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的艺术❀图说中国陶艺发展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7910 回复:11

[人文通史] 指尖的艺术❀图说中国陶艺发展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流螢°

ZxID:255479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涼緖°
万瘦无疆┗|`O′|┛ 嗷~~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1-16 0
指尖的艺术❀图说中国陶艺发展
[color=#660000][size=2]      中国古代文化渊源流长。众所周知,中国是陶瓷的故乡,陶瓷的国度。在进入文明以后的五千年中,陶瓷文化无不和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命运相联。它一直伴随着炎黄子孙从原始社会走向文明社会。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功能极为广泛,渗透于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以及社会生活各方面。它不仅具有明显的民族特征,而且有文化价值。它对了解民族个性、心理趋向和价值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

  陶瓷在中国古代每个历史阶段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都存在着一种遗憾,那就是各类型的陶瓷文化艺术风格持续了一个阶段后,随着每个朝代结束,特色也就随之终结了。但它作为一种物质消费的方式,却能一次次的反复出现、存活和延续在中国人的血脉中。[/size][/color]

[b][size=3]一、 陶艺介绍

[/size][/b][b][size=3]1、 陶与瓷[/size][/b]

        [color=#660000]中国陶瓷与茶叶、丝绸并称为中国三大特产而名扬中外,陶瓷也成了中国的代名词。所谓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凡是用陶土和瓷土(即高岭土)的无机混合物作原料、成型、乾燥、焙烧等工艺方法製成的器皿统称为陶瓷。但是,陶器和瓷器是两种不同的工艺製品。瓷器和陶器的主要区别是原材料的使用和烧成温度的不同:陶器用可塑性较好的黏土製胎,烧成温度在800℃到1100℃之间;瓷器则必须选择高岭土,烧成温度在1200℃到1400℃左右。[/color]

[b][size=3]2、 陶器的烧製[/size][/b]

        [color=#660000]陶器是用天然黏土为原料製胎。原料中加进羼和料而使胎体具有一定的耐高温性能,加入水而使之具有可塑性。陶器的烧成温度一般在800℃~1000℃左右。和瓷器不同,陶器的密度小,吸水率较高。陶器一般单纯由陶胎组成,到后来才在陶器上涂釉。由於捏土所含金属氧化物不同,烧成器物也不同,胎体呈现红、褐、灰、黑、白、黄等不同色调。陶器的成型最初有捏塑法和局部模製法,后来发展成泥条盘筑法和快、慢轮结合法。陶器成型以后,为防止入窑升温后发生破裂,必须在窑外晾乾。陶器的烧製最初仅限於平地堆烧,后来发展成封泥烧、半地下式的横穴窑和竖窑烧製,烧製温度逐步提高,陶器的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color]

[b][size=3]3、 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简介[/size][/b]

        [color=#660000]在中国的陶瓷发展史上,先有陶后有瓷,瓷器由陶器脱胎而来。中国陶器生产的歷史十分悠久,在河北省徐水县的南庄头遗址发现了10000多年前生產的陶器;江苏省溧水县回峰山的神仙洞遗址则出土了距今11000年左右的陶片。我国距今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已出现大量红陶、灰陶、黑陶、白陶、彩陶、彩绘陶。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红陶、灰陶、磨光黑陶、彩绘陶以及各类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陶塑艺术品、建筑陶构件大量生产。战国时期发明了铅釉陶器,陶器製品得到低温彩釉的美化。唐代大批生产的三彩釉陶,反映著大唐盛世的面貌,有很高的艺术性。宋代以后,釉陶器物生产逐渐减少,瓷器生产逐渐代替陶器生产。[/color]

[color=#660000]        瓷器是商代中期开始出现的,最早的瓷器是青瓷,由於工艺不够成熟,又称为原始青瓷。汉代青瓷烧造逐渐成熟,摆脱原始状态,进入早期瓷器阶段。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青瓷广泛发展,形成一个个独具风格的系统。汉代开始出现的黑瓷工艺此时得到大大的提高,进入艺术瓷器的领域。北方的内丘、临城、淄博、安阳等地也於北朝时期开始生产青瓷,并发明白瓷。隋唐时期,瓷器生产开始繁荣。宋代是瓷器艺术高度发展的时期,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龙泉窑、钧窑、建窑、德化窑、景德镇窑、吉州窑、耀州窑、西村窑、潮州窑等处的产品各具丰姿。元代景德镇成为瓷器生产的中心,元朝政府的瓷局对瓷器工艺的发展有促进作用,青花、釉里红、白瓷、黑瓷等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明清时期,各地方大瓷窑体系逐渐衰落,被生产供当地人民所需瓷器的小作坊代替,景德镇的官窑和民窑继承中国陶瓷艺术的传统,大放异彩。[/color]

      [color=#660000]下面我们主要介绍中国的陶艺发展。[/color]

[b][size=3]二、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size][/b]

        [color=#660000]考古发现证明,远在距今六七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就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陶瓷艺术。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以泥质和砂质胎体居多,个别陶器用高岭土作胎。製陶工艺,尤其是彩陶工艺的发明,标誌著我国古代的生产发展和艺术发展发生了重大的飞跃。[/color]
[size=3][b]1、 彩陶[/b][/size]

[color=#660000]        彩陶是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花纹的陶器,它的彩是在陶坯打磨以后、未烧以前用毛笔蘸红色(赭石)、黑色(锰化物)颜料画上去的,烧成后彩纹固定在陶器表面不易脱落。彩绘以黑色为主,亦兼用红色。有些地区如豫西一带,在彩绘之前先涂上一层白色的陶衣作为衬底,以使彩绘出来的花纹更为鲜明。仰韶文化彩陶的烧成温度b900至1000℃之间,彩绘的工具可能是毛笔。绘饰的内容,主要是形形色色的几何形纹,如∽形,十字形,网形,水波形,涡纹形和勾叶形等;也有造型生动的动物(如鱼、蛙、龟、鹿)和植物(如花果,谷叶,树枝等),以及人物纹样。这些花纹多装饰在细泥红陶钵、碗、盆和罐的口部、腹部。[/color]

[size=3][b]2、 彩陶艺术[/b][/size]

        [color=#660000]西安半坡[color=#ff0000]仰韶文化[/color]遗址曾出土一批人面鱼纹陶器,上面人物的面部浑圆,眼睛或睁或眯合,头顶饰鱼形装饰或为半圆形束髮,耳际腮边各饰有不同方向的鱼纹,造型极为生动亲切。仰韶文化的典型的艺术陶还有甘肃秦安大地湾出土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和陕西洛南出土的人头形器口红陶瓶等。青海大通孙家寨[color=#ff0000]马家窑文化[/color]遗址出土的舞蹈纹陶盆,画面是三组剪影式的舞蹈人物,手拉手翩翩起舞,形象逼真而富於动态感和节奏感。[/color]

[color=#660000]        不少专家说,只要留心观察一下我们现在使用的陶瓷器,不管是造型还是装饰,它们都还闪现著不少和仰韶文化遗物相同的特点。这也说明,从陶瓷器的发展歷史看,仰韶文化彩陶实际是中国陶瓷器的源,或至少是其中的一个源。它和时代稍晚的龙山文化陶器(黑陶)、良渚文化陶器等都为我国陶瓷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color]

[table=100%][tr][td][align=center][color=#000000][size=2][attachment=11326069] [/size][/color][/align][/td][td][align=center][color=#000000][size=2][attachment=11326070] [/size][/color][/align][/td][td][align=center][color=#000000][size=2][attachment=11326071] [/size][/color][/align][/td][/tr][tr][td][align=center][color=#000000][size=2]彩陶人面鱼纹盆(半坡)[/size][/color][/align][/td][td][align=center][color=#000000][size=2]水波纹彩陶瓶(马家窑)[/size][/color][/align][/td][td][align=center][color=#000000][size=2]舞蹈纹彩陶盆(马家窑)[/size][/color][/align][/td][/tr][tr][td][align=center][color=#000000][size=2][attachment=11326072] [/size][/color][/align][/td][td][align=center][color=#000000][size=2][attachment=11326073] [/size][/color][/align][/td][td][align=center][color=#000000][size=2][attachment=11326074] [/size][/color][/align][/td][/tr][tr][td][align=center][color=#000000][size=2]彩陶舞蹈纹盆(马家窑)[/size][/color][/align][/td][td][align=center][color=#000000][size=2]圆圈纹彩陶双耳壶(半山)[/size][/color][/align][/td][td][align=center][color=#000000][size=2]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庙底沟)[/size][/color][/align][/td][/tr][/table][b][size=3]

三、 夏商周陶艺[/size][/b]

[color=#000000][size=3][b]1、 夏代陶艺与馒头窑[/b][/size][/color]

[color=#660000]        古代中国进入青铜时代以后,造型精美、气魄宏大的青铜器是贵族统治阶级的专用品,但民间的实用器物仍是以陶器、竹木器为主。夏代陶器发展的面貌较为模糊,现今被确定的夏代艺术陶製品极少。从现有考古发现可以看出,夏代陶器以泥质灰陶、夹砂陶较多,黑陶和棕陶次之,红陶已极少见。不过也有少量白陶器。夏代陶器在烧成工艺上比以前有些进步,出现了能产生更高温度的馒头窑。这种窑窑室呈圆形弧壁,并向上逐渐收敛,封顶隆起形似馒头,所以被称为馒头窑。馒头窑可以提高陶器的烧成温度,陶器的质量因此得以提高。[/color]

[color=#660000][table=100%][tr][td][align=left][size=2][attachment=11326075] [/size][/align][/td][td][align=left][size=2][attachment=11326076] [/size][/align][/td][td][align=left][size=2][attachment=11326077] [/size][/align][/td][/tr][tr][td][align=center][size=2]二里头灰陶[/size][/align][/td][td][align=center][size=2]鸭形陶器[/size][/align][/td][td][align=center][size=2]水书相类夏代陶器[/size][/align][/td][/tr][/table]
[b][color=#000000][size=3]2、 商周陶艺:白陶、釉陶与印纹硬陶[/size][/color][/b]

[color=#660000]        商周时代,民间流行最广的陶器是轮制或轮模合製的灰陶和红陶。商周陶器的纹饰大多是以刻花的拍板在陶坯未乾时依次捺印而成的,纹饰的形式有S纹、人字纹、水波纹、绳纹、回纹和 纹(双 纹)等。香港南丫岛出土大量新石器时代的这类硬陶,且其花纹 (双f)是独特的。於1930年芬神父(Fr.DanielFinn)在华南地区出土的陶器上,发现了像两个小草〝 〞英文字母盘曲所组成的纹形,他将它命名为(双f纹)。而双 纹是华南地区青铜时代硬陶器的典型纹饰,由於这种纹饰与商周青铜器上的夔纹相同,故又称为〝夔纹〞。[/color]

[color=#660000]        商周后期还出现一种在适宜光线下能辨别花纹组织结构但又不露凹凸痕迹的[color=#ff0000]暗纹陶[/color],其製作原理是陶坯未乾时在器物表面用拍板和其他工具加力压印研磨,使陶质密度增高,烧成后表面即呈现出发光的黑灰色。这是当时民间陶器的珍品。[/color]

[color=#660000]        商周陶器的最高成就是製作精美的白陶和带有晶莹陶釉的[color=#ff0000]釉陶[/color]。白陶是以高岭土为原料经高温烧製的胎质洁白细腻的陶器,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早期遗址中即有发现。商代製作的白陶、盉、豆、簋、壶、爵等,泥质洗练精细,造型工整富丽,纯白无暇,加上宛转繁茂的雕式花纹,非常珍贵。到商代晚期,白陶烧製达到了高峰。这个时期的白陶器在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的遗址或墓葬中均有出土,以安阳[color=#ff0000]殷墟[/color]出土为最多。此时的白陶器不仅选料精细,而且製作相当规整、精致,器表又多饰有饕餮纹、夔纹、云雷纹、曲折纹等精美花纹图案,形制和纹饰都有仿製当时的青铜礼器。商代晚期白陶器是当时陶器中的珍品,也是我国陶瓷器中的瑰宝。商代以后,由於瓷器的出现,白陶便迅速衰落了。[/color]

[color=#660000]        商代陶器在烧成工艺上有很大提高,馒头窑是主要的窑型。在江南地区新出现一种比馒头窑更为先进的陶窑——[color=#ff0000]龙窑[/color]。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浙江上虞,江西吴城均发现了商代龙窑。这种窑一般依山势建在山坡上,窑身呈长条形倾斜砌筑,外观上形似一条龙从下而上,故名龙窑。龙窑比起横穴窑、竖穴窑、馒头窑来说,有多种优点:因依山而建呈倾斜向上状窑炉本身就有自然抽力,窑炉火势大,通风力强,升温快:可据生产需要和技术条件,增加窑的长度,从而提高窑的装烧量,还比较容易维持窑内的窑炉气氛,这就使商代陶器有很大发展,釉陶因此得以被生产出来。釉陶是以某些天然矿物和植物(如烧硷、石灰、草木灰等)涂抹在陶坯上的经烧製而形成陶釉的陶器。这种胎质灰白、坚硬质密、表面上掛有一层透明青釉的釉陶,和粗瓷器的化学成分相近,因而也被称为原始瓷。[/color]

[color=#660000]        夏商西周春秋陶器中,还有一个引人注意的品种[color=#ff0000]印纹硬陶[/color]需要提及。印纹硬陶也是陶器,只是胎质比一般的泥质陶、夹砂陶细腻、坚硬,烧成温度比一般陶器高些,器表拍印有几何形图案为主的纹饰,所以叫印纹硬陶。它的特点是:胎的化学成份跟原始瓷器的相似,只是铁的含量多些,器表和器里均多呈紫色、红褐色、灰褐色或黄褐色;器表多有拍印几何形图案纹饰;有的有一种光泽;胎较坚硬,轻轻敲击可发出金石声。夏代遗址中即有此类陶器出土。西周则是印纹硬陶的发展兴盛期,器形有瓮、坛等,有的器高达9厘米。春秋时期印纹硬陶继承前代的发展。印纹硬陶是由陶到瓷过渡的一种具有原始瓷某些特点的陶器。[/color]

[table=100%][tr][td][align=center][size=2][attachment=11326078] [/size][/align][/td][td][align=center][size=2][attachment=11326079] [/size][/align][/td][/tr][tr][td][align=center][size=2]几何纹白陶瓶[/size][/align][/td][td][align=center][size=2]印纹硬陶[/size][/align][/td][/tr][/table]

[b][size=3]四、 战国陶艺[/size][/b]

      [color=#660000]战国陶器仍以灰陶为多,使用范围非常广泛,种类有日用器具、陶明器、建筑用陶及少量陶製生产工具等。[/color]

[color=#660000]        战国时期的的日用陶器,主要是泥质灰陶,釜这类的炊器则为夹砂灰陶。一般烧成温度较高,胎质坚硬。常见的器形有:作炊器的釜和甑,作盛器的罐、壶、盆、钵、瓮,作饮食器的碗、豆、杯等。由於各国文化传统不同,各国陶器在形制等方面差别很大,有显著的地方特色。值得注意的是,战国时期烧製出较多的大形陶器,如高82厘米、口径41厘米、腹径90厘米的瓮,高55厘米、口径88厘米的釜等,表明此时陶器成型、烧成技术已很高,为秦代烧製高大兵马俑打下了基础。[/color]

[color=#660000]        战国时期由於丧葬制度发生了变化,贵族们也渐用陶礼器代替青铜礼器随葬用木俑或陶俑代替人殉,所以战国时期陶仿青铜礼器的明器迅速发展,陶俑较多出现。[color=#ff0000]陶礼器[/color]主要有鼎、豆、壶、簋等,而且製作精良,磨光、暗花、朱绘线刻等装饰广为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製陶工艺,推动了陶器业的发展。特别是战国陶俑的出现,为我国陶器开创了一个重要的品种,影响非常深远。战国陶俑的特点是体小(高5-15厘米),火候很低,製作粗糙,有些身上还留有明显的刮削痕迹,带有很大的原始性。[/color]

[color=#660000]        印纹硬陶仍然是战国时期一个重要的陶器品种,分佈范围广,以长江下游的吴越地区使用尤为普遍。此时印纹硬陶的烧製技术较前有所提高,胎体基本烧结,胎质坚硬,多呈紫褐色或砖红色。器形不多,主要有瓮、坛、瓿(大口深圆腹圈足成盛器)、罐、钵、盂等贮盛器。纹饰以米字纹、方格纹、回纹及堆巾的旋涡纹、S形纹为主,前一时期常用的曲尺纹、云雷纹已很少见了。由於各地文化传统不同,器形、纹饰各有特点,有的差别还很大。[/color]

[color=#660000]        战国时的艺术陶製品虽不多,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战国艺术陶是先秦艺术陶的最后一个阶段,亦是由先秦製品向秦汉製品演变的一个过渡。其次,由於厚葬风气盛行,陶俑製作的兴起,使得艺术陶的製作出现了一个新的风尚。这类殉葬品被称为“[color=#ff0000]明器[/color]”,即冥器。《礼记 .檀弓》曰:“其曰明器,神明之也,言神明者异於生器。”目前在河南的洛阳和辉县、山西长治、山东临淄和平度等墓葬中,都有陶俑的出土。这些陶俑直接开启了秦朝兵马俑的发展。[/color]

[table=100%][tr][td][align=center][size=2][attachment=11326080] [/size][/align][/td][td][align=center][size=2][attachment=11326081] [/size][/align][/td][/tr][tr][td][align=center][size=2]防铜陶礼器[/size][/align][/td][td][align=center][size=2]战国墓葬中装粮食的明器[/size][/align][/td][/tr][/table]

[b][size=3]五、 秦汉陶艺[/size][/b]

[size=3][b]1、 秦始皇兵马俑[/b][/size]

        [color=#660000]秦朝时代陶质的器皿甚为少见,一般只有属原始瓷的罐类,属灰陶的有鬲、蚕形壶、瓮、鸭蛋壳等以及一些建筑用陶。相比之下,秦代的艺术陶的製作却显得繁荣而独具特色。1974年至1976年间,在秦始皇陵东垣外的临潼西杨村,发现了三座埋藏著大型陶雕塑的[color=#ff0000]兵马俑[/color]的陪葬坑。这些兵马俑与真人真马的大小相等,共有七千多件。这个重大发现,被世人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包括将军俑、武士俑、战车俑、战马俑等。秦始皇兵马俑的製作讲究对俑像的各个部位都进行细腻的表现,以尽可能表现出俑像的完整风貌。所以说,在艺术表现上,秦始皇兵马俑的塑造基本上是以写实为主的。这是对先秦雕塑艺术风格和先秦陶瓷艺术风格的继承和昇华,也是对现实中的人和实物风貌的準确把握。秦始皇兵马俑的製作主要採用塑的方式,这种塑不是一般的捏塑,而是用模塑的手法使俑像形体具有圆润、比例协调的特徵。除了塑,还有对雕的哂谩V饕w现在俑像细部的轮廓表现上。这种表现并不沉缅於琐碎的刻画,而是重在突出俑像的个性和整体气势。如战袍的褶皱,随风徐徐飘动的质感,紧紧地配合著俑像的勃勃英姿和不可战胜的气质。[/color]

      [color=#ff0000]秦兵马俑是我国古代灰陶製造水平最高的作品,是我国北方陶俑雄健朴素、明快洗练风格的最辉煌的杰作。作为一种陶器,秦兵马俑在製作方法工艺上,集商周以来数千年我国製陶工艺技术之大成,用模、塑结合的方法,分部位(头、手、足、躯干等)合模製作、套合、粘接成初胎(叫定型),再於表面覆加细泥,以刻、画结合的艺术手法製成。在烧成上,我们从卸嗵召附再|地坚硬、通体无形变等特点可以看出,秦兵马俑製作时,胎泥配製成份严格统一,乾湿程度非常恰当,火候恰到好处,陶色统一,确实达到了当时製陶的最高水準,说明了当时已经建造了容积相当大的窑,能较準确地控制窑内烧成的还原气氛。[/color]

[table=100%][tr][td][align=center][color=#000000][size=2][attachment=11326082] [/size][/color][/align][/td][td][align=center][color=#000000][size=2][attachment=11326083] [/size][/color][/align][/td][/tr][tr][td][align=center][color=#000000][size=2]秦始皇兵马俑[/size][/color][/align][/td][td][align=center][color=#000000][size=2]步兵俑[/size][/color][/align][/td][/tr][/table]

[b][size=3]2、 汉代陶艺:铅釉陶[/size][/b]

        [color=#660000]汉代是陶瓷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汉代艺术陶数量之多、种类之丰富,超过了以往。西汉的陶塑继承了秦代艺术风格,深沉雄大。西汉时较有特色的独立俑还有陕西咸阳杨家湾汉墓出土的[color=#ff0000]彩绘指挥俑[/color]。这个俑像头扎围巾,下垂红色飘带,身穿红白相间的战袍,外披黑色甲衣,腰间繫带,足蹬高筒靴。此俑以简洁、洗练的手法,鲜明的色彩,突出了指挥者的神气,十分动人。不过汉代最有特色的独立俑也许要数东汉时的[color=#ff0000]说唱俑[/color]。四川成都出土的说唱俑,所塑的说书艺人眉飞色舞,五官舒展,上身袒露,鼓腹挺胸;左臂抱一鼓,右臂握棒指向前方;右足蜷曲,左足前伸。正如汉代傅毅《舞赋》中所说:“论其诗不如听其声,听其声不如察其形。”东汉陶俑则以四川陶俑最为典型,造型生动活泼,手法简洁洗炼,具有浓厚的生活与时代气息,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关係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四川汉代陶俑多为泥质红陶,火候较低,胎较粗鬆。[/color]

[color=#660000]        汉代陶艺最高成就可以说是铅釉陶的生产。我国带釉陶器早在商周时期即有发现,但生产少。西汉宣帝以后,在关中、河南等地较多出现,东汉普及全国,数量大增,成为汉代一个非常重要的陶器品种。这种釉陶器,胎体是陶,釉是以铜和铁的氧化物作呈色剂,铅的氧化物作助熔剂的釉。铅釉陶烧成温度低,大多为700℃,所以叫低温铅釉陶器。铅釉陶器的特点是:釉的熔融温度低,高温下粘度小,流动性较大可以比较均匀地覆盖在器物表面,冷却后的釉清澈透明,平整光滑,玻璃质较强,指数较高,光彩照人,有很高的装饰作用。由於烧成温度低,胎体不结实,釉中铅含量高,所以不大作食器,大多作装饰器和明器,汉代几乎全作明器,器形有:鼎、盒、壶、仓、灶、井、水碓、磨、楼阁、池塘等等。汉代铅陶的大量烧製成功,不仅是汉代陶器的一大成就和特点,开创我国低温釉陶大量生产之先河,而且对我国汉以后陶器生产影响深远,唐代的三彩陶,宋明的琉璃釉陶均从中发展而来。[/color]

[table=100%][tr][td][align=center][color=#000000][size=2][attachment=11326084] [/size][/color][/align][/td][td][align=center][color=#000000][size=2][attachment=11326085] [/size][/color][/align][/td][/tr][tr][td][align=center][color=#000000][size=2]汉代彩绘陶马[/size][/color][/align][/td][td][align=center][color=#000000][size=2]东汉说唱俑[/size][/color][/align][/td][/tr][/table]

[b][size=3]3、 瓷器的出现[/size][/b]

        [color=#660000]秦汉时期陶瓷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是瓷器的出现。虽然原始瓷早就出现,但是,我国最早的、真正的瓷器是东汉晚期才出现的。我国浙江绍兴、上虞、金华等地发现了很多东汉晚期的青瓷窑址。据测定,这些窑址发现的瓷片烧成温度已达到1310℃左右,抗弯强度在710公斤/平方厘米。瓷器胎体硬度高、半透明,具有耐腐蚀、易清洗、造型美观的特点,所以随著三国两晋瓷器的发展,它很快就以绝对优势代替陶器、铜器、漆器而成为人们日常饮食起居中最重要的生活用品。[/color]

[b][size=3]六、 魏晋南北朝陶艺[/size][/b]

        [color=#660000]从这个时期开始,中国陶艺开始走向衰落,瓷艺发展逐渐壮大,并出现了所谓“[color=#ff0000]南青北白[/color]”的现象。“南青”,是说南方以浙江为中心的瓷窑多烧製晶莹如湖水的青瓷;“北白”,是说河南、河北一带的瓷窑多烧製洁白无瑕的白瓷。不过,这只是大体而言。因为白瓷的生产是北方工匠在学习南方青瓷烧製的基础上发明的,他们不仅烧製白瓷,也烧製青瓷和黑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器生产也明显分南北两系。南方生产的陶器主要是供日常生活和殉葬用的製品,风格朴实,讲究精巧明快的形式。北方生产的陶器也是以日常用器为主,这些製品的鲜明特色,就是製作盘口壶、双耳缸、四系缸、果盒等新颖器物,风格一般粗率朴实,但也受南方製作工艺的影响。南方陶器一般为灰陶和红陶,釉彩工艺不是很发达。北方陶器因为是以铅釉陶为主,因而在釉彩工艺上比较讲究,如在黄釉底上加绿彩,在白釉底上加绿彩,或多种色彩混合在一起使用。这些施釉方式影响到后来唐三彩的釉彩特色。南方的陶仓很有特色;北方的艺术陶以俑像为代表,其中典型的有北朝灰陶女僕像、北朝彩绘萨满巫师俑、北朝灰陶老嫗俑等。[/color]

[table=100%][tr][td][align=center][color=#000000][size=2][attachment=11326086] [/size][/color][/align][/td][td][align=center][color=#000000][size=2][attachment=11326087] [/size][/color][/align][/td][/tr][tr][td][align=center][color=#000000][size=2]魏晋陶器[/size][/color][/align][/td][td][align=center][color=#000000][size=2]魏晋青瓷罐[/size][/color][/align][/td][/tr][/table][/color]
[ 此贴被灬千ヽ在2010-01-17 18:51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5
  • 灬千ヽ

    派派币 +15

    良好文章+基础分


半日闲云

ZxID:11568013

等级: 明星作家
破碎 離別 散場 悲傷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1-01-23 0
中国陶艺正处于发展中,从几年前各地陶吧的兴起,逐渐让人们了解了陶艺,陶艺正在走进家庭
小杯子

ZxID:2544799


等级: 禁止发言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0-01-25 0
古人想象力真丰富
wrclover

ZxID:6490828

等级: 才华横溢
举报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0-01-25 0
比较喜欢陶埙,作为乐器来说,外表看起来古拙沉厚,声音低回幽深,像是岐山凤鸣。
韩喜

ZxID:5846407

等级: 明星作家
书痴,天雷yy玛丽苏一概拒之。
举报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0-01-22 0
博物馆
萧雨夜弦。

ZxID:7026152


等级: 内阁元老
原名鈅纞,可以叫我小月,月小雨,还记得我的朋友记得握个抓再走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0-01-19 0
嗯嗯,这个资料也不错~
小妞儿加油
天若舞

ZxID:789464


等级: 派派贵宾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0-01-17 0
想起景德镇、、
灬千ヽ

ZxID:264835


等级: 内阁元老
倾力而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0-01-17 0
已审。。
清茶素盏

ZxID:8090858

等级: 牛刀小试
若我离去 后会无期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0-01-17 0
宋朝的呢。。。
rainlxsh

ZxID:3206502


等级: 素材组
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0-01-17 0
好齐全的资料,小小辛苦了,么么

楼主留言:

╭(╯3╰)╮rain~~~~俺找抽掉的。。




桜陌°

ZxID:8937447


亲爱的七夕快乐=3=。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01-17 0
陶艺阿。咱家范儿在花样里就素弄这个滴…(≧▽≦)/ 

楼主留言:

嗷,粉粉么╭(╯3╰)╮

流螢°

ZxID:255479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涼緖°
万瘦无疆┗|`O′|┛ 嗷~~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01-17 0
七、 隋唐陶瓷艺术
1、 唐三彩
        隋唐是我国瓷器高度发展的时期,相比之下,陶艺发展除了唐三彩依然绽放出瑰丽的色彩之外,开始走向衰落。
        唐代艺术陶是盛唐社会和精神风貌的一种写照,集中体现在唐三彩雕塑艺术的成熟与气魄。唐三彩艺术陶在今天的河南洛阳、河南巩县、陕西乾陵、陕西西安等地都有大量出土,其製品一般是明器,即放於墓葬中的殉葬品。唐三彩的造型主要为人物、马、骆驼,其中以人物俑佔多数。人物俑分男俑和女俑两种。男俑包括商贩、胡人俑、黑奴俑、文官俑、武士俑等。商贩、胡人和黑奴形象的出现是当时社会与外部世界,特别是与西域各民族互为通商,友好往来的写照。唐代女俑主要是仕女俑,在陕西王家坟唐墓出土的女俑髮梳高髻,左手持镜,右手伸指作涂脂状。此製品尤注重蓝、白、绿等几种色彩的搭配,突出地表现了女俑衣饰的典雅和娇嬈。而在西安鲜於庭诲墓出土的女立俑,双手藏在袖中,拱於胸前,面部和体态都较为丰满,神情端庄,色彩艷美。虽然在形象种类方面来说,唐三彩的女俑比男俑要少,但由於女俑形象特徵鲜明,故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唐三彩的马俑和骆驼俑形象都非常逼真,造型生动舒展。除此之外,唐三彩艺术陶中还有天王像、镇墓兽,以及一些小动物俑、模型及装饰性物品。
2、 唐三彩的釉彩与塑製
        三彩釉是由单色釉经变色釉发展而来的,这个过程从汉铅釉陶发明到唐三彩出现经歷了几百年的时间。自两汉至隋唐,单色铅釉陶均作随葬明器,即使在三彩最流行的武则天到玄宗开元期间,唐墓中也有相当数量的单色铅釉陶明器。单色釉后来发展为变色釉,即将各种颜色和釉施於一器,或黄、绿、褐三色并用。这种工艺以一种色釉为底,再在底釉上加彩,和唐三彩以多种色釉融合辉映的施釉方法不同,但无疑为唐三彩的诞生提供了技术前提。三彩釉实际是多彩釉,用黄、绿、白、红、蓝、黑等釉同施一器,经交融、流串和晕散呈现千变万化的瑰丽画面。
        唐三彩艺术陶中塑的成分表现为两个方面,即捏塑和模塑,前者多见於人物製品,后者多见於马和骆驼製品。捏塑製品一般以手捏製,不特别强调人物形体的协调性,而多注意刻画性格特徵和动态特点。模塑製品一般以印模塑製而成,所以一般能够显示一致的比例特徵。雕的成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尤其是模塑製品经过塑製以后,形象轮廓和细部结构还比较模糊,一般都需要精心雕琢,才能使这些轮廓和结构明确地显现出来。如马的眼睛及身体各部分组织的经络都要靠雕的手段才能显得相对鲜明突出。捏塑製品虽然不求轮廓的清晰和细部组织的鲜明,但为了进行传神刻画,精心雕琢也很重要,如激动的眼神,翘起的鬍子,微启的嘴唇等,都显露出雕工的痕迹。

唐三彩马
唐三彩女立俑

八、 唐以来的陶艺发展
        和蓬勃兴旺的瓷艺相比,唐朝以后陶艺发展基本乏善可陈,只有明代的琉璃、珐花和紫砂陶尚值一提。
        琉璃和珐花是中国古代陶器中具有代表性的品种,在明代达到高潮。山西大同市城区东街的九龙壁是明代琉璃最著名的製作,全壁用黄、绿、赭、紫、蓝等琉璃砖拼砌而成,色彩光怪陆离,颇为壮观。而明代的珐花製品主要是一组佛像和神像,如弥勒佛、观音像、真武大帝像等。
        明代民间陶瓷业的另一大成就是紫砂陶的兴盛。紫砂陶是用紫砂泥製作的一种质地坚硬的陶製品。该陶製品外部不施釉,但外观朴雅,表面越用越光润,极富民族特色。紫砂陶茶具有泡茶不走味、盛夏不易餿、耐冷热、急变性能好等特点,因而受到人们的喜爱。紫砂陶以江苏宜兴的为最出名。不过紫砂陶多为文人雅士所珍爱,民间流行不多。
明代吉福德绿款琉璃瓶
明珐花镂空绣墩
紫砂胎红雕漆执壶 (明代)
清雍正青花瓷

九、结束语
      中国的陶瓷艺术举世闻名,其中陶艺的出现和发展先於瓷艺。大约从唐朝开始,瓷器製作开始逐渐取代陶器製作,此后的陶器艺术开始走向下坡路。然而无论如何,陶艺的发展代表了中国古代手工艺的巨大成就之一。对中国古代陶器的欣赏,有助於我们更好地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灿烂。
[ 此贴被空丶瞳在2010-01-17 13:32重新编辑 ]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