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公主的老公叫做驸马&驸马和公主的故事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7262 回复:11

[人文通史] 为什么公主的老公叫做驸马&驸马和公主的故事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skuraatsy

ZxID:6997737


等级: 才华横溢
偶看的不是小说,是寂寞= =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2-27 0
为什么公主的老公叫做驸马&驸马和公主的故事
[backcolor=#666666][table=100%][tr][td]
[backcolor=#666666][table=90%][tr][td]

[attachment=11326486]

[b][backcolor=#0000ff][color=#ffffcc]简介[/color][/backcolor][/b]
  [color=#66cccc]中国古代帝王女婿的称谓。又称帝婿、主婿、国婿等 。因驸马都尉得名。汉武帝时始置驸(副)马都尉,驸,即副。驸马都尉,掌副车之马。到三国时期,魏国的何晏,以帝婿的身份授官驸马都尉,以后又有晋代杜预娶晋宣帝之女安陆公主,王济娶司马昭(文帝)之女常山公主,都授驸马都尉。魏晋以后,帝婿照例都加驸马都尉称号,简称驸马,非实官。以后驸马即用以称帝婿。清代称额驸。
[/color]
[/td][/tr][/table][/backcolor]
[backcolor=#666666][table=90%][tr][td]
[b][backcolor=#0000ff][color=#ffffcc]“驸马”的由来[/color][/backcolor][/b]

  [color=#66ff66][color=#66cc66]“驸马”,就是皇帝的女婿,公主的丈夫,为什么要这样叫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秦王朝。他自称始皇帝。他经常出巡,每次出巡都前呼后拥,声势浩大。
  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张良会同大力士阻击秦始皇,只击中副车。这一下使秦始皇吃惊不小。因此,在以后的巡游中,他乘坐的车辆常有变换,同时安排了许多副车。他还特地设了一个替身来掩人耳目,借以表明皇帝在“副车”上。从此以后,历代皇帝出巡时,都仿效秦始皇的做法,亲自选定一个替身,而这个替身又大都是自己的女婿。因为女婿是皇室的人,不会损害皇帝的威仪和尊严,而且女婿总比其他人可靠。若万一发生意外,女婿又是外姓,死了也不过是一牺牲品,皇子是绝对不会去乘“副车”的。这样,由于皇帝的女婿常作为替身乘坐在副车上,跟随皇帝出巡各地,后来,人们就将皇帝的女婿称为“驸马”。
  1、关于驸马的由来,民间流传着这样一段传说:
  相传,楚汉相争时期,汉高祖刘邦在与楚霸王项羽转战疆场的岁月里,专门坐在一辆由两人驾驶的马车里,冲锋陷阵,指挥战斗。马车上共有三个座位,前面设两个座位,为车夫所坐,后面为刘邦所坐,驾驶马车的车夫分为“正马”与“副马”,一正一副,轮流驾驶马车。
  有一日,刘邦与项羽在徐州丰县与沛县搭界处鏖战,激战三天三夜,最后,刘邦大败,落荒而逃。项羽乘胜追击,穷追不放。此时,刘邦左右只剩下了一个车夫和十几名将士,眼看项羽的兵马就要追赶上,这时,正马不幸被乱箭射中,当场阵亡,副马随即顶替了正马的位子,驾驶马车继续向前奔跑,在这危急关头,副马顿生一计,他把自己的红袍脱下,与刘邦的黄袍对换了一下,马车行至一条拐弯处时,刘邦从马车上跳了下来,副马继续挥舞马鞭,向前方奔去。
  项羽的将士,一直把穿黄袍的当作刘邦,拼命追赶,当赶上马车时,车上已空无一人,只留下了一件黄袍。副马在另一处拐弯的地方也跳车逃跑了。
  后来,刘邦做了皇帝,为了报答副马的救命之恩,到处张贴皇榜寻找副马。副马找到后,官封都尉,刘邦将小女许配于他,人称“副马都尉”,因“副马”不雅,人们便唤成“驸马都尉”。后来,人们把“都尉”二字也去掉了,简称“驸马”,自此,驸马便成了历代皇婿的代称了。
  2、杜佑《通典》:“奉车、驸马、骑三都尉,并汉武帝元鼎二年初置。驸马掌驸马,【注:驸马,非正驾车,皆为副马。一曰:驸,近也,疾也。】骑都尉本监羽林骑,又窦婴为朝请,后汉并属光禄勋。奉朝请无员,本不为官,汉东京罢省三公、外戚、皇室、诸侯多奉朝请。奉朝请者,奉朝会请召而已。晋武帝亦以皇室、外戚为三都尉而奉朝请焉。元帝为晋王,以参军为奉车都尉,掾属为驸马都尉,行参军舍人为骑都尉,皆奉朝请。后罢奉车、骑二都尉,唯留驸马都尉奉朝请而已。诸尚公主者,若刘惔、桓温等皆为之。宋武帝永初以来,以奉朝请选杂,其尚主者唯拜驸马都尉。齐奉朝请驸马都尉及散骑给事中等官,并集书省职。齐职仪曰:‘凡尚公主拜驸马都尉。’梁三都尉并无员秩,其奉车驸马,皆武冠绛朝服,银章青绶。梁陈驸马皆尚公主者为之。后魏驸马都尉亦为尚公主官,虽位高卿尹,而此职不去。奉车二十人,骑都尉六十人。北齐驸马与后魏同。隋开皇六年,罢奉朝请。炀帝时,奉车、驸马并废。大唐驸马都尉从五品,皆尚主者为之。开元三年八月,敕:驸马都尉从五品阶…… ”
  3、晋 干宝《搜神记》卷十六
  陇西辛道度者,游学至雍州城四五里,比见一大宅,有青衣女子在门。度诣门下求飧。女子入告秦女,女命召入。度趋入阁中,秦女于西榻而坐。度称姓名,叙起居,既毕,命东榻而坐。即治饮馔。食讫,女谓度曰:“我秦闵王女,出聘曹国,不幸无夫而亡。亡来已二十三年,独居此宅,今日君来,愿为夫妇,经三宿。”三日后,女即自言曰:“君是生人,我鬼也,共君宿契,此会可三宵,不可久居,当有祸矣。然兹信宿,未悉绸缪,既已分飞,将何表信于郎?”即命取床后盒子开之,取金枕一枚,与度为信。乃分袂泣别,即遣青衣送出门外。未逾数步,不见舍宇,惟有一冢。度当时荒忙出走,视其金枕在怀,乃无异变。寻至秦国,以枕于市货之,恰遇秦妃东游,亲见度卖金枕,疑而索看。诘度何处得来?度具以告。妃闻,悲泣不能自胜,然向疑耳,乃遣人发冢启柩视之,原葬悉在,唯不见枕。解体看之,交情宛若。秦妃始信之。叹曰:“我女大圣,死经二十三年,犹能与生人交往。此是我真女婿也。”遂封度为驸马都尉,赐金帛车马,令还本国。因此以来,后人名女婿为“驸马;”今之国婿!亦为“驸马”矣。[/color]
[/color]

[/td][/tr][/table][/backcolor]
[backcolor=#666666][table=90%][tr][td]
[b][backcolor=#0000ff][color=#ffffcc]对于“驸马”的误区[/color][/backcolor][/b]

  [color=#66cccc]从西汉到东汉,“驸马”与帝婿无关,据权威典籍所载,“驸马”一词系由“驸马都尉”演化而来。
  驸马都尉一作副马都尉,顾名思义,是掌副车之马的一种官职。什么是副车呢?
  其义有二。一是指古代帝王外出时的从车。《史记•留侯世家》中说张良为给韩国报仇,不惜重金收买了一个壮士,命他用大铁锤“击秦始皇博浪沙中,误中副车。”副车之数有多少呢?司马迁的《史记》索引认为有三十六乘,这么多车子需要有一个头领统管,所以,要置副车(马)都尉。副车的另外一个意思是指清代的分试副榜贡生。《称谓录》“今以举人为公车,其以副车称副榜,固其所也。”与驸马有关的“副车”显然用的是其第一种含义。
  在西汉时,驸马都尉一职多由宗室、外戚及公侯之子孙担任,鲜有由帝婿担任着。为了说明问题,我们不妨把两汉的公主及丈夫官职罗列如下,以便说明:
  西汉:
  鲁元公主,其夫张敖,赵王世子;馆陶公主,其夫陈午,党邑侯陈婴孙;昌平公主,其夫周胜之,绛侯周勃子;平阳公主,先嫁曹寿(官平阳侯),后嫁卫青(官大将军);南宫公主,其夫彭申,封张侯;鄂邑公主,其夫王充,封盖侯;卫长公主,其夫乐大,封五利将军;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均早夭,无夫;夷安公主,其夫姓名不可考,封昭平君;江都公主,其夫岑娶,封乌孙王;汉公主(楚主),其夫有三,①岑娶、②翁靡、③狂生,均封乌孙王;阳邑公主,其夫张建,封博城侯;平阳公主,其夫夏侯颇,无职。
  东汉:
  新野公主,其夫邓晨,无职;湖阳公主,其夫胡珍,封骑都尉;宁平公主,其夫李通,封固始侯;舞阳公主,其夫梁松,封延陵侯;馆陶公主,其夫韩光,无职;郦邑公主,其夫阴丰,无职;获嘉公主,其夫冯柱,无职;沁水公主,其夫邓乾,封高密侯;浚仪公主,其夫王度,封鞅侯;鲁阳、乐平、成安、武德四公主未嫁;平邑公主,其夫冯由,封黄门侍郎;阴安、修武、共邑三公主未嫁;临颖公主,其夫贾建,封即墨侯;闻喜公主未嫁;舞阳公主,其夫邓褒,封少府;阴城公主未嫁;濮阳公主,其夫耿良,封好畴侯;舞阳、冠军、汝阳三公主未嫁;阳安公主,其夫伏完,封不其侯;内黄公主,其夫宝穆,无职。
[/color]
[/td][/tr][/table][/backcolor]
[backcolor=#666666][table=90%][tr][td]

[b][color=#ffffcc][backcolor=#0000ff]【详细】历代公主与驸马【故事】 [/backcolor][/color][/b]

[/td][/tr][/table][/backcolor]
[backcolor=#666666][table=90%][tr][td]

[backcolor=#0000ff][color=#ffffcc]1、因爱成灾的公主——同昌公主(驸马:韦保衡)
[/color][/backcolor]  
  [color=#66cc66]唐朝的皇帝,疼爱孩子的并不少,比如前面的代宗李豫。但是爱到懿宗李凗那个份上的,还真是独一份。他那超乎寻常的爱法,使得最受他疼惜的女儿同昌公主,成了世间的灾难。
  李凗虽然是宣宗李忱的长子,但是李忱也是终身没有正式立后的皇帝,而且,他对这个长子没有多大的好感.因此,李凗在做皇子的时候,一直都是战战兢兢的.郓王李凗困在自己的王府里,只有沉泯在美人怀里,他才觉得可以暂时忘却这令他恐慌、却也充满希望的前途。
  在所有的姬妾里,最能体谅、抚慰他的,是一位美丽温柔的郭姬。郭姬深爱李凗,甚至愿意代他品尝可疑的食物。李凗对郭姬的感情因此与日俱增,直至情深意长。
  同昌公主就是郭姬的女儿。
  她和母亲一样,生得修眉秀目、温柔恬静、多才多艺,而更让李凗念念不忘的是,她会说的第一句话,居然就是安慰父亲的话。据说,同昌公主长到三、四岁都不曾开口说一个字。有一天,她忽然叹息着向父亲说出了她人生的第一句话:“今日可得活了。”
  父母被女儿这句话弄得糊里糊涂。正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迎接李凗即位为帝的仪仗就到了郓王府门前。
  这个故事到底是不是真的,我们不加考证,总之,大喜过望的李凗从此把女儿看成是自己的福星,当作心头肉一样,爱得不可开交。
  说起来,同昌公主也确实值得父母的疼爱。她不但貌美如花,而且心灵手巧。除了琴棋书画,她还擅于裁剪刺绣。据记载,她能在一张普通大小的锦被上,绣出三千彩色鸳鸯来。这种世间罕有的巧手功夫,不但需要出色的审美与技巧,更需要沉静柔顺的性格。而这种性格,在中国的公主群里,更是寥寥可数,属于珍稀的特质。如此出色的女儿,怎么不让父母宝贝万分呢?
  时间渐渐过去,同昌公主长大了,李凗和郭淑妃千挑万选,终于选中了新科进士韦保衡,做同昌公主的驸马。这位韦驸马不但英俊非凡、风度翻翻,而且才华出众,因此,同昌公主应该是满怀期待地登上宝辇,做一个新娘的。当然,在她活着的时候,她永远也不会知道,藏在那美好外表下的究竟是些什么。
  跟着这位新娘前往公主府的,是长得看不到头的送陪嫁宫使队伍。李凗为了同昌公主出嫁,几乎把大唐王朝的国库翻了个遍,把所有他能看得上眼的东西都送进了同昌公主的新府里。《太平广记》记录下了这些稀世珍宝中的一小部分。
  纹布巾:洁白柔软的手巾,无论怎样用,用多少年,你在它上面都看不到一点脏腻的痕迹。
  连珠帐:完全是用滚圆光亮的珍珠串起的帐子。
  澄水帛:长约一丈,薄如蝉翼,但是假如将它淋上水再挂起,所有在场的人都会感觉到凉爽舒适,即使三伏夏日、拥挤不堪的场所,人们都能身轻无汗。
  瑟瑟幕:轻薄柔软,透明得象空气一样,透过阳光,可以看见它上面有青绿色的纹路。但是即便天下大雨,它也不会湿一点,,更不可能渗过幕帘,幕中人可以放心安坐。
  火蚕棉:用它絮棉衣,一件衣服用一两棉就足够了,如果用多了,穿衣服的人就好象被火蒸烤一样,即使数九寒冬,也热得无法忍受。
  蠲忿犀:佩带它,能令人烦恼忿怒尽消。
  如意玉:小如桃核,但是其上有七孔,光线同时往复折射,璀灿无穷。
  香烛:据说是由一种奇异的蛤蜊油所制,虽然长仅尺余,却能点很长时间。而且点的时候异香百步,烛烟缓缓上升,形成亭台楼阁的形状。
  除此之外,还有金麦银米数斛、辟寒香、辟邪香、瑞麟香、金凤香、龙脑香、辟尘犀等等等等。
  而李凗为同昌公主营造的公主府,更是旷古未有的奢华,就连打扫用的簸箕,都是用金丝编织的。这个恐怕连安乐、太平公主都难以望其项背。几乎送光了国库中的珍宝之后,李凗还怕女儿的现钱不够花,又另送了五百万贯给她。在女儿出嫁以后,李凗心疼女儿不能保持从前做闺女时的享受,因此还不停地往公主府里给女儿送珍奇的食物。比如其中有一道灵消炙,一头羊里只有四两肉符合它的用料标准,而且做成以后,能够长期存放,经历一个酷暑都没有问题。还有一种肉干红虬脯,蓬松盘绕,高达一尺,如果用匙筷一压,能把它压得很低,但是一松手,它又能恢复原来的高度。此外有一种逍遥炙,做法与原料不知是什么,但是装它的居然是九龙食具,想来滋味一定很好。


别说是给同昌公主吃的珍肴,就是为公主送食物的宫使,他们所吃的酒羹,都令人羡慕。
  有一次,一群权贵子弟在广化里饮酒,忽然闻到了一股异香,一开始以为是龙脑的香气,后来发现香气浓郁,世间少有,于是循香追寻,找到一家酒铺,才知道是为同昌公主送赐物的宫使刚刚经过,并在酒店里设过酒宴。这群平常以骄奢闻名的纨裤子弟为食物的香气吸引,居然争先恐后地抢食宫使吃剩的残羹,并且赞叹不己。想象同昌公主所享用的美食,更是无比欣慕。
  然而处身其中的同昌公主,却对所有的这一切都厌烦得很,找不出什么特别吸引她的地方。但是虽然娇贵无比,同昌公主的为人还是很贤让和婉的。她经常宴请韦氏族人和韦保衡的朋友,并让他们共同分享自己的珍宝。有一次,韦家人想要连夜看戏,同昌公主就让侍丛捧出红色的琉璃盘,在盘中放上夜明珠,照得整个厅堂如同白昼,使得韦氏一族都能尽兴寻乐。
然而,这些过于奢华的享受,不是任何人能够坦然承受得了的。同昌公主也不能例外。
  新婚的第二年,同昌公主在午睡的时候,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人来对她说:“南齐潘淑妃要来取她的九鸾钗了。”九鸾钗是同昌公主经常佩带的饰物,这枚玉钗上雕着九只鸾凤,每凤一色,各不相同,钗边还刻着“玉儿”两个字。堪称世间奇珍。同昌公主对这个梦感到十分奇怪,就告诉了自己的侍女。


  做梦不久,同昌公主忽然生病了。
  懿宗广召名医巫祝,为同昌公主治病。
  然而同昌公主的病情却一天天地加重。慌了手脚的李凗与郭淑妃,将太医院的御医集中起来,二十多人一起派赴同昌公主府,为公主诊治。
  然而,就连太医们都弄不清,同昌公主得的是什么怪病。他们知道公主已是病至不治的地步了,惊慌之下,商量了一个主意,举出了一个满是奇珍异品的药方,送到皇帝那里,希望凑不齐药材,自己到时可以因此逃过难关。
  药方里有红蜂蜜、白猿膏、千年灵芝、人形参等等等。
  
  然而,太医们低估了皇帝爱女的决心。
  李凗居然很快就派人拿来了所有的药材。(我怀疑,那些去拿药的人是不是也和太医们一样,惧怕皇帝的怒气,整了点假药来糊弄他的?)
  太医们无计可施,只好将错就错,将这些药灌进了同昌公主口里。
  灌不灌,结局都是一样的,只苦了同昌公主死前还受如此一番折磨。
  
  十七八岁的同昌公主,在公元870年的中秋之夜,离开了人世。
  
  驸马韦保衡眼看着公主死在眼前,不禁大惊失色。
  作为丈夫,他非常清楚同昌公主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为了不让皇帝迁怒于自己,他开始了疯狂的诬陷与报复。
  首先,他控诉说,御医没有好生为公主诊疗,用药不当,以致延误病情,害了公主的性命。
  正在呼天抢地的李凗一听爱婿的话,立即红了眼睛,立刻把为同昌公主治病的二十多名御医都砍了头。还把他们的家族三百多人投入大牢治罪。
  这样昏愦的行为,朝臣自然是要劝谏的。
  韦保衡趁机鼓动皇帝,将三十多个与自己素来不和的大小官员或贬谪或处死。硬说是他们妒嫉同昌公主与韦家的受宠,而与御医勾通,用药害死同昌公主。
  被这飞来横祸打中的,甚至还包括了宰相和兵部侍郎。其中还包括同昌公主的姑父于琮,与韦保衡同为驸马的他不仅辈份比韦保衡高,而且人品才学也远远超出其上,无论是朝廷还是宫廷,或是堂堂的史书,人们对他的评价,远比贪财好权的轻浮少年韦保衡高明得多。因此也一向是心胸狭隘的韦保衡嫉恨的对象。
  现在,韦保衡借着同昌公主之死,将于琮一家亲友都远远地发配到了荒凉的南疆。

  李凗随之又将眼光转向了同昌公主的侍丛,他认为陪着同昌公主嫁入韦家的宫婢保姆没有尽到保护之责,又逼着他们也自杀。并让同昌公主的奶妈陪葬。--奇怪的是,他为什么不追究身为丈夫的韦保衡照顾不力呢?
  在韦保衡的操纵导演下,一通血腥的屠杀放逐之后,认为总算为女儿报了仇的李凗将同昌公主追谥为文懿,并开始策划一场浩大的葬礼。
  公元871年元宵节的前一天,丧礼如期举行。
  李凗亲自为女儿写了挽歌,并勒令群臣都要作诗词吊唁。
  自宰相始,文武百官都带着金银器物和各自的吊辞,来参加葬礼了。
  所有将要与公主同葬的宝物以及仪仗,排着三十几里的长队,浩浩荡荡地往长安东郊而去。
  同昌公主的棺椁,也是超出礼制的。到底有多大多重,史书没有记载,但是仅仅沿路赏赐给抬棺人的饮食,就多达三十驼糕点、一百斛酒。由此可见棺椁之大、抬棺人之多。
  
  李凗对同昌公主不绝的思念,使他即使在女儿死后,都对与她相关的人大加青目。
  乐师李可及因谱写哀挽同昌公主的《叹百年曲》有功,一直封至大将军爵,儿子娶媳忆时,李凗送他两壶酒,壶内居然全是珍珠宝石。
  至于同昌公主的丈夫韦保衡,更是飞黄腾达,加官晋爵。等到两年后的夏天,李凗终于一命归西,临终时,居然发下遗旨,让韦保衡代十二岁的儿子李俨摄政,全权处理军国大事。
  
  但是,作恶多端、品行低劣的韦保衡只会卖弄小聪明嫁祸于人,根本没有指挥若定、执掌权力的本领。
  仅仅三个月后,韦保衡就被贬为崖州澄迈县令(海南省海口市郊西老),比起当年被他贬到广东的朝臣来,更是被赶得远之又远。
  痛恨韦保衡的大臣及皇族当然不会就此放过他。在流放的路上,又一道旨令追来,将他杀死在半道上。
  
  虽然引发了如此天怒人怨的事件,但是无论正史野史,在提到同昌公主的时候,对她的品行为人,都仍旧没有一丝半点的贬低之辞。因此她无疑应该是一个出色的好女子。
  然而,她却嫁了一个阴谋家,还有一个昏头昏脑的父亲。因此而掀起的大波巨变,使这个可怜的少女,即使身在黄泉,也不得安宁。
[/color]

[/td][/tr][/table][/backcolor]
[backcolor=#666666][table=90%][tr][td]
[backcolor=#0000ff][color=#ffffcc]最不孝的公主--安乐公主(驸马:武崇训、武延秀)[/color][/backcolor]

[color=#66cccc]唐中宗李显共有八女四子,其中,只有李重润、永泰公主、长宁公主、安乐公主是韦皇后亲生的。其它的公主皇子是:李重福、李重俊、李重茂、永寿公主(她早死,追封永寿公主)、 宜城公主、新平公主、定安公主、成安公主。现在,嫡出的李重润与永泰公主都死了,做为嫡出的小女儿,安乐公主自然享有极度的尊荣。其它的公主皇子根本不能与她相比。
  安乐公主看不起庶出的现太子李重俊,常对他指手划脚,嘲弄讥讽,如对仆役。李重俊终于忍无可忍,于公元707年七月,发动兵变,杀死了武三思、武崇训父子。但是安乐公主这天正好回了皇宫,逃过一难。闻听变乱,李显、韦氏与安乐都吓得抖成一团,上官婉儿却非常沉着应变,请求中宗亲临城楼督战,果然平定事态。
  李重俊被杀。
  此时,被父母宠得无法无天的安乐公主,早已忘了亲哥哥姐姐当年对自己的友爱礼让,更不记得他们的惨死了。她反而暗暗庆幸,幸亏他们早死了,否则,哥哥为皇太子,姐姐为嫡长女,几时才轮到我安乐出头呢?于是,她赖着父亲,要求让自己顶上哥哥李重润的位子,当“皇太女”,韦氏也大力附和。但是太平公主自然是不会让她们得逞的。于是最后,还是李重茂接任了皇太子。
  一样不成,再弄第二样。
  安乐公主的驸马武崇训死在兵变中,安乐公主趁机向李显提出,自己与驸马情义深重,日后定会与驸马合葬,因此,现在就要让武崇训的坟墓尊称为“陵”,自己身后才好也葬在里面。----总之,她安乐公主可不能让永泰公主独得这高人一等的待遇。永泰公主的为人与惨死,朝中大臣们基本都是了解的,因此,并不反对李显疼爱并尊崇她的行为,但是由此及彼,也要给予安乐公主、甚至给她的丈夫,大臣们就不干了。由给事中卢粲出面,再三上书,坚决地反对李显的这一行为。李显本就觉得此事不妥,此时也就收回了对安乐公主的承诺。安乐公主大怒,不久,硬是逼着李显将卢粲贬到河南去当一个州官。
  至于她是不是当真与武崇训夫妻情深呢?事实是:老公武崇训于该年七月死于非命,安乐公主连百日都没过,就跟前夫的堂弟武延秀私通上了。(这个武延秀,倒是个很漂亮的小白脸,因此曾经被武则天送到塞外去和亲,结果人家嫌他不是正宗的李家子弟,给退了回来。)这年的十一月,尚在新寡中的安乐公主便再次穿上了嫁衣,与武延秀成婚了。
  李显与韦后亲自出席这场婚礼,并在皇宫里设宴,请百官都来喝喜酒。安乐公主趁机来了个表演:她忽然跑出来向父亲行礼跪拜。然后起身,站在李显的身边,再向王公大臣们施礼。唬得王公大臣们丢下碗箸,连忙都跪下来向她叩头。
  体会到权势熏天的美好感觉,安乐公主越发为所欲为。她将空白的赦书塞给李显,撒娇弄痴地让父亲在上面盖御印,然后拿回家里,随意填写内容,任命官员。大约除了宰相和大将军以外,还没有她不敢下的任命。于是数不清的官员士子,都纷纷奔走于安乐公主府门下。安乐公主此时已明显在与太平公主分庭抗礼了。
  作为李显和韦后活着的长女,长宁公主虽然不象妹妹那么喜好弄权,但是享受与待遇却极高。不久,安乐公主发现,长姊的府邸豪华壮丽,远远超过自己。于是她强行征拆民居、抢夺祖姑母(太宗的女儿临川大长公主)的府第,并且动用国库的银子,为自己重建奢华的新府。壮丽可比皇宫的公主府建成时,国库都几乎被掏空了。就这安乐公主还觉得不够排场,又硬让父皇母后批准,由数万军队以及皇帝的骑仗礼乐将自己两夫妻送入新府。不久,安乐公主与武延秀生下了一个孩子。为了这个孩子满月,她更让中宗下令大赦天下。爱女儿已经爱得走火入魔的中宗李显,为了再添点喜气,甚至还封安乐与前夫武崇训所生的儿子为镐国公--这位小公爷,这时只有五岁。
  安乐公主这辈子,除了祖母武则天,没有怕过任何人,现在祖母死了,她更是无所顾忌。


《太平广记》里便记载着这位公主连神佛都不放在眼里的一件事。某年的五月初五,正是宫中斗草会的日子。安乐公主一惯不愿落在人后,于是在搜集比斗的物件品种时,她忽然想到了一件东西,那就是长安泥恒寺里维摩佶佛像的胡须。--这尊佛像的胡须可不是泥塑的,而是晋朝名人谢灵运被处死之前,亲手剪下赠予寺院的。这可是被天下人都视为奇珍的宝物,不光是善信男女,就连世间的文人墨客、乡间野老都因为谢灵运的关系而景仰不已。但是现在安乐公主盯上了它。她派人去剪了一绺来,而且因为怕斗草的对手们也想到这件奇物,她干脆让人把剩下的胡须也全部毁去。这件稀世之物,就此毁去。只换得了安乐公主一场斗草会的小胜。
  可就是这么个不把神佛放在眼里的安乐公主,居然也花费了数百万钱,在她那豪华的新府里修了一座壮观的安乐寺。当然不是因为她皤然悔悟,而是因为她的姑姑太平公主修了一座寺庙,她也要修一座更大更好的压过姑姑而已。
  同理,她又盯上了长安城里的昆明池,要父亲将这片湖泊送给自己。昆明池虽是皇家游玩的场所,但是也是附近百姓生活渔牧的养命之源。这一次,李显总算清醒了一回,始终不肯答应女儿的要求。安乐公主大怒之下,强抢民宅民田,硬是在长安城里又开凿了一个“定昆池”,意思是定要超过父亲的昆明池的意思。然后为了填充自己偌大的庭院池宅,安乐公主又纵使家奴外出,到处强抢百姓的儿女,做为自己的奴仆侍婢。
  监察御史上书中宗李显,要求皇帝惩处安乐公主如此无法无天的行为。可是李显压根不听,反倒百般为女儿开脱。显而易见,中宗是把对死去的邵王李重润及永泰公主的内疚疼惜,统统移到了这个小女儿的身上了。他对这个长得颇似爱女永泰的小女儿,爱得已经是完全没有了理智。时人称,李显是“爱一女而取三怨(官怨、兵怨、民怨)于天下”。
  如此惹来天怒人怨的安乐公主,她会有怎样的下场?
安乐公主此时根本没有想过自己的下场,她一门心思地还想当“皇太女”,以后象祖母那样当个女皇。为了这个目的,她甚至让自己的新婚丈夫武延秀去陪亲娘韦皇后寻欢作乐,以得到母亲对自己当“皇太女”一事的首肯与支持。
韦后虽然广纳面首男宠,但是武延秀这小白脸的聪明俊俏想必比那些男人更为出色,因此,韦后对女儿女婿的双重“孝心”大力回报。用尽一切方法,想要把太子拖下台来。但到这个时候,一向糊涂的中宗李显,总算有点醒神了,他拒绝了妻子女儿的无理要求,并且对她们淫乱后宫的行为表示不满。--哎,李显还是个糊涂蛋啊,堂堂皇帝的老婆偷人,他居然还只是表示一点儿“不满”?韦皇后与安乐公主,这对被权势色欲泡得已经极度变态的女人,发现中宗李显对她们的态度有变,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联同她们的奸夫一起,将下了毒的面饼送去给李显吃,把他毒死了。 李显恐怕直到死,才不得不相信,曾和自己同舟共济度过患难岁月的妻子、自己万般宠爱的亲生女儿,居然也能忍心下手害死自己。当韦后与安乐假惺惺来看望中毒的中宗之时,李显用最后一点力气,死死地瞪着这两个恶毒的女人,一句话还没来得及说,就恨恨地死去了。
韦后与安乐扶立十来岁的太子李重茂为皇帝,做她们的傀儡。但是太平公主与相王李旦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他们的眼皮底下。正当韦后与安乐公主击掌相庆的时候,仅仅过了十三天,以李隆基为首的军队便在一个深夜突袭了皇宫,将韦后一刀两段。
  黎明时分,军队冲进了安乐公主府,将正准备梳妆打扮的李裹儿也杀死在了乱刀之下。
  这年的七月,新帝李旦贬韦皇后为庶民,安乐公主为悖逆庶人。安乐公主李裹儿贪婪残忍而变态的人生至此,算是真正划上一个句号。她死的时候,大约是二十五岁左右。[/color]

[/td][/tr][/table][/backcolor]
[backcolor=#666666][table=90%][tr][td]
[backcolor=#0000ff][color=#ffffcc]最暴力的公主--宜城公主(驸马:裴巽)[/color][/backcolor]

[color=#66cccc]唐中宗李显的女儿宜城公主。就是这些金枝玉叶中不好惹的代表人物之一。
宜城公主嫁的丈夫叫裴巽,她出嫁的时候封号还只是义安郡主,她的父亲李显也还没有真正掌权登基。
别看她这时只不过是位郡主,而且母亲也不得宠,但是依然威风八面,在裴府里为所欲为。
成婚不久,义安郡主就发现丈夫跟家中的一位漂亮侍女有染。于是怒火中烧--她对丈夫未见得有多爱,但是她不能容忍别的女人冒犯她的威严。于是可怕的事情发生了,这位十五六岁的小妇人,居然亲手将情敌的耳朵鼻子割了下来,还把裴驸马的头发也割掉了。
史料上倒没有特别注明是不是由郡主亲自操刀,但是猜想割断驸马头发的事情,下人们毕竟还是不敢干的,所以应该是义安郡主全程亲自主持。
无辜的侍女即使当时没有丧命,恐怕日后也只有寻死一途吧。裴巽则被郡主可怕的模样吓得魂飞魄散,逃出家门--古时曹操曾经“割发代首”,现下义安郡主居然割掉了老公的头发,裴巽若是逃的再慢一些,只怕她还有厉害后手。
很快,消息就传到了武则天和李显耳朵里。母子俩都被义安郡主的所作所为震住了。震住了之后当然就是“怒”。
为了表示皇族也是会管教子女的,更为了笼络士大夫,免得以后的公主郡主们不好嫁人,义安郡主受到了降级的处分。也就是由郡主降为县主,享受的国家津贴和仪仗队都降了一个等级。
  义安郡主降级的同时,惊魂未定的裴巽则得到了升官的机会。作为他死了一个侍妾、掉了一把头发的补偿。
  不过没有很久,义安郡主就又升级了--这一次她的父亲成了皇帝,她由义安县主直升宜城公主。可见上一次的所谓惩罚,不过是表面文章而已。
  宜城公主的父亲李显,是个不懂齐家也不懂治国的皇帝,他的妹妹太平公主和一群女儿们,个个都擅于弄权纵欲。
  神龙年间,宜城公主虽然不能象太平、安乐那样呼风唤雨,却也为所欲为,设立了公主府,还参与政事、能够任命官员。
  宜城公主不但参与权力争夺,还弄了不少的情夫。
  她虽然没有与裴巽离异,但是裴巽往后的日子会过得怎么样,看来已经不用史书再详说了。
  若干年后,宜城公主终于死在了裴巽前头。好不容易才彻底摆脱恶妻的裴巽,还没能多呼吸一口自由的空气,又一道圣旨凭空而降--睿宗李旦寡女薛国公主下嫁裴巽。哭乎?笑乎?手捧赐婚诏的裴巽该是什么表情?
[/color]
[/td][/tr][/table][/backcolor]
[backcolor=#666666][table=90%][tr][td]
[backcolor=#0000ff][color=#ffffcc]最幸运的公主--永淳公主(驸马:谢诏)[/color][/backcolor]

[color=#66cc66]公元1527年,即嘉靖六年,明世宗嘉靖皇帝传命礼部,为妹妹永淳公主择婿。嘉靖皇帝原是湖北的藩王,只因明武宗正德皇帝一生荒淫,无儿无女,坐天下的美差这才落到了嘉靖的头上。嘉靖六年,皇帝自己也不过二十岁,永淳公主应该也就是十五六岁的年纪。
最终确定的人选名单被送到皇帝的御案前,嘉靖认真选择之后,认为陈钊才貌俱佳,堪为公主之配,于是圈定了陈钊的名字。然而,有个叫余德敏的官员,向来与陈家不和,于是奏报说,陈家的男丁多数早死,有祖传的顽疾(大既就是现在的遗传病的意思)。而且陈钊虽然才华仪表出众,却有先天的不足:他的生母,不过是父亲的一名小妾,而且嫁入陈家时已是二婚,不是贞节女人。世宗听信了谗言,不顾礼部官员的劝谏,退送了陈钊,下令再选驸马。
第二次选驸马,仍旧是照惯例,礼部报上了三个人选,供皇帝选择。这一次,为了谨慎从事,嘉靖皇帝让太后、皇后、妃嫔及后宫的太监女官首领一起来品评入围的三人,以从中遴选最优秀的一个,做妹妹的夫婿。三位侯选人中,很快就有一位被大家忽略了,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另两人身上--他们都是河南人,一个名叫谢诏,一个名叫高中元。谢诏较为年长,相貌不错,而且显得最为稳重。而高中元年纪最小,这时不过十六岁,跟永淳公主同年,还显得有些稚气。但是虽然如此,高中元却生得唇红齿白,俊秀得很,一副温存体贴的模样,从相貌来说,谢诏是远远不及的。皇后妃嫔以及太监女官们,都认为高中元应该做驸马,连嘉靖皇帝都对这个俊俏的小后生颇有好感。
    眼看高中元就要成为驸马,皇太后却有不同的意见。这位皇太后,是嘉靖的生母,姓蒋,被封为章圣太后。章圣太后原本只是兴王妃,身份低微,但是由于正德皇帝没有子女,大臣们最后选中了蒋氏的儿子即位为嘉靖帝,这样她才成了太后。蒋太后从民间进入兴王府为妃,四十岁不到就成了寡妇,现在又当上皇太后,经历不可谓不丰。她以过来人的眼光在谢诏和高中元之间反反复复地掂量一番之后,做出了一个让在场的人都感到讶然的决定:让较为年长的谢诏当驸马。
    蒋氏既身为太后,她的决定,自然足以让高中元一票否决。于是,谢诏成为了永淳公主的丈夫。
本来这倒也没什么,谢诏的相貌风度也还不错,众人也没有太大的异议。可是直到入了洞房之后,永淳公主才发现,自己的驸马摘下帽子之后,头发很是稀疏,几乎扎不成髻。
    章圣太后什么都想到了,就是没有想到让侯选人将冠帽取下来瞧上一瞧。
    永淳公主早已从宫中人的描述中,听说了另一位侯选人高中元的俊俏聪明,芳心早已暗许,只是女儿家不好意思对母亲哥哥吐露心事。因此,最后下嫁给谢诏,她早已心中懊恼,更没料到自己的丈夫居然还是个半秃子,洞房里的永淳公主不禁目瞪口呆。
    不久,京城里传开了一支“十好笑”的歌谣,其中就有一句“十好笑,驸马换个现世报。”意思是讥笑皇家千挑万选,费尽周折,最后居然为永淳公主选了个秃头驸马。这支歌儿不久就传进了永淳公主的耳朵里,更是把她气得眼泪汪汪。此后,不论谢诏如何百般体贴,公主总是没有好脸色回报。而高中元呢,他当初满心以为自己要入选驸马,得配花容月貌的公主了,谁知居然大热倒灶,被乡人嘲笑不已。于是更是引以为耻,因而发愤攻读,一心要出人头地,洗雪耻辱。
    果然,才几年的功夫,高中元便成了科举试中的经魁人物,又过了数年,更是高中进士,选入翰林院,以才华横溢闻名于世。永淳公主听说了高中元的事情,更是又悔又恨。她不能向母亲哥哥发作,便常常向丈夫大发脾气,数落不已。--这可真是冤枉,谢诏既成了朱家的女婿,就不能去应科考,当然无法成就功名向妻子证明喽。
谢诏很清楚公主的心事。于是,他以中秋节家宴的名义,广邀同乡好友赴宴,特别还邀请了高中元也来家中,并有意将这个消息告诉给公主知道。永淳公主心中好生欢喜,想要趁机一偿宿愿,看看自己仰慕多年的俊俏才子,究竟是何模样。于是永淳公主隔着窗棂,向宴席中偷看。
    这一看不要紧,原来……
    高中元成年之后,非常发福,不但胖得离谱,而且还长出了一脸连腮胡子,连面貌都变得十分怪异起来。不但不算是美男子,简直是丑得可以。而站在一边的谢诏虽然头发不能长得浓密,但多年养尊处优,身材样貌保养得十分之好,而且身份高贵之后,更是神气与众不同,一比之下,高中元要逊色得多。永淳公主一看之下,对遐想多年的意中人不禁大失所望,转而对自己的驸马另眼相看。并终于解开心结,与驸马相亲相敬。
    听说这件事的人都因此对谢诏大加赞誉,认为当年章圣太后果然眼力不差,谢诏确是侯选人中最为机智,最适于做丈夫的人选。
[/color]
[/td][/tr][/table][/backcolor]
[backcolor=#666666][table=90%][tr][td]
[backcolor=#0000ff][color=#ffffcc]清朝的公主--固伦和孝公主(驸马:丰绅殷德)
[/color][/backcolor]
[color=#66cccc]乾隆的十女儿固伦和孝公主。十公主从小就跟在父亲的身边,经常与大臣公卿见面,与亲哥哥及堂兄弟们混在一起,熟知政务。为了方便,她经常穿着男装,显得风姿不凡、爽朗开阔。十公主尤其与她的姐姐们不同的是,在例行的上书房学习之外,她还沿袭了满蒙女子的特色,喜好骑射。在木兰秋狩的时候,每当她弯弓搭箭,总是能箭无虚发,比她的哥哥们要能干得多。因此,她甚至还得到过乾隆赏赐的黄马褂。
  乾隆看着这个文武双全,酷似自己的女儿,总是不由自主地慨叹:“恨你不是男儿身啊。”然而,十公主生来就是女儿身,她不可能继承父亲的皇位。深感遗憾的乾隆只能用其它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爱女之心。
  十公主六岁的时候,乾隆就在满朝文武的子弟中,挑选了自己最信任的人、权臣和珅的独生子丰绅殷德为未婚夫。这其实是皇帝最大的失误,也是十公主一生悲剧的起点。丰绅殷德本身没有什么大问题,问题出在他的父亲身上。但是乾隆并不知道。
  十三岁的时候,乾隆开始为女儿筹备大婚的事宜。首先,他破格晋封十公主为“固伦和孝公主”,享受皇后嫡出女儿的待遇,相当于亲王。而且,他还让十公主享有乘坐金顶轿的资格,那更是嫡出公主都不一定能得到的特殊待遇,超过了她所有的姐姐们。
  乾隆五十四年的十一月,十五岁的固伦和孝十公主出嫁了。乾隆送给女儿的陪嫁丰厚奢华,仅绫缎类的衣料就达到近两千匹,可以堆满一间仓库。婚后,十公主与丰绅殷德琴瑟和谐,感情倒也融洽恩爱。
  然而,她的“丈人”和珅却仗着自己成了皇帝的亲家,更加地为所欲为起来。
从小跟随在乾隆身边,深谙政事微妙的十公主意识到了平静中潜藏的危险,正在向自己靠近,但是她对这一切都无能为力,只能时时提醒规劝丈夫,尽量不要参与公爹的事务。
按照自己的承诺,乾隆在登基六十年的时候,将帝位传给了第十五子永琰,是为嘉庆帝。
  嘉庆四年的正月初三,十公主刚满二十四岁的这一天,她的父亲、人生的保护伞乾隆皇帝去世了,享年八十八岁。
  乾隆帝刚去世,嘉庆便向和家动手了。他当天便下旨,让和珅与死党福长安昼夜轮守梓宫殡殿。这等于变相地将和珅除去了军政大权,软禁起来了。随后,嘉庆调兵遣将,立即起用自己的亲信和亲兄弟,接管了军机处及户部,并让兄弟们领着大内侍卫将乾隆的殡殿团团围住。
  正月初十,和珅就在乾隆的棺木前束手就擒。
  
  和珅一入天牢,立即引发了控诉他的高潮,各省督抚、各部公卿多年受他压制敲诈,这时纷纷上书,要求将他以大逆之罪凌迟处死。
  在这种波澜之下,和府被抄,丰绅殷德也被抓起来审讯。十公主惊恐悲哀,没有想到这一天这么快就来到了。为了自己的丈夫和儿女,她只得忍着眼泪,赶进皇宫,跪着请求自己的哥哥,放公爹和丈夫一条生路。
  嘉庆从小就特别疼爱这个小妹妹,但也从小就痛恨和珅。据说当年,他得知父亲将小妹许配和家时,曾愤恨得饮食不入。
  现在,面对哭成泪人的妹妹,他思来想去,只得扶起她,答应饶恕额驸。但是和珅罪大恶极,至多只能保他一个全尸。
  十公主只得打道回府。
  
  仅仅又过了四天,嘉庆便在正月十五元宵佳节颁旨公布了和珅的二十条罪状。三天后的正月十八日,刚满五十岁的和珅便在狱中收到了一条御赐的白帛,悬梁自尽了。
总算兄妹情深,嘉庆信守了承诺,不但赦免了丰绅殷德,还让他仍旧享受伯爵的封号待遇。
  对于和家那富丽堂皇的府邸,嘉庆将它一分为二,一半归还十公主及额驸,另一半赏给了同母的弟弟庆郡王永璘。
  永璘是乾隆儿子中最没出息的一个,但是性格开朗,没有非分之想,早在乾隆年间,就曾经跟几位哥哥说:“使皇帝多如雨落,亦不能滴吾头顶上,惟求诸兄见怜,日后将和珅府邸赐居,则愿已足矣。”永琰记住了弟弟的这句玩笑,履行了诺言。
  关于和家的产业,太长的单子我们也不用开列了,仅举一个小小的例子:和家收缴的上好人参太多,多得内务府贮参的地方都装不下了,不得不卖掉一部份--这一部份是多少呢?--几百斤。
     和家颓态毕现,靠着十公主的身份,苦苦地支撑着。
  不过丰绅殷德确是个人材,再加上他是十公主的丈夫,因此,三年后,嘉庆因破白莲教而大封群臣时,没有忘记他,将他晋升为公爵。和府似乎又出现了生机。然而,仅仅过了一年,公主府里的长史奎福(即管家,但是这位管家享受国家六品官的待遇)因为私怨,向嘉庆皇帝打小报告,说丰绅殷德有心造反,而且对公主不敬。
  嘉庆大怒,下令调查。调查结果,丰绅殷德造反是纯属诬陷,但是对公主不忠却是事实--他曾在国丧与公主分房而居的期间,宠幸一个侍妾,还将她偷偷藏起来,生下了一个女儿。嘉庆怒火中烧:自己看在妹妹的面子上才放过丰绅殷德,没想到这个家伙居然敢背着妹妹勾引别的女人,还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国丧守孝的时候生出了孩子!
  嘉庆下旨,将丰绅殷德所有的官职都革掉,禁闭在家里不许出门。
  丰绅殷德彻底没有了出头之日,病倒了。
     自己全力维护的丈夫居然背着自己另有所爱,十公主遭到了莫大的打击。但是作为乾隆最宠爱的女儿,十公主有寻常女子没有的刚强和毅力。这一切,她都承受下来了,一如往常一样,主持着偌大的家,照顾着病魔缠身的丈夫。
  嘉庆十五年,不到四十岁的丰绅殷德一命归西。35岁的十公主成了寡妇。
  嘉庆帝对妹妹凄凉的处境无能为力,明清两朝的公主都是不能再嫁的。他只能经常给妹妹送来钱物,从经济上帮助她。
  道光三年九月,十公主在冷清寂寞中去世了,享年58岁。
  道光帝对姑姑一生的遭遇备感哀伤,亲临她的墓前祭奠。
  这份破格的优遇,应该算是十公主一生中最后一次盛大的场面了。
[/color]
[/td][/tr][/table][/backcolor]
[backcolor=#666666][table=90%][tr][td]
[backcolor=#0000ff][color=#ffffcc]破镜重圆--乐昌公主(驸马:徐德言)[/color][/backcolor]

  [color=#66cccc]当年,隋军攻入南朝陈的都城,著名的亡国之君陈后主比大鸵鸟还不如,他带着两个妃子躲进宫里的一口干井,隋军向下面喊话说:“再不出来就要往里扔石块了!”他连忙说:“别扔,别扔,就上来!”隋军一提,觉得井绳格外沉重,皇帝妃子三人缒在绳子上,像一串蚂蚱一样,而陈后主躲在两个妃子后面,极其胆怯和狼狈。
  这一天,长达169年的南北朝时代就结束了,但陈国无论是皇帝还是百姓,都毫无准备。他们一直误以为隋军是无法打过长江的。街上到处都是仓惶逃命的人--大家心里没底却脚步匆匆。在太子府做事的徐德言拨开惊惶的人群,赶到自己家中。
  妻子乐昌公主正在收拾细软,准备藏身和藏物。
  徐德言匆匆地说:“不用了!没用了!隋军已经抓走你哥,马上就要到这里来了!”
  乐昌公主正是陈后主的妹妹。
  徐德言说:“陈国已经完了!不过,我俩也不至死……以你的姿色,国破之后,一定被某个豪门之家掳走……”
  他看到桌上有一面铜镜,便将镜子一破两半,一半递给乐昌公主,一半自己拿着,说:
  “如果你对我还有情,就保存好这半边铜镜,到正月十五那天,你让人在集市上叫卖铜镜,我若活着,一定会凭着镜子找你!”
  命运在冷酷中的唯一温情,就是给人留下一点洒泪的时间。果如徐德言的预料,陈后主及其兄弟、女眷、宫女、乐妓……都被一同掳到隋朝的都城长安,男人们被关押和发配,女人们按姿色配人。乐昌公主的妹妹陈婉,还未出嫁,长得最年轻美丽,被隋文帝娶了做妃,后又被隋炀帝看上。其余的女人,散落各处,一入豪门深似海,全都不知道流落到谁家了。
  徐德言是个并不出名的文化人,在太子府里做史料文献的编撰工作,并非要害部门。所以陈国覆灭后,他没有遭到杀身之祸,而是流落民间,成为一心只想跟妻子团聚的普通痴情男子。局势略为平定之后,他就从建康(南京)辗转来到长安。
  正月十五那天,长安城张灯结彩,格外热闹。徐德言按照约定寻找卖镜人。果然,他看到一个老奴,手持半边铜镜在街上售卖,他的叫价声高得离谱,价格更是高得离谱。围观的人笑看了一会儿,就哄然散了,只当这老奴神智不清。
  徐德言赶忙去看这铜镜,正是当初和乐昌公主离散时的唯一信物。徐德言将这老奴带到自己的住处,拿出自己珍藏的另外半边铜镜--刚好合成了一只完整的铜镜。
  原来乐昌公主和十四个乐妓一起,被分配到隋朝的权臣杨素的府上,成为杨素的小妾。这令徐德言既欢喜又绝望。欢喜的是乐昌公主还活着,绝望的是到了杨素府上--杨素是拥有军政大权的人,为人深不可测。在他手上的人,只有听命他摆布的份。
  破镜虽然重圆,但只要一放手,依然是各自的半块。何况经历了迥然不同的生活后,人是会大大改变的,又如何知道乐昌公主现在的心思呢?徐德言让老奴把重圆的镜子带回去,并且附了一首诗:
  “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这是江南有情郎对感情的表达方式。含蓄、试探、柔情、嗟叹。都是美好忆念,并无半点强求:镜子虽然重圆,但镜中曾经姣好的面容,却怎么看也看不到,只有正月十五的圆月映在其中,更衬出人的凄凉孤单。
  乐昌公主收到镜和诗后,饭也不吃,整日哭泣。杨素看出蹊跷,再加上那偷偷到集市上叫卖镜子的老奴,行为难免诡异,也令人生疑。杨素一问,乐昌公主的前夫千里寻妻的事情,就没法再隐瞒下去了。杨素听了,变色动容。
  第二天,在旅馆等待消息坐卧不安的徐德言忽然收到杨素府的请贴,让他去赴宴!
  宴会的阵势,更让他忐忑。没想到场面这么大,来了许多不知名姓的达官贵人,主人杨素端坐正中,看不出他的表情也猜不透他心思,在他身旁服侍的,正是曾经的乐昌公主!
  席到中途,杨素忽然拿出一张纸说:“诸位,这儿有一首好诗,我想给大家念念!”



正是徐德言偷偷写给公主的“情诗”。杨素平日也喜欢舞文弄墨的,大家正诧异这诗跟他平日的风格相差太远,杨素朝徐德言一指说:
  “是这位来自江南的才子写的!”又朝乐昌公主说:“怎么样?听说你也会诗,来和一首吧!”
  这场面,实在是太异样了。宾客们都停止了谈笑,齐齐地往乐昌公主看去--她需要多大的承受力,才能应付这不是大福就是大祸的表面安静的场面呢?
  她依命做了一首诗:“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笑啼俱不敢,方验作人难。”
  --仅从诗歌欣赏的角度看,这诗实在平淡到极点。只是记叙当下情形,无喜无悲。唯一可供看客研究的信息是她承认了眼前的人是前夫,而她很不解为何会跟前夫后夫同时出现在这个场合。
   两块半面铜镜也在众人的注目下“闪亮出场”,众人便听说了一个辗转复杂而感人的故事。而当事人,竟然都在眼前!众人要亲眼见证这戏剧化的一幕。
   杨素当众宣布:将乐昌公主还给徐德言。并且给予财物馈赠,让他们回到江南去安家。
   这故事,很快传遍朝野和民间,后世又走上了狂爱大团圆结局的戏剧舞台,并走进了成语词典,叫做“破镜重圆”。比喻夫妻经过离散后,又重归于好。
  杨素,是决定故事最终走向的人物。他的态度,就是别人的生死。他绝不是一个没有图谋只有宽怀的职权人物。
  这场宴会,其实是杨素的一场“个人形象秀”。
  杨素在史上的记录很丰富,概括地说:他是大能大奸之人。此人相貌很威武,当初过长江攻打陈的时候,他坐在船上,老百姓以为看到了“江神”。杨素很要“美誉”和“口碑”。掌握实权后,生活非常奢华,家里穿绮罗的美貌姬妾过千,史称“素之贵盛,近古未闻”。而乐昌公主--不过是二手的小老婆,在他的生活比重中,还不到千分之一。与其得个“强霸人妻”的恶名,还不如还给人家,得个交口称赞的美名--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显然都达到了他预期的效果。
  之所以说是个人秀,还因为他是这场煽情戏的唯一知情人,总策划。
  如果用现代人的理解力来解释--真是恨不能让电视台《真情》之类栏目在场录影哩!如果让“镜头”看到这一幕,它一定不动声色地狂喜,悄悄地推、推、推……一直推到乐昌公主眼睛上,弄出触目惊心的特写。她会哭,至少会笑,最好又哭又笑。绞紧手帕,或者双膝跪下,反应越激烈越好。
  杨素--或“镜头”,多少是失望了。他们难以理解江南人的自制和自尊。从现场来看,乐昌公主既没有哭也没有笑,并不十分配合。在这样福祸难测的关口,她为自己和丈夫选择了平静和安全。
  终于回到江南,回到丈夫的怀抱 --她有大喜和大悲,她的悲喜只在私下留给她的丈夫。
   杨素后来在史书上表述不清地死了。很有可能是因为权势太盛被隋炀帝忌怕,结果以掩人耳目的方式“正常死亡”了。
  乐昌公主和徐德言在江南过着平淡的生活,一直走到老年,他俩历经陈、隋、唐的风雨变迁,到唐贞观十年才携手谢世。跟历史的大事件相比,个人的幸福,你想把它看得有多小,它就有多小;你想把它看得有多大,它就有多大。[/color]

[/td][/tr][/table][/backcolor]
[backcolor=#666666][table=90%][tr][td]
[backcolor=#0000ff][color=#ffffcc]受气驸马--永嘉公主(驸马:窦奉节、贺兰僧伽)[/color][/backcolor]

  [color=#66cc66]受气的驸马、仪宾们也有忍无可忍,出手报复的例子。但是往往也不敢直接将气撒在公主的身上,而是另找出气筒。
唐高祖李渊的女儿房陵公主,也称永嘉公主。她前后嫁过两个丈夫。她的前夫名叫窦奉节,是高祖李渊发妻窦皇后的侄儿,论起来是与永嘉公主是表兄妹。不但出身高,官也做得不小,担任过左卫将军、秦州都督等职务。
但是永嘉公主似乎根本没把这个丈夫放在眼里,一方面严于律人,不许丈夫拈花惹草;另一方面宽于待己,找了不少情夫。
永嘉公主的情夫堆里,有一个身份特殊的人物名叫杨豫之,是太宗李世民胞弟巢刺王李元吉之女寿春县主的丈夫。永嘉公主和寿春县主的年纪虽然差不太多,但是照辈份算,永嘉公主是寿春县主的姑妈,不过这位小姑妈勾搭起侄女婿来却是一点不含糊。当然杨豫之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他宣称自己死了妈,要做孝子,不忍有房闱之乐,因此要跟老婆分居。趁机躲开了寿春县主的眼睛,和永嘉公主干柴烈火了起来。
永嘉公主有了知情识趣的杨豫之,自然就把正牌的老公窦奉节扔到了脑后。
窦奉节独守孤灯空枕,好不冷清,从前永嘉公主勾搭别的男人,他倒也忍了,但是如今想到那个抱着自己老婆的野男人,居然是平日里恭恭敬敬喊自己做姑父的小混蛋,无名火就压不住地往上窜。只是他偏偏是个驸马,于是事情就倒过来了,就象大多数发现丈夫有外遇的女人那样,他不敢拿罪魁祸首发作,虽有旧仇新恨,邪火只能冲着“狐狸精”燃烧。
于是,倒霉的杨豫之很快就被窦奉节带兵捉住,一刀两段,为他的艳遇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窦奉节虽然泄了心头之气,但是绿帽之名顿时声震天下。不久也就窝囊死了。
老公和情夫前后死去,似乎对永嘉公主没有多大的打击和触动,她很快就又下嫁给了贺兰僧伽,而身边的情夫更犹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地冒出来。
贺兰僧伽吸取了窦奉节的经验教训,对永嘉公主大张艳帜的做法不闻不问,一心做其“贤慧”的丈夫,他头上的绿帽子也就稳如泰山矣。

[/color][/td][/tr][/table][/backcolor]
[backcolor=#666666][table=90%][tr][td]
[backcolor=#0000ff][color=#ffffcc]死于驸马刀下的公主--郦邑公主(驸马:阴丰)[/color][/backcolor]

[color=#66cccc]但是骄纵的公主也有纵过了头,踢上铁板的例子。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女儿刘绶,就是最好的样板。
刘绶被封为郦邑公主,嫁给了她的表兄阴丰。阴丰的家世显赫无比,乃是刘秀元配妻子阴丽华的嫡亲外甥、新阳侯阴就的侯世子、未来的侯爷。
好了,这样两个家庭出身的两个男女配成了一对,会是什么结果?史书上这样形容:“公主骄妒,丰亦狷急”。
郦邑公主傲气十足,醋劲也十足,阴丰则不但好色兼且性急火暴。于是有一天……准确的日子不知道,但是年份很明确,是汉明帝永平二年(公元五九年,当皇帝的已是郦邑公主的哥哥刘庄,她该是长公主啦。)--总之,这一年阴丰和郦邑公主两口子又发生了内战,一通大吵大闹之后,终于达到了最高潮:阴丰狂怒之下,操起刀子,一家伙就捅在了郦邑公主的身上,正中要害,方才还在又跳又叫的郦邑公主立马就倒地不起,一命归西。
看来郦邑公主当时定是象大多数人一样,吆喝着“你真敢把我怎么样么?有胆的就来呀……来呀……”--结果万没料到,邪火烧心的时候,平时没有的胆现在也能急剧膨胀,果然就:“我来也……”。于是郦邑公主就此了帐。
等到膨胀的胆子恢复正常大小,阴丰明白自己干了什么伟大事迹出来的时候,已是回天无术。
刘庄听说自己的妹妹居然死在表弟手里,顿时眼冒金星兼火星。不但是要为妹妹报仇,更要为老刘家树立威信:现在敢杀公主,日后岂不是要杀到皇帝头上来了?
于是,刘庄当着母亲阴丽华太后的面,毫不留情地下达命令,将阴丰处斩,小国舅姥爷(阴丽华还有哥哥阴识,这个是她弟弟)阴就夫妻教子无方,要负连带责任,鉴于是太后的亲弟弟,可以保得全尸,在家自尽。新阳侯的爵位就此到头,不得再传。--立此存照,往后看谁还敢拿刀朝姓刘的身上比划乎?
经此一役,往后的东汉驸马们再也没有了挑战公主老婆的勇气,而是以忠仆身份侍奉老婆,在老婆的绝对权威之下任劳任怨。
[/color]
[/td][/tr][/table][/backcolor]
[backcolor=#666666][table=90%][tr][td]
[backcolor=#0000ff][color=#ffffcc]死于家庭暴力的公主--兰陵公主(驸马:刘辉)[/color][/backcolor]

[color=#66cc66]北魏年间,孝文帝元宏的女儿兰陵公主也遭到了丈夫极端的家庭暴力。
兰陵公主的丈夫名叫刘辉,家世非常显赫,他的祖父刘昶,是南朝宋文帝的皇子,改投北魏以后,一连娶了元皇帝家三位公主。所以他家是祖传的驸马,本来应该对担任这项职务很有家传心得才是。但是在娶公主做老婆的运气方面,刘辉比祖父要差很多,所以结果也就完全不同。
刘辉所娶的兰陵公主,跟后来的宜城公主很相似而还有过之:第一次,她把驸马刘辉的侍妾给杀了,而且这侍女已身怀有孕,属于一尸两命的恶劣性质,更恐怖的是这位公主还在侍妾命尚未绝的时候,就命令侍丛将她腹中的胎儿剖出来丢去喂狗、在侍妾空空的腹中填满稻草。--娶妻碰上这种女人,真是三世不修。刘辉后来面对这样的妻子居然还能行男女之事,更是天纵奇才。
事情闹大之后,元氏皇族不得不让这对夫妻离异。但是离异之后,兰陵公主名声在外,再也嫁不了人,而刘辉则因为没有了公主妻子,官儿也当不下去。最后这对各怀心事的男女,只得又草草复婚了事。
谁也没想到,复婚不久,刘辉就又勾搭上了别的女人,而且这次还是两个:河阴县张智荣之妹张容妃、陈庆和之妹陈慧猛。
由此可见该男人之卑劣:明知家中悍妻报复情敌的手段有多残忍,还要勾三搭四,简直就是将这些女人置于死路,更没有把上一位因自己而惨死的侍妾放在心上。可叹的是这两个无知的女人,居然会相信这男人的花言巧语,以为他真是世间情种。
兰陵公主自然再次怒发冲冠。但是这一次却不能把情敌一刀两段,因为刘辉学乖了也,一个情人是有夫之妇,自己有家,另一个小情人则住在公主府外。于是兰陵公主便找丈夫算帐,手撕口咬。
刘辉不知是喝多了酒,还是联想到了往事,突然火山爆发,对兰陵公主大打出手起来。--这次怀上身孕的却是兰陵公主了,大打出手的结果是她重演了情敌的悲剧:一尸两命。
虽然做丈夫的太也毒些,却也算是报应不爽。真正倒霉透顶的还是那张容妃和陈慧猛,事后追查,自己被罚为宫奴,家人流放。倒是刘辉,正关在号子里等砍头呢,却碰上了大赦的机会,不知道是皇帝做为男人,对这位同类产生了同情呢,还是刘家的关系网和银子用对了路?
不过虽然死里逃生,牢狱生活也拖垮了刘辉的身体,不久他就死了,没有妻妾,更没有儿女--两个孩子都胎死腹中,凶手就是他的老婆和他自己。
[/color]
[/td][/tr][/table][/backcolor]
[backcolor=#666666][table=90%][tr][td]
[backcolor=#0000ff][color=#ffffcc]死于家庭暴力的公主--新城公主(驸马:长孙诠、韦正矩)[/color][/backcolor]

[color=#66cc66]新城公主就是太宗嫡出的三女儿,在所有姐妹中排第二十一位的最幼女。贞观十年(公元636年)的六月,长孙皇后去世的时候,她只有一岁左右,才刚刚学会喊娘,她的亲娘就永远离开了她。但是,比起其它幼失慈母的公主皇子来,新城公主的儿时还是很安稳的,她毕竟是元配皇后的嫡出娇女儿,父亲去世后,她的亲哥哥又当上了继任的皇帝。直到出嫁以前,新城公主的人生都是在身边人的百般迁就、娇惯中一帆风顺过来的。
然而一场婚姻、或者说,一个突然出现的女人,改变了新城公主的人生命运。649年的春天,太宗李世民精心为自己娇宠的小女儿选择了一位丈夫,他把豆蔻年华的新城公主许配给了自己亡妻的堂弟长孙诠。长孙家族在朝廷中位高权重,长孙诠又才貌俱佳,太宗认为自己考虑得十分周全,不但将心爱的女儿托附给了可靠的人,驸马的家族更能保证女儿在婚后依旧得到百般呵护、继续享受顶级的荣华富贵。在做了这桩决定之后不久,五十一岁的太宗溘然长逝。
婚后的新城公主,就象姐姐长乐那样,遵照父母的遗命,在世代公侯的长孙家族中平静地生活着。--虽然唐代公主多有嚣张不法的人物,但是结合生母和两位姐姐的性格,再加上长孙家族掌握着大唐王朝的实权,新城公主婚后的生活很平静,可以想见,她应该是一位很中规中矩、娇养的公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就在新城公主脱去丧服、换上婚衣,沉浸在新婚喜悦中的时候,在她哥哥李治的后宫中,多了一位二十八岁的侍女。新城公主与哥哥兄妹情深--现在同母所生的六个兄弟姐妹,只剩她和高宗李治两人了。然而,身份特殊的新城公主虽然经常出入后宫,也见过这位侍女,却绝对不会想到这看来不起眼的侍女,将在不久之后整个颠覆她的人生。这位侍女姓武,乳名华姑,号媚娘,就是未来的则天大帝。
宰相韩瑗因为得罪过武则天,心头之气难消的武皇后,下令查抄韩家,将韩氏子孙女眷都贬到广州去做官奴。由于韩瑗的妻子就是新城公主驸马长孙诠的姐姐,时任尚书奉御的长孙诠也被牵连了进去。
本来照李义府罗织的罪名,是要将长孙诠处斩的。然而长孙诠毕竟是新城公主的丈夫,新城公主夫妻情深,向哥哥苦苦哀求,希望能够放丈夫一条活路。
看在同胞妹妹的面子上,高宗将长孙诠改判为流放巂州--当时的巂州,在今昆明以南,包括安宁河流域及雅砻江下游,到大渡河南岸。离京城长安,何止迢迢万里?
新城公主无奈地接受了哥哥的最终裁决,悲悲切切地送别了丈夫。长亭烟柳,路远山遥,虽然贵为嫡亲长公主,新城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丈夫的背影一步步地走出自己的视线。她没有想到,那个远去的背影,就是她能够看到丈夫的最后一眼。
回到公主府以后,新城公主收到了哥哥李治送来的金银帛锦。李治对于自己处置妹夫,使得亲妹妹守活寡,心里多少有些过意不去。这份意外的赏赐,使得新城公主心里又重新燃起了希望,她觉得哥哥毕竟还是手足情深,自己的丈夫总会有重返自己身边的那一天。
李治的歉意,给了新城公主希望,也给了武则天一个警报。她意识到,优柔寡断的李治很可能会有敌不过妹妹的眼泪,召回长孙诠的那一天。而满怀仇恨的长孙诠假如返回朝廷,必然成为自己的敌人。甚至很有可能成为再次重整长孙家族的人物。
越往深里想,武则天就越是觉得,这个身份特殊的长孙诠,绝对不能再活在世上。于是,一匹快马,载着一个密使出发了。
高宗李治的手足之情、新城公主的夫妻之爱,最终的结果是--长孙诠历尽千辛万苦,刚刚抵达流放地,就被县令矫旨问罪,活活打死在乱棍之下。二十五岁的新城公主就这样成了寡妇。
当然,长孙诠真正的死因,就象长孙无忌的真正死因一样,高宗李治是完全蒙在鼓里不知底细的,他所知道的,只是诸如水土不服、感染时疫一类陈腔滥调。
然而,与李治不同的是,有着切肤之痛的新城公主,却始终对丈夫的死因存着疑窦,特别是当长孙家族的许多人都陆续不明不白地传出死讯之后,她终于多少打听到了一些风声内幕。她恨透了武则天。



与此同时,高宗觉得,做为皇帝的嫡亲妹妹,正当青春的新城公主没理由就此寡居。于是,便将为她再觅夫婿之事,提上了议程。正在朝臣为选驸马挠头之际,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女东阳公主,向李治推荐了一个人选:韦正矩。
韦正矩出身士族大家,各方面条件都很是不错,只是心高自大,总觉得自己的官职还不够高,听说皇帝的嫡亲妹妹新城公主要再选佳婿,他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于是走了东阳公主的门路,希望自己能够雀屏中选。
东阳公主不疑有它,她只看见这男人一表人材、风度翩翩,又表现得十分有诚意,便觉得实在是不错的人选。在东阳公主的大力推荐下,韦正矩终于如愿以偿地当上了新城公主的驸马,并且当上了奉冕大夫,成为皇亲大臣。
然而,当上驸马之后,韦正矩才发现,自己没有如当初所想的那样、官居要津、执掌大权。从前他官卑职小,根本不可能涉足顶层的权力集团,也就无从知道许多不为人知的隐情。而此时他才明白,新城公主与武皇后之间,原来有着如此不能化解的仇怨。每每想到武皇后的手段和权势,韦正矩就不禁冷汗直流。
特别是到上朝任职的时候,武皇后集团掌握实权的官员如许敬宗、李义府之流,总是在人前人后对这位新任驸马摆出一副嗤之以鼻的模样,在权利之争中,韦正矩往往败下阵来。这也未免与韦正矩当初的设想差得太远了。他对自己的待遇十分不满,但又不敢、也没有能力与权臣们明争暗斗,于是他迁怒于新城公主,痛恨她不为自己考虑,不肯去逢迎武皇后化解宿怨。
特别是想到,按照礼制自己一家都要对公主以君臣之礼恭敬这一点,韦正矩更是忿忿不平,认为自己娶这个公主,实在是失算了,得不偿失。在这样的情形下,渐渐的,韦正矩撕去了谦谦君子的伪装。不但不遵守制度所规定的侍奉公主礼仪,甚至还常常对新城公主冷嘲热讽,出言不逊。而这么想的不止韦正矩一人,几乎整个韦氏家族都对此颇有同感。韦家人都觉得,这位与皇后结下仇怨的公主,迟早会给家族带来灾难。更何况新城公主在两次婚姻中都一直没有生育,所以韦家不但没有谁出来劝阻韦正矩,反倒都不闻不问甚至煽风点火。
新城公主自出世以来,几时受过这样的气?她忍不住想要向哥哥诉苦。然而此时的高宗李治,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曾与晋阳公主相拥而泣、思念母亲的小皇子了。自显庆三年(六五八)以来,高宗的身体日渐虚弱,患上了一种严重的“风疾”,头痛剧烈的时候,甚至恨不得一头撞死过去。在这样的情形下,他将朝政交给皇后武则天全权处理,自己则隐居深宫养病。时间一久,武则天掌控住了大唐王朝的命脉,成为王朝幕后的操纵者。
可想而知,李治全副心思都放在了自己性命上头,连自己的王权都丢到了一边,朝政都无心管理了,哪里还有心思去管小妹妹的家务?更何况从情理上来讲,宫廷女眷的事情,都应归皇后主持。而武则天么,她对新城公主心存忌惮芥蒂,更是乐见此事,来了个“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新城公主只得含着眼泪离开皇宫。
新城公主进宫之时,韦正矩心里倒还有几分畏惧之心,唯恐皇帝降罪。当他看见新城公主容色憔悴、神情黯然地返回之时,心中不禁大喜若狂,自觉逃过一难。
庆幸之后,韦正矩越发觉得,这位公主可当真是在皇帝皇后面前彻底地失宠了。狂喜之后紧接着的就是狂怒和狂燥,他更加认定,自己做新城公主的丈夫,真是大大的失策,这位公主看来连自身都难保,日后定会给自己招来祸患。于是,韦正矩对新城公主的折辱刻薄,更加地变本加厉了。
新城公主自知投告无门,皇女的骄傲也使得她不愿意再去看武皇后幸灾乐祸的神情。除了国家典礼,她从此不再跨进哥哥的皇宫一步。
这一切看在韦正矩的眼里,更加助长了他的嚣张气焰。他本来就是个在骄纵自许中长大的士族子弟,一向目中无人。此后,凡是他觉得自己在朝廷上受了什么气、被谁压制了,他都要归咎于新城公主,回来便向她发作一通。虽然不敢出手打骂,但是言辞刻薄尖酸,更让人不堪忍受。



现在的很多人恐怕不知道,自魏晋以来,中原形成了氏族风气,有些在氏族志中排名靠前的士家大族,虽然权势财富不如人,但是却认为自己拥有与生俱来高人一等的血脉。这些痴狂于士族昔日地位的人,不但自视极高,而且往往目中无人,就连皇家都不一定放在他们的眼里。--韦正矩就是其中的表表者。
新城公主屈辱不幸的遭遇,渐渐地被很多皇亲国戚们所知道。但是除了同情和安慰,谁也没有办法帮助她。而那个真正能够让她恢复自由的人,却已经离她咫尺天涯,对她不闻不问。她只能在以泪洗面中过日子。虽然身边还有一些为她打抱不平的侍丛,更多的则都是些跟红顶白的势利小人(宫庭中这样的人材一抓一大把),新城公主陷入了孤苦无依的境地。
韦正矩对新城公主的不敬传到许敬宗等人的耳里,却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对他的态度也与从前有所不同。这使得韦正矩心情大畅,觉得自己终于看到了出人头地的机会。然而他毕竟是新城公主的丈夫,再怎么钻营,武皇后权力集团中也不会真正有他的位置。
韦正矩由此将新城公主视作眼中钉、肉中刺,恨不能杀了她,早一些摆脱这个累赘。不过他也还知道,新城公主毕竟是皇帝的亲妹妹,即使自认为她已皇宠淡漠,韦正矩倒也还没有下手的胆量。
龙朔二年(六六二)冬天,新城公主病倒了。病中她的忍耐终于到了极限。当韦正矩再一次出言不逊、肆意污辱的时候,她身为公主的尊严终于迸发了。她和韦正矩针锋相对地争吵起来。指责他虽然口口声声自命清高,却是因攀龙附凤才得到如今富贵荣华,更忘恩负义,毫无廉耻。
韦正矩几年来在新城面前为所欲为,早已忘记了面前这个小妇人乃是堂堂皇家公主。更从来还没想到,这个一向低眉顺眼的小妇人居然也有敢于反抗他的一天。新城公主字字句句都直中他的要害,他瞠目结舌之后,顿时勃然大怒,一把将倚在床头的新城公主推倒。
新城公主一头磕在枕沿上,痛得眼前发黑。她长年抑郁,已是身心俱疲,体质虚弱,哪里还经得住?她很快就昏厥过去。
韦正矩眼看着新城公主倒在枕上不省人事,心中不禁有些后怕,左右张望起来。这一看之下,他才发现,由于公主卧病静养,侍女们早已经退开了。他顿时觉得这个场面正是自己期待已久的良机。于是,一个酝酿已久的罪恶念头迫不及待地跳出来了。他不假思索地用锦被死死地捂住了新城公主…………
当太医们隔天再次前来会诊的时候,他们听到了一个令他们震惊的消息:公主的病情急剧恶化,已在夜里不治身亡了。大惊失色的太医们连忙检视公主以及公主所服的药物、询问公主的侍女内监们,表面上看来,似乎没有什么异样。
但是这些太医们虽然不是侦探,却是医药方面的行家,公主的病情究竟如何、以及公主的死状有何不妥,他们可不会看走眼,更不愿承受皇帝的通天怒火,新城公主毕竟是皇帝的同胞妹子,如今才几天工夫就死了--“医术拙劣”乎?“诊治不力”乎?随便一项罪名都能要了御医们的官帽加老命。更何况,他们早已听说驸马韦正矩与公主关系恶劣,公主之死定有蹊跷。他们可不想替韦正矩担这样的大黑锅。
新城公主因疾暴薨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高宗李治的耳朵里。李治顿时悲伤不已,虽然近几年来他与妹妹关系疏远了许多,而且也有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但是那毕竟是他唯一的妹妹。人死了,就容易想起她的好处来。
当李治痛斥太医无能的时候,太医们小心翼翼地向李治禀报了他们所见的一切。李治闻讯大惊,立刻传下旨意,命令三司会审,彻查公主的死因。皇帝发了怒,办差的人自然神速,很快,所有的调查结果都指向同一个人:驸马都尉韦正矩。
自以为干得神不知鬼不觉的韦正矩万没有料到,自己这么快就被列为弑杀公主的凶嫌。他更没有想到,早已被自己看成是失了皇宠的新城公主,居然在皇帝心目中仍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他懊悔不已,但是为时已晚。
面对人证物证,韦正矩哑口无言。驸马居然敢凌辱谋杀公主,这大唐王朝从所未有的事情震惊了所有的人,就连一向对新城公主反感戒备的武则天,都出于女性的本能,对韦正矩的所作所为深恶痛绝。
龙朔三年(六六三)正月乙亥日,高宗李治下旨,将杀害新城公主的凶手、驸马韦正矩斩首示众。举族流放。
新城公主以这种不明不白的方式,终于得到了最后的解脱。她与政治没有任何牵连,但是政治斗争却间接地夺去了她的幸福和生命。新城公主去世的时候,还不满三十岁。
[/color]
[/td][/tr][/table][/backcolor]
[backcolor=#666666][table=90%][tr][td]
[backcolor=#0000ff][color=#ffffcc]爱上和尚的公主--高阳公主(驸马:房遗爱)[/color][/backcolor]

[attachment=11326485]


  [color=#66cccc]这位公主,当然就是李世民的宝贝女儿高阳公主了。
  高阳公主是太宗最宠爱的女儿,在她十五岁的时候,李世民就精心挑选了宰相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作她的驸马。
  但是房遗爱虽然是当朝宰相的儿子,却一点也不合高阳公主的胃口。公主喜欢的是温文儒雅的书生,对这位高大雄壮的驸马是一百个不满意。洞房花烛夜之后,房遗爱就再没有被宣进公主闺房的机会了。
  婚姻不美满的高阳公主,唯一的消遣,就是纵马郊外,游山玩水了。而担着个驸马虚名的房遗爱,当然也不得不陪伴在左右。  
  就在一次出猎的途中,豆蔻年华娇美任性的高阳公主遇到了当时不过二十出头、文雅俊秀的辩机和尚。
  这位辩机,虽然正史没有详载,但是从其它的一些资料上,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非凡的出家人,自小就好学发奋,品行高洁,十五岁正式出家为僧,师从道岳法师。贞观19年正月,玄奘大师求经归来,奉旨在弘福寺主持翻译取来的经文,辩机以渊博的佛学、飞扬的文采、出众的仪容,被玄奘法师选中,参与撰写青史巨著《大唐西域记》。这年,辩机只有26岁。 
  我们无从知道辩机和高阳公主是怎样相遇的。只知道十七岁的公主和二十岁的辩机从此一见钟情,一个忘了皇家身份,一个忘了佛家戒律,如胶似漆地痴缠在了一起。
  而空头驸马房遗爱,不知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思,一直在为公主和辩机遮掩此事。甚至还常常出面将辩机召入府中,自己亲自为这对偷情的人儿做放哨的卫兵。
  当然,房遗爱的忠心耿耿也得到了高阳公主的报答。公主容许他与府中的侍女明来暗往,还常在太宗面前为他说好话。这对奇异的小夫妻因此倒也相处得和睦。  
  时间过得飞快,几年过去了,公元645年,在举国选拨译经人的考核中,辩机被选中了,成为九名译经僧人中最年青的一个。(实在忍不住要说,高阳公主的眼光实在是相当的不错。)
  作为译经人,辩机将要去弘福寺长住。临别的时候,高阳公主将自己的玉枕送给情人,让他带在身边。
  灾难就随着这个玉枕,被带进了弘福寺里。  
  在两地相思的几年里,高阳公主和房遗爱倒也相处得平平安安。
  648年夏天,宰相房玄龄去世了。他的长子房遗直继承了父亲的爵位。高阳公主一向讨厌这个大伯,便要驸马房遗爱与哥哥分家。房遗直不肯分出家产,还将房遗爱痛骂了一顿。高阳公主大怒,便跑到皇宫里,对父亲唐太宗告房遗直的状,说他常对皇帝口出怨言,心怀不轨。太宗调查之后,发现是高阳公主任性胡为,不禁大为恼怒,将她训了一顿。
  转眼到了649年的冬天。负责治安的官员抓住了一个小偷,从小偷的住处搜到了一只镶满珠宝的玉枕。
  小偷承认,自己是从弘福寺辩机和尚的住处偷来这只价值连城的玉枕的。所有的人都对着这只玉枕发愣了:这实在不象是该在和尚禅房里出现的物件。
  负责纠察的官员一番彻查之后,才得知,这只玉枕,乃是高阳公主私赠辩机的。
  这是一件极大的丑闻,谁也不知道案情报至皇帝那里会有什么后果。但是事已至此,办案的人也捂不住了,只得斗胆将奏本送交到太宗的案头。
唐太宗看到这本奏章,想到高阳公主一而再、再而三地丢自己的脸面,不由恨得牙齿发痒。太宗立即下令,腰斩辩机,高阳公主身边知情不报的侍女们也统统处死。并且下令,再也不许高阳公主进宫。  
  四载相思,等到的却是这样一个噩耗,高阳公主魂飞魄散,奔到皇宫门口,想要向父亲求情,当她发现自己再也无法进入宫门的时候,顿时昏死过去。  
  辩机很快就被施以腰斩的的酷刑,高阳公主也被禁锢在公主府里,没有了行动的自由。然而,此时唐太宗自己的人生也走到了尽头。几个月后,就在这年的初夏,五十一岁的唐太宗死了。
  高阳公主恨透了自己的父亲,她恨他为什么要多活这半年?如果他能早死半年的话,自己的心上人就不会如此痛苦地死去,成为父亲笼络大臣的牺牲品。自己那些情同姐妹的贴身侍女,也不会莫明其妙地冤死。为太宗送葬的时候,高阳公主连一点悲哀的表情也没有。
  不久,高宗李治登基。
  恢复了自由的高阳公主,行为开始疯狂起来。她派人四处去寻找俊俏的年青和尚,专与这些和尚寻欢作乐。
  高阳公主更要跟父亲所有的决定唱对台戏,她因此不满父亲选李治作继位人的决定。于是,她开始涉足政事,联络了好几个对李治不满的公主驸马,密谋叛乱,要改立叔父李元景为帝。
还是那位与高阳公主不和的房遗直,他打听到了高阳公主夫妇的秘密,将讯息报告给了新皇李治。
  一场血腥的家族屠杀开始了。
  公元653年的春天,以房遗爱为首的三位驸马被处斩,高阳公主与巴陵公主以及叔父荆王李元景被勒令自尽。  
  被逼自尽的时候,高阳公主大约在二十七八岁的年龄。一束白绫,就是这位公主最后的结局。
[/color]
[/td][/tr][/table][/backcolor]
[backcolor=#666666][table=90%][tr][td]
[backcolor=#0000ff][color=#ffffcc]醉打金枝的公主--升平公主(驸马:郭暧)[/color][/backcolor]

[attachment=11326482]

[color=#66cc66]这位公主的名字没有确切的传下来,但是她的封号:升平公主,恐怕很多人都知道,因为她的婚姻故事,被好事的后人编成了戏剧,到处传唱。剧名就是《打金枝》。
  不过,真正的“打金枝”是怎样的过程呢?
  升平公主的公爹,是唐中期最著名的大将军郭子仪。郭子仪战功赫赫,在平定安史之乱中,起到了最为关键的作用,因此重得天下的李唐王朝,将他封为国公,任天下兵马副元帅。此后朝政变迁,郭子仪经历三起三落,总能逢凶化吉,最后晋封“汾阳王”,并获唐代宗颁发“铁券”,立誓无论如何,都不会再处分加罪于他。为了表示诚意,代宗将自己的女儿升平公主,嫁给了郭子仪的六儿子郭暧。郭暧因此受封为侯爵。郭家的荣贵,至此已算是一个高峰。
  这时的郭暧与升平,都只有十三四岁的年纪。
  这个年纪的少男少女,正是反叛倔强的时候,而这对小夫妻,都出身在顶极的富贵权势之中,各自的脾气就更是好不了。
  在最初的新婚燕尔过去之后,两个人骄傲的个性便开始发生了冲突。
  导火索是郭暧要求升平公主向自己的爹妈行礼。
  公主是什么?公主是皇帝的女儿,在名分上,她是“君”,而驸马一家都不过是“臣”,由于驸马与她“夫妻敌体”,所以驸马也沾光升级。即使在成亲的喜堂上,婚仪都要倒过来,由公婆向儿子媳妇跪拜叩头。
  现在郭暧居然要升平公主向公婆行民间的儿妇礼仪,升平公主可受不了啦,常跟驸马过意不去,争吵不休。
  在一次家宴之后,回到房里的郭暧再次指责升平公主,在家宴上没有履行儿媳的义务,居然高坐在公婆之上。升平公主对丈夫的愤怒嗤之以鼻,反唇相讥。
  郭暧两三年来一直压着的怒气终于借着酒劲发作起来。他抬手就给了公主妻子一个耳光,恨恨地说:“你仗着你爹是皇帝,就耀武扬威吗?我告诉你,我爹他是根本不想干皇帝这个差事,否则的话,还轮得到你家?”
  升平公主没想到郭暧居然敢动手打自己,更没想到一向温文尔雅的驸马居然说出这样无法无天的话来。顿时气得脸色都变了,立即乘着公主的辇驾,直奔回皇宫去向父皇哭诉告状。
  代宗李豫毕竟还是一个有些头脑的帝王,听了女儿的控诉,他沉吟良久,将事情轻重反复掂量,然后对正在气头上的女儿说:“驸马说的,可全是实话呀,假如当年你公爹有心要做皇帝的话,谁也挡不住他,这天下,早就不姓李而要姓郭了。”
  升平公主只有十四五岁,对父亲这番奇怪的话摸不着头脑,但见父亲不为自己出气,她还是哭闹不休。代宗便将升平公主的生母崔贵妃喊来,让她开导女儿。
  皇宫里闹得不可开交,郭府则自公主冲府而出那一刻起,就已乱成了一团。
  郭子仪追问儿子及侍婢之后,得知方才儿子与公主大打出手,而且还说了一句要命的大话,顿时吓得手脚发抖。这句话的后果可轻可重,皇帝完全可以借这句话的由头,把郭家满门抄斩。
  大惊失色之下,郭子仪把这个不懂事的儿子捆了起来,直送进宫中,向皇帝亲家请罪。
  代宗看见这个场面,不禁哈哈一笑,亲自起身,为小女婿松绑,并向郭子仪说了一句至今令人感叹的话:“不痴不聋,不作家翁。”他宽解郭子仪道:“小儿女们在闺房中几句戏言气话,我们作长辈的,何必当真?又何必去管这种夫妻闲事呢?”
  皇帝亲家居然能这么轻易就放过自己,倒真是令郭子仪大松了一口气。但是为了警戒少年无忌的儿子,回到家里,郭子仪还是拿出大棍,亲自动手,要将郭暧家法处置一番。
  领军打仗的郭子仪力气可不小哪,何况这一顿棍子其实是打给皇帝看的,更是又狠又准。打得郭暧几乎昏了过去。
  毕竟还是自己的丈夫,郭暧自己硬着不求饶,一边的升平公主可吃不消了,只好红着脸求公爹罢手,不能再打了。郭子仪当然顺杆而下,立刻放下了手里的家伙。
  代宗对这场夫妻吵闹如此了结,女儿最后能够体恤丈夫,还是很满意的。因此,对升平公主和郭暧越发宠爱,每有赏赐,总是远远超出其它的女儿女婿。
  等到升平公主的哥哥德宗继位之后,他吸取了这场“打金枝”的教训,下令修改礼仪,公主还是应该向公婆行礼恭让。
  升平公主经过这场“打金枝”的事件,成长了不少。
  后来,长安城附近闹起了水荒,代宗因此想要拆去权贵豪门在泾渭二河上架设的石磨房(这些磨坊是用来打磨脂粉用的)。
  权贵们都不愿意,最后,还是升平公主和郭暧站了出来,尽管“撤脂粉坊,而面无颜色”,升平公主还是遵照父亲的意愿,第一个拆掉了石磨房。
  在升平公主的影响下,泾渭之上的八十多座属于权贵的石坊都拆去了。
  长安附近的田地,终于又得到了灌溉的水源。
  在三十岁左右,升平公主和郭暧还经历了德宗年间的朱氵比之乱(讨厌,尽是些怪字,偶不愿意查了)。
  从战乱中死里逃生的升平公主,性情更是变得和顺谦让。
  这种转变直接影响了她和郭暧的一双儿女。
  元
  她的独子郭纵,尚顺宗女汉阳公主,以礼让贤德闻名,广得人缘,更得皇帝的喜欢,因此一生富贵平安。
  她的独女自然就是郭氏。郭氏大约是升平公主二十来岁出生的,公元793年嫁给皇孙李纯为妃,论辈份,丈夫还得叫她表姑姑。
  郭氏为李纯生下了儿子穆宗李恒、女儿岐阳公主。
  李纯终身没有册立皇后,但是作为原配正妻,郭氏还是后宫地位最高的女人,封为贵妃。
  郭贵妃虽然没有当上皇后,但是宫中朝中,所有的人都认为她品德仁爱谦让,足以母仪天下。
  岐阳公主嫁给司仪郎杜棕,下嫁之后,对家人上下均有礼有节,得到广泛的赞誉。
  宪宗李纯薨后,郭贵妃被尊为皇太后。后来又成为太皇太后。
  郭太后身历五朝,谥为懿安皇后,与丈夫李纯合葬景陵。
  由于女儿的关系,郭暖与升平公主死后都享受了至高的哀荣  
  郭暧追封为太傅。
升平公主追封为齐国昭懿大长公主。她于公元810年去世,享年五十七岁。
[/color]
[/td][/tr][/table][/backcolor]
[backcolor=#666666][table=90%][tr][td]
[backcolor=#0000ff][color=#ffffcc]亡国公主--长平公主(驸马:周显)[/color][/backcolor]

[attachment=11326483]

[color=#66cc66]民间传闻,轶事缠绵。传说李自成义军打开彰义门,崇祯皇帝朱由检登煤山,望京城烽火彻天,徘徊良久乃归乾清宫。凌晨五鼓,催皇后、贵妃自尽,于寿宁宫斩杀爱女长平公主,因不忍力微,断其左臂,公主未殊死而闷绝于地。后为尚衣监何新入宫所见,负之而出,自此神秘失踪。再后,或说与状元郎周世显谛结美好姻缘;或说皈依佛门永伴青灯尼姑庵。

戏曲小说,演绎纷繁。《倚睛楼七种曲》之《帝女花》,一对金童玉女欲结连理,下凡人间。于乱世惊涛之中,寻寻觅觅,至死不渝。玉女幻影为长平公主,金童投生为状元郎周世显。明朝亡国,崇祯剑刃帝女。公主未死,辗转至庵堂避难,巧遇郎君世显,二人重续前缘,然后双双殉爱而去,飞往天界之飘渺云烟。金庸小说之《碧血剑》,演绎长平公主村姑装扮,行走江湖,相貌极美,气质高贵,描写公主国恨爱情错综复杂之少女情怀;《鹿鼎记》再度描绘长平公主为独臂神尼,白衣侠女纤尘不染,神功盖世浪迹江湖。

可怜如花似玉女,生于末世帝王家。
国破家亡烽烟起,飘零沦落梦天涯。

长平公主在十六岁时,崇祯选了周显为长平之驸马,在即将结婚之时,因为民变贼寇之故而暂时停止婚事。到北京城被李自成军攻陷之时,崇祯入寿宁宫,长平牵著皇帝之衣哭泣。崇祯说:「你为何生在我家中?」然後用剑斩斫长平,断了左臂。另外,又在昭仁殿斫昭仁公主。过了五日,长平复苏。在顺治二年,长平上书朝廷说:「臣妾死里而逃生於高天之上不能舒伸(指在清帝统治下仍感恐惧),愿削发披缁皈依佛门,稍申父母之恩。顺治不允准,要周显跟长平结婚,并赐以土地田地官邸金钱车马之类的礼物,长平哭泣。第二年年,长平病死。赐葬於广宁门外。

长平公主名叫朱徽足(有女字旁)(1629或1630--1646),是明末极著名的人物,〈〈帝女花〉〉的主人公。她身为末代公主,并没有过人之处,也没有什么作为,然惟其国破家亡,身世悲惨,为人熟知。顺治二年上书清帝(“九死臣妾,跼蹐高天,愿髡缁空王,稍申罔极”)要求出家为尼。清帝为笼络人心未许,将其下嫁崇祯生前选好的驸马周显。因公主非男儿身,不会有人拥立她为帝,造成对清廷的威胁,所以对她赏赐有加。但公主身心都受到极大创伤,婚后仅一年多就去世了,死时尚有五个月的身孕。公主一生没有做过什么好事,但也没干过什么坏事。如果是在太平盛世,她也许会像明朝绝大多数公主一样,在富足与尊荣中安然度过一生。然而时运不济“生于末世运偏消”,明朝二百多年来列代帝王造的罪孽全部压在了这最后一代帝王之家的头上,除了认命,还能怎样?救得伤,救不了命啊!她有点像〈〈红楼梦〉〉里的巧姐,然而谁又能救赎她呢?
[/color]
[/td][/tr][/table][/backcolor]
[backcolor=#666666][table=90%][tr][td]

[backcolor=#0000ff][color=#ffffcc]几乎拥有天下的公主--太平公主(驸马:薛绍、武攸暨)[/color][/backcolor]

[attachment=11326484]

  [color=#66cccc]纵观中国公主史,称得上这个头衔的,当然只有太平公主了。
  太平公主的父亲唐高宗李治,从史书上的资料来看,他只有四个女儿。年长的两位公主称义阳、宣城。她们的生母是萧淑妃。萧淑妃与武则天争宠失败,死于非命,她生的这两个女儿从此被幽囚在深宫里,直到三四十岁才得到出嫁的机会,当然更谈不上受宠。
  武则天也为李治生了两个女儿。长女还在襁褓中时,就被亲生母亲掐死,成为亲娘争宠的牺牲品。
  在这样的情形下,李治和武则天的小女儿太平,当然就成了他们的心肝宝贝。  
  太平公主八岁的时候,武则天向李治请旨,要女儿出家为道士,为外祖母杨氏祈福。“太平”其实是她的道号。但是小公主并没有离开皇宫,还是一直住在父母的身边。
  直到她十六岁这年,吐蕃向大唐求婚,要求迎娶唐帝的女儿太平公主。直到这个时候,太平公主才正式入住她的太平观,以此向吐蕃拒婚。
  被这么一耽搁,太平公主直到二十岁,才得以顺利出嫁。她的第一位驸马是薛绍。
  作为“二圣”的独女,太平公主的婚礼是空前的盛大。点燃在路两边照明的火炬,居然把一路的绿树都烤焦了。而装着嫁妆的车子规格超大,因此,连县府的墙都被推倒了。
不过,无论如何,薛绍与太平,应该是一对恩爱夫妻。--短暂的七年姻缘生育了四个孩子,不恩爱恐怕不太可能。
  但是这段本该美满的姻缘中途却夭折了。
  说起来,灾难的制造者还是身为母亲的武则天。
  早在太平公主出嫁以前,武则天就对准驸马的两个哥哥的妻子大为不满,说这两个嫂子出身寒微,怎配做自己女儿的嫂子呢?便逼着薛绍的大哥二哥休妻。幸亏有人力劝,说她们也是出身世家大族的,只是不够豪贵而已。武则天方才作罢。
  后来,武则天将冯小宝纳为男宠,为了给情人长些身份,又硬逼着薛绍认冯小宝为叔父。这个窝囊气就更让薛家的长子受不了了。于是他密谋造反。结果事泄。
  薛绍虽然没有参与此事,但是武则天由于他认冯小宝为叔父很勉强这件事,早已对这个女婿心有怨气。此时趁机一并发泄出来。结果薛绍被关进大牢,被活活饿死。
太平公主被母亲关在宫里严密监视,只有每天以泪洗面。
  事过之后,武则天也觉得自己有点过份了,于是把太平公主的封邑大大地增了将近十倍,甚至超过了亲王的规格。但是即使如此,太平公主也不肯向母亲表示谢意。
  武则天知道女儿是哀伤驸马的惨死,为了弥补,她又大张旗鼓地为女儿重选丈夫。
  选来选去,武则天看中了侄儿武攸暨。在武氏男儿中,武攸暨是才貌俱佳的人选,但是他是有妻子的。
  这对武则天来说根本不成问题:她派人把从前的侄媳毒死,强行把女儿嫁到了武攸暨的身边。
  这样凄惨的初恋初婚结局、这样荒唐无稽的第二次婚姻,处身其中的太平公主会如何想?
  从前闭处深闺中陶醉于爱情的太平公主消失了,热衷政治、沉泯色欲的太平公主从此出现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  
  大约在四、五年后,那个间接造成薛绍惨死的假和尚薛怀义,终于失去了女皇的欢心,武则天想要除掉这个骄横放纵的旧情人了,却又苦于这男人知道太多宫闱秘事,兼且耳目众多,一时不知如何下手。
  太平公主听说要杀掉这个连累驸马的家伙,大力赞成。自告奋勇将这件事揽了下来。
她在宫人中选了几十个身强力壮的中年妇人,由专人领着训练了一段时间。然后让自己后夫的堂兄武攸宁另选一批勇士,埋伏在瑶光殿。
  然后,太平公主让一个从前与薛怀义关系不错的心腹出马,去宣薛怀义入宫。
  薛怀义听说女皇宣召,大摇大摆地就入了宫。
  刚刚踏入后宫,几十名壮硕的妇人就一拥而上,将这个假和尚按倒在地上,捆得动弹不得。几名随丛也被武攸宁的勇士们制服了。
太平公主想到自己心爱的驸马,再看看面前这个狼狈的假和尚,不由冷冷一笑,下令将他乱棍打死,尸体烧灰之后,和在泥里烧砖修庙。




  --如此干脆利索的处理手法、如此残忍的处置,从这件事上,太平公主显露出与她的母亲如出一辙的手腕与毒辣。
  薛怀义原是李渊幼女千金公主的男宠,由她推荐给武则天的,现在这个家伙死了,女皇枕边寂寞,太平公主自然看在眼里。于是她效仿姑母,把自己的男宠张昌宗推荐给了母亲。   张昌宗为了巩固女皇的宠爱,再将自己的哥哥张易之又推荐给了女皇。
  年已七十四岁的武则天,对这两兄弟百般宠爱,言听计从,不停地给他们加官晋爵。
  太平公主很快就发现,由自己推荐上去的这两个小男人,成了自己的劲敌。这两个家伙甚至还杀害了她的情郎杨戬,令她伤心、头痛不已。
无奈之下,太平公主只好和哥哥李显李旦联名上书,请封张昌宗王爵。这个马屁正中武则天下怀,遂封张昌宗为邺国公。太平公主这一着棋果然高明,张氏兄弟立即对太平公主态度大为转变,对太平公主的话也不再多所违拗。--后来,太平公主想要拥立哥哥李显复位太子,也是由二张办成的。
  来俊臣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酷吏之一。他以“请君入瓮”的办法,消灭了另一位酷吏周兴之后,越发的忘乎所以,甚至想要诛杀太平公主及其兄长李显李旦、诸武。这可惹毛了太平公主。在她的运作之下,诸武与诸李联起手来,联名上书女皇,揭发来俊臣的各种罪状。   最终,想要杀掉太平公主的来俊臣先被太平公主干掉了,并被仇人们剥皮吃肉。  
  公元705年正月,发生了“五王政变”,五位异姓王合力,诛杀了张氏兄弟,放逐他们的党羽。在这件事情发生的前后,太平公主看清时势,对杀二张一事,采取参与帮助的态度。并在二张被诛之后,亲自来到武则天的床前,劝说母亲,得到了一张武则天认可的传位诏书,将皇位传给哥哥李显。
  中宗李显即位后,立即对妹妹的大力帮忙投桃报李,将她的采邑增加到一万户之多。
中宗李显是一个性格温和儒弱的人,因此造成妻子韦后、女儿安乐把持朝政的情况。本来太平公主和上官昭仪(上官婉儿)联手,是可以制得住她们的,但是太平公主却看上了上官婉儿的情夫崔堤。于是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反目成仇,反而成了韦氏的帮凶。
  说实话,上官婉儿枉跟了武则天许多年,居然连这两件事的轻重都分不清,真是令人叹息。
  太平公主意识到韦家班是自己的死敌,于是大力培植亲信人马,想与韦后一分高下。
  韦后先出手了,她诬陷太平公主与相王李旦,说他们与废太子李重俊勾结,想要谋夺皇位。李显一时大惊失色,想要严办。幸亏御史中丞力谏,太平公主与李旦这才死里逃生。
  经此一役,太平公主更是与韦家势不两立。 
  而此时,韦后与安乐的反谋已渐渐显露。
  710年,欲为皇太女而不得的安乐公主与其母韦后,联同情夫,用毒饼杀死了中宗李显。   五天后,傀儡李重茂登基为帝。
  太平公主派长子薛崇简与相王李旦的三儿子李隆基合谋,在十二天后发动政变,一举诛灭了韦后与安乐公主。
  韦家班垮台了,但是李重茂还坐在皇帝位上。谁都不甘心让他继续为皇,但是谁也不敢出头作这个主。
  结果,还是太平公主,在这天早朝时,走到李重茂面前,说:“这不该是你这个娃娃的座位。”说完,抓着李重茂的衣领把他拎了下来,拥立哥哥相王李旦登基为帝
  李旦当上了皇帝,对这个妹妹更是感激涕零,不但大加封赏(连她的三个儿子都一律成了郡王),而且许多政事都要由太平公主来参与决策。从此,太平公主越发权倾朝野。
  后来甚至到了这种局面:每当宰相有事要请皇帝盖印颁行时,李旦只问宰相:“跟太平商量过没有?”如果商量过了,就再问一句:“跟三郎(太子李隆基)商量过没有?”如果也商量过了,李旦连看都不看,便取出御玺,一盖了事。
渐渐地,朝廷里太平公主与太子李隆基两股势力便互不相容了。
  太平公主想要哥哥更换皇储,但是李隆基的亲信大臣们都强烈抵制,甚至要求李旦放逐太平公主。太平公主怒不可遏,跑到太子府里,当面斥骂了李隆基一顿。李隆基只好陪罪道歉,并将自己的亲信姚崇、宋景贬谪。
  李旦对这种家、政不分的情形感到疲惫厌倦,于是想要传位给太子,自己去当清静的太上皇。
  这个决定自然让太平公主难以接受。但是这一次,不管她怎么捣腾,李隆基还是提前当上了皇帝。
  太平公主受不了李隆基过于英明的表现,决定废了这个侄儿皇帝,还策划让宫女元氏在李隆基的补品里下毒。
  当初与李隆基共同起兵的薛崇简对母亲的所作所为深感不安,力劝她放弃谋反的计划。太平公主见儿子不听话,怒火中烧,常常打骂他。
  但是太平公主的起兵计划,却因丈夫武攸暨逝世而耽搁了下来。
  这可真是天意啊,事情就此发生转变。
  公元713年,得到消息的李隆基突然出兵,擒获了太平公主的亲信及家人。太平公主逃入深山,请求侄儿放自己一条生路。太上皇李旦也为妹妹向儿子求情。
  但是李隆基不为所动,将太平公主赐死在公主府里。她的儿女只有薛崇简一家被饶过。这一年,太平公主大约五十出头。
[/color][/td][/tr][/table][/backcolor]
[/td][/tr][/table][/backcolor]
[ 此贴被skuraatsy在2010-02-27 17:33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0
  • 天若舞

    派派币 +10

    基础分+我很赞同

不确定性恐惧

ZxID:11845578


等级: 热心会员
配偶: 懒人驾到
暗黑童话神马的。。最有爱了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1-08-09 0
Re:为什么公主的老公叫做驸马&驸马和公主的故事
公主神马的。。最后遭遇都比较悲惨啊。。
薏米兜子

ZxID:12022235


等级: 热心会员
擦擦擦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1-08-09 0
Re:为什么公主的老公叫做驸马&驸马和公主的故事
明白了 谢谢哈


http://s8.hk/5pjl
无所谓、小姐

ZxID:1474879


等级: 文学之神
我没法像个农民那样善良、 只是麦子还在对着太阳愤怒生长
举报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1-08-05 0
Re:为什么公主的老公叫做驸马&驸马和公主的故事
这个问题以前都没想过

_____醚

ZxID:15027804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1-07-31 0
Re:为什么公主的老公叫做驸马&驸马和公主的故事
长见识了。。0  0
guaiqun

ZxID:13806651

等级: 读书识字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1-07-31 0
Re:为什么公主的老公叫做驸马&驸马和公主的故事
好完整的故事啊
三水冗。

ZxID:9827784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三水弱。
还活着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1-02-11 0
写的很详细啊
受教了
那个人物很可爱

ouyangyilin

ZxID:10353566

等级: 略有小成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0-12-04 0
郭暧和升平算是这几对儿中最幸福的一对儿了吧
冯小抠

ZxID:3321000

等级: 热心会员
正能量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0-05-20 0
嗯嗯,不论是正史野史都长知识了,好东西。
有时候问题和答案并不在一条直线
天若舞

ZxID:789464


等级: 派派贵宾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0-02-27 0
已审。第二框的绿色字有点太亮了。大概看过相关电视剧。

楼主留言:

吼吼~~万岁~~现在咱们素材区的帖子真的是很全的说呢,能找到不重复的好幸福哦~~来来小舞么个╭(╯3╰)╮
那个颜色我马上就去改,嘿嘿

丿彩虹糖灬

ZxID:10442217

等级: 读书识字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02-27 0
0-0额,这个电视剧我都有看过,不晓得是不是真的
aajier

ZxID:10530944

等级: 寒窗墨者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02-27 0
无语O__O"…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