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官服上的"补子" 的详细介绍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0906 回复:6

[人文通史] 清代官服上的"补子" 的详细介绍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小爆司令、

ZxID:6488552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琅环玥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8 0
清代官服上的"补子" 的详细介绍
— 本帖被 天若舞 执行合并操作(2010-08-16) —
[b][color=#0000ff]明、清两代,官员在朝服的前胸后背处分别装饰一块方行的图案,叫补子,它是用来区分官爵大小(官品区分)的。 [/color][/b]
[color=#0000ff]
[color=#ff0000][b]-------------------------------------------------------------------------
补子的起源:[/b]

[/color][color=#000000]  相传补子[/color][color=#6633cc]起源于武则天时代[/color][color=#000000](武则天的官吏制度)。一天武则天上朝时赐给官员们绣了花的官袍。因为十分好看,又是御赐之物,所以其他官员纷纷效仿。补子就从这里而来。

  补子的源头可以上溯至蒙元时代。内蒙古正蓝旗羊群庙出土的元代石雕上就有花卉纹的补子,同时在一些元代墓葬中也确实发现了不少具有方补形式的元代织物。但这些服饰没有作为补服出现,且这些方补多作花卉状,它们在当时并没有作为官阶的标志。

  [/color][color=#6633cc]真正代表官位的补服定型于明代。[/color][color=#ff9900]据《明史·舆服志》记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规定,官吏所着常服为盘领大袍,胸前、背后各缀一块方形补子,文官绣禽,以示文明,武官绣兽,以示威武。一至九品所用禽兽尊卑不一,藉以辨别官品。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杂职:练鹊;风宪官:獬豸。除此之外,还有皇帝作为赐服专门赐给特定人物的赐补,有斗牛和飞鱼两种。
[/color]
[color=#000000]  从明代出土及传世的官补来看,其[/color][color=#6633cc]制作方法有织锦、刺绣和缂丝三种。[/color][color=#ff6600]早期的官补[/color][color=#000000]较大,制作精良,文官补子均用双禽,相伴而飞,而武官则用单兽,或立或蹲。[/color][color=#ff6600]到了清代[/color][color=#000000],文官的补子却只用单只立禽,各品级略有区别,[/color][color=#ff9900]通常是:一品鹤,二品、三品孔雀,四品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鹌鹑,九品练雀;而武官还是用单兽,通常为:一品麒麟,二品狮,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马[/color][color=#000000]。

  明清官员所用补子都是以方补的形式出现的,与明补相比,清代的补子小而简单,前后成对,但前片一般是对开的,后片则整片织在一起,主要是为了便于穿着。前片官补正好位于清代官服的前胸,为便于解系纽扣,只能将前片对半分开。

  在明清两代,[/color][color=#6633cc]受过诰封的命妇(一般为官吏的母亲及妻子)也备有补服[/color][color=#000000],通常穿着于庆典朝会上。她们所用的补子纹样以其丈夫或儿子的官品为准。女补的尺寸比男补要小。凡武职官员的妻、母,则不用兽纹补,也和文官家属一样,用禽纹补,意思是女子以闲雅为美,不必尚武。 [/color]
[b][color=#ff0000]-------------------------------------------------------------------------
补子的分类:[/color]
[/b]
[color=#ff66cc][backcolor=#ff66cc][color=#cccccc]  文官:[/color][/backcolor]
[/color]
  文官一至九品的图案依次为: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xian2),六品鹭鸶(lu4 si1),七品{[溪鸟][支办鸟](无此字)}(xi1 chi4),八品鹌鹑,九品练雀。

[color=#ff6600]  文官的补子图案均为飞禽。[/color]

[backcolor=#ff66cc][color=#cccccc]  武官:[/color][/backcolor]

  武官一至六品的图案依次为:一品麒麟,二品狮子,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武官七、八品的图案为:犀牛。武官九品的图案为:海马(样子和马一样,但站在海上)

[color=#ff6600]  武官的补子图案均为走兽。[/color]

[color=#ff0000][b]-------------------------------------------------------------------------
清代官服的“补子”[/b][/color]
[b][color=#ff0000][/color][/b]
[attachment=11325824]
[b][color=#ff0000][/color][/b]
[attachment=11325825]
[b][color=#ff0000][/color][/b]

 [color=#0000ff] 清代文武官员,在服饰的前胸和后背正中均缀饰有一块绣有飞禽或走兽的丝织品,称为“补子”。[/color][color=#6666cc]用饰以禽兽纹样的官服来区分官员等级的方法源于唐代女皇武则天时期,在此之前多采用佩印绶制和颜色制等来区分官员等级。[/color]
[color=#6666cc][/color]
[color=#6666cc] [color=#0000ff] 清早期,只有武官为补服制,而补子可随意缀织于朝衣、短褂、皮褂、马褂之上。[/color]到了顺治九年后,对补服的制作有了改变,几乎全盘承袭明朝的定制,只有个别纹样有所删改。各级官员补服为石青色,款式也一致,为圆领、对襟、平袖过肘、身长过膝,区别仅在于补子形状和纹样的不同。[/color]
[color=#6666cc][/color]
[color=#6666cc][color=#0000ff][color=#6666cc] [/color][color=#0000ff] [/color]清代的补子直接袭于明朝,但也有所发展和变化,二者的主要区别首先在于形制上。[/color]明代补子施于袍,清代补子用于褂。明服为团领衫,前胸补子是完整的一块,清服是对襟褂,前胸的补子被一分为二。明代的补子既有单独缀织到补服上的,也有事先直接织绣在补服上的(上海松江地区有明代墓葬出土实物)。清代则为单独织绣成后再缝缀到补褂上。明代的补子大约40厘米见方,清代的补子稍小,约30厘米见方;再有就是明代的补子多以红色等素色为底,金线绣花,清代的补子则是以青、黑、深红等深色为底,五彩织绣,色彩艳丽。明代补子四周多为光边,清代补子四周加工精细,多采用花边,并具有装饰效果。明代文官四品以下的补子多绣有一对飞禽。[/color]
[color=#6666cc][/color]
[color=#6666cc]  清代,补子的形状有方圆二式,根据规定,皇室贵戚如皇子、亲王、郡王、亲王世子等,通用圆补;普通官吏则用方补……明代的补子只饰于前胸后背,清代宗室的圆补有的不仅饰胸,还有的饰于两肩之上。 [/color]
[color=#6666cc][/color]
[color=#6666cc][color=#0000ff]  清皇家宗室的补服及补子,均是南京、苏州、杭州即江南织造定做进贡的。[/color]官员的补服和补子,可以由本人按典章制度自备,清代有专卖补子的店铺,但补子的颜色和图案是法定的。[/color][color=#000000]据记载,年羹尧的儿子因穿了四团龙补服,在给年羹尧定罪时,就有这一项:“非其人,不得服其服,顺礼也。”乾隆年间,八旗都统金简是武二品兼文二品户部侍郎,他认为两个品级是一样的,便别出心裁在其补子上的狮子尾端加绣了一只小锦鸡。一天皇上召见,看到他身上的补子竟有两只吉祥禽兽,十分气愤,便把他革去官职。 [/color]

[color=#6666cc][color=#ff6600]  清朝初、中期,制作补子的彩线外全都包裹着一层薄薄的黄金或白银,制作完成后,整个补子会比较硬。但到了清朝晚期,补子基本都是用普通的刺绣线来完成,质地就比较柔软,但保存极为不便,容易掉丝、脱丝。线外包金银的叫做平金绣,在夏服上用的叫戳纱绣,只用彩线而线外不包金银的叫彩绣,还有打籽绣等多种方式。到了清朝后期,补子也从原来的彩线包金的平金绣,改成了彩绣,金银已经很少用于补子上了。[/color] [/color]
[color=#6666cc][/color]
[color=#666666]-=-=-=-=-=-=-=-=-=-=-=-=-=-=-=-=-=-=-=-=-=-=-=-=-=-=-=-=-=-=-=-=-=-=-=-=-=-=[/color]
[color=#6666cc][/color]
[color=#6666cc][color=#ff6600]  百年前还在民主革命酝酿之际,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就以剪辫易服为契机,发表抨击满清的檄文,嬉笑怒骂,令人叫绝。文章利用官服的不同花样,反其义而给予辛辣的讽刺。[/color] [/color]
[color=#6666cc]  有的说清王朝所以不振,是由于文官不事事,武官不能御外侮,只善于杀同类,遂致国事愈坏,民心渐离,这正是朝廷制度所致。如若不信,可观各人所着之补服:文官此等鸟类,或示以幽逸,或文采斐然,或作声而唳,或容止闲暇,或如老人白发,或枕石清流,或供市儿玩弄。其用意作为画家之材料是可以的,而用之作官阶,则明明是许其偷闲溺职,以各种花样愚弄人民而已。武官一品补服为麒麟,麟者仁兽,然未见也。至于二品官服为狮子,三品为豹,四品为虎,五品为熊,六品、七品为彪,率皆面目狰恶之,百兽遇之,都为所食。统兵之官,职在除暴安良,今以自残同类之兽为大小将弁之标志,遇强敌而避之,遇民众则大肆焚杀……。如此对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官员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可谓爱屋及乌,憎人及衣了。 [/color]
[color=#6666cc][color=#6666cc][/color] 
[color=#666666]-=-=-=-=-=-=-=-=-=-=-=-=-=-=-=-=-=-=-=-=-=-=-=-=-=-=-=-=-=-=-=-=-=-=-=-=-=-=[/color]
[color=#666666][/color]
[/color][color=#6666cc]  补子随着官职而存在,且受到朝廷的限制,不能大量制作。因此有极高的工艺价值和历史价值。如今,它已成了一种珍贵的文物藏品。[color=#0000ff][b]对于清官服补子的鉴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b][/color] [/color]
[color=#6666cc][quote][/color]

[color=#6666cc][color=#6633cc]  1、材料:地子是否绫罗绸缎;丝线,清中期用金、银线,晚期多用丝织。 [/color]
[color=#6633cc]  2、工艺:织工讲究,绣工繁密,一丝不苟。过渡自然,以花瓣为例:从花心到花尖,至少两层。因是手工织成,揉搓后容易起毛。 [/color]
[color=#6633cc]  3、水迹:老绣品见水后,多有漫色污染的水渍痕迹。 [/color]
[color=#6633cc]  4、新仿多用机绣,织地紧密不柔和,图案稀疏不大气。为了作旧,需整块浸入茶水中,故无漫色之水渍,此点尤为重要。目前地摊上多为此类。 [/color]
[color=#6633cc]  5、真品多有花边,且色彩鲜艳,图案繁密大气。[/color]

[/color][color=#6666cc][/quote][/color]
[color=#6666cc][/color]
[color=#ff0000][b]-------------------------------------------------------------------------
清代官服的“补子”欣赏[/b][/color][color=#666666](不齐全、不是每一品都有)[/color]
[color=#666666][/color]
[attachment=11325826]

[attachment=11325827]

[attachment=11325828]

[attachment=11325829] [/color]
[color=#0000ff][/color]
[color=#0000ff][attachment=11325830] [/color]
[color=#0000ff][/color]
[color=#0000ff][attachment=11325831] [/color]
[color=#0000ff][/color]
[color=#0000ff][attachment=11325832] [/color]
[color=#0000ff][/color]
[color=#0000ff][attachment=11325833] [/color]
[color=#0000ff][/color]
[color=#0000ff][/color][attachment=11325834]

[attachment=11325835]

[attachment=11325836]

[attachment=11325837]

[attachment=11325838]



[b][color=#ff0000][/color][/b]

[b][color=#ff0000][/color][/b]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0
  • 灬千ヽ

    派派币 +10

    我很赞同+基础分

屋檐兮

ZxID:12872286

等级: 寒窗墨者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0-08-16 0
清朝补服式样


1、封爵位

亲王补服图案:身前身后五爪正龙各一团,两肩五爪行龙各一团

郡王补服图案:身前身后两肩五爪行龙各一团

贝勒补服图案:身前身后四爪正蟒各一团

贝子补服图案:身前身后四爪行蟒各一团

镇国公、辅国公补服图案:身前身后四爪正蟒各一方

公爵、侯爵、伯爵补服图案:身前身后绣九蟒

子爵补服图案:身前身后绣麒麟

男爵补服图案:身前身后绣狮

2、文官

一品绣鹤

二品绣锦鸡

三品绣孔雀

四品绣

五品绣鹇

六品绣鹭鸶鹇

七品绣鸡敕

八品绣鹌鹑

九品绣练雀

3、武官

一品、镇国将军:绣麒麟

二品、辅国将军:绣狮

三品、奉国将军、一等侍卫:绣豹

四品、奉恩将军、二等侍卫:绣虎

五品、三等侍卫:绣熊

六品、蓝翎侍卫:绣彪

七品绣犀

八品绣犀

九品绣海马

三、顶戴(顶珠和花翎)

文武官员的朝冠式样大致相同,品级的区别,一是在于冬朝冠上所用毛皮的质料不同,而更主要的区别是在冠顶镂花金座上的顶珠,以及顶珠下的翎枝不同。这就是清代官员显示身份地位的"顶戴花翎"。顶珠的质料、颜色依官员品级而不同。一品用红宝石,二品用珊瑚,三品用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石,六品用砗磲〔chēq_车渠,一种南海产的大贝,古称七宝之一〕,七品用素金,八品镂花阴纹,金顶无饰,九品镂花阳纹,金顶。

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更定官员冠顶制度,以颜色相同的玻璃代替了宝石。至乾隆以后,这些冠顶的顶珠,基本上都用透明或不透明的玻璃,称作亮顶、涅顶的来代替了。如,称一品为亮红顶,二品为涅红顶,三品为亮蓝顶,四品为涅蓝顶,五品为亮白顶,六品为涅白顶。至于七品的素金顶,也被黄铜所顶替。顶珠之下,有一枝两寸长短的翎管,用玉、翠或珐琅、花瓷制成,用以安插翎枝。翎有蓝翎、花翎之别。蓝翎是鹖羽制成,蓝色,羽长而无眼,较花翎等级为低。花翎是带有"目晕"的孔雀翎。"目晕"俗称为"眼",在翎的尾端,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分,以翎眼多者为贵。

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曾对花翎作出规定,即亲王、郡王、贝勒以及宗室等一律不许戴花翎,贝子以下可以戴。以后制定:贝子戴三眼花翎;国公、和硕额驸戴双眼花翎;内大臣,一、二、三、四等侍卫、前锋、护军各统领等均戴一眼花翎。
竹衣

ZxID:10025047

等级: 牙牙学语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9-12-23 0
真是有用的东东啊!楼主万岁
kit0702

ZxID:7009094


等级: 职业撰稿
長空秋水踏歌來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12-23 0
加上补子确实满好看的

淺 笑 踏 歌 來  ,  轉 身 甩 門 去 。
朱耳

ZxID:1837196


等级: 热心会员
人生在世就应该像柯南那样,有一种我走到哪就让别人死到哪的霸气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9-12-23 0
长见识!
爷娘闻女来,举身赴清池.阿姊闻妹来,自挂东南枝.小弟闻姊来,琵琶声停欲语迟!
kaolaheyu

ZxID:9380280

等级: 热心会员
可能愈想得到一样东西,愈得不到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9-12-18 0
增长见识了!谢谢楼主!
独孤媛媛

ZxID:9894385

等级: 脱颖而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12-18 0
图片很清晰呢!
沉浸,沉浸,在小说的围绕中温柔地想象。
发帖 回复