面积约1200平方米。该馆现已收集到太平天国文物1600余件,其中有42件一级文物,这是东半部。西半部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园林,园内古建筑有一览阁、花篮厅、 致爽轩、迎翠轩及曲折环绕的回廊,这些建筑和回廊把整个瞻园分 成5 个小庭院和一个主园。穿过玉兰院、海棠院,便来到精巧的花监厅。这里一步一景,涉足成趣。主建筑是静妙堂,静妙堂为鸳鸯厅,它一面建在水上,宛若水榭。堂前廊檐下有一排靠椅,供游人休息。同时可以仔细欣赏榭前假山,聆听山上泻下的三叠瀑布的声响,凝视山中石洞和山下一泓池水,这时你会很自然地走下廊檐,沿着假山小径及临波而建的石路走一趟,爬上山巅,看看曲水的源头,俯视全园景色,倍觉心旷神怡,无比愉悦。 静妙堂把全园分成两个空间,南部视野近,北部视野远,北静而南喧,南北各建一假山和水池,以溪水相连,有聚有分,水居山前,隔水望山,相映成趣。 瞻园位于南京市瞻园路208 号,又称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从夫子庙向西步行7、8分钟即到。



[table=80%][tr][td][align=center][attachment=11327715] [/align][/td][td][align=center][attachment=11327716] [/align][/td][/tr][/table]


  [color=#ff3366]白鹭洲公园[/color] 是一个以桥为特色的园林,园内宛如襟带的小桥竟有15座之多,其中有典雅玲珑的独孔桥、三孔桥、七孔桥,还有四角重檐的亭桥等。景色幽丽的白鹭洲公园,历史上称为徐太傅园,徐中山园、东园,是明初中山王徐达王府的东花园。解放前夕,已沦为一片废墟。1951年结合秦淮河整治,滩湖堆山,广植花木,整合适和新建了烟雨轩、话雨亭等园林建筑,园容初具规模,1976年建成开放。重建后的白鹭洲公园,以中国自然山水园为主格调,建筑采用明清江南园林的传统风格,与夫子庙地区明清风格的建筑群互为映衬,相得益彰。近来又建成集惊险、刺激、健身、消暑为一体的水上乐园,为游人提供了新的场所。白鹭洲公园紧邻夫子庙闹市区,是闹中取静的好去处,犹如镶嵌在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color=#ff3366]中华门 [/color]为明都城南门,明清两代叫聚宝门,是南京城门中最雄伟的一座,也是我国现存最大、最为完整的[color=#ff3366]堡垒瓮城[/color]。城门规模宏大,设计巧妙,结构复杂,共有四道券门,三道瓮城,另外还有27个藏兵洞,并有马道可骑马登城,在我国城门建筑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color=#ff0000]秦淮八艳[/color]


秦淮河,更以秦淮八艳的事迹闻名于世。秦淮八艳的事迹,最先见于余怀的《板桥杂记》分别写了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等六人。后人又加入柳如是、陈圆圆而称为八艳。

  她们八人有几个共同点,首先都具有爱国的民族气节;秦淮八艳除马湘兰以外,其他人都经历了由明到清的改朝换代的大动乱。当时好多明朝的贪官贪生怕死,卖国求荣,而和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秦淮八艳虽然是被压迫在社会最底层的妇女,在国家存亡的危难时刻,却能表现出崇高的民族节气。然后呢,她们在诗词和绘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她们八人个个能诗会画,只是大部分已经散失,只有柳如是作品保留下来较多,她们创作勤奋,努力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


[table=80%][tr][td][align=center][color=#ff3366][size=2][attachment=11327719] [/size][/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ff3366][size=2]柳如是[/size][/color][/align][/td][td][align=center][color=#ff3366][size=2][attachment=11327720] [/size][/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ff3366][size=2]陈圆圆[/size][/color][/align][/td][td][align=center][color=#ff3366][size=2][attachment=11327721] [/size][/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ff3366][size=2]寇白门[/size][/color][/align][/td][/tr][tr][td][align=center][color=#ff3366][size=2][attachment=11327722] [/size][/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ff3366][size=2]李香君[/size][/color][/align][/td][td][align=center][color=#ff3366][size=2][attachment=11327724] [/size][/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ff3366][size=2]马湘兰[/size][/color][/align][/td][td][align=center][color=#ff3366][size=2][attachment=11327723] [/size][/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ff3366][size=2]顾横波[/size][/color][/align][/td][/tr][tr][td][align=center][color=#ff3366][size=2][attachment=11327725] [/size][/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ff3366][size=2]董小宛[/size][/color][/align][/td][td][align=center][color=#ff3366][size=2][attachment=11327727] [/size][/color][/align][/td][td][align=center][color=#ff3366][size=2][attachment=11327726] [/size][/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ff3366][size=2]卞玉京[/size][/color][/align][/td][/tr][/table]



[color=#669900]★ 【秦淮逝水】风骨俊俏柳如是(带图)
[url]http://www.paipai.fm/r5885251_u3331904/[/url]

才女鱼玄机与“秦淮八艳”寇白门
[url]http://www.paipai.fm/r5884885_u3331904/[/url]

关于秦淮八艳
[url]http://www.paipai.fm/r5884295_u3331904/[/url][/color]





[color=#ff0000]秦淮八绝[/color]


  金陵小吃,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自六朝时期流传至今,多达80多个品种。名点小吃有荤有素,甜咸俱有,形态各异,尤其是以秦淮八绝(八道点心)叫绝。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在夫子庙品尝秦淮风味小吃后,题写横幅:“小吃好吃”,亦作“吃好吃小”。
[color=#666666]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27728][/align]

  第一绝:永和园的黄桥烧饼和开洋干丝

  第二绝:蒋有记的牛肉汤和牛肉锅贴

  第三绝:六凤居的豆腐脑和葱油饼

  第四绝:奇芳阁的鸭油酥烧饼和什锦菜包

  第五绝:奇芳阁的麻油素干丝和鸡丝浇面

  第六绝:莲湖糕团店的桂花夹心小元宵和五色小糕

  第七绝:瞻园面馆熏鱼银丝面和薄皮包饺

  第八绝:魁光阁的五香豆和五香蛋[/color]





[color=#ff0000]秦淮文学[/color]

        唐朝诗人刘禹锡游金陵,看着以前非常显赫而后来又成为废墟的王谢宅第,曾作《乌衣巷》诗一首,慨叹这种历史变迁:“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也住这一地区。夫子庙附近的桃叶渡,据说是王献之迎接其妾桃叶的渡口。相传王献之的爱妾桃叶与其妹桃根乘舟来到这里,王献之来到渡口迎接,并作《桃叶歌》相赠:“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桃渡以王献之的风流故事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又以其“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婀娜”的优美景色使人陶醉。

   唐代诗人杜牧有诗写道:“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粉影照婵娟”。这是清代戏剧家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所描绘的秦淮河畔在当时的繁华景象。

  朱自清和俞平伯曾共游十里秦淮并且各自都写了一篇游记散文,都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为名。在他们清新优美的笔墨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卖艺歌女的同情与尊重,更可以看到作者对茵陈如酒的十里秦淮的喜爱与眷恋。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在《朱自清散文集》里有。



[/size][/td][/tr][/table][/color]



[table=90%][tr][td][size=2]
[align=center][color=#ff3366]具体景点介绍[/color][/align]
[/size][/td][/tr][/table]



[color=#669900][table=90%][tr][td][size=2]



[align=center][b][size=5][color=#000000]夫子庙[/color][/size][/b][/align]


          夫子庙即是孔庙,原来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夫子庙始建于宋,夫子庙位于秦淮河北岸的贡院街旁。夫子庙以庙前的秦淮河为泮池,南岸的石砖墙为照壁,全长110米,是全国照壁之最。北岸庙前有聚星亭、思乐亭;中轴线上建有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等建筑;另外庙东还有魁星阁。

        位于南京秦淮河畔的夫子庙,始建于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康三年(337年),根据王导提议“治国以培育人材为重”,立太学于秦淮河南岸。当年只有学宫,并未建孔庙。孔庙是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就东晋学宫扩建而成的。因为祭奉的是孔夫子,故又称夫子庙。在学宫的前面建孔庙,目的是在于希望士子遵循先圣先贤之道,接受封建教化。南宋建炎年间遭兵火焚毁;绍兴九年(1139年)又重建,称建康府学。元朝改为集庆路学。明初为国子学,将上元、江宁两县学并入,其后再毁再建。清初府学迁原国子监,便将夫子庙原府学故地改为上元、江宁两县的县学。咸丰年间再次毁于兵火;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27733]
[color=#ff3366]夫子庙牌坊[/color][/align]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八,举行夫子庙灯会。夫子庙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远溯到六朝时期,明清两朝尤盛。


  夫子庙英文叫Confucian Temple,Confucian是指孔子,Temple是指庙宇。



[color=#ff3366]学宫[/color]

  学宫位于大成殿后街北,原有“东南第一学”门坊,包括明德堂、尊经阁、青云楼、崇圣祠等古建筑。明德堂是学宫的主体建筑,科举时代秀才每月逢朔望都到这里听训导宣讲。全国的学宫都称“明伦堂”,而夫子庙的学宫独称“明德堂”,据说是宋代文天祥题写的“明德堂”匾额之故。1986年明德堂维修时又修复了两旁的“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四斋。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27731][/align]



[color=#ff3366]乌衣巷[/color]

  乌衣巷位于夫子庙西南数十米,是一条幽静狭小的巷子,原为东晋名相王导、谢安的宅院所在地。旧时王谢子弟善著乌衣,因而得名。为纪念王导、谢安,在乌衣巷东曾建有来燕堂,建筑古朴典雅,堂内悬挂王导、谢安画像,仕子游人不断,成为瞻仰东晋名相、抒发思古幽情的地方。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那首脍炙人口的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就是对此处的感叹。从此乌衣巷便名播中外,游人不绝。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27732][/align]




[color=#ff3366]环境结构[/color]

     夫子庙不仅是明清时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时也是居东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筑群。前面以秦淮河为泮池,南岸有全国最长的照壁。照壁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现经过修葺,已重现当年风采。泮池边的石栏为明正德九年1514年所建,现也修饰完整。东有奎光阁,西有聚星亭,象征文风昌盛;庙前广场东西两侧立石柱,上书“文武大臣至此下马”,以示对“至圣文宣王”的崇敬之意。庙门前有“天下文枢”柏木牌坊一座,牌坊后面为“棂星门”,系丈余高石牌坊,六柱三门,中门刻有“棂星门”三字篆文。三门之间嵌有牡丹砖刻浮雕,柱头皆有云雕,形即华表。这是帝王出巡朝圣祀孔的通道,非一般官员百姓所能出入的。平日用木栅栏封闭。入棂星门,东西两侧各有持敬门,中间为大成门,又称戟门。在封建时代,每逢朔、望(农历初一、十五)朝圣和春秋祭典,府县官员、教谕、训导学教官由大成门进,士子走持敬门,不得逾矩。下阶为丹墀,东西并立三碑,东为元至顺二年(1331年)封至圣夫人碑,西为四亚圣碑,再西为清康熙修学宫碑记。丹墀左右为两庑,外有走廊通正殿。两庑供奉孔门的七十二贤人牌位。正中是为“大成殿”,外有露台,是春秋祭奠时舞乐之地,三面环以石栏,四角设有紫铜燎炉,燃桐油火炬,祭祀多在午夜子时,光如白昼。殿内正中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孔之位”,左右配享四亚圣——颜回、曾参、孟轲、孔汲。殿的东边有小门通学宫。孔庙院墙与学宫之间,东西北三面有宽畅的通道,曾种植几百棵柏树,古木参天,郁郁苍苍。那时,在庙外的文德桥上凭栏眺望,大成殿的黄色琉璃瓦屋顶在绿荫丛中显得金碧辉煌,雄伟壮观。殿后为“明德堂”,相传匾额为南宋文天祥楷书,后由曾国藩改为篆书。堂后为“尊经阁”,阁原为教谕讲课讲堂,楼上藏有大量儒教典籍的刻板和诸多圣贤画像。清嘉庆年间又遭战火破坏。清同治八年(1869年)曾国藩、李鸿章二人相继重修扩建,恢复旧貌。

      然而,孔庙的主要建筑均于1937年毁于日本侵略军的炮火。解放后,原学宫部分作为秦淮区人民游乐场,“名宦乡贤祠”则改为夫子庙小学;大成殿遗址辟为夫子庙广场。“文化大革命”中,剩余建筑又遭破坏。1983年,政府拨款重建夫子庙古建筑群,主体建筑大致恢复旧貌。







[align=center][b][color=#000000][size=5]江南贡院[/size][/color][/b][/align]


   江南贡院,又称南京贡院、建康贡院。位于江苏南京城南秦淮河边,毗邻夫子庙,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它东接桃叶渡,南抵秦淮河,西邻状元境,北对建康路,为古之“风水宝地”。2009年,江南贡院荣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大的科举考场,江南贡院创造了古代科举考场中国之最。

  江南贡院曾经占地约三十万平方米,东起姚家巷,西至贡院西街,南临秦淮河,北抵建康路,为夫子庙地区主要建筑群之一,秦淮河畔也因贡院、夫子庙的存在而一度繁荣起来。后只剩一个四合院式结构的楼宇,只作展示当时繁荣景象的博物馆,内有一可感知贡院盛世时宏大的建筑模型图。江南贡院四周建有两重围墙,上面布满荆棘,以防夹带作弊,故世人又称其为“棘围”。

    明远楼是江南贡院内楼宇之一,楼宇层出不穷,作四方形,飞檐出甍,四面皆窗。位于贡院中尽,原是用来监视应试士子队贡院考试匠行动和院落内执役员工有无传递关节的设施。“明远”是“慎终追远,明德归原”的意思。楼下南面曾悬楹联,系清康熙年间名士李渔所撰并题:“矩令若霜严,看多士俯伏低徊,群器尽息;襟期同月朗,喜此地江山人物,一览无余。”从联中也可看出明远楼设置的目的和作用。大门上悬有横额“明远楼”三个金字,外墙嵌《金陵贡院遗迹碑》,记述了贡院的兴衰历史,碑文最后叹道:“今则娄百年文战之场,一时尽归商战,君子与此,可以观世变矣!”

  在清一代,科考共举行112科;其中在江南贡院乡试中举后经殿试考中状元者,江苏籍49名、安徽籍9名,共计58名,占全国状元总数的51.78%。


[table=80%][tr][td][align=center][attachment=11327737] [/align][/td][td][align=center][attachment=11327738] [/align][/td][/tr][/table]


[color=#ff3366]历史[/color]

        公元1168年(南宋孝宗乾道四年),知府史正志创建江南贡院,起初为县府学考试场所。占地不大,应考人数亦不多。若遇考生增多时,则借用僧寺举行考试。(《南窗纪谈》载)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集乡试、会试于南京的江南贡院举行。

  公元1421年(明成祖永乐十九年),朱棣迁都于北京,但南京仍为留都。因江南地区人文荟萃,参考士子日益增多,原有考场便越来越显得狭小。永乐皇帝便没收臣犯臣纪纲的府邸,又取怀来卫指挥陈彬家人陈通,忠勇伯家人侯清等人的房舍以及府尹黄公永元祠、秦桧之子贝喜祠等改建“江南贡院”。

  明、清两代,江南贡院不断扩建,江南贡院已形成一座拥有考试号舍二万零六百四十四间,另有主考、监临、监试、巡察以及同考、提调执事等官员的官房千余间,再加上膳食、仓库、杂役、禁卫等用房,更有水池、花园、桥梁、通道、岗楼的用地,规模之大,占地之广,房舍之多为全国考场之冠。

  清代初期,南京为江南省首府,故贡院一直沿用“江南贡院”之名。

  清光绪年间,科举制度废止,江南贡院停止开科取士。

  公元1919年,贡院被拆除,除留下贡院内的明远楼、衡鉴堂和一部分号舍作为历史文物外,余下部分全部拆除,辟为市场。



[table=80%][tr][td][align=center][color=#ff3366][size=2][attachment=11327741] [/size][/color][/align][align=center][size=2][color=#ff3366]江南贡院[/color][/size][/align][/td][td][align=center][color=#ff3366][size=2][attachment=11327742] [/size][/color][/align][align=center][size=2][color=#ff3366]明远楼[/color][/size][/align][/td][td][align=center][color=#ff3366][size=2][attachment=11327743] [/size][/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ff3366][size=2]至公堂[/size][/color][/align][/td][/tr][/table]




[color=#ff3366]江南贡院名士[/color]

     唐伯虎、郑板桥、文天祥、吴敬梓、袁枚、林则徐、施耐庵、方苞、邓廷桢、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陈独秀等历史名人均为江南贡院的考生或考官。中国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也出于此。  


  [color=#666666]施耐庵 [/color]

  施耐庵(1296年~1371年),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江苏兴化人。名子安(一说名耳),又名肇瑞,字彦端,号耐庵。代表作是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施耐庵19岁中秀才,28岁中举人,36岁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



  [color=#666666]唐伯虎 [/color]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27740] [/align]

  唐伯虎(1470~1523),中国明代画家,文学家。唐寅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出世,故名唐寅,又因属虎,故又名唐伯虎。字子畏、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鲁国唐生、南京解元等,号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二十九岁到南京江南贡院参加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正当他踌躇满志,第二年赴京会试时,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交恶运,绝意仕途。



  [color=#666666]郑板桥[/color]

  郑板桥(1693~1765),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作官前后,均居扬州, 以书画营生。工诗、词,善书、画。诗词不屑作熟语。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



  [color=#666666]吴敬梓 [/color]

  吴敬梓(1701~1754),清代小说家,安徽全椒人。字敏轩,号粒民。吴敬梓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不过,确立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的,是他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27739]
  [color=#ff3366]江南贡院外为名士建造的蜡像[/color] [/align]



[color=#666666]  李鸿章[/color]

  李鸿章(1823~1901),清代重臣,洋务运动倡导者,本名章桐,字渐甫(一字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安徽合肥东乡(今肥东县)磨店人。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有《李文忠公全集》。



  [color=#666666]翁同龢 [/color]

  翁同龢(1830~1904),清代名臣,字叔平、瓶生,号声甫,晚号松禅、瓶庵居士,江苏常熟人。大学士翁心存之子。咸丰六年(1856年)一甲一名进士,历任户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工部、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是当时著名的清流领袖。光绪戊戌政变,罢官归里。卒后追谥文恭。翁同龢为光绪师傅,“得遇事进言”,光绪“每事必问同龢,眷倚尤重”。



  [color=#666666]文天祥[/color]

  文天祥(1236—1283) 汉族,吉州吉水(今属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宋理宗宝佑时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招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不幸被俘,在拘囚中,大义凛然,终以不屈被害。他晚年的诗词,反映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有《文山先生全集》、《文山乐府》。



  [color=#666666]张謇[/color]

  张謇(1853~1926),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字季直,号啬庵,出生于当时江苏省海门直隶厅常乐镇。他主张“实业救国”,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是中国最后一名科举状元。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color=#ff3366]江南贡院轶事[/color]


[color=#666666]明初科举冤案 [/color]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27736]
[color=#ff3366]江南贡院内部[/color][/align]

  江南贡院内部明洪武三十年三月五日,会试发榜。榜上有名者共52人,均为江南考生,是为南榜(春榜)。北方举子开始议论纷纷。三月殿试又取福建闽县陈某为状元,北方举子大哗,认为主考官刘三吾、白信蹈是南方人,因此袒护南方人。群情激奋的考生,将皇榜打得七零八落,随后又到礼部示威。锦衣卫赶来镇压。街头巷尾贴满了指责主考官偏袒同乡,必有隐情的传单。把个南京城弄得一团糟。

  朱元璋接到奏报,震怒异常,亲自查问主考官刘三吾。刘三吾对朱元璋说:“元朝统治北方一百多年,使其文化遭受极大摧残。近年来,北方远不如南方,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南优北劣也为正常。”朱元璋却不听他的,找来翰林院侍讲张信,命他带领侍讲戴彝、右赞善王俊华、司直郎张谦等人,于落第试卷中每人再各阅十卷,增录北方人入仕。但经复阅后上呈的北方试卷仍文理不佳,并有犯禁忌之语。张信向朱元璋如实禀告复查结果,认为南北考生成绩相差确实悬殊,就连黄榜最末一名也比北方的优秀者高出许多。并且认为以文章定优劣,以成绩排名次,是国家科考的惯例,不应有地域照顾。现在北方举子成绩仅能列后,因此不能更动。

  这时,有人秘告说刘三吾、白信蹈暗嘱张信等人故意以陋卷进呈。朱元璋大怒,随即安排刑部调查。刑部在严刑逼供下终于搞出了一个六百多人徇私舞弊、行贿受贿的名单及证词。朱元璋竟然称考官及先前负责调查之人与十几年前的胡惟庸案、蓝玉案有牵连,于是做出了决定:白信蹈、张信以及同科试官二十多人,全部凌迟处死。刘三吾因年事过高,发派充军,以老戍边。所选52名南方贡士全部罢黜,名列榜首的考生陈某以行贿罪问斩,至于受牵连者不下千人。

  同年五月,朱元璋又亲自圈点出六十一名贡士,第一名是河北的韩克忠,第二名是山东的任伯安,六十一名贡士中竟无南方举子一人,是称北榜(夏榜)。为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于洪熙元年设立南北卷制,南卷取60%,北卷取40%。至此,南北榜案全部终结。



  [color=#666666]清科场蜚闻案 [/color]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27735]
  [color=#ff3366]贡院内部石刻[/color][/align]

    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八月,顺治帝派方犹、钱开宗主持江南乡试。丁酉年江南乡试放榜后,落第士子们群集江南贡院门前抗议。江南书坊中还刻了一部传奇小说《万金记》。方字去点为万,钱字去边旁为金,万、金二字,指的就是方犹、钱开宗二主考。书中极力描绘了科场中行贿受贿的情状。顺治得悉江南科场丑事后,当即下令:“方犹、钱开宗并同考试官,俱着革职,并速拿来京,严行详审。”为鉴真假,顺治帝决定亲自在北京主持复试该科江南中举的全部考生。参加复试者每人都身带刑具,并且派遣大量军士在现场看守每一位举人,已经把他们全部当成罪犯了。考场气氛极其紧张。当时已值冬天,考场的举人们冻得浑身发抖,但也不敢吱声。就是这次复试的结果使人觉得此案有冤情在内。复试结果,24人被罚停会试,但因成绩勉强通过,被准做举人;只有14人未获通过,革去举人;共有74人准许参加会试。应该说成绩差强人意,但顺治一看结果,反而认定江南乡试有假,于是下令将方、钱二人立即正法。另外8人也受到全家流放黑龙江宁古塔的处分。

  江南名士吴兆骞看不惯上朝如此愚弄考生,特别是当他走进瀛台,看到考场像刑场的感觉后,将笔一扔,竟当场交了白卷。这下可激怒了顺治皇帝,故也把他流放到宁古塔。现在,这一案件已被众多史学家称为“科场蜚闻案”,意思是这应该是一场冤案。88人参加复试,74人的通过率,应该算不错了。并且落第的那14人中,不乏吴兆骞这样的江南名士。



 [color=#666666] 清科举舞弊案 [/color]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27734]
  [color=#ff3366]清末时期的江南贡院[/color][/align]

    清朝康熙年间,江南贡院发生了一起震惊朝野的科场舞弊案。这件案子涉及面广,把部省一级的官员都卷进来了,案情忽明忽暗,扑朔迷离,轰动一时。

  原来,江南乡试的主考官受贿出卖举人功名,阅卷人通伙作弊,为此江南士子大哗,出于义愤,把考场匾额上的“贡院”两字涂写成了“卖完”;还有的考生将财神泥像抬到夫子庙里。此事传到皇帝康熙耳里,龙颜大怒,立即派大臣火速赴江南,定要查个水落石出。然而此案牵涉到封疆大吏和两江总督,故一拖再拖,两批饮差大臣都未能完成使命。最后还是康熙亲审科场案,才判决两江总督革职听差,科场舞弊人员一律处斩。










[align=center][b][size=5][color=#000000]乌衣巷[/color][/size][/b][/align]


      乌衣巷在南京秦淮河南岸,三国时是吴国茂守石头城的部队营房所在地。当时军士都穿着黑色制服,故以“乌衣”为巷名。后为东晋时高门士族的聚居区,东晋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1997年,秦淮区人民政府恢复了乌衣巷并重建了具有民族风格的王谢古居。唐代诗人刘禹锡作《乌衣巷》,以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诗句,感叹王谢旧居早已荡然无存。这是诗人感慨藏而不露,寄物咏怀的名篇。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一篇。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27744] [/align]


[color=#ff3366]诗文[/color]

[align=center][color=#666666] 乌衣巷

唐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color][/align]



[color=#ff3366]乌衣巷因何得名?[/color]


  夫子庙泮池南侧的乌衣巷,是南京最古老的一条街巷,也是东晋时宰相王导、谢安故居所在地。在六朝时已是十分显赫,唐代诗人刘禹锡一首《乌衣巷》,更使它流传千古。有关乌衣巷名称的由来,也因此被人关注。

  [color=#ff3366]有神话传说:[/color]金陵人王榭,航海途中遭风暴翻船,漂流至乌衣国,娶妻生子,后复回故里,但十分思念乌衣国亲人,因此将居所之巷取名为“乌衣巷”。也有一种说法:因王导、谢安两家弟子裙履风流,都喜欢穿黑衣,所以后人将此巷称为“乌衣巷”。

  其实,乌衣巷之名源于孙权定都南京之际。公元229年,孙权定都南京,当时秦淮河东岸还属城郊,驻有军队保卫都城,因士兵皆穿黑衣,驻军营地则称“乌衣营”,至西晋末年,乌衣营旧址改称乌衣巷。司马睿南渡建康(南京)后,王、谢望族才立宅乌衣巷。










[align=center][b][size=5][color=#000000]媚香楼[/color][/size][/b][/align]


   [color=#ff3366]李香君故居又称媚香楼[/color],是一两层高的砖木结构民居,为三进两院式明清河房建筑,全面展现了李香君当时生活的场景。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27745] [/align]

   李香君是清初戏剧家孔尚任名著《桃花扇》中的秦淮名妓,“秦淮八艳”之一,是家喻户晓的我国古代罕有的光辉妇女形象,传说实有其人。

    为纪念我国古代这位爱国名媛,歌颂了她“威武不屈、贫贱不欺、富贵不移”的做人品质和民族气节。秦淮区委、区政府在夫子庙内秦淮河南岸(钞库街38号)修建了李香君故居。

  李香君是秦淮一颗璀璨的明珠,后人有访媚香楼遗址者经几代而不绝。这个出身秦淮名妓的下层妇女之所以受人仰慕,不在其花容月貌,而在于她有着强烈的正义感、爱国心和高尚的情操,愤世嫉俗,显示出难能可贵的精神。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眷怀故国,秦淮区人民政府以文学巨著《桃花扇》内容为基础,修复了李香君故居——媚香楼。

   香君故居位于秦淮河畔来燕桥南端。是三进两院式宅院。全院尽现书法、绘画、楹联、篆刻、假山、塑像和园林小景、石刻砖雕、壁画挂灯等艺术精品,供游人观赏。

  李香君故居坐落在夫子庙钞库街38号,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自从开放后,访香君故居者络绎不绝,这里接待了许多文化名人,留下众多墨宝手迹。有个回宁省亲的台胞,参观了媚香楼后,说:“想不到大陆还有这样的奇葩异苑”。一位原驻美使馆海军武官参观后,提笔写:“千古传奇、江南绝景。”南京林学院一位老人专程赶来,即兴填词一阙:“柳梢青,媚香楼,风月秦淮,船灯桨影,映出妆台,绢扇何方……芳心汗竹难埋……”,李香君若九泉有知,也足以告慰她那幽幽哀婉的民族魂了。











[align=center][b][size=5][color=#000000]古典园林-----瞻园[/color][/size][/b][/align]


      瞻园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乾隆皇帝以以欧阳修诗“瞻望玉堂,如在天上”而命名。位于南京城南瞻园路。坐北朝南,纵深127米,东西宽123米,总面积15621平方米。至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瞻园也是南京仅存的一组保存完好的明代古典园林建筑群,与无锡寄畅园、苏州拙政园和留园并称为"江南四大名园"。


     瞻园又称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素以假山著称,全园面积仅八亩,假山就占了3.7亩。回廊也颇具特色,串连南北,蜿蜒曲折。进园门后,透过漏窗便隐约可见一座奇秀的石峰“仙人峰”,传说是宋徽宗时“花石纲”的遗物。瞻园位于南京市瞻园路208 号,又称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从夫子庙向西步行7、8分钟即到。

  瞻园是秦淮风光带上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在刘敦桢所著《中国园林》巨幅集锦画册中,将瞻园作为古金陵园林唯一的代表作,载入中国园林史册。现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园以石胜”,成为瞻园的主要特色,园中北假山即为明代遗物。

  1958年后,南京市将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设在园中。瞻园,旧院妩媚,新容俏丽,深厚的基础更添时代的活力。瞻前顾后皆妙景,怀古赏新两相宜。



[table=80%][tr][td][align=center][color=#ff3366][size=2][attachment=11327746] [/size][/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ff3366][size=2]东王杨秀清府邸[/size][/color][/align][/td][td][align=center][color=#ff3366][size=2][attachment=11327747] [/size][/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ff3366][size=2]瞻园大门[/size][/color][/align][/td][/tr][/table]


[color=#ff3366]修建历史[/color]

    瞻园原系明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府邸之西圃,经徐氏七世、八世、九世三代人修缮与扩建,至万历年间已初具规模。清顺治二年(1645)该园成为江南行省左布政使署。乾隆帝巡视江南,曾驻跸此园,并御题"瞻园"匾额。太平天国时,瞻园先后为东王杨秀清府、夏官副丞相赖汉英衙署和幼西王萧友和府。清同治三年(1864),清军夺取天京,该园毁于兵燹。同治四年(1865)、光绪二十九年(1903),瞻园两度重修,但已非原园景况。民国时,江苏省长公署等政府机关曾设园内。瞻园历经侵削,范围日狭,花木凋零,峰石徙散,虽曾几度修葺,均不能制其圮落。1958年,中共南京市委书记彭冲指示重修瞻园。同年修缮工作开始,一期工程为修建瞻园西部。历时6年,用太湖石1800吨,使瞻园面貌一新。1985年二期工程上马,1987年竣工。共增园林面积近4000平方米,修建楼台亭阁13间,建筑面积2882平方米。扩建后的瞻园,东西二园合一,其山水布局既保留了明清园林风格,又汲取现代南北方造园艺术精华,形成兼容并蓄之特色。园内有乔灌木810株,竹类面积400平方米。东瞻园有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展区、水院、草坪区、古建区,西瞻园有西假山、南假山、北假山、静妙堂等景点。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27752] [/align]


[color=#ff3366]瞻园结构布局[/color]

      瞻园分东西两个部分,大门在东半部,大门对面有照壁,照壁前是一块太平天国起义浮雕。大门上悬一大匾书“金陵第一园”,字系赵朴初所题。进门正中是一尊洪秀全半身铜像,院中两边排列着当年太平天国用过的大炮20门。二进大厅上有郭沫若题写的“太平天国历史陈列”匾额,主要陈列文物有天父上帝玉垄、天王皇袍、忠王金冠、大旗、宝剑、石槽等300 多件,总陈列面积约1200平方米。该馆现已收集到太平天国文物1600余件,其中有42件一级文物。这是东半部。

  西半部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园林,园内古建筑有一览阁、花篮厅、致爽轩、迎翠轩及曲折环绕的回廊,这些建筑和回廊把整个瞻园分成5 个小庭院和一个主园。静妙堂位于主园中部,三面环水,一面依陆,堂之南北各有一座假山,水是相通的,西边假山上还有岁寒亭一座。园不大,颇具特色,是江南名园之一。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27753] [/align]



[color=#666666]山石取胜 [/color]

  瞻园以山石取胜假山为全园的主景和骨干,全园有南、北、西三座假山。以西部土堆假山为制高点,岁寒(或“三友“)亭、扇面亭隐黔在香樟、女贞等常绿乔木形成的城市山林中,游人漫步于林中曲径或置于亭中小憩有坐享林泉之乐之雅趣。南假山则采用土、石并用做法由绝壁、主峰、洞盒、山谷、水洞、瀑布、步石、石径等组合而成,表现出“一卷代山一勺代水“的艺术效果,达到雄壮、峭拔、幽深、自然的意境正是“循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山前池畔、溪涧多植花草、灌木、藤萝,以免遮挡观赏视线山后黑松成林并兼以红枫、银杏点缀其间,这样既可形成古木参天的山林气氛.又有四季色彩的对比与变化并可遮蔽一墙之隔园外的楼房、电线杆。北假山是以太湖石堆叠而成』临水石壁下有贴近水面的平桥山中有纵深的山谷.谷上架旱桥还有低而平的较大石矶二层这是全国园林中的唯一孤例,可使石矶与石壁形成强烈的对比更显石壁挺拔高耸,石矶生动自然。另有高出水面9.5米的石屏置干平台之上,轮廓起伏明显气势磅礴从静妙堂远观效果尤佳。山之东北角临池耸立峭壁假山峭壁下有池畔石径,游人行于其上向上仰视,顿觉石壁耸峭悬崖险峻,而低头俯视峭壁之倒影又反衬水池之深同时又打破了园墙的平淡呆板.其艺术处理可谓妙矣。整个北假山体量得宜,轮廓丰富,真可谓山重山水重水,佳山妙水层出不穷。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27749][/align]




[color=#666666]理水深妙 [/color]

  园林之胜唯是山与水二物‘’(邹迪光《愚公谷乘》)足见水与山一样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瞻园是山为主、水为辅的山水园水体以聚为主,这样在较小的空间方能显出水面宽广、开朗.并为山林,亭、榭展开美妙的景色;再辅以分,使得水体漾泪曲折似断似续增加风景的层次和深度。北池水面最大.与池周山林、建筑交相辉映,成为全园水景中心,在其池面处理方面则采用开与合的对比法以取得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北池之西北角水面弯入处,架立四折平桥.桥面低矮、濒于水面既可增加游览趣味,又使水池一角更显得生动自然,产生广阔中蕴含深幽的意味。东北角由一孔平桥分隔出一小水池,环绕至北假山后山脚下尽头处以狭窄的水湾收尾并伸入峡谷间,藏而不露有深远不尽之意境体现出“一水之漂,有江湖万里之情。北池之西南角接一水涧经静妙堂西与南池相连。这种有源头有去处的水体布局蕴含有深厚的哲学思想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侩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离娄章句下》)他分析了客观存在的河水和雨水由于河水有本有源,可以滔滔不绝地向下游奔流,直到大海。另一种是雨水,7、8月间,雨水集中时间也使沟塘充盈.可是因为无源,用不着多久就干涸了。他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源远流长’‘这个浅显的道理这个道理对社会有着普遍的适应性如对个人来讲,即所谓“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是不能持久的,所以正人君子对于这种不符合实际的称誉应感到羞耻。从自然界悟出的哲理,反过来又运用于园林创构和园林审美中.即在满足视觉审美的同时,还要澡雪精神使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瞻园的水体布局充分体现了这种哲学理念有着深沉的文化积淀。南池位于静妙堂南池北紧贴水榭,池南濒临假山绝壁。池面也分大小二池.两池间散点步石代桥,维持小池水位略高于大池,瀑布下泻时,于步石间形成散泉。步石贴近水面并与池周石径相通立于步石仰头南望,绝壁高耸.洞盒幽暗,石钟乳下垂显出山景奇观。步石造成水体远近二重空间.也增加了园景的深度。水池西南角藤萝掩映,池岸蜿蜒曲折、凹凸相间,似与东部景区的水廊、水院一脉相承。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27751] [/align]



[color=#666666]假山 [/color]

  瞻园以山为主、以水为辅。主景与骨干由三座各具风姿的假山组成,北假山陡峭雄峙,西假山蜿蜒如龙,南假山巍峨雄浑,游人至此,无不流连忘返,叹为观止。

  北假山以体态多变的太湖石堆成,尚保留有若干明代“一卷代山,一勺代水”的叠山技法,临水有石壁,下有石径,临石壁有贴近水面的双曲桥。山腹中有盘石、伏虎、三猿诸洞。石壁下有两层较大的石矶,有高有低,有凸有凹,中有悬洞,形态自然,丰富了岸线的变化,增加了游人游览的趣味。

  西假山以土为主体,用太湖石驳岸,石头犹从土中长出,充满自然野趣,山侧留一洞口,供游人涉足探幽。西山上有为赏景而设的两座亭子。“岁寒亭”因周围栽有松、竹、梅,又被称作“三友亭”;形同折扇而得名的“扇面亭”,四周种有常青乔木,绿意浓郁,苍翠欲滴,山林幽雅,游人至此,仿佛步入仙境。

  南假山,一千多吨太湖石经筛选后,按纹理走向拼成斜列状;石缝成竖向相叠以水泥沙浆胶合置于山后;为承受硕大无比的山体重压,底部打下梅花桩,桩中缝隙用石块挤紧,使之既经得起游人的攀登,又经得起暴风骤雨的冲刷;山有两重层次,分别以石包土,土包石的方法相互交替使用;轮廓上采取矮山伴高山错落有致的方式。叠成绝壁、主峰、危崖、洞龛、钟乳石、山谷、配峰、次峰、步石、石径,使南假山呈现嶙峋多姿、群峰跌宕、层次分明、自然幽深的壮丽景观,加上人工瀑布与水洞,遍植的藤萝、红枫与铺地黑松,将南假山装扮得生机盎 然,郁郁葱葱,展现出一幅青松伴崖石的美妙画卷,成为建国后中国垒山造园艺术中独具特色的经典范例。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27750]  [/align]




[color=#666666]静妙堂 [/color]

  园内的主题建筑,它一面建在水上,宛如水榭。该堂把全园分成两部分,南小而北大,北寂而南喧,南北各建一假山和水池,以溪水相连,有聚有分,水居山前,隔水望山,相映成趣。瞻园又以石取胜,造景效果与实用功能巧妙结合,“妙境静观殊有味,良游重继又何年”。




[color=#666666]南京瞻园"虎"字碑[/color]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27748]
[color=#ff3366]瞻园虎字碑[/color][/align]

    瞻园的观鱼亭入口处右边墙壁上有一巨形草书“虎”字碑。这块碑宽约两尺,高一米半。碑上的虎字乃一笔挥就一气呵成,字是虎,形也似虎,犹如一只猛虎在咆哮。 除此之外,这虎字里暗藏玄机,虎字里藏有四个字:富甲天下。中国的书法历史源远流长,其中也不乏一笔挥就的作品。王羲之当年就一笔写成一个“鹅”字。据园内的导游介绍,细观此“虎”字,一虎端立,雄视生威,虎头、虎嘴、虎身、虎背、虎尾,清晰可辨,仿佛仰天长啸,人称其为“天下第一虎”。

  民间传说:摸摸瞻园的虎头,吃穿不愁;摸摸虎嘴,驱邪避鬼;摸摸虎身,步步高升;摸摸虎背,荣华富贵;摸摸虎尾,十全十美,虎谐音福,实乃威武镇邪之灵物。那么这个“虎”是哪位书法家写就的呢?这块碑的下端落款为“劭道人”三个字。“劭道人”又是何方人士呢?

  原来,这块虎字碑竟是民国时期担任汪伪南京政府考试院院长的江亢虎题写的。江亢虎(1883-1954),原名绍铨,中国社会党首领。他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文人。文采斐然,思想曾一度激进。可惜被汪精卫收买当了汉奸。江亢虎一直附庸风雅,常刻碑题词。现在“总统府”煦园内有一碑亭,内有一块汉白玉石碑。石碑正面刻有唐张继的《枫桥夜泊》。碑的背面有清末学者俞樾考证该诗的碑文。此碑就是当年江亢虎任汪伪政府考试院院长时为讨好日本侵略者,仿照苏州寒山寺碑复制的。








[align=center][b][size=5][color=#000000]古典园林-----煦园[/color][/size][/b][/align]


    煦园也称西花园,是一座别具特色的江南古典园林,也是金陵名园之一,与瞻园并称为金陵两大名园。位于江苏南京市长江路291号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西侧,与总统府连为一体。煦园小巧玲珑,虚实相映,层次分明,是我国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作。

  煦园内花木修竹参差,亭台楼榭林立,假山奇石散落,清水碧潭相映,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山水园林。全园以太平湖为中心,占地面积4.13公顷,其中水面0.174公顷。煦园以小见大,以水景取胜,水体南北走向,整个水池周长约1866米,面积约占全园面积的一半多,池周全部用明代城砖驳岸。在水域四周有东阁西楼隔岸相望,南舫北阁遥相呼应,花间隐榭,水际安亭,景致自然和谐,堪称园林中的经典之作。水池平面似一个长颈花瓶,瓶口有漪澜阁屹立水中。主要景物有太平湖、石舫(不系舟)、漪澜阁、忘飞阁、鸳鸯亭、花厅、桐音馆、夕佳楼、东水榭、临时大总统办公室、中山卧室、暖阁遗址、印心石屋、诗碑等。各胜迹处花木扶疏,秀丽雅静。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27754] [/align]


[color=#ff3366]历史[/color]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招抚劲敌陈友谅旧部,在此为陈友谅之子陈理建造了汉王府。其后,明成祖封其次子朱高煦为汉王,辟原汉王府东半部为“新汉王府”。此园为府第西园,并以朱高煦名中的“煦”字取其名谓“煦园”。

  清于此设两江总督衙门,东侧为江宁织造署,煦园成为两江总督署花园。康熙二十三年至四十一年(公元1684~1702),六次南巡,其中五次住江宁织造署。太平天国建天朝宫殿时予以扩建,成为天王府御花园。因花园位于宫殿西侧,故称“西花园”,与东花园相对称。清军破城时被战火所毁,清朝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1年),曾国藩予以重建。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27755] [/align]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于煦园暖阁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办公室和起居室就在煦园内。以后,又先后作为南京留守府、江苏都督府、督军署等机构的办公处。1927年4月国民政府成立后,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军委会,以及总统府军务局等机构,都曾在园内设有办公处。因此,煦园被誉为“四朝胜迹”。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27756] [/align]


[color=#ff3366]景点[/color]

    煦园中有一艘用青石砌成、长14.5米的仿木石舫,现已成为煦园的标志,清乾隆曾题为“不系舟”,一语双关,石舫分为前后两舱,卷棚屋顶,覆以黄色琉璃瓦,有石制跳板可以登舟,舫身两侧镶嵌有雕刻着许多彩色图案的青砖雕花栏板,十分精细。据说,洪秀全死后,为了尸体不被人发现,就埋在不系舟下面,但曾国荃攻下南京后,还是把尸体挖出示众,上演了一幕人间惨剧。

  煦园有一座十二生肖石叠合而成假山,为南假山,山中有一“六角亭”形似两亭重叠而成,远看好似双亭并立,近看却是方胜连环,浑然一体,形影相随,须臾不可分离,因此又名“鸳鸯亭”。

  桐音馆是院中最大的建筑,以桐木建成,曾是曾国藩的花厅,门前屋后有大梧桐数株,雨打梧桐,声趣雅然,桐音馆后有北假山,山中有洞,洞洞相连,宛若迷宫,出洞后,旁有道光皇帝御笔所书的“印心石室”石碑。



[/size][/td][/tr][/table][/color]






[color=#666666]
[table=90%][tr][td][size=2]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27757][/align]

[align=center][color=#6699cc][size=5]秦淮诗词摘录[/size][/color][/align]


[color=#ff3366]泊秦淮[/color]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color=#ff3366]浪淘沙[/color]

李煜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相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color=#ff3366]蝶恋花[/color] 
 
米芾
   
千古涟漪晴绝地。海岱楼高,下瞰秦淮尾。水浸碧天天似水。广寒宫阙人间世。

霭霭春和生海市。鏊戴三山,顷刻随轮至。宝月圆时多异气。夜光一颗千金贵。




[color=#ff3366]木兰花慢 [/color]
 
秦观   

过秦淮旷望,迥潇洒、绝纤尘,爱清景风蛩。吟鞭醉帽,时度疏林,秋来政情味淡。更一重烟水一重云,千古行人旧恨,尽应分付今人。渔村。望断衡门。芦荻浦、雁先闻。对触目凄凉,红凋岸蓼,翠减汀萍,凭高正千嶂黯。便无情到此也销魂。江月知人念远,上楼来照黄昏。





[color=#ff3366]酹江月[/color]

文天祥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 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 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 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color=#ff3366]百字令[/color]
 
萨都剌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color=#ff3366]满江红[/color]

萨都剌
 
六代繁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螀泣。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




[color=#ff3366]赠芹圃  [/color] 

郭敏   

碧水青山曲径遐,薛罗门巷足烟霞。寻诗人去留僧舍,卖画钱来付酒家。

燕市哭歌悲遇合,秦淮风月忆繁华。新愁旧恨知多少,一醉毷白眼斜。




[color=#ff3366]秦淮杂诗 [/color] 

王士祯   

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

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艳景似残秋



[color=#ff3366]秦淮杂诗 [/color] 

王士祯   

新歌细字写冰纨,小部君王带笑看。

千载秦淮呜咽水,不应仍恨孔都官[1]。



[color=#ff3366]高邮雨泊[/color]

清. 王士祯

寒雨秦邮夜泊船,南湖新涨水连天。
 
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




[color=#ff3366]江神子/江城子[/color]   

张舜民   

七朝文物旧江山。水如天。莫凭栏。千古斜阳,无处问长安。更隔秦淮闻旧曲,秋已半,夜将阑。

争教潘鬓不生斑。敛芳颜。抹么弦。须记琵琶,子细说因缘。待得鸾胶肠已断,重别日,是何年。




[color=#ff3366]临江仙[/color]   

苏轼   

昨夜渡江何处宿,望中疑是秦淮。月明谁起笛中哀。多情王谢女,相逐过江来。

云雨未成还又散,思量好事难谐。凭陵急桨两相催。想伊归去後,应似我情怀。




[color=#ff3366]金陵五题·江令宅 [/color] 

刘禹锡   

南朝词臣北朝客,归来唯见秦淮碧。

池台竹树三亩馀,至今人道江家宅




[color=#ff3366]金陵夜泊[/color]   

罗隐   

里查冷烟轻淡傍衰丛,此夕秦淮驻断蓬。栖雁远惊沽酒火,乱鸦高避落帆风。

地销王气波声急,山带秋阴树影空。六代精灵人不见,思量应在月明中




[color=#ff3366]建康 [/color] 

罗隐   

潮平远岸草侵沙,东晋衰来最可嗟。庾舅已能窥帝室,王都还是预人家。山寒老树啼风曲,泉暖枯骸动芷牙。欲起九原看一遍,秦淮声急日西斜。




[color=#ff3366]题九天使者庙[/color](又见谶记卷)   

孙咸 

独入玄宫礼至真,焚香不为贱贫身。秦淮两岸沙埋骨,湓浦千家血染尘。

庐阜烟霞谁是主,虎溪风月属何人。九江太守勤王事,好放天兵渡要津。




[color=#ff3366]秦淮夜泊[/color]

赫铸 

宫柳动春条,秦淮生暮潮。楼台见新月,灯火上双桥。 

隔岸开朱箔,临风弄紫萧。谁怜远游子,心旆正摇摇。




[color=#ff3366]秦淮远眺[/color]

张著 

赤栏桥下暮潮空,远火疏舂晻霭中。星月半天分落照,断云千里附归风。 

严城鼓角秋声早,故国山川王气终,莫讶时来一长望,越吟荆赋思无穷。



[color=#ff3366]金陵晚眺[/color]

傅若金 

金陵古形胜,晚望思迢遥。白日馀孤塔,青山见六朝。 

燕迷花底巷,鸦散柳荫桥。城下秦淮水,年年自落潮。



[color=#ff3366]金陵雨后登楼[/color]

彭泽 

醉依危栏看雨收,分明远树见晴洲。千年壮丽山为郭,十里人家水绕楼。 

燕子近来谁是主,凤凰已去有遗秋,如何东晋诸名士,却上新亭双泪流。




[color=#ff3366]汤圆[/color]

顾起元 

杏花村外酒旗斜,墙里春深处处花,莫向碧云天外望,楼东一抹缀红霞。


[color=#ff3366]
春恨[/color]

唐. 钱珝
 
负罪将军在北朝,秦淮芳草绿迢迢。

高台爱妾魂销尽,始得丘迟为一招。




[color=#ff3366]秦淮泛舟[/color]

唐. 王安石 

强扶衰病衰淮舸,尚怯春风溯午潮。

花与新吾如有意,山於何处不相招。




[color=#ff3366]秦淮歌[/color]

清. 乾隆 

祖龙东巡压王气,通淮凿断方山埭。 
痴心虑后五百年,讵知亡秦在二世。 
长源因此名秦淮,萦纡建业达水隈。 
时塞时疏异沿革,秣陵终免淮为灾。 
六朝往事难寻迹,王谢燕飞谁氏宅。 
风流江令倦游归,惟见秦淮依旧碧。 
杨吴窃据筑金陵,清波溶溶乃贯城。 
十六红桥夹两岸,蜀娇越艳扬新声。 
千金买笑轻一掷,缠头锦是寒女织。 
会称盒子斗新奇,薛鸭袁羊饤珍食。 
而今功令禁俳倡,歌楼舞馆都荒凉。 
烟花丽景纵逊昔,瘅邪敦朴诚良方。




[color=#ff3366]怀金陵三首[/color]

松. 张耒 

璧月琼枝不复论,秦淮半已掠荒榛。

清溪天水相澄映,便是临春阁上魂。




[color=#ff3366]秦淮海图[/color]

明. 唐寅 

淮海修真遗丽华,它言道是我言差。

金丹不了红颜别,地下相逢两面沙。





[color=#ff3366]送王成之给事[/color]

松. 陆游 

我昔扬帆掠吴楚,夜泊秦淮听春雨。 
明朝冠盖拥长亭,误辱诸公问良苦。 
是时众中初识公,天骥蹴踏万马空。 
知心投分财数语,玉麈谡谡生清风。 
冶城醉墨鸦栖壁,长干祖道花照席。 
公方闭户试诸生,坐叹江山少颜色。 
尔来俛仰三十春,欲话旧游无故人。 
岂知邂逅逢一笑,使我肝胆还轮囷。 
衰迟少复入城市,虚左屡招惭主意。





[color=#ff3366]桃花扇[/color]

孔尚任

梨花似雪柳如烟, 
春在秦淮两岸边; 
一带妆楼临水盖, 
家家分影照婵娟。 

白骨青灰长艾萧, 
桃花扇底送南朝; 
不因重做兴亡梦, 
儿女浓情何处消。




[color=#ff3366]金陵酒肆留别 [/color]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 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color=#ff3366]入 朝 曲  [/color]

谢脁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洲。
 
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
 
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輈。
 
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




[color=#ff3366]秦淮灯船歌 [/color]

汪懋麟 

秦淮五月水气薄,榴花乍红柳花落。 
新荷半舒菡萏高,对面人家卷帘幕。 
晚来列炬何喧阗,鼓吹中流一时作。 
火龙一道灯船来,众响啁嘈判清浊。 
一人揭鼓扬双锤,宫声坎坎两虎搏。 
一人按拍秉乐句,裂帛时闻坠秋箨。 
一人小击云锣清,仿佛湘娥曳珠络。 
横笛短萧兼玉笙,芦管呜呜似南龠。 
两旁列坐八九人,急羽繁商不相若。 
或涩如调素女弦,或溜如啭早春雀; 
或缓如咽松下泉,或激如挑战场槊。 
有时回帆作数弄,月白沙明叫饥鹤。 
六船盘旋系一缆,万点琉璃光灼灼。 
牛渚燃犀群怪惊,昆明习战老鱼跃。 
众人互奏时一呼,如听宫中上元乐。 
吁嗟此声何自来,万历年间逞欢谑。 
中山开平盛甲第,富贵熏天凌卫霍。 
谢公巷口开画楼,江令宅旁起朱阁。 
传闻宴客端阳前,妙舞轻歌进金凿。 
青溪之南桃叶东,院里名娼好梳掠。 
一笑直欲三年留,倒心回肠爱眉角。 
珠玉如泥卖歌笑,酒肉成山委溪壑。 
流传直到南渡时,万事荒淫付杯杓。 
作赋尚留才子名,盘游苦恨宰臣恶。 
此时灯船知最奇,此时兵戈已交错。 
天心杀运不可回,三十年来莽萧索。 
余年童稚不及逢,白头老人说如昨。 
今年来游恍梦寐,烽火暗天浑不觉。 
纷纷荡子登酒船,岸岸河房动芳酌。 
此地有湖名莫愁,我欲言愁恐惊愕。 
世人忽忽无远忧,悲歌拔剑地空斫。 
嗟我旅人行且归,醉眼迷离石城脚。



[/size][/td][/tr][/table][/color]





[table=90%][tr][td][size=2]

[align=center][b][size=5][color=#ff6666]秦淮八艳诗词[/color][/size][/b][/align]

[color=#ff9966][align=center]浮生苦短共诗酒 醉后卧云且扶风 [/align][/color]



[color=#ff3366][size=3]柳如是[/size][/color]


[color=#669900]次韵永兴寺看绿萼梅作

乡愁春思两欹斜,那得看梅不忆家.

折赠可怜疏影好,低回应惜薄寒赊.

穿帘小朵亭亭雪,漾月流光细细沙.

欲向此中为阁道,与君坐卧领芳华。




柳如是在喜船红烛下,写下了合欢诗四首:

其一

鸳湖画舸思悠悠,谷水香车浣别愁。
旧事碑应衔阕口,新欢镜欲上刀头。
此时七夕移弦望,他日双星笑女牛。
傍曳歌阑仍秉烛,始知今日是同舟。


其二

五茸媒雉即鸳鸯。桦烛金炉一水香。
自有青天如碧海,更教银汉作红墙。
当风弱柳临妆镜,罨水新荷照画堂。
从此双栖惟海燕,再无消息报王昌。


其三

忘忧别馆是侬家。乌榜牙墙路不赊。
柳色浓于九华殿,莺声娇傍七香车。
朱颜的的明朝日,锦障重重暗晚霞。
十丈芙蓉俱并蒂,为君开作合昏花。


其四

朱鸟光连河汉深。鹊桥先为架秋荫。
银缸照壁还双影,绛蜡交花总一心。
地久天长频致语,莺歌凤舞并知音。
人间若问章台事,钿合分明抵万金。





垂杨小宛绣帘东,莺花残枝蝶趁风;   

最是西冷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




春日我闻室作呈牧翁

裁红晕碧泪漫漫,南国春来正薄寒;   

此去柳花如梦里,向来烟月是愁端。   

画堂消息何人晓,翠帐容颜独自看;   

珍贵君家兰桂室,东风取次一凭栏。






素瑟清樽迥不愁,柂楼云雾似妆楼;   

夫君本志期安桨,贱妾宁辞学归舟。   

烛下鸟笼看拂枕,凤前鹦鹅唤梳头;   

可怜明月三五夜,度曲吹萧向碧流。




金明池·咏寒柳   

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酿成秋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江城子·忆梦   

梦中本是伤心路。芙蓉泪,樱桃语。满帘花片,都受人心误。

遮莫今宵风雨话,要他来,来得么。

安排无限销魂事。砑红笺,青绫被。留他无计,去便随他去。

算来还有许多时,人近也,愁回处。   




南乡子·落花   

拂断垂垂雨,伤心荡尽春风语。况是樱桃薇院也,堪悲。又有个人儿似你。   

莫道无归处,点点香魂清梦里。做杀多情留不得,飞去。愿他少识相思路。   




杨白花
  
杨花飞去泪沾臆,杨花飞来意还息。   

可怜杨柳花,忍思入南家。   

杨花去时心不难,南家结子何时还?   

杨白花还恨,飞去入闺闼,   

但恨杨花初拾时,不抱杨花凤巢里。   

却爱含情多结子,愿得有力知春风。   

杨花朝去暮复离   



杨花   

轻风淡丽绣帘垂,婀娜帘开花亦随。   

春草先笼红芍药,雕栏多分白棠梨。   

黄鹂梦化原无晓,杜宇声消不上枝。   

杨柳杨花皆可恨,相思无奈雨丝丝。   




杨柳·其一   

不见长条见短枝,止缘幽恨减芳时。   

年来几度丝千尺,引得丝长易别离。   



杨柳·其二   

玉阶鸾镜总春吹,绣影旎迷香影迟。   

忆得临风大垂手,销魂原是管相思。   




忆江南·怀人   

其一   

人去也,人去凤城西。细雨湿将红袖意,新芜深与翠眉低,蝴蝶最迷离。   


其二   

人去也,人去鹭鹚洲。菡萏结为翡翠恨,柳丝飞上钿筝愁。罗幕早惊秋。   


其三   

人去也,人去画楼中。不是尾涎人散漫,何须红粉玉玲珑。端有夜来风。   



其四   

人去也,人去小池台。道是情多还不是,若为恨少却教情。一望损莓苔。   



其五   

人去也,人去绿窗纱。赢得病愁输燕子,禁怜模样隔天涯。好处暗相遮。   



其六   

人去也,人去玉笙寒。凤子啄残红豆小,雉媒骄拥亵香看。杏子是春衫。   



其七   

人去也,人去碧梧阴。未信赚人肠断曲,却疑误我字同心。幽怨不须寻。   



其八   

人去也,人去小棠梨。强起落花还瑟瑟,别时红泪有些些。门外柳相依。   



其九   

人去也,人去梦偏多。忆昔见时多不语,而今偷悔更生疏。梦里自欢娱。   



其十   

人去也,人去夜偏长。宝带乍温青骢意,罗衣轻试玉光凉。薇帐一条香。[/color]







[color=#6699cc][size=3][color=#ff3366]顾横波(又名顾媚)[/color][/size]



湖上怀


最好西泠月夜路,美人容与放兰舟.

林梢远火沉疏磬,桥外明星转画楼.

近水云轻凉露下.遥山梦浅澹烟收.

夭斜苏小前生是,有约清尊酹莫愁.


[align=center][color=#ff3366]顾横波作 竹石图 立轴[/color]
[attachment=11327758] [/align][/color]




[color=#669900][color=#ff3366][size=3]董小宛[/size][/color]


绿窗偶成

病眼看花愁思深,幽窗独坐弄瑶琴.

黄鹂亦似知人意,柳外时时传好音.




樱桃小嘴细柳腰,声若莺啼惹人怜。

今朝觅得知心郎,长相厮守终无悔。[/color]






[color=#6699cc][size=3][color=#ff3366]陈圆圆[/color][/size]



转运曲--送人南归

堤柳,堤柳.不系东行马首.

空余千缕秋霜,凝泪思君断肠.

肠断,肠断.又听催归声唤




如花似玉姑苏女,昆曲书画压群芳。

乱世桃花命多舛,颠沛流离遁空门。




[color=#ff3366]【圆圆曲(清·吴伟业) 】[/color]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许将戚里空侯伎,等取将军油壁车。

  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

  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

  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只有泪沾衣。

  熏天意气连宫掖,明眸皓齿无人惜。夺归永巷闭良家,教就新声倾座客。

  座客飞觞红日暮,一曲哀弦向谁诉?白皙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

  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银河几时渡?恨杀军书抵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

  相约恩深相见难,一朝蚁贼满长安。可怜思妇楼头柳,认作天边粉絮看。

  遍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绛树出雕栏。若非壮士全师胜,争得娥眉匹马还?

  蛾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蜡炬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

  专征箫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车千乘。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月落开妆镜。

  传来消息满江乡,乌桕红经十度霜。教曲伎师怜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

  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长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

  当时只受声名累,贵戚名豪竞延致。一斛珠连万斛愁,关山漂泊腰肢细。

   错怨狂风飏落花,无边春色来天地。

   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

  君不见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香径尘生鸟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绿。

  换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


  [color=#ff3366]【赏析】[/color]

  吴伟业擅长七言歌行体,这首《圆圆曲》被认为是其最优秀的代表作。此诗以陈圆圆与吴三桂之间悲欢离合的故事为线索,展现出一幅明清之际的广阔社会画卷。全诗规模宏大,人物身世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交织融会,既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又反映了当时的重大历史事件。诗人运用多种结构手法,追叙、插叙、夹叙等交互为用,使情节曲折多变,富有传奇色彩。其他如心理刻画、历史典故与前人诗句的化用、叙事中的议论穿插等,无不恰到好处。而蕴涵于全诗的历史沧桑感,透露出浓厚主观情思,增加了诗歌的感染力。  [/color] 









[color=#669900][color=#ff3366][size=3]李香君[/size][/color]


题女史卢允真寒江晓泛图

瑟瑟西风净远天,江山如画镜中悬.

不知何处烟波叟,日出呼儿泛钓船. 




玉肤金钗红罗裙,青丝飘飘及腰间。

花扇轻摇香风飘,疑是天仙在人间。[/color]








[color=#6699cc][size=3][color=#ff3366]寇白门[/color][/size]


蝶恋花

眉淡衫轻春思乱.不怪无情,反受多情绊.

怕上层楼凝望眼,落花飞絮终朝见.

钗凤暗敲双股断.划损雕兰,一一相思遍.

香袅兽炉空作篆,茶麻开谢闲庭院.  [/color]






[color=#669900][color=#ff3366][size=3]卞玉京 [/size][/color]


题自画小幅

沙鸥同住水云乡,不记荷花几度香.

颇怪麻姑太多事,犹知人世有沧桑.[/color]






[color=#6699cc][color=#ff3366][size=3]马湘兰[/size][/color]


赋得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不共举琼卮.

酒是消愁物,能消几个时. 


 

墨兰图”上,马湘兰题的一首诗被日本人视为珍品:

何处风来气似兰,帘前小立耐春寒;   

囊空难向街头买,自写幽香纸上看。   

偶然拈笔写幽姿,付与何人解护持?   

一到移根须自惜,出山难比在山时。




蝶恋花

 阵阵残花红作雨,人在高楼,绿水斜阳暮,新燕营巢导旧垒,湘烟剪破来时路,肠断萧郎纸上句!三月莺花,撩乱无心绪,默默此情谁共语?暗香飘向罗裙去!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27759]
[color=#ff3366]马湘兰的作品[/color][/align]



一叶幽兰一箭花,孤单谁惜在天涯?   

自从写入银笺里,不怕风寒雨又斜。




断崖倒垂兰

绝壁悬崖喷异香,垂液空惹路人忙;   

若非位置高千仞,难免朱门伴晚妆。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27760]
[color=#ff3366]马湘兰的作品[/color][/align]



仲春道中送别

酒香衣袂许追随,何事东风送客悲?
  
溪路飞花偏细细,津亭垂柳故依依;
  
征帆俱与行人远,失侣心随落日迟;   

满目流光君自归,莫教春色有差迟。




秋闺曲

芙蓉露冷月微微,小陪风清鸿雁飞;   

闻道玉门千万里,秋深何处寄寒衣。




鹊桥仙

 深院飘梧,高楼挂月,漫道双星践约,人间离合意难期。空对景,静占灵鹊,还想停梭,此时相晤,可把别想诉却,瑶阶独立目微吟,睹瘦影凉风吹着。 [/color]


[/size][/td][/tr][/table]






[color=#FF3366][table=90%][tr][td][size=2]



[align=center][b][size=5][color=#000000]昔日秦淮画舫"船宴"名菜云集[/color][/size][/b][/align]


[color=#669900]画舫[/color]

      装饰华丽的游船。舫是船的意思,而且常用来泛指小船,画舫就是装饰华丽的小船,一般用于在水面上荡漾游玩、方便观赏水中及两岸的景观,有时也用来宴饮。有时候画舫也指仿照船的造型建在园林水面上的建筑物,做法与真正的画舫较为相似,但是下部船体采用石料,所以像船而不能动,一般固定在比较开阔的岸边,也称不系舟。

  [color=#669900]出处:[/color]唐 刘希夷 《江南曲》之二:“画舫烟中浅,青阳日际微。”

  [color=#669900]示例:[/color]郭沫若 《南京印象·秦淮河畔》:“河上也有一些游艇,和玄武湖的艇子差不多,但有些很明显地是所谓画舫,飘浮着李香君、葛嫩娘们的瘦影。”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27761] [/align]



            朱自清和俞平伯先生的名篇[color=#669900]《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color]文中描述泛舟秦淮的景状,令人印象深刻。他俩身为布衣,铜钿不丰,只雇乘放两张躺椅喝茶的“七板子”小船。按南京话说,这是条“小边杆儿”扁舟;而相对于口袋丰润的主顾们,则会雇条放八仙桌的“中边杆儿”游船;若游者是更有钱的阔佬,当会雇上放两张大方桌的豪华“楼船”,俗名“大边杆儿”。“中边杆儿”以上游船的雅名称“画舫”,设有船宴。其实,旧时每到阴历四五月,尤其赛过“秦淮龙舟”后,河上灯船船宴就会忙活起来。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27763] [/align]


[color=#669900] 秦淮画舫起始于唐而兴盛于明[/color]

      秦淮画舫起始于唐而兴盛于明。朱元璋定都南京后,曾以“召见”为名,将南方九省及南京地区的地主豪绅约两万户强迁汇居到内秦淮河一带,沿岸构筑了大量别墅和河房。为彰现太平盛世,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下令于元宵节在秦淮河上燃放水灯万盏,亲赐对联鼓吹繁荣,发动贵戚功臣、官绅商民乘坐灯彩船舟在河面观赏,盛况空前。自此伊始,秦淮灯船迅猛发展,两岸灯火灿若繁花,笙箫歌唱日日不断,文人墨客纷至吟诗作画,留下了诸多金陵名篇佳作。

      据考,鼎盛之年,停泊穿梭在大中桥畔一带的画舫游船,林林总总不下二三百条,时有“秦淮灯船甲天下”之誉称。昔年,南京偏远处尚属农耕地带,东水关以远地区还颇空旷荒凉,是一片天水相连景象。平日里,船儿要摇到夫子庙一带地段方能显现出市井繁华:河厅、酒楼、舞榭、灯红酒绿、树影婆娑以及弥散出的歌女汗香……十里秦淮从东水关入城,流经镇淮桥、夫子庙直至出西水关,漫长的河道犹似一条银丝带穿城而过,把城内诸多繁华丽景有机地串连起来,点缀得勃勃生机。这种带有脂粉香腻的热闹景象从端午节前开始要延续到中秋节,这三四个夏季月份的灯船生意极为兴旺,甚至在正月元宵节也有游者要租船赏雪景的。这种盛况直到清末民国初时仍未衰减。在吴敬梓名著《儒林外史》、《秦淮画舫录》等书内皆对秦淮画舫盛事多有刻画和描述。“桂花干贝”等名菜都是流传下的船菜

      往昔阴历四五月是漫游秦淮河的大好季节。每届此时,船家们便纷纷将游船涂上漆、挂上灯彩,大小画舫轻舟都泊靠到码头岸边,吆喝迎接游客的到来。城内游客便纷至沓来,登船的登船、设宴的设宴,人群络绎不绝、熙熙攘攘,呈现一番热闹景象。一入夜晚,画舫上灯火闪烁,犹同白昼;吹箫弹唱,响彻云霄。沿河的船舫上或由船夫撑篙或由河娘划桨,从复成桥直通达聚宝门,漫长的河面无处不有灯船在!这之中,以复成桥堍、桃叶渡口及夫子庙月牙池等地景况最盛,最为热烈;沿河码头河厅,则数桃叶渡玉壶坊、东(西)钓鱼巷、大中桥、复成桥等处最集中;从大石坝街直延至东关头闸,私宅河厅一座连着一座,像清代退休巡抚刘铭传的刘河厅、刘的同乡周盛波的周河厅,淮军首领郭月楼的郭河厅、杨总戎的杨河厅以及人称“郭五呆子”的郭河厅……造型皆相当别致,典雅壮观,历来一直传为佳话。

      秦淮画舫业的兴盛,牵连带动了夫子庙和秦淮河畔餐饮业的应运而生。餐饮业的发展,反过来又刺激了灯船业的兴盛、促进了秦淮船宴的昌隆。极具特色的金陵画舫和秦淮船宴闻名于世,尤其拖带的火舱船“麻雀虽小,五脏齐全”,能于游客不知不觉之中将炖、焖、蒸煮、烧炒出的一道道美味佳肴次第奉上,让食客尽享美味可口,享誉大江南北。画舫上涌现出的一批船菜至今仍负盛名,今日餐馆中的“彩色鱼夹“、”桂花干贝”、“芙蓉鸡排”莫不都是昔日创制流传下来的船菜;誉满全国的“金陵厨王”胡长龄先生就是民国时期曾为“大边杆儿”烹制船宴的烹坛名厨之一。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27762] [/align]

    [color=#669900]秦淮船菜皆佳馔烹煎炸熘献绝技[/color]

      如前所叙,秦淮船舫大者供摆两桌酒宴,船尾上挂有烹饪酒菜小伙食船;中者可供摆一桌酒席;小者仅供游人划船游览。笔者上世纪40年代时年约十来岁,经常到夫子庙“小公园”玩耍,每站在黄公桥顶皆能亲睹泊靠岸边的大小“边杆儿”,伏在永安商场二楼窗口、或通过木桥面板缝隙张望,船舱里的笙箫弹唱,划拳猜令皆一目了然。每当夜幕降临,便有一种称作“小局班船”的“小划子”穿梭在各大船之间,或接送歌女、琴师,或供游客往返。卖唱的歌女很辛苦,听说为能“赶场子”,一个晚上要唱三四条船!在文德桥、月牙池一带,笔者曾目睹下雪天仍有游人在灯船上挂着帘子、烤着炭火、喝酒打牌!

      游客们在画舫上大多轮流做东,十多人包一条船、连续包上十余天,故供食的厨师也往往由同一饭馆派来:烹饪厨技必须高超,做出的菜肴不可雷同,还要取个高雅别致的菜名,以让客人一见倾心。为此厨师得大动脑筋、不断创新花样,以博取游客欢心。

      游客一般是晚饭后登船,到夜宵用餐时已是深夜时分。这些人平日肚满肠肥,油水十足,加之天气炎热,又没有电扇空调,食欲多不旺盛,对菜肴求精不求多,每人有一汤匙已足,故船菜皆符合“精美”二字:造型美观,色泽调和、口味清淡、风味独具。

      船宴就餐方式也非比寻常、不拘一格。刚上船送上“进门点”的点心;打牌时递上甜汤,以助兴致。大菜往往分成小碟,还制成“个头菜”(如,水晶虾仁),与当今分食制无异。灯船上还办中式冷餐:一桌上8~10个菜,皆为冷食或甜品。若游客兴致所至,甚至可从河里捞上鱼虾,亲自掌勺来一套烹、煎、熘、炸绝技表演;讲排场者还有让家厨做几道美味让同船人品尝。船宴饭食也别具一格,“什锦荷叶包饭”就是以米饭与虾仁、海参、干贝等炒好后再用鲜荷叶包成小包,上蒸笼蒸煮而成,游船荡漾在波光粼粼秦淮河上,边吃边品味,这怎能不悠哉游哉?!



[/size][/td][/tr][/table][/color]
[ 此贴被mylord在2010-06-04 00:16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5
  • 天若舞

    派派币 +15

    基础分+良好文章

簌簌寒烟

ZxID:13918034

等级: 热心会员
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1-08-07 0
貌似对于秦淮。历史上并没有过多记载,留人心中的只有那8位绝色。
那个圆圆曲(清·吴伟业)————陈圆圆 ,安意如曾经写过倒是纳兰的句更贴切
半世浮萍随逝水 一宵冷雨葬名花
她总是和吴三桂联系在一起的 最后赴..池自沉
为君唤雪梅花天,握手一笑三千年。
前庭雪

ZxID:9537993


等级: 热心会员
病啊病的就习惯了~~~潜啊潜的会潜没的。。。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1-02-12 0
秦淮艳歌千载行

曾有言说大明士子上京赴考,只是考场周边却是十里秦淮
温香软玉、脂粉艳艳、如花美眷环绕,士子们何有心思去认真赴考,这真是一个大笑话

八艳们虽沦落风尘却依然傲骨铮铮,至情至性,比起那么酸腐文人不知要好多少
李香君血溅桃花扇,柳如是为人逼迫而死,董小宛至死追随冒襄,她们所期待的,都是一份安稳的爱情,能够护其一生。。。只是却那么不容易实现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5

北清欢°

ZxID:10178158


等级: 内阁元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1-02-12 0
秦淮河真好啊。那些名妓更好。
总有时代结束总有故事未完

晓风静月

ZxID:11646422


等级: 热心会员
至此守候,等待回归
举报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0-09-09 0
啊!!!!!!lz太牛了,帖子做的很用心啊!当时看魂断秦淮还是很伤感的呢
各种囧囧有神,各种天雷滚滚,各种狗血阵阵~
kirahuyang

ZxID:10919479

等级: 略知一二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0-09-07 0
楼主搜得很齐,谢谢您对本站的贡献
私は梭

ZxID:12003181

等级: 自由撰稿
只是CJ的不那么明显~~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0-06-12 0
好长~~~占座再看~~
缺爱不是我的罪~~~~啊~!
arrival

ZxID:6224533


等级: 热心会员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0-06-11 0
好长知识!谢谢分享
阑卡

ZxID:9430520

等级: 博览群书
你眼睛微笑,弯成一条桥。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0-06-05 0
哎。。我真的不好意思。。我的学校就在夫子庙那边 ,,但是我要知道关于夫子庙的一些流传,还要通过楼主的介绍才知道。。我真是自惭形秽。。。哎。不过我以后一定会更加珍惜在夫子庙附近上课的日子。。。。
梧桐树叶落满遍地,锦绣花以覆满枝头。
竹伊哝哝

ZxID:10270747


等级: 热心会员
配偶: 昭昭木暮
一周年~( ̄▽ ̄)~*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0-06-04 0
只知道秦淮八艳
天若舞

ZxID:789464


等级: 派派贵宾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06-04 0
里面的各部分内容素材基本都有所涉及。有兴趣可以搜索看看。

小菲不错哈,来了个整体介绍O(∩_∩)O~
¥浅醉

ZxID:11679721


等级: 职业撰稿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06-04 0
沙发
那些女子也是苦命的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